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多美好教案篇一
《世界多美呀》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可讓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前七個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并積累語言,同時受到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上,學習書寫課文中的2個生字“麗”和“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文導入時我能充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以跟隨小雞一起去看世界到底有多美來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進入課文以后,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一個黃乎乎的雞內世界,此時即使老師不問,孩子們也會自問,自己去尋找答案了,想像的翅膀在這里展開。使他們不經意地進入課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學習課文的殿堂。這就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所在吧!
當小雞急切地走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時,一幅美麗的圖畫又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多媒體把孩子的生活帶進了課堂,也在課堂中喚起了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語言的發展,必須在感悟積累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規范、提高,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個美麗的、熟悉的世界,正是內化、拓展課文語言啊!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紅彤彤的、金燦燦的、黑乎乎的、白茫茫的……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確實,多媒體輔助手段,只要輔得好,輔得到位,最終讓我們看到的是課堂活了,孩子們樂了。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領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背誦、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
1、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此教師沒能充分利用獎勵小紅花的辦法來激勵學生。
2、教師心里素質有待提高,如導入課文后本應板書課題卻因緊張而忘了書寫。最后只好調整為總結課文時,進行總結性的板書了。
3、課件的運用雖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不能使用過多,這樣就會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4、對學生的評價鼓勵性語言雖然也使用了一些,但還不夠到位,仍需進一步提
世界多美好教案篇二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話性質的科普知識短文,。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學知識融進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使學生在閱讀時,既獲得小雞出生過程的完整知識,又能從中充分體驗到童趣和自然美。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和抓重點詞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文過程中逐步滲透小雞的孵化過程,由“睡,醒,啄,撐,叫,站”,讓學生通過板書,了解科普常識,教學反思《》。讓學生通過“啄”這一環節的細讀,抓住關鍵詞語,“用小尖嘴”“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的”來體會小雞的堅持不懈,勇敢,有韌勁;“小雞出殼”這一環節十分有意思,我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理解“撐”(雙手用力張開)。“叫”(小雞的特有語言,表達內心的喜悅與自豪),“站”(雖然小雞迫不及待地要出殼,但因為剛出生,嫩生生的很吃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感興趣的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將小雞出殼的欣喜表現出來。學生繪聲繪色地將自己心中那只可愛的小雞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我覺得還應該多一點“歡快”(可以詢問學生“你這只小雞,嘰嘰嘰嘰地在說啥呢”“聽,這嘰嘰嘰嘰的叫聲多歡快呀,這只小雞多自豪呀!”)讓學生盡情地享受這份自在,這份放松,真正進入情境。
式的疊詞,如“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生動地描繪了小雞眼中的世界的美,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我首先利用課件,把課文所描繪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起誦讀的欲望。然后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美美地讀詞語。如:藍湛湛:藍得像洗過一樣,藍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見——(生接:河里的小魚,河里的水草……)通過淺顯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理解朗讀,自然潤澤。進行拓展,積累類似的詞語也是本課的重點。課文最后分別出示了草地圖、油菜圖、太陽圖,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綠油油”“金燦燦”“紅通通”,然后再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它看見是的”,在運用中讓學生加深印象,讓學生感受“世界多美呀!
世界多美好教案篇三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感,也是學生學習書面語言的主要途徑。一年級的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色彩鮮明的畫面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意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從而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他們通過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課文就讀得有聲有色了。
說話訓練是本課的一個特色。我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創設說話情境,培養了學生說話能力。并且在說話訓練的指導上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把完成學習任務及老師對自己的良好評價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老師的評價會使他們產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用一種標準去評價,那低層次的學生可能難得受到肯定。于是,我在說話訓練上一步一步地設置了階梯,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話可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求他們按提示說出完整的話;對高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落落大方,吐詞清晰,語言有條理。在評價內容方面不僅僅局限于思維的正確性,還從思維習慣、思維方式及思維的發散性等方面進行,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世界多美好教案篇四
本次同課異構課,我們選取的都是《世界多美呀》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作品。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從教學思路和課后成效兩個方面反思本次課的得失。
在教學思路上,以會認字、會寫字為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初讀、聽讀、再讀認清漢字讀音,把握課文脈絡。
具體思路:
一、激趣導入(通過問題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使同學們聯系自己的世界練習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展示美麗的景色,讓同學發現自己周圍世界的美,通過與小雞生存的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世界進行對比,發出“世界多美呀”這一聲感嘆,在書寫課題上通過加標點的方式讓同學體會小雞現在的心情,并讀出語氣。)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清大意。(這一部分采取自讀、范讀、自讀、分段讀的方式。自讀目的在于學生通過已學拼音自行解決在讀書中所出現字音問題,范讀作用是學生聽清自己讀不準的字音,并模仿教師的語氣加以感情朗讀。自讀的作用是模仿教師,認清字音,最后分段讀檢查每個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理清課文大意)
三、識字、寫字
1、詞組認讀。
2、漢字認讀。
3、漢字講解
4、回歸課文。
(這一部分作為教學的重點,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設置這一環節上,首先我以漢字結構作為線索,通過結構找尋漢字之間的特點,提出形聲字概念。以此入手,重點發現漢字造字規律,以三個偏旁作為教學重點,以點帶面,再通過回歸課文的方式,在具體語境中鞏固所學漢字)
以上就是本次教學的大體思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情況確實是無法預想的,具體問題出現在:
1、教學導入效果不好
第一個問題我設置的是要學生回答世界是什么樣的,選取素材美麗的地球。可是孩子們在說的時候兩個答案讓人匪夷所思。答案一:地球總有一天會毀滅。答案二:地球那么小怎么能裝下那么多任呢?出現問題的關鍵是我在問題設置上有缺陷。小學一年的孩子,他們的嚴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疑問,他們不會因為所謂的公開課就放棄這種疑問。而且這種疑問與學生所接觸的社會息息相關,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他們對哪方面知識的過分關注。所以在導入設置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的課程的需要,更要考慮的是孩子如何設置才能使孩子沿著所建構的模式去進行,這需要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動態)
2、教學環節形式單一
低年級以認寫字為出發點,但是過分的單調的一種形式的'認字,勢必會造成我們心里的疲勞,更何況是一年級的學生,所以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中興趣,是需要教師不斷的去尋找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新方法的,在這一層面我覺得最直觀,最形象的往往就是孩子記憶最深的。在以前的學習中,我也體會到漢字教學有很多中方式,每一個漢字的認讀又是多種方式的共同結果。
3、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一旦課堂上出現一些問題,經常處于一種很被動的狀態,而不是像一些老教師那樣做到游刃有余。也就是說教學智慧海存在很大的問題,這需要與老教師進行很好的溝通。
4、寫字練字上有很多不足
作為書法老師,我注重漢字平時寫字的訓練,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寫的字都有很大的進步,可是在本次公開課上,由于時間的問題,對學生漢字指導不到位,課下要抽時間加以指導。
總結:通過這次公開課,我發現我又成熟了很多,同時也從自己身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缺點,只有專注才能有所突破,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及時反思,勇于發現問題。
世界多美好教案篇五
課上,我們在經歷感情朗讀、想象體驗,動作表演之后,我提出了這個問題。
學生甲說:“我想帶小雞到電視塔去看看,我去過那兒,電視塔好高,夜晚燈火通明,小雞一定會覺得很好玩的。”師:“你說的真好,還能帶小雞去見見世面。”(可當時我心中卻在想:唉呀,孩子們沒按我的思路走,還沒能用上表示色彩的詞,再等等)
學生乙說:“我還想帶小雞到中山公園去看燈會,那兒什么樣的燈都有,有兔子燈,龍燈,荷花燈,還發出五光十色的光,我上次去時,眼睛都看花了,小雞一定也很喜歡。”師(略帶失望,心里有些急了):“你說的可真長。還記得我們上次去春游嗎?你們看到哪些景物了?”(心想:還得再等等,然后再拋出我精心準備的詞語吧)
生丙(我來我來)我想帶小雞到恐龍園,看看恐龍蛋,讓它也了解一下恐龍是怎么出生的。
生丁:我想帶小雞到我們老舍公園。
一發不可收拾了,學生們說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只只小手都伸到我的面前了。這可怎么辦,我原先準備的教案要擱淺了,我的得意之作用不上了。是忍痛割愛,還是生拉硬拽?后來我慶幸自己選擇了前者。讓學生說下去吧。好家伙!孩子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中山陵的肅穆、長城的雄偉,海底世界的神奇,激流勇進的刺激,騎上木馬的快樂,湖上劃船的自在,這些在他們眼中都是值得帶小雞去的地方。師:“唉呀,你們帶小雞周游了這么多的地方,真了不起,你們猜猜小雞這時會說些什么?”學生:“世界真美呀!”“世界真大呀!”“世界真神奇呀!”“多么吸引人的世界呀!”師:“是的,世界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好好珍惜吧!”
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藝術了(布盧姆)。在這個案例中,我原先還只是把“世界”這個概念定位于大自然。是我的學生們幫我打開了思路。“世界”是人類所至的每一個地方。而且設計這個問題的本意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用積累的詞匯來描述某一處地方,用不用教師提供的詞又有什么關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首要的一條就是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個經驗指的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而非教師的生活經驗,更不是教師的教學經驗,要尊重學生的經驗,讓他們盡可能地把經驗充分表達出來,而不是開始教師就規定好了前進的路線,讓學生的經驗與學生相隔離。而我們成人在處理設計與操作的關系時,往往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么問題?”總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農村孩子心中的世界又何止局限在田野?他們向往城市的高樓大廈,新鮮好玩的游樂園。他們帶小雞第一個要去的就是這些給他們強烈印象的地方,所以他們的說話比我設定的要更精彩。我覺得這節課要比我的預想更靈動,也更率真了。
只要我們堅持“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教,就很容易處理好教學設計課堂操作的關系,我們就會對課堂中新生成的問題和探究的更多首肯的鼓勵,我們的課堂也就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的歡樂和創造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