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一
上午,革命烈士紀念館。
雨后,空氣格外清鮮,向山峰處遠眺,白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土矗立在山上,潔白、醒目。
邁起雙腳,走向臺階,我向著莊嚴而神圣的紀念碑走去。
每走一步臺階,我的心中就會浮現出一位位革命烈士的名字:江姐、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建設,為了人民能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或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視死如歸,或是在刑場上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想,他們一定非常希望看到新中國頂天立地、繁榮富強的情景吧!可是,他們保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卻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也是一種舍已為人的精神吧。
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我取下背包和雨傘,對犧牲的烈士表示問候。接著,我們全體六年級的同學對著烈士紀念碑三鞠躬,向烈士們英勇獻身保衛社國的行為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繞過紀念碑,在每位革命烈士們沖鋒陷陣的雕像前獻花致敬。在此過程中,我仿佛看到董存瑞在敵人的暗堡下手舉炸藥包,為大部隊炸開前進通道的情景;看到江姐面對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冷靜沉著的表情;看到黃繼光犧牲之前還不忘為戰友做貢獻,最后在敵人用機槍掃射時縱身一躍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為戰友讓出生命道路的身影;看到。一張張畫面,像放電影似的呈現在我的腦海里。一位位革命烈士都是為了祖國的未來而犧牲的,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次特別的春游令我永生難忘。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二
有的人說:明朝最偉大的人物是李自成;也有的人說:明朝最杰出的人物應該是朱元璋;可我,最欣賞的明朝人物卻是民族英雄——戚繼光。他為我們臺州沿海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安寧與平和。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戚繼光紀念館。一走近,一座鮮紅的拱形大門映入眼簾,頂上由能工巧匠雕刻成的兩條巨龍,雖然有點破舊,可栩栩如生。每一處地方,都寫滿了歷史的滄桑!
穿過橫欄,中央有一塊用紅木做成的屏風,上面刻著戚繼光揮筆寫下的《馬上作》:“南北驅馳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我想:這也許就是戚繼光戎馬一生的寫照吧。
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大天井處。兩旁各有一個荷花池,水清澈見底,水里還有幾條紅鯉魚,魚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讓這兒顯得十分幽靜。
接著,我們沿著臺階拾級而上,來到了一座仿古建筑——大殿。哇!大殿好威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戚繼光的塑像。只見他身披朱紅色的戰袍,手持銀光寶劍,雙目沉著而冷靜地凝視著遠方,也許他正面對像潮水一樣蜂擁而來的敵軍,但他指揮若定,顯出了大將軍的風范。塑像上方,有一塊用鎦金做成的匾額,上面有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的親筆題名:威震四海!這四個字十分蒼勁雄渾!
接下來,我們又去參觀了各個陳列室,那里擺放了一些軍用物品,靜靜講述了很多戚繼光的偉大事跡。
這次參觀,讓我更深地了解到了戚繼光這個偉大的民族英雄!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三
對于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里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周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于是對于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四
今天是大年初四,爸爸、媽媽和我去參觀了位于武漢火車站對面的武漢博物館,里面好多古代淘器、土器、漆器、鐵器和石器、青銅器……更重要的是我還學習了好多關于歷史事件,知道了好多歷史人物。
例如,長江大橋是1957年建成通車的;漢陽早先是武漢最發達的地方---交的賦稅在宋朝就是最多的:公元1077年漢陽交的茶稅和商稅分別是萬貫 和3萬貫。
還有張之洞最厲害,他在任湖廣總督時治理鄂州(今武漢)非常有方,漢陽鐵廠、張工堤、湖北槍炮廠都是在張之洞任期內修建的。其中張公堤是張之洞為了防范后期的洪水泛濫到租借和民宅二修建的,他把漢口的面積擴大了7倍,他真的是武漢的開城元勛。
我還參觀了歐洲陶瓷石器館,我發現歐洲的陶器也是非常的好,那里的瓷器都是彩色的。我最喜歡豪邁森伯爵陶像,它有五種顏色,紅的、白的、綠的、藍的、黃的,栩栩如生,連胡須都看得清楚。
看到仇英的畫,我才感嘆到什么是妙筆生花。
下次,我還要來武漢博物館!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五
心靈的抽搐我不是導游,我不想重復導游詞;我只是游客,我只想講述我的感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回望辛亥革命,已過百年,似乎已變得遙不可及,無法觸摸。但當你靜心呼吸時,他就會進入你的身體,匯入你的血液,融入你的靈魂。
因為他已經化為空氣,長存于世。以前了解辛亥革命主要通過教科書,感覺很陌生,難以有很深的體會,因為畢竟沒經歷過。
但是這么多年的積淀(學了很多年歷史,學了很多年辛亥革命),終于在那一刻爆發,就是前一段時間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當時,我時而熱血沸騰、時而憤慨不已、時而熱淚盈眶。
此后,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究竟是何緣故讓他們這么的熱衷于革命。
其實也不用多想,但也不能不多想,最后我得出的結論是:他們對中國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他們是中國人,身上流著的是中國血,骨子里存的是中華魂。正是他們的愛國情懷,正是他們的一腔熱血,將中國的歷史推向進步,讓后人敬仰。
早就聽說紅樓的存在,于是乎,今天下午,我獨自一人踏上了去往辛亥革命博物館的路上。不知怎的,一路上腦中不斷閃現電影《辛亥革命》中的片段,但當我真正來到辛亥革命博物館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
我呆呆地望著,望著,就那么望著……xxx先生的雕像很美、很可愛(也許這兩個形容詞不是很恰當,但我就是想這樣說,略帶小孩的一種執拗),我認為美的人就是美的,不管在哪里,抑或是以什么樣的一種形態出現在人們眼前;可愛的人就是可愛的,無論何時何地與他相遇。他們美麗可以說是魅力,一種高尚人格的魅力;他的可愛可以說是執拗,一種對中國革命永不放棄的執拗。
一生鞠躬盡瘁,奮斗于中國革命,憂國憂民,任勞任怨,他要的不是名利,只是國家的繁榮富強。望著今日富強的祖國,幸福的人民,無論如何,他應該是開心的、快樂的。
正是因為他是開心的、快樂的,所以他的雕像活了,至少在我的心中是這樣。“紅樓”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紅磚。
紅色象征著破曉而出的紅日,正因如此人們已習慣將紅色與革命聯系起來。紅樓的紅色代表著辛亥革命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國家。
但我今天看到的紅色不是那么的積極,它此時在我眼中是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鮮血!鮮血!這一刻,我似乎靈魂出竅了,它飄蕩于紅樓的各個角落,我到處看著、望著、觸摸著,我想盡可能地靠近他們,靠近他們的思想,靠近他們的心靈,靠近他們的靈魂。我可能還是無法擺脫那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所以在參觀時我總是想起那部電影中的情節,但我并不覺得這是件壞事,相反我認為只有先前強烈的沖擊力,才能使這次參觀有所不同,有些別樣的感。
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我現在無法用語言表達,因為我不知怎樣說,怎樣表達才會真實反映我的內心。也許是因為我想把它們藏于我心中,讓我不斷反思。
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中國的近代歷史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有沉重,而更多的是一份警醒與反思。大學四年,一晃而過。
現在大一生活就快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在這一年中,你學到了什么,經歷了什么。我感覺我像浮萍,任風吹,任水沖。
林覺民他們的生活好嗎?我覺得很好,因為他有追求,他有遠大的抱負,他短暫的一生都在全身心地投入他是愛國事業中,不管怎樣他是幸福的、他是快樂的。也許這樣說是錯的,因為他們內心充滿著掙扎。
但是在他們犧牲后,他們也許可以說是無悔的,而我們呢?大學中的浮萍們?我承認國家、政府開放辛亥革命博物館,是想讓我們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但是我們在感懷先輩們的事跡之時,是否應該反省下自身呢?不要再埋怨列強的殘忍,當時政府的無能,以史為鑒,活在當下吧!其實,強大自己,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因為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但是在強大自己的同時一定要樹立科學的“三觀”。心靈的抽搐,行動的起航!每天破曉而出的紅日好美,我要做一名“夸父”,追逐那片紅,做自己的紅日。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六
清明節那天,我們去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
通過實驗東路,我們來到了千秋廣場。一進廣場,我們就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浮雕,上面刻著戰士們浴血奮戰的情景,他們有的背著腰,弓著背,隨時可以給敵人來個沉重打擊。浮雕左右還有著革命烈士的雕像,他們表情莊重,有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但我從他們那嘴角露出的一絲微笑,仿佛是在為看到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而興畏吧!
走進紀念館,我們先來到了西廳,里面有白色的窗簾,白色的墻,這仿佛象征著烈士們一塵不染的高貴品質。柜臺里有他們的事跡簡介。
走進正廳,我才知道,后面寫著革命烈士的名字。墻上有這遺像和照片,但會大部分是遺像,少部分是照片,還有些是人們根據映像畫出來的。
走進東廳,我看見了烈士們的遺物,粗糙的工具與已經變成暗紅色的血衣,我看到這,好像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簡陋的環境中學習、戰斗、吃飯。
走出烈士紀念館,我想:革命烈士們為我們將來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啊!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七
早上,我跟媽媽一起乘著公交車547路轉112區間,來到了上海歷史博物館。
我們進去需要通過安檢,安檢過后又租了一臺講解機。
首先一進大廳就能看到一個很大的屏幕,播放著上海遠古到近代歷史。
接下來,正式開始參觀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物華號百子大禮橋是古時代婚慶用的“百子大禮橋”,它由10名象山木雕藝人,用了10年才完成。該橋運用了朱金漆木雕、玻璃畫和彩繡等中國傳統技藝,并安裝了近百只小電珠。遠古時男方用轎迎娶是結婚主要內容,最豪華即為八抬,象征著身份、地位。
其次我們又到了二樓,二樓都是些遠古時代的陶器,
突然我被一個像三角的東西所吸引,走過去湊近看,看了半天我也沒看出什么,于是我低頭看一眼解說號,趕快拿起講解機,輸入號碼一聽,這才明白原來是石犁,它是遠古時代農民用的生產工具,為農業生產提高了勞動效率。還有各種形狀的酒器、陶奠、陶豆……最后我還玩了陶藝游戲互動呢!
再次我們來到了三樓走廊,三樓介紹的就是民國時期的東西了
在走廊展示著一輛黃包車,黃包車是上海民國時期街頭最常見的客運交通工具。1956年,最后兩輛運行的黃包車被送進了博物館。此為其中之一。所以到今天我才知道什么是黃包車。
我們不但參觀了,我們還寫了留言紙呢!貼在留言墻上。
而且我還去了屋頂花園呢!我在那兒還拍了許多美美的照片。
回家的路上看著外面的風景腦海里想著今天參觀的歷史,我發現現在的上海真美啊!
我愛上海!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八
當我們到達雨花臺紀念館時,雨漸漸小了,淅淅瀝瀝。空氣中籠罩著一種哀傷的氛圍。
我們下了車,只見雨花臺紀念館是一座松柏環繞的山岡,高約100米,長約3。5千米,頂部呈平臺狀,有三個緊緊相依的山岡組成,顯得莊嚴肅穆,安詳厚重。
走進雨花臺紀念館,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正對著的兩塊豎立的石板,一前一后,分別刻著《國歌》和《國際歌》。《國際歌》歌詞雕刻了五個國家的語言。《國際歌》石板兩旁又各刻著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像一對天使維護著國際和平。
繼續向前走,來到紀念碑腳下,兩邊的石梯中間,用花朵擺出了“不忘初心”這四個字。走上100級的石梯,我們來到紀念碑旁,它坐落在主峰峰頂,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紀念碑高42。3米,碑體是方形,寬7米,厚5米,正面鐫刻xxx手書“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金字。碑前列有烈士銅像,高5。5米,代表著所有的戰士,名為“寧死不屈”。走近他們,我似乎能聽到他們血戰沙場的呼號,似乎能看見他們沖鋒陷陣的身影,似乎觸摸到他們那顆赤誠的愛國心……不知何時,銅像肩上神奇地站著一只剛剛飛來的和平鴿,它仰望著藍天,像一個高傲的將士。
隨后,我們給烈士送上花圈,低頭默哀,再繞紀念碑一周,往回走,又走進了紀念館。
一進去,“信仰的力量”這五個大紅字就展現在眼前,下面,“雨花烈士生平事跡展”這幾個字金光閃閃。紀念館內分十個展廳,按四個歷史時期陳列了犧牲在雨花臺及南京地區的127位烈士的珍貴史料,展出了許多照片、文物、圖畫、浮雕……有的烈士才十幾歲,就壯烈犧牲了;有的戰士們抱著槍沖向敵人,絲毫不懼怕任何的危險;那些破舊的遺物深深地鉆進了我的心……讓我們將“弘揚先烈精神,獻身四化大業”作永遠的行動指南,奮斗目標。
午餐過后,我們坐車前往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來到館內,看到那一幅幅雕塑,那一具具尸骨,刺痛著我的心,我們的同胞飽受著欺凌,我們崇敬的戰士們正在血戰,我心中燃起了憤怒的火焰,恨不得將日本夷為平地。
這次參觀讓我深深震撼,戰士們為國獻身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他們雖然壯烈犧牲了,但他們舍生忘死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前進。“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如果要讓祖國不受侵略,我們就要銘記歷史,努力奮斗!
參觀紅色博物館初二參觀紅色博物館心得篇九
今天,媽媽帶著我去了常熟博物館,讓我領略到了藝術的魅力。
一進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臥在大門口的兩只大獅子。一只張開了血盆大口,兇神惡煞似的;另一只則溫柔可親,笑瞇瞇的,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徑直來到展廳,看見了許許多多的根藝品。這些根藝品都是唐祥元伯伯收集的。展廳門口的“海底世界”赫然跳入我的眼簾,它可是用產于武公山的木榴雕刻而成的。千變萬化的海底世界令人心曠人怡,那萬紫千紅的珊瑚和那神情悠閑的金昌魚動靜相宜,豐富的海底世界,在藝術家的精心耕耘下瀝瀝展現在我的面前。
展出最多的根雕品要數套椅了,下面我就說說“香樟木套椅系列”吧!這組套椅系列是由產于九萬大山的一級黃香樟木雕刻而成,是根藝組件的一個整體,融觀賞和使用價值于一體。我情不自禁地坐上了沙發,感覺好像是被擁進了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覺得心曠人怡。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茶幾的兩端。茶幾的一端鋪有一張大荷葉,坐著兩個穿著肚兜笑容可掬的胖娃娃,一個娃娃兩手捧著蓮蓬,另一個娃娃右手扶著扛在肩上的大蓮蓬,左手卻牽拉著一串銅錢。茶幾的另一端活躍著一條正在滔滔海浪里跳躍的大鯉魚。
唐伯伯收藏的根藝作品還有許多,有“萬花聚癭”、“冰峰”、“海浪”、“牡丹仙子”等。每一件都令我贊布絕口。
從博物館出來,我暗暗為自己感到慶幸,唐祥元伯伯的根雕藝術收藏展為我提供了一次接觸藝術,親近藝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