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太湖太湖游記篇一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半島山峰,共有72峰。
太湖橫跨江蘇、浙江兩省,但作為風景區,最精華的部分則在無錫。游覽太湖,一般都是游覽位于太湖北部的無錫太湖風景區,其勝處又在黿頭渚。
太湖絕佳處在黿頭渚位于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諸。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后辟有橫云小筑、鄭園、退廬等。游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間津”、“利涉”門后,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排紅粉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
過了長春橋,從“具區勝境”牌坊左轉,有荷花池,曲橋和湖心亭。“藕花深處”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清芬嶼”位于荷池中央,有小橋相通,上筑3間古式敞廳,名“誦芬堂”。曲折幽深,動中有靜,景色富于變化,與浩瀚的太湖相映成趣。
登上黿頭,繞過矗立的燈塔,只見一塊未經雕琢的巨石立于綠樹叢中。正面刻有“黿頭渚”三字,為秦敦世所寫。游人到此,紛紛攝影留念。反面“黿渚春濤”囚字為清末唐陀手筆。站在此間,面向太湖,即可見似神龜漂游的3個小島,即為”三山”。三山,亦稱筆架山,由西鴨、大磯和小磯3個湖島組成。距黿頭渚2.6公里,面積12公頃,最高處49.8米。
山上筑有環山公路,又有石橋使三山聯成一體。山上邊植松、竹、楓、樟及批把,紅橘等。還散養了猴群,更增添了野趣。近年來,三山已成為一座令人神往的大湖仙島。最佳的游覽線路為:牌坊影壁——洞天福地——會仙橋——月老祠和鴛鴦亭——天都仙府——天門、摘星亭——天街——靈霄宮——太乙天壇。沿著環島幽徑散步漫游,微風拂面、賞日出、觀日落、宛如身入仙境。
離開“黿渚春濤”巨石,不遠處即可見一八角形的“涵虛亭”,亭下崖石上刻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字樣。再放眼望去,沿湖的峭壁上刻有“包孕吳越”、“橫云”的摩崖題字。湖上薄霧迷蒙時,“橫云”二字點出了黿頭渚一帶風景的特色。循山路而上,有一座仿宋明的古式建筑“澄瀾堂”,建于1931年。中堂書有“天然畫圖”額,兩旁檻聯”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拂畫棟。
此間風景勝洪都”,意即在澄瀾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閣看鄱陽湖還要美。離此循山向左,可登飛云閣,勁松樓。一路直上。則可到廣福寺,萬方樓,萬浪橋一帶。如從七十二峰山館、小南海,陶朱閣則可到達鹿頂山的最高處光明頂,俗稱“海龜之背”。山頂舒天閣巍峨聳峙,登閣遠眺,可鳥瞰整個太湖山水。“鹿頂朝暉”,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天上彩霞萬道,給群山披上金色,給湖水撒下一片金點,十分壯觀。
黿頭渚公園是一個以天然山水為主,人工修飾為輔的園林。當游人進入公園的大門,看到的是花木、庭園,根本見不到太湖的影子。只有當你在庭園內走出一段路,登上一個高階,那浩瀚壯闊的太湖,一下子展現在你的眼前,使你感心胸開闊。這就是采用我國園林藝術的“欲露先藏”的手法。
黿頭渚公園花木扶疏,郁郁蔥蔥;湖岸怪石嶙峋,曲折多變;在綠樹叢中,又有長春橋、澄瀾堂、飛云閣、勁松樓、萬浪橋、萬方樓、光福寺、陶朱閣、光明亭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整個公園景色秀麗多姿。
蠡園在蠡湖畔。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又名五里湖。蠡園的布局,一部分以太湖石堆放的假山為主;另一部分以湖邊的千步長廊、沿湖長堤為主。 千部長廊一邊緊靠碧波蕩漾的蠡湖,一邊是砌有不同團案的89扇花窗的長墻,墻壁上還嵌著一些珍貴的石刻。
蠡湖、蠡園皆因著名歷史人物范蠡而得名。傳說越國大夫范蠡助越滅吳后,曾與西施泛舟在五里湖上。后人為紀念此事,把五里湖改名為蠡湖。
太湖太湖游記篇二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太湖水……隨著美妙的歌聲旋律,我們進入了太湖景區。
然后,我們上了一艘普通的游船,看見太湖一眼望不到邊。據導游介紹太湖是西湖的三百多倍大小,是世界上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不僅大,而且美。
最后,我們還參觀了這里的珍珠養殖場和第一絲棉廠。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背著張繼的《楓橋夜泊》離開了太湖景區!
太湖太湖游記篇三
一路上歡聲笑語,我們來到了廟港蟹市場。我們拿著筆和采訪本在市場內采風。里面熱鬧非凡,有人在挑選螃蟹,有人在和老板砍價,而賣螃蟹的人則不停地 吆喝著,稱贊著自家的螃蟹,吸引更多的人來買。我也上前去問價,原來螃蟹是按個頭大小來定價的,雌蟹比雄蟹要貴好多,同樣四兩多的,一只雄蟹只要30元, 而一只雌蟹要90元。我一路走去,還發現有賣甲魚、黃鱔等水產的,其中有一只甲魚非常大,足足有60厘米長,好多小記者都在圍觀它。
接著我們邁著歡快的步伐走向螃蟹碼頭。一路上我看到河里排列著許多蟹籠。突然,我發現一個空的蟹籠里有好多玉米粒,一打聽原來螃蟹喜歡吃玉米。來到碼頭邊,老師指著遠處的水面說,那里就是我們吳江水廠的取水口,原來我們每天喝的都是太湖水呀!
稍作休息,我們乘車來到了第二站———太湖濕地。湖邊樹木繁茂,鳥兒們飛來飛去,歡快地唱著歌,一片片蘆葦隨風而動,像在給鳥兒們打著拍子。倚欄而望,水天相接,陣陣清風吹來,頓覺心曠神怡,舒服極了!
最后我們來到七都小學參觀。當地的小記者給我們喝了熏豆茶,并介紹了熏豆茶的原料和制作方法。熏豆茶里有胡蘿卜干、茶葉、熏豆、桂花、橘子皮、芝 麻……熏豆的制作需要5個步驟,毛豆要經過摘、剝、洗、煮、炒,缺一不可。最后在加水前,還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加入調料。熏豆茶真是太好喝啦,色香味俱全, 我們喝了一杯又一杯,一個個喝得小肚子滾圓。
七都小學的同學們還給我們表演了昆曲,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博得了我們熱烈的掌聲。原來七都小學是國家昆曲示范學校,怪不得小記者們唱得這么好。
啊!這真是一次難忘的參觀體驗,雖然只有半天時間,但我卻懂得了好多知識,同時享受了快樂!
太湖太湖游記篇四
今天,我隨爸爸來到太湖,觀賞太湖美麗的景色。現在已經早上9點多了,太陽已漸漸升起,照射在波濤洶涌的太湖之上。我在小時候曾來到太湖。如今太湖已經大變了樣,我都差點認不出來了。如今的太湖可真美呀!俗話說得好“長江后浪推前浪”。在我看來,太湖簡直就如長江那般洶涌。一個巨浪打來,另一個巨浪緊接著也朝著岸邊涌來。
太湖的水可真清啊!清得簡直可以看清小魚、小蝦在嬉戲玩耍。時而可以看到娃娃魚在湖里游來游去。我可真想到太湖里去暢游一番。
我看到了太湖的支流!支流旁種著許多柳樹,微風吹拂,柳樹的枝條輕輕擺動。柳樹旁停著許多小烏蓬船,在城市里可是看不見的呦!看著這美麗的景象,我真想在這里住上幾天。
我走在太湖山莊的堤壩小路上,吹著湖風,心情格外舒暢,風好象吹到了我的心間。放眼望去,太湖真是一望無垠!我心中真是有萬般高興:今天我來太湖是來對了,太湖竟有這等美色。
我閉上眼睛,傾聽湖風聲,幾個浪花打來,傳來嘩嘩的水聲。我心里暗暗想:太湖這美麗的景色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的。我們作為太湖南岸的一顆明珠——長興的孩子,真是感到驕傲,更為祖國而感到自豪!
太湖太湖游記篇五
我的家鄉蘇州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是聞名中外的水城。
蘇州的水清清的,綠綠的,柔柔的,環繞蘇州的太湖更是體現了蘇州水城的魅力,有首歌里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遠遠望去,煙波浩渺,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就像灑滿了金子。
太湖的水真清啊!來到湖灘,那湖底的卵石清晰可見,有的就像圓圓的一枚枚棋子,有的就像形態各異的碧玉,有的就像一個個橢圓的雞蛋……那清得沒一點雜質的太湖水就在上面流過,讓人不由吟道“清泉石上流”。再看那伴隨著清清湖水與各種卵石的細沙,那可是太湖中特有的,捧一把,如同紫珍珠一般的透亮的沙子頓時從你的指縫間滑落,又迅速沉淀于水中,那水經過沙的溫柔撫摸,顯得更清了,那沙經過水的蕩滌,顯得更油亮了。
太湖的水真綠啊!遠遠忘去,那分明是一塊碩大無比的綠色綢段。微風輕拂,這緞子便隨風漾起層層細浪,越往遠處,這綠浪越密,直到水天相接處。春天,湖邊的蘆葦冒出綠芽,在和煦的春光下,它們迅速成長,不用多久,就成了大片大片的綠,這各色的綠把綠綠的湖水映襯得更綠了。
太湖的水真柔啊!柔得像我們蘇州的少女。風平浪靜的日子,那一望無際的太湖就是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靜靜地浮在湖面上,湖中大大小小的島嶼,緩緩劃過的帆船倒映在水中,真的像一幅清幽的山水畫。偶爾,一兩只白鷺輕巧地浮掠過水面,伴隨著幾聲悅耳的鳴叫。即使是有風的日子,在太湖邊長大的我們都知道,那風兒激起的浪花拍打在湖邊的岸灘上,一點也不驕橫,而是一首舒緩又有節奏的小夜曲。
太湖太湖游記篇六
我的家鄉蘇州,旅游勝地極多,尤其是太湖,更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清晨,薄霧籠罩著太湖,湖面上好象下起了蒙蒙的細雨,又似披著一條輕柔的紗巾。遠看,那一只只白帆,就像是一個個白點兒,在水上飄動。偶爾,還能聽見漁人捕魚時的吆喝聲。
霧散了,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太湖上,太湖好似一條條五彩的絲帶,不停地扭動著纖細的腰肢。這時,你可以清楚地看見湖中心的那個島嶼。那座小島叫“三山島”,也叫“烏龜島”,因為它的形狀好象烏龜,而且是由三個小島組成的,故此而得名。翠綠的小島,襯著碧波蕩漾的太湖,使太湖更加美麗動人。刮風了,太湖上波濤洶涌,浪花兒一個接一個的涌上岸灘,很是壯觀。風停了,太湖又像一面大圓鏡,更是迷人。
夕陽下的太湖更是美不勝收。太湖一會兒是金的,一會兒是紫的,一會兒是橘紅的,一會兒又是藕荷色的……它時時變化著色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漸漸地,夕陽收起了光芒,但在那最后的一刻,它又把所有的光輝都灑給了太湖,太湖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紅湖”。
太湖不僅景色優美,物產也十分豐富。
有一首歌中這樣唱道:“水上有白帆,水西有紅菱,水底魚蝦肥。”太湖盛產“三白”,即:白魚、白蝦和銀魚。如果你有幸到太湖游玩,只要在膝蓋深的湖水中,拿一個塑料袋隨便一舀,就能把魚舀進你的袋子里。這“三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在星級的大酒店里也很受歡迎。
太湖太湖游記篇七
蘇州太湖是有名的古城。
在蘇州有一處景點——太湖。
早上的太湖到處飄著霧,仿佛自己在人間天堂。透過片薄薄的霧,隱隱約約的看見了幾座紅色的小亭子,亭子里坐著幾位老人,正在敘話,一切都顯得靜謐美好。
中午的太湖的霧漸漸散去了。走在木橋上,時不時的還看看湖中嬉戲的小魚小蝦,隱隱約約的,看見了太陽公公的頭頂。天在一霎那之間亮了起來;人在那一霎那之間多了起來;我在那一霎那之間活躍了起來。
下午的太湖,顯得更加幽靜,人漸漸散去,太陽漸漸落下去。在這夕陽的天上,又布滿了晚霞,五顏六色的晚霞,就像豐富多彩的太湖。這一切都顯得那么寂靜。
突然,在遠處的亭子上,我看見了“仙女”,再仔細一看,真的是“仙女”!我又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穿上古裝的姐姐。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
當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四周全是“知了家族”的合唱。
太湖太湖游記篇八
太湖,位于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中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游勝地。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古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如今靠著太湖卻吃不到純凈的水,這不是太諷刺了?可是太湖為什么會無法提供純凈水呢?原來是因為太湖的藍藻大面積的爆發從而導致太湖媽媽變得又臟又臭。太湖的水位本來就低,再加上連日的干旱,太湖的水位再次降低,所以很快就引起泛浮現象,導致太湖底下的臟東西全都浮了起來,導致無錫自來水水質發生了變化,還伴有難聞的氣味,是市民無法正常使用,無錫市民紛紛搶購純凈水和面包。
這一切都以干旱而造成,朋友們讓我們多多關心我們的太湖媽媽,讓太湖媽媽恢復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