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那山那水那人篇一
一想到鳳凰,我渾身就被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所包圍。她的美來源于她郁郁蔥蔥的山、清澈見底的水、自然純樸的人……(開門見山,直接引出主角――鳳凰)
在鳳凰眾多景觀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鳳凰古城”了。
遠處矮矮的山在云霧的環(huán)繞下,充滿神秘色彩。小橋流水,青磚矮樓,那清新的空氣不由得讓人精神一振。一戶戶人家的屋檐下掛著一盞盞火紅的燈籠,是那樣的醒目。屋前木凳上,幾位穿著苗族服飾的中年婦女吹著涼爽的風,正眉飛色舞地聊著天。一棟吊角樓的陽臺上,幾位旅客悠閑地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茶,一邊遠眺著美麗的鳳凰古城。石橋上,旅客們擺好造型,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由遠及近,從點到面,將鳳凰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描寫的十分生動,文筆細膩。)
古城里有許多店鋪,這些店鋪經過時間的洗禮,漸漸有了年代感,站在門口,仿佛有一雙叫“歲月”的手,召喚你進店。店子里有著各種各樣獨具地方特色的物品,它們小巧而精致,慢慢挑選,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
晚上的鳳凰更加熱鬧。酒吧一條街徹夜不息,熱烈的氛圍感染著每一個人。吊角樓上掛滿了火紅的燈籠,染紅了沱江,染紅了鳳凰的夜。整個鳳凰在夜里更顯活力,更具魅力。
直到現在,鳳凰的美仍然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肯散去……
那山那水那人篇二
我出生在湘西邊境,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這里民風淳樸。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對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慕之情;端午節(jié),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腳樓觀看龍舟賽事,參加在河中提鴨子的活動,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山城中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著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老人負責渡船,女孩眉毛長,眼睛大,皮膚紅紅的,和她的母親一個樣子。她是父母愛情悲劇的產物,所以,留下她一個小小的孤雛,隨爺爺相依為命。一日,劃船歸來,碼頭上已無別人。一個小姑娘,孤伶伶的站在岸邊,像是在等什么人。聽人說她就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名叫翠翠,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你在等誰呢?等爺爺。你爺爺去軍營喝酒了,不會來的??粗」媚锊幌嘈盼业脑?,于是又說:你不走,大魚來咬你。翠翠卻說:魚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好一個純樸、嘴硬的小丫頭。回到家,一連幾天,她的音容相貌都浮現在我的眼前。
一日有機會去送酒葫蘆,甚是高興,看到久未謀面的翠翠,心跳得厲害,翠翠也有些不好意思,看到我總是望著她看,羞紅了臉,走到灶邊生火去了。我和爺爺興致勃勃的聊了起來,我夸翠翠像個大人了,長得好看。謝謝夸我是八面山的豹子,地底溪的錦雞。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當我要走的時候,爺爺喊來了翠翠,我連忙邀請翠翠去看我劃船。我為她找來了幫忙看渡船的人,并為她留出了最好的座位。
當我滿心歡喜的把喜歡的人告訴哥哥時,卻得知哥哥也喜歡上了翠翠,并已經讓父親去提親了。我連忙追問提親的結果,哥哥卻很失望的說:一直未有準確的回信,若成,便去撐渡船,若不成,便跟船下桃源去。我出了個主意,兩兄弟月夜里同過碧溪岨去唱歌。一切安排皆極其自然,結果是什么,我們雖不確定,但選擇了這種當地習慣所認同的競爭。
不知為什么,第二天哥哥便決定駕家中的新油船下駛,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船在途中出事,哥哥掉到灘下游水中淹壞了。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我沿下灘不停地尋找哥哥的尸骨,卻一無所獲。
我從川東押送物品回到了茶峒,期盼能見到日思夜想的翠翠,可翠翠見到我,她卻跑向了竹林,我的心在隱隱作痛,想到哥哥的去世,想到家中逼我接受那座碾坊,無奈的掙扎與糾結,我選擇下行桃源,去尋找心中的一絲慰藉。
那山那水那人篇三
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一方人。
山是男人,
大巴山的俊朗,
綿延起伏的粗野奔放,
父愛如山,
矗立心中的雄偉難忘。
水是女人,
巴河的綿長,
從南江的深山里順流而下,
水里有紅葉的清香。
母親的辛勞,
嘮叨永遠掛在母親的心上。
人是山和水的兒女,
生活在巴中這片貧窮的紅土壤。
陰靈山的碑帖是巴中人的文化底蘊,
南龕千年的佛像,
草壩街的嚴公廟,
巴中的歷史源遠流長。
李白游過塔子山青蓮洞,
可否知道望王山太子的悲歡?
川陜博物館,
見證巴中兒女的熱血勇敢,
恩陽古鎮(zhèn)的容貌煥發(fā)出,
筆直寬闊的興文大道。
帶上老母親,
到南陽森林公園走走,
夕陽下母親的銀發(fā),
清新的空氣歲月停留,
伴著母親的皺紋,時間靜好;
孩子想去看光霧山的紅葉,
漫山的紅葉紅滿天,
朝陽下的笑臉,
金色的紅葉鋪滿大道,鋪在孩子的腳下;
停不下手中的工作,
疲憊的身影,
在夢中和相愛的人漂流在諾水河的溶洞中,
相依相擁,飄過激流險灘,
站在河中的小竹筏上幸福的微笑。
真真實實的生活,
巴山巴水養(yǎng)育著巴中人。
巍巍峨峨的大巴山,
潺潺綿綿的巴河水,
勤勤勞勞的`巴中人。
巴山巴水養(yǎng)活了大巴山的子孫。
那山那水那人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大直鎮(zhèn)那光村,群山環(huán)繞、草綠水碧、民風淳樸。如果在這里住上一陣子,你一定會愛上這里!
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八寨溝山腳下,群山環(huán)繞下的它既幽靜又縹緲。尤其是有霧的早晨,山間云霧繚繞,遠遠望去,一座座山仿若輕挽白紗的仙子,而我的村子便是仙境中的瑤池。
太陽慢慢升起,霧漸漸散去,溫和的陽光輕撫著村子里的山山水水,整個村子仿佛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等霧氣散盡,遠處的山才露出真容。你瞧,山高聳入云,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駝峰,有的像馬鞍……其中最出名、最陡峭的要數馬啟山了,登頂俯瞰,家鄉(xiāng)全貌盡收眼底,再張開雙臂,喊幾聲,必是心曠神怡!
家鄉(xiāng)的水最是柔情。一條彎彎的河繞著村子緩緩流淌,河水清凌凌的,一群群魚兒在水下嬉戲。河邊長滿翠竹,一陣風吹過,翠竹搖曳生姿,發(fā)出“咯吱、咯吱”的笑聲,像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說:“歡迎你啊,歡迎你啊!”若是往河面上瞧,你就會發(fā)現,翠竹、青山、綠草倒映其中,加上水底的鵝卵石點綴,真是一幅動靜相宜的山水畫。也因河水清澈見底,嬸娘們總聚在河邊洗衣、洗菜,不時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那是她們在打趣哩!過了河,就是廣袤的農田,這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春天時,遠遠望去,就像一塊無邊的綠地毯;秋天時,稻子熟了,一片金黃,秋風一吹,稻浪滾滾,沉甸甸的稻子隨風起舞,真是美不勝收!我總愛伸出手,一路狂奔,與稻子來個親密接觸,惹得正勞作的大人們抬頭大喊:“誰家的孩子又來破壞我家的稻子?”而我早已逃之夭夭!
家鄉(xiāng)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在這里生活,我感到愜意而幸福。鄰里鄉(xiāng)親都很和睦,誰家需要幫忙,不用去請,大家都會主動來。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夜晚,處處透著溫馨。村里那棵百年老樹——大葉榕下,是鄉(xiāng)親們晚飯后的集合點。幾張桌子、幾把矮凳、幾張吊床……男人們下棋,女人們三五成群地拉家常,孩子們有的在做游戲,有的趴在大人身旁聽故事……好不熱鬧!
最美家鄉(xiāng)景,最純家鄉(xiāng)人,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歡迎大家來做客!
那山那水那人篇五
家鄉(xiāng),有一處絢麗的風光——老家的云頂。
那山。
一直沿著小徑往上走去,幾乎看不到汽車之類的交通工具來來往往最多的還是那一些悠閑自在的人們。再朝兩邊看吧。道路一旁,有一小塊、一小塊的土地,大部分土地上都種植著青菜、蘿卜、白菜什么,都是廉價的品種啊,一看就知道,鄉(xiāng)下的農民是有多么樸實、節(jié)儉。另一邊,就是清秀的山了。
一座座山,沒有一點兒雜色,映入眼簾的,也唯獨只有一抹翠綠。這翠綠,那么透亮、那么明朗,讓人們看了,所有的煩惱之事都會因這良辰美景所忘卻的。
那水。
云頂的水,真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水面碧波蕩漾,顯得十分平靜,讓人不禁淡定下來。有些時候,會有一只狹小的獨木船劃過,上面會有一位慈藹的老爺爺正在捕魚。如果可以將這一畫面定格在相機里,那可真是好的沒話說啊。
云頂的水,真是清澈見底……
水襯著山、山襯著水。放眼望去,簡直就足以讓人陶醉其中了。那水,是如此干凈。低頭俯看,見不到一點兒垃圾,甚至可以在腦海里產生美好的幻想:幾條小魚躍出水面,然后又“撲通”一聲躍了回去,在水中嬉戲著、游蕩著。
那人。
云頂的人們是淳樸善良的,也就如同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一樣,如此單純。人們心無雜念,天天辛勤勞動,為祖國社會默默付出,留下一點一滴的汗水。
我相信吧,那汗水,是甜潤的。你說呢?
那山那水那人篇六
云霧飄渺,如臨仙境,是廬山的代名詞。
廬山,山里有水,水中有山。每個地方所見的美景截然不同。
驅車至半山腰,下車攀山,放眼望去,群山起伏,巍峨陡峭。遠處,大小山峰遙相呼應,連成一條優(yōu)美的線條,宛如一條蜿蜒的神龍,伏于地表之上,山勢之大,氣勢之壯。
慢慢地前行至仙人塔,又會看到另外一番景。云霧彌漫四周,空氣送來了泥土的芬芳。遠處的鄱陽湖若隱若現,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齡少女向你熱情的招手。
很快,到了三疊泉,它可是個氣勢恢宏的瀑布,垂直于高高的山崖上。瀑布下垂時由一道分為三道,三疊泉的名字就是由此得來的。
俗話說的好,最好的風景總是在山頂,這是對勇敢攀登的人的獎賞,廬山的頂峰——五老峰的風景,就令人贊嘆不已,站在山頂,可一眼收盡山下所有的景色,夕陽西下,瀑布被染的金紅,山下的怪石則似一群群頑皮的孩童,簇擁著高大威武的巨人。給人一種釋懷的感覺,還真是美不勝收?。≡旗F籠罩著山腰,像為廬山加了一層金黃的光環(huán)。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代的蘇軾可謂是將廬山的美詮釋到了極致。
那山那水那人篇七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那人,那山,那水初中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年輕的人,年輕的水,年輕的山
在夕陽下,斜陽揮灑在平靜的水面上,湖水蕩漾著一道道火紅的霞光,有一個年輕人站在水邊,手里拿著魚竿,過了一會,嘩的一聲,平靜的'水面動蕩起來了。大聲喊道,釣到了,釣到了,那個年輕人赤著腳,抓著魚往回跑,小鳥也跟著回家,因為他們這里有一間茅屋,其實是給小動物住的,周邊有山林圍繞著,年輕人呢喜歡這里的美,他非常開心,快樂。所以這時他知道,自己是對的,這里的確很美。
中年的人,中年的水,中年的山
聲吹向了,可見那天有一輛輛小車開往山林,有兩個人走上來,手里拿著
年老的人,年老的水,年老的山
他老了,胡須和頭發(fā)都染了白霜,山上也蓋起了產房,水老了垃圾也飄浮在河面上,傍晚他還是站在湖邊,看著那漆黑的水,這時,他手中的魚竿不在提起,也許魚竿早就搬家了,這里不在是平靜,他開始懷疑自己,不再確定自己是對還是錯,因為這里不再美麗,不在美麗。
從前的人,從前的水,從前的山
從前的一切已經不存在了,老人呢去世了,帶著不知道對錯的疑慮
走了,山也走了,水也走了,那里已經是高樓了,如今只剩下一片繁華,只剩下一片喧鬧。
那人,那水,那山,那地,那樣的困境,同樣圍繞著我不知道繁華,不知道平靜,那是錯,那是對,那這都屬于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滄桑與悲情。
那山那水那人篇八
第一次,遠離深圳,別離親人。第一次,走向深山,走進農家。為讓我們深入生活,老師精心安排了這次井岡山之行的訪農家活動。
一路上,伴我左右的是金黃的稻秘,清澈的流水,還有彎彎垂柳,青青翠竹。都說青山綠水處有好人家,是的,看,村口那出來遠迎的人群,他們熱情溫暖的笑臉讓人如見親人般倍感親切。
一陣忙碌之后,主人講述了他們心酸的故事:孩子爸常年臥病在床,全家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一人操持,一堆孩子自小哇啦哇啦,好不容易撫養(yǎng)長大,卻又要為昂貴的讀書費用奔勞不已……主人的眼圈微紅,嘴邊卻總也留著不變的、自信的笑意。這微乎的變化讓我相信。她定是一個堅強的母親,一個可愛的女人。是的,用她們自己的話說“命不好”,生活在如此艱辛的環(huán)境里,家里別人有的自己沒有,別人沒有的自己更不用說。每天起早摸黑,勞作于農田和家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此艱辛的生活卻沒有壓倒一個柔弱的女人。確實,是環(huán)境逼得她走投無路,也是環(huán)境讓她堅強,必須堅強地面對生活。因了這美好的心態(tài),她在這如白開水式的日子里找到了做農人的樂趣與希望,即無論家里多困難。也絕不讓孩子失學。這樣的愿望對于我們的家庭,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作為這樣一位母親,那是她能力的極限啊。所以,她說:“無論自己多么辛苦,也就值得了—無愧于家庭、孩子。更不疚于自己?!?/p>
許久,我說不出一句話,我被這位母親深深地感動著。她不僅再一次證明了母親的無私和偉大,更讓我們明白,母愛就像是山間的竹筍,剝開它的層層外殼,露出來的就是最純最嫩最美的佳肴—而母親。被青衫布衣裹著的,就是一顆耀眼的心。
在這貧困的農村中,在這青山秀水里,這樣的人家數也數不清。也正應了那句話,是好山好水造就了這千千萬萬的純樸的人們。
那山那水那人篇九
多美的季節(jié),多可愛的鄉(xiāng)村,多徒峻的山嶺,多清澈的泉水,多勤勞的人啊,他們共同編織著一塊鄉(xiāng)下人生活的“和平安樂圖”一縷縷的花香夾雜著泥土的芬芳飄蕩在空氣中,鄉(xiāng)間的林蔭小道上鳥兒在歌唱,蟬兒在彈奏,蝴蝶在翩翩起舞。我跨著一只籃子,唱著《拾麥穗的小姑娘》追趕著蝴蝶,拍打著蜜蜂,外婆佝僂著背,頭巾后邊挽一個結,一巔一巔追趕著我,長滿皺紋的臉上裂開了“心花”晌和陽光,透過樹林散下斑斑光點,如同外婆慈祥的面孔般溫暖。外婆一生與山作伴,她喜歡這溶溶陽光,淡淡清風,縷縷幽香掩映下的大山,而她的胸懷也如同這山,溫暖、寬厚、撫育了一代代子孫。
思想與感情像潺潺的流水,再一次淌過時間與空間的橋,流回到了好與樂一般的童年,把我的心也浸潤在好濃濃的無憂無慮中,腦際中,又浮現出了那幅宜人的畫面。
離外婆家不遠,有一個水池子,水清澈見底,在閑暇的日子里,外婆都會拿著衣服安祥地坐在池邊,用力搓洗著衣服,口里哼著不成調的曲子,她似乎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我頭倚著她的腿,側身貼在她的腳下,看著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祖母二人的容顏,外婆會心地笑了。她一生勤快,她喜歡水,而她的心也如同這平靜的水面,無端加罪而不怒,無幸受辱而坦然。
這清秀的山,這清澈的水,這溫柔可愛的人!
那山那水那人篇十
我從小就生長在清江邊,可能是在青山綠水的環(huán)境下生活時間長了,產生了視覺疲勞,以為外面的世界更美麗、更神奇。近幾年來,一有時間就到外面走走玩玩,見見世面,有大城市,也有著名的景區(qū),可沒有發(fā)現一處比清江更自然、更原汁原味。如清江霧,就變幻莫測,在這里演繹著神奇。
初冬的早晨,薄霧如帳,晨光中隱約可見山腰的白墻灰瓦,水面漂泊著無數養(yǎng)魚網箱,漁家在收獲中擁有喜悅的時光。
走近清江岸邊,巖石被江水切割,好像是清江的一個個微縮景觀。遠望,青山層疊,魚影點點,水逐細浪,水域開闊。霧隨風而來,看不清景物,在恍惚中,忽然感到清江的霧似霧非霧,像棉花團飄浮在臉頰,蓋上了身。不久就讓人失去了方向,進也霧,退也霧,只憑感覺移動著步子。
清晨或是黃昏,霧從江心冉冉升起,隨著江風隨意彌漫,逐漸蔓延到兩岸的山隙谷間,忽濃忽淡,完全是在不經意間。有時橫在山腰,像一抹白色腰帶;有時浮在江面,似一團渺渺祥云;有時則從眼前一直漫延到天邊,滿目是一片雪白的云山霧海。此時此境,時間和空間悄然凝止;只待那對面溪澗里何時鉆出的縷縷輕風,將霧團緩緩移開,揉散。這時清江會從云霧的間顯露出一方潔凈的身軀,綠的江山與白霧相映,形成一幅不加裝飾的水墨。
清江霧是自然魔術,讓山水充滿神幻;清江霧是少女的衣衫,把清江襯托得更加嬌羞嫵媚;清江的霧讓你在天地間漫游。
云里霧里,也許有幾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