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一
一.活動目標:
1、較熟練地掌握5的數數,認識“5”,知道它所表示的含義。
2、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空瓶子一只,硬幣、珠子、紐扣若干
1---5的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夾子每人15個
數字火車
三.活動過程:
1、游戲:“看數拍手”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叫“看數拍手”。這是幾?
(2)小朋友應該拍幾下?,請小朋友聽到“預備拍手”后一起拍手。
2、游戲:聽音猜數。
(1)、教師一粒一粒地想空瓶子里裝硬幣,讓幼兒聽硬幣掉落瓶子里的聲音,猜猜瓶子里裝了幾枚(4枚)硬幣。
(2)、倒出瓶子里的硬幣,讓幼兒數一數,驗證自己猜得對不對。
(3)、教師再裝入1枚硬幣,請幼兒猜猜現在瓶子里有幾枚硬幣,并驗證。
(4)、教師向空瓶子里裝5顆珠子,5顆紐扣,請幼兒聽音猜數。
2、認識數字“5”。
(1)、提問5枚硬幣,5顆紐扣,5顆珠子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請幼兒認讀,分析字形。
(2)、如果老師想用小點點來表示,可以用幾個小點點,2呢,3呢?
3、夾子游戲。
(1)、數物匹配游戲。
師:小朋友看看,誰來了,今天我們的數字寶寶想和夾子做朋友,看看這是幾?(3)可以用幾個小點點來表示,它應該找幾個夾子做好朋友。依次類推,(請小朋友來夾)
(2)、幼兒操作,給點卡夾上相應數量的夾子。
教師:先數數卡片上有幾個點?(看看卡片上數字是幾?)再想一想應該給它送幾個夾子?
(3)、幼兒給所有的卡片夾上相應數量的夾子,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檢查幼兒的完成情況,引導先完成的幼兒按照數量多少進行排序。
(4)、教師小結驗證:你夾對了嗎?請把數字1,舉起來,數字1要夾幾個夾子,數數你夾對了嗎?幼兒與老師一起點數自己的夾子。
4、數字火車,分類整理。
(1)、教師出示數字火車,“看看我們的火車有幾節車廂”引導幼兒認識數字火車上的數字。
(2)、做游戲“坐火車”,把數字寶寶和夾子送到相應的車廂。
數字寶寶和夾子都累了,要坐上數字火車回家了,請你看一看,1號車廂要坐誰?(師幼一起驗證是否正確)后面的車廂也一樣,把你的卡片送到相應的車廂。
(3)、結束:數字寶寶和夾子都坐上火車回家了,我們也一起坐上火車去玩吧!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二
活動背景:
在第一次“1和許多”非式活動中,投放了許多新材料,但有一半的幼兒選擇了玩過的材料。對于新材料,有些幼兒持觀望的態度,有些幼兒選了新材料,但在嘗試過程中膽子不大,一碰到困難就想放棄,有的干脆不玩新材料。為了使幼兒能更多的接觸新材料,并在嘗試過程中能區別“1和許多”,為此有了第二次的活動。
活動實錄:
今天區別“1和許多”是第二次非式活動,活動前,我給小朋友提出了“今天請大家去找一找上次沒玩過的玩具玩一玩。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開始尋找自己上次沒玩過的玩具。有的拿了聽一聽、有的拿了放一放、還有的拿了插管子。徐煒韜選了擺一擺的玩具,看到一張紙上貼著兩張圖片,一張是一只蘿卜,另一張是許多的氣球,徐煒韜開始對著這兩張圖片看了又看,接著他就點著蘿卜和氣球說出其名稱,講了一會兒,他看見盤子里有許多卡片,看了看,他拿了一條魚點數了起來,“1”,點好后,就放在一邊,,這時他又拿了一張樹葉的.卡片,這下他發現不是“1”而是有“許多”樹葉,他馬上伸出手指點數了起來,一邊數,一邊念著“1、2、3、4、5、6、7數到最后他發現自己有點數不清,于是他放在了一邊。他這樣一張接一張的點數著,把盤里的卡片全都數了一遍。這時他發現圖片上的氣球也可以數數,于是他又數起了氣球1、2、3、4、5、……有“7”個氣球,這下他突然站了起來,在卡片里尋找,把樹葉放在氣球上,又把小馬、小花放在氣球上。剩下的是1只桃子、一個娃娃、一朵花等,他把這些卡片全放在蘿卜上。他終于發現了卡片上的秘密,原來“1”和“許多”。接著他把所有的卡片按“1”和“許多”重新又擺放了一次,還請旁邊的小朋友來看他發現的秘密。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三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準備: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幼兒園大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認識球體的教案篇四
活動內容:找梯形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征
2.能從多種圖形中辯認出梯形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征
活動難點:能從多種圖形中辯認出梯形
活動準備:背景圖一幅,各種圖形卡片若干,教室地面布置圖形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梯形
(1).出示背景圖,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梯形
(3).小結梯形的定義:梯形有兩條平行的邊和兩條不平行的邊
2.通過操作,認識梯形的形狀特征
草地上有這么多的泥坑,小兔子不敢出來玩,那我們們幫它把泥坑蓋好吧.
(1)請幼兒上來操作,將圖形卡片對應
(2).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東西像梯形
3.游戲活動,鞏固對梯形的認識
剛蓋好的蓋子小兔子擔心會搖晃不敢踩,那請中一班的小朋友幫它踩踩緊吧!
音樂游戲:跳一跳,幼兒全體起立與教師一起跳舞并根據教師的口令跳到對應的圖形中.
[反思]
由于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梯形的.概念是較抽象的,幼兒要了解它的特點,就要借助于操作,對比,觀察等方法來理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通過比較法、游戲法讓幼兒找出梯形。活動開始,通過故事的口吻讓幼兒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等方法在多種圖形中找出梯形。在此基礎上,發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通過操作,引導其說出生活中玩過的和見過的與梯形相似的東西,在活動中加深對梯形的認識。通過幼兒實際操作,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梯形的概念,讓幼兒切實感到生活里處處有數學。通過輕松自如,饒有興趣的學習過程,提高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取得最佳學效果,讓幼兒更好理解梯形的概念。
當然,在這節課設計上,我也有不足之處,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時間偏短,特別是未充分利用做游戲的過程,讓幼兒在游戲氛圍中學習,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勤動手愛探索的良好品質,讓小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比較物體個數的具體過程,認識符號=、和及其含義,能用符號或詞語描述所認識的數的大小。
2.使學生在比較物體多少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策略和思想,體驗和理解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概念,培養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學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內容;大于號,小于號,
兩個兄弟來報到。
大于號,嘴巴朝著左邊笑,
小于號,嘴巴朝著右邊笑,
大于號,小于號,
嘴巴朝著大數笑。
二、探究新知,比較大小。
教師側耳傾聽:“哇,森林里好熱鬧啊!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好多動植物都來參加運動會啦,真熱鬧啊!
1、‘‘摸大樹’’游戲
學生看圖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43’’讀作‘‘4大于3’’
2、‘‘捉迷藏’’游戲
(1)同學們,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數,誰多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一個對著一個比,小狐貍沒有了,小白兔還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狐貍的只數比小白兔少。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23’’讀作‘‘2小于3’’
3、‘‘搶松果’’游戲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自己的說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樣多”。
(2)教師給學生介紹‘‘=’’,并告知學生
‘‘3=3’’讀作‘‘3等于3’’
三、課堂練習,鞏固記憶
1、教師和學生共同復習歌曲,再次加深對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的記憶。(學生邊唱邊用手指表式)
2、比較“”和“”。
(1)你們看,“”和“”像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交流自己的發現。
(2)鞏固記憶“”和“”
出示兒歌:開口朝左大于號,開口朝右小于號。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師生邊說邊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飛氣球游戲。
學生完成課本第19頁“想想做做1、2題”,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數的大小比較,認識了那幾個新朋友,新符號?你會用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認識“”、“”和“=”)
活動反思:
(一)創設教學情境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喜愛的“森林運動會”的場景作為切入點,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饒有興趣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注重方法教學
新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比較兩種動物的多少時,采用了一一對應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對應排列起來,讓學生觀察,要求說說從這樣的圖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明確:一只小兔正好對著一只小猴,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小猴,這就說明小兔和小猴同樣多。在教學“多”和“少”時,我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并在教學松鼠和小熊的多少關系中,讓學生體會“多”“少”的相對關系。
(三)順口溜突破難點
本節課上下來感覺大部分學生有了順口溜的幫助能區分記憶等于、大于、小于號了,并能正確應用這些符號。但是熟練程度還不夠,原因是順口溜背得還不是很熟,需要在課后再練習背熟順口溜。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六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日歷》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1、引導幼兒認識日歷,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在生活中的運用及作用。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多種不同的日歷
一、出示日歷,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日歷)
1、和幼兒一起說說日歷的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日歷
師:日歷里面有什么?(數字、文字等)
二、深入認知
老師這里有一本日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認識年份。
師:這是哪一年的日歷?(20xx年)
2、認識月份。
(1)一年的第一個月是幾月?最后一個月是幾月?xx月過完后就表示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2)那一個月有多少天呢?這些小數字會告訴你。
一年有xx個月,有的一個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學習查找日期
1、今天是幾月幾日?誰能從日歷中找出來?(幼兒示范)
2、老師的生日是11月7日,誰能找出來。
3、國慶節是幾月幾日?誰能找出來?
4、老師說節日,幼兒在日歷上找出來,并進行評價。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之間互相提問、指認日期。
《綱要》指出幼兒數學活動的內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日歷說起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歷,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xx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日歷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能力。
這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接著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日歷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兔年、龍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回答著。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歷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歷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xx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對于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著在年歷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煉了,于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歷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認識球體的教案篇七
1.認識時鐘,了解時鐘的用途、表面的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
2.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每組一個可以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模型、幼兒用書。
一、 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坐好,調動幼兒情緒。
2.為幼兒出示謎語,通過猜謎導入課題,是幼兒了解時鐘的名稱和用途。
謎語: 會說沒有嘴,
會走沒有腿,
它會告訴我,
什么時候起,
什么時候睡。
二、 基本部分:
1.觀察法。教師出示時鐘,請幼兒仔細觀察,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使幼兒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
問:時鐘上面都有什么啊?
12個數字排列有什么順序啊?
兩個針有什么不同?分別叫什么?
2.操作演示法。教師撥動長針走一圈時,短針走一格即為一小時,讓幼兒了解表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
4.讓幼兒結合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題練習、鞏固。
三、 結束部分
1.講評小結,自然結束。
2.課下讓幼兒用模型練習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