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一
說起我小時候的拿手好戲那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其中兩項最常用也最管用!(可是此刻卻不管用了)
拿手好戲一:寫作業三部曲,我小時候是想盡一切辦法不寫作業,所以我自創了寫作業三部曲。
第一步,先拿出書裝模作樣的寫一小會兒,之后說我餓了,吃飯時必須要細細品味,(因為這樣拖的時間更長)吃完之后再走走,消化一下。
第二步:再過一小會兒,就說要去廁所,實際上我的衣服里藏著“寶物”(其實就一本課外書呢,)在廁所看個半個小時再出來,時間又拖長了。
第三步:隔一小會兒時間喝點水,趁喝水時還能看眼電視,就這樣本來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我能寫了兩個小時。
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早寫晚寫都得寫,長痛不如短痛,早寫完早解脫,所以寫作業三步曲我也就不再為之所用了,慢慢地我的課余時間也多了。
拿手好戲二:哭,小時候我總感覺哭能夠解決一切,比如不給我買玩具,我哭;不給我買零食,我哭;不讓我玩游戲,我哭;……總是用這一招讓爸媽給我這給我那。
可是上小學之后我才發現哭不僅僅不管用了,并且哭起來也很難看……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二
每當看到媽媽把我的剪紙作品送給鄰居的時候,也是我興的時候。
我喜歡剪紙是從四歲時開始的,多才多藝的奶奶經常用紙剪小動物,她幾剪子就能將各種小動物勾畫得活靈活現,我對奶奶的剪紙藝術真的羨慕極了。
從那時起,我就被奶奶的剪紙藝術所征服了,也許正是這種家庭氛圍,使我對剪紙有了最初的朦朧的認識。
可是我的想法卻大錯特錯了,在老師的訣竅講解和示范剪紙之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完成一幅剪紙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紙是軸對稱的,只需要簡簡單單在用剪刀“飛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個圖案便能整整齊齊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不能紙上談兵。我急不可耐地開始“行動”了。我先在紙上勾勒出半個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賦予它“生命”。可是這只蝴蝶仍然死氣沉沉的,沒有一點點活力。
我決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點綴。我在蝴蝶翅膀邊緣剪了一條花紋。不料,我在剪的時候,一不小心邊緣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傷疤”,我便用一點膠帶幫它“療傷”。盡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見。我更仔細地為蝴蝶“化妝”。
很快“裝扮一新”充滿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麗精致的花邊,仿佛給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顆顆如明珠般的圓點,仿佛給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靚麗的首飾,在空中翩翩起舞。
從那以后,我一寫完作業,就拿起小剪刀和各種顏色的紙,剪來剪去。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只有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云流水。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三
在龐大的中國傳統樂器王國中,嗩吶居在首位,它的聲音高亢嘹亮,婉轉動聽,是器樂合奏時的主角。
它是一項在懷川大地廣為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可以發出渾厚低沉的低,也可以發出威震四方的高音,它有八個孔,一個大喇叭似的大腕兒,也有小巧玲瓏的銅芯和哨片和輔助用的氣盤,它的顏色有夜空的黑色,也有土地的黃色,全身散發出淡淡的檀木香氣。
我最喜歡的的器樂是吹嗩吶,它對我來說如朋友一樣貼心。因為怕打擾到別人,所以我最喜歡到空曠的地方吹嗩吶。
當我去公園里吹嗩吶時,站在公園里空曠平坦的草地中有一種淡淡的花香,我站在那練習鎖吶,一會兒這邊會被蚊子叮一個鼓鼓的包,一會兒,蒼蠅又會再在我的耳邊“投訴”,但我都能忍受這樣的小痛苦。
當然,我也會在社團課堂上學習。
每次我們去上社團課,我都會全神貫注的在聽老師的諄諄教導。因此會有很多的表演機會,因為我的表演機會多,所以我能在大場面前也做到臨危不懼。
嗩吶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快樂和鍛煉機會,我會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的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嗩吶、了解嗩吶、愛上嗩吶,讓它的光輝照得更高更遠。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拿手好戲,而我的拿手好戲是三招挑柿子。
去年去奶奶家,當時正是柿子成熟的時候,必須分辨哪個柿子好,哪個柿子不好,奶奶可厲害了,一下子就能挑出最甜的柿子,我覺得很趣味,便“拜師學藝”,就有了三招挑柿子這一個拿手好戲。
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走到半路,看見一個賣柿子的,看到那一個個露著紅臉,引誘我們去吃的柿子們,我們便沖過去,想買一些柿子,而挑選柿子,當然由我來啦!
先挑第一個,我開始使用“三招”,先看,大紅顏色的剛剛好,二捏,不軟不硬正好吃,三聞,沒有異味必定是個好柿子。第一個柿子挑好之后,朋友們紛紛過來品嘗,結果一打開,里面竟然生蟲了,這柿子怕是不能吃了,朋友們紛紛說我在吹牛,不太相信我能挑好第二個柿子。
為了找回我的面子,第二個柿子我必須要好好挑。開始挑柿子,我繼續使用剛才的三招,認真開挑,挑出一個后,我迫不及待的和朋友們一齊把它打開,里面金燦燦的,吃了一口,太好吃了,朋友們都夸我,說我挑得柿子好吃,我也很開心,為自已感到自豪。
每個人的拿手好戲不一樣,這就是我的拿手好戲。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五
屋子里,一陣陣墨香撲鼻而來,夾雜著幾分紙的“古味”。一張張,一列列,一個個……不厭其煩地書寫著。這就是書法,也是我的拿手好戲。
往往寫著寫著,就會記起小時候練就本領的那幾年,不禁讓我感慨萬分。
萬事開頭難,沒錯,就練習那個“楊”字,已經讓我傷透了腦筋,怎么寫都不像。本來好強的我再加上媽媽的催促,急的我像貓抓了似的,心急如焚,根本就沒了譜。但轉念一想,不行,我必須要寫出來。于是,我慢慢平靜下來,專心致志的書寫起來。一張張,一堆堆……記不清寫了多少遍,多少張紙,才寫了一個像樣的字來!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功是沒有捷徑的!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我已經不用像以前那樣反復琢磨,細細讀貼就能很快臨摹好一個字來。一副作品也很快都能完成,還參加各種書法比賽,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夸我,給我點贊,這也成為我在眾人面前的拿手好戲!尤其在書法課上,我的拿手好戲更是同學們眼中的活寶。
“寫得真好看,我什么時候才能寫得跟你一樣好呢?”一位同學感嘆道。
“你真厲害,幫我寫一個唄”一位同學舉著宣紙,擠到我面前,虔誠地說道。
“看,這就是我師父寫得字,服不服”,哪位同學在那夸大其詞?不過,此話一出,我忍不住笑了出來,打趣道:“那還不跟著師父好好學習”。同學聽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學撓撓后腦勺,低著頭,尷尬地笑了。
“再寫一個”,“對,再寫一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嚷嚷著讓我給他們演示一下!這下,我不得不給他們再寫一個。說來也怪,平時寫得好好地,可一興奮,居然把那個字寫走了樣。弄得同學么都悻悻離去。唉!我的拿手好戲也有演砸的時候,真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啊”!
我的拿手好戲不僅讓我的字練的好,還磨煉了我的意志,開闊了我的眼界。凡事不驕不躁,用一顆平常心去認真對待,這才是書法的境界啊!
六年級七單元我的拿手好戲篇六
僅僅一個細長的琴桿,一個雕花的琴筒,兩根簡單的琴弦與一張普普通通的馬尾弓,竟能演奏出月光悠悠,也能奔騰出千軍萬馬。少年的我,左手在琴桿忽上忽下滑動,靈巧的手指仿佛是一只琴弦上的芭蕾舞著。右手有力的運弓,時快時慢,時長時短。一首首曲子,迸發而出。
一曲終了,我的思緒回到我初學二胡的時候,那可不是十分輕松的事兒。
運弓,是二胡的最基本動作。“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學習時吱吱刺耳的聲音令人十分厭煩,一遍又一遍單調的音階練習又枯燥乏味,但做過的決定又怎能輕易放棄?堅持,堅持,再堅持,終于音色有了起色,變得圓潤了,不再那么刺耳了。
由于音樂知識匱乏,可以說一竅不通,僅僅識譜,就是我的一大難題。看著一大堆簡譜撲面而來,我真有些犯難甚至想放棄。但老師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導:“5讀so……”經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我終于對于這些數字形成了條件反射,這令我倍感鼓舞!
基本功合格后,我就開始練習曲子。最開始練的是《小星星》,我不禁好奇:二胡就兩根弦,怎么拉的出曲子呢?老師告訴我,哪個音用哪個手指按弦,按弦的哪個位置……于是斷斷續續的琴聲響起來了,每當我拉錯時,老師就會提醒我改正,回家之后仍鍥而不舍的練習,終于連貫悅耳的《小星星》新鮮出爐了,我突然在喜悅中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就這樣,《小漆丘》《田園春色》《良宵》等曲子,也在我的努力下一一攻克了。我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比賽。
洋洋灑灑的燈光驅散著一團又一團黑暗,坐在舞臺中央聚光燈下,這樣的氣氛令我十分緊張激動,馬上要開始了!我的內心不禁翻江倒海般忐忑,當我撫摸著熟悉的二胡時,我的心剎那間平靜了下來,活潑高亢的樂音在場上流連徘徊,在耳邊綻放……簡單的二胡簡單的堅持收獲了大家的鼓勵和認同。
如今,我已會拉許多許多的曲子,像激情澎湃的《賽馬》,憂傷婉轉的《二泉映月》。這些悠揚圓潤的音樂,如同心頭種下的種子,我小心呵護,不懈耕耘,已經發芽,開始露出了青翠欲滴的小苗苗。
夜,屋子里再一次響起了悠揚的二胡聲,或古樸淡雅,或幽怨深沉,曲曲折折,奔流不息,在這靜謐的夜色中渲染開來。少年的我,欣然享受著我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