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一
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在生活中卻還有一些不道德的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場有關道德的辯論。
“大家好,歡迎來到——道德辯論,我是主持人小a。下面來認識一下今天的兩組辯友。首先是由b1、b2、b3組成的辯組,他們的辯題是:道德人人都有。而由c1、c2、c3組成的辯組,她們的辯題是:缺德隨處可見。好,下面長話短說,請雙方辯友開始辯論。
:道德是人人都要具備的,只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會受人尊重。
:但缺德也是人人都有的,如今這個世界忙忙碌碌,估計也沒多少人注重道德了吧。
:對,缺德隨處可見。
:但是那……你回首去看下那些古人,看古人多么注重道德的。老子還創立了一個道家呢,還有一部經典——《道德經》。
:你有看過《道德經》嗎?你知道里面是什么內容嗎?
:你管他里面是什么內容!總而言之,守道德,就像是一種責任,陶行知曾說過: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
:說起責任,也不見得有多少人會負責任的!
:守道德是為人之本。
:但是有道德的也是有的:學生扶盲人過馬路,幫老人提重物,還有一些司機們自行組織的‘愛心車隊’等等。這樣的例子同樣舉不勝舉。
:缺德人干缺德事,生活中,特別是鄉下,隨便找一個也不見得有什么公德心,想必也不懂給老人、婦人讓座吧。
:誰說的,農村人是粗魯了以點,但也不代表就沒有公德心呀!
……”
小a:好了,時間如梭,就不再繼續了。不過,在最后我也要發表一下意見,人活著就應該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所以在生活中及學習中還要加強對道德的意思,為大同社會走出精彩的一步。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二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告訴了我許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特別是《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深有感觸。
面對時間的奔流不息,古往今來,珍惜并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把“五更雞鳴”之時,當作“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他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有個重要的秘決,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少時家道中落,父親重病臥床,他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避免影響學業,他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后來回憶此事,他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學在學習中,利用課余時間通讀了四大名著。問他有何經驗,他說:“我是把玩耍、上廁所的時間都擠出來看書的。”
時間老人無時無刻不悄悄從人們身邊溜過,誰也沒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詩所寫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愿意,時間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相反,那些終日無所事事、隨隨便便浪費時間的人,時間老人留給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時間是最公正的',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愛惜時間。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三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3、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4、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5、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7、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8、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9、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四
1、裝飾也與美德相對立,因為美德是靈魂和憤怒的力量。
2、人而不仁,如禮?如果一個人不友善,快樂是什么?——《論語》
3、為我的父母哀慟,求你們領我出來。——《詩經》
4、精神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力,豎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和現實的正義感得以發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5、壞脾氣是人性中比較卑劣的一種,如果人們失去了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7、不這樣做的人不會有智慧。
8、喜歡別人就是喜歡自己;別人擔心的事,別人也會擔心。白居易的《字林》
9、禮貌往往代替了最高尚的感情。
10、一個好的學者,一個笨蛋的力量彌補了他的弱點。魯氏的春秋使用
11、在哪里建立成就,就在哪里開始生產產品。凡是有學問的人,凡是有能力做大事的人,必須先立身于行。
1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強良性散文
14、希望是依附于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15、拿學位和學位段來說,經常是足夠的。“歷史是一面鏡子”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五
注釋: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注釋: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注釋: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5.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9.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六
2、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甥書》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7、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8、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1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七
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八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3、業精于勤,荒于嬉。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7、志不強者智不達。
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9、志當存高遠。
1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11、有志者事竟成。
1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4、夫人必知禮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
15、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凡人之所以貴獸者,以有禮也。
19、貧而無謅,富而無驕。
2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22、富貴不能淫,貧奸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24、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5、出淤泥而染,濯清連而不妖。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27、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30、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九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4、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7、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8、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中華傳統美德三字經篇十
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3.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茍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8.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9.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