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一
學期初,我參加了在荊山路小學舉行的縣英語教師學習會,作為一名農村鄉鎮小學的英語教師。這次學習是給我們英語老師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前提。所謂“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孫超老師課堂上的收放自如,郭曉艷老師的張馳有度,車昆老師的循序漸進,孫俊紅老師的穩扎穩打,還有張娟老師的獨具一心,都與她們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密不可分。只有掌握本學科更寬厚的知識,才能更透徹的理解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再次,教師應該“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選擇教材內容,科學加工,用恰當的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例如在教學新單詞導入部分時,老師的方式就很好,在聽文章找重點時,吳晴梅老師的方式也值得借鑒,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主體得到充分展示,體現英語交際的特性,老師們通過 let’s chant ,let’s act ,let’s play ,listen and do等多種活動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在呈現新知的教學環節中,采用實物和圖片、肢體語言、多媒體、游戲等多種手段來創設真實的情景,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氛圍里同教師一起進入新知的探索學習過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此次 學習,更新了我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我的 英語新課堂教學打開新天地。這是我執教的一個新起點,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會銘記這段學習的日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二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還以為自己很年輕的我,今年剛好到了不惑之年,回首近二十的工作經歷,聯系這次的職業心態塑造培訓,領悟頗多。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想過什么職業心態,也沒有對職業心態這個詞,做過什么研究,一直以來就是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工作。這次的學習,才知道好的職業心態是營養品,會滋養我們的人生。積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積累小成績,成就大事業。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從國企到私企,總結這些工作經驗,我認為不應該以個人喜好或心情作為是否好好工作的標準。要想獲得自己的成功就要以一種能夠被職場環境所認可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就要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二、遇到沒成績的工作,遇到有難度的工作,遇到有挑戰的工作,遇到要得罪人的工作我們是繞過去還是迎難而上,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決定你是否會成功的心態,雖然我們不是老板,但是我們是為自己工作,每一項工作都是一次積累經驗的機會,人生的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當你有了足夠的經驗積累,你才有可能接受更高的工作。
三、用積極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們的工作,因為老板的投資,才有了這個企業,因為這個企業才有了我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沒有企業給我們的這個舞臺,沒有領導安排的這些有壓力的工作,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還有多大的潛力,也永遠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我特別喜歡一句話“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你只有喜歡你的工作,你才愿意付出努力。
四、用雙贏和反省的心看待我們的團隊,“鑫華的團隊是高效的,鑫華的團隊是優秀的”只有樹立這個意識,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以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請教,我們才會取得企業的成功,才會取得個人的成功,我們要樹立“企業和員工”福禍相依的意識,沒有企業就沒有了工作的機會,只有企業強大才會有個人的利益。
五、服從和行動的心態,應該是現階段也是很多企業都面臨的難題,服從不是被動的執行,而是在理解領導命令的基礎上,去延伸去思考然后拿出最切實可行的行動,沒有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就沒有落腳點,就沒有辦法執行,每項制度的推行都需要不斷的改進、補充和完善。
六、很多領導現在都強調不看過程看結果,過程是曲折的,結果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達到了領導命令的效果。中層管理人員決定公司決策層意圖的執行效果,好的公司必定有一個高效、團結、積極、自信的中層管理團隊。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三
開學以來,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標 ,在學習中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讓我明白了教學方式的確立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體現出來,有助于學生發揮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以下我就圍繞自己學習略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深切體會了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課程。我們發現,很多老師們凡上課又特別是有人來聽的教研課,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當然,我們不是說用新的學習方式不好,我們必須明白,不管什么學習方式都是為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因此,學習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當,用得適度,用得有效果。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老師找不準合作探究的問題,把一些不該探究、不用探究、也無法探究的問題拋出來,讓學生圍成一堆,煞是熱鬧地討論一番,然后教師又抬出現成的結論,合作變得毫無意義。另一種情況是,教師對合作學習不進行明確的指導,學生既無合作學習的意識,更無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就演變成給聽課者看的花架子了。
再次,一些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忽視自主,偏重合作,學生沒經過對文本的充分自讀,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優美的語言文字進行深刻的理解、感悟、體驗、積累,一節課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畫畫、演演、說說等活動占據,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扎實訓練,徹底拋棄了我們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學習語文的優秀傳統。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機會。
新課程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不應一味照搬新課程標準的建議,應好好領悟其內涵。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相信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會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四
看完央視《尋找最美鄉村教師》之后,心里很沉重,對照自己的教師生涯,感到了很多的不足之處,仔細想想,是自己對教師的職業特點和人生意義理解膚淺,踐行不足。作為一名教師該怎么做?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最美鄉村教師給我指明了方向。
武漢的鄧麗教師的“快樂教學,體驗幸福”讓學生健康成長;貴州徐德光教師37年的堅守,開辟了十幾公里的上學上路,用馬拉磚和水泥建設了兩所學校;支教教師肖山帶領學生踢足球6年,使瓊州女足每個學生考上了本科院校。于桂勤老師到北大山任教,既是老師又是校長和鍋爐工,且撫養三個別人的孩子;安和利用音樂去開啟學生心靈等匯成一股強大的暖流,流淌在我的心中。“我要做這樣的老師,我要擁有這樣的人生!”我更能懂得他們的處境與感受,更能明白他們的付出與偉大,也因此更敬佩他們的堅守與大愛。物質的貧乏對比精神的富有,這鮮明的對比分明訴說著什么是真正的教師。教師,之所以神圣,就是因為它的存在維系著下一代教育,關乎民族的未來。而這群可愛的可敬的鄉村教師他們做到了,他們強大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都很好地詮釋了教師的真正意義。教育就是身體力行,就是言傳身教。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堅守,什么是人世間的大愛,他們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可就是這條路,照亮了許許多多孩子們的路。孩子們的稚嫩與老師們的蒼老,這樣一幅強烈視覺效果的畫面呈現著,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什么叫“蠟炬成灰淚始干”,什么叫“春蠶到死絲方盡”,鄉村最美教師就是真實的寫照。
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著比他們優越的環境,卻做不到他們的堅持;我有著比他們強健的體魄,卻沒有他們的勇敢;我有比他們優秀的學生,卻沒有他們的身體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義。剛進學校,教起來很累,以前的我覺得自己每天重復簡單的知識,生活很乏味。我會抱怨,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擔憂,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我才發現我的工作很有意義,也許會因為我的努力,孩子們就不會誤入歧途,會成為社會中的中堅力量。反思自己的學生觀。以前老是覺得孩子調皮搗蛋,學習不認真。可是現在看來,他們真的很可愛,他們會大聲地說“老師好”;畢業后給老師寫信等,以前會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有些夸張,現在覺得這樣的方式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我在想,是孩子變了嗎?沒有,孩子沒有變,變的是老師們的心。用愛他們的心去看他們,便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愛,很美好。真的非常感謝那些“最美鄉村教師”,他們讓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熱情。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惠及他們的學生,更激蕩著我們做老師的心靈。
“最美鄉村教師”,我向你們致敬!我會行動起來,一步步地向你們學習,用愛和奉獻來成就自己的教師生涯。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五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盡量采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一個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于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后,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于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志等。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這些對于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盡管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并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里,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個定語“適應終身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適應終身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在于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六
從去年的防火演習,到今年的防震演習,還有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表現,都讓我們覺得xx幼兒園是所非常重視安全教育的幼兒園。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所有做家長的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由于我個人性格的關系,在平時帶孩子的過程中,安全意識還是不夠到位。這次朱老師給我布置的“家庭安全教育”學習,對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我愿意把我學習的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讓孩子盡可能記住父母的姓名及手機號碼,以備不時之需。
二、不要去摸電器的開關,插頭,更不可將手指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三、在家中不要在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生墜樓和滾下樓梯等事故。
四、告訴孩子不能開啟煤氣開關,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
五、不要用塑料袋蒙頭,不要把繩子繞在脖子上,也不可把花生、紐扣等小東西放進鼻孔或嘴里,以免不小心吸入或吞到氣管里。
六、告訴孩子吃任何東西,一定要先征的大人同意,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可隨便撿來吃,吃東西不要邊跑邊吃,否則食物易吸到氣管里。
七、讓孩子學會愛惜玩具和如何同小朋友分享彼此的玩具,以免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
八、清潔用品或殺蟲劑不可拿來噴著玩,捉迷藏時不要躺到柜子,箱子里。
九、不要自己進浴室玩水,更不可在浴室里推,拉,打,跳,隨意開啟熱水龍頭。
十、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要在父母視線范圍內活動,奔跑,跳躍,攀爬都要量力而行。
我始終認為,孩子要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個美好幸福的童年,僅僅靠家長呵護是遠遠不夠的。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們始終要長大、獨立。因此,家長不僅要細心的愛護孩子,更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七
通過這次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學習的平臺,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
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碰撞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獲得。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
同時,教師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幼兒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說。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為了保證和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擔負起《綱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師勝任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尊重幼兒的人格,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幼兒學習興趣為目標,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2、善于觀察,做好幼兒的支持者。
3、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兒的合作者。
精衛填海學習心得體會實用篇八
??四書五經是我國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小則修身養性,大則治國平天下,都能從中找到答案,是個人成長、自我完善的法寶,更是事業的發展、齊家治國的寶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得自于《孟子》
??人與人的交往當中,往往由于個人性情不同、個人追求不同,易產生矛盾、分岐、仇視,給工作、生活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工作事業上出現的不順心?最常見的是抱怨別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運,這種做法對人對己都無濟于事。
??孟子的思想讓我豁然開朗,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禮人不答,反其禮。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意思是當我們關心他人,他人卻不領情時,可能是我們的內心還有不仁夾雜其間;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卻不上軌道,可能是我們思慮不夠周全;以禮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們的恭敬還不夠。孟子帶給我們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過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積極的做法。
??凡事反求諸己,帶給我們的是心態的變化,由被動消極變得積極主動,且能及時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化解矛盾;同時,會讓人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會讓人努力改進自己的言行、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有助于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得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自于《大學》
??許多人追求著事業發展、家庭興旺,但卻不知從何做起,苦于求道無門。《大學》一書講得是修己治人、明體達用的學問,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書上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告訴我們必須先由人內在的德性修養做起,而后才能達到外在事業的完成,指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均要從修身開始。
??此外,書上還指出了修身要做的功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意思是要在萬事萬物上探求其根源的道理,那么人的靈覺就可以貫通明理;“誠意、正心”是指人的意念、志向要誠實,符合德性,那么就可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控,保持心靈的安靜,心有所主。這之間的關系是“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對此,我理解的是:“格物致知”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人如果不能“致知”,就會愚昧昏庸,能“致知”,便能明白人生的目標;“誠意正心”需要我們覺察自己的內心,進行存善去惡,這樣就會提高自控能力,不被物欲私情所牽引,不被情緒所控而意氣用事。從格物到正心,實質上就是一個人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過程,由此,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可修養完成。
??修身是我們立足于社會、成就事業的基礎,通過修身,可以使人擁有美好的品德、廣博的學識、不俗的談吐、高雅的氣質;可以使人擁有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認真的工作作風等等,這些都是成功所必備的要素,因此修身是我們立足于社會、成就事業的基礎,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去年發生在寧波意卡菲外灘店、萬達廣場的二起兇殺案,兇手都自稱很愛對方,當被拒絕、不能得到對方的愛情時,采用了極端的做法,究其原因是兇手內心被占有欲望所控,情緒惡化、心態扭曲,是平時忽略了修身所導致。
??既然修身是成就事業的基礎,修身能齊家、平天下,那么就讓我們從修身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