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內容主要包括思想覺悟、黨性修養(yǎng)、工作業(yè)績、的長處與不足等。黨員思想?yún)R報要注意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不得捏造虛構或貶低他人。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的黨員思想?yún)R報樣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一
沒有誰規(guī)定,而立只對男性而言。現(xiàn)代社會之女性,早撐起了半邊天,即有家業(yè),還有事業(yè)。戀家不是女性之本能,大多時候是社會分工所致。變遷語境下,女性戀家的空間被一再壓縮。職業(yè)要求讓女性甩開膀子在拼命。寫上以上這些話語時我也在反思,是否過于強調性別歸屬,男性也不容易。而立之年,我再次審視兩種性別的角色尷尬。于女性,若按照中國教育體制內的最高學歷,從小學算至博士后出站,那該是25年級畢業(yè)。若加上2至3年的幼兒園,這個漫長的學校社會化耗去了一個女博士生命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時間耗費對于男性,也是同樣,這幾乎可以說沒有性別偏差的時間選擇。若男性30歲開始就業(yè),有平臺、有機會的情況下下自然會順風順水;女性的30歲,原本已經(jīng)被貼上“剩女”之標簽,若再來個高學歷,這樣的“滅絕師太”早被污名化。那些沒被世俗遮蓋的男生,也接受了我們女博士群體,一般而言童話里公主與王子的生活總是感性開端,生活總是瑣碎不堪。柴米油鹽對于女博士而言也不可或缺,只是,我們的成本在理性衡量下太高。當我還在圖書館里苦苦鉆研、我還在實驗室里不停操作,我的`大學同學早已雙宿雙棲、結婚生子;當我們還為課題、科研、博士論文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之時,研究生同學早已買車買房、升官發(fā)財......似乎我們錯過了太多。那些人打趣:路是自己選的,你活該。真實這樣?活該的路走了進來,會顯得進退維谷。靜坐板凳的功夫不是任意一人都可練成,靜坐之后的靜思、描述、研究,長此以往,總升格到關懷的程度。這樣的關懷大部分書齋里的博士生都有,縱觀古今,橫看世界,由此而激發(fā)了無限的能量,直至畢業(yè)踏入社會,而立之年滿懷的報復與這現(xiàn)實撞個滿懷,頭破血流。除了抱負,我們一無所有。抱負破碎之際,想起找個空間安放自我,于是在各種場景下茍且偷生的人群里多了我們的身影。
一種制度的好壞,如何衡量?沒有標準答案。我看來,若民眾大都能保存?zhèn)€體主體性可作個衡量標準。情緒性的集體行為自然不是好的社會互動。若社會的精英群體被話語弱勢化、邊緣化的現(xiàn)象過于明顯,綁架了大眾的傳媒應該深思。
個體不一致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被視作是無病呻吟,那這個社會肌體是否有病在身?
深知沒有絕對的平等,但對于自由的渴望不曾停歇。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二
很久沒出現(xiàn)困惑的情形了。倒不是什么都明白了,其實很多都不明白,只是不明白也無所謂,也就不去深思,也就無所謂困惑。這幾天在寫木心詩文的評論,猶如走在迷宮里,許多想不明白,深思而深不下去而不得其解,以至困惑重重。
原先也不大明白,但那時不用寫評論,不明白就不明白,掠過就是,遠遠觀之得一層朦朧的詩意美感亦心滿意足,現(xiàn)在則不得不去面對那些原先不求甚解之處,總得理清迷霧方有可能繼續(xù)寫下去,否則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因為認真去了解了,而仍不得其解,難免心有不甘。那些困惑縈繞心中仿佛有什么東西懸于半空,總使人感到一種隱隱的不安。人是對什么事情都想要有個解釋的,好像解釋了才能消除了那種不確定的不安,否則思緒總要執(zhí)著于此。
人如果對一件事物未曾做出任何理解的努力,那么理不理解都是無所謂的。可一旦做出努力的`嘗試,就會想要有所得,非得想個明白不可。如果那對象的的確確是無可理解的,譬如宇宙之外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倒也就罷了。而木心的詩文,有理可循,有情可依,并非無可理解的。如此而不能理解,那豈非等于說是自己智力太低,感受太鈍,才會理解不了,領悟不到。承認并接受自己的無知是很難的,那等于從智力和心靈上否定了自己,所以無論如何總要對自己不甚了然的內容作出解釋。
然而,解釋并不等于事實。一件事可以有一百種解釋,每一種都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實只有一個。我從自身的經(jīng)驗理解得出的解釋,符不符合木心詩文的原意呢?我很是懷疑。雖然那些解釋好像可以說得通,但這個通很可能只是因為我下意識地忽視了某些可以推倒那個解釋的細節(jié)。避苦心理會使人傾向于輕易接受自己的解釋,即使那個解釋好像并不十分妥當。因為再去懷疑這個好不容易得出的解釋,豈非又要使自己陷入困惑之中。
在分析木心的詩文時,我有時擔心自己會不會過度解讀,將自己的解釋強加給作者,而他沒有或并非那個意思。總覺得有什么自己沒有言盡,沒有看清,雖然作了這樣那樣的理解。但這些理解究竟對或不對,我大多不那么肯定,因為沒有那種清清楚楚明明確確的“對,就是這樣”的感覺。
我似乎是走進了木心的世界,但卻和他在兩條街上行走,他走他的,我看我的,真正的交融共鳴始終沒有產(chǎn)生。我從街上走過,走馬觀花地好像看了許多景象,但又沒看清楚多少,似乎隱隱察覺到一些很重要的東西,又沒能將其捕捉住。因此盡管已經(jīng)寫了一萬多字,還是沒能說清楚什么,沒能深入進去,只是在表面浮光掠影甚至為強作解釋而自我移情地泛泛而論。我想,真正的理解與共鳴,需要這樣:讀者和作者在同一條街道上行走,且相伴而行,看到同樣的景物,經(jīng)歷同樣的體驗。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三
早晨起床,掀開窗簾,發(fā)現(xiàn)外面的行人仍然打著傘,地上仍然是濕淋淋的一片。這雨已經(jīng)連著下了三、四天了,下得人心郁郁的、悶悶的。
下午下班回家,在樓道口的溫馨提示牌上看到又多了一張粉紅色的“溫馨提示”告示。這粉紅色還真讓人有了溫馨的感覺。原來這是管理處在提醒各住戶,目前已進入了梅雨期,請各住戶外出時關好門窗。
這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轉眼就進入梅雨期了呢。怪不得,這雨一下就連著下這么多天,而且還讓人感覺到無來由的燥熱、煩悶。
對于雨,我倒并不覺得嫌厭。我喜歡在滴瀝的雨聲中撐著傘漫步,用安逸的心境看都市的雨景。聽雨點落在傘面上發(fā)出的“滴滴嗒嗒”的聲音,感覺著寧靜的雨天中那聲音的悅耳清脆。特別是黃昏時分,華燈初上,打把傘沿著人行道體會著雨中閑行的滋味。此時在雨霧中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輪廓,甚至是平日里嘈雜的人語聲,在風雨中也好像飄到了半空中。一切都朦朦朧朧的,頗有些詩意。水洗的路面倒映著桔黃|色的燈光,暖暖的,讓人不由地抬頭看那萬家燈火,想象著每個窗戶后面的故事。
記得那時年少,識得幾個字后,偶爾在一本書上看到“梅雨”一詞,不知怎么就被喜歡上了這好聽的名字。一直在想,自己是否天性浪漫,否則小小的我在還不知梅雨是何物的時候,怎么會就喜歡上了“梅雨”這詞呢。
于是,巴巴地跑去問母親什么時候有梅雨,盼望著梅雨的到來。一日,偶爾聽母親和父親說起,快要入梅了,得趕緊把家里該曬的棉絮之類的曬了之后收柜。我內心竊喜,明白母親說的“入梅”就是進入梅雨期的意思,暗想,終于可以見識見識這“美麗的雨天”了。但卻不明白對大人而言,梅雨給他們帶來了多少煩惱。
終于進入梅雨期了。淅瀝的梅雨是那樣的神奇,來時急匆匆,全然沒有春雨的綿細與柔潤。僅片刻功夫,地面上便騰起陣陣白霧,街道兩旁的樹也顯得隱隱約約的,遠處的一切隨之變得朦朧起來。與降臨時的果敢截然不同,梅雨去時卻纏纏綿綿。眼見得天放晴了,那邊太陽也已經(jīng)從濃密的云層中鉆出來了,而這邊剎那間卻又是烏云密布,猛然間雨又淙淙地降了下來,不知疲倦地洗滌著這江南大地。于是,便有了古人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佳句。這“太陽雨”的景觀不知在沒有梅雨的北方是否能見到,而我在梅雨天的夜晚甚至還見過“月亮雨”。
稍大些,特別是大學里學了地理專業(yè)之后,便清楚了梅雨的來龍去脈。梅雨其實是一種鋒面雨。幾乎每年的春末夏初,在我國江淮流域和日本南部都會出現(xiàn)一段連綿的陰雨天氣,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黃熟時期,故稱“梅雨”或“黃梅雨”。這在中國史籍中有不少記載,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但因這時高溫高濕,百物極易霉爛,故人們又給梅雨起名“霉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沒想到原本在我眼中挺有詩意的梅雨卻還有這么“倒霉”的名字。同樣的事物,名字一雅一俗。不過,我依然愿意喚之為“梅雨”。“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宋代趙師秀在《約客》中所描寫的雨聲伴著蛙聲是多么優(yōu)美的樂章!那一片的蛙聲應該是比“昆山玉碎鳳凰叫”、“大珠小珠落玉盤”更美妙吧,更何況還有那多情的黃梅雨做伴奏呢!而燈下聽雨、夜半敲棋的篤定與閑情,又是怎樣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詩意的悠閑!
隨著每年如約而至的梅雨,年輪也在一圈一圈地增加,自己漸漸地也步入了母親的行列。有了孩子后,有時看著陰沉著臉的天空,摸著晾在陽臺上的似干未干的衣物,對這梅雨天也無端地產(chǎn)生了嫌厭,常常倚窗凝望,看著飛揚的梅雨,心中滿是惆悵和煩悶。
但這樣的情緒只是偶然的,心底深處仍然喜歡著梅雨。喜歡下雨時的清涼;喜歡雨敲窗欞的清脆;喜歡雨洗芭蕉的碧綠;喜歡雨后鮮潤的空氣;喜歡濃香的梔子花,甚至那看上去就讓人牙酸的黃黃的梅子。“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梅雨時節(jié)的江南如夢。一切憂傷與欣喜的情愫,都在這蒙蒙的煙雨中莫名其妙的恣意地漫長。
梅雨纏纏綿綿地在江南徘徊了一個多月后,久違的太陽終于露出了燦爛無比的笑臉。久雨初晴,正如一個久病初愈的人,太陽盡情地揮灑著它無窮無盡的能量。此時盡管進入了炎熱的伏夏,但被梅雨糾纏了一個多月的人們還是如此的期盼陽光的來臨,我也不例外。盡管仍愛著雨,卻也開始期待著明媚的陽光。此時我才明白,原來自己倚窗聽的是雨,企盼的卻是花開的聲音。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四
崔健的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一位畫家朋友對我說:“如今不是凡·高的時代了,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也出不了名,世人早已把你忘記。”現(xiàn)代生活的確像一條匆忙躦程的急流,誰都被這條急流裹著向前,不復有寧靜的沉思,閑適的享受,潛心的精神創(chuàng)造。德爾斐神廟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已被新的時髦箴言取代:“時間就是金錢!”除了賺錢,人們不知拿時間做什么用。難道現(xiàn)代人有真正賞心悅目的娛樂嗎?我常常嘆息:旅游業(yè)不知敗壞了多少風景,電視機不知培養(yǎng)了多少白癡!
在西方,“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已是一個典型形象。人的肉體曾經(jīng)與土地血肉相連,技術文明把它們隔離了開來。人的靈魂曾經(jīng)有神話或宗教作為家園,科學理性把它從中放逐了出來。汽車、電視、旅游和性成為現(xiàn)代西方人的主要消費對象,但這一切并不能填補精神的空虛。所以愈是現(xiàn)代性的思想家,其實愈浸透著一股“發(fā)思古之幽情”的感傷。他們或向往古希臘的審美國度,或懷念中世紀的牧歌生涯,或羨慕東方式的.宗法情趣。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聽到同樣的呼聲--對性靈生活的呼喚。
也許,為了文明征服野蠻,性靈只好承受技術的壓抑。為了金錢戰(zhàn)勝權力,精神只好經(jīng)歷市場的沉淪。怕只怕文明與野蠻握手言歡,金錢與權力狼狽為奸,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災難。物質上的貧富懸殊已經(jīng)有目共睹,精神上何嘗不也發(fā)生著兩極分化?好在一個人只要耐得貧困,自甘寂寞,總還可以為靈魂守一塊家園,不致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上流離失所。認清貧困和寂寞乃是心靈高貴者在這個時代的命運,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五
曾幾何時,我曾在夢中囈語,焦急地渴望春天的腳步能快一點跨入我的視線,時間的簡頁一頁頁翻過,在不知不覺中,她已俏皮地來到我的身邊。這個季節(jié),給予我們太多太多,我愿用一紙心情素語,氤氳這個季節(jié)。
在這個花兒齊相爭放的季節(jié),別總是傻傻發(fā)呆,對著藍天許個心愿。雖然冬天讓你很煩,但春回大地了,出來走走,解除你冰封的心情吧,不要再讓你的心冬眠了,春風會吹綠你的世界的。
有時候,心情會莫名的糟糕,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地發(fā)呆;有時候,突然覺得心情煩躁,看什么事物都覺得和自己一樣悲哀,拼命地想尋找一個出口;有時候,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仿佛做什么都是一錯再錯,不被接受;有時候,突然很想逃離現(xiàn)實生活,想不顧一切收拾簡單的行李一個人去流浪;有時候,突然很想哭,卻難過的哭不出來;有時候,明白自己心里有很多話要說,卻不知道該怎樣去表達;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看不到自己未來的樣子,迷茫的不知所措……很多時候我們的心不再平靜,情緒浮動不定。此時,我們把自己浸潤在這寂靜又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和煦的春風就會拂干你曾經(jīng)苦澀的心淚,聆聽心之低語,就能感受到這份平靜如水的心情是如此愜意。讓冰凍的心情初醒在這個如詩如畫的季節(jié),把心中的憂郁都拋向九霄云外,讓煩惱遺落在無人知曉角落,讓我們低聲承認這個季節(jié)真的很美。
周六上午,明媚溫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微風毫不客氣的吹亂我的頭發(fā)。坐在湖邊的石凳上,獨自一人,看著湖中波光粼粼,水面蕩漾起層層波紋,波紋隨著風都向我漾來,好像無數(shù)個小精靈,歡快的跳著。獨坐這里,傾聽耳機里緩緩如水的的音樂,懷揣著淡然的心情感受這平靜的召喚。一切都是如此安逸,我心靜如水,沒有了煩惱,沒有了失落,即便是再不高興的時刻,我的心仍然平靜了下來,沒有一絲憂傷,沒有過多的想法,心靈頓然被這湖水滌蕩純凈,這一刻,隨著它我忘記了所有。隨后,我起身,有種想爬上那個大土山的沖動,于是我踩著一蓬蓬的衰草,看著一片片沉默的土地都在堅強的醞釀著新生,帶著既有贊嘆又有挑剔和疑問的欣賞爬到了山頂。看著不怎么高的大土山,沒想到還有點累呢。在山頂,高樓、汽笛、人流都在眼睛里消失了,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寧靜的天空,俯首看山下,一切都是那么清晰。頓然間我明白,只要堅強的走過,前面就是一片燦爛的天空。經(jīng)過心靈的洗禮,身上獲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力量和勇氣,信心和意志,明朗和感悟,已變成一個知道該放棄什么,該珍惜什么,該追求什么的人。
一路上我沒有目標的騎著自己的單車,在西校的校園里穿梭,用相機記錄著一切。身邊走過很多人,我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也好像是這個世界只有我自己,聽著他們的一言一語,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平淡卻快樂幸福。這個季節(jié),我似乎找到了一種童真,看見了小孩,我就頓足不走了,心里有莫名的興奮和喜歡,總想和他(她)玩一會兒,這個季節(jié)的小孩是最可愛的。我們都曾童真過,曾經(jīng)放飛手中掙扎的蝴蝶,曾經(jīng)以為小白兔、小松鼠都很善良,老虎、大灰狼都是壞蛋;也曾經(jīng)在寒冷的雨夜,擔心小鳥會不會著涼……我們都在抱怨時間的匆匆流逝,在嘆息中懷念童年,感覺我們和那片童真似乎無緣了,相隔了一片汪洋。其實,我們一樣可以吃著棉花糖幸福的笑,一樣去游樂場玩?zhèn)€昏天暗地,最后抱著一捧氣球回家,可以像孩子一樣享受生活,也可以像孩子一樣,讓想象的世界開滿花朵,可以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真善美。當我們不再十分在意形式和外表,在這個季節(jié)開始用靈魂觸摸欲望,思想便能安靜,這個季節(jié)就會還我們一片湛藍的天空,一方悠閑地心靈凈土,少了很多負累,多了很多瀟灑。
或許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們不再是孩子,也會沾染現(xiàn)實的風氣,直到麻木,直到徹底地銷聲匿跡,那么允許我對一個信念的義無反顧,如此癡迷。因為如此的執(zhí)著到很久以后也可以是無所謂,那就是把夢延伸到幸福的方向,等待春暖花開,知道花開成海。我們在其中沉浮,但是不會迷失方向,僅此而已。生活如潮漲潮落,帶來或是帶走些什么,帶來的我們欣然接受,帶走的也不要不做無所謂的挽留,我們一樣可以對天邊的流云說一聲再見,瀟灑的把一切化作云煙。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六
一
晚上十一點多了,聽到手機響了,有一條信息,打開一看,哦,是女兒的:“媽,我們明天出去拉練,要走40公里路程,今天晚上穿迷彩服打背包緊急集合兩次,跑了四圈,曲蹲九十個,明早帶上干糧就出發(fā)。因為明天是129,所以我們系主任就把活動定在明天。”嗯,129愛國運動,不錯,鍛煉身體磨練意志,我立即回復:“給力!休息吧,明天不能掉隊。”
第二天下午,我登錄qq,看到女兒的說說欄目顯示著:“129九個小時四十公里的拉練運動讓我真正明白了:心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前提是不怕腿殘……”呵呵,這臭丫頭,走回心得了,我便順手在這條下面也彈達了一句:“心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前提是必須拓寬空間思維和心理思維。”發(fā)出去我這句話,覺得顯然不如人家那句話的力度大了。
晚上電話響了,兒子搶著接起來,電話里姐弟倆嗚唧哇啦的說個不停,談論拉練的過程體會,我想插句話都插不上去,姐弟倆說得興致勃勃,如癡如醉,口若懸河,一瀉千里,半個小時過去了,我耐不住了:“兒子,這是長途電話,你們這激動不能太浪費了,也得讓你老媽說句呢。”兒子不情愿地但很聽話的把話筒給了我。
我趕快吼著:“喂!”
“媽,爸爸在不在?”
“在在,你們說你們說,我聽的呢聽的呢。”他爸爸在一旁憨笑著。
“哦,老媽,老爸,我不多說了,我不甘心,高中畢業(yè)考了個三本,我一定要考研。”
臭丫頭,這話說得讓我心里熱辣辣的,眼睛濕潤了。
女兒小學時也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從一年級到小學畢業(yè)我一直是她的班主任和數(shù)學老師。
升入初中,她的成績就一跌再跌,我和她爸爸作為家長是費盡心機,批評的話是一句也不能說,嚴重的逆反心理,鼓勵順從的話,表面上是聽,實際上是沒有行動。
我們和老師溝通,老師也是拿她沒有辦法,老師說她很聰明,也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只是學習不用功,也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老師和她談話也不怎么見效。
為此我反復反思,她的小學階段,我并沒有著意地表揚和批評過她,甚至提問的機會也和其他學生等同,有道是“父不教子”,我也分析過,其原因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教自己的孩子,都是恨鐵不成鋼,所以往往重錘落下,這樣就在父(母)子(女)之間烙下了不良陰影。我在這方面常常告誡自己的:要在每一塊鐵上用同樣的力度落錘,絕不給自己的孩子吃偏飯。
反思后,我覺得我好像沒有錯誤,所以接兒子的班級時,猶豫之后,不甘心地又將兒子做了我教學的試驗品。
我總覺得看著孩子學習、娛樂、生活、成長有一種難于表達的幸福感。
女兒初中畢業(yè),理所當然地沒有考上重點高中,我和她爸爸再三勸導,又補習一年還是不行,就上了普通高中。
兩周回一次家,我們之間的交談比以前多點了,但她的言語中總是流露出學習好不好無所謂,將來參加工作用不著這些書本知識,尤其進入商界靠的是頭腦和實力以及市場信息,她看雜志也是這方面的多,我有時也被她說得理屈詞窮了。
我說站得高望得遠了,她姨姐研究生畢業(yè)在北京什么研究所工作工資不低又體面,誰家孩子什么學校畢業(yè)干什么工作了,告訴她只有多學文化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這些話都無濟于事。一個心眼想著經(jīng)商掙大錢,有錢就闊氣,有錢什么都會有的。
高考400多分,落榜,迷茫了,想做生意,做什么,大小市場走來看去,不是滋味,愁眉苦臉,食不下咽,做父母的我們也跟著她發(fā)愁。
一天早晨,她低著頭走到我跟前,認真地說:媽,這幾天我做夢都在想上大學。
于是我和她爸爸商量,選擇了“山西工商學院”這所民辦的私立大學,她這400多分的成績還行,順利地進入工商管理系通才班,就是學費比較貴了點,為圓女兒的大學夢,為將來進入商界作鋪墊,為了女兒成才,做父母的付出多少辛苦血汗都是無所謂的。
她進入大學后,在大學老師的教導下,常常聽成功人士的講座,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她們通才班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學常常一起交流,思路開闊了,視野放寬了,從狹隘的金錢思想漸漸地轉化為高瞻遠矚的思想,認為只有多讀書多受教育,才能充實自己,大腦才能更加靈活,這樣才能脫穎出一個高素質有品位而亮麗的人生。點點滴滴的思想變化,在電話里或短信中以及qq的.聊天中流露出來,同時還念念不忘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這次遠程拉練活動,她更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自信心,思想上有了飛越性的發(fā)展。
兒子和女兒相差七歲,可能是年齡差距較大,也可能是姐姐會哄說弟弟,總之,弟弟對姐姐是百依百順,崇拜有加,兒子對我說:“媽,等姐姐放假回來,我們去開元商廈去萬人娛樂廳再也不打車了,就步行,姐姐他們走四十公里呢,那兩三公里算啥呢。”聽著兒子的話,我也很受教育:“對,媽和你們一起走。”
其實,女兒的進步,做父母的在高興之余,才真正懂得教育意義的所在。
二
周末,兒子和我都迎來了雙休日,上午十點多,我的手機響起來了……
哦,是家里座機:“媽,我到家了。”
“哦,兒子,你又走在媽前邊了,我馬上就回去了,十分鐘,等媽。”
“媽,媽,不要掛機,兒子有好消息報告!”
“啥好消息?快說!”
“嘿嘿,我們考試了,你先猜猜我考得怎樣?”
“臭小子,還和媽擺擺小架子呢,這喜滋滋的看來是進步了?!”
“何止進步,第十四名!”
“哦,進了十來個名次,不錯,繼續(xù)努力!”
“媽,聽好了,不要太激動了,全校21個班級一千四百多名同學,你兒子排名十四,全班第一!獨領風騷!”
哇噻,這聲音一傳過來,我真的是激動得像接住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高興得天旋地轉的感覺。
小學時,兒子在我身邊也常常考前幾名,第一名也有好幾次,我只是覺得欣慰,沒有覺得過分高興過。
今年升入重點中學,這是第三次月考了,第一次,班排十四,年級排三百多名,第二次,班排二十四,年級排五百多名。
第二次月考完畢,兩周之末回家時,兒子就在他們校門口的公用電話亭給了我一個電話。
兒子低沉地聲音:“媽,中午你自己吃飯吧,我理個發(fā),下午再回去。”
“哦,那你理完發(fā)就回來,媽給你做好飯等你的。”
“我回去怕你看到我生氣,吃不下飯。”
“什么,你做錯啥事了?也得回來見媽呀!”
“我考試退步了很多,可麻煩呢,想在外面待會。”少年老成的樣子。
“哎,我當啥大不了的事情呢,就是做個沖拳運動嗎,把你的拳頭縮回來,再沖出去,會更有力的,快去理發(fā),媽等你的!”
說實在的,我是這樣安慰兒子的,心里卻七上八下的,滿腦子的疑惑。
晚上,電視旁的墻上多了兩條小小的字符:“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用心去征服藍天,任何人都可以飛翔”。是那不多說話的憨爸爸所為。
今天,我一下車就沖沖地回去見兒子,推門而入,兒子見到我回來馬上拱手叩拜:“娘,兒讀書在外,學成歸來,謝謝娘指點迷津!”
“兒啊,快快請起!“我馬上呼應,將兒子扶起。
呵呵,他這是去年從我們學校課本劇大賽《游子吟》中學來的。
我即刻撥打電話:“喂,一會回來吃飯,順便買兩瓶啤酒,為你兒子慶賀!”
一會兒,接聽電話的人回來了,憨憨地笑著,墻上又多了兩條字符:“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古今中外所有成大事者,靠的都不是聰明,而是歷練和悟性”。兒子認真地讀著字符,然后做著抱拳的動作滑稽著笑臉:謝謝爸爸字符!謝謝爸爸字符!
午飯時,女兒打過來電話分享著弟弟的月考成績。喜悅之情灑滿飯桌!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七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講到主人公因為睡覺老做夢,而且是特別累的夢,因此而痛苦不堪。記得那個人好像叫roy。他說,他老是夢見自己做特別累的夢,然后早上起來后特別累,精神不振。其中一個是夢見自己在花園里栽樹,一個晚上都在挖坑,澆水,植樹,累的滿頭大汗,卻一直栽不好,累得筋疲力盡。還有一次,夢見自己是個船員,在大海上遇到風暴,船艙里進了水,他就和其他船員一起往出舀水,整整弄了一個晚上。起來后感覺自己真忙了一個晚上似的。后來他去看醫(yī)生,醫(yī)生給他的建議是:睡覺前聽聽音樂,放松一下。結果,那天晚上,他夢見自己在學校的樂隊里,為了練習一支曲子,練習了一個晚上,情況沒有好轉,反倒比原來更嚴重了。當時,我還替這個人難過,悲哀。他怎么這么可憐啊!
我沒想到,自己已經(jīng)有好久跟他差不多了。我基本能睡著,可是就是質量不高,容易被驚醒,容易做夢,而且是那種很辛苦的夢。
我的夢,有那種跟家人團聚,卻有很多是非,糾葛,或者委屈,哭泣不止的;有那種被追逐,沒地方躲的,驚慌失措的;也有那種勞動了一個晚上,很辛苦的……就在昨天晚上,剛瞇瞪了一會兒,就夢見自己下樓梯一腳踏空了,然后就驚醒了。再次睡著的時候,我夢到自己帶了一些錢準備存吧,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在教室里,當著學生的面數(shù),然后很多學生指責我是不是收了他們的錢。我極力辯解,而且很生氣。接著,我跟我一個好朋友坐公交,卻被一個女孩子跟蹤。我找公交卡找不到,找零錢找不到,為了躲她,我們下了車,想找銀行把錢存了又到處找不到;又被一群人追蹤,包括剛才那個女孩子;到后來很絕望的時候,還是我家人拿的'什么木棍還是什么,才把那些人趕跑……起來后覺得好累。
對于這樣的夢,我已經(jīng)習慣了。因為基本上天天都這樣,我自己沒覺得什么,我家人就幫我分析:為什么我老做這樣無助的夢,在夢里老是很弱勢的,很可憐的,好象被誰壓制,欺負似的。我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也許生活中的我就是這樣:膽小,懦弱,怕事,循規(guī)蹈矩,患得患失,缺少那種強勢的東西。
我記得多年前考教育學,心理學的時候,提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幾個標準:與人能正確的交往能力;不自卑;自信……那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以前沒有關注過,那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很多年里,可能就屬于那種心理不健康的人,只是沒有人關注過。在那個我成長的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連肚子吃飽都是奢侈,誰還會關注你是否心理健康?后來工作了,成家了,很多的事情,讓自己一直很壓抑,包括工作的壓力,放棄鐵飯碗,出來打工面臨的很多壓力,缺少鍛煉……所有這些,恐怕都是導致自己睡眠不好的原因。
無論如何,好好調整自己,好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道德模范會上表揚的一個人,自己都是重度殘疾,連倆腿都沒有了,卻無私的照顧著一百多孤兒院里的孩子,還38年里不要國家一點工資,跟她比起來,自己這一點點問題根本不足掛齒。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沒什么過不了的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麻煩,算不了什么。有人開玩笑說:人年齡慢慢大了的時候,都是“愛錢,怕死,沒瞌睡。”
現(xiàn)在還好,還有瞌睡,說明我還不是很老。只是質量不高罷了;一旦有朝一日,也許連做夢的幸福都體驗不到了呢!我會自己買一些安神補腦的藥,調整自己的心情,鍛煉身體,相信會好起來的。
季節(jié)的喜悅與困惑散文篇八
同事的女兒正上小學四年級,平時學習是沒得說,還是班里的班干部,業(yè)余時間還報了舞蹈,英語等幾個班兒,時間安排得挺緊湊的,其實不是孩子的時間安排的緊湊,而是孩子的媽媽會安排,且孩子還基本沒什么怨言。學習好,且聽話,這可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的吧,同事的女兒應該就算是這樣的了。
孩子的班主任可能是個與時俱進的老師,或者應該說是較為超前的老師,早早的就為班里設了一個qq群,還有一個叫什么校信通的論壇,并且讓孩子們每天盡量抽些時間上網(wǎng),在群里發(fā)表一下對班級或是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寫好的作文要發(fā)到論壇里讓大家品評一下,每周還要評一次發(fā)帖小明星之類的活動,總之網(wǎng)上的活動是挺豐富的。
同事家里本來沒買電腦,為了孩子的學習,也是怕孩子沾上網(wǎng)癮,因為生活中因網(wǎng)癮而被耽誤的孩子,報紙電視可是報導的太多了,孩子沾上了網(wǎng)癮,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的,這種癮,就像吸毒成的癮一樣,沾上易,戒掉難,每一個家長都防孩子上網(wǎng)草木皆兵的,可這位老師的做法,有些讓家長無所適從的感覺了,一方面,不想讓孩子在同學面前丟臉,別人家有電腦,別人家孩子寫作文發(fā)在網(wǎng)上,別人家孩子因作文被評為了班級的什么小明星,別人家的孩子說起網(wǎng)絡方面的新生事物款款而談,而自己的孩子卻如鄉(xiāng)下孩子進城,不知所以。另一方面,怕孩子在網(wǎng)絡面前無法把持自己,深陷網(wǎng)絡泥潭而不能自拔。二者相較,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誘惑,就像我們小時候那些扔沙包,跳皮筋時不時誘惑我們去溶入戶外孩子的世界一樣,現(xiàn)在的孩子們也都對電腦的誘惑有著不同一般的興奮。網(wǎng)絡世界是那么的博大,大到我們現(xiàn)實的世界都無法相提并論,網(wǎng)絡世界又是那么的五彩繽紛,各色的那些打著學習旗號的孩子們瞪大純真的眼睛,看著這個自己不曾涉及過的世界,像一塊無知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有益的.或有害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了委曲,不去考慮現(xiàn)實生活中怎么去面對,躲到那自以為無害的網(wǎng)絡世界,自成一統(tǒng)。自己成了那個世界的主宰,一個小小的游戲,一個qq上的聊友(一個不知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的人),一塊自己可以撒歡的博客……孩子喜歡這里,因為在這里,自己是個可以自己做主的人,這個誘惑,足以讓孩子忘掉上網(wǎng)的初衷,而沉浸于風興旖旎的虛幻世界里。
家長們買電腦的初衷是想讓孩子不被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拉下,不要像鄉(xiāng)下孩子進城一樣對新生的事物一無所知,可利有、弊也存,怎么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中流砥柱,成龍成鳳,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心愿,可我們該怎樣對抗網(wǎng)絡對孩子的侵害,我們又怎樣來對抗網(wǎng)絡對我們親情的傷害,網(wǎng)絡于我們,是福還是禍?我有些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