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胺桨浮保丛诎盖暗贸龅姆椒?,將方法呈于案前,即為“方案”。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意識形態工作整改方案和方法一
課程前言:意識形態的含義
第一個我們來簡單的,來交流一下意識形態,它的一個含義是什么。大家都對意識形態這個詞,很熟悉。但是它有哪些含義呢?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西方有一個很著名的哲學家叫黑格爾,他有一句名言是什么,就是熟知并非真知。就是某個東西,某個現象可能我們天天聽到,看到很熟悉,但是對他的本質,對他的概念,不一定真正知道,所以意識形態可能就是一個熟知而非真知的這么一個東西。
意識形態的含義
首先意識形態指什么,指系統地、自覺地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這叫什么意思呢,意識形態,它是對一個社會的經濟狀況,經濟關系和政治制度,政治關系的一個反應。所以,意識形態他不是與脫離經濟基礎而政治上的建筑,它是對經濟基礎政治建筑上的一個反應。所以,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樣的意識形態。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意識形態它的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它主要有哪些表現呢,就一個社會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藝術、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跟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更與接近一點,而哲學、藝術、道德、宗教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更為遠一點。但是他們都是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
第三個意識形態本質上具有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怎么講?就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政當政派黨派以及一定階級的,它的一個思想觀念、利益主張。所以意識形態它是脫離不了一定的黨派跟階級的,它是對特定階級的一種利益的主張的反應。所以這個是,我們今天來,這個把我意識形態的含義,需要從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它是反應經濟基礎,政治,這種制度的實際上體系。第二個是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第三個是它的本質是它的階級性。
我們看一下它的階級性,馬克思有一段名言,它是這樣說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這就反映了任何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他都是階級的一個利益的反應,所以意識形態,它有本質上它是有一定的階級性的,階級屬性的。比如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你自然階級在經濟層面上,經濟生產方面,在所有質方面你是統治階級,同樣,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的這種思想體系當中,你是占主導地位的,而且你是反應了經濟占主導地位的關系的一種體系,所以它反應的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是我們把握意識工作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說意識形態到底它的含義是什么,接下來我們看意識形態工作它的一個具體的界定是什么。
我們來看這樣一段話,所謂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是,政黨通過自己意識形態的構建、構建比如說內容上構建,是吧,一種理論創新,理論整合,這是構建。傳播在現實當中傳播,鄉民眾,向社會的一種推廣,傳播和在實踐當中的表現,具體的一種組織形式,具體的行為一種表現,來貫徹自己的意圖和宗旨的一切活動;意識形態工作,也就是通過一定的途徑,將自己的政黨的意圖,終止力主張現實化,將現實推進,貫徹。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保證代表和反映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思想、觀念、文化、道德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要占一個主導地位。所以我們共產黨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就是將我們黨的,這種政治主張,理想觀點,價值觀,要在現實當中體現出來,通過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讓我們黨的主流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思想觀念,社會思潮當中,要占一個主導地位,要引領其他社會思潮,這是意識形態所要達到的一個目的。接下來我們講三個大方面的內容。
第一就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是組織動員的功能
意識形態是一定的思想觀念,你要組織動員一定的群眾,一定的這種部門。首先是什么,首先是思想觀念的一種傳播,人們接受一定的思想觀念,思想觀念去調動人們的行為,指導人們的行為。所以,思想觀念的傳播,首先是組織動員的首要環節,你沒有了思想觀念的傳播,沒有意識形態的傳播,你無法動員大眾,因為,人們的行為總是受一定的思想觀念的支配的,你要去影響一定的人們的意識形態的行為,首先是通過思想觀念去影響大家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組織力量凝聚的基礎。你這個思想觀念影響了人們的行為,但是如果人們大家的對一個現象,對一個事物的看法,認識,是不同的。你這樣子,人們的行為的統一心,一致性就無法達到,大家對于不同的自己的想法,也就沒法讓大家凝聚起來,所以,意識形態的這種一致性,思想觀念的一致性,是組織力量一個凝聚的基礎,所以,你沒有了這種意思觀念,認同的一致性的話,你這個組織力量就無法,這個凝聚起來。
第三個方面就是組織動員活動持久的一個條件。你這個沒有思想觀念的一種穩定性的思想觀念,你這個組織動員活動的一種持久的,條件就不具備了。你需要通過一定的理想信念,一種價值觀的去整合人們的行為,這樣子組織動員的活動,他才有持續性,這是意識形態的組織動員功能,通過意識形態去組織動員。
第二是引導功能.
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一種引導功能,毛主席曾經說過,他說主義譬如是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來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才能知所趨赴。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你這個主義是一面旗幟,你有了這個旗幟,才能引導大家走向何處,所以,這個就反應了這種意識形態的一種引導功能,引導這大家往哪個方向去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現代我們所主張的一種旗幟,他將我們引向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就是中國夢,中國夢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他也有一種引導的功能,將大家整合起來,凝聚起來,將大家的行為,大家的事業,引向什么,引向中國夢的,這是一個偉大的目標。所以,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一種引導功能。
第三是政治認同功能,
現代社會政黨執政的合法性,一個根本的一個來源是什么,就是民眾的認同,老百姓認同你的,你這個政黨執政才具有合法性,老百姓不認同你的,你這個政黨就沒有這個執政的合法性,所以民眾認同是政黨執政的合法性的基礎,所以一旦喪失了民眾認同,你的執政的合法性就沒有了。而民眾認同作為一種政治認同的話,它是內容是很多方面,但是他最重要的,主要的內容是什么,意識形態的認同,就意識形態能不能認同你,能不能認同你的價值觀,認同你的理想信念的問題,認同你的這種政黨的政策問題,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認同,所以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是就是讓老百姓民眾認同執政黨及其它的政策,價值觀,所以意識形態具有一個政治認同的功能,所以意識形態工作做不好,就導致一個什么結果呢,導致老百姓對你的認同弱化,老百姓對你的認同弱化,你的執政的根基就會動搖,所以意識形態他這種政治認同功能,它對一個政黨的執政合法性,這種意義非常大。
第四就是利益的整合功能。
什么叫整合功能呢,就是一定的政黨通過意識形態去處理統治階級內部的不同的利益訴求,因為統治階級利益,它整體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的利益是不同的,是有差異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去發揮這種意識形態的這種功能,去整合大家的利益,將大家利益的沖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第二層就是處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統治階級跟被統治階級之間根本上是利益沖突的,但是為了使得整個社會達成一種形式上的和諧,保證一層社會不至于分裂,在這個情況下,統治階級就需要意識形態的利益整合功能,將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利益的沖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讓他激化,所以這是利益功能的兩層含義,一個是內部利益之間的整合,第二個是統治階級跟被統治階級之間的一種整合。
所以通過利益整合的功能,所以意識形態它是能夠引導社會利益訴求,他可以把人們對利益訴求往某個方向去強化,跟某個方向相切割,它是一種利益的一種,引導功能,第二個是也能夠改變民眾對社會利益關系的理解(利益的層次性)。什么意識呢,老百姓的利益,它是由層次性的,對這個利益,對那個利益,它是一個不同的結構性的,在一定情況下,這種利益的理解的這種側重是不同的,所以,意識形態能夠改變,民眾對社會利益關系的一種理解,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比如說,一定的社會時期人們對經濟利益這種訴求很大,大家都來追求這個經濟利益的話,會導致這種大規模的沖突,在這個情況下,執政黨統治階級,它通過利益的這種,這種引導,整合功能,將一部分人對經濟利益的這種訴求,他轉移到政治利益,或者文化利益,這樣子,就緩和了這種利益之間的這種沖突,或者說引導民眾,認為在這個時期政治利益或者文化利益比經濟利益可能更為重要,所以這個是他最有改變民眾對利益關系的一種理解,這也是他的一個利益的一個整合的功能。
第五就是批判與辯護的功能。
在馬克思那里面,意識形態是一個批判性的概念。?意識形態是批判敵人或者敵手的一個重要的工具,也是在與敵手交鋒當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性、獲得民心的重要一種手段。所以通過意識形態,去批判這種對立方的一種工具,比如說,中國跟西方在話語權過程當中的,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表現為對西方意識形態虛假意識的一種批判,揭示他們的背后的這種政治意圖,比如說,我們現在經常講西方普遍話語,他普遍話語,他背后是有它的特殊的利益的,所以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跟他們進行話語意識形態之間競爭的過程當中,甚至斗爭的過程當中,揭示它的背后的一個西方的意圖,批判他的來維護我們的自己話語,自己主流意識形態的合法性,這也是意識形態的一種重要功能,就是批判和辯護的功能,批判對方的,維護自己的,這是我們講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是從意識形態的一個功能來入手,這個意識形態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它是具有巨大的作用的,所以我們要搞好意識形態工作。
(一)黨的工作任務轉變帶來意識形態內容變化
接下來我們講的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說,當前這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
第一個新的情況,就是黨的工作任務的轉變帶來的意識形態內容的變化,任何政黨的意識形態都是圍繞了黨的,圍繞了執政黨的工作的任務來構建的,黨的工作任務變化,意識形態也是變化的,以改革開放前后為界,我們發現黨的工作任務,這個,他是從黨的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們黨的工作任務的一個重大的變化。
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從八大到十八大,黨的代表大會報告當中的一些詞的出現的頻率,分析我們發現這個變化,你看從八大到十八大,階級,階級斗爭,斗爭這些詞匯,它是基本上成一種下降的趨勢,而經濟,建設,經濟建設,這種現代化的話語,它是基本上從八大到十八大他呈現什么,呈現一種上升的一種增長的一種態勢,所以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所以從簡單的這種社會學的統計,我們就發現,這我們黨這個階級斗爭,越來越轉化為或者讓位于經濟建設,這反映了,從這個一種簡單的這種社會的這種報告當中的這種,這種詞匯的出現頻率的統計,我們就發現這個黨的工作任務的轉移,階級斗爭到經濟建設,一種轉移。
所以工作任務轉移了,我們的意識形態內容也需要不斷地調整,過去我們的意識形態更多的強調階級,階級斗爭,兩條擋路之間的斗爭、革命,現代化建設的一種工作任務的確立,我們的意識形態可能更要注重,這種發展,這種民主、法治、和諧、以人為本等要素。這些東西跟我們的現代化進程契合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意識形態這種內容的這個調整,需要將這些要素整合起來。
當然也有一個難點,就是說,傳統的任何一個政黨它需要一種連續性,這種連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為,意識形態的連續性,所以過去我們的這種革命的話語,強調階級斗爭的話語跟現代建設話語,強調現代化建設的話語,這兩個話語體系要結合起來,所以這個是我們在意識形態內容,創建的過程當中遇到的難點,怎樣將“革命話語”與“建設話語”整合起來。
(二)發展中的問題和理論宣傳的差距影響意識形態工作的效果
第二個是發展中的問題跟理論宣傳的差距影響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效果。意識形態工作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社會環境下進行的,沒有純粹的這種意識形態工作思想慣例的一種灌輸,人們總是根據對現實現象的認知,來對你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的傳播進行一種判斷,進而進行一種選擇,所以我們發展過程當中一些問題,一些理論上面的一些現象,他也會影響到民眾,對你所宣傳的意識形態的內容進行一種選擇性的處理,比如說黨內不正之風與腐敗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影響了老百姓對黨的性質與宗旨,這種意識形態的這種理念的一種認同;這兩種矛盾影響了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我們黨在意識形態工作強調為人民服務的這種理念,但是現實情況下又存在不正之風跟腐敗現象,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影響了我們意識形態工作的一種效果。第三個我們黨一貫強調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強調共同富裕。但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問題、社會不公的現象,所以這也影響了老百姓對我們這些公平正與原則的接收。第三個比如說主流意識形態,主要是通過一些主流的宣傳媒體去宣傳,宣傳的是高大全的東西,但是現實又存在很多負面的現象,在這個過程當中,兩種矛盾影響了老百姓對主流宣傳這種媒體宣傳內容的一種認同,很多情況下,老百姓對主流宣傳,宣傳的媒體這種宣傳的內容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感覺,不相信你說的,為什么不相信你說的,因為社會存在著很大的負面的現象,所以這種不相信,也導致了我們意識形態工作這個效果有待提高,這是第二個方面。就是說現實發展中的問題以及我們理論宣傳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到什么呢,影響到我們工作效果。
(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第三個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但全球化對我們傳統的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提出了一些挑戰,西方有一個學者叫阿里夫·德里克,它是這么說的,“如果不考慮到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勝利,就無法理解全球化,什么意思呢,他把全球化理解為資本在全球的一種擴張,接下來他講,文化沖突現在比過去更明顯地體現在一種意識形態和機構的領域里,而這恰恰是歐洲中心主義的現代化的一個產物?!?/p>
全球化導致了,這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沖突,而德里克認為,這是歐洲主義現代化的一種產物,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西方的這種文化對其他文化的一種沖擊,在這種沖擊過程當中,西方的意識形態進行了一種順的,所以經濟全球化,各個民族融入到這種經濟的一體化,這種全球發展的鏈條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西方的文化霸權對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問題,它產生的一種沖擊。
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學者叫亨廷頓,他寫的一本書叫《文明的沖突》,就反映了這種情況,全球化將人們帶入到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當中,但是不同的文化之間沖突,特別是西方文化霸權跟民族文化之間的這種沖突就產生了,而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需要進一步的去抵制文化霸權,對我們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一種沖擊,所以經濟全球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霸權的一種影響,給我們傳統的這種民族認同,國際認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這是第三個方面就是說我們的經濟全球化,給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的挑戰。
(四)利益多樣化帶來的挑戰
第四個方面就是利益的多樣化帶來的挑戰。江澤民在一次會議當中它是這么說的,他說“市場經濟活動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與人關系上來,容易誘發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人民內部矛盾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這段話就反應了市場經濟一方面它具有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的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消極的作用,消極的作用就是它導致了人們所這種利益的追求,它是多樣化的,產生了很多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一些思想觀念,利益的多樣化,帶來的就是,對傳統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我們知道,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之間的利益,是比較統一的,意識形態工作主要是通過國家,強調這種集體利益,去整合人們的利益訴求,而到了市場經濟以后,這個人們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在政策上它是合法化的,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成為市場的一個利益主體,利益的主體多元化,就導致了不同利益的分散,分化,甚至一種沖突,在這個過程當中,國家作為一個主流意識形態的一種宣傳,它就會遇到利益分化的一種沖擊。
過去我們經常講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三者之間的統一,但是當集體利益,個人利益跟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犧牲的是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維護的是國家利益,所以在集體利益跟個人利益兩個大的利益,系統上面,我們過去的意識形態工作,是強調的是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這是計劃經濟的一種整合,意識形態的一種宣傳,價值觀的一種引領,而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黨集體利益跟跟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多人不是維護集體利益,而是追求個人利益,甚至是追求個人利益而犧牲了他人的利益,甚至集體的利益。
所以市場經濟利益的多樣化以及出現的一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的個人主義,它對我們傳統的這種意識形態的宣傳,立柱與集體利益的這種意識形態構建,形成了最大的一種沖擊甚至是抵制,所以我們過去講,學習雷鋒精神,學習雷鋒精神最核心的一個東西就是,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雷鋒精神在很多人那里面,它是沒有號召力的,從雷鋒精神在現實的一個社會的一種遇到的困境,就反應了這種意識形態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利益多樣化的條件下,它是面臨著更為嚴重的挑戰,利益,人們的利益是凸顯出來的,這種利益主題的差距性是凸顯出來的,以及加大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整個的一種難度,這是我們講的利益多樣化帶來的挑戰。
(五)文化多樣化帶來的挑戰
第五個方面就是文化多樣化帶來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的一種交流,隨著市場經濟自身的激發出各種的文化思潮,在這個過程當中,多種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思潮風起云涌,這就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劃經濟各種思想觀點,還是比較少的,所以主流意識形態它的整合意識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是改革開放以后,人們說我們是三千年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體現在文化方面就是我們的文化領域,這種風起云涌,各種文化都出來了,各種文化背后,都影響著一大批的這種民眾,在這種情況下,意識形態引領的這種難度加深,加大了。哪些社會思潮呢,哪些文化呢,比如說,老左派,新左派,新儒家,民族社會主義,新社會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這些社會思潮都對于我們社會主義的歷史形態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習總書記在8·91講話當中,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在講到蘇共垮臺的時候,他認為蘇共垮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蘇聯出現了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思潮,出現了否定列寧,否定十月革命,否定社會主義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對蘇共的跨國,蘇共的這種瓦解,起到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的意識形態工作,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樣去引領社會思潮,特別是要抵制這種,旗幟鮮明的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所以這也是我們意識形態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新的難點。
(六)社會信息化帶來的挑戰
第六個方面就是說,社會信息化帶來的一個挑戰問題。福山是一個美國著名的學者,他是日裔的,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他說?“歷史學家將把這段時期,什么時期呢,就是從1990年開始的到現在的這段時期,稱為一個‘信息革命時代’。”福山認為從1990年之后,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什么時代,就是信息革命的時代,信息革命的時代很多方式都要發生轉變,整個社會走向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對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就是怎樣去掌握網上意識形態領導權問題,傳統的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主要是在這種現實社會當中,主要是通過這種報刊,這種主流的紙質的媒體,宣傳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現在一個新的課題就是說,怎樣做好虛擬社會意識形態工作。這是我們一個新的課題。所以掌握網上意識形態領導權,成為意識形態工作新的任務,這是我們講的六個方面,六個方面表現了我們當前,我們意識形態工作遇到的新的情況,新的問題,而這對這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需要作出調整,需要不斷地提高我們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一)不斷推進意識形態內容的創新與轉型
所以接下來我們講一下怎樣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化水平。第一個方面就是要不斷的推進意識形態內容的一個創新和轉型。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黨的工作任務也是不斷變化的,這意味著我們黨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容,需要不斷地創新和轉型,我們黨為什么一直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根據時代發展新的潮流,不斷地推進我們黨的理念的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時代化,任何理念一旦落后于社會發展的現實,它就沒有說服力,所以意識形態你必須要正確解釋和說明現實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意識形態,還是停留在革命的時代的一些說教方面,脫離了現實發展的這種現象,那么我們的這種理論,我們的這種形態,就成為一種教條,沒有任何的說服力,所以你的意識形態的內容,要體現時代發展要求。
比如說,過去傳統社會當中,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強調這種國家利益,這的確是對的,現實當中,我們也要強調國家利益,但是,我們在過去的意識形態,很大程度上是在國家意義上去理解社會主義,去理解這種利益關系,甚至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這個為借口去侵害個人利益。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公民權利、公民意識的凸顯,這個時候我們的意識形態,一方面要強調這個集體主義這種利益的價值的引導,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要有一個體現思維,這個體現思維是什么,我們不能以集體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作為一種借口呢去個人的利益,所以我們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意識形態的工作,還要落腳的對個人利益的保障上面,我們過去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一個很高的道德的可靠,他的確有這種引領性,的確在整個社會上進行一種推廣,但是我們不能以他為借口,去侵害個人利益,也不能以這個作為要求所有人的一種道德準則,這就反映了我們的意識形態,要根據現實,特別現實利益的結構的調整,去做出一個判斷。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說,如何將改革開放現今的出現的理念,融入到我們意識形態內容創新當中,比如說實踐、發展階段、生產力、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本價值納入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里面當中。過去我們講,階級斗爭這種話語體系,現在我們更應該強調這種建設話語體系的建設,在價值觀層面上強調一個以人為本的一種價值理念,過去我們是過多的去強調階級,階級利益,強調這種階級的整體利益,現在要落實到對個人利益,所以以人為本要落實到對個人的保障上面,這是我們講的要根據現實的發展,特別是利益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的推進意識形態的創新跟轉型。
另一方面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也是這么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推動意識形態的創新,主要有五個階段,第一個是“實踐標準論”、通過實踐標準去創新我們的意識形態,針對的什么問題,就破除兩個凡是的一種傳統的意識形態,破除了一種階級斗爭的一種思維方式。
第二個是“初級階段論”,初級階段理論它的意識形態創新的意義就是說,我們黨的理論要根據我們的國情去推進意識形態的建設,推進我們的事業,而不能僅僅地是依賴,或者是教條的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一些設想,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有很多設想,比如說,公有制,比如說揭瓦經濟,是吧,他都是有一定條件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黨的意識形態創新就是提出了,初級階段,所以初級階段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現代黨的理論創新,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內容,意識形態內容的創新,要立足于什么,要立足與中國這個初級階段,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和諧社會論”的提出,過去我們的意識形態話語,過多的強化階級斗爭,科學社會就指出我們這種所要追求的是和諧社會,人跟人之間的這種和諧,強調追求公平正義,這也是對我們意識形態內容的一種創新。
第四個階段就是我們最近中央一直強調的就是核心價值論”。怎樣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去,推進我們意識形態的創新。
(二)進一步增強意識形態的包容性
第二個方面是怎樣進一步增強意識形態的包容性。我們的確要鞏固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主導的地位,當然,強調一元主導并不意味這我們要建構一種封閉的一種意識形態體系,我們的應該具有一種廣泛的包容性,開放性,在包容性和開放性過程當中,我們要引領其他的社會思潮,我們不能簡單地,是吧,強調這個議員主導,強調對其他的,這種社會思潮的這種堅決的抵制斗爭,這是一種封閉的、不包容的心態,我們一種包容的心態,就是說我們要,一方面強化我們這種主流意識形態的這種價值的引導力,另一方面我們要對其他的社會思潮進行一種引導,甚至把一些其他社會思潮,好的東西吸收過來,進行一種科學的分析,要處理好一與多的關系,而不能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把其他的一種社會思潮,都消泯掉,是吧,這是強化議員主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文化多樣化條件下,不可能只有一種觀點發出聲音,很多觀點都要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社會思潮多樣化,并不是問題關鍵,問題的關鍵就是說在不同的聲音當中,要有一個主流的聲音,我們并不是簡單的不讓其他人發出聲音,而是說我們要爭搶我們的包容性,在多種聲音當中,我們要有我們的主流聲音,我們對其他聲音進行引導,對其他聲音合理的東西要有包容,開放的心態,這樣子,我們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才會更強。
(三)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個方面就是說,我們要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剛才我們提到,由于這個現實發展過程當中的矛盾,跟我們理論宣傳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們意識形態工作之間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提高意識形態的科學化水平,需要我們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說第一點、要區分工作對象的層次性,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結合起來。有些很高的這種意識形態要求,可能是僅僅適合于這種黨員干部的,有些事適合于廣大的人民群眾的,要把這種區分開來,你不能用一種單一的,用這種單一的話語,單一的價值觀要求所有的人,我們知道,人跟人之間它是由于階層不同,由于文化層次不同,它的一種,這種對價值觀的這種認同它是有層次性的。
第二個就是要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克服形式主義。客觀的講,中的一些,我們很多過程當中的一些,現實過程當中的一些宣傳工作也好,這種理論教育活動也好,很大層次上是一種形式主義,用一種形式主義,去反對另一種形式主義,用形式主義去開展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這個是我們要客服的一點,就是防止意識形態宣傳當中的一種盲目性。
第三個就是要克服一種簡單化、表面化的現象,發揮意識形態的滲透工作和潛移默化這種工作的作用。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文化的要求,作為一種價值觀的要素,它對人們的影響是長期性的,它是需要一種潛移默化的一種方式去拓展,并不是,我們好像今天講一堂課,做一次講座,給老百姓發一本意識形態領域的書,就能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這個是一種簡單化,表面化的方式,所以我們這個意識形態工作,某種意義上要向西方的一種宗教,它的工作學習,我們發現宗教領域,它的一些工作,它就是一些潛移默化的一種工作,強調一種人跟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情感的交流,這種理性的一種對話,而并不簡單的一種表面化的一種宣傳方式。
第四個方面就是我們要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實際,防止“兩張皮”。實事求是的講,我們很多的一些理論宣傳,這個意識形態工作跟老百姓的生活是脫節的,是兩張皮,宣傳工作沒有針對性,沒有結合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的實際,去宣傳我們的意識形態,宣傳我們黨的這種政策問題,在現實過程中,這種兩張皮的現象特別嚴重,所以,我們要從這四個方面去爭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問題。
(四)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意識形態工作水平
最后一個方面就是說我們怎樣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去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水平,剛才我們提到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信息化時代,人們之間的交往方式,人們的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這種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展開的,所以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做出調整,就你這個意識形態工作,你要做好,你必須隨著這種信息時代的到來做出一些調整,最近很多人,在聊一個話題,叫大數據,有些學者認為,我們進入了一個大數據的時代,進入了一種網絡時代,在這個過程當中,大數據時代,你的意識形態工作,你要做出成效,你要有實效性,你必須要利用,先進的這種信息技術手段,而不是一種簡單的傳統方式,比如說在信息時代,
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這些載體都是信息傳播的重要的載體。如果我們把這些載體讓步出去,我們的意識形態很大的一個領地就讓步出去了,所以這些重要載體也都是我們進行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方式、新手段。傳統的紙質的媒體,是我們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載體,這些新的技術手段,也是我們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載體。
所以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在條件可許的情況下,都可以寫博客,發微博、微信,發帖和跟帖;通過這些新的宣傳手段,來宣傳黨的政策、主流意識形態。?現在是一個智媒體的的,每個人都成為一個信息發布中心,所以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可以通過這種,智媒體的這種載體,主動去宣傳我們黨的一些意識形態,宣傳我們黨的價值觀念,所以要這種掌握網上,這種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就必須利用先進的這種信息技術的一些手段和載體。
好,今天我講的內容就是這些方面,簡單的小結一下就是說,第一個就是我們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重要的意義表現為,它的幾大的一些功能,比如說它的引導功能,比如說它的這種政治認同的功能,這是對意識形態重要性的一個論述。第二個方面就是說,現代社會,特別是當前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遇到很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比如說工作任務的轉移問題,經濟全球化,信息的這種到來,信息的到來,包括文化的多樣化,利益的多元化,給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第三個就是說我們要針對這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要不斷的提升我們這個意識形態工作的這種科學化水平,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22意識形態工作整改方案和方法二
1.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2.黨委書記是本地本單位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帶頭抓好意識形態工作。黨委分管宣傳工作的負責人是意識形態工作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
3.第一時間傳達學習黨中央和上級黨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委年度重點工作,納入中心組學習、黨員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民主生活會和年度述職述責報告,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4.黨委每年至少兩次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每半年對本地本單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進行一次通報。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每半年向上級黨組織專題匯報一次意識形態工作,重大情況第一時間向上級黨組織報告,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5.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加強陣地的建設和管理,堅決守好用好意識形態陣地。
黨委班子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意識形態工作“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范圍的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范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
1.根據上級和黨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及時召開分管范圍的意識形態工作專題會議,傳達學習意識形態工作最新精神,結合實際作出具體安排部署。
2.對分管范圍內出現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和網絡輿情事件,要第一時間靠前指揮、現場處置、組織發聲,妥善處理好各類重大輿情事件。
(一)加強組織領導。黨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親自部署、細化任務、制定措施、統籌推進,認真抓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四張清單”制度的貫徹執行。黨委要自覺擔負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二)加強聯動協調。黨委書記要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原則,加強聯動協商,形成黨工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相關科室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
2022意識形態工作整改方案和方法三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關于如何提升黨員干部意識形態能力。
一直以來,意識形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這個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思考。
關于意識形態問題,我想從一個事例來導入。這個事例就是20**年揭露出來的“棱鏡門”事件。棱鏡計劃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年小布什時期開始實施的絕密的電子監聽計劃。據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20**年*月*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于20**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服務器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家國際網絡巨頭皆參與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話說,“你們就像圖書館,美國政府是每本書都讀的讀者”。這里的“你們”當然指的就是我們大家了。且不說這個“棱鏡計劃”里面包含的對于個人隱私、各國主權尊嚴的無視和侵犯,僅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駭人聽聞的計劃。它意味著我們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對于美國政府來說都是透明。對于其他國家來說,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意識形態風險。
為什么要重視意識形態能力?為什么要重視各級黨員干部的意識形態能力建設呢?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慮。
我想原因無外以下幾個方面。
原因一:意識形態事關人心聚散、政權安危
意識形態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事關人心到底是聚合還是離散、政權到底是安穩還是危險這樣的大問題。
在20**年*月**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痹谶@里,總書記就講了一個關系。什么關系呢?一個是中心工作,一個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們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來展開,為經濟建設服務。但是,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著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識形態工作。習總書記講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為什么要加“極端”二字呢?我想,這就與意識形態工作事關人心聚散、政權安危有直接的關系。
習總書記為什么要作出這樣一個判斷?習總書記講得很清楚。他說:“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边@“三個事關”就直接而明白地說明了意識形態工作為什么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進一步說,意識形態工作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習總書記又從兩個方面給出了分析。一個是從理論上說,一個是從現實上說。
從理論上思考,習總書記提出了兩個基礎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說,“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精神上喪失群眾基礎,最后也要出問題”,“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不能說只要群眾物質生活好就可以了,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習總書記點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理論問題,糾正了過去我們認識上的一種偏差。比如,過去我們認為只要物質基礎搞好了,只要生產力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自然就加強了、鞏固了。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判斷有一點簡單。我們會發現,有時候會出現“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情況。有個學者很形象地說,當物質條件不好的時候,物質條件沒有改善的時候,人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過上好日子、吃飽飯,所以那個時候思想反倒簡單,思想反倒好聚攏;一旦真正吃飽了飯,吃好了,穿暖了,過上物質有保障的生活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就會出現多種多樣的甚至無窮無盡的想法,這個時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統一,不容易凝聚起來了。而恰恰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方位中,黨的群眾基礎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所以,總書記這個判斷契合了這個時代的時空方位。物質上出問題,肯定是影響黨的執政安全;精神上出問題,最后也要影響到執政安全。
從現實層面,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也就很難守住?!边@里面我們有很多教訓,遠的,如蘇聯解體;近的,從20**年開始蔓延在西亞、北非地區的各種各樣的顏色革命,我們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堅固、很牢靠的政權,由于思想上的防線失守,導致了其他防線全盤失守,從而導致政權更迭。從實踐中來講,思想防線、意識形態工作確實非常重要。思想防線是一個前沿陣地,前沿陣地失守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如果我們守住了思想防線這個前沿陣地,那么其他防線相對來說出問題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提高警惕,嚴加深思、多加考慮。
回顧過往,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同時他也是一位意識形態大師、理論宣傳大師。毛澤東同志曾經這樣講,“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不光靠了“槍桿子”,實際上還靠了“筆桿子”。
共產黨在推翻舊政權的時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輿論上形成了對于舊政權的摧枯拉朽之勢,使它在道義上、理論上、發展方向上喪失了合法性,喪失了真理性,喪失了道義制高點的位置,從而為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全國政權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思想氛圍和輿論氛圍。毛澤東同志又講,他說“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由此可見,掌握思想領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識形態領域面臨挑戰
長久以來特別是當前,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國家把我們的發展壯大視為對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加緊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
面臨的斗爭和較量是長期的、復雜的。今天,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一個定局。西方國家之所以忌憚中國的崛起,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的崛起改變了國際經濟秩序,而且他們認為中國的崛起還代表著一種新的意識形態的崛起,這種崛起直接影響著它們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也會影響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擴張,也對舊的世界格局特別是思想文化格局產生了一種在他們看來具有顛覆性的影響。
中國的崛起可以從兩方面看。作為道路來說,中國道路向其他國家展示了一種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樣也相對比較成功的道路,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選擇上的可替代性,從而對西方所主導的道路產生了質疑?,F實中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時,中國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種意識形態的張力。正是由于中國的崛起,使很多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話語體系和意識形態之外,還有一套新的能夠論證自己本民族、本國家、本地區發展的正當性的話語和理念思路。這套話語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話語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樣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國家對于中國滲透的背后有這樣一個格局變遷的考慮,他們試圖阻礙,甚至不愿意這種變遷發生。
其次,我們看到國內有一些錯誤觀點時有出現,有的宣揚西方價值觀,有的專拿黨史國史說事,有的以反思改革為名否定改革開放,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比如20**年*月,加多寶公司在微博上發起了一次名為“多謝行動”的營銷炒作活動。加多寶恭喜“作業本(微博網名)”與“燒烤”齊名,并稱“若‘作業本’開燒烤店就送10萬罐涼茶”。為什么“作業本”開燒烤店加多寶送這么多涼茶?這源于20**年時,“作業本”微博里一段話: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最終食客們拒絕為半面熟買單,他們紛紛表示還是賴寧的烤肉較好?!痹撐⒉┰诋敃r已經受到各方的譴責。而這一次加多寶通過大v抹黑邱少云的語言進行營銷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網友。網友們紛紛表示“再也不會買加多寶了”。邱少云是我們軍史中的經典人物,而這種典型被一個公眾公司出于商業目的肆意抹黑,這本身就說明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許多公眾乃至機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幼稚。
近年來,我們看到對抗日戰爭史、中國革命史、毛澤東、階級、私有制、中國特色、“普世價值”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網上的各種謠傳,比如“劉胡蘭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憑空捏造”、“雷鋒典型系虛構”、“狼牙山五壯士拔老百姓的蘿卜”……各種抹黑英雄、虛無歷史的現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識形態領域復雜而嚴峻的形勢,也充分說明了相當一部分公眾意識形態素養還不夠高、警惕性還不夠強的問題。
再次,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這一方面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性,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社會思想意識上的分歧乃至對立。比如,20**年**月《**日報》發表了一篇編輯部文章,題目為《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公開信》?!?*日報》聽了好多高校的課,發現“‘呲必中國’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還很過分,必須引起教育界的警覺和重視”。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正是這封公開信引發了十分不同的評價。盡管支持《**日報》的占大多數,但也相當一部分質疑的甚至是謾罵的聲音,其中有很多還來自高校的教師甚至是所謂的知名教授。這個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們面臨的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復雜性。
提升意識形態能力,已經是我們黨員干部所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必須著力在提升意識形態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識形態能力包括哪些內容呢?我認為,黨員干部的意識形態能力應當包括鑒別力、學習力、思考力、創新力和表達力這五個方面。下面我們就逐一從這五個面跟大家進行一個分享和分析。
(一)提高意識形態鑒別力
鑒別力是意識形態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識形態鑒別力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要善于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什么是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是大局。凡屬根本、重大、原則、方向的問題,都是政治;凡是關系到這些方面的事務,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識形態問題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問題。凡是涉及政治層面的問題都一定意義上與意識形態問題發生著直接而有機的關聯。
如果從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態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了。
在認識新常態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準確把握內涵,注意克服幾種傾向:首先,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判斷;其次,新常態不是一個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裝;其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于新常態,似乎推給新常態就有不去解決的理由了。經過習總書記這么一提醒,我們發現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新常態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實際上有政治的考慮,那么這里面就有意識形態在內了。同樣,如果善于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也會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我要講清楚,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借機制造負面輿論?!?/p>
善不善于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最經典的例子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赫魯曉夫對待斯大林與鄧小平對待毛澤東。赫魯曉夫是怎么對待斯大林?1956年蘇共召開二十大,赫魯曉夫作了題為《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赫魯曉夫在報告中講了三個問題:第一,斯大林搞個人崇拜,破壞了蘇聯共產黨集體領導的最高原則;第二,揭露和抨擊斯大林搞個人崇拜造成的嚴重危害;第三,把產生個人崇拜的根源及其嚴重后果完全歸罪于斯大林個人的不良品質,歸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鄧小平是怎么評價毛澤東的呢?鄧小平首先認識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說,“這不只是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政治問題。”所以,鄧小平首先強調“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鄧小平說,“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薄八墓兪堑谝晃坏?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薄懊珴蓶|同志犯了錯誤,這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犯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犯錯誤。”鄧小平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既糾正了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和個人崇拜,又維護了毛澤東的形象和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巧妙地解決了一個全國人民思想信仰的問題。這為人們統一思想、維護團結、保證社會政治局面的穩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孰優孰劣,孰高孰低,我們能夠看得出來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斷,關鍵就在于善于不善于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赫魯曉夫簡單、粗暴地對待斯大林,導致了思想的混亂,甚至為蘇聯解體一定意義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禍根。而鄧小平則成功解決了如何評價毛澤東的問題,成功扭轉了中國的方向,為改革開放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鄧小平是一個非常有意識形態智慧的人。對西方媒體來闡述自己的意識形態觀時,他曾經這樣說:“說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如果說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說我是保守派。比較實際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的意識形態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堅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堅持自己明確的底線和原則,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四項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樣一種智慧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意識形態智慧。
第二個要點,把握一條基本原則。提高意識形態鑒別力要把握一條基本原則。這個基本原則是什么呢?毛澤東講,“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薄榜R克思主義的政治,就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應用到意識形態領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們的思想輿論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們的思想輿論搞得多多的;把負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習近平總書記有“三個地帶”的理論,他說:“當前,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紅色地帶是我們的主陣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帶主要是負面的東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劍,大大壓縮其地盤;灰色地帶要大張旗鼓爭取,使其轉化為紅色地帶。”這就是把我們的地盤搞得大大的,把敵人的地盤搞得少少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思路。所以,我認為,高明的意識形態工作實際上是在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前提下推動形成最大公約數的工作。我們要堅持這一個原則,因為意識形態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性非常強的工作。
第三個要點,心里面要裝幾把尺子。哪幾把尺子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就要用這幾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們就要去做,有害的我們就要去反對。意識形態領域很復雜,有的是認識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問題,有的是政治立場問題,情況是不一樣的。檢驗的標尺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能以“左”的為標尺,也不能以右的為標尺?!白蟆焙陀业臉顺咭欢ㄒ饬x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這幾把尺子,我們就做到心里有數。
我們要牢記幾個關鍵詞:一個是底線思維,一個是戰略定力,一個是顛覆性錯誤。底線思維,就是一定要守住我們的原則和底線。剛才那幾把尺子,我認為就可以作為原則和底線。戰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們做工作不是為了討好某些人,不能因為別人批評、指責、謾罵我們就不去做,不能因為別人鼓掌、喝彩、叫好我們就去做,我們是為了自己而工作,這叫戰略定力。同時,我們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一些理論、一些口徑、一些標尺,一旦松動,就有可能會犯下顛覆性錯誤。
第四個要點,有些問題不妨想得多一些。對那些看似與意識形態工作不相干的事務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政府部門、重要行業**%的服務器、**.*%的存儲設備、**.*%的操作系統、**.*%的數據庫都是國外產品。在涉及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頻頻出現美國的“八大金剛”的影子,對于這種現象,恐怕我們就要多想一想,這些對于我們的意識形態安全有沒有影響呢?如果聯系一下我們開頭提到的“棱鏡門”,這些看似與意識形態不相干的事務里面,可能也隱藏著相當大的意識形態風險。
對于一些流傳甚廣的網絡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謠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謂的哈佛大學校訓,所謂的西點軍校軍規,所謂的德國幼教專家解讀,所謂的美國**學會的推薦……在裹挾著商業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會對很多人造成一種思想上的、價值觀上的誤導。
對于一些所謂客觀報道的新聞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國在“9·11”事件之后,將襲擊者直接定義為恐怖分子,并大加聲討。但是我國“3·01”昆明事件發生后,西方媒體僅僅稱恐怖分子為攻擊者,同時還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國人開槍、向恐怖分子開槍等內容來淡化恐怖襲擊的性質。在這些所謂客觀的新聞報道的背后,實際上代表了一種具有偏見色彩的意識形態選擇。
對于某些所謂的客觀現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認為中國的大學有思想政治教育課,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而西方的大學沒有這方面的課程,所以他們就沒有意識形態色彩。我們說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滿了意識形態色彩,這個話當然牽強,但是如果說它不受意識形態影響,那肯定是不對的。在美國哈佛大學本科教育的核心課程中,文學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兩大門類,而這兩類核心課程“就是經過精心設計,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學生灌輸具有傾向性的理論、學說和觀點的課程,其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西方主流價值觀的教育”,是要“將共同的價值觀念傳輸給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你能說這里面沒有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嗎?只不過他們做得更巧妙、更隱蔽。
(二)怎樣提高意識形態學習力?
第一,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正確判斷形勢,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領,但首先它是我們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看家本領。意識形態理論工作者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這個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適當了解思想意識領域的熱點問題。對于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思潮的基本觀點、基本立場、論證的基本方法,我們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學領域的民主話題,法學領域的憲政問題,新聞學領域的所謂“新聞自由”,社會學領域的公民社會,都附著了大量的意識形態因素。對此,我們不可不察。
舉個例子,有人宣揚西方新經濟自由主義的“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的自由貿易理論,表面上看起來是絕對客觀可行的,對于貿易雙方都是“雙贏”的。但是,自由貿易理論一旦運用在貧富強弱不同的兩國之間,貿易規則的制定權、行使權將極為不對稱,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雙贏”這么簡單,實際上是強國對弱國、富國對貧國的一種掠奪乃至剝削。所以,簡單的理論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識形態之眼去審視、思考,我們將犯下多么幼稚的錯誤。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中,對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自由貿易理論進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國當時是一個弱國、一個后發國家,而亞當·斯密所在的英國正是一個先發的強大的發達的國家。這種歷史上已經揭示出來的問題,我們就要去思考,盡快地讓自己在理論上成熟起來,不要犯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
無論是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都是披著“中性”面紗而代表強國利益的“意識形態”理論。西方經濟學中這種貌似“中性”的理論比比皆是。我們在學習和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時候,不要被這種“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對這些理論要多思考。理論本身是一回事,理論的應用又是一回事,理論在不同時空場景中的應用恐怕比理論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們思考。
(三)提高意識形態思考力
如何提高意識形態思考力?
第一,善于觀察問題。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
在善于觀察問題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作出了一個榜樣。他在一次重要的講話中提出了“八個能否”的標準。他說,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反觀某些西方理論家所提出的標準就比較簡單、直接、粗暴、機械。比如,是不是實現選舉了,是不是實現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實現政黨輪替了,用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適合絕大多數國家國情的程序主義的東西來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優孰劣,大家是能夠看清楚的,是能夠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認為西方民主有四重鏡像。第一重是流傳于西方理論家在著述中所闡釋和論述的民主。我們稱之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達對于民主這種狀態的憧憬和理論的向往。
這種民主不是一個現實的民主,包括西方國家也不是把這種民主直接拿來用的。這個民主要變成現實,就要設計,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個鏡像——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