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一
民族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歷史、文化、心理、行為的綜合體現,包括節日慶典、風俗習慣、口頭傳說、器具工藝、服裝風格、音樂舞蹈等等。在探究民族民俗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還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歷史沉淀的厚重。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民族民俗心得體會。
第二段:通過參觀博物館,我了解了許多不同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
近年來,我有幸參觀了許多博物館,從中了解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比如,我去過故宮博物院,那里展現了中國古代宮廷文化,讓我了解了宮廷制度、宮殿建筑、皇家器物等等;我還去了少數民族博物館,那里陳列了不同民族的生活用品、服裝、民俗節日等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藏族和蒙古族的展廳。藏族展廳里展現了藏族人的信仰、建筑、手工藝等等,而蒙古族展廳則展示了草原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旅游文化等等。通過參觀這些博物館,我深深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之美,也更好地了解了中國民族多樣性。
第三段:參加民俗節日,我親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參觀博物館,我還有機會參加了一些民俗節日。比如,我去過西南地區的苗族山歌節,那里的苗族姑娘穿著絢麗的服裝,載歌載舞,使觀眾不禁為之沉醉;還有東北的冬至節,那里的人們吃餃子、喝湯圓,共度團圓的時光。今年春節期間,我還去了西安參加了元宵節的活動,那里有傳統的燈展,還有非遺表演和年畫之類的展覽。這些民俗節日活動給了我非常美好的回憶,讓我體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我明白了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段:在生活中,我盡可能保留和傳承關于民俗文化的知識和技能。
同時,我也在努力繼承和傳承有關民俗文化的知識和技能。比如,我會自己繡針線、編麥穗,嘗試制作一些小物件;我還學習了傳統棕編技藝,制作了一些漂亮的籃子。在家里,我和父母也會一起做一些傳統的食品,如酥皮鮮肉月餅和豆腐腦之類的,不僅可以品嘗美食,還可以傳承文化。我還喜歡收集一些文化遺產,如年畫、剪紙、容器和餐具等等,讓它們成為我的家居裝飾或禮物贈送。這些行為和習慣,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也讓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了傳統文化。
第五段:結語
民族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歷史、文化、心理、行為的綜合體現。通過參觀博物館、參加民俗節日、在生活中保留并傳承傳統文化等等,我逐漸明白民族民俗文化的真正含義和魅力所在。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踐行“積累、消化、延續”的傳統文化傳承之路,讓傳統文化美好的品質在我的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二
在我們這個統一的民族國家里,漢族有漢族的風俗,55個少數民族有其各具特色的風俗,共同組成豐富多彩、和諧統一的中華民族風俗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相繼實行社會改革,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社會生產力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所有這一切,都為民族風俗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將55個少數民族風俗,分為服飾、飲食、居住、交通運輸、生產、歲時節日、人生禮儀、社會家庭、宗教信仰、禁忌、藝術、競技游藝等12個門類加以敘述。現在就幾個少數民族談談他們的風俗,以及自身的感想。回族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
如果走進回族人的家中,就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非常舒適。在飲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從現在的餐飲汗液也可以看出對少數民族習俗的尊重,比如說上次去酒店打工,就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一個宴會廳里大大小小幾十桌,其中有一桌特別標明了回族,并豎這一個標簽,開始并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才知道這是為了服務員方便上菜,一方服務員把豬肉燈回族人的禁食端上桌,如果是這樣,就會使回族人感覺到不尊重他們,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由此可見,少數民族的對飲食的重視以及現在人們對少數民族習俗的尊重。回族的飲食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卷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面、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這與我們漢族不一樣,我們都是以米飯為主,并配上各種各樣的菜肴,如果讓我們想回族人一樣天天吃那些也許會受不了,但這確是回族人的喜愛。
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習俗各不相同各有特點。回族人喜歡飲茶,這與我們漢族人一樣,飲茶文化在中國歷史悠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們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而我們漢族人主要喝鐵觀音等,各自的品味也因地域等因素而不一樣。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但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這些在我們漢族人看來比較的復雜,我們的服飾幾乎沒有什么規矩,很隨和;回族人對待服飾非常重視,這就好比出門在外,所代表的他們的文化,是一種象征,是他們對自己特有文化的自豪。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三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深體會到了“民族民俗”的魅力。我從小在家中便被灌輸著對于家鄉民俗文化的敬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加意識到了這種文化對于人們心靈的影響。在我的眼里,“民族民俗”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文化,而是價值觀、心靈歸屬、社交禮儀、自我認同的表現。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我在探尋和傳承“民族民俗”方面的體會和經驗。
第二段:民族民俗與價值觀
從小到大,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牢固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我體驗到,民族民俗從根本上塑造了我對于價值觀的理解和世界觀的構建。例如,中國人喜歡過年的熱鬧和紅色,因為在我們的紅色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幸運、喜慶和好運,貫穿于整個中國年俗中。這種價值觀反映不僅在我們日常的行為和習俗中,而且反映在我們的衣服、房間、食物等生活物品中。
第三段:民族民俗與社交禮儀
傳統的社交禮節在今天的民俗文化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禮節和規范如同一種無聲的語言,讓人們在相互交往時更加和諧。在中國,每個年齡段和不同的社會地位都有相應的行為和語言規范,人與人之間培養了一些特殊的互動方式。這種互動方式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有助于促進個體和團體的聯系和交流。
第四段:民族民俗與身份認同
民俗文化對于人們的身份認同具有重要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像旗袍、燕尾服等服飾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人們所屬的社會群體。這種認同不僅僅是對于自己的意識形態的肯定,也是對于所屬文化群體的連續性和資深的尊重。在這樣的認可背景下,人們的自信和自尊也將會得到提高,生活中的“自我”意識也更加深刻。
第五段:結論
民族民俗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敬仰、傳承和宣揚民族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沉浸在傳統文化中,我們不僅能夠獲得無窮的精神世界,也能夠對于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有獲得新的發現,提升自我認同和自我意識,甚至是否認美好的生活與文化形象。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對于在保護傳統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們對于文化產生的力量來公布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社會。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四
自從我參加馬研第四次理論學習之后,我對民族團結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血脈相通的共同體,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同樣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團結,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和共同努力的基礎上的,沒有民族團結,一個國家只會滅亡,興旺也就無法談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當初要不是國共兩黨鬧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嗎?要是只有一個國民黨,那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國民黨自身存在許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沒有人民群眾的擁護,而共產黨先進得很多,他們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夠順利解決作為一次革命能否勝利的決定因素。所以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更好地解決民族矛盾,首先我們應該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在中國的歷史上,中國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種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這是中國歷史一直動蕩的原因。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廢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種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使中國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間實現民族平等,只有實現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團結,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只有這樣各民族才能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現代化進程。
最后,我們應該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是民族團結。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當前,還存在著一些影響民族團結的因素:例如以及事件,主要是一些無視民族團結的在搞國家分裂,這種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打擊,同時我們每一個中華人民政府應該加強對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強烈民族團結意識感,才能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歷史和現實的斗爭經驗告訴我們,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義是危害國家統一、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危險,沒有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堅決斗爭,就沒有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沒有穩定與發展。,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活動的新情況、新動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尖銳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自覺肩負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神圣使命,不斷開創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新局面。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五
5·22恐暴案的血腥在時間的沖刷下逐漸稀釋淡化,但這起滅絕人性的殘案給予我們的思考卻越來越清晰,讓我們不得不回頭看,也不能不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想法與深思。
新疆人民是堅強的,絕不會被幾個恐暴惡魔所嚇倒,絕不會被喪失良知的恐暴分子所嚇倒,反而會愈來愈堅強,越來越團結,大家團結向前的步伐會越來越穩,追求幸福美好的步子會越來越大。在新疆各民族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的情況下,暴恐分子破壞我區我市各民族人們利益,制造血腥與恐怖,想使新疆各民族處于人人自危的恐怖環境中的陰謀是不會得逞,恐暴分子只會越來越孤立,因為新疆各民族包括維吾族人民都是追求幸福的,大家都希望安全穩定,都希望過好日子,都希望幸福平安。
在新疆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民族團結,一手抓恐暴嚴打。民族團結是新疆的生命線,要天天講年年做,民族團結是我區我市的穩定之基,發展之源,是我們新疆建設發展的前提與根本。但是對待暴恐分子卻沒有團結可講,因為他們是各民族的敵人,對待他們只有嚴打,只有保持高壓態勢,只有堅決打掉他們,對暴恐分子不要抱什么幻想,無數嚴酷事實證明,有些恐暴分子已經“頭上流膿腳底生瘡——腐爛透頂”,對待這些人就只有血與火。
暴恐分子想要破壞新疆各民族人們的生活,想讓新疆各民族處于恐怖生活之中,實際上包括維吾爾族在內所有人都對此深惡痛絕,維吾爾族群眾也深怕暴恐分子不長眼的炸彈會讓自己的美好生活哪天消失,維吾爾族群眾也深受暴恐分子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在新疆,暴恐分子越來越不得人心,已成為過街老鼠。
新疆各民族人民是愛好和平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暴恐分子這種破壞各民族穩定、幸福生活的惡劣行徑,已經讓全體新疆人們看透看穿。
新疆各民族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生活越來越幸福,與周邊國家已形成明顯對比,讓周圍國家羨慕不已,在新疆,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老人都老有所養,孩子都小有所教,貧團者有低保,無房將有公租房,人們安居樂業,在我國經濟飛迅發展的情況下,人們生活會更加美好,正是如此,追求美好生活的各民族一定更加團結,暴恐分子已是日薄西山,日暮窮途。
5·22暴恐案再次告訴人們,對暴恐分子絕不能手軟,而在暴恐案發生時各民族團結互助共渡難關的情形,又告訴人們,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民族幸福的源泉。
真是:新疆人民愛和平,暴恐分子難藏身。對待暴恐唯嚴打,民族團結更推進。新疆人民大團結,美好幸福便成。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六
哪里有危險,就沖向哪里;哪里最危險就堅守哪里。你們是危難中的逆行者,我,要向你們致敬。
向醫護人員致敬。
一襲白衣,奔赴在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們充當了無可替代的角色。你們說:“我們是去趕一場大考,出題的不是我們,我們是去答題”是一批又一批的你們義無反顧的站出來才有了,如今的得以控制。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位母親放下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奔往前線,孩子哭鬧不止,而這位母親卻堅定地說:“媽媽是一名醫生,媽媽要去救更多的人。”眼淚和心酸過后,這位母親背起行囊,奔赴戰場。每一位母親,每一名守在前線的人們都有家人,有自己最牽掛的人,可只能隔窗相望,他們舍棄自己的小家,成全著大家。你們舉起拳頭宣誓,我定不負所望。我,向你們致敬。
向建筑工人致敬。
日夜奮戰,艱苦前行,你們不畏艱難,僅僅在十天的時間里,建成了“火神山醫院”,在白天,陽光照耀著你們額頭的汗水,浸濕的防護服,你們忙碌的身影顯得格外閃耀;在夜晚每一臺建筑機器亮起了明燈,照亮了整個黑夜,月亮在伴你們前行。我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建筑一個月都很難形成,更何況只有十天的時間。你們是在和時間賽跑,在與死神奪人,你們中幾乎都是年輕的工人,你們原有白皙的臉上露出了原來本不是這個年齡所擁有的,凝聚的只有希望,匯聚的只有只要堅定信念就會成功。你們真的很偉大,我向你們致敬。
向各界具有責任感的人致敬。
面對這重大的變故,許多企業,個人紛紛捐出自己一份力量,無數,微小且堅定的力量,在匯聚著,最后凝聚成一股無法擊破的能量,在向病毒激發。你們竭盡了自己的,人力,物力,資源,將自己所擁有,只要能夠有一點幫助的全部捐獻出來,這是一股暖流,強大的暖流,流向了每一個患者的心中,溫暖了每一個處在危難中的人。我想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沒有義務去盡這一份力,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英雄,就該承擔責任,而你們卻不自覺地將這件事看做最重要的事情去完成,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我相信這一切都將變成堅固的城墻,抵擋“外來敵人”的入侵,我,向你們致敬。
我還要向已經83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致敬,你不顧自己已是高齡,仍然搭上最后一班列車,前往危難之地,你是國家的英雄,我還要向解放軍致敬,你們不怕吃苦,日夜守在武漢的邊境,守在危險的身邊,你們是國家的脊梁。我,要向你們致敬。
向處在危險中的人們致敬。
自從疫情開始,我已經在家呆了許多許多天了,我想所有人都是一樣吧,以前總是抱怨人山人海,現在才明白,那才是國泰民安,;從前也總是嫌棄堵車,如今才明白,那才是繁華都市。現在的街道上幾乎沒有行人的走動,沒有車輛的行駛。你們體諒國家,從不給國家添麻煩,將國家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我,向你們致敬。
在與病魔抗爭的武漢人,你們積極向上,從不抱怨,你們相信國家,相信醫生,在與病魔抗爭的歲月里積極配合。在這場持久戰中,你們是戰士,而國家和我們則是你們強有力的后盾不斷地為你們補給,最終戰士凱旋而歸,帶來勝利的碩果,我,向堅強勇敢的你們致敬。
你們都是一群普通人,你們披上鎧甲,奔赴在戰場上去保護另一群普通人,你們從普通人中站出來,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終有一天,戰士們凱旋的消息將會遍布全國,而你們又將脫下戰衣做回一名普通人。
逆險而行,向死方生,
是你們將愛和溫暖注入了這個世界,會有一天,戰士凱旋,病毒退散,春暖花開,人間平安。
我,向你們致敬。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七
幾千年來,各族人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團結,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建立了休戚與共的緊密關系,形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全國各民族之間形成了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行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真正實現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
我們黨始終把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平等和睦相處,各少數民族之間也平等和睦相處。全國所有民族,無論人數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都是祖國大家庭平等的一員,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各民族都有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神圣義務。全國各族人民要繼續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為維護祖國統一、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斷作出新的貢獻。堅持民族平等,增進民族團結,必須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只有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起來,整個中華民族才能振興。推動各民族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不僅是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各族群眾的生活日益改善。廣大干部群眾要繼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不斷取得改革和建設的新成績。
正確處理宗教問題,一是要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我們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不信仰宗教,但我們堅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團結廣大信教群眾,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積極力量。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信教群眾要遵守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二是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宗教界人士要愛國、進步,要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發展多作貢獻。我國宗教界有愛國的好傳統,要繼續發揚光大。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團體要運用自己的影響,引導信教群眾愛國守法,抑惡揚善,服務社會。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實踐充分證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要繼續堅持不懈地在全社會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及民族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增強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新疆的良好氛圍。
民族民俗心得體會篇八
縱觀歷史,在我們黨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很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從建黨之初到新中國成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后來的改革開放,從改革開放到之后的每一屆執政政府,每一屆領導人,都把解決民族問題和協調民族關系作為一項根本原則和基本政策。黨的以來,更把民族團結視為人民的生命線,并描繪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宏偉藍圖“中國夢”,充實了新形勢下的民族團結工作內容,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時代內涵。可見民族團結問題不僅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前提,也是今后改革開放成敗的關鍵。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因此“民族無小事”。隨著國際、國內局勢的日趨復雜,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抬頭,民族問題日益成為影響和平與發展的顯著問題,和睦相處、和舟共濟、和諧發展是關鍵。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深刻指出:“增強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0xx年人民網理論部就刊出了《擺脫貧困》一書,書中深入調研分析了閩東少數民族狀況,并指導性提出了擺脫貧困的戰略方針。高屋建瓦,非常重視各民族工作,從祖國的世界屋脊到黃土高原,從西南的山寨到天山南北,從北國的邊疆到南海椰林,就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懈努力著。
團結穩定是中華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重要前提,核心問題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這是關乎人民是否康樂幸福的關鍵指數。民不富則國不強,同時,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深知民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作為一名最基層的政府工作人員,我深感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性,怎樣使我們的民族能夠真正的團結、富足、有禮呢?結合實際,我們社區現有居民 人,其中少數民族占居民總數的百分之 ,少數民族黨員 名,占全體黨員的百分之 ,每一個小團體,每一個分子,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居民的事就是大事。新形勢下,深入貫徹執行民族團結指導思想,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堅持同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思想精髓,鞏固和發展轄區平等、團結、互助、友愛、和諧的民族關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團結一心,打造和諧社區,推進民族團結的楷模社區建設,讓民族團結之花競放,是我今后的職責,也是我今后繼續努力地方向。
公而忘我,情系居民。孔子有一句話,反映了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句話用于我們的當今社會有一樣的作用。用于我的實際工作中就是以民族團結,社區和諧為重,千方百計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急,不斷學習,加強服務意識。以人為本,端正服務態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民心連心,自覺服務,傾聽民聲,體察疾苦。
1、 堅持思想學習工作不放松。通過集中學習和不斷自學,不斷努力,才能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的需要,個人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才能密切結合實際,更好地服務于民。
2、 求真務實,力爭更好成本職工作。堅持實事求是,不擺架子。利用社區之家,廣泛開辦各類活動,包括健康講座,各類娛樂活動,扶貧、幫助再就業等活動,促進感情交流,增進了解,凝聚人心,從而真正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共同創建和諧文明社區。
3、 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牢固樹立為居民服務的觀念,杜絕歧視不同民族現象,從社區居民不滿意的難點熱點抓起,從居民滿意的好事實事做起,急居民所急,讓居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精簡手續,讓居民多半事,少走路;少說話,多受益。
4、 積極引導居民做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理想公民。德不孤,必有鄰。也說,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社區服務堅持兩手都要抓,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教與建設,營造公德向善濃厚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風紀建設,大力倡導樹立文明觀念。
放眼未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奏響富民強音,實現全國各民族的現代化強國發展夢,最終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勤勤懇懇去努力。社區工作雖然瑣碎,但是它承擔的責任重大,好比一滴水與大海的關系,學習關于民族團結的理論,使我增強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心,堅定了更好為民服務的決心。人人從我做起,做好本職工作,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必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