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一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同事和鄰居們的一致稱贊,他就是店集鎮鎮東村黨支部書記韓洪明。
韓洪明,男,漢族,1947年出生,中共黨員。二十多年來,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恪守“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雙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譜寫了一曲敬老孝親的贊歌。
韓洪明的父親在73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韓洪明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臥床十年。韓洪明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妻子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韓洪明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年的精心護理,韓洪明的老父親以84歲的高壽辭世。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老父親辭世沒多久,韓洪明的母親又病倒在床。白天,韓洪明的妻子鄧夫蘭在家做飯、喂養老人,韓洪明則盡可能的抽時間給母親按摩,晚上的時候更是寸步不離的予以照顧,陪母親聊天。冬天天冷的時候,怕凍著母親,就提前買來電爐子、電熱毯等給母親加熱,為了母親的更好的恢復,夜里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母親翻身。在韓洪明夫婦的悉心照料下,韓洪明的老母親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說:“我之所以能熬到現在,全是托兒子、兒媳的福!”。今年3月,韓洪明的老母親逝世,享年90歲。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店集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韓洪明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店集鎮樹起了敬老孝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臥病在床雙親的同時,韓洪明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韓洪明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于雙親的贍養,韓洪明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工作上的應酬、朋友之間的聚會他都盡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應酬也會提前處理好老人的吃飯問題再參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繼續守在老人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他總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韓洪明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至親,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為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他勇敢地把這一份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韓洪明說:“他們給予我生命,現在他們病了,但給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他們的回報。父母的堅強,妻子的寬容與理解,兒子的進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單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寬慰,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負起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他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家里的瑣事很多,但是韓洪明并沒有因為家里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韓洪明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工作。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白天忙公事,夜里忙著照顧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顧。在他的帶領下,鎮東村的工作一直在鎮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縣、鎮等各級部門的表彰,20__年在全縣七一表彰時,榮獲“扎根基層奉獻獎”。
這些年,韓洪明盡好兒子的孝道和義務。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支部書記,雖然沒有做什么大事,但卻做了這些感天動地的事。韓洪明堅守自己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家庭的困難,不拋棄,不放棄,把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傳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二
雷鋒,一個我們家喻戶曉的名字,平凡而普通,年僅22歲就去世了,可是他的精神卻像火炬一樣,照亮我們每個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心中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雷鋒叔叔,你是那么的平凡,又是那么的不平凡,你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無論是在家里、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都是我學習的榜樣,讀著你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淚下。你雖然出身在貧苦家庭,吃盡了各種苦頭,但你是那么的懂事、孝順,你說:“我活著是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此刻你還活著,那么你將會是當之無愧的“感動中國人物”。
跑到郵局將溫暖寄向災區……難怪俗語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如今,雷鋒精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大到20_年的汶川大地震,好多人都心系災區,義務獻血,捐錢捐物;小到我身邊的同學互幫互助。經過了解你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今日,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那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卻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卻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讓雷鋒精神永駐我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三
晉文公手下有一個人叫李離,他當法官的時候,因為錯聽了別人的話殺了不該殺的人。于是,他便把自己關押起來,并給自己判了死罪。
晉文公為他打圓場,算了算了,多大點事啊。更何況,這是你手下人的錯誤,又不是你的罪過。
李離說:“大王,話可不能這么說,我不能把我的責任推給下屬。”他進一步解釋說,“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今過聽殺人,其罪下吏,非所聞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我被任命為他們的長官的時候,沒有任何推讓;當我得到的俸祿比下屬多的時候,沒有把俸祿分給他們,現在出了問題卻要下屬擔責任,這種事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呢。
作為一名法官,就該依法辦事。用錯了刑,殺錯了人,自己就得被殺。這沒什么可商量的。最終,李離沒有聽晉文公的阻攔,自殺了。
這件事記載在《史記·循吏列傳》中。李離自殺后,晉文公是什么反應,其他大臣是什么反應,史書沒有寫,但一定會有一種聲音存在,那就是:國君救你,你都不懂就坡下驢,李離真是個傻子!
太史公最后的評論是:“李離過殺而伏劍,晉文以正國法。”也就是說,李離尊重法律,引咎而伏劍自殺,正因為這樣,晉國的法律才在公平的軌道上,得以推行。
司馬遷始終不動聲色,他只是平靜地羅列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司馬遷的言外之意大概是:任何時代,當群體活到精明的時候,社會需要一些偉大的“傻子”來支撐!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四
春節放假,我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雷鋒是怎樣從舊社會孤兒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成為了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榜樣。
雷鋒出生在1940年,就在雷鋒剛剛學會走路的那年冬天,災難降臨到了雷鋒家。他的爺爺被地主活活逼死了,他的哥哥被機器軋死,他的父親被日寇打死,他的母親含恨自殺。雷鋒成了孤兒,家境貧寒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
1949年8月,雷鋒的家鄉解放了,雷鋒也翻身做了主人,他高興地背上了書包,走進了渴望已久的學堂。雷鋒參軍后不忘學習,不論做什么工作,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打開隨身帶著的書本,專心致志地閱讀。戰友們都尊敬地稱他為“讀書迷”,他那個隨身背的黃色軍用書包,也被稱為“流動的圖書館”。
雷鋒也是一個勤儉節儉的人。他自我有個“聚寶箱”。平時從外面撿回螺絲釘,螺絲帽都會放在里邊備用。雷鋒穿的襪子,補了一層又一層,使用的搪瓷臉盆和漱口杯,黑色的鐵皮一塊一塊地露出,卻舍不得買新的。但為了支援農業建設,他曾把幾年來辛辛苦苦積攢的二百元錢全部捐了出去,這是多么的偉大和無私呀!
作為一個學生,我們要學習雷鋒的善于“擠”和“鉆”的“釘子”精神,樂于助人和勤儉節儉的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要認真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課外知識;在學校里,要幫忙同學,從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比吃和穿,要勤儉節儉。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五
大一班老師 何曉燕
近期,細細品讀了紅色經典《劉胡蘭》,感受頗深,心靈再次受到洗禮。劉胡蘭,1932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10歲參加兒童團,13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敵人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毛澤東評價她“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我也是靠著一種信念,在幼教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這種信念,就是對事業的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熱愛,它支撐著我克服重重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我雖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去思考自我的人生價值,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但我卻能夠象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我教過的每一個孩子。
然而社會在不斷發展,新舊思想的交匯、碰撞,道德的淡薄,無一不困擾著人們,作為教師在面臨著收入與付出的不平等,也面臨著價值觀、夢想觀、人生觀的困擾迷惑。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得許多幼兒教師在承受著物質和精神的落差、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所帶來的壓力。以往,我也曾為微薄的收入而苦惱、懊悔、迷茫過,但當我想起劉胡蘭、江姐、小蘿卜頭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大無畏的革命犧牲奉獻精神時;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同行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我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圣潔時,我感動、羞愧了。先烈們用生命、同行們用自我的行動激勵著我,讓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恒。
放眼望去,成千上萬的小學、中學、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腳踏實地、一絲不茍、默默耕耘著,他們用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奉獻在幼教這片沃土上,耕耘出最成功的天地,得到最熱情的收獲,輻射出最靚麗的光芒,用實際行動回應著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初心。正像雨果曾說過的那樣: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今后,我將和所有的幼兒教師攜起手來,愛崗敬業,勇于創新,認真執教,共同撐起幼教這片藍天。
2021年3月15日
紅色故事心得體會范文
紅色經典故事
紅色故事策劃書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六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二十四孝故事》。這根數講述了二十四個有關孝順的故事。其中《扇枕溫衾》這個故事令我深有感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扇枕溫衾》主要講的是: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死了母親,他從小就懂得孝敬父親。酷夏時,常常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常常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讀了這個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發脾氣,爭吵,真是不應該。爸爸媽媽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沒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撲面而來的爭吵。因為沒有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而爭吵,因為父母的一句關心的責罵而爭吵,因為父母每給我準備好需要的東西而爭吵……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牽著我的手,一起去逛街。那時我們是多么的開心啊。記得那時,我還揚言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小的時候你們照顧我,等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你們!”現在,我也算是半個大人了,可是小時候的話語早已拋到九霄云外。
其實,父母是很容易滿足的。一句安慰的話語能夠讓他們滿足,一個關心的動作能夠讓他們滿足……我們是學生,不會象大人那樣,給他們買衣服,給他們買大房子住,因為現在的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能力。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好好學習,用好成績回報他們。父母下班回來時,送上一杯水;疲憊時,給他們按摩;吃飯時為她們盛飯……這些小小的事情都會讓他們欣慰,讓他們滿足。
以后,我不會再去和父母爭吵,不會和他們發脾氣。而是多為父母著想,多幫父母做家務,好好學習,以好成績回報他們。希望大家也一樣,多想想父母,多為她們著想,多為他們分擔。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七
時光的腳步凝固在空氣中,將紅色精神描繪得繪聲繪色,萬水千山中默默的留下腳印。寒風呼嘯著,空氣中像是帶著刀刺一般直入紅軍們的身體,刺骨,凜冽,默默存在。
食物乃人生食糧,延續生命的感動與奇跡,而在艱苦中生與死中,他們將不泯滅的精神為食糧,成為了勝利的奠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后涌動的這一股力量,激發著無數人愛國敬業,他們也存心每一個紅軍的心中。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古時那最嘹亮的口號,將暴政推向歷史的教科書,而幾千年后的現在又出現了一支雄厚的軍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一縷光芒出現的時候就已有了燎原之勢,是他們典藏的歷史用行動書寫了光輝篇章。
曾經的喪權辱國,無用之至都不會抹去,他們是悲慘的,凜冽的被歷史所牢記,也被13億中國人所牢記,然而正是這樣令人切齒的歷史才讓更多的人去拼搏,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傳承紅色基因。
歲月湮沒在塵埃里,將歷史銘記,而后,中國不再屈服。
消防隊員消滅火災,警察叔叔除惡揚善,解放軍叔叔抗震救災,承載國人夢想的載人航天……一樁樁、一件件是中國的偉大進步。
國際上那抹紅色,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創造更多奇跡。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八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已過一半,作為一個夜班阿姨,幾十個幼兒的睡眠、身體、情緒等等各方面的狀況都務必要自我一個人應對,并且要在第一時間里去掌握、去處理,所以,我們務必要有愛心、有耐心和細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每晚九點我都是比較認真地與下午班老師做好交接班的工作,詳細詢問有沒有個性要交待的事情和個性要留意的幼兒。接班這一段時間里,幼兒基本上沒有入睡,大部分幼兒都還要下床再拉一次尿,但我發現好多次有個別幼兒是下床湊熱鬧。因為他說要拉尿,又不可能不讓,也不能批評,所以我就利用這個時間給他們簡單的講一講“放羊娃”的故事,教育他們不要說假話,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有時針對幾個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來影響其他幼兒。
其次,盡量多想辦法讓幼兒盡快安靜入睡,避免發生意外狀況。幼兒入睡后勤查床、細觀察,隨時掌握每一個幼兒的身體變化狀況,根據室內溫度及時給幼兒增減被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送醫務室。
對一些多尿的幼兒都及時叫尿,盡量做到不讓一個幼兒尿床。另外,還有個別幼兒又多尿,體質又差,如:我們班的越越小朋友,很多尿,尤其是天冷時,害怕每次叫他都起來,被窩都涼了,而且走來走去又冷,一般我都不讓他下床,而是在床上接尿,避免他著涼,也減少一些走來走去的過程影響他的睡眠。
而且我還和另一位夜班阿姨互相配合,一齊做好夜班的工作。盡量用自我的愛心去關愛每一位孩子,去照顧每一位幼兒,不偏袒、不比較,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每一位孩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做一個好員工。
革命故事及心得篇九
“我去撫順看兒子,在這把火車票弄丟了,可火車馬上就要到了,身上帶的錢又不夠再買一張車票。”大娘焦急地說。
雷鋒聽了,二話不說就拿出自己的津貼費幫這位大娘買了一張火車票,然后一邊扶大娘上火車一邊說:“您和我同路,到了撫順,我幫您找兒子!”大娘聽了,對雷鋒感激不盡。車上,雷鋒一直向大娘詢問他兒子的事;下車后,雷鋒又費了幾經周折才幫大娘找到兒子。
雷鋒是多么勤儉節約。雷鋒有一個用破木板釘成的小箱子,里面裝著一些大大小小的螺絲釘。大家都非常疑惑:一些螺絲釘有什么用?雷鋒笑著說:“一顆螺絲釘雖小、不起眼,但機器少了它就是廢銅爛鐵了。”聽了雷鋒的話,大家恍然大悟。雷鋒的襪子是補了又補但還是不肯扔;雷鋒買的香皂都是到過年時才拿出來用一次,平常都是用肥皂洗臉;雷鋒的津貼費有一些必須開支,只留少量的錢買一些書籍,剩下的全部存入銀行,從不亂花。
雷鋒是多么謙虛好學。一天休假日的晚上,同志們都出去了,只有雷鋒還在家中看書。指導員從營部回來,關心地對雷鋒說:“小雷呀,都快到半夜了,早點睡吧!”說著,指導員就上了床,很快就睡著了。一覺醒來,見室內還亮著燈。一瞅,雷鋒還在原位一動不動地看書。
我讀著《雷鋒的故事》,聯想到了我自己。我生活在這么和平、美好的環境中,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卻若無其事地走開,而在我需要別人的幫助時,別人又熱情地伸出救援之手;我的襪子只要有一個破洞就扔掉;雷鋒從不“犧牲”一點學習時間,而我卻因為自身的惰性,浪費了大量學習時間,只是一味地追求舒服,實在感到慚愧!
希望大家能學習雷鋒樂于助人、勤儉節約、謙虛好學的好習慣,做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