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一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對此我是十分佩服。世上像其這樣的樂天派很少,因此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么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于此,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到了兩個字:樂觀。
蘇家出了三個才子,稱為“三蘇”:蘇洵、長子蘇軾、次子蘇轍。所以說“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賞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樂觀,還因為他是一位正直的詩人,他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醫。”由此可見,他很注重人品。當我們學蘇東坡寫的《記承天寺夜游》時,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閑人”找了幾個合適的諧音詞:賢人、嫌人、涎人、嫻人和銜人。蘇東坡雖然仕途歷盡艱辛,但也很會生活,做的了一手好菜,例如:東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寫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們說失意的人有一個詩意的人生。
蘇軾歸隱于田園后,便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稱“東坡居士”。而這也正是“蘇東坡”這個稱謂的由來。林語堂先生與謝老師最喜愛的詩人便是蘇東坡,而我也體悟到了蘇東坡的與眾不同。當我們去閱讀他的詩作時,沒有苦澀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頭的通達樂觀。
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林先生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而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其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的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與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相斗,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道底,正是區別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在蘇東坡看來,一己的私欲,是十分卑微的事情。而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活上的,他的雙眼、他的內心更多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和疾苦。正是因為蘇東坡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其與救百姓于水火的形勢發生了抵觸,他才反對到底,甚至于在自己管轄的州府里,對于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一概不理。蘇東坡決心爭論變法,可見他永不放棄的性格!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而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二
喜愛傳統文化尤其中國文學的人,繞不開蘇東坡。十多年前讀過兩回,而今電子版也好,快且方便。許多事情是個習慣,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
最喜書中兩段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
東坡一生,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大多時候是在貶謫中,帶著官場潑給他的臟水。子由明見,一語道破:“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這個世界常常是庸才小人制控著天才君子。昔日好友掌權之后往死里整他,面對小人,他不屑于還以顏色。因為他是東坡,心思沒在官職上。
天縱大才,詩文書畫,心思在此。北宋政權早亡了,東坡作品仍在,連著他的精神氣局和人格。這是個元氣充沛的人,他會把凄苦的生活過得繪聲繪色。林語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反之,相當多的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橫眉冷對,對己驕奢淫逸。如此,心即被上了鎖,既便有自由,也是被囚禁的,為名利色權所囚。
欣賞吳復古。一個中央黨校的教授,三十四歲辭了職去做道士。九十六歲終,辭官有益身心。
壽夭無定。熱情浪漫的東坡,煉丹瑜伽養生,六十四歲亡。沉默寡言的子由,三兒七女,活到七十三。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三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四
最近我讀完《蘇東坡傳》,這本被譽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的著作,感觸良多,收獲頗豐。我讀的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張振玉先生的譯本。該書考證史料十分充足,文學色彩又很濃厚,以蘇東坡一生的命運軌跡為主線,從執政、文學、詩詞、書畫、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書中還能不經意就見到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洵等歷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著時光機穿過時光隧道,跟著作者穿越到了那個久遠的時代。
“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通過這句詩,我看到了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在風雨人生中不屈不撓、堅毅前行的身影,這是我感受到的蘇東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蘇東坡的一生,充滿了極度的戲劇色彩,是苦與樂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再不過如此了。他才氣橫溢,一生為官,但不斷陷入政治漩渦和黨派斗爭,幾度升遷、貶謫,從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執政28年,被貶謫12年。最高官職與宰相職位僅一步之遙,期間也因“烏臺詩案”險些喪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瓊崖島,最終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氣,為官清廉,執政以“民為邦本”,處處念及老百姓的苦憂,為老百姓造福謀福利,致力于興修水利、種茶、治病、扶貧濟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愛戴與擁護。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東坡年輕時就展現了一種豁達的哲學思想。盡管在遭受迫害時,他也生出“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與生俱來的浩然正氣,堅毅、進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時何地,都能苦中作樂。他酷愛陶淵明,甚至認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潛,在他流放為農夫的期間,也創作了不少經久流傳的田園詩,更是簇就了他文學上的登峰造極。“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盡顯灑脫、超然。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此人重情重義,對兄弟、伴侶、朋友皆如此。蘇軾、蘇轍兄弟倆性格相異,但兩人感情非比尋常,在患難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蘇軾的詩篇中,不少以子由為題,甚至往往為了子由,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如“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讀來令人不禁動容。“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間想念不能見面的子由而寫下的。
蘇軾情感淳樸、真摯,為悼念亡妻王弗,他寫下了“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盡的哀思躍然紙上。除卻妻兄外,蘇軾一生中也是廣交友,在他流放的過程中,處處有友人不顧朝廷施壓給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顧。有名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均是蘇軾與友人共同游玩時而寫下的,與友人對話佳句連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充分展現了他豁達的哲學人生觀。而我十分喜愛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也是蘇軾與友人張懷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記,人生有三兩知己足矣。
蘇東坡這一生,伴隨著其在詩詞、書畫、哲學等方面的登峰造極,他的很多執政理念與行文風格在現代看來也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時代性。那么,東坡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林語堂先生作了這樣的概括:“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詩人。”這些還不夠,在我看來,蘇東坡身上還有著一股道德的力量,有著人性的力量,有著迷人的魔力,有著一股強大的浩然正氣,能催人奮進,樂觀前行。“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這就是他。他所具備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使他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光輝璀璨,讓世人一直無比欽佩,懷念。即便東坡已離去多年,但讀這本書,會讓你感受到快樂與力量。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五
蘇東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他在多個領域都是文藝上的佼佼者,例如書法、詩詞、散文等,都成為了大家,并且他還是一個美食家,善于品嘗和烹煮,他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個天性樂觀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擠時,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樂觀堅持的做學問和生活著,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蘇東坡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也是舉國聞名的散文家蘇洵,但蘇洵在科舉的道路上走的非常不順利,名聲大卻不善于科考,因此父親對兩個兒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結果蘇軾科考就中了榜眼,而根據歷史記載,考官歐陽詢害怕實際上第一名的蘇軾是自己弟子曾鞏,從而引起學子門的質疑,于是就改判為榜眼,結果發榜出來居然是蘇軾,也就是說蘇軾是實際上的狀元。
蘇軾在政治上頭腦清醒,既不屬于鷹派,也不屬于鴿派,因此遭到了兩派的打壓和排擠,不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認為他是政敵,因此他曾經也遭遇過著名的烏臺詩案,好在宋英宗下旨赦免了他,這些遭遇不過是政敵的攻擊罷了。
蘇軾在朝廷樹敵很多,因此一再被貶,并且被貶到當是稱之為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但蘇軾不僅沒有就此頹廢和失望,更加堅強的活著,為當地的百姓辦學和教化,此后海南也出了一些進士和舉人,這都是蘇軾的學生,可見文化的影響力之大。
我要像蘇東坡學習,成為一個樂觀的人,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六
蘇東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他在多個領域都是文藝上的佼佼者,例如書法、詩詞、散文等,都成為了大家,并且他還是一個美食家,善于品嘗和烹煮,他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個天性樂觀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擠時,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樂觀堅持的做學問和生活著,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蘇東坡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也是舉國聞名的散文家蘇洵,但蘇洵在科舉的道路上走的非常不順利,名聲大卻不善于科考,因此父親對兩個兒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結果蘇軾科考就中了榜眼,而根據歷史記載,考官歐陽詢害怕實際上第一名的蘇軾是自己弟子曾鞏,從而引起學子門的質疑,于是就改判為榜眼,結果發榜出來居然是蘇軾,也就是說蘇軾是實際上的狀元。
蘇軾在政治上頭腦清醒,既不屬于鷹派,也不屬于鴿派,因此遭到了兩派的打壓和排擠,不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認為他是政敵,因此他曾經也遭遇過著名的烏臺詩案,好在宋英宗下旨赦免了他,這些遭遇不過是政敵的攻擊罷了。
蘇軾在朝廷樹敵很多,因此一再被貶,并且被貶到當是稱之為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但蘇軾不僅沒有就此頹廢和失望,更加堅強的活著,為當地的百姓辦學和教化,此后海南也出了一些進士和舉人,這都是蘇軾的學生,可見文化的影響力之大。
我要像蘇東坡學習,成為一個樂觀的人,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七
剛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真是一本好書。雖然這本書是林語堂用中文寫,張振玉中文譯的,但讀起來思維流暢,不似一般英譯漢的著作那樣識字式的拗口,林語堂從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蘇東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講故事一般把這些小故事連成一個大故事,讓人看到蘇東坡的偉大人生。
我不懂詩,不懂詞,不懂書畫,說起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向來只有一個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里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憂國憂民,沒有過深入的了解。真是要謝謝林語堂,在這本書里,他總是有最真實的小故事佐證,有最優美的筆觸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見解。蘇東坡傳拉近了我與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距離,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實的詩人畫家蘇東坡,另一大額外收獲就是知道了中國古代的民俗、民間思想、人的生活狀態、政治體制等等到底是什么個樣子,還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謂一言難盡,太多的東西一般得靠一本書承載,在這里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舉一二了。
蘇東坡的生活離不開酒、肉、詩、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來最真實最自然;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古往今來最純真;蘇東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驅使四處遷徙,未嘗得安生,古代的社會里人似乎只能選擇這種被安排的命運,除非做個吳復古一樣的道人,顧影自憐不禁慨嘆。
讀蘇東坡我倒是最喜歡‘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摘書如下“秦觀這位風流瀟灑的詞人,據野史說曾取過蘇東坡的小妹,秦觀尚未應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流,有不少的女友。后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妓為愛他尋了短見”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全書的最后一句話,讓我聯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實幽默自然快樂。
精選蘇東坡的詩詞全集如何寫八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歡上了蘇東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讓我勇敢面對“教師資格考試的失利”,最后卷土重來,再次大膽追求夢想。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開始只是因為喜歡蘇東坡,想通過此書欣賞到蘇子更多的精彩詩篇。對作者林語堂卻是一無所知。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大師蘇東坡,這一結合,簡直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傳世佳作《蘇東坡傳》便誕生了。
《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了這部著作。正本書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東坡的生平點滴,盡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蘇子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偉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蘇東坡的無比的仰慕與敬仰。
我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向著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極高的王國維,可是這幾位作家終因只向往美好,而無法承受現實生活的殘酷,自絕于塵世。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度過,但是,蘇東坡依然樂天、活得瀟灑自在。林語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與蘇東坡極其相似。而且林語堂與蘇東坡就連“個人情感”都極其相似。在書中得知蘇東坡一直暗戀他的堂妹,卻由于是同屬一個姓,有悖常倫,而無法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這位大才子,敢于對皇帝說不的蘇東坡,在倫理面前低了頭,把那一腔的戀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還傾心為之寫詩悼念,痛心不已。林語堂也有一位思戀一輩子的女人,八十歲那年,他在《八十歲自述》里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我總在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我很想這樣來理解這兩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藝家,他們都對美尤其懷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他們愛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們創作的源頭。徐志摩在對林徽因的極致愛慕下寫出了《再別康橋》,林徽因為徐志摩寫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語堂,蘇東坡,他們雖放蕩不羈,追求超脫,自由,但是他們更是對“愛”負責人的人!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蘇東坡的奇才并不是單單指他寫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風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千古名句。蘇東坡年少中第,揚名天下,仕途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他的清醒與堅持,導致他被困于黨爭,頻遭貶黜。然而他卻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里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貶官的經歷來總結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蘇東坡跟大多數被貶的詩人不一樣,他每次遭貶,總能在被貶地活得有滋有味,被當地的黎民百姓愛戴甚至是崇拜,因為他始終沒有唉聲嘆氣,沒有抱怨懷才不遇,而是積極投入生活,為百姓排憂解難。在杭州任太守時,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生方案,疏浚鹽道,修整西湖,熱心賑災,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蘇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總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比起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不得志是不是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呢?
蘇東坡絕對還是一個時尚達人!別以為現在練瑜伽,跳廣場舞就很時尚,人家蘇老早在九百年前就開始琢磨瑜伽術與養生術了。他在被貶地勤練瑜伽。他說他控制呼吸,大約脈搏跳五次算一循環,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煉者,計算自己的呼吸圈,還說自己的有一段時間呼吸控制吸氣吐氣的比率規則完全自動化了。這該是一位多么前衛可愛的讀書人呢!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追察一個偉大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
我想說:“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來讀讀蘇東坡吧,一定會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