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一
活動理念: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教育目標:1、糧食的來之不易;2、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3、學會從身邊開始節約,不浪費學校的糧食;4、樹立為學校節約的意識,就是尊重我們父母的勞動果實,就是給國家節約,給世界節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嗎?(世界糧食日)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糧食”,我們的班會主題就是: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二、話題設計1
同學們,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餐吃的白米飯是我們的農民父母們如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分鐘回想,再由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的吃的白米飯來之不易:耕地、播種、秧苗、移種、除草、除蟲、施肥、收割、曬谷子、碾米等等,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飯了。
三、話題設計2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后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和貧窮,還有那么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并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四、話題設計3
我們自己有沒有浪費的行為呢?
——教師先自己剖析自己的一些日常浪費行為進行檢討!
——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教師總結發言:同學們,我們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浪費性行為,大部分同學都是無意識的行為,沒有這個習慣。那么,從今天開始,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反對浪費,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五、活動設計1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簽名儀式。
六、活動設計2
——全體同學宣誓:
我宣誓:從今天起,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用水用電,反對浪費,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我發誓,我一定做到!
宣誓人:___
七、結語: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二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會學習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會不會,有沒有無所謂。但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棵獨苗,家長對孩子的人身安全倍加憂慮。他們把孩子束縛在身邊,孩子就像個被捆住了手腳的機器人。這種消極的舉動并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關鍵還是要孩子自己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心理學指出,作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復合型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因此,意識決定行為,能力決定結果。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它旨在使兒童從小懂得珍愛生命,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的知識、技能,遇到危險及突發事件,能總冷靜面對,尋求最佳解決辦法,擁有一個安全、美好的人生。
根據以上理念和實際情況,我特制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必要性。
2、教育孩子克服嬌氣的毛病,遇事冷靜,敢于面對。
3、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教學難點。
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的學習是教學重點。
讓學生搜集有關自我保護的資料。
教師以圖書、網絡及生活事件為資源搜集相關資料,做成課件。
新課伊始,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巧妙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鮮明對比,引出話題。
我給學生展示了兩組迥然不同的畫面:一組是美好生活的圖片,另一組是觸目驚心的事故的圖片,如火災、觸電、中毒、殺害、溺水、交通事故(籃球女孩)等等。強烈的對比,讓學生的情感迅速由輕松、愉悅轉移到沉重、難過,孩子們的心靈被深深地振撼了。生命呼喚安全,安全第一需要的是自我保護。從而引出課題―――“珍愛生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危險。因此,我的第二個環節是:聯系實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我給學生展示了近段在婁底城區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例:一個二年級小學生放學后,不和同學們排路隊,獨自一人走在機動車的馬路上。被犯罪分子抓上車,至今已整整二十多天了,仍然沒有一點點消息……緊接著,我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發生在江西的樓梯踩踏的事件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六人死亡十一人受傷的慘痛代價,深深刺痛了學生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教師用低沉的聲音講述著事例,孩子們聽著感到痛心和悲憤。這時,教師讓學生分析、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已有的一些知識、經驗被激活了。我讓孩子們先在小組里積極、踴躍地討論,然后派代表說出自己的看法,再請人補充,最后大家達成共識:生命美麗如花,卻又是如此脆弱,我們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時時、處處警惕身邊可能出現的突發的事件和危險,讓自己盡可能地避免、遠離這些事情的發生。這樣的教學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言,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自己在活動過程中,豐富了知識,鍛煉了膽量,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課堂氣氛民主、和諧。
此時,我趁熱打鐵,進入第三個環節: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意識決定行為,能力決定結果。孩子們光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作為家長、教師有責任教給孩子們一些日常自我保護的知識、方法和技能。
孩子們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我利用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讓學生參與活動。安排了“判斷題――問答題――情境題”三種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活動中玩,在玩中學,在學中實踐。特別是情境題的設置,讓孩子們演練,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其他同學判斷好壞,再說說有沒有更好的其他辦法。這種形式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利于指導學生的行為。
藍貓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他無所不知,無知不能。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演示,讓孩子們一起跟著藍貓學習三字歌。這就是第四個環節: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三字歌簡短,易上口,利于學生理解,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練讀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三字歌,并且加深理解了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了學生,讓學生樂意學,輕松學,學得快,學得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以致用是教學最高的境界和最終的目的。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自我保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學會了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社會中的人。因此,我精心設計了“互致心語”的環節。
教師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們給好朋友贈送一句“增強自我保護的話語”,這即是對朋友的一種關心,也是學習的一個檢驗,從而形成一個“感知――理性――實踐――升華”的過程。
課內課外相結合,在課外延伸中學習。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點,課外閱讀《未成年人保護法》,使學生不僅懂得日常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還適當地學習一些淺顯的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讓學生擁有另一種自我保護的武器,這不做過多的要求,適當了解、接受、學習即可。
最后,播放《祝你平安》的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結束學習,離開教室。
我國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已逾上萬人,這觸目驚心的數據不能不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覺醒。針對大部分家長“重智力,輕能力,輕心理”的教育現狀,我依據心理學的原理,運用大量事例,喚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并且在活動中讓學生或自己演,或聽、或看其他同學的回答、表演,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最后,幫助孩子們在多元化的社會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關愛他人,關愛自己。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引導學生裝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模式。學生興致高,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三
乙:“安全”,一個多么古老的話題;
丙:“幸福”一個多么美妙的境界。
甲:同學們: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為天;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乙:安全構筑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為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幸,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于思,合于規、慎于行;丙: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要筑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
我宣布,小27班我安全、我快樂、我健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甲:我們都知道,校園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樂園,校園安全也是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高度重視的一個話題。
乙:鮮果飄香的四月月讓人心曠神怡,文明安全的校園也讓我們心情舒暢。
丙:讓我們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自己的心田。
合:讓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同學互動
甲:好,在我們的班會開始之前,我先來考考大家。誰知道校園安全都包括哪些內容呢?(總結: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校園安全問題涉及面廣,交通安全、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飲食飲水衛生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課間安全、危險品管理安全、內部保衛安全、師生各類活動安全、校園施工安全等)
請看屏幕。
結束語:
(鄧)藍天和白云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
(王)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
(郭)校園校園快樂的地方,我們在平安校園愉快歌唱,
(合)校園校園知識的海洋,我們和老師一起編織夢想。
謝謝大家!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四
心存感恩,讓愛永駐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一種傳統美德、一種處世行為。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精心培育校園“感恩文化”,用心營造感恩校園氛圍,切實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學會感激,學會關心,學會回報。
(1)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種人性喚醒人性的教育。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在這個社會里,愛從來都是雙向的,誰都沒有只奉獻不回報的義務,誰也沒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和他人、學校和社會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顆感恩的新來對待這一切。而沒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而且是不健康的。
(2)讓學生學會“報恩”。感恩教育是一種以善換善,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透過感恩教育,讓學生產生一種回報恩情的沖動,懂得對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不斷增強學生的報恩意識和潛力,學會如何回報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學校和社會。
(3)讓學生學會“施恩”。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理解“施恩”的前提是“不圖報”。當我們能夠做到“知恩圖報”時,還應當懷著寬容的心態、愉快的情緒,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忙身邊需要幫忙的人。
四、主要資料:
(一)前期準備:
(1)了解感恩節的來由和相關活動:
感恩節又被稱作“火雞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17世紀初,英國的清xxx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xxx登上“五月花”號帆船,于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并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忙,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并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于中國的中秋節。
(2)要求每個學生靜心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受過什么人什么樣的幫忙,心里有什么未表達出來的話,記錄下來。
(二)班會課上:
(1)觀看《感動中國》片段,請學生發表簡短觀后感;
(2)分以下版塊體會受恩,培養感恩情感:
感恩父母——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的賜予,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感恩師長——感謝老師的教誨,尊師重教;
感恩他人——感謝同學、朋友的支持照顧,促進互助互愛。
(3)小結:
教會學生心存感激,真情回饋,溫情行動。從小抓起,從細節抓起,從身邊抓起,讓學生在班會活動中體會到受恩的榮幸和感恩的樂趣,變被動感恩為主動感恩,在自己心中培植感恩的情感,向身邊的人發出真誠的問候和微笑。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能在正視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顧及他人,學會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達,心胸更開闊。
(三)后期總結:
要求學生寫下班會課后自己的感悟,并證明自己的態度。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五
(一)認知目標
1、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
2、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讓它充實,煥發光彩。
(二)情感目標
1、珍愛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個有志向的人,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
(三)行為目標
1、增強應對挫折的勇氣,培養笑對困難、挑戰挫折的樂觀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處世態度,不斷充實自己的生命,不斷增加生命的分量。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六
學習防溺水的.基本安全常識,懂得珍愛生命,且培養有關防范的能力。、
1、提高安全意識,愿意自覺去學習防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知道每一個學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一、談話導入課題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給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問題:
組織學生觀看安全教育專題片中學生游泳的畫面。
學生討論:在游泳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以后,教師進行:游泳要嚴格遵守“四不”:未經家長、老師同意不去;沒有會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組織學生共同分析發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師作: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腳抽筋。盲目游入深水陷入漩渦。
3、溺水的急救----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方法一: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方法二:若沒有救護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護。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髖部,使其背向自己(為什么?)然后拖運。拖運時通常采用側泳或仰泳拖運法。
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方法,全班學生每2人分成一個小組,進行模擬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護者。每個小組輪流進行,其他同學細心觀察,最后做出,指出優點和缺點。
4、溺水急救方法:
(1)迅速脫水上岸。
(2)傾出呼吸道積水。
方法一,是搶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將溺水兒童俯臥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頭足下垂。然后顫動大腿或壓兒童背部,使呼吸道內積水傾出。
方法二,是讓溺水兒童俯臥于搶救者肩部,使其頭足下垂,當搶救者來置跑動時就可傾出其呼吸道內積水。傾水的同時還必須用手清除溺水兒童的咽部、鼻腔里的泥沙和污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注意傾水的時間不宜長,以免延誤心肺復蘇。
(3)對呼吸、心跳微弱或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口對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施行胸外心臟按摩。
(4)經現場初步搶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可讓其服下熱茶水或其它湯汁后靜臥。仍未脫離危險的溺水者,應盡快送往醫療單位繼續進行復蘇處理及預防性治療。
三、課堂
1、同學們:通過這次活動,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學們通過這堂安全教育課,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健康成長的班會篇七
大家好!
“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這是同學們一個月以來最大的感悟,這短小精練的詩完整的展現了生命的價值,是值得同學深深記住的。
我班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圍繞著三月生命教育月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著眼于我班全體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以觀看錄像、專題教育、課外活動為載體,讓同學懂得: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繹,需要盡全力走好每一步。只要用心呵斥,生命的道路就是美的極致,每朵花都有其獨特的色彩,每顆星都有其光芒的璀璨,每縷清風都會送來涼爽,每滴甘露都會滋潤原野,都會留下不朽的詩篇。讓同學認識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我班利用班會觀看了電影《暖春》,同學們都被影片內容及人物飽含深情的表演所打動,每一個人都從中有所感悟,對生命有了另一番理解。
我班開展了一次豐富多彩且有意義的校主題班會活動。“感受生命,珍愛生命,生命之花將盛放出永不凋謝的花朵!”是我們這次班會的主題。從主持人的話中同學對生命有了更深的了解,接著我們講述了許多有關于生命教育的故事,介紹了保護生命的一些基本常識與措施,主持人進行了總結。最后,我們的班會在主持人的結束詞中圓滿結束了。
我們懂得了生命不僅僅重在保護,更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進而創造生命的光輝成就,將短暫的生命化為無盡的奉獻與創造中。
生命教育月每個同學都寫下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生命不是苦中醇蜜,煩中取樂,不是看花繡花,生命是由鐵到鋼的鍛造過程,生命是走向人生輝煌的風帆。只有積極的抓住生命的腳步,才算是真正的活過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