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具有教育意義和啟發性,可以引導我們思考人生、價值觀等深層次的問題。9.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這些范文不僅在表達和思路方面值得借鑒,還能讓我們在寫作中掌握一些技巧和規律。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一
原料:干海參150克,精豬肉300克,枸杞15克,雞蛋1個。
做法。
1、首先就是把精豬肉洗凈剁碎,雞蛋打爛,拌勻,做成肉餅。
2、然后就是海參用清水泡發,洗凈,切成條塊,放入滾水中略燙后撈出來準備備用。
3、最后就是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用文火煎肉餅成金黃色取出,鍋內留一點點的油,把海參入鍋中略煸一下,加適量水,放入肉餅共燜,待湯汁收濃的時候,淋上麻油、醬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裝盤就可以。
功效:補肝益。
羊肉燉蘿卜。
原料:白蘿卜、紅蘿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
1、首先就是把紅蘿卜、白蘿卜去皮洗凈切成小塊,羊肉洗凈切成小塊,并于沸水中焯去血備用。
2、其次就是沙鍋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燉至六成熟,最后就是,加入蘿卜,燜至羊肉爛熟,調入精鹽、味精就可以了。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二
【功效】:補虛養身、調理營養不良等癥狀。
【主料】:羊肉(瘦)400克白蘿卜300克。
【配料】:香菜10克。
【調料】:醬油2克黃酒6克鹽3克色拉油15克大蔥10克。
【制作方法】。
1.羊肉洗凈切片,用醬油、紹酒浸入味。
2.蘿卜洗凈去皮切片,香菜切碎。
3.用油將蔥、羊肉炒一下,加入適量清水,加蘿卜,中火40分鐘,下香菜調味。
二、六味牛肉飯。
【功效】:氣血雙補、補虛養身。
【主料】:牛肉(后腿)500克粳米500克。
【配料】:草果3克砂仁3克蓽茇3克高良姜3克陳皮3克。
【調料】:胡椒3克姜30克黃酒10克鹽5克味精2克。
【制作方法】。
1.牛肉洗凈,加料酒稍浸后,放入沸水燙焯,撈出后切片。
2.將胡椒、蓽茇、陳皮、草果、砂仁、良姜等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煎汁備用。
3.生姜切片。
4.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入上述各味藥的煎汁,加牛肉片、生姜片、精鹽、味精和適量的清水,煮成飯。
三、沙鍋雜碎。
【功效】:調理肢寒畏冷、氣血雙補、補腎益精。
【主料】:羊肉(熟)50克羊心50克羊肺50克羊肚50克羊肥腸(大腸)50克。
【配料】:香菜15克。
【調料】:大蔥15克芝麻醬50克姜3克八角2克鹽4克辣醬油2克胡椒粉1克。
【制作方法】。
1.將羊肉、羊心、羊肺、羊肚、羊肥腸五種,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出,瀝干水。
2.羊肉、羊肺、羊心、分別切成片;羊肚板切成寬長條;羊肥腸切成象眼塊。
3.芝麻醬加鹽,水,攪開,加胡椒面、辣椒油、香菜(切末)末、鵝毛蔥,調配成佐料。
4.沙鍋置火上,加入高湯、羊肉、羊心、羊肺、羊肚、羊肥腸和料片,再加蔥段、姜片、大料、精鹽,微火燜好,即成。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三
[配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羊肉燉蘿卜。
[配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雞肉50%,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山藥魚片。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蓮藕豬脊髓湯。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于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的輔助食療。
牛內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姜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切小塊;紅棗洗凈。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姜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蓮藕章魚湯。
原料:蓮藕、章魚各250g,精鹽2g,香油少許。
做法:蓮藕洗凈切片,章魚加工整理,洗凈,切小塊。將蓮藕片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上火煮至斷生,再放入章魚塊,煮熟后加精鹽調味,淋人香油即可。
功效:有清血熱、降肝火。對高血壓癥有一定食療作用。
銀耳羅漢果煲雞湯。
原料:銀耳40g,雞1只,羅漢果4個,南杏少許,紅蘿卜200g,姜2片,鹽適量。
做法:將銀耳洗凈,用清水浸透;雞剝好,去內臟,焯水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紅蘿卜去皮,切厚塊。加適量清水人湯煲煲開后,放入雞、羅漢果、南杏、銀耳、紅蘿卜及姜,煲開后,改用慢火繼續煲約3小時左右,加入調味料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玉米須燉蚌肉。
原料:玉米須50g,蚌肉200g,料酒、精鹽、蔥、姜、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玉米須洗凈,蔥、姜拍破,蚌肉去雜洗凈。將玉米須、蚌肉、蔥、姜、花椒、料酒、鹽同放入鍋內,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燉至蚌肉熟爛,揀去玉采須、蔥、姜,調好味即成。
功效:降壓固精,增強體質。
龍鳳湯。
原料:蛇肉150g,雞脯肉、冬筍各100g,火腿20g。雞湯1000g,姜片、料酒香油、精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蛇肉洗凈,斬成段,放人鍋中,倒入部分雞湯,加入姜片,上火煮熟后撈出,撕成細絲;雞脯肉、冬筍、火腿洗凈,分別切成細絲。鍋置火上,倒入剩余雞湯,煮開后放人蛇肉絲、雞絲、冬筍絲,調人料酒、精鹽、味精拌勻,撒入火腿絲,煮熟后淋入香油,加少量胡椒粉即可。
功效:理氣活血,祛風通絡,強筋健骨。可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筋骨虛弱所導致的關節酸痛、腰膝疼痛等癥的輔助食療。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二、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至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后天之氣”指脾胃為后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藥食并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四、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里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五、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于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于35℃者為體溫過低。由于老人出現低體溫后,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癥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四
原料:干海參150克,精豬肉300克,枸杞15克,雞蛋1個。
做法。
1、首先就是把精豬肉洗凈剁碎,雞蛋打爛,拌勻,做成肉餅。
2、然后就是海參用清水泡發,洗凈,切成條塊,放入滾水中略燙后撈出來準備備用。
3、最后就是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用文火煎肉餅成金黃色取出,鍋內留一點點的油,把海參入鍋中略煸一下,加適量水,放入肉餅共燜,待湯汁收濃的時候,淋上麻油、醬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裝盤就可以。
功效:補肝益。
羊肉燉蘿卜。
原料:白蘿卜、紅蘿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
1、首先就是把紅蘿卜、白蘿卜去皮洗凈切成小塊,羊肉洗凈切成小塊,并于沸水中焯去血備用。
2、其次就是沙鍋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燉至六成熟,最后就是,加入蘿卜,燜至羊肉爛熟,調入精鹽、味精就可以了。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1、起居方面來說,應該講究早睡晚起,“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如果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精。
盡量注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上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的時候著涼,可以蓋一個小毯子。其次就是,要注意防風和防寒。再次就是,冬至節氣適合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古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所以,在冬至這個時節一定要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和體育鍛煉。比如平時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慢跑、打拳、舞劍等一些簡單的方式,都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的能力。但異性要切記冬至時節不適合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自身的陽氣。
禁忌1:暴飲暴食。
冬至這一天過后,各種節日就會接踵而至,元旦、春節等等。眾所周知,在中國過節無非就是家人或者是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然而事實上,冬至之后養生一定切忌暴飲暴食。冬至過后,雖然人體的陽氣開始逐漸慢慢的恢復,但卻仍然無法幫助身體來消化過多的食物。
冬至以后,適量的進補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可以的,但最好以溫補類的食物為主,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等,在燉煮的時候,加上枸杞、蘿卜、甘蔗等效果會更佳。
禁忌2:忌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不僅僅會增加自己的開支,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就會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身體的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禁忌3:忌慕名進補。
很多人不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慕名進補,就拿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雞湯來說,對于每個人來說不一定都是合適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非常的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里的雞油大都屬于飽和脂肪酸。
禁忌4:受寒。
冬至以后,養生講究“去寒就溫”、“無泄皮膚”。冬至這個節氣,人體本身的陽氣很弱,身體的免疫力就其他季節而言相對是比較弱的,因此要注意自己身體的保暖,特別是要注意頭部、腳部、頸部和腹部的保暖,同時還應注意避冷水、避寒風、避生冷的飲食。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五
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冬至進補的十大菜譜,希望大家喜歡。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做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于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的輔助食療。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姜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切小塊;紅棗洗凈。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姜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六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后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北方冬至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臺灣冬至吃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冬至節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四川冬至吃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四川冬至包括咱大廣元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七
藥補不如食補,那么冬至時節有哪些進補的食譜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吧。
飲食調養:不妨多吃具有潤肺益胃、補益肝脾腎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糯米、高粱、枸杞子、百合、女貞子、芡實、桑葚等。
藥膳可選擇“枸杞子羊肉粥”: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蔥白、精鹽、味精各適量。將枸杞子洗凈。將羊肉洗凈,切碎。將大米淘洗干凈,與羊肉、枸杞子、蔥白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時加味精、精鹽,有養肝陰、溫腎陽的功效。
火形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脫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小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火形人一般都是在夏天出生的,身體內陽氣比較旺盛,一生健康、發達的關鍵在于滋陰抑陽,調養心腎,以水濟火。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的食物,如山藥、扁豆、百合、枸杞子、芋頭、烏魚、雞肉、鴨肉等。
藥膳可選擇“芋頭粥”:鮮芋頭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芋頭洗凈去皮后切成小塊,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后轉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有補肝健脾益腎的功效。
土形人: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土形人一般脾胃功能好,適應能力強,一年四季都能適應,所以體質很好,自我修復力強,自我感覺良好。
飲食調養:芋頭、土豆、粟米、秫米、高粱、牛肉、羊肉、雞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補益肝腎、理肺益胃的功效。
藥膳可選擇“姜汁牛肉飯”:鮮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勻后加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分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氣和胃,補腎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金形人因為多數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所以工作起來很投入,廢寢忘食,打亂了生活正常節律,于是引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慢性病變和腎水枯竭、泌尿及生殖系統方面的病變。常見風、濕、水滯、氣寒、血寒、濕滯、積水、子宮寒冷、手腳末端冰涼、靜脈回血不好等疾病。以健脾胃可養肺金腎水。
飲食調養:可多吃有益氣健脾、補益肺腎功效的山藥、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蟲夏草、百合、菟絲子等。
藥膳可選擇“荔枝山藥蓮肉粥”:干荔枝15枚,山藥、蓮肉各15克,粳米150克。先將前3味洗凈,粳米淘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水形人: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紿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水形人一般性要求強烈。手感很軟,肥厚。水形人,由于是冬天出生的,身體內陰氣盛而陽氣少,也就是缺火性。因此,水形人養生的關鍵在于溫陽益氣,多補火性。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補益肝腎、溫養脾胃、養陰功效的食物,如牛肉、當歸、胡蘿卜、百合、淮山、女貞子、桑葚等。
藥膳可選擇“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姜、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一忌盲目食。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1、是氣虛癥,常見癥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癥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2、是血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此癥可選用補血露、十全大補丸、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3、是陰虛癥,常見癥候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此癥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4、是陽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此癥常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齡膏、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如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三忌慕名進補。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以下幾種病人就不宜喝雞湯:
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癥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的患者,由于其肝腎對蛋白質分解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了雞湯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
四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八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后,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
1.冬至作文_800字。
2.秋去冬至_800字。
3.又到冬至高中生作文。
4.關于冬至的作文500字。
5.關于我家的冬至作文。
6.我的溫暖冬至優秀作文。
7.【冬至作文】淺談冬至。
8.六年級作文:關于過冬至的作文。
9.【冬至作文】冬至風俗“三重奏”
10.【冬至作文】2015難忘的冬至精選兩篇。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九
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由本站小編為大家說說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有哪些吧!
做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
冬季進補大多都是從冬至這天開始,這時進補可發揮最大的作用,那你知道冬至怎么進補嗎?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冬至進補食譜,歡迎大家閱讀。
原料:蓮藕、章魚各250g,精鹽2g,香油少許。
做法:蓮藕洗凈切片,章魚加工整理,洗凈,切小塊。將蓮藕片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上火煮至斷生,再放入章魚塊,煮熟后加精鹽調味,淋人香油即可。
功效:有清血熱、降肝火。對高血壓癥有一定食療作用。
原料:銀耳40g,雞1只,羅漢果4個,南杏少許,紅蘿卜200g,姜2片,鹽適量。
做法:將銀耳洗凈,用清水浸透;雞剝好,去內臟,焯水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紅蘿卜去皮,切厚塊。加適量清水人湯煲煲開后,放入雞、羅漢果、南杏、銀耳、紅蘿卜及姜,煲開后,改用慢火繼續煲約3小時左右,加入調味料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配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配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雞肉50%,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于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的輔助食療。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姜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切小塊;紅棗洗凈。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姜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原料:玉米須50g,蚌肉200g,料酒、精鹽、蔥、姜、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玉米須洗凈,蔥、姜拍破,蚌肉去雜洗凈。將玉米須、蚌肉、蔥、姜、花椒、料酒、鹽同放入鍋內,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燉至蚌肉熟爛,揀去玉采須、蔥、姜,調好味即成。
功效:降壓固精,增強體質。
原料:蛇肉150g,雞脯肉、冬筍各100g,火腿20g。雞湯1000g,姜片、料酒香油、精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蛇肉洗凈,斬成段,放人鍋中,倒入部分雞湯,加入姜片,上火煮熟后撈出,撕成細絲;雞脯肉、冬筍、火腿洗凈,分別切成細絲。鍋置火上,倒入剩余雞湯,煮開后放人蛇肉絲、雞絲、冬筍絲,調人料酒、精鹽、味精拌勻,撒入火腿絲,煮熟后淋入香油,加少量胡椒粉即可。
功效:理氣活血,祛風通絡,強筋健骨。可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筋骨虛弱所導致的關節酸痛、腰膝疼痛等癥的輔助食療。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一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在院的同學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異地的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20xx年12月22日下午。
院餐廳(教師餐廳)。
全院師生。
“湯圓和餃子”的制作及吃湯圓、餃子共慶冬至佳節。
(一)宣傳:海報、廣播站宣傳、微信公眾平臺。
海報:1張貼在宣傳欄。
(二)參加方式:排隊領取“免費劵”(每人只限1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三)會場所需物品:照相機1臺。攝像機1臺。一個音箱,兩個移動話筒。
6.21:30結束。
1.集體照合影。
2.主辦方做總結。
xxxx。
xxx。
xxxx。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二
做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2、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3、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4、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5、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6、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7、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8、山藥魚片。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冬至節,來由于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此后形成節日習俗。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
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
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節屆即一陽生,新歲實始。《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并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據現存文獻記載,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據說,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
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故而冬至才被稱為“小年”。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因此,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在現存文字記述中的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最早在漢代。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冬季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農歷十一月,所以說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從現存文獻上考究,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冬天結束嗎。
冬至不代表冬天的結束,冬至是冬天越來越冷的開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而我國古代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在冬至日這一天歷史悠久,所以風俗比較多,其中有一項非常隆重的風俗,那就是祭天。古代,許多自然現象人們無法解釋,于是就它們看作是天神在操縱。原始信仰認為夏霜、冬雪、風霾、流星、彗星、日食、月食、水旱、紅雨、地震等異常現象,全都是天神所為,也是天神對人世的懲罰。
于是他們就想要用祭祀天神的方法來擺脫這種災害。因為自然現象的不同,所以在人們心目中就有了不同的天神的出現,人們不只是將天神定位為玉皇大帝,他們祭拜所有與天象形成有關的神靈。特別是皇帝,君王自認為是天神的傳人后,祭祀天神就作為一種重要儀式舉行,這也顯示了君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活動。
因此歷代王朝都舉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把它列為國家的宗教祭祀活動之一。因為祭祀活動的場面宏大,所以一般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祀”。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三
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羊肉燉蘿卜。
做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山藥魚片。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蓮藕豬脊髓湯。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于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的輔助食療。
牛內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姜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切小塊;紅棗洗凈。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姜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冬至更多。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四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下面小編整理了2016冬至養生食譜,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麻油拌菠菜。
[配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羊肉燉蘿卜。
[配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雞肉50%,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山藥魚片。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蓮藕豬脊髓湯。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蔥段、姜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凈,切成厚片;豬脊髓洗凈,入沸水中氽燙后撈出,瀝干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蔥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蔥段、姜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于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的輔助食療。
牛內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姜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凈切小塊;紅棗洗凈。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姜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蓮藕章魚湯。
原料:蓮藕、章魚各250g,精鹽2g,香油少許。
做法:蓮藕洗凈切片,章魚加工整理,洗凈,切小塊。將蓮藕片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上火煮至斷生,再放入章魚塊,煮熟后加精鹽調味,淋人香油即可。
功效:有清血熱、降肝火。對高血壓癥有一定食療作用。
銀耳羅漢果煲雞湯。
原料:銀耳40g,雞1只,羅漢果4個,南杏少許,紅蘿卜200g,姜2片,鹽適量。
做法:將銀耳洗凈,用清水浸透;雞剝好,去內臟,焯水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紅蘿卜去皮,切厚塊。加適量清水人湯煲煲開后,放入雞、羅漢果、南杏、銀耳、紅蘿卜及姜,煲開后,改用慢火繼續煲約3小時左右,加入調味料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玉米須燉蚌肉。
原料:玉米須50g,蚌肉200g,料酒、精鹽、蔥、姜、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玉米須洗凈,蔥、姜拍破,蚌肉去雜洗凈。將玉米須、蚌肉、蔥、姜、花椒、料酒、鹽同放入鍋內,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燉至蚌肉熟爛,揀去玉采須、蔥、姜,調好味即成。
功效:降壓固精,增強體質。
龍鳳湯。
原料:蛇肉150g,雞脯肉、冬筍各100g,火腿20g。雞湯1000g,姜片、料酒香油、精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蛇肉洗凈,斬成段,放人鍋中,倒入部分雞湯,加入姜片,上火煮熟后撈出,撕成細絲;雞脯肉、冬筍、火腿洗凈,分別切成細絲。鍋置火上,倒入剩余雞湯,煮開后放人蛇肉絲、雞絲、冬筍絲,調人料酒、精鹽、味精拌勻,撒入火腿絲,煮熟后淋入香油,加少量胡椒粉即可。
功效:理氣活血,祛風通絡,強筋健骨。可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筋骨虛弱所導致的關節酸痛、腰膝疼痛等癥的輔助食療。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二、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至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后天之氣”指脾胃為后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藥食并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四、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里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五、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于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于35℃者為體溫過低。由于老人出現低體溫后,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癥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五
原料:干海參150克,精豬肉300克,枸杞15克,雞蛋1個。
做法。
1、精豬肉洗凈剁碎,雞蛋打爛,拌勻,做成肉餅。
2、海參用清水泡發,洗凈,切成條塊,放入滾水中略燙后撈出備用。
3、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用文火煎肉餅成金黃色取出,鍋內留少許油,將海參入鍋中略煸一下,加適量水,放入肉餅共燜,待湯汁收濃時,淋上麻油、醬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裝盤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
羊肉燉蘿卜。
原料:白蘿卜、紅蘿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
1、將紅蘿卜、白蘿卜去皮洗凈切塊,羊肉洗凈切塊,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備用。
2、沙鍋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燉至六成熟,加入蘿卜,燜至羊肉爛熟,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參歸羊肉湯。
原料:黨參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棗10枚。
枸杞羊肉高粱潤肺益胃。
飲食調養:不妨多吃具有潤肺益胃、補益肝脾腎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糯米、高粱、枸杞子、百合、女貞子、芡實、桑葚等。
藥膳可選擇“枸杞子羊肉粥”: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蔥白、精鹽、味精各適量。將枸杞子洗凈。將羊肉洗凈,切碎。將大米淘洗干凈,與羊肉、枸杞子、蔥白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時加味精、精鹽,有養肝陰、溫腎陽的功效。
火形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脫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小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火形人一般都是在夏天出生的,身體內陽氣比較旺盛,一生健康、發達的關鍵在于滋陰抑陽,調養心腎,以水濟火。
芋頭烏魚補肝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的食物,如山藥、扁豆、百合、枸杞子、芋頭、烏魚、雞肉、鴨肉等。
藥膳可選擇“芋頭粥”:鮮芋頭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芋頭洗凈去皮后切成小塊,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后轉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有補肝健脾益腎的功效。
土形人: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土形人一般脾胃功能好,適應能力強,一年四季都能適應,所以體質很好,自我修復力強,自我感覺良好。
姜汁入飯益氣和胃。
飲食調養:芋頭、土豆、粟米、秫米、高粱、牛肉、羊肉、雞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補益肝腎、理肺益胃的功效。
藥膳可選擇“姜汁牛肉飯”:鮮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勻后加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分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氣和胃,補腎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金形人因為多數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所以工作起來很投入,廢寢忘食,打亂了生活正常節律,于是引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慢性病變和腎水枯竭、泌尿及生殖系統方面的病變。常見風、濕、水滯、氣寒、血寒、濕滯、積水、子宮寒冷、手腳末端冰涼、靜脈回血不好等疾病。以健脾胃可養肺金腎水。
松子仁核桃仁益氣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有益氣健脾、補益肺腎功效的山藥、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蟲夏草、百合、菟絲子等。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六
做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2、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3、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4、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5、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姜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凈浸潤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洗凈后,切成絲;蘑菇水發后,切成絲;生姜、蔥洗凈后,切成姜片、蔥段;將發脹后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后,撒在周圍;姜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后,立即出籠,揀去姜片、蔥節,調味后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6、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凈后,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涂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后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淀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腌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蔥、濃湯、姜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7、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后放人蔥、生姜,加入適當清水后,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于高血壓患者。
8、山藥魚片。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后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后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七
1、冬至到,刺骨寒;晝短夜長美夢笑;享天倫,吃餃餃;煲熱湯,驅寒冷;發短信,送祝福:祝你身安康、業有成、事事順!
2、冬至到,祝福送,短信關懷早送到,愿你:煩惱憂愁全拋掉,寒風冷意都趕跑,幸福平安來開道,開心快樂緊擁抱,溫暖真情來儲藏,幸福一生樂逍遙。
3、冬至到,關懷至,小貼士,送溫暖:天氣寒,多保暖;多鍛煉,增免疫;出外時,多加衣,在家里,常開窗;透空氣,曬陽光;防疾病,保健康。祝福你,身體棒,心情好,樂逍遙。
4、知風知雨知時節,冬日冬情隨冬至。平安府里平安夜,圣雪華年又一旦。歲末年初,冬至、圣誕、元旦佳節連連,在喜慶洋溢的氣氛里,提前為你齊祝三節歡樂。
5、冬至到,快樂為你戴上帽子,開心無限;美好為你披上外套,幸福無限;吉祥為你降下祥光,好運無窮;朋友為你送上問候,情誼濃濃。愿你安好,冬至快樂!
6、滴水成冰數九寒天,冬至到來心中惦念。朋友分別時間不短,各奔東西友情不斷。手機短信快快問安,祝福聲聲身邊陪伴。不怕外面地凍天寒,深情厚誼賽過春天。祝你冬至安泰,幸福永遠!
7、雪花紛飛冬至臨,風俗習慣如慶年,餃子湯圓來祝賀,親戚朋友送關懷,驅寒保暖防感冒,身體保健要記牢,樂觀心態常持久,幸福綿綿度吉年!
8、千里冰封雪花飄,北風刺骨身體寒。冬至之時日夜變,晝夜長短變了天。笨重棉襖護身暖,莫嫌難看令身寒。養精蓄銳身體健,迎來美妙春光現。祝冬至快樂!
9、今天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餃子:平安皮兒裹著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10、朋友總是心有靈犀,思念時刻埋在心里,問候常常隨著信息,相聚總是美好回憶,牽掛在心永遠是你,寒流馬上來襲,千萬珍重保護身體,愿你冬至健康如意。
11、冬至祝福語:冬至,白天是最短的一天,我要變成你最暖的一天,輕輕親吻你,冬至,黑夜是最長的一天,我要變成你最美的一天,深深擁抱你,親愛的,冬至快樂。
12、牽掛不是一段日子,過了就算了;牽掛不是一根蠟燭,吹了就熄了;牽掛不是一季曇花,開過就敗了;牽掛是時時刻刻的惦念,分分秒秒的祝福,冬至快樂!
13、下一場大雪,愿它冰凍你的羞怯,稀釋你的悲傷;刮一陣寒風,愿它吹走你的噩夢,把好運掛在你的`身旁;發一條短信,愿它傳遞我的祝福,讓快樂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順利安康!
14、天蒼蒼,野茫茫,冬至登場,天更涼;風蕭蕭,雨飛揚,流行感冒,要提防;好朋友,記心上,天氣無常,觀注健康;問候來,手機響,逗你笑笑,喜洋洋。朋友,冬至了,愿你健康又吉祥!
15、這樣一個美妙時刻,冬至來了,在這一美妙的時刻,我的短信到了,我的心在無盡的思念中,在無盡的祝福中,我愛你寶貝兒,冬至快樂啊。
16、天氣轉涼,遠方的朋友啊,請記得添加衣裳,雖然我們現在天各一方,但你始終在我的心上,不曾遺忘。親愛的朋友,你永遠是我生命里的一道光亮。天冷了,別著涼。
17、送你一座心中的花園,疲憊與寂寞時推開門,去看看清風明月行云流水、園里載著智慧樹,流著忘憂泉,開著自在花,搭著逍遙橋,祝天天快樂!事事順心!
18、我想讓陽光溫暖你,用星光裝點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滿足你,用煙花燦爛你,用幸福淹沒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冬至快樂!
19、本年最可愛短信:收到的人會永不被炒,閱讀的人會飛黃騰達,存儲的人會愛情甜蜜,刪除的人會好運連連,轉發的人薪水猛漲。祝冬至快樂!
20、春天的鐘聲響,新年的腳步邁,祝新年的鐘聲,敲響你心中快樂的音符,幸運與平安,如春天的腳步緊緊相隨!冬至佳節,我永遠與你同在!
21、點燃快樂爐火,擁抱好運陽光,用健康提升溫度,把平安裹在身上。冬至到,愿你在暖暖的祝福里,忘了天氣的寒,記得朋友的好,陪著幸福到老!
22、冬至悄悄到,憂愁漸漸消,煩惱統統跑,壓力日日少,快樂緊緊抱,健康團團繞,事業步步高,生活歲歲好。冬至快樂!
23、冬至到了,送上一盤餃子,平安皮兒包著如意餡兒,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樂二口幸福三口順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湯,回味是溫馨,余香是祝福!。
24、冬天,我的祝福也許來遲,可是溫暖不會推遲,希望愛你這份堅持,能讓你快樂奢侈,幸福飛馳,甜蜜的長出雙翅,飛翔美麗的許愿池,冬至,愛你依舊。
25、醉見紅塵夢觀今,前世修緣落無痕,知己難得暗傷神,冬至素心恰幽魂,情天恨海化冰心,夜夢蓮開落雪深。
26、冬至到,寒意濃,勤加鍛煉需保重;夜漫長,勞累放,按時睡眠身健康;天歲寒,心轉暖,心要快樂憂愁遠;情誼深,溫馨傳,深深祝福送身邊;祝冬至康健!
27、拌餡子、包餃子,冬至到了填肚子;戴帽子、圍脖子,冬至到了護身子;火種子、情種子,冬至到了暖日子;暖你心、暖我心,冬至到了送溫情;冬至問候祝福:祝你快樂!祝你幸福!
28、數九寒天冬至到,女性養生要知道。少食寒涼身保暖,適時添衣免病找。睡前泡腳半小時,腰背不疼睡好覺。牛羊狗肉御寒好,滋陰養血健康保。冬至到了,祝女性朋友們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29、冬至要吃營養快餐:吃餃子,混沌初開,伴你開辟新天地。吃湯圓,團團圓圓,陽氣升騰。都說冬至大如年,多吃餃子和湯圓,吃出喜慶樂無邊!
30、一年一度節日到,祝福一個一個到,親朋好友祝福到,兄弟姐妹祝福到,港澳同胞送福到,國外友人福到,祝大家冬至到,幸福到,財運到,健康到,美麗生活天天到。
31、冬至時,祝福至:生活如畫如詩,開心樂滋滋;愛情如醉如癡,溫情暖絲絲;煩惱杳杳逃之,心情舒舒適適;迎著初升旭日,盡展瀟灑英姿!
32、北風吹,為你吹走故去的塵埃;雪花飄,為你送來白亮純凈世界;冬至到,為你帶來新的陽光暖照;春將至,你會擁有好事連連,夢想成真好運氣!冬至快樂!
33、鮮花綻放的色彩叫做春分,浪漫上演的電影叫做夏至,童話講述的故事叫做秋分,雪花雕刻的藝術叫做冬至!今日冬至,愿一切煩惱與你分開,所有幸運為你將至!
34、冬至大雪飄滿地,片片都是我心意:九天銀妝添美麗,純純雪花恰如你;天舞銀蛇馳臘象,美景增你精神氣!冬至來了,朋友注意保暖哦!
35、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八
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里的雞油大都屬于飽和脂肪酸。因為雞湯中這一特有的營養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幾種病人就不宜喝雞湯:
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癥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的患者,由于其肝腎對蛋白質分解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了雞湯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
二忌盲目食。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三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1、是氣虛癥,常見癥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癥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2、是血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此癥可選用補血露、十全大補丸、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3、是陰虛癥,常見癥候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此癥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4、是陽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此癥常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齡膏、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如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四忌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冬至養生吃山藥好處多。
1、益肺止咳。
冬季干燥,寒冷,對肺部和喉嚨的傷害比較大,在冬季人們很容易會喉嚨干燥甚至疼痛,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這兩種成分都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所以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等癥狀。
2、滋腎養生。
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況且,冬季蔬菜水果比較少,價格比較貴,食用山藥可以攝取維生素,代替蔬菜水果,但山藥切記不要和香蕉一起食用,會引起腹瀉。
3、預防心血管疾病。
冬季,室內溫差比較大,加上氣溫普遍較低,是心血管疾病病發的高峰季之一,而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有降血壓、安穩心神的功效,很適合在冬季吃。
4、健脾益胃、助消化。
冬季運動量會不自覺地減少,加上因為氣溫降低,身陳代謝的數率降低,加上冬季吃火鍋的頻率增多,會使得患上腸胃病的幾率增多。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所以冬季煲湯、吃火鍋不妨加入山藥這一材料。
5、降低血糖。
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加入平常的菜色當中,也可以防止因為暴飲暴食導致的血糖突然升高,長期食用,也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冬至傳統食譜推薦(專業19篇)篇十九
冬季干燥,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因此,應注意蔬菜水果的補充。蔬菜可選擇胡蘿卜、白蘿卜、大白菜、土豆、山藥、蓮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水果可選擇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食物量要足能量應平衡。
冬季,天寒地凍,人體對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注意能量的充足供應。保證足夠量的主食,建議每天吃半斤—八兩的谷類食物,除了饅頭、米飯、窩頭等,可以“軟硬兼施”,經常喝粥。
肉制品不僅含蛋白質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寒防病能力。每天應該有3兩-半斤的肉制品,可以包括瘦肉、蛋、禽、魚或奶等,經常變換種類。
少食生冷多喝湯粥。
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等。因此,注意選擇適宜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盡量多采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保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