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一
這6道題都是求“去年生產多少輛自行車”,但由于各題中所給的數量和分率不一樣,單位“1”對應情況也不一樣,所以解題方法,列式也不一樣,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認真審題,根據具體題目,準確判斷單位“1”,找準對應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二
1、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現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你現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教師小結
3、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三
(1)讀縱向統計圖。
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小組內交流
這幅統計圖告訴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認識:
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是這幅統計圖的名稱。
b、橫著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目名稱。
c、豎著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代表具體的人數。
(或每行都有1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
左上角“人數”一詞還告訴我們這里使用“人”做單位名稱。
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目人數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
舉例說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目的最喜歡的人數。(配合課件演示)
(2)讀橫向統計圖。
(介紹橫向統計圖。
(獲取信息。
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討論。
如果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迎?為什么?
2、讀統計表
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
(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體交流。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
a、“某地198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是這張統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計內容。
b、統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始,每隔5年統計一次。
c、統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安裝電話的部數。
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統計一次,電話數量逐年增加。
(分別解釋其數量)
(提出問題
現在這個地區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小組交流,指名回答。
3、認識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四
課件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情境圖。
觀察上面的圖形,并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3)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要得到圖4呢?試一試。
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進行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五
練一練1,
補充幾道線段圖的練習,加強學生對線段圖的理解。
2、遷移訓練
(2)一個工程隊原來每天修路2.4千米,現在每天修路3千米。增加了百分之幾?
(3)一個鉛筆盒原來賣20元,現在降低了5元。降低了百分之幾?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六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篇七
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計圖表,學會從統計圖表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計表。
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