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一
曾國藩,晚清時期的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是一名集政治、文學、軍事等一身的.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從《曾國藩家訓》當中,就能看出曾國藩給后世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國人心中。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岳母刺字到西花廳的家規家訓,無不體現了祖輩對后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知識改變命運,讓出生農民世家,天資并不聰穎的曾國潘成為一代鴻儒。少年時的曾國藩科舉落榜,用借來的100兩銀子買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見對書的癡迷程度。他在家書里是這樣說的“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蔽覀冎?,曾國藩是個個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強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這些信仰信念,完全來自于讀書。
曾國藩總結出的讀書方法主要有三條:要讀經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要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是曾國潘的治家的寶典。他要求曾家每個子弟都要身體力行,堅持不輟,他自己就一絲不茍地帶頭去做。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他在繁忙的公務中抽出時間,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們感興趣的學問,哪怕這種學問他自己并不在行,也要努力去學傳授給他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國藩的子孫、曾孫甚至玄孫里,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不論從事什么工作,總能以高尚的人格與品行彰顯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傳承的輝煌。曾國藩良好的家風家規對于后代家庭成員那種努力與實踐的精神猶如土壤、陽光、雨露一樣,是不可或缺的。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備受推崇。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梁啟超稱其“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國藩家訓中還提到性情不能懶與傲: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國藩的家訓名言,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本家訓不是一本普通的家訓,而是一本博覽全世界的家訓,他教會了怎么做人,怎么治家等。這是一本集思想和智慧的家訓,它將是我以后人生當中前進的動力,有志者事必成,只要用心嘗試,即便失敗,也不后悔!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二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則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經歷千般歷練,萬般磨難,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須要有從容面對解決困難的,堅持不懈的性格。
2.靜思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學》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保持平靜的心態,遇事冷靜全面的考慮,方能成就大事。
3.志識恒
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讀書學習應有志識恒。有志則可不與世俗同流,有識則知學海無涯,不可驕傲自滿。有恒,則天下無難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別人不能完成的事業。選擇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獨具慧眼,選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爭。不和君子爭名,不與小人奪利,不破壞自然規律趨勢。
6.端莊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曾國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靜氣”,但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大事面前的靜氣,是多少歲月的修身養性才能最終磨練而成。以后應磨練自己從容不迫、處變不驚的性格。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三
世人都知道做事之前要立志,立志是成事的根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但能堅持走下去的卻很少。立志不光是青少年的志向,也是作為人生各個時期、不同年齡段的主導方向。前一段時間看了百家講壇酈波教授講的曾國藩家訓。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推崇備至。像毛澤東主席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國藩,據說蔣介石床頭只放《圣經》和《曾國藩家書》兩本書。
曾國藩的家境雖然不太富足,但也不是一貧如洗,他在家中是老大,所以無論家中再窮,也讓曾國藩上了私塾,盡管曾國藩很努力,但是他實在“太笨了”,背詩文詞句總是說了上句記不起下句,為此氣的老師指著就罵他,天生的蠢貨。一個臘月里頭數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鄉的一戶人家的一個屋子里,有一個14歲的小男孩正在點燈苦讀。此時這戶人家的房梁上趴著一個賊,他就打算等這戶人家的燈都熄了,趁著黑燈瞎火他好下來偷東西。這應該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這小偷主意是沒錯,這想法也沒錯,這孩子也正讀一篇普通的文章。可問題是底下讀書這孩子他特別的笨。他在底下背這篇《岳陽樓記》,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來,半天才吭哧一句下來。倒騰來一遍倒騰去一遍,弄了十幾遍下來小偷都基本上會背了。這個小偷到后來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著天就要亮了必須得有所行動。所以他極其惱火,最后實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從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滿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書奪過來,往那個桌上啪的一扔:“瞧你個笨樣,你說這文章有什么難背的?”說著小偷一張口,就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他被背誦背順了,再指著他罵他,“瞧你笨的,還讀什么書呀?”說完了袖子一甩滿臉激憤地揚長而去,東西也不偷了。很遺憾,我們不知道這個聰明的賊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們知道這個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當時名字叫曾子城,這個名字大概我們都不熟,但他后來改了個我們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國藩。
就是這樣一個笨小孩,憑著自己的立志,憑著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成為了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實人不在聰明笨拙,而在與人的立志、專一。曾國藩曾說過: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
曾國藩被稱為晚清“第二號皇帝” 、“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帶著對曾國藩的好奇我拿起了《曾國藩家訓》一書。
曾國藩家訓中,分門別類的涉及了養心、求學、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細細讀起來,他的每一篇“家書”,都有一個哲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義。就拿他的讀書之道來說,在今天仍可為指導、借鑒之法。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并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并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闭沁@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主席都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p>
在讀書上他要求“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己矣?!?/p>
他還非常講究讀書的方法,每日所看之書,皆過筆圈點;讀文以聲調為本,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并且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尤其有兩點讓我感觸最深:一是他提到“讀史之法莫妙于設身處地”。也就是讀史時要做到設身處地,好比自己正在與當時的人對答應酬。如果遇到當時的事,你自己會怎么做,應該擇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他提到“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乎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鐫刻字句之苦,文成后無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釀不深,則雖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適之,不得不臨時尋思義理;義理非一時所可取辦,則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飾字句,則巧言取悅,作偽日抽,所謂修調立誠者,蕩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發之時,則必視胸中義理何如,如取如攜,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須臨時取辦,則不如不作,作則必巧偽媚久矣?!?/p>
也就是說,在寫文章時即使有真情要傾吐,可是道理卻無法表達清楚,從而不得不臨時去探尋義理,而義理并不是一時就可以獲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時沉溺于雕字飾句,想通過巧言來取悅于人,而修辭立誠的宗旨早已蕩然無存,這就更為拙劣了。
我寫東西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發可真正開始寫時,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壞,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無味。而要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曾國藩提到那就是要多看書、多思考、多積累。
在這本《曾國藩家訓》中值得一讀的地方還有很多,難怪毛澤東主席曾說其在近代人中獨服曾國藩。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四
2、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曾國藩
4、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曾國藩
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7、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8、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曾國藩
9、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0、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曾國藩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4、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15、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16、特患業之不精耳?!?曾國藩
17、人倫明,則禮樂興。
18、曾國藩家訓及譯文
19、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0、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1、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曾國藩
22、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曾國藩
23、《曾國藩家訓》原文及譯文
24、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25、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26、凡事豫則立。
27、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曾國藩
28、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曾國藩
29、常常提其朝氣為要?!鴩?/p>
30、知足天地寬?!?曾國藩
31、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32、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33、曾國藩家訓原文及翻譯
34、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曾國藩
35、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36、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37、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曾國藩
38、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曾國藩
39、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4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4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42、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4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
4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曾國藩
45、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7、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48、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國藩
49、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50、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51、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5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53、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曾國藩
54、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曾國藩
5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曾國藩
56、無好小利。—— 曾國藩
57、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五
1.倔強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則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經歷千般歷練,萬般磨難,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須要有從容面對解決困難的,堅持不懈的性格。
2.靜思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學》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保持平靜的心態,遇事冷靜全面的考慮,方能成就大事。
3.志識恒
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讀書學習應有志識恒。有志則可不與世俗同流,有識則知學海無涯,不可驕傲自滿。有恒,則天下無難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別人不能完成的事業。選擇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獨具慧眼,選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爭。不和君子爭名,不與小人奪利,不破壞自然規律趨勢。
6.端莊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曾國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靜氣”,但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大事面前的靜氣,是多少歲月的修身養性才能最終磨練而成。以后應磨練自己從容不迫、處變不驚的性格。
曾國藩家訓十六字心得曾國藩八本家訓的意思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六
曾國藩家訓讀后感
寒假里,我讀了《曾國藩家訓》雖然沒讀完,但其中的故事讓我感觸很深。
曾國藩,他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學大師和一代大儒。大家想,這樣一位名人,肯定是聰明絕頂吧!那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天氣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覺去了,只有小偷在這時“工作”。有一個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戶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時機。這戶人家里的一個孩子正在背書,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長,按理說一會兒就背完了,可這孩子背了一晚上還沒有背過。小偷在房頂上又冷又餓,眼看著再不走天就亮了,凍了一晚上什么也沒偷著,他氣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從房頂上蹦了下來。小偷一把搶過小孩手里的書,“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說:“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難的?!毙⊥狄幌戮捅沉顺鰜?,原來,小偷趴在房頂上一晚上,聽都聽會了!這個笨孩子是誰呢?原來他就是曾國藩。
那么,曾經小時候那么笨的孩子后來怎么就成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過書后才知道,原來,曾國藩雖然笨一點,卻是一個特別勤奮好學的人,他每天都堅持學習,堅持寫日記,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檢查過錯,加以改正,不是堅持一天兩天,而是一輩子。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斗后,他才成為了一代大儒。
今后,我也要向他學習:學習他勤奮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堅持每天寫日記,時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個“自立、自省、自信、自強”的人!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七
曾國藩有一對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撐起兩根窮骨頭是指人要有骨氣,曾國藩一生以窮為榮以窮為本,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他絕不把當官所賺的錢留給后人,這就有疑問了。自從曾國藩發跡后湘鄉出來很多人,因為曾國藩喜歡用鄉人。曾府也成為湘鄉第一府第,曾家也一度成為湖南首富。難道建曾府或是湖南首富的曾家就沒有曾國藩一分錢?其實這里面還真沒有曾國藩什么事。曾國藩確實很節儉,但他的幾個兄弟卻是一個比一個貪。他自己兄弟五個,最貪的是五弟也就是在家族里排行第九的曾國荃。曾家兄弟打仗都特別狠,除了曾國藩外打了勝仗后都喜歡屠城,然后把所得的金銀財寶據為己有。老九曾國荃就這樣斂財無數。曾國藩對大家庭的兄弟們無可奈何,但他對自己子女確實很嚴格。兩個兒子都非常節儉,一直都過得很清貧。曾國藩是死在兩江總督的任上,難道他真沒有留一點錢給他兩個兒子嗎?有個小小的例子可以反證:曾國藩死后他兩個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都為官了。老大曾紀澤比較有名,曾經是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當時國家比較窮,曾紀澤在駐英、法大使期間甚至把自己的薪俸貼補到建使館或是外事活動中去了,而他節儉得衣服都舍不得買。老二紀鴻則是北京一名低級的官吏,比他哥哥還窮。有次紀鴻生了一場大病,看了病后竟然拿不出錢去抓藥,想向哥哥借錢,但一是哥哥不在國內,二是想到哥哥也不寬裕。這時曾國藩才離世不久,如果留了錢的話兩個兒子不可能會過得那么的拮據。在萬般無奈之下還是左宗常知道了這件事后出手相助。當時左宗常熱淚盈眶,說平時最不服曾國藩,但現在不服也不行,兩個孩子身為名門之后,清廉自省到這個地步,老曾真是教子有方??!
曾國藩平時就穿家里老妻織的布衣。一生只做過一件高檔衣服,那還是他金榜題名時做的一件高檔料子的長袍,平時舍不得穿,只有在大場面時才會穿出去,回來就趕緊脫下收好。這件衣服穿了三十年,一直到曾國藩去世時還是嶄新嶄新的。
曾國藩在南京任兩江總督時把家眷都接過來了,有一次李鴻章請曾家的女眷吃飯,這時曾家兩個女兒還沒出嫁,聽到請客的消息都很高興,但發愁的是兩人只有一條綢緞褲子,這條褲子還是大嫂留下來的。那誰穿這條褲子去赴宴呢?姐妹倆為此吵了一架,小妹妹沒爭羸就大哭起來。于是曾國藩就做小女兒的工作,說等明年如果我還做兩江總督的話我就給你做一條更漂亮的褲子,小妹聽了才破泣為笑。
曾國藩名言: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曾國藩家訓及譯文篇八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聊天,說起我的一個同學家,住的是高檔小區好幾百平方米的豪宅,她家的客廳都比我們整個家大好多,裝修的富麗堂皇,真豪華,好羨慕。還有我的好朋友新搬了家,住的是三層樓帶院子的排屋,希望啥時我也能住到她們這樣的房子里。
聽了我的話,爸爸媽媽相互看了看,會心地一笑。爸爸說:“還記得我給你講歷史故事,說起過晚晴中興四大名臣都有誰嗎?”我說:“記得,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卑职终f:“排第一位的是曾國藩,你想知道他教育子女的家訓家規嗎?”我說“想啊?!庇谑前职纸o我講了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故事。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以儉持家、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金錢,親自下廚、紡織。
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曾紀澤,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國藩留下來16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的勤奮、簡樸、求學、務實的家規家訓一直為曾家后人所傳承。曾國藩自己對其家規家訓也一直身體力行,其一生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
他的子女因從小受到良好家訓家風的熏陶,長大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
爸爸說完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故事,媽媽接著說:“家溫馨就好,人生更應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這樣才會有幸福感。小朋友之間應該不比奢華比節儉,不比享受比勤奮。”媽媽還對我說:“女孩子要大氣、有見識,做事有條理、有效率、會勤儉持家?!?/p>
聽了爸爸媽媽說的話,我想他們其實說的就是“勤”、“儉”二字。再聯想到我剛看過的《浙江好家風》讀本,里面講的周氏家訓“儉,美德也。儉可養廉,可惜福,可無窮困之憂,可享溫飽之樂。故治家以節儉為第一義”。還有周恩來說過“丟掉艱苦奮斗傳統才難看”的故事,以及謝楊琳的故事“我來做爸爸的手”。我被深深地觸動了。
我想我應該把“勤、儉”當作人生寶貴的財富,勤奮學習、努力修身、參與實踐、提高本領。“少年強則國強”,我也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