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護理十八項制度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今年6月我們醫院啟動了三甲創建。圍繞三級醫院評審要求,更好地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根據護理部護理優質服務標準,通過規范管理、培訓、服務評價及獎懲制度,規范了護理人員的服務行為,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在管理方面護士長針對科內低年資護士專業知識不全面、溝通技巧有欠缺這一現象,科室除了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及健康教育小處方以外,另外要求責任組長每月召集患者們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時間選擇在每月10號,對患者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健康宣教,同時也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組員在一旁傾聽并做好記錄。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患者、組員、組長都收益頗豐。
在我科生活不能夠自理的病人相對較多、基礎護理量大的情況下,我們該怎么提高我們的護理滿意度呢?在與科室護士們交流的時候,大家總是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共享,到底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們又能夠為他們做些什么。腫瘤科護士們的確很努力,也很用心,她們將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滲透到了工作中的每一個小細節。為了把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做得更好,大家積極主動出謀獻策、互相之間取長補短,不斷豐富服務內涵,全面提供滿意服務。
每個人也為其自己對優質服務的理解而作出了自己特色的優質舉措。而我覺得加強溝通是共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溝通是架起醫患關系的橋梁,作為醫護人員應主動營造醫患雙方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彼此配合和共擔風險的醫療氛圍。
首先,要建立醫患信任關系。盡管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成因有多種,但醫患之間缺乏真誠的信任仍是主因。目前,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滿足患者對多元化醫療服務的需求,使患者信任度降低。建立醫患信任的主導是醫護人員,只要我們切實轉變服務意識,做到認真診療、合理用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才能在工作中偶有失誤的情況下,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其次,醫務人員須與患者真誠溝通,因醫務人員不愿與患者溝通,或者不會溝通、溝通不到位而引起的醫患矛盾占絕大多數。所以,改善醫患緊張關系,應從規范我們的行為入手,強化醫務人員的溝通意識,掌握溝通技巧,真誠與患者溝通。醫患溝通并不復雜,只要在患者就診、住院、檢查、出院或存有異議時,多說一些安慰、解釋、鼓勵的話,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開展優質服務活動中,我們獲得了病人的好評,但仍需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病人期望得到的優質護理服務包括:良好的服務態度、儀表儀容;優美的病房環境;快速準確地執行醫囑;嫻熟的技術操作;細心的生活服務、心理服務。
護理十八項制度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時光飛逝,在骨科實習的時間過去了,在這些日子里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不僅僅是在醫學方面上的,還有做人和辦事能力方面。
記得剛到醫院的時候,我們都是懷著好奇與忐忑的心情去科里報道,剛進科里的時候也不知道做什么,怕反而幫了倒忙,但隨著老師耐心的教導我慢慢熟悉的在醫院的一些工作。算起來我在醫院上過的手術差不多能有一百多例了,小到內踝骨折,鎖骨骨折,還有掌骨骨折;大到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頸椎手術,腰椎手術。其實說大小只是相對來說,在醫生的眼中所有的手術都應該是大手術,應該相等對待。說到手術記得我的第一臺手術時在和老師出急診夜班的時候來的一個脛骨遠端開放骨折合并脛距關節脫位的患者,當把他腿上包扎的紗布打開的時候,看見了骨折端刺破了皮膚穿了出來。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活生生的骨頭,跟在解剖實驗室看見的骨頭一點都不一樣,但沒感到那么的恐怖。給患者做了些處理和抽血化驗之后就進手術室了。手術從零點一直做到兩點多。感覺從手術室出來后腿都軟乎了。第一次上手術的感覺就是累啊,而且還是半夜該睡覺的時候上的,當時我就感覺,做個醫生不容易啊,不僅要隨時做好上手術的準備,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精神意志力。
在實習的四個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脊柱的手術,我參加過的脊柱手術有頸椎滑脫,頸間盤突出,腰椎壓縮骨折、爆裂骨折,腰椎間盤突出。對脊柱手術的主刀者來說都需要是膽大心細的人,因為只要稍有偏差就會對患者的神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但是如果手術成功的話,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以腰椎爆裂骨折為例,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擇期手術,脊柱手術的大體過程為: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后,用電刀剝離豎脊肌顯露椎板和椎體,在c型臂透視機的輔助下用定位針定位椎弓根,然后在定位針處擰入椎弓根釘,之后用棘突剪刀剪掉病椎的棘突再用咬骨鉗、槍鉗子除去椎管占位的骨塊以解放脊神經,顯露脊神經后檢查硬膜囊是否有破裂,如果有破裂用結扎線縫合。最后連接椎弓根釘尾棒和橫連,清點紗布器械后將肌肉組織覆蓋于椎弓根釘,連接負壓引流裝置,固定,逐層縫合,關閉切口,以無菌敷料覆蓋傷口,手術結束。術中要徹底止血,注意保護神經,縫合時要注意不要將引流管縫合。術后第一天更換敷料,第二天如果引流出血性液體小于50毫升,予以將引流拔出,之后隔日換藥,術后14天拆線。拆線后即可出院。這就是一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從入院后到出院的過程,患者最少需要住院十六七天,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主治大夫是患者心理最大的精神支柱,所以,我們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要把患者當做親人一樣對待。
在骨科實習的時間已經結束,在實習期間,我遵紀守法,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于實踐。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并非如書上說寫那么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扎實投入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慢慢積累經驗。配得上潔白的白大衣!
護理心得體會
護理十八項制度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近年來,我國護理行業的發展迅速,各種制度也得以建立和完善。作為一名護士,我有幸親身參與和體驗了這些制度。在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有很多心得體會。本文將以五個方面展開,探討護理各種制度帶給我們的啟示和感悟。
第一段: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是組織運轉的基石,也是推動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護理工作中,各種制度起到了規范和約束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例如,在醫院中頒布的“三查制度”,明確了護士應當在給患者使用藥物、輸液和注射前進行三次核對,避免患者受到傷害。這種制度的貫徹執行,使得醫療事故的發生減少,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
第二段:建立患者權益保護制度
患者是醫療服務的受益者,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是護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國自2008年起,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患者權益的法律和制度,在推動醫療衛生改革的同時,也推動了醫護關系的和諧與穩定。作為一名護士,我們要時刻銘記這個使命,把患者的權益放在第一位,無論是病人隱私的保護,還是患者合法權益的維護,都要時刻緊守。
第三段:推廣病房護理規范制度
病房是患者康復的重要環節,也是護理人員與患者直接接觸的地方。因此,推廣病房護理規范制度尤為重要。這種制度明確護理人員在病房中的職責和行為準則,從而提高了工作的規范性和專業性。例如,在清潔和消毒上,根據規范,護理人員需要定期清潔病房環境、患者用品和器械,并做好相應記錄。這種規范非常重要,可以減少感染的傳播,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第四段:完善護理培訓制度
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和技能要求較高,因此,完善護理培訓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我國護理培訓制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培訓資源分布不均衡、培訓方式和內容有待改進等。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通過參與各種培訓班和學習活動,我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護理水平,還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得我的工作更加出色。
第五段:保障護理工作者權益的制度
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高強度的工作,護理人員的權益保障是制度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目前,我國各地的護理工作者權益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如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提高護理工資待遇等方面。這也是推動全民醫療保障的重要舉措之一。只有真正保障護理工作者的權益,才能促進護理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總結:護理各種制度對于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保護患者權益以及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們也要意識到制度本身并非完美無缺,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作為護士,我們應當加強對各種制度的學習和理解,把握其精神內核,將其真正轉化為行動,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我們作為護士的初心使命。
護理十八項制度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作為一名護士,我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護理制度。這些制度旨在規范和優化我們的工作流程,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的安全與福祉。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些制度對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制度的有效性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下面我將分享我在實踐中獲得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我認為,護理制度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實際工作環境和條件。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和滿足實際需求而設立的。例如,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更加高效的設備和工具不斷涌現。護理制度應該及時更新,調整和適應這些新的工具和技術,以便更好地利用這些新的資源提供護理服務。而不應該局限于過去的經驗和做法。
其次,護理制度應該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護理是一門科學,制度的制定也應該以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制度應該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和經驗證據的支持,確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護理工作具有高風險和高壓力的特點,任何失誤或疏忽都可能會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護理制度的設計和執行都應經過嚴格的審查和評估,以確保其符合科學標準和護理倫理。
第三,護理制度的執行需要全員參與和共同努力。制度的效力不僅僅依賴于其本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需要所有護士和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沒有全員的認可和有效的執行,制度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護理制度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同樣重要。通過開展培訓課程、制度宣講會等方式,提高護士對制度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在工作中形成制度執行的共識和合力。
第四,制度的持續改進和更新是必要的。護理工作的實踐環境和患者需求都在不斷變化,因此護理制度也需要不斷跟進和更新。制度的更新應該基于實踐的需要和反饋,經過科學評估和改進。同時,應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只有不斷改進和更新制度,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護理工作要求和挑戰,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最后,我希望護理制度能夠更加貼近患者需求,并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和家屬的參與和滿意度。護理是一種關懷和照顧,我們的目標是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服務,使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溫暖和關心。因此,護理制度應該注重患者的需求和體驗,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讓患者參與到護理決策和過程中來,提高他們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信任感。
總而言之,護理制度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中,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通過全員參與和共同努力,及時改進和更新制度,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我們應注重患者的需求和體驗,構建起患者參與和滿意的護理制度,讓護理工作更貼近患者,更貼近生活。
護理十八項制度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近日,中國護理界召開了一次盛大的會議——護理十八大。這次會議旨在總結過去五年來的工作成績,部署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作為一名護士,我積極參與了此次會議,深受啟發。下面,我將結合個人經歷和所學所感,分享一下我對護理十八大的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
首先,護理十八大讓我認識到護理的重要性。會議上強調了護士在病患康復中的關鍵作用,引起了我對自己職業的自豪感。作為一名護士,我們常常處于患者的身邊,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我們負責給予他們溫暖、關懷和專業的護理。在病床前,我們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者和幫助者。我們的每一個舉手之勞都可能成就一個生命,治愈一顆傷痛的心。護理十八大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的努力和付出是無價的、高貴的,我們值得被尊重和重視。
其次,護理十八大教會了我管理護理資源的重要性。很多時間我們護士從事的工作繁雜,合理管理資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護理十八大提出了客觀優化分配資源的原則,這要求我們護士要善于利用現有的經驗和技能,科學地分配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學會合理安排護理工作的優先順序,關注重點病人,做到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護理十八大讓我認識到,只有合理管理護理資源,我們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
第三,護理十八大教會了我注重護理質量的重要性。會議要求我們護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不斷追求卓越的護理服務。護士要重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注重護理質量的提升。同時,在工作中要注重細節,關注每一個細微變化。只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我們才能保證病人的安全和康復。護理十八大讓我明確,護理質量是護士職業的生命線,只有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我們才能贏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和尊重。
第四,護理十八大教會了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護理工作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工作,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協作。在會議中,我們不僅學習了如何更好地和病人家屬溝通合作,還強調了護士團隊間的協作。無論是在術后的護理,還是在重大疑難病例的處理中,只有團結一心,相互協作,我們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解決問題。護理十八大讓我認識到,團結合作是團隊進步和發展的基石,只有在團隊中發揮個人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最后,護理十八大讓我明確了護士的使命。護理是一項神圣而崇高的職業,我們的使命是關心人的生命、健康和幸福。護理十八大號召我們護士要積極參與科研、科普等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在會議上,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護士作品和項目,他們用自己的舉案齊眉洪福齊天的努力為護理事業做出貢獻,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護理十八大讓我明確了自己的方向,要用實際行動踐行護理使命,為患者的生命和幸福負責。
通過護理十八大的學習和交流,我深刻地意識到了作為護士的責任和使命。我將積極投身于護理工作中,用真心真意與患者相處,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我相信,只要每一名護士都能認真踐行護理十八大提出的內容和要求,我們的護理事業一定會更加蓬勃發展,為人民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