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春節字篇一
爆竹聲聲辭舊歲,春風送暖如屠蘇。
千門萬戶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今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燈火通明!
為我們的祖國祈福,愿您國運昌盛;(媽媽說)
為我的父母送福,愿你們天天享福;(妞妞說)
為我的家人惜福,愿我們永遠萬福;(爸爸說)
為我的老師祝福,愿你們常伴幸福;(我們說)
高一春節字篇二
隨著那一聲聲鞭炮聲傳來,我們大家日思夜想的春節,終于踏著那緩慢的步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早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八,全家就忙開了??爺爺和叔叔出去買年貨,爸爸出去買鞭炮,其他人則在家里幫奶奶準備一切事宜,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都為準備過春節出一份力。
大年三十,鞭炮聲從早上一直響到晚都沒停過,直到晚上10點之后才漸漸稀疏下去。吃過早飯,每家每戶都開始貼春聯。
夜幕漸漸暗下來,不知是誰開的頭,“嗖”地一聲,突然冒出一柱煙花,“砰”地一聲,在空中炸出了一個美麗的映記,霎時間,每家每戶不約而同地燃起了煙花,“砰”“啪”,空中不停“開”出一朵朵美艷絕倫的“花”,看,這朵恰若流星雨,顆顆下落并拖出一條條絢目的星尾,那朵更似滿天星,眨巴著小眼睛,不一會兒又不見了,更有其他五彩繽紛的煙花,將這才剛剛暗下來的夜幕剎那照的如同白晝。于是,我們就在這美麗的夜幕下開始了三十晚上的團圓飯。
吃過晚飯,可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了,只要你的嘴巴甜一點,你就可以在這時大撈一筆:不時地找個親戚,說上一兩句祝福語,他們就會笑呵呵地從口袋里掏出紅包,送給你當壓歲錢。收齊紅包后,再一邊清點著自己的“家產”,一邊興奮地想著要如何花費這筆“巨資”。
晚上12點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了,所有人都在安靜而又興奮等待著這個美妙的時刻。5,4,3,2,1,“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頓時,整個神州大地都沸騰了起來,人們都歡呼了起來,到處奔走,互相賀喜,鞭炮聲響徹云霄,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同一句話:新的一年到了!
這就是我春節的一天,我覺得還這是過得既開心,又十分的有意義。我希望明年大家都還可以過的這樣快樂和幸福!
高一春節字篇三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聽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起床,我穿好衣服走下樓,看見許多人都在放鞭炮,有的鞭炮聲音響,有的鞭炮聲音小。我和弟弟也迫不及待地放了一盒鞭炮。
接下來開始掛燈籠了,叔叔和爸爸爬到梯子上掛好了漂亮又精致的燈籠。
下午爸爸喊我們一起去寫對聯。爸爸寫掛在大門上的對聯,爸爸一副比一副寫的好。我寫了一個門聯就不想寫了,因為我覺得我寫得有點太難看了,爸爸看見了就說:“門聯都是越練越有感覺,字也是越練越好的,堅持就一定可以寫好!”我就想:“我也要跟爸爸一樣越練越好,這幾幅方斗字我一定會越寫越好的!”然后我就努力地寫著,爺爺走過來看了看說:“哇哦,嘉嘉今年寫的字真是比去年進步了很多呢!”我聽了爺爺的話非常高興并且更努力地寫了起來。寫好了方斗字,我們拿來了單面膠和剪刀,把方斗字和對聯貼了起來。
很快到晚上了,我們舉辦了一場一年一度的家庭春節晚會,我是這場晚會的主持人。其實我在前幾天就做好了準備,比如確認誰要表演什么節目,并且先后排好了順序。今天的晚會在我的籌劃中六點準時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叔叔和嬸嬸一起朗讀詩經,嬸嬸帶讀,叔叔跟讀,他倆配合得非常好!該輪到爺爺的古詩了,但是爺爺在忙還沒上來,我就讓弟弟幫助爺爺背了一首古詩,他背的時候臉紅紅得,很害羞的樣子。
接下來就是我開始唱馬蘭謠,我唱得非常好聽,很多人都在鼓掌。然后下個節目就是媽媽表演的古詩,媽媽背得非常流利。再接下來是爸爸寫毛筆字,爸爸端端正正地站在那里,寫字龍飛鳳舞,我們小朋友都圍了一圈,看的入了迷。最后今年特別加了一個抽獎環節,抽到的獎品都很豐富,我竟然抽到了一個紅包,弟弟抽到了一個面具……春晚就這樣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第二天早晨,我發現我的枕頭底下有好幾個紅包,其中一個是爸爸包的100元,爸爸說:“我希望你每次考試都爭取得100分!”媽媽說:“這些人給你紅包,都是祝你今年幸福快樂!”我心里很激動,我以前一直以為紅包只是給我發錢花呢,原來春節包壓歲錢也有這么多寓意啊!
這就是我們家過的春節,這個春節我過得非常快樂!
高一春節字篇四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新的一年,也是新的開始。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以前我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那時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賺壓歲錢。但伴隨著成長,我越來越覺得春節很乏味,經常是那樣過的,越來越沒有趣味,甚至一年一度的春晚也越辦越差。
今年過春節,似乎并沒有預料中的高興,只想到一個詞——無聊!這春節生活近乎是越變越無聊了。走親訪友雖能體現和睦,也不過是放一下鞭炮迎接客人,然后說幾句客套話,一點顏色也沒有,那種皮笑肉不笑的面孔,那張說著重復恭維話語的嘴,甚至讓我感到反感,一點也不舒服。春節那天,你必須對任何一個人微笑,即使遇到不喜歡的人也要違背心愿的恭維,而大人們說:“這是禮節。”什么是禮節啊?我真想弄明白!
話說回來,令人愉悅的只有那一絲絲碧綠,新的生命,新的空氣,新的開始。春,孕育著新的希望,感悟春的,只有它告訴我們的希望。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現在的春節,令我高興的只有它帶來的絲絲縷縷的希望的氣息,雖然很少,但也是能捕捉到。
春節,不是應該開開心心地過嗎?為什么春節令我越來越厭惡。它那希望之息,生命之氣也越來越少,近乎是被庸俗替代,不過還好,那些活躍的氣息尚且存在。
無聊的人,無聊地過著無聊的春節,無聊得沒有新意,無聊得只有枯燥,無味,一遍又一遍重復的話。
什么時候能取消春節拜年的習俗?
高一春節字篇五
小時候的春節是齊家一起吃飯,看春晚,放各式各樣的煙花,熬到十二點放大禮花。
小時候的春節總和朋友拿著一盒又一盒炮竹,一桿又一桿子彈槍在后庭里瞎鬧。
小時候的春節和大人出去拜年,拿著一個又一個紅包欣喜,可最終都塞進了父母的腰包。
時間在跑,春節也在變。沒有了煙花和鞭炮,放下了子彈槍,紅包換成了微信轉帳,而我卻也能從變化找到永恒——春節餃子的味道。
對我這樣一個著名的“餃子勺”,春節沒有餃子,沒有奶奶親手包的餃子,何成方圓?還好,奶奶了解我,每次年夜飯,餃子都必不可少。奶奶包的餃子說起來也無特別之處,同樣是菜市場買來肉和皮,同樣打著皺,同樣下水煮,我還是能一口辨別最熟悉的味道。
奶奶做的蛋餃也是一流的。蛋皮剛好煎到金黃,厚厚的蛋皮下是一團敦敦的肉餡,一口下去,還有湯汁流出,弄的每人的嘴巴都油膩膩的,在燈光的照射下惹得讓人發笑,而每個人卻樂此不疲,一盤又一盤,消失的是餃子,不變的是親情。
要說親情最濃的時候,是那包餃子的時候。全家可以一個下午圍在桌前包餃子,談笑風生。而每個人的餃子也各有特色。媽媽的餃子包的最均,賣相也最好;爸爸的餃子總有個縫忘合;我的餃子總是皮包不住肉,而且一煮就散;妹妹的餃子只有皮,沒有肉;奶奶的餃子皮最厚,肉也足,煮也不會散,獨得我的恩寵。每當大功告成,冰柜里塞滿了餃子后,我和妹妹又會將多余的面粉抹向對方的臉,甚至捧著一團面粉散向媽媽,媽媽也先假裝生氣地說兩句,然后又滿臉無奈的拍拍衣裙,而在一旁幸災樂禍的爸爸就會在下輪遭到我們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