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的老家篇一
暑假的一天,爸爸開車帶著我和媽媽回老家,汽車唱著歌兒不一會兒就跑到老家了。
下了車我趕忙打開大門,進了小時候生活過的小院。啊!到處都是膝蓋高的雜草,我情不自禁地拔起一顆雜草給爸爸看,爸爸說時間久了院子里沒有人住,就會長出很多草來。
在老家的西邊有一條小溪,小時候我經常到那里玩。今天的小溪依舊那么親切,緩緩的溪水聲,好像一首溫暖的歌。里面有幾條小魚兒,自在地游來游去。小溪的旁邊是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葉子綠油油的,能幫小魚遮住太陽,這時小魚兒已經在大樹下乘涼了。
在老家的正北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有三家超市和兩家飯店,生意還很紅火呢。超市從早晨到晚上一直人來人往,大人小孩都有,歡樂聲不斷。飯店到了晚上還在營業,只見出來一波人,又進去一波人。超市和飯店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和快樂。
我愛我的老家,愛我美麗又熱情的老家。
我的老家篇二
讀小學前,我一直跟爺爺奶奶一起,住在鄉下老家里。那是三間瓦屋,一間小廚房,屋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屋后有一片小竹林。
在老家,住著淳樸的人們。農忙時,他們辛勤地勞作;農閑時,將家里收拾得一塵不染。而淘氣的我,總喜歡逛東家竄西家,到處串門。所到之處,總會被我留下點“紀念品”:擦得明亮亮的玻璃窗上留下了“五指山”,古色古香的木椅上留下了幾個小腳印……這時,愛干凈的女主人總會假裝生氣地皺皺眉頭,輕輕地在我的小屁股上拍幾下,隨手拿出幾塊糖果什么的,塞到我的小兜兜里,再抱著我親一下。然后,又拿起抹布去打掃衛生了。而此時的我,其樂無窮!
在老家,有我可愛的小伙伴。小時候,爺爺家周圍有許多小朋友,常常一起手拉著手做“釣魚”的游戲,那時的情形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們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圓圈,讓一個小朋友裝成小魚“鉆”來“鉆”去,我們嘴上還念著“小魚小魚游來了,快快把它抓起來”。然后一擁而上,那個小朋友就成了“甕中之魚”了。一到仲夏之夜,我和小伙伴們一邊吃西瓜,一邊搖著大蒲扇數星星,一邊玩起“四國大戰”,真是樂在其中!
記得在老家的日子里,鄰居家的蓮兒和虎兒姐弟倆與我處得最好。我常常把爸爸帶給我的布娃娃、小汽車借給他們玩。他們呢,就編個“蟈蟈籠子”,捉幾只“叫蟈蟈”逗我開心。這就叫“禮尚往來”嘛。
我的老家篇三
我的老家在西湖鎮的滑灘子,那里雖然是農村,有些貧窮,可我們一直生活在那里,我也在這里漸漸長大。
滑灘子的山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可它是我最喜愛的地方。那兒有一個池塘,里面還有許多魚和荷花。還小點兒的時候,我常去玩。那里的天空讓我想成是神仙們的“馬路”。潔白如玉的云朵讓我暇想為好吃的棉花糖。我還把白云想象為天空的裙子……。
可是,我最愛那里春天的景色。春天,燕子早早飛回來筑好巢,歡迎著春天的到來。各種花草也爭先恐后、爭奇斗艷。迎春花穿著一件小短裙去給春姑娘聊天;梨花像要出嫁的新娘,舞動著她的嫁裙搖來晃去;柳樹姑娘更是得意忘形,叫風伯伯給她梳理秀發……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啊!
夏天,天氣漸漸炎熱,可沒過幾天,太陽公公好像生氣似的,正怒氣沖沖地對我們發起火來,我們的老家就一下子進入了烤箱,熱得不得了。可這時,我家旁邊有一棵大黃桷樹能幫助我們,大人、小孩都會跑到樹下休息、玩耍。偶爾一陣風吹過,多像爸爸那寬大有力的手掌遮擋著我的小臉,又像爺爺在給我扇扇子。夏天,我還會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到后山去挖野菜吃呢!
冬天,老家像疲倦似的,一切都變得安靜了,大山靜靜地冬眠了。
我愛老家——滑灘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我的老家篇四
寶塔式的屋頂,拱形的門和窗,圓弧形的外樓梯。
雪白的羅馬柱子,密集而又整齊;線條流暢地從扶梯通向二樓的走廊,通向淺綠色幕墻玻璃包裹著的陽臺。三樓以及頂上的陽臺也都是一式的雪白羅馬柱鑲嵌的扶欄。
十三年前,初冬的一個中午,風和日麗,氣息宜人,在歡聲笑語和鞭炮聲中,一雙溫暖的大手,把我從這圓弧形的外樓梯上,抱進了這座城堡式的別墅,它就是我初涉人世的家。
家里那張中間扣著一個搖籃的嬰兒床,是我還在省婦保時,爺爺提早為我購買好的。
搖籃中是吃飽了酣睡的我,搖籃邊是日夜守護著我的奶奶和媽媽。
除了母親的環抱,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家中封閉著綠色幕墻玻璃的陽臺,陽臺遮擋著風塵與噪音的侵擾,充滿著陽光的享受。
我在陽臺上聽音樂,聽故事;我在陽臺上牙牙學語,蹣跚學步。
我自幼挑食,只愛母乳,不吃奶粉。我才出生兩個月,媽媽就被公司叫去上班了。為了我不挨餓,媽媽每天來回四趟,驅車幾十里。后來發現我肯吃水蒸蛋了,為了保證雞蛋的安全與質量,奶奶在樓頂喂養了三四只母雞。母雞吃的飼料都是五谷雜糧,新鮮果蔬。
我漸漸地長大了,活動的空間也漸漸拓展了。封閉的陽臺前面,還有一個四周用不銹鋼管圍著的大平臺,平臺差不多有一個籃球場那么大。兩邊的框子里還栽種各種蔬菜,中間有一個六角涼亭,里面有一張花崗巖小圓桌。
“紅的是花,綠的是葉……”
“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面,太陽下山的地方是西邊。”
爺爺常常抱著我走在老家的平臺上給我指指點點。
所有這些都是爺爺奶奶后來告訴我的。真正記得的是上幼兒園后的那些事:
我在老家的平臺上拿著小鋼鋸鋸木頭,鋸不斷就敲,木頭不斷,鋼鋸卻先斷了。
我在老家的平臺上和爺爺下棋,贏了就高興,輸了就砸棋子出氣
……
我幼兒園畢業時,家鄉的土地被征用了,我的老家也被拆遷了。我們來到離老家幾十里以外的縣城居住,每當回故鄉,我都會去看看老家——曾經的那方土地。哪怕是一片廢墟,我都認得出,哪一塊是我家平臺的地方。現在代替它的是摩天大廈,但在我心中還留存著,度過我人生最初時光的那個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