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渣滓洞字篇一
前幾天再次參觀重慶渣滓洞集中營(中美合作所),感觸頗深,歸途中寫有三首小詩。
一、人間地獄渣滓洞
青山環抱水潺潺,深院高墻電網牽。
刑室陰森如地府,牢房黑暗似陰間。
鋼鞭處處沾皮肉,鐐銬通通帶血斑。
志士成仁擔道義,英靈含笑在九天。
二、歌樂山松柏
香山別墅隱深山,細流涓涓千萬年。
翠柏蒼松英靈化,巴渝喜看換人間。
三、白公館石榴樹
據傳此樹乃許曉軒烈士被-迫外出做苦力時帶回幼苗親手所栽,
如今樹高近兩丈,年年盛夏枝繁葉茂,榴花盛開,嬌艷無比。
一顆幼苗墻角栽,冒雨迎風長成材。
酷暑寒冬何所懼,紅花朵朵笑顏開。
四、永遠的豐碑——許曉軒
(引用)“越是關鍵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這是許曉軒烈士留給后人的錚錚誓言。許曉軒烈士是長篇小說《紅巖》里許云峰的主要原型,重慶解放前夕,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
許曉軒,1920xx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曉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1938年5月,許曉軒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編輯和發行工作。1939年春,許曉軒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1946年7月,許曉軒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系,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并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斗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曉軒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曉軒從容就義,年僅33歲。許曉軒犧牲后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五、烈士的精神為何摧不跨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曉軒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烈士的精神為什么催不跨,我認為是堅定的信仰在支撐著他們,為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為自己所投身的解放全人類偉大事業,為千百萬勞苦大眾的幸福和生存而死,死的值得,重于泰山。如出賣同志、出賣靈魂、茍且偷生,卻終生受精神折磨,最后也將一死,輕于鴻毛。如此說來,人生不管活的時間多長,總有一死,關鍵時候的抉擇將決定你是遺嗅萬年還是流芳千古,我對許曉軒等革命烈士在關鍵時刻的選擇非常欽佩。
紅巖精神永垂不朽!
渣滓洞字篇二
;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觀后感??
?
繼承紅巖精神??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
---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觀后感
2005年8月18日,借先進性教育的契機,我們來到了紅巖革命圣地,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浩氣長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氣勢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畫,烈士詩文碑林,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使我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記得少年時代,《紅巖》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云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看著他們的先進事跡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我曾經向著少先隊旗宣誓,繼承先烈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腳印前進。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后要為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江山貢獻我們的力量。
去重慶瞻仰、悼念烈士的英靈是我多年的愿望,而今天,我終如愿以償有幸瞻仰烈士們的牢房,略曉烈士的偉績,超越時空與烈士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好象天亦有情,這是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火爐山城難得有如此涼爽,緩緩行駛的汽車在“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歌聲中,把我們帶到了歌樂山。
歌樂山位于重慶西北郊,整個歌樂山由一種紅色巖石組成,這種巖石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的人們又叫這種巖石為“紅巖”。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渣滓洞,呈現在眼前的是陰森、恐怖、帶有殺氣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鐵絲網令人覺得陰森恐怖。在大院的墻上寫著反動標語,時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院中的牢房是3米見方的小屋,潮濕、陰冷。從墻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手指粗的鐵條插入其間。我久久的凝視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時,想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的幸福,愿把牢底坐穿。他們中有許多是與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有朋友,但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他們寧愿犧牲自我。
在二樓的一間牢房時,一面“五星紅旗”映入眼簾,這就是江姐繡的五星紅旗。當他們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喜訊后,相互告訴給獄友。由于牢獄與世隔絕,他們憑自己的想象,繡了這面紅旗,并暢想未來,可以想象當時他們是多么的激動,他們夢寐以求、為之奮斗的事業終于成為了現實,可他們卻仍處在暗無天日的監獄中,他們無法走上街頭匯入到歡樂的人海中,無法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歡呼,用眼神互相祝賀、傳達著喜悅之情。
走過一條長廊,來到最恐怖的刑房。一種叫披麻帶孝的酷刑,聽起來就毛骨悚然??吹缴P的刑具,眼前浮現出敵人的獰笑和革命英雄面對酷刑一笑而過的坦然,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為了自己的信念,到最后一刻也要把笑容留給敵人??v有多少酷刑摧殘的只是革命者的身體,想在精神上擊跨革命者是萬萬不能的。敵人的無奈,更堅定了革命者的信心。
進入側面的二層小樓,一只鉛筆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幅畫著飛機的畫,原來這是小蘿卜頭學習的地方。由于牢內艱苦的環境,使他頭大身小,故大家叫他小蘿卜頭。在他該上學的年齡,在獄友們的幫助下,小蘿卜頭開始在黃顯生將軍的牢房里上學了,識的第一個詞是“中國”。多么可愛的孩子啊!多么可憐的孩子??!出生不久就來到了人間地獄,8年牢獄,最后還是死在敵人的刀下。
仰看烈士的事跡和尊容,俯首他們的遺言和遺物,我的心被一種無形而偉大的力量所懾服。先烈的精神如陽光灑進心靈的暗房,像雨露滋潤著空虛和荒蕪的心田,靈魂上的一切灰塵和污穢全被滌蕩。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面貌、道德風尚,都有著古往今來不斷繼承發揚的過程。昨天,烈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緬懷紅巖英烈,我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應樹立創一流工作的意識,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去實踐,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當好時代的尖兵、當好愛崗敬業的榜樣、當好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中堅、當好實踐黨的宗旨的模范,為把我國建成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用祖國的強盛,告慰英烈。
?
相關熱詞搜索:;
渣滓洞字篇三
前幾天再次參觀重慶渣滓洞集中營(中美合作所),感觸頗深,歸途中寫有三首小詩。
一、人間地獄渣滓洞
刑室陰森如地府,牢房黑暗似陰間。
鋼鞭處處沾皮肉,鐐銬通通帶血斑。
志士成仁擔道義,英靈含笑在九天。
二、歌樂山松柏
香山別墅隱深山,細流涓涓千萬年。
翠柏蒼松英靈化,巴渝喜看換人間。
三、白公館石榴樹
據傳此樹乃許曉軒烈士被-迫外出做苦力時帶回幼苗親手所栽,
如今樹高近兩丈,年年盛夏枝繁葉茂,榴花盛開,嬌艷無比。
一顆幼苗墻角栽,冒雨迎風長成材。
酷暑寒冬何所懼,紅花朵朵笑顏開。
四、永遠的豐碑——許曉軒
(引用)“越是關鍵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xxx人是不可動搖的?!边@是許曉軒烈士留給后人的錚錚誓言。許曉軒烈士是長篇小說《紅巖》里許云峰的主要原型,重慶解放前夕,慘遭xxx特務殺害。
許曉軒,1920xx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曉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渣滓洞字篇四
渣滓洞、白公館參觀學習心得
號,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著名的11、27慘案的發生地—重慶歌樂山,之所以打算在這一天來到重慶歌樂山開展紅色旅游教育活動,是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精心安排,為了紀念我們的先烈,也是更好的讓我們受到良好的歷史文化的熏陶,讓我們更好的成長、成才。在這莊重的日子里,我們都應該反思,得到教育。銘記當年的英烈的英雄事跡,激勵現在成長中的青年學子。
火爐重慶,已沒有了夏天的酷熱,而多了幾分秋的涼意,天空下著綿綿小雨,在茂密的深林中行走,多了幾分陰森的感覺,好像自己也被關押在了歌樂山的xxx里面。沉重的氣氛中,多了幾分快要窒息的感覺。來到渣滓洞,看到介紹說,渣滓洞,原來是一個人工開采的小煤窯,老板叫做陳爾昌,是重慶本地磁器口人。后被xxx將其征用,開始關押中國xxx革命烈士。渣滓洞看守所分為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看守所、刑訊室等,內院為關押犯人的地方。男牢16間,女牢2間,關押人數最多時達到300人。然而,就在1949年11月27日至28日凌晨,xxx派人將全體在押人員集中到男牢樓下16間牢房內集體進行槍殺并焚毀男牢,180人遇難,15人脫險,根據有關人員的回憶,20世紀60年代重建男牢。
從入口走進渣滓洞,便來到了外院。一眼就看到了墻上的標志。是這樣寫道的,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當然我開始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可能不同人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我是這樣的,反映了迂腐的特務們對長官的愚昧的遵從。視長官的命令為自己的生命準則,用這些教條化的東西去殘害我們的中華同胞,他們于心何忍,我真的是不敢想象。走了幾步來到了審訊室的窗外,看著里面陰森的真實的場景,殘忍的刑具,我整個人瞬間有一種深深的害怕。透過微弱的光線,我看到了審訊架,上面布滿了很厚的灰塵,看到了刑具的鐵銹,好像刑具上面有先烈滾熱的鮮血在流動,耳朵里面忽而傳來了幾聲慘叫、悲鳴的聲音,我不敢再繼續看下去。因為,我的腦海里瞬間出現了一幅幅活生生的革命烈士當年被刑訊的場面,我不敢想象當時他們受刑訊的慘烈,一種自然的敬仰之情和無盡的憤怒在心里面交織。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嚴酷、殘忍的審訊下,革命烈士也沒有低頭,沒有背叛組織和同志,沒有失去信念。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對革命的崇高的追求,克服了無數次困難。因為他們知道,反動派的目的是永遠也達不到的,革命的勝利永遠是屬于偉大的人民和xxx。
內院的入口旁邊是關押女犯的兩間牢房。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楊漢秀、曾紫霞等就是被關押在這里。女犯人和男犯一樣忍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她們沒有屈服在劊子手的殘忍的折磨下。當年,著名的“雙槍老太婆”的原型鄧惠中,她動員全家起義,不怕犧牲,在獄中多次受刑卻依然堅持自己的革命信念。最后和兒子一起在xxx中遇難,時年45歲。當時聽完介紹,自己打心底非常的佩服這些女中豪杰,巾幗英雄。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作為一位女知識分子,能有這樣的氣度,這樣的為了勞苦大眾的幸福生活勇于奉獻和犧牲的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良苦用心。不得不讓我們當代青年認真學習,讓我們努力反思,讓我們找到精神的支柱,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讓我們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拼搏。
白公館距離渣滓洞,不到2公里。從渣滓洞到白公館,進過一段蜿蜒的山路便可到達。大門外墻上寫著香山別墅四個字。當年另一批革命烈士便是被關押在此。有名的有“小蘿卜頭”,他從小營養不良,導致頭大身小。他積極在獄中為同志們傳遞信息。他被xxx關押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忍受著非常人的痛苦生活,但是在他那么小的年齡卻沒有屈服和低頭,依然積極的生活,堅持學習,堅持同反動派做斗爭。我們應該向這樣的革命烈士學習。
有的人死了,但他卻活在我們心中,有的人活著,但他卻早已死去。當走完紅色路線之后,我才真正的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今天,我終于找到,那就是為人民服務。我甘心奉獻出我所有的光和熱,去照亮社會和他人。當人民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獲。一代代、一批批英勇的革命先烈,他們就是這樣走完他們短暫而絢爛的人生的。為了解放新中國,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未來,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們走了,但是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們的光榮事跡,是我們當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深刻的領悟到我們青年學生必須不忘歷史、珍惜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敢于擔當,堅持刻苦學習,不斷提升報效祖國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我們要把對革命英烈的緬懷之情轉化為學習、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刻苦學習、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渣滓洞字篇五
幾天前表叔打電話來,問我想不想去重慶玩,我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我出了火車站就看見表叔一臉焦慮的站在出站口。我向表叔招了招手,他發現了我。接著我們把行李搬上了車。十幾分鐘后我們就到家了。
次日清晨,我們吃完早飯后。表叔說:“今天你可以去參觀渣滓洞?!蔽覇柕溃骸氨硎迥悴蝗??”表叔說:“我有事,今天你自己先出去玩一天?!闭f完表叔就出去了。留下我一個人在原地思考:出不出去呢?去吧,又怕車上有小偷,把手機和錢偷了,到時還回來不成;不去吧,表叔回來又要說。算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就待在家里,中午把飯煮好,表叔可能一高興就不讓我一個人出去了。
中午隨著“滴滴滴”三聲清脆的門鈴聲之后我的飯菜全上桌了。一分鐘后表叔就回來了,見我在家里便問道:“這么早就回來了?渣滓洞好不好玩?“我沒有出去?!蔽艺f。表叔問道:“為什么沒有出去呢?”于是我把我的憂慮給表叔說了,誰知他正*道——不會的,你想的全都是概率最低的事,別想那么多下午再出去一趟。”“哦”聽了表叔的話我放心了許多。
下午,我來到了財富中心站。按照地圖所寫的步驟,我要在這兒搭107路公交車到新牌坊,再轉車到渣滓洞。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鐘里陸續地有五輛公交車從站臺前駛過,可沒一輛是107路的。因為閑得無聊便看起了四周的景物,在四周轉了一圈后,我的目光被站牌所吸引,因為它上面寫著公交車的“作息”時間,還有哪路車要經過哪些站,上面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箭頭。過了一會車輛越來越多好像全都是由東向西行駛。這會我納悶了,這時我想起了那些箭頭,“原來是這樣”我說道。原先我沒想這兒是單向行駛還是雙向行駛,后來我到車站看見所有的車輛都往同一個方向行駛時就應該想到重慶這個大城市的規則不是營山那種小縣城可以比的。想到這兒我便飛快地穿過了馬路到達了對面的車站。剛好這邊迎來了一輛107路公交車,上車時我在想:如果我當時沒有發現那個方向問題并上了另一輛車那我就慘咧,花了幾元錢還倒跑一截路。想到這兒我就連忙慶幸自己剛才發現了那個方向問題。
幾分鐘后我突然想起我是來參觀渣滓洞的不是來山頂看城市風光的。于是我便匆匆往回跑,一邊跑一邊回想可能是渣滓洞入口處的地方。一分鐘后我想起來了,我在向山上走時曾看見過一個像汽車服務站,除此之外也沒有發現其它的地方比服務站更像入口處的了?!皩Γ瑳]錯就是那里了”我肯定的說道。五分鐘以后我來到了渣滓洞的入口處。
就這樣我參觀完了渣滓洞便打道回府了。
第一次來渣滓洞可謂是困難重重,但在這個第一次中我的收獲也不小。
第一次的經歷不一定順利,但也唯有第一次所給予我們最多的經驗和收獲。愿我們好好珍惜人生中各種各樣的第一次。
渣滓洞字篇六
渣滓洞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實,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重慶渣滓洞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渣滓洞在重慶市樂歌山麓,距白第宅2.5公里,原為人工采掘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軍統特務逼死礦主,攻克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為牢獄。 白第宅白第宅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曠野別墅。
白第宅1943年“中美相助所”創立后,白第宅曾改為來華麗武士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出格看管所從頭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牢獄取消后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余人外,尚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管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后等三十人。 白第宅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曠野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判,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管所!
這里因小說《紅巖》和“11·27大奮斗”而眾人皆知,每年的11月27日,重慶市民城市自發組織前來這里憑吊,眷念那些在這里葬送的義士。
1 940年9月6日,重慶被定為百姓當局陪都之后,軍統局也隨之遷往重慶,并在歌樂山下將原四川軍閥白駒的香山別墅改建為白第宅牢獄,最多時白第宅內曾關押有200多名政治犯,先后有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將領黃顯聲、廖承志、宋綺云佳偶及幼子“小蘿卜頭”被關押在白第宅內。 與白公.館相隔不遠的渣滓洞本來是采煤的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 943年軍統將其改革為看管所后分為表里兩院,先后關押了、許建業等革命者,最多時曾有300多人。
1 949年11月下旬,解放軍逼至重慶江津,11月27日深夜,渣滓洞內關押的200多名革命者被鎖在8間牢房內,遭到百姓黨特務用機和卡賓的掃射并放火點火渣滓洞,最終只有1 5人脫險,個中包羅《紅巖》的作者羅廣斌,這一幕被后裔稱為"11·27"大慘案震驚中外。現在的渣滓洞和白第宅地址的歌樂山彼蒼松翠柏,附近青山如畫,但置身其間卻令民氣中布滿抑制,一股對先烈的惦記與崇拜神色油然而生。
早上,我們首先來到了重慶白公館,聽說,有個叫宋振中的孩子,從小就和爸爸媽媽被關押在白公館,由于嚴重營養不良,長得頭大、身體小,難友們都叫他“小蘿卜頭”。他可是一個很重要的人,許多重要信件都是通過他來傳遞的,只可惜,他死的時候只有9歲。
其實,白公館本來是白居易后人的房子,后來,蔣介石把它搶走了,專門用來關押共產黨員。
他們曾經豪邁地說過:“今朝我輩成仁去,頃刻黃泉又結盟”。
這樣的英雄真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啊!”
我們現在的人,有的吃、有的穿,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而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啊!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著名的紅色景點、革命紀念區渣滓洞,可能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有點沉悶,這是歷史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認真體會每一處的意義,從而能夠理解我們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并為自己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感恩。
渣滓洞豎民黨反動派囚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它的全名是“渣滓洞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位于重慶市郊歌樂山下磁器口、五靈觀一帶,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38年起,這里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許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事跡便發生在這里。
渣滓洞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犧牲。這可以說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與美帝國主義特務機關合辦的,專門囚禁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的監獄。
渣滓洞原本是人工采掘的煤窯,因渣滓多而得名,距離白公館2。5千米。1939年國民黨將此地改為監獄,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為第二監獄,直屬西南長官公署。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本渣滓洞所關押“政治犯”遷到了白公館,于1947年4月遷回。1947年12月,關閉半年多的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重新關人。關押人員來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進報》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員。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后的被捕起義人員,最多時達三百多人。
渣滓洞監獄三面臨山,前面是深溝,這就構成了渣滓洞成為監獄的地理條件。監獄分成內外兩院,外院是監獄的辦公室和刑訊室,最多時囚禁700余人。共產黨員羅世文、()、李青林等先后囚禁在這里。
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的標語。外院是特務辦公室,刑訊室。外院墻上寫有訊示特人務的標語“領導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領導看到、想到、聽到、做到”。
現在我們看見的是女牢,等革命烈士曾被關押在此。,也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人們所熟知的的動人事跡中,有兩個最讓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的情節,一個是她親眼看到了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后懸掛示眾的她丈夫彭詠梧(小說等文藝作品中叫彭松濤)的人頭,另一個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簽子“釘手指”的酷刑。而現在有的人說,這兩個震動了億萬公眾的英雄事跡,恰恰都是虛構的。事實具體如何,我們可以考證。烈士的事跡,我們應當還以真相。
接下來我們去展室看有關小籮卜頭的展覽。相信大家一定對小蘿卜頭不陌生,我們很早之前就學過關于小蘿卜頭的故事。大家有沒有看到看守所前院的展室陳列了監獄里的各種刑具,單單是看一下就覺得不能忍受,更何況把那些刑具加劇到身上,行為實在令人發指。
大家現在心情是不是很沉重?正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銘記他們并懂得感恩。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了,我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行參觀一下吧。
在生活中,在大世界里、景點非常之多,可最讓我留戀往返的還是那位于重慶的渣滓洞了。
那是暑假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晌午,我隨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我們抱著懷念的心情來到了著名的渣滓洞,來瞻仰革命先烈浴血奮斗的圣地。在熾烈的陽光照耀下我沒感到一絲的暖意,我們先走到了景區大門——欲春大門,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大門,一抬頭我就見到隔離區域,這是我看到許多的革命先烈躺在那里,因沒人照料而悲慘的死去,雕塑是那么的栩栩如生,這情景讓我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惡行更是憤怒不已。
再接著我來到了懲刑區,這里陳列著好似許多烈士為了保家衛國寧死不屈的雕像,每一尊雕像都讓我感到陣陣的心酸,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傳說中的審判區,這里原本是著名詩人杜甫先生后人的書房,后來被國民黨反動派強占下來,并改造成了監獄,而且是令人生畏的“黑獄”,這里的雕像全是革命烈士被嚴刑拷打并寧死不屈的一面,這告訴了我共產黨先輩們的堅定信念,而國民黨反動派的丑陋的一面。
走到最后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關押小英雄小蘿卜頭和的神秘地方——渣滓洞,這里沒有窗戶,沒有床,沒有被子,也沒有一樣像樣的衣著,這里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夏天又是那么的炎熱,想到這里我感到心如刀割,忍不住黯然落淚,我懷念革命先烈們為我們這一代所做出的巨大奉獻,更憎恨反動派所作的一切惡行,時間過得很快,逛完差不多已近黃昏,我戀戀不舍的走出了景區。
現如今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了,可是歷史會永遠記住那些革命先烈所做出的貢獻,渣滓洞也會見證反動派所犯下的一切罪行,我們會一代傳一代的承接下去,不忘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及抱負,共創美好的明天。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著名的紅色景點、革命紀念區渣滓洞,可能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有點沉悶,這是歷史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認真體會每一處的意義,從而能夠理解我們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并為自己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感恩。
渣滓洞豎民黨反動派囚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它的全名是“渣滓洞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位于重慶市郊歌樂山下磁器口、五靈觀一帶,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38年起,這里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許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事跡便發生在這里。
渣滓洞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犧牲。這可以說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與美帝國主義特務機關合辦的,專門囚禁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的監獄。
渣滓洞原本是人工采掘的煤窯,因渣滓多而得名,距離白公館2。5千米。1939年國民黨將此地改為監獄,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為第二監獄,直屬西南長官公署。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原本渣滓洞所關押“政治犯”遷到了白公館,于1947年4月遷回。1947年12月,關閉半年多的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重新關人。關押人員來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進報》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員。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后的被捕起義人員,最多時達三百多人。
渣滓洞監獄三面臨山,前面是深溝,這就構成了渣滓洞成為監獄的地理條件。監獄分成內外兩院,外院是監獄的辦公室和刑訊室,最多時囚禁700余人。共產黨員羅世文、()、李青林等先后囚禁在這里。
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的標語。外院是特務辦公室,刑訊室。外院墻上寫有訊示特人務的標語“領導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領導看到、想到、聽到、做到”。
現在我們看見的是女牢,等革命烈士曾被關押在此。,也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人們所熟知的的動人事跡中,有兩個最讓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的情節,一個是她親眼看到了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后懸掛示眾的她丈夫彭詠梧(小說等文藝作品中叫彭松濤)的人頭,另一個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簽子“釘手指”的酷刑。而現在有的人說,這兩個震動了億萬公眾的英雄事跡,恰恰都是虛構的。事實具體如何,我們可以考證。烈士的事跡,我們應當還以真相。
接下來我們去展室看有關小籮卜頭的展覽。相信大家一定對小蘿卜頭不陌生,我們很早之前就學過關于小蘿卜頭的故事。大家有沒有看到看守所前院的展室陳列了監獄里的各種刑具,單單是看一下就覺得不能忍受,更何況把那些刑具加劇到身上,行為實在令人發指。
大家現在心情是不是很沉重?正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銘記他們并懂得感恩。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了,我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行參觀一下吧。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樂山渣滓洞,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燕子。接下來呢就由我帶大家參觀一下渣滓洞。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渣滓洞的大門。各位團友,你們知不知道這個地方為什么叫做渣滓洞呢?其實這里原本是一個小煤窯,因為渣多煤少,所以大家就叫它渣滓洞了。
好了,現在大家請跟我走。渣滓洞地理位置比較隱蔽,所以呢,1939年的時候,國民黨特務在這里建了一座監獄,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黨人。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渣滓洞的內院,大家可以看到墻壁上的標語:“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尤?!钡鹊?。這些都是特務們用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斗志的。
各位團友,讓我們接著往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女牢,有很多的革命烈士曾經被關押在這里,其中就有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她的原名叫,1943年的時候,黨組織委派與重慶地下黨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裝扮成一對假夫妻開展工作。兩年之后,經過組織批準,彭詠梧和結為了真正的夫婦并且有了一個孩子叫彭云。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地下斗爭工作,只能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里,并且做了絕育手術。后來她的丈夫在一次戰斗中不幸犧牲,她也由于叛徒的出賣不幸被捕,關押在渣滓洞監獄。因為在獄中一直惦記著孩子,在遇難前兩個月,寫下了一封遺書。我們都能想象到當時獄中條件十分艱苦,要寫這封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最終還是完成了,并且通過一個看守,悄悄把信帶出了監獄,交給了她的表弟譚竹安。信的大概內容就是叮囑她的表弟,一定要好好地把孩子撫養成人,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不久之后,國民黨特務就秘密殺害了渣滓洞的所有革命黨人。英勇就義的時候,只有29歲。
除了之外,女牢里還關押過另一個很有名的男烈士,他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蘿卜頭。他的父母都共產黨員,在他八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帶進了監獄。他從小跟著母親在女牢中長大,吃的是發霉發臭的米飯,長到八九歲的時候個頭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么高,成了一個頭大身子小、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卜頭”。很幸運的,他在監獄里上了學,可以在監獄四處走動,之后他就在監獄中傳遞秘密情報?;春鹨蹌倮南鞯奖O獄后,就是由他從男牢傳到女牢的。在最后的大屠殺中,他也同樣遇害了,年僅9歲。
講到這里呢,各位團友的心情可能跟我一樣有些沉重,我想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忘記這些為了建設新中國流血犧牲的烈士,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會有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才會有如此強大的新中國。好了,各位團友,我的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大家可以去參觀一下男牢,15分鐘之后我們在原地集合,我會繼續帶領大家去參觀白公館。
渣滓洞字篇七
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導游要結合景點知識,介紹給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白公館渣滓洞導游詞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渣滓洞在重慶市樂歌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原為人工采掘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為監獄。 白公館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
白公館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后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余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后等三十人。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
這里因小說《紅巖》和“11·27大屠殺”而世人皆知,每年的11月27日,重慶市民都會自發組織前來這里憑吊,紀念那些在這里捐軀的烈士。
1 940年9月6日,重慶被定為國民政府陪都之后,軍統局也隨之遷往重慶,并在歌樂山下將原四川軍閥白駒的香山別墅改建為白公館監獄,最多時白公館內曾關押有200多名政治犯,先后有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將領黃顯聲、廖承志、宋綺云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被關押在白公館內。 與白公.館相隔不遠的渣滓洞原本是采煤的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 943年軍統將其改造為看守所后分為內外兩院,先后關押了、許建業等革命者,最多時曾有300多人。
1 949年11月下旬,解放軍逼至重慶江津,11月27日深夜,渣滓洞內關押的200多名革命者被鎖在8間牢房內,遭到國民黨特務用機槍和卡賓槍的掃射并縱火焚燒渣滓洞,最終只有1 5人脫險,其中包括《紅巖》的作者羅廣斌,這一幕被后世稱為"11·27"大慘案震驚中外。如今的渣滓洞和白公館所在的歌樂山上蒼松翠柏,四周青山如畫,但置身其間卻令人心中充滿壓抑,一股對先烈的緬懷與崇敬心情油然而生。
我和本單位的老黨員及新黨員一行十幾個同志來到了紅巖革命圣地,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浩氣長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氣勢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畫,烈士詩文碑林,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使我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歌樂山位于重慶西北郊,整個歌樂山由一種紅色巖石組成,這種巖石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的人們又叫這種巖石為“紅巖”。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渣滓洞,呈現在眼前的是陰森、恐怖、帶有殺氣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鐵絲網令人覺得陰森恐怖。在大院的墻上寫著反動標語,時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院中的牢房是3米見方的小屋,潮濕、陰冷。從墻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手指粗的鐵條插入其間。我久久的凝視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時,想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的幸福,愿把牢底坐穿。他們中有許多是與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有朋友,但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他們寧愿犧牲自我。
在二樓的一間牢房時,一面“五星紅旗”映入眼簾,這就是繡的五星紅旗。當他們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喜訊后,相互告訴給獄友。由于牢獄與世隔絕,他們憑自己的想象,繡了這面紅旗,并暢想未來,可以想象當時他們是多么的激動,他們夢寐以求、為之奮斗的事業終于成為了現實,可他們卻仍處在暗無天日的監獄中,他們無法走上街頭匯入到歡樂的人海中,無法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歡呼,用眼神互相祝賀、傳達著喜悅之情。
最恐怖的刑房。一種叫披麻帶孝的酷刑,聽起來就毛骨悚然??吹缴P的刑具,眼前浮現出敵人的獰笑和革命英雄面對酷刑一笑而過的坦然,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為了自己的信念,到最后一刻也要把笑容留給敵人??v有多少酷刑摧殘的只是革命者的身體,想在精神上擊跨革命者是萬萬不能的。敵人的無奈,更堅定了革命者的信心。
一只鉛筆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幅畫著飛機的畫,原來這是小蘿卜頭學習的地方。由于牢內艱苦的環境,使他頭大身小,故大家叫他小蘿卜頭。在他該上學的年齡,在獄友們的幫助下,小蘿卜頭開始在黃顯生將軍的牢房里上學了,識的第一個詞是“中國”。多么可愛的孩子啊!多么可憐的孩子啊!出生不久就來到了人間地獄,8年牢獄,最后還是死在敵人的刀下。
仰看烈士的事跡和尊容,俯首他們的遺言和遺物,我的心被一種無形而偉大的力量所懾服。先烈的精神如陽光灑進心靈的暗房,像雨露滋潤著空虛和荒蕪的心田,靈魂上的一切灰塵和污穢全被滌蕩。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面貌、道德風尚,都有著古往今來不斷繼承發揚的過程。昨天,烈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緬懷紅巖英烈,我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應樹立創一流工作的意識,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去實踐,為把我國建成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用祖國的強盛,告慰英烈。
白公館監獄舊址位于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 ,是一處使后人緬懷英烈并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原為四川軍閥 白駒的郊外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1939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但是他們又有所區別,白公館里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 秘密監獄。抗日 愛國將領 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 小蘿卜頭”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
內墻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1943年“ 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
抗日愛國將領 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 周均時,愛國人士 廖承志,共產黨員 宋綺云, 徐林俠夫婦及幼子(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蘿卜頭)也是關押在這里。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隨著他慢慢長大,父母親努力為他爭取到學習的機會,在獄中,一邊隨同黃顯聲將軍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一邊不斷幫助獄中難友秘密地傳遞情報和紙條。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務們殘忍地殺害了年僅八歲的小蘿卜頭。
至 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后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以聲、 許曉軒等二十余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 劉國鋕、 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后等三十人。
1949年11月27日,軍統特務對關押在此的革命者進行大屠殺,僅20人脫險。
著名的小說 《紅巖》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首拿楊虎城一家開刀 1949年10月,是“黎明前黑暗的日子”,當時經過三大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等重大戰役,勢如破竹攻克國民黨大量占領地,當時蔣介石“劃江而治”夢想破產后,蔣家王朝認為他們的失敗是對共產黨手軟的結果,于是在重慶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瘋狂屠殺。厲華說,敵人大屠殺的屠刀首先刺向楊虎城將軍。9月6日晚上11點多鐘,剛抵達歌樂山松林坡戴公祠的楊虎城將軍及兒子、女兒和宋綺云夫婦及兒子“小蘿卜頭”,在這里先后遭到特務們的利刀屠殺。 《大公報(重慶版)》在1949年12月12日的第三版刊載了《楊虎城將軍死事慘烈父子遺體昨同時發現》。文中說:雙十二事件領導者之一的楊虎城將軍,被蔣匪介石逮捕囚禁達十二年之久。楊將軍和他的幼子兩個月前,終于在磁器口被蔣介石特務殺害,這一事實昨天已經證實了。 不留遺憾而去 10月28日,陳然、王樸等10名難友被押到大坪刑場槍殺,在囚車上,王樸高喊道:“父老鄉親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了!重慶就要解放了!蔣家王朝就要垮臺了!” 11月14日,一群武裝特務以轉移為名,把等30人押赴歌樂山電臺嵐埡殺害。臨刑前,同赴難的李青林突然問道:“,想云兒了嗎?”點點頭,說,“想,這時候真想看他一眼,照片就在我身上,可惜,手被烤著,沒法拿?!薄澳蔷退懔?。”李青林說道?!笆茄?,不看就不看吧,反正就要解放了,他們肯定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狈催^來安慰著李青林。
解放10小時前32人犧牲 厲華介紹,重慶11月30日解放,在11月29日下午4時,共有32人被槍殺在松林坡,敵特連尸體都來不及埋上便倉皇逃竄。在殉難的烈士中,有一位年僅21歲的女青年叫黃細亞。她先后在《西南晚風報》和保育幼稚園工作。重慶解放前夕,她協助地下黨做國民黨部隊策反工作,于1949年9月13日被捕。黃細亞在被捕前送給同學一首《一個微笑》,詩中表明了她的人生志向:“以自己的火,去點燃別人的火。用你筆的斧頭,去砍掉人類的痛苦。” 大屠殺共有321人遇難 厲華說,從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軍統集中營對“政治犯”進行集體大屠殺,尤以11月27日最為慘烈。根據相關研究報告對抗戰后期至重慶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殺殉難者統計:目前有案可查的死難者總數是321人,其中經審查已定為烈士者共計285人,加上5個父母犧牲的小孩,共是290人,叛徒及未定性者共計31人。 在321人中,死于1949年“11·27”大屠殺者共計207人,其中烈士185人。在285位死難烈士中,現已查明,共產黨員共計161人,約占總數的57%;民盟盟員共計25人,其他民主黨派和群眾團體成員各有數人不等。
慘不忍睹記者無法下筆 據有關資料顯示: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車毅英離開歡迎解放軍進城的人群,獨自一人跑向歌樂山。她是原中共川西特委委員車耀先的二女兒。此時的車毅英還不知道被捕多年的父親早已被秘密殺害。她以為父親就關在歌樂山監獄里。 多年以后,車毅英這樣描述當日的所見所聞:“白公館里人去樓空,渣滓洞的余火還在冒煙。渣滓洞樓下的8間牢房里堆滿了燒焦的尸體,沒有頭,沒有足,只有一塊塊焦黑的軀體。圍墻的缺口處、房前屋后、廁所內,另有20多具尸體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個大坑,滿是尸體,血水橫流。看見一個個死難者睜目仇恨的眼神、緊握的拳頭和流出的鮮血,我說不出一句話。歌樂山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涼。”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涌向歌樂山尋找親人、朋友和同學時,山林再也無法沉寂下去,哭喊聲處處可聞。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重慶《大公報》以“蔣匪滅絕人性屠殺革命志士”為題,記下慘絕人寰的一筆:“一位青年婦人,正抱著她的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在那里痛哭,找她丈夫的尸體。天!這怎么找得到!那么多焦尸,已沒有一個還像人樣,沒有一個能認清面目?!?記者們親眼看見遍地的焦尸、一兩尺深的血水和親人們的眼淚,寫道:“這慘痛的情景,叫記者怎能下筆,怎么能形容得出來呢!” 戰士痛哭“我們來晚了” 12月1日,解放軍沖進了渣滓洞、白公館。
在剛剛經歷了與胡宗南部隊和羅廣文殘部的生死廝殺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淚的戰士們此刻也失聲痛哭:“我們來晚了!”“我們來晚了呀!” 兩三天后,從大屠殺中僥幸脫險的人們跑回歌樂山。羅廣斌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帶著大家沖進白公館,沖進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塊木地板,五星紅旗還在。那是獄中難友們聽說新中國成立后用被面、草紙和飯米粒制作成的紅旗。攥著它,幾個人抱頭哭起來。 《大公報》在1949年12月14日的第三版《三十名志士忠骸昨開始收殮裝棺》中描述:在距白公館八公里的電臺嵐埡被殺害的三十名革命烈士的尸體,昨天由治喪處派人前往發掘收殮。據脫險志士說:上次傳說有四十二名同時遇難,數字不確,總數是30名,其中“渣滓洞的29名,白公館1名。當昨天收殮工人挖掘的時候,首先挖出一具,后來挖了很久,將其余28具在深坑底部發現(另外一具是在不遠的一塊田地里掘出),可是挖出的這29具志士尸體多都腐爛了,除和李青林兩位女志士忠骸被親屬認出,其他無法辨認。當29具志士尸體搬出土坑時,認尸的家屬和觀看的附近居民都悲痛欲絕,憤怒不已。
渣滓洞字篇八
記得前不久,《紅巖》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江姐、許云峰、小蘿卜頭這些英雄人物讓我銘記在心。這天,我終于來到了這個地方——渣滓洞。
渣滓洞,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地方。這天,我和媽媽順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了曾經的中美合作集中營——渣滓洞。
此刻,映入我眼簾的好像是一派蕭殺的景象。院落的周圍布滿了碉堡、暗哨和鐵絲網。牢房是一個陰冷潮濕、僅三平方米卻住了十個人的小屋。房內惟一的通風口便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這是,我看到了墻壁上陳列著的一張張發黃的照片,一組組陌生的人名。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革命烈士寧可犧牲自己,也絕不背叛祖國的悲壯神情。
走著走著,我在一個不起眼的房間前停下了腳步。定睛一看,哦,原來是刑訊室。在那里,我看見了曾用來拷打革命烈士的皮鞭、老虎凳;曾讓烈士束手無策的腳鐐、手銬……如今,這些刑具已經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可在我看來,它仍然讓我感到驚悚不已。聽著導游緩緩講述著駭人的“烤人油”、點燈“等酷刑,令我心生一股涼意。
曾經,革命烈士的鮮血,造就了我們如今的小康生活,我們一定要發奮圖強,攜手創造更美的明天!
那是暑假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晌午,我隨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我們抱著懷念的心情來到了著名的渣滓洞,來瞻仰革命先烈浴血奮斗的圣地。在熾烈的陽光照耀下我沒感到一絲的暖意,我們先走到了景區大門——欲春大門,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大門,一抬頭我就見到隔離區域,這是我看到許多的革命先烈躺在那里,因沒人照料而悲慘的死去,雕塑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再接著我來到了懲刑區,這里陳列著好似許多烈士為了保家衛國寧死不屈的雕像,每一尊雕像都讓我感到陣陣的心酸,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傳說中的審判區,這里原本是著名詩人杜甫先生后人的書房,并改造成了監獄,而且是令人生畏的“黑獄”,這里的雕像全是革命烈士被嚴刑拷打并寧死不屈的一面,這告訴了我們共產黨先輩們的堅定信念。
走到最后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關押小英雄小蘿卜頭和江姐的神秘地方——渣滓洞,這里沒有窗戶,沒有床,沒有被子,也沒有一樣像樣的衣著,這里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夏天又是那么的炎熱,想到這里我感到心如刀割,忍不住黯然落淚,我懷念革命先烈們為我們這一代所做出的巨大奉獻,更憎恨反動派所作的一切惡行,時間過得很快,逛完差不多已近黃昏,我戀戀不舍的走出了景區。
現如今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了,可是歷史會永遠記住那些革命先烈所做出的貢獻,渣滓洞也會見證反動派所犯下的一切罪行,我們會一代傳一代的承接下去,不忘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及抱負,共創美好的明天。
幾天前表叔打電話來,問我想不想去重慶玩,我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我出了火車站就看見表叔一臉焦慮的站在出站口。我向表叔招了招手,他發現了我。接著我們把行李搬上了車。十幾分鐘后我們就到家了。
次日清晨,我們吃完早飯后。表叔說:“今天你可以去參觀渣滓洞?!蔽覇柕溃骸氨硎迥悴蝗幔俊北硎逭f:“我有事,今天你自己先出去玩一天。”說完表叔就出去了。留下我一個人在原地思考:出不出去呢?去吧,又怕車上有小偷,把手機和錢偷了,到時還回來不成;不去吧,表叔回來又要說。算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就待在家里,中午把飯煮好,表叔可能一高興就不讓我一個人出去了。
中午隨著“滴滴滴”三聲清脆的門鈴聲之后我的飯菜全上桌了。一分鐘后表叔就回來了,見我在家里便問道:“這么早就回來了?渣滓洞好不好玩?“我沒有出去。”我說。表叔問道:“為什么沒有出去呢?”于是我把我的憂慮給表叔說了,誰知他正色道——不會的,你想的全都是概率最低的事,別想那么多下午再出去一趟?!薄芭丁甭犃吮硎宓脑捨曳判牧嗽S多。
下午,我來到了財富中心站。按照地圖所寫的步驟,我要在這兒搭107路公交車到新牌坊,再轉車到渣滓洞。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鐘里陸續地有五輛公交車從站臺前駛過,可沒一輛是107路的。因為閑得無聊便看起了四周的景物,在四周轉了一圈后,我的目光被站牌所吸引,因為它上面寫著公交車的“作息”時間,還有哪路車要經過哪些站,上面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箭頭。過了一會車輛越來越多好像全都是由東向西行駛。這會我納悶了,這時我想起了那些箭頭,“原來是這樣”我說道。原先我沒想這兒是單向行駛還是雙向行駛,后來我到車站看見所有的車輛都往同一個方向行駛時就應該想到重慶這個大城市的規則不是營山那種小縣城可以比的。想到這兒我便飛快地穿過了馬路到達了對面的車站。剛好這邊迎來了一輛107路公交車,上車時我在想:如果我當時沒有發現那個方向問題并上了另一輛車那我就慘咧,花了幾元錢還倒跑一截路。想到這兒我就連忙慶幸自己剛才發現了那個方向問題。
幾分鐘后我突然想起我是來參觀渣滓洞的不是來山頂看城市風光的。于是我便匆匆往回跑,一邊跑一邊回想可能是渣滓洞入口處的地方。一分鐘后我想起來了,我在向山上走時曾看見過一個像汽車服務站,除此之外也沒有發現其它的地方比服務站更像入口處的了?!皩?,沒錯就是那里了”我肯定的說道。五分鐘以后我來到了渣滓洞的入口處。
就這樣我參觀完了渣滓洞便打道回府了。
第一次來渣滓洞可謂是困難重重,但在這個第一次中我的收獲也不小。
第一次的經歷不一定順利,但也唯有第一次所給予我們最多的經驗和收獲。愿我們好好珍惜人生中各種各樣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