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武術作文字篇一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內心非常激動,趕緊跑到位置上坐好,一雙大眼睛緊緊盯住老師,期望老師能選上我。幸運得是,李老師選中了我,我興高采烈地走上講臺,報上姓名。老師登記好,我就上位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一天我帶上喜歡喝的飲料,就跟著其他被選中的同學一蹦一跳地向塑膠田徑場走去。站好后,老師要我們把手舉得高高的,再放在地上翻一個空手筋斗。開始,我有點緊張。胡老師走過來安慰我說:“沒關系,不要怕,只要認真沒有學不會的東西。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定下心來,把手放在地上,用腿一轉,就翻過去了。漸漸地,我越來越放松,也練得越來越好。胡老師表揚了我,認為我翻得好,所以把我安排在第一列做領頭。我非常興奮,每一次都站得筆直的,就像一棵小青松,斗霜傲雪。
一年過去了,老師讓我們參加高郵市第四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因此,每天放學我們都要留幾十分鐘練習新的動作。每一天結束,當我回到教室整理書包時,教室里一個人都沒有,就我一個人,孤零零的。
兩個月后,正式表演,我們到了體育場,那里人山人海。老師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有的幫助我們化妝,有的幫助我們列隊,有的幫助我們強化動作。這時我才知道,其實老師也很勞累,但她們始終堅持,沒有退縮,就像一柄撐開的大傘,為我們頂住炎炎烈日的暴曬。
表演結束,全場觀眾都使勁地拍手。我忽然明白:雖然練習的過程很辛苦,但我們都得到了一個最好的禮物,那就是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武術作文字篇二
武術,是我們中國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
它最初,來自于戰爭。將士們通過短兵相接,在近距離的戰斗下,通過武術的高低,來分出勝負。可以說,武術的高低,就是武士們價值的根本。
但是,武術發展到今天,卻被現代人漸漸的淡忘。并且,武術也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成為“不良”的代表。這也并不奇怪。因為現在的好多,學習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這些當成炫耀的資本。同時,也用這些最早的文化來當成打架斗毆的工具。這對于武學文化來說,是一種錯誤,更是一種遺憾。
不得不說,武術,只有在戰爭年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價值就蕩然無存了嗎?這顯然是錯誤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面對武學,或者說,怎么樣正確的理解并學習武學呢?就這個問題,我想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要區分的是,武術,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武術,也有其作用。
先說一下在戰爭年代。
這個年代,是一個兵荒馬倫、民不聊生的時期。遠則古代,近則解放前。
不用說,在戰場上,武術,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將士們都是手拿武器,進展搏斗。一個好的將士,胸懷韜略不說,且武藝過人。例如:戰國時期的'廉頗、秦末漢初的楚霸王項羽、西漢時期的霍去病、三國時期的呂布、更有與呂布同期的關羽(與號為“文圣”的孔子齊名,后代人稱其為“武圣”)、明朝開國著名將領李文忠;近代的更有葉劍英、許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當代,在戰場上,也少不了武術的具備。舉個例子:當手里的子彈打光的時候,并且屬于近戰的戰斗中,武術高的人,能通過徒手搏斗,在瞬間消滅眼前的對手。
可見,在戰爭的年代,武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覺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記武術的修習。
第一,習武,可對身體關節、血液循環有一定的好處,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習武不能急躁,循序漸進。
第二,通過習武,我們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偉大的功夫大師李小龍曾經說過:“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就告訴我們,在習武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自棄自餒,循序漸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當然,這不僅僅是學武,在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龍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學理論。這不僅僅是一套武術,也是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的哲學思想。
第三,武術,同樣是我們中國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種文化,但是,當今的人卻偏重書本,忘記了這種肢體的文化。總覺得,讀書,才是習心習德德直接途徑。其實不然,否則,那么多的武學宗師,哪里來的修養呢?
其實,當今的社會之所以疏遠了武術,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學習武術的部分青年街頭斗毆;
第二: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并且沒有什么意義。
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不怎么注重武學教育的原因。
古人有句話,習武先習得。你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還談什么習武呢?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們中國的武術,之所以稱之為世界武術的鼻祖,是因為我們中國的武術,不單單是肢體活動那么簡單。我們中國的武學,融入了哲學的思想,不僅在習武的同時能讓我們了解怎么做人,更能通過這樣的肢體活動,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否則,晨練的老年人怎么不去練空手道跟散打或者跆拳道呢?因為那些都只是搏斗的工具,沒有我們中國武學的內涵。
但是,我們也不能排斥外國武術。因為,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揚長避短。
無論是多么簡單、多么沒有內涵的東西,總有值得去學習的地方。這要看怎么去發掘了。
說到底,我自己就是個武術愛好者。但是,我說的的話,并不是偏袒武術,而是我覺得,我應該耿正的說出武術的本來含義,讓現在的意識到,我們的文化,不僅僅是書本,還有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