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教案 高考散文閱讀題型歸納篇一
- 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推薦度:
-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推薦度:
- 高考閱讀理解高頻單詞 推薦度:
- 高考英語閱讀常見高頻單詞 推薦度:
- 如何填報高考志愿以及填報技巧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例(1):08年天津卷《敦煌》
第18題:本文對敦煌的哪些描寫再現了“最鮮活的歷史”?(4分)
答案: 繞樓穿窗而過的飛天;邁著舞步的馬;美麗的菩薩;童子嬉戲圖一筆一劃抄出的經書頂天立地的佛像;
【】
開頭“一段最鮮活的歷史”是統領全文的句子,答案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鮮活”即對歷史遺跡的生動解讀,一語貫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風》
第一題:為什么作者在開頭寫了一盆銀杏?(3分)
答案:寫銀杏是為了引出風,從而以有形寫無形,以銀杏狀風,突出風的形象。
【】
1.考查對思路的理解。可改為“開頭寫銀杏有什么作用”。
2.對內容的把握:開頭寫“銀杏”,引出“主體形象”風,具有真實感,增強可讀性。
3.備選思考角度:由實到虛,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歷史,由敘事描寫到抒情議論;由娓娓而談到激情澎湃。
例(1):08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
第20題:結尾說:“‘現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
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的源流。”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通過對古代詩人贊美秋色的詩句的引用,說明了古人與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因此,“過去”與“現在”并不是割裂的,兩者之間是一種辨證統一的關系。
【】
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說出來。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內容的把握:作者的認識(主旨)與向來對古人悲秋傾向的理解的區別;古人還有愛秋、樂秋、贊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7題: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系的觀點和態度。(6分)
答案: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
【】
1.難度高,抽象性強。要關注“表達作者感悟”的句子,即“說理句”,提取“寓意精辟”的句子;
2.是“作者”的認識,分析的角度要正確;
3.“卒章顯志”,散文慣用的章法。結尾句的特點。
例(3):08全國卷之二《馬纓花》
第17題:文中所說的“光與影的對比”具體指什么?寫馬纓花有什么寓意?(8分)
答案:(1)(4分)①“光與影的對比”是指新舊時代馬纓花的對比(過去的馬纓花是影,是底片,現在的馬纓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馬纓花在陽光下,充滿生機和活力;③“影”中的馬纓花長在陰森凄苦的深院里,給苦悶寂寞的作者以心靈的慰藉。
(2)(4分)①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②作者通過寫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出心情和生活態度的變化。(每點2分)
【】
1.提煉作品主旨:年代,社會變遷;
2.文中句子:深院、夜雨、黃昏、孤寂、綠云紅霧、生機勃勃、含笑怒放。
3.比喻修辭:光、影。
4.標題:《馬纓花》,托物言志。
例(4):08福建卷《吟風》
第2題: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季風雖有四時之變,而惟有其風骨不變”這句話的理解。(6分)
答案:(1)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的冬風。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新塑造著一個新的世界。
(2)風從本質上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要關注句子本身的內容:“四時之變”與“風骨不變”,兩點所涉及的采答區段:第1、2段;第7段。
2.概括提取。抓關鍵詞語。
例(1):08遼寧卷《雨韻》
第17題:怎樣理解“雨韻”的內涵?依次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來呈現“雨韻”這一主旨的?(8分)
答案:第一問(4分)①雨韻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韻是增強生命記憶的媒介;③雨韻是大自然美麗的樂意。第二問(4分)①先議論,談四季之雨與人生四季;②再敘事,講老人與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達作者對雨中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
1.問“標題”,答“ 結構”。
2.從標題發文,從主旨感悟。實際是考查對結構的認識及對表達方式“術語”的理解。
3.抒情散文的行文風格。
1.“理解”類:考查對某些句子的理解。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19題:綜觀全文,如何理解“這是歷史的另一種寫法”。(4分)
答案:用實物來記錄歷史,再現了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解題思路】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解析句子內容:“這”——“最鮮活的歷史”所指的內容;“歷史”——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另一種寫法”——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實物來“寫”(記錄)歷史。
2.本題關聯上段和所有下文,與第一題角度相同,但上一題是分述具體的段落中心,本題是概述,更抽象,也提高了難度。
例(2):08年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4題: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
1.修辭手法:比喻、通感。
2.上下文;以有形寫無形。
3.思路:作者思維轉換處。
例(3):08年北京卷《馬纓花》
第15題: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黃昏時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們,它們也仿佛是生氣勃勃,同浴在陽光里一樣。
答案:(1)(2分)①孤獨的腳步聲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處。②暗示了環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馬纓花無論何時都充滿生機;②就像作者喜悅幸福的心情。
【】
1.理解重要句子:(1)“空谷足音”取字面意;(2)今昔對比,第9、10段顯示語意轉折,聯系時代背景;
2.本文是歌頌新社會新生活的文學作品。
例(4):08遼寧卷《雨韻》
第14題:根據文意,四季之雨分別象征了人生哪幾個階段?為什么說“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里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嘆”?(4分)
答案:
第一問(2分):①春雨象征著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著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壯年;④冬雨(雪)象征著人生的晚年。每答對兩點給1分。答對一點不給分,依此類推。意思答對即可。
第二問(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也是蕭條的季節、悲涼的季節,所以“秋天的雨聲”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
1.議論語段的觀點歸納與領悟,考查文字上的簡縮整理功夫。
2.第一問:句子意思的簡縮或主干化;第二問:解實悟虛,由顯推隱,實際是文化底蘊的檢測。
2.“賞析”類:賞析“中間”的某些句子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20題:賞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畫線的文字。(6分)?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靜態畫面賦予動態美,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
1.從形式和內容兩個角度來回答。形式:修辭(不難)。內容:關注“畫中人”:靜的形象,“動”的神韻;生命,自由;舞女,民族。
2.參照上下文,融匯段落主旨(中心)。
例(2):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18題: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屬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么神速,將我那模
糊的季節感驚醒了。”回答下面問題。(5分)
①這句話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驚醒”一詞,好在哪里?(2分)
答案:①直接觸發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②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嘆。
【】
1.問局部,看全文;
2.善于把握思路轉換之處,峰回路轉之處:上文,“綠色的統治基本上還沒有動搖”;下文,對秋意的幾種描寫、古人的秋思、作者的感悟與評論。
3.訣竅:大視野通覽,關鍵處立足;粗點看,細點想。
例(3):08湖北卷《霧》
第18題:“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根據第⑥自然段的內
容,談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5分)
答案:①因為朦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②因為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西更能激發觀賞者自由地想像,從而增強審美情趣。
【】
1.著眼本段文字的理解,談“大自然”中的“審美理念”;
2.看上下文句,了解句間關系;
3.依據思路,定位局部觀點。
例(4):08安徽卷《我與地壇》
第16題: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上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答案:(1)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
(2)運用對比的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印象。
(3)運用前后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
1.特定句子的內容的分析,關注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
2.分點解答,分角度分析;
3.鑒賞術語的積累和運用。
s("content_relate");【高考散文閱讀階解題思路技巧】相關文章:
考博英語閱讀解題思路及技巧09-15英語閱讀解題思路09-15高三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思路及技巧10-02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的技巧06-15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解題技巧04-09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思路與技巧10-14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9-15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09-19英語閱讀理解高考解題技巧04-13高考英語閱讀解題技巧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