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演講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一
(音樂起,畫外音“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正式演講)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后的笑容: 三軍會師,會寧載歌載舞的激動時刻。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
那是在1935年,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而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長征途中,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我們要大聲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難與輝煌,無愧今天的責任與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與追求。
八十年風風雨雨弘揚長征魂,兩萬五千里長征路共筑中國夢。做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讓身體里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去書寫我們新的長征。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二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陜北。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發奮圖強的精神支柱。
今年是長征勝利84周年,84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英勇的隊伍在革命史上寫上了光輝篇章。它好似一副畫卷,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畫著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在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在峽谷急流、烏江天險、在彎彎赤水、大渡激流,在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及糧食的嚴重短缺。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英雄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利用自己的兩只腳,長驅直至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走向了光明和勝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內核,始終鼓舞著廣大紅軍將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正是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長征向全世界宣告,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4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已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黨的事業。保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發揚萬眾一心,團結拼博的集體主義精神,發揚甘于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對于我們軍休干部來說,要繼續保持黨的光榮傳統,保持軍隊的優良作風,顧全大局,講團結,讓人生道路煥發光彩,共筑中國夢。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里,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長征精神,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前進,將夢想變為現實。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三
大家早上好!
7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創造了長征精神;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所以,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去發展、去創新長征精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長征精神世代相傳。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么不喝可樂,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對于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長征。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
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只腳,長驅直至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占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二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
那,是什么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不辭,前仆后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么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斗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并非那么艱難,那么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
同學們,當你沉溺于網絡游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于武打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肯德基,喝著可口可樂,為超女瘋狂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在這個沒有了硝煙和戰場的社會所面臨的,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
這關系到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關系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作為當代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的長征精神。因為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因此,我們在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在生活中要繼續發揚革命先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作風,不挑吃穿,不亂花錢。與別人相處時要學會先人后己,互幫互助。今天我們要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我們要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吧。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長征》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紅軍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他們,征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長征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
謝謝大家!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五
“弘揚長征精神,決勝全面小康。”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7日在江西瑞金啟動,活動旨在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全國人民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前的1934年10月初,中央主力紅軍從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等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下,歷盡了艱難萬險,最終取得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同時,也凝結了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凝煉而成的,是革命先烈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紀念長征勝利、講述長征故事、重溫長征精神,不只是簡單地重溫歷史、回顧歷史,而是要將偉大的長征精神繼承好、弘揚好,代代傳承下去。
要在繼承中傳承長征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范和最高表現。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從突破湘江到四渡赤水,從飛奪瀘定橋到強渡大渡河,再到爬雪山、過草地……一路走來,每一個艱難險阻、每一場激烈戰斗,都無一不體現出偉大的長征精神。沒有這種精神,紅軍是不可能在惡劣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千難萬險,更不可能取得長征的最后勝利。因此,我們要原原本本地把長征精神領悟好、學習好,繼承長征精神中的紅色的基因,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要立足當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用長征精神激勵我們努力干好本職工作,發奮學習,努力創造出更加驕人的業績。
要在創新中傳承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不僅是紅軍戰勝千難萬險的強大精神力量,更是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特別是當下,我們走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我們更要探索創新傳承方式,弘揚好長征精神。要創新活動載體,除了組織諸如“老紅軍講故事”等一些傳統的活動之外,還要不斷豐富活動載體,多組織一些新聞媒體“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記憶”紅色旅游等活動,讓長征精神“動”起來,讓紅色記憶“活”起來;要創新傳播方式,在利用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傳承長征精神的前提之下,還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加強傳統媒體與網絡新興媒體融合傳播,真正實現宣傳推介全方位、多視角、廣覆蓋,為走好“新長征”凝集精神力量。
總而言之,長征精神貴在傳承。只有把長征精神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才能夠凝聚合力、砥礪奮進,戰勝前進中的一切困難,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最后勝利。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六
很高興能在這里為大家演講,我主要講下什么是長征精神。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的時間里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嚴重危害, 三大主力紅軍被迫相繼實行戰略大轉移。在歷時兩年的長征中,紅軍將士以無比驚人的英雄氣概, 創造了人間奇跡, 形成了廣為稱道的長征精神, 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傳家寶。綜觀長征的全過程, 我們可以把長征精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
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長征的統計數字是驚人的。紅一方面軍總共長征368天,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 18天用在夜間行軍上。其余的100天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 總共有15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上。在總長25000余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 平均每天行軍74華里, 一支大軍和它的輜重要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紅軍一共翻過18座著名山嶺, 其中5座是終年積雪、被視為生命禁區的大雪山(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打鼓山、倉德山) , 穿過了高寒缺氧、人跡罕至的大草地, 渡過24條河流, 經過11個省份, 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 突破了敵人4道封鎖線和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 擊潰敵軍400多個團。
他們開進和順利地穿過10多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在萬里征程中,紅軍將士在裝備低劣、衣衫單薄、食不果腹的極端艱苦的條件下, 仍然士氣高昂, 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 攻關奪隘, 譜寫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凱歌。
3. 團結友愛, 互幫互助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
紅軍將士在長征過程中, 面對重重困難, 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充分體現出無產階級集體主義精神。這方面的事跡不勝枚舉。
紅一方面軍篇二:長征演講稿
我們先來欣賞一首七律詩歌。
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長征精神就是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七
1935年8月18日,右路軍先頭部隊紅30軍的264團,、265團在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的率領下,最先踏上了草地行軍的征程,向班佑出發。
在他們的左翼,紅一軍團第四軍也于21日從毛兒蓋出發,走另一條路線進入草地。
中央軍委縱隊與前敵總
指揮部隨一軍大部隊行動,病中的周恩來與三軍團走在最后。
八月的草地,對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紅軍指導員來說,真是別有一番景象:
牧草肥美,繁花似錦。然而隨著前進步伐真正到來的卻是大自然殘酷的折磨和死神的威脅。
這里無路可循,部隊只有在藏族向導的指引下,踏著草甸緩慢行進。
軟綿綿的草甸隨著戰士的腳步移動,發出喀嚓喀嚓的聲音,稍有不慎將草甸踩穿,整個人便陷入沼澤,搶救不及,少頃便沒頂了。
部隊進入草地后,幾乎無日不雨,雨水不僅淋透了戰士們的衣衫,也淹沒了部隊前進的路線。
有些地段連續幾十里水深沒膝,使向導也難以尋找過去游牧留下的痕跡。
有的戰士因此而偏離了行軍路線,陷身泥潭,活活被沼澤吞噬了生命。
八月也正是草地冰雹逞兇的季節,有時面對著鋪天蓋地而來的冰雹,戰士們連藏身的地方都找不到。
茫茫草原之上,偶有幾米或幾十米高的山坡隆起,卻始終見不著一株高大的樹木,一眼望去,地型十分相似,方向極其難辨,甚至有時候部隊艱難地行走了幾個小時,卻又回到了原處。
過草地在紅軍長征的歷史中一直被稱為艱苦的經歷,過草地猶如一場死亡行軍。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八
是啊,長征,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老師告訴我們在二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紅軍隊伍在艱難地前進,一位軍需處長被凍死在雪地里,大雪覆蓋了他的身體,他因此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聽到這里,你可能會想:既然是軍需處長,手里掌握著戰士們的吃穿,在饑餓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飽、穿暖,他怎么會被饑餓和寒冷奪去寶貴的生命呢?難道他是傻瓜嗎?不,他絕不是傻瓜,在他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東西,這就是為國家、為民族,勇于犧牲、勇于奉獻、無私無畏的長征精神。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筆直平坦,公路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住房寬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師新村、金玉小區、花園城,一座座美麗的家園拔地而起;西苑開發區、柏香林開發區、西環開發區、文昌路開發區,讓古老的印江城舊貌換新顏。
你看,西環大橋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騰飛的翅膀;北環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的祖輩和父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優美的藍圖,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聽的華章。
同學們,當你沉溺于網絡游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于武打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肯德基,喝著非常可樂,為超級女生瘋狂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為當代少年,我們應該有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又是一次新的偉大的充滿艱辛的長征。
同學們,巍巍大石墩是我們挺拔的脊梁,滾滾邛江河是我們沸騰的熱血;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追尋金色的理想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九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長征精神"。
我讀過許多關于長征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打動著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魚鉤》的課文,這篇課文是一位紅軍回憶他的老班長為了讓他和另外兩個病號順利走出草原,而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老班長最終還是沒能和病號們一起走出草原。但是他那為別人著想的精神還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長征詩歌演講稿篇十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緬懷紅軍豐功偉績,深刻闡述長征精神,為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吹響了集結號、發出了進軍令。中華大地,激蕩起弘揚長征精神、實現復興夢想的磅礴力量。
漫漫征程,巍巍豐碑。展覽中,無論是“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題景觀,還是“七根火柴”“金色魚鉤”“半截皮帶”等經典長征故事,無不把觀眾帶回那段崢嶸歲月。80年前,在險象環生的戰爭環境和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我們黨領導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場驚天動地的歷史壯舉,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精神高地。奇跡背后,總有一種信念頂天立地;壯舉之中,總有一種精神蕩氣回腸。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英勇的紅軍展現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于勝利的革命風范。偉大長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始終是激勵黨和人民奮勇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回望長征,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長征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也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實現民族復興、謀求人民福祉,既是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仰望歷史的天空,精神力量歷久彌新。在新征程上,長征精神依然是我們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重要動力,指引著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
“革命理想高于天”,紅軍戰士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責任擔當,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熔鑄成深沉熾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砥礪不屈不撓、不怕犧牲的精神品格,激發出一往無前、不可戰勝的奮進力量。今天,我們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深化改革的激流險灘,面對脫貧攻堅、轉型升級等硬任務,更加需要弘揚長征精神,使之煥發新的光芒。高揚信仰旗幟、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能凝心聚力、團結奮斗;振奮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就能戰勝風險挑戰,奮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發揚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就能久久為功、行穩致遠,不斷抵達改革發展的新境界。
長征永遠在路上,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傳承長征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用改革發展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續寫時代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