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托班綜合教案篇一
1、初步學習將各種包裝的糖打開,并能說出自己的方法。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或在同伴經驗的啟發下剝開糖紙。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桌上放兩只干凈的碟子,其中一只裝滿各種不同包裝的糖果。
2、紙簍若干。
3、布偶小鴨一只。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小鴨的口吻提出活動內容,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教師:
(1)嘎嘎嘎,誰來了呀?大家一起跟小鴨打打招呼。
(2)小鴨子聽說老師買了許多糖,他想考考小朋友,糖果都包著糖紙,怎樣才能聽吃到糖果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剝糖經驗。
教師:誰來告訴小鴨子怎樣才能聽吃到糖?
3、幼兒自己嘗試剝糖紙,教師在一旁提示幼兒相互學習方法。
(1)教師:小朋友,你們先來試試看怎樣才能把糖紙剝開。剝出來的糖就放在那只空盤子里。
(2)教師觀察幼兒探索的情況,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剝糖紙。
4、引導幼兒交流剝糖紙的經驗。
(1)教師:誰來告訴小鴨子,你是怎么剝開糖紙的?
5、感受成功的快樂。
(1)小鴨子夸獎你們真能干,為了獎勵你們,就請你們每人從盤子里挑選一顆糖果嘗一嘗。
(2)教師:小朋友,你們都吃到糖了嗎?好不好吃?是什么味道的?你們自己剝糖吃高興不高興?
(3)教師帶領幼兒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糖果甜甜》。
托班綜合教案篇二
設計思路:活動內容取材于幼兒熟悉的生活,剛入園孩子還在一片哭聲中就對吹泡泡很感興趣,吹泡泡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看著泡泡在空中飛舞的感覺真好,在孩子已初步適應集體生活的基礎上,此活動嘗試在戶外進行,讓孩子接近大自然,通過看、捉、說、念、做一系列活動,使他們能更快的融入到集體中,從而對各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流程:欣賞歌曲——吹泡泡——游戲——延伸
活動名稱:綜合——吹泡泡
活動要求:
1、在聽聽、看看、說說、玩玩中愉快地感知“玩泡泡”一系列快樂情緒。
2、愿意跟著老師和同伴一起“玩”。
活動準備:吹泡泡玩具一套、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隨音樂自由拍拍聽聽《吹泡泡》的歌曲,體驗快樂情緒。
2、吹泡泡:
(1)教師吹泡泡,幼兒捉泡泡。
(2)老師:老師吹出來的是什么呀?泡泡是什么樣子的?泡泡多不多?泡泡大不大?泡泡飛到哪里去了?
(3)教師邊做動作邊念誦兒歌二遍。
(4)幼兒嘗試著跟念兒歌、做動作。
4、游戲:吹泡泡
5、延伸:
寶寶本領真大,以后我們自己來吹大泡泡、小泡泡好嗎?
活動反思:在活動中,孩子興趣高,很投入,幼兒能跟著集體一起“玩”——唱歌、念兒歌、做游戲,如有吹出大泡泡的泡泡玩具,對孩子觀察大與小效果更好,兒歌還可選擇簡短二句為妥。
托班綜合教案篇三
燈籠托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做燈籠,感受過年的喜悅氣氛。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小肌肉動作的提高。
活動準備:多媒體各種燈籠圖片。彩泥,教師范例,泥工板。
活動過程:
1、教師讓幼兒看多媒體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圖片上有什么?燈籠是什么樣的?有什么顏色?你喜歡燈籠嗎?燈籠是什么樣的?(讓幼兒觀看圖片回答)
2、教師講解、示范操作過程。取一團泥放在手心團成圓,用手壓扁放在泥工板上,再用小的泥搓成長條壓扁,用剪刀剪成須,一盞漂亮的燈籠做好了。
3、幼兒學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幼兒學習獨自完成作品。
4、作品講評、欣賞。文檔僅供參考
愛護小手
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后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重點難點:知道哪些東西尖利不能玩
活動準備:手受傷的小熊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過故事導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討論:
(1)這個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
(3)什么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么?(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4)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
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么?(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么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后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扎后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里,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小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托班綜合教案篇四
活動名稱:七彩雪花(冬季幼兒園活動教案)活動前言:近幾天預報要下小雪,聽到這個消息,小朋友們都非常的開心,那么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開展一項以雪花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吧,具體的來了解下相關的活動目標及其活動準備與過程吧!活動目標
1.學習按線條將紙撕成規定的形狀,發展幼兒手指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鞏固對各種顏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涂色能力。 2.了解冬季的一些季節特征。
3.能積極參與活動并體驗活動的愉悅。
活動準備
紙做的各種顏色的雪花、油畫棒、小熊扮演者一名、了解冬眠的含義、歌曲《雪花》、自編故事《小熊的心愿》
活動過程
1、了解冬季的季節特征。
教師出示雪花并提問: “小朋友,快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雪花)“什么季節會有雪花?”(冬季)“前幾天我們唱過的《雪花》你們還記得嗎?”
邊放音樂邊表演唱。
“小朋友看見過雪花嗎?在哪兒看見的?”
2、講述故事《小熊的心愿》。
有一只小熊今年快四歲了,從沒見過下雪,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嗎(冬眠)?熊媽媽告訴它下雪的時候會有“沙沙沙”的聲音。有一天小熊正在家里搭積木,突然聽到窗外有“沙沙沙”的聲音,小熊高興的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下雪了”!熊媽媽向窗外看了看,原來是風吹樹葉的聲音。有過了幾天,小熊在家里拍皮球,又聽見“沙沙沙”的聲音,小熊激動地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下雪了”!熊媽媽向窗外看了看,哦!原來是下雨了!再過幾天小熊就要冬眠了,它天天在家里盼望下雪,可是雪一直都沒有下。
3、讓幼兒想辦法幫助小熊實現心愿。(撒七彩雪花,提示幼兒我們可以做許多紙雪花,為小熊來一次“人工降雪”。)
4、認識教師準備的紙雪花的顏色。
5、教幼兒制作紙雪花。
(1)出示畫好的雪花,教幼兒涂色(順著一個方向涂,不要涂到線的外邊。)(2)教幼兒撕雪花。(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紙,沿著雪花邊線一點一點地撕)
6、幼兒動手制作雪花,先涂色后撕,廢紙放在籃子里。
7、游戲“下雪了”。
(1)把幼兒和老師們的雪花收集在一起。(2)到小熊家請出小熊一同到戶外看下雪。
請幼兒和小熊閉上眼睛,教師數完“
一、二、三”再睜開,樓上 的教師將雪花撒下,幼兒歡呼雀躍“下雪了,下雪了”。
總結:冬季許多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下雪,下雪了我們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看著一片片白茫的世界,讓人想到的另外一種景象,家長們一起參與進來吧,來與孩子們一起完成這個小游戲!
托班綜合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剝桔子皮,并知道果皮放在垃圾簍里。
2、會一瓣一瓣地拿桔子給自己吃、給同伴吃,鍛煉動手能力,體驗交往快樂。
3、練習連貫的說話:我喜歡吃桔子、我給某某吃橘子。
活動準備:
桔子每人一個;垃圾婁一只,布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袋,引起興趣。
“這是什么呀?”
“猜猜看袋子里裝了什么好東西?”
二、摸一摸,說出好東西的名字——桔子。
1、“到底是什么呢?誰來摸一摸?”
2、誰會大聲地告訴小朋友是什么呀?
3、每個小朋友都從袋子里摸一個桔子。
三、剝一剝。
1、誰會剝桔子?
2、自主練習剝桔子,教師巡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鼓勵、幫助小朋友“把圓圓的桔子掰開來。”。
3、討論:桔子皮放在哪?
四、嘗一嘗。
1、“誰喜歡吃桔子?”(練習大聲說話:我喜歡吃桔子。)
2、“怎樣吃桔子?”(一瓣一瓣吃桔子)
3、“我想送一瓣桔子給某某吃,你想送一瓣桔子給誰吃?”
4、品嘗桔子,并互相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