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尋覓實用篇一
當枯黃的樹葉調皮擺脫母親的軀干是,秋姑娘便來了,沒有轟轟烈烈的暴雨相隨,沒有安閑寧靜的雪花相伴,一切的一切帶給人們的是豐收的喜悅。
當金黃的玉米吐出根根金絲,風也不再那樣熱,漸漸地涼爽,身為農家的孩子,再熟悉不過。和媽媽一同來到玉米地,雜亂的枯草在路邊張揚著,一望無際的田地不再那樣生機勃勃,到處都是暗黃色,一堆一堆的玉米就那樣安詳的躺在大地上,享受著屬于它們的“天空、大地”!秋,也許就是生命休眠期的一個起點吧!
我和媽媽一個一個的把這些玉米放進桶里,在運到車上,這樣勞累的活,我干了一會兒便承受不住,臉上隱約有點汗,一陣風吹來,突然感覺自己好沒用。媽媽干了一上午,下午便接著去玉米地,我卻懶洋洋的做了一下午作業。秋,也許就是這樣勞累吧!
當片片枯葉依依不舍的告別母親,用自己脆弱的身軀鋪出一條林間小路時,我真在中間,靜靜享受著秋的魅力。遠處的天顯得格外空曠,偶爾有幾只南遷的飛鳥整齊的飛過,形成一幅美景。秋,也許就是這樣富有風度和吸引力吧!
尋覓實用篇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她在尋覓什么?
她在尋覓安定的國家,昌盛的社稷。她不愿看到那“山河破碎,風飄絮”,不愿看到“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這就是李清照,她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對破碎國家的惋惜,書寫著自己的一份豪情!岳飛可以馳騁疆場,浴血奮戰;辛棄疾可以上朝參議,話國家政事。而他卻只能一個人愁!
她在尋覓什么?
她在尋覓自己的廣闊天地,尋覓文學的道路。尋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愜意;尋覓“小院閑窗春色深”的靜謐。尋覓著人生價值,尋覓著昔時戀人。
她的詞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是白紙遇上墨色所迸發的文學火花!
尋覓實用篇三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先生的人的需要層次金字塔模式里,安全感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
記得在日本訪問時,很驚訝普通民居的構造單薄。尤其是海邊的房子,好像紙扎的燈籠,輕而蓬松,叫人懷疑稍大些的海風,就會把墻壁吹個透明窟窿。
真叫人無話可說。
那年到處風傳地震,我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焦慮,特向一位專事地震研究的朋友請教。她告訴我,地震發生的時候,你趕快跳到家中房屋的承重墻交叉的部位,那里通常比較堅固,即使倒塌也會有小的支撐空間可供躲避,以利等待救援。此秘訣鬧得我和先生,像兩個蹩腳的工程師,在自己家中四處脧巡,彼此還意見分歧。他說這堵墻承重,我說可能是那一堵,吵得誰也不服誰,只好又向朋友討教。她說,你們可以找到當年施工部門的圖紙,對照辨認,豈不最有權威性了?這法子好是好,但實在太麻煩,只好不了了之。朋友是個盡責的人,后來又過問此事,我如實相告,朋友說,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法子,一旦山搖地動,你就躲到房屋內的衛生間,那個角落比較安全……從此我牢牢記住這一救命寶典,很長時間內,一進了衛生間,就敬畏有加。覺得在未來的某一天,全靠它的庇護啦!
災難時,到底哪里最安全?我只作過如此不完善的小小調查,已是眾說紛紜,看來,安全是個永恒的題目。在我們的生命里面,尋找安全,是集體無意識的頑強表現。
比如消防人員的撲向火海,比如救護人員的攀登危樓,比如對付易燃易爆物品燃燒時的臨危不懼,比如潛入冰水拯救遇溺者……無論對職業人員還是對見義勇為的普通公民,我相信,在那一瞬,都有生命本能的召喚和人生價值的實現碰撞的火焰。
這樣的人,就達到了人的自我實現的頂峰,他們找到了本能之上的高貴的尊嚴。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0年4月上)
閱讀訓練
1.文中敘述了“我”及他人尋找安全的多個事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面對“尋找安全”和“尋覓危險”,作者在文中闡發的觀點是什么?
4.以下不能為文中畫線句子作補充的事實是( )。
a.湖北長江大學生搭建人梯勇救落水少年,結果三位大學生因救人不幸溺水身亡。
b.江西青年曾慶香在危急關頭,毅然選擇去救車禍被困人員,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c.5月26日晚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大潤發商場前發生第12起員工跳樓事件,現場尚存血跡。
d.在玉樹孤兒院當義工的黃福榮,地震發生后,為營救被困的3名兒童,冒險在余震中重返廢墟,不幸被倒塌的建筑物擊中身亡。
5.大量運用短句、恰當使用修辭是這篇文章語言運用上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試任選其一舉例分析其表達效果。
(黃 麗設計)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