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小班教案中的教學活動應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夠給您提供一些教學設計的靈感。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一
1、欣賞搖滾歌曲《你快樂嗎》,了解搖滾歌曲的基本特點(歌詞簡單、重復,曲調熱情、奔放)。
2、通過模仿搖滾樂手的演唱、動作,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3、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現。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錄音機、磁帶、mtv
1、導入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激起幼兒的興趣,問:“你們快樂嗎?”(幼兒大聲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師給大家帶了一首搖滾歌曲,名字叫《你快樂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欣賞歌曲錄音
(1) t:聽完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快樂、激動、好玩)
t:音樂剛開始的時候,你們注意到了嗎?是馬上唱了,還是在-------?提醒孩子,從1數到8,還可以讓孩子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
(2)重復欣賞歌曲,熟悉歌詞主要內容
t:這首歌曲吧,我發現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重復的歌詞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復呢?我們再來聽一聽,看看你能不能找出來。
重復一:“你快樂嗎?我很快樂!”
重復二:“快樂其實也沒有什么道理告訴你,快樂就是這么容易的東西!”
(3)再次欣賞音樂,在問答處,跟著歌曲一起大聲回答。
t:你們想不想也來唱一唱啊!(想)好,現在大家就跟著歌曲,在一問一答的時候大聲的唱出來,其它地方請你仔細聽。先來試一下!
t:“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再大聲一點!你快樂嗎?(我很快樂!!!)
好,放音樂!
3、欣賞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動作
(1)欣賞歌曲mtv
t:電視上的這位歌手,他快樂的時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達他的快樂的!
(讓孩子說一說)
(2)請幼兒模仿歌手的動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說了很多,誰愿意來表演一下?
(3)跟著音樂和電視畫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動作。
t:那現在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電視來表演一下。
(4)幼兒進行裝扮,面對“觀眾”,跟著音樂大膽的表演,把自己的快樂表現出來。把活動推向高潮。
t:這么快樂的音樂,我們現在也來裝扮一下,(想!)一會也把我們快樂的樣子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好嗎?(好!)那我們現在趕快準備一下。
(5)小結,知道今天欣賞了搖滾樂,這是一種快樂,熱烈的音樂。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在反復哼唱自我名字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和愉悅感。
2.能經過變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歡樂的情緒演唱,體驗歌曲節奏的變化和團體游戲的趣味,體驗歌曲旋律的流暢和接龍形式的趣味。
教學重點:掌握歌曲的旋律,學習填詞哼唱。
教學準備:
1.兩個人物手偶(湯米、杰西卡)、伴奏音樂。
2.幼兒每人一張名字卡(貼胸前)。
教學過程:
一、律動《你真牛》進場。
1、聽旋律跟教師拍節奏。
2.互動游戲:介紹自我的名字。
三、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詞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詞
(2)教師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問:湯米在唱的時候,像在做游戲,你覺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戲!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詞
教師出示手偶(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問:湯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樣介紹的?(在回答問題的過程,讓幼兒了解名字兩個字與名字三個字的不一樣唱法)
3.辨別a、b段旋律不一樣的地方(經過聽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難點并唱好音準)
四、學習完整演唱,初步學習接唱
1.幼兒完整學唱。
2.幼兒分主角進行接唱。
五、學習填詞演唱
1.把握填詞演唱的要點
a.想一想,自我的名字是幾個字的?兩個字該怎樣唱?三個字該怎樣唱?
b.再想想,名字最終一個字是什么字?(再次幫忙幼兒掌握名字兩個字與名字三個字的不一樣唱法)
2.在琴聲的伴奏下,請幼兒輕聲填詞哼唱自我的名字。(讓幼兒自由嘗試,自主檢查自我的學習情景)
3.教師示范填詞演唱自我的名字為幼兒做了示范。
4.請個別會唱的幼兒(兩個字、三個字名字的小朋友)上臺填詞演唱自我的名字。
5.請兩名(或四名)幼兒以接唱的形式填詞演唱自我的名字
六、自豪地演唱自我的名字
以接龍演唱的形式全體幼兒把自我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紹給大家。
七、延伸環節
引導幼兒將自我喜歡的動物、物品等唱出來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來》
1=c24
2432|1523|1—||11|2432|55|5634|
來來我是湯米湯米米米米米
22|2432|1ⅰ76|5432|10|11|2432|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來來我是杰西
55|5634|22|2432|1523|1—||
卡呀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三
有個老爺爺特別喜歡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這是誰啊?(唐僧沙和尚豬八戒孫悟空)
師:這些面人見到我們小朋友可高興了,我們用好聽的歌聲向他們問好!
過渡:捏面人的老爺爺本領大,捏出來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
二、授新課
1、師用圓舞板以快板的形式
師問:捏一個豬八戒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
師問:捏一個唐僧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師問:捏一個沙和尚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師問:捏一個孫悟空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2、師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
師:捏面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師唱歌曲提問:你聽到什么了?
你還聽到什么呢?你們仔細聽聽!
4、師再次范唱
提問:你們仔細聽聽,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別的呢?
幼兒回答
師:誰愿意來試一下?
5、師示范邊唱邊做動作(最后一句)
6、幼兒練習3遍
過渡:因為這個捏面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
7、師唱響一點,幼兒跟唱(2—3遍)
師:誰來說說這首歌與平時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兒回答)
師小結:這種既有說又有唱的歌曲叫說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再把這首說唱歌曲練習一下。
幼兒再練習2遍
三、小朋友真能干,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說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說說的部分。
1、表演
要求說的部分的幼兒要邊說邊做動作。
2、交換角色表演
3、男女生練習
四、創編
1、捏面人的老爺爺本領這么大,還會捏什么呢?(捏一個小狗汪汪叫---------)
幼兒仿編
師把幼兒仿編的歌詞唱進歌曲
2、開火車仿編
師再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幼兒仿編的歌詞唱到歌曲里。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四
在難點學習中幼兒的興致十分高,活動中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說唱和京韻兩合體,是幼兒熟悉的故事情節,所以幼兒十分的感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跟著我的步驟學下來。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圖片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活動中通過教師的范唱、戲劇表演、角色變化等方式學習歌曲。讓幼兒在形式多變的情境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五
十月份班內開展了“大中國”主題活動。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從四大發明到現代火箭,從中華健兒勇奪奧運獎牌到我國的名勝古跡,從國粹京劇到剪紙……孩子們的發現越來越多,感受也越來越多。這段時間,孩子們看了電視《李小龍傳奇》、《少林寺傳奇》后,對中國功夫產生了極大興趣。于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我國傳統的武術文化,萌發幼兒愛國的情感。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六
1、把丁丁請進教室,丁丁看到小朋友幫他改了畫,他表示感謝,并向大家承認了錯誤,表示以后要認真學習畫畫,改正粗心的毛病,在也不驕傲。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丁丁為感謝大家,來為幼兒跳個舞《娃哈哈》,幼兒欣賞。
3、小朋友為了表示和丁丁的友好,跳起舞蹈《友誼舞》。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七
一、設計意圖:
節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兒難以理解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嘗試著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入手,將音樂融入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中,幫助幼兒直接感知音樂的節奏,以此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因此,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特點,找準節奏。
2、學習用生活化的樂器“鼓”和“鼓槌”進行演奏。
3、能看指揮、聽音樂、看圖譜演奏打擊樂器。
重點:聽音樂找準節奏。
難點:用樂器按節奏進行打擊演奏。
三、活動準備:
1、生活化的“鼓”“鼓槌”每人一份
2、《軍隊進行曲》選段
3、圖譜
四、活動過程:
(一)和音樂做游戲
1、聽著音樂神氣的走進活動室。
師:“小朋友,剛剛的音樂好聽嗎?我們用身體來和音樂做游戲吧!”
2、教師帶領幼兒聽著音樂做動作。
3、難點前置
(1)聽音樂在dom的時候走動,在tak的時候立刻停住。
(2)幼兒熟悉音樂節奏后提升難度,加上轉身。
(二)認識樂器及其演奏方法
師:“剛剛我們用身體和音樂做了游戲,除了身體還能用樂器來和音樂做游戲呢!來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樂器,認識嗎?”
師:“它可以怎么玩?請你們自己玩一玩”(幼兒自由的敲樂器)
1、認識dom音和tak音
師:“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和曲子里差不多的兩個聲音?”
(1)幼兒邊說教師邊敲
小結:響一點的音和敲鼓面的聲音差不多,輕一點的音和敲鼓槌的聲音差不多。
師:“我們來給它們取個名字吧!”(dom)(tak)
2、分段學習樂曲《軍隊進行曲》選段。
3、合音樂完整演奏。
(三)分組分段演奏
1、將幼兒分為2~3組(或男女分組)。
第一組演奏第一段,第二組演奏第二段,最后一起演奏第三段。
2、交換演奏。
(四)結束退場
師:“你們想不想學一學小士兵?帶上小鼓像神氣的小士兵一樣回教室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五、特色體現:
教師要善于利用幼兒身邊的物品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筷子、牛奶箱、泡沫箱等物品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我把這些工具拿來作為活動的素材,同時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老師的動作和指揮,我采取了“單圈馬蹄形”的演奏隊形。難度上,為了讓幼兒學會并掌握打擊方法和節奏,我選擇了圖譜法,分段出示圖譜讓幼兒看圖譜、看指揮逐步學習打擊樂,引導幼兒拿著樂器和著音樂學習敲打出好聽的節奏。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八
1、欣賞搖滾歌曲《你快樂嗎》,了解搖滾歌曲的基本特點(歌詞簡單、重復,曲調熱情、奔放)。
2、通過模仿搖滾樂手的演唱、動作,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3、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現。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錄音機、磁帶、mtv
1、導入教師以提問的方式激起幼兒的興趣,問:"你們快樂嗎?"(幼兒大聲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師給大家帶了一首搖滾歌曲,名字叫《你快樂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欣賞歌曲錄音
(1)t:聽完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快樂、激動、好玩)
t:音樂剛開始的時候,你們注意到了嗎?是馬上唱了,還是在-------?提醒孩子,從1數到8,還可以讓孩子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
(2)重復欣賞歌曲,熟悉歌詞主要內容t:這首歌曲吧,我發現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重復的歌詞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復呢?我們再來聽一聽,看看你能不能找出來。
重復一:"你快樂嗎?我很快樂!"重復二:"快樂其實也沒有什么道理告訴你,快樂就是這么容易的東西don,tworry,behay!"
(3)再次欣賞音樂,在問答處,跟著歌曲一起大聲回答。
t:你們想不想也來唱一唱啊!(想)好,現在大家就跟著歌曲,在一問一答的時候大聲的.唱出來,其它地方請你仔細聽。先來試一下!
t:"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再大聲一點!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好,放音樂!
3、欣賞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動作
(1)欣賞歌曲mtvt:電視上的這位歌手,他快樂的時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達他的快樂的!
(讓孩子說一說)
(2)請幼兒模仿歌手的動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說了很多,誰愿意來表演一下?
(3)跟著音樂和電視畫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動作。
t:那現在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電視來表演一下。
(4)幼兒進行裝扮,面對"觀眾",跟著音樂大膽的表演,把自己的快樂表現出來。把活動推向高潮。
t:這么快樂的音樂,我們現在也來裝扮一下,(想!)一會也把我們快樂的樣子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好嗎?(好!)那我們現在趕快準備一下。
(5)小結,知道今天欣賞了搖滾樂,這是一種快樂,熱烈的音樂。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九
1、按歌曲的不同節奏,學習帶有京韻味的說唱歌曲《捏面人》。
2、根據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創編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十
本次活動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先出示武術的圖片(刀、棍、劍、拳等)問,圖上的在干什么?你看到過嗎?在哪里?以此來引題。幼兒積極性很高,本身孩子們就是好動的,也在電視中看過,平時也模仿過。因此活動中幼兒對中國功夫產生極大的興趣,體驗到了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魄。一節課下來孩子們能完整的學唱歌曲了。但是我還讓幼兒在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功夫》,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過學習讓幼兒了解我們中國功夫以其形體、動作、力量的`絕妙組合表現出中華民族剛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一、雖然幼兒事先有一定的經驗但還不夠豐富
二、幼兒沒有充分理解歌曲內容,因為是成人歌曲,歌詞較難理解,我沒有很好的解釋和引導,幼兒是強化學唱的。
三,整個活動也沒有提升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沒有給幼兒思考的余地,我在唱時有意無意把自己的動作流露出來,以至動作單一,只是重復自己原有的動作。而我也沒有及時去引導。其實這跟我自己有關系,音樂我是個弱智。還有活動中也沒有關注個別幼兒,只為了大多數,沒有去理會他。這也是本次活動的缺點。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十一
1、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功夫是我國傳統的文化,激發幼兒對中國功夫的興趣,萌發幼兒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2、讓幼兒初步了解中國功夫的一些基本動作,并嘗試練一練。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音樂課蒙古族民歌教案篇十二
1、引導幼兒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組成的節奏,并學習用腳部動作加以表現。
2、啟發幼兒利用十六宮格相互合作,共同創編并表現新節奏。
3、讓幼兒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1、“小腳印”的圖片若干;十六宮格板五張。()
2、踢踏舞的錄像;簡易踢踏舞鞋若干雙(與幼兒人數相等,可自制)
3、激烈歡快的樂曲一段。
一、觀看錄像,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們想不想看?”(“想。”)“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師:“錄像中的叔叔真厲害,他們用腳踩出的節奏好聽嗎?(“好聽。”)那你們的小腳能不能踩出這么好聽的節奏呢?(“能”;“不能”)不管怎么樣,今天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二、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節奏
1、出示十六宮格板,教師擺節奏譜。(如:)
師:“瞧,老師特地請來了這些“小腳印”幫忙,看看我是怎么擺的。”教師演示。
2、引導幼兒討論并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種節奏。
(1)教師引導幼兒對三種節奏逐個學習。
師:“這么多的“小腳印”該怎么踩呢?別急,我們一個一個來,好嗎?”(即四分音符,踩一下;即八分音符,踩兩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語音譜,邊用腳踩相應的節奏。
師:“真不錯,那我們就看著這些“小腳印”一邊念一邊踏腳,好嗎?”(嗒嗒嗒嗒嗒)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看圖譜,邊朗誦邊踏腳。
師:“真好聽!要是來點音樂就更好了。加上音樂試試看,怎么樣?”
(4)幼兒看圖譜隨樂踏腳,教師用手指著圖譜。
師:“真棒!那我們站起來踩節奏,好嗎?不過,有個要求,在踩節奏時能象錄像里的叔叔一樣就用腳踩出節奏,嘴巴不發出聲音,在心里念節奏,能不能做到?”
三、啟發幼兒創編并表現新節奏
1、幼兒分組進行創編節奏,教師進行指導。
師:“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腳印”和十六宮板,由你們自己來貼“腳印”,編節奏。幾個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組編的節奏最好聽。記住了,編好后,一組的幾個小朋友要看著自己貼的“小腳印”,先來試著踩一踩節奏,好嗎?”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出較為協調又便于自己踩的節奏。
2、請各組的幼兒展示自己新編的節奏譜,并帶領全體幼兒一起隨樂踩節奏。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將四組新編節奏連起來完整的練習一次。
師:“看來,你們的小腳也很厲害,也能踩出好聽的節奏,對不對呀?最后,我們站起來,聽著音樂把我們自己編的節奏連起來表演一次,好不好?”
四、結束
師:“接下來讓我們帶上這些“小腳印”去找小伙伴們一起玩,好嗎?”(教師帶幼兒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