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可以激發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追求更高的目標。以下是一些比賽獎項的加冕瞬間和幸運得主的喜悅表情,他們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一
分成幾組,要看具體人數,男女不限。比賽開始前,參賽隊員站于起跑線后。裁判發令后,隊員站立式起跑且必須單手持乒乓球拍后端把手處,將乒乓球置于球拍上,托球向前跑,跑完一個折返后交給下一個人,依次跑3個折返結束。以參賽隊員身體任意部位觸及終點線所在垂直平面為計時停止,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乒乓球拍、乒乓球 (8支球拍,20個乒乓球),秒表計時器4個。
(1)比賽時,持球拍手不得超出把手,不得用手夾球。否則,成績無效。
(2)隊員行進中,只允許用單手持拍托球,不得用另一只手做任何扶助持球動作。否則,成績無效。
(3)途中若球落地,需撿起球置于球拍上,并從落球處繼續跑。撿球時不得影響其他選手比賽。否則,成績無效。
(4)過終點時,球必須在球拍上才可記為有效成績。人和球必須同時過終點,不可用球拍將球拋過終點。否則,成績無效。
有利于加強球感,增強朋友們的興趣。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
發球一方總是在己方球臺的右半區發球至對方的右半區,也就是發球時球總是落在球臺的右半區位置,中線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換發球是雙打中較為復雜的.規則,下面以馬琳/張繼科vs馬龍/王浩為例給大家講解換發球的規則,若馬琳先發球,馬龍接發球,當發完兩個球后,馬龍變為發球方,張繼科變為接發球方,發完兩球后,張繼科變為發球方,王浩變為接發球方,然后王浩變為發球方,馬琳變為接發球方,然后馬琳又重新獲得發球權,依次類推循環。使用簡單的語句就是,發球方發完兩球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然后剛才發球方的隊友變為接發球方,依次類推循環。
局間發球采用間隔發球方式,例如中國vs韓國,第一、三、五、七局為中國先發球,則二、四、六局為韓國發球。每一局的發球者可以任意指定,不受上局影響。當確認好第一發球者后,對方接發球者為上一局發給該局發球者的那個人接發球。例如第一局中國的馬龍/王浩vs韓國的朱世赫/柳承敏,若上一局的接發球順序為馬龍?柳承敏?王浩?朱世赫。若下一局韓國隊發球人員確定為朱世赫,則接發球為王浩。
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如遇到比分是5∶1或5∶3時,交換方位后,原發球員變成接發球員,原接發球員變成發球員,如遇比分是5:2或5:4時,交換方位后,此前的一位運動員繼續發球而由先前接發球員的同伴接發球。
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雙打時,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將失分。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三
發球開始時,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保持靜止。
發球時,發球員須用手將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擊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體。
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從發球開始,到球被擊出,球要始終在臺面以上和發球員的端線以外,而且不能被發球員或其雙打同伴的身體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擋住。
在運動員發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球與網柱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擋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員要能看清運動員的擊球點。
對方發球或還擊后,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或觸及球網裝置后,再觸及對方臺區。
單步:移動方法:以一只腳為軸,另一只腳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動,身體重心隨之落在移動腳上。
跨步:移動方法:一腳蹬地,另一腳向移動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腳隨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體重心即移到跨步腳上。
并步:移動方法:一腳先向另一腳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腳在并步腳落地后隨即向來球方向移動一步。
跳步:移動方法:以來球異側腳用力蹬地,兩腳同時離地向來球方向跳動。
乒乓球運動于十九世紀末起源于英國。最初只是一種活動性游戲,球是用輕而富有彈性的材料制成,乒乓球運動拍子用雪茄煙盒蓋之類的木質板,像打網球一樣在桌上打,故稱之為"桌上網球"。1900年左右,由于輕工業的發展,球才改成用賽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運動便逐步發展起來。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賽于1900年12月在英國倫敦舉行。參加比賽的有三百多人。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四
乒乓球比賽規則規定:乒乓球比賽采用11分賽制。而關于乒乓球比賽規則中的贏得比賽的判定和發球次序及方位的規定,請看下文:
乒乓球比賽中如何贏得一局比賽
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10平后,先多得兩分的一方為勝方。
乒乓球比賽中的發球次序和方位
在獲得兩分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直至雙方比分為10平,或采用輪換發球法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不變,但每人只輪發1分球。
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在一局比賽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比賽的下一局中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比賽的.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以后,接發球的一方必須交換接發球次序。
乒乓球比賽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比賽的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五
,是源于乒乓球的一項衍生項目,和一般的乒乓球略有區別。砂板乒乓球因其使用的球拍覆蓋物為薄薄砂紙而得名。由于砂紙產生摩擦和蓄能的效果不如膠皮,所以砂板乒乓球相比乒乓球球的速度和旋轉都會大打折扣,回合則相應的變多,更容易上手,觀賞性也大大提高,再加上對器材的依賴更低,十分有利于普及和推廣。世界砂板乒乓球世錦賽賽場整個充滿了文藝氣息。比賽場地按照斯諾克的標準搭建球臺,比賽時還伴有不同色彩燈光的映襯,增添了比賽的娛樂性。
砂板乒乓球嚴格來講并不是一個全新的項目,而是一種“原始”的乒乓球打法,在乒乓球的發展之初,就曾經出現在乒乓球的舞臺中。后來隨著膠皮球拍,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海綿球拍在乒乓球運動中的普及運用,砂板乒乓球旋轉和速度已不占優勢,隨著1952年世乒賽上,使用砂板球拍的美國選手馬蒂·賴斯曼輸給了使用海綿球拍的日本選手佐藤博治后,便逐漸退出了現代乒乓球的歷史當中。
當乒乓球發展到現階段,旋轉過強和速度太快,觀賞程度不夠,再加上膠皮海綿球拍對器材的要求很高,參與程度也很低。砂板乒乓球這一“復古”打法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
20xx年1月,在英國倫敦第一屆世界砂板乒乓球錦標賽在亞歷山大宮舉行。此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世界砂板乒乓球錦標賽。20xx世界砂板乒乓球錦標賽1月在倫敦如約舉行,這屆比賽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xx名選手參加了在本土先行舉辦的預選賽,最后有53人晉級到英國的決賽圈。
正式的砂板比賽中,不允許使用除經過認證的其他砂板球拍,比賽規則和一般乒乓球相近,比賽以15分為一局,先到15一方分為勝方,采用三局兩勝,五局三勝,正式比賽中一般采用雙敗淘汰制,以增加公平性和趣味性。另外每場比賽中比賽雙方運動員都有一次“2分球”機會。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六
在單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兩者交替合法還擊。
在雙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由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再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此后,運動員按此次序輪流合法還擊。
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和比賽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2、發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后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5、擊球時,球應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手臂、頭或腿除外)離端線最遠的部分。
6、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7、如果裁判員懷疑發球員某個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員都不能確信該發球動作不合法,一場比賽中此現象第一次出現時,裁判員可以警告發球員而不予判分.
8、在同一場比賽中,如果運動員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再次受到懷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樣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9、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一分,無需警告。
10、運動員因身體傷病而不能嚴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做出決定免予執行,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對方發球或還擊后,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或觸及球網裝置后,再觸及對方臺區。
發球或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
1、如果發球員發出的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時,觸及球網裝置,此后成為合法
2、如果接發球員或同伴未準備好時,球己發出:而且接發球員或其同伴均沒有企圖擊球。
3、由于發生了運動員無法控制的干擾,而使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合法還擊或遵守規則。
4、裁判員或副裁判員暫停比賽。
5、在雙打時,運動員錯發,錯接。
6、可以在下列情況下暫停比賽:
7、由于要糾正發球、接發球次序或方位錯誤;
8、由于要實行輪換發球法;
9、由于警告或處罰運動員;
10、由于比賽環境受到干擾,以致該回合結果有可能受到影響。
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
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3、運動員在發球或還擊后,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置以外的任何東西;
4、對方擊球后,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臺區;
5、對方阻擋;
6、對方連擊;
7、對方用不符合1.4.3條款的拍面擊球;
8、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兩使球臺移動;
9、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西觸及球網裝置;
10、對方運動員不執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11、雙打時,對方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2、執行輪換發球法時,接發球運動員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七
1在分組循環賽中,小組里每一成員應與組內所有其他成員進行比賽;勝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未出場比賽或未完成比賽輸的場次為0分,小組名次應根據所獲得的場次分數決定。
2如果小組的兩個或更多的隊得分數相同,他們有關的名次應按他們相互之間比賽的成績決定。首先計算他們之間獲得的場次分數,再根據需要計算個人比賽場次(團體賽時)、局和分的勝負比率,直至算出名次為止。
3如果在任何階段已經決定出一個或更多隊的名次后,而其他隊仍然得分相同,為決定相同分數隊的名次,根據1和2條程序繼續計算時,應將已決定出名次的隊的比賽成績刪除。
4如果按照1一3條所規定的程序,仍不能決定某些隊(人)的名次時,這些隊(人)的名次將由抽簽來決定。
乒乓球基礎知識一:乒乓球拍橫握和直握的區分和東西方食具不同有關。
乒乓球拍的握法原先是橫板的,與西方人用刀叉相似,但亞洲人用筷子進食,故乒乓球傳入亞洲后,就有了直板的握法。
乒乓球基礎知識二:各種球類運動中,乒乓球最快!
時速大約每小時452公里,球員在大力扣殺時候接球的`只憑感覺回擊,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
乒乓球基礎知識三:乒乓球不能攜帶乘機
乒乓球的主要材料是賽璐珞,是一種極易燃燒的硝化塑料物質,因此乘機時旅客不可以攜帶乒乓球。國際大賽要用的乒乓球都是通過海運或者是公路,而且要把他們裝在溫度5°的集裝箱里。不過今后,賽璐珞材質乒乓球將逐漸推出歷史舞臺。
乒乓球基礎知識四:打乒乓球能預防近視。
長期從事近距離工作的人,由于晶狀體總是處在高度調節狀態,可引起視力疲勞現象。同時,看近處物體時,兩眼球會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外肌肉壓迫眼球,時間久了,眼軸就會慢慢變長,形成近視。而打乒乓球,雙眼必須緊緊盯著穿梭往來、忽遠忽近、旋轉多變的快速來球,使眼球內部不斷運轉,血液循環增強,眼神經機能提高,因而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乒乓球基礎知識五:將乒乓球切一半蒙在眼上,聽收音機空頻道的雜音然后面對紅光,數分鐘后能讓自己進入幻覺狀態。(好像歪樓了)
乒乓球基礎知識六:乒乓球是英國人發明的。(不要吐槽人家打得不好,足球還是咱中國人發明的呢!)
乒乓球基礎知識七:乒乓球是由網球運動演變而來。
乒乓球基礎知識八:乒乓球運動是由日本傳入我國的。
乒乓球基礎知識九:乒乓球運動中,左撇子運動員較多。
實際上,對于那些面對面搏擊項目,如擊劍、乒乓球、籃球等,左撇子運動員比例遠遠高于左撇子在人口中的比例。乒乓球多年左撇子稱霸。因為大腦通過中樞神經傳遞信息到身體的左側比傳遞到右側要快千分之十五秒,這使左撇子的動作更敏捷。
乒乓球基礎知識十:用放大鏡匯聚陽光,就能將賽璐璐乒乓球點著。
賽璐璐乒乓球熔點很低,大概是110℃,從點著到猛烈燃燒僅需幾秒。因此所有賽璐璐乒乓球廠的工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準則:一旦起了火,先別去救,而是逃命!但新材料球是不可燃的!
乒乓球基礎知識十一:乒乓球拍為什么是一面黑一面紅?
當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國家隊中有個隊員叫梁弋亮,他是橫拍削球打法,正面是反膠,反面是長膠,兩面是相同顏色,他倒板發球,對方根本看不出他是反膠發球還是長膠發球。——各國把這情況向國際乒聯反映,國際乒聯就規定球拍兩面膠皮必定是一面是鮮紅色,另一面是黑色。
乒乓球基礎知識十二:把乒乓球放在水池里,打開水龍頭,乒乓球像被遙控了一樣跟著流動的水柱跑。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八
一、比賽時間:11月14日星期日(女子)11月20日(男子)
二、比賽地點:辦公樓二樓乒乓室
三、參加對象:豐大市第二中學教職工
四、參加辦法
凡愿意參加的請到楊瑞發處報名,或在此黑板報名表上登記。截止時間:11月5日
五、競賽辦法:
1、使用國家體育總局常定的最新乒乓球競賽規則;
2、比賽:男女單打比賽;
3、單打前幾輪都采用三局二勝,每局11分制,進入前八名采用;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制,進入前四名進行循環賽,小組賽成績計入循環賽。
4、比賽用球:“紅雙喜”40mm大球;
5、運動員球拍必須符合規定,否則不允許參賽;
6、錄取名次與獎勵:男子錄取前八名給予獎勵,女子錄取前四名給予獎勵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九
現在,在國際大賽中(如韓國公開賽等),已實施11分記分制,那么11分記分制,對乒乓球的比賽帶來那些變化和規律呢?主要有五種變化和規律。
由21分記分制,改為11分記分制,每局減少了10分。由5分輪換發球法,改為兩分輪換發球法,雙方每次少發三個球。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在局與局之間,在21分記分制時,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現變為不超過1分鐘休息時間。每局比賽中,每得6分后,或決勝局交換方位時,允許有短暫的擦汗時間。
原來發五個球,可以根據對方的技術情況,發五種不同的球,或某五種球的某種排列組合,現在,每次發2個球,只能發兩種不同的球,或某2種球的某種排列組合。那么發球變化少了很多,那么得分就會發生變化,因而發球戰術就要做相應的調整。
由于每局只有11分,每局很快就見分曉,節奏加快。由于比賽的局數增多(由打滿5局見分曉,變為打滿7局見分曉),那么關鍵球出現的.概率增大,乒乓球比賽變得更加激烈,更加刺激。
21分記分制時,在5局3勝時,如打滿5局,至少要得105分,才能獲勝。相應地,在11分記分制時,要用7局4勝,如打滿7局,得77分,就可能獲勝。比21分記分制,每場要少28分,時間縮短了近1/4。
在一局開始時,如輸了球,比分拉開距離,由于每局只有11分,可能就沒有追趕時間,容易造成緊張的心理。因此,在11分記分制時,在戰術上要有變化。根據對方情況,合理進行技術的應用和組合,并且在開局時就抓緊,使用最拿手的發球,或絕招發球,及時進入狀態。
1.發球時,球應放在發球員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該是靜止的。
2.發球員用手將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擊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體。
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球離開發球員手掌的那 一刻到球被擊中,球都應該在球臺平面的高度之上和在發球員的端線之后。
5.當球與球拍接觸時,發球員或他的雙打同伴身體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網以及兩側網柱頂端與球進行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或上方--"上方"的高度,以不會擋住接發球員的視線為限。
6. 運動員發球時,應該讓 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 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7. 如果裁判員懷疑發球員 某個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并且他或者副 裁判都不能確信該發球動作不合法,一場比賽中此現象第一次出現時,裁判員可以警告發球員而不予判分。
8.在同一場比賽中,如果發球員或其雙打同伴發球動作的正 確性再次受到懷疑時,不管是否出于同樣的原因,均判接發球方得一分。
9.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 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 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一分, 無需警告。
10.運動員因傷病而不能嚴 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作出免于執行的決定,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
1發球時,選手必須用手將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球與網柱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擋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員要能看清運動員的擊球點。
2比賽采用11分制,單打比賽為七局四勝。團體比賽中的單打和雙打為五局三勝。發球采用兩分輪換,但打到10平后將改為每球輪換。
3在一局比賽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下一局中首先接發球。在雙打的決勝局,一方先得5分后,接發球一方必須交換接發球次序。每一局比賽后將交換場地,在決勝局中,在一方先得5分后交換場地。
4每局之間有1分鐘的休息時間,每場比賽雙方各有一次1分鐘的暫停時間。每局比賽每得6分球或決勝局交換場地后,有短暫的擦汗時間。
5發球、接發球和方位的選擇
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場地的權力應通過選擇硬幣的正反面來決定。選對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了場地后,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3、在每發球兩次之后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10分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仍然不變,而且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的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單打決勝局中當有一方滿5分時應交換方位。
6發球、接發球次序和方位的錯誤處理
1、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接發球次序錯誤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根據場上的比分由應該發球或接發球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在雙打中,則按發現錯誤時那一局中首先有發球權的一方所確立的次序繼續進行比賽。
2、裁判員一旦發現運動員應交換方位而未交換時,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根據場上比分糾正運動員所站的方位后再繼續比賽。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3、當發球者發出的球觸碰到網,叫“擦網”裁判應令發球者重新發球。直到沒有擦網,或者其他發球失誤。
專業術語
長球:乒乓球運動術語。指落在距球臺端線30厘米范圍內的球。具有弧線長、沖力足、威脅大等特點。
短球:乒乓球運動術語。指落在距球網40厘米范圍內的球。具有弧線短、沖力小等特點。與長球結合使用,能調動對方前后奔波。
步法:乒乓球運動術語。擊球者在移動過程中依靠下肢完成的.各種動作。包括單步、跨步、滑步、交叉步等,有時需要將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步法結合起來使用。練就起動快,移動及時、到位的步法,能保持合適的擊球位置,提高動作質量,又能擴大控制球的空間。
單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以一腳的前腳掌為軸,另一腳向前、后、左、右某個方向移動一步的步法。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小,重心較為穩定。多在來球離身體不遠的情況下使用,如上步接近網短球、讓步接追身球等。
跨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以一腳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另一腳跟著移動的步法。多在米球急、角度大的情況下使用,如“打回頭”、削接左右大角度的來球等。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大,身體重心起伏也大,一般適用于打借力球。
滑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兩腳幾乎同時向來球方向蹬地,然后以來球異方向的腳先落地、同方向的腳后落地的步法。多在來球角度較大、球速快時采用,如連續攻(拉)等技術。特點是移動范圍較大,身體重心平穩,便于發力。
交叉步:乒乓球運動步法的一種。指離球遠的腳朝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并從前面超過另一腳形成交叉狀,另一腳再向來球方向移出一步的步法。多在來球遠離身體的情況下采用,如側身后從球臺左方移至右方大角擊球等技術。特點是移動范圍最大,便于發力進攻,需要上下肢、腰和髖等部位協調配合。
發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指比賽時每一個回合中的第一次擊球。運動員將球拋起,光擊中本方臺面一次,并越網或擦網落在對方臺面。雙打時須將球先擊中本方右半區臺面一次,并越網落在對方的右半區臺面。每方都有輪換發5分球的權利,如雙方均得20分時,每方輪換發1分球,直至比賽結束。按身體方位有正手發球、反手發球之分;按身體姿勢有站立式發球和下蹲式發球之分;按拋球高度有低拋發球和高拋發球之分。發球時靈活多變,常能直接得分或為下一板球的進攻創造條件。
下旋發球: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分加轉與不加轉。正、反手均可運用。正手發球時,左腳在前,身體略向左偏斜站立,左手向上拋球,右上臂稍外展,前臂內旋井向身體后上方引拍。以前臂和手腕的發力為主。發加轉球時,執拍手的上臂帶動前臂加速向前下方揮拍,前臂迅速旋內。拍面后仰較大,擊球的中下部后向底部摩擦。發不加轉球與發加轉球的動作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前臂旋內稍慢,拍面后仰角度較小,球拍觸球的中下部或中部后有一個向前推送的動作,使揮拍的作用力線接近球心,以減小旋轉。
急下旋發球:又稱“奔球”。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正手和反手均可使用。
正手的動作要點是:
(3)觸球點離臺面較近,第一落點在端線附近。特點是球速快,落點長,帶有一定的右側上旋力,飛行弧線低并向對方的右側偏離,常用于偷襲或調動對方。
反手右側旋發球: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
動作要點是
(1)兩腳平行站立或右腳稍前,身體略向左偏斜,站位左半臺;
(2)左手向上拋球的同時,腰部略向左轉,右上臂內旋并向身體腹部的左側方引拍;
(3)發右側上旋球時,執拍手臂向右上方揮動,擊球的中下部后再向右側上方摩擦;
(4)以前臂和手腕發力為主,輔以腰部的轉動,同時將身體重心從左腳移向右腳。特點是旋轉變化多,動作相似不易分辨,球的飛行弧線向左(右)偏拐,能加大對手的接球難度,使回球向左(右)上(下)方反彈。
高拋發球:發球者先將球拋至高度為2—3米空中,待下落到一定程度時擊球。揮拍時上臂外展的幅度較大,要借助轉腰和蹬地的力量。由于拋球高度大幅度提高,使球體下落時的重力加速度驟增,具有球速快、旋轉強、時間差明顯等特點。有側身正手左側上(下)旋球、側身正手上旋長球、反手右側上(下)旋球等之分。 由中國運動員發明。
下蹲式發球: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指發球者采用下蹲姿勢進行發球。多用于橫拍運動員。分為正手右側上(下)旋球和利用球拍反面發球的正手左側上(下)旋球兩大類。正手右側上(下)
旋發球的動作要點是:
(2)擊球時,前臂加速伸開,手腕內收。當球下降至與網同高或稍高于同時,球拍觸球的中部并向右側上方摩擦。如發右側下旋球則需改變揮拍的方向,使球拍觸球中部后向右側下方摩擦。發球后應迅速站起。這種發球旋轉較強,變化多,飛行弧線和反彈方向與下手類發球不同,對方往往難以適應甚至直接失誤。
攻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是比賽中爭取主動和得分的重要手段。按身體方位有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直拍反面攻球、側身攻球;接站位有近臺快攻、中臺快攻。遠臺快攻;按動作有快抽、拉抽、掃抽、扣殺。特點是種類多,球速快,力量大。
正手攻球:又稱近臺快抽。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
動作要點是
(1)擊球前,左腳稍前站立,身體離臺約50厘米;
(2)當來球將落至臺面時,前臂外展將球拍后引至身體右側稍后;
(4)擊球過程中,身體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擊球后球拍繼續揮至頭部高度,然后迅速還原成擊球前的準備姿勢。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球速快。若配合落點變化則可創造更體扣殺機會。
反手攻球: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
動作要點是:
(1)站位近臺,右腳稍前。引拍時前臂與臺面平行,將球拍引至腹的偏左位置;
(3)擊球后.隨勢將球拍揮至右肩前,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或置于兩腳之間。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球速快。
直拍反面抽球: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主要用于攻擊位于反手大角度的機會球。
動作要點是:
(2)擊球時,食指放松,拇指和中指配合用力。球拍反面的拍面略前傾,在來球的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的中上部。特點是動作快捷,攻擊性強。
扣殺: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動作要點是:擊球時,拍面和擊球約成直角,前臂和手腕同時下壓,等球彈到高點時擊球的中上部,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整個手臂的力量,并配合轉腰和蹬地的力量。特點是動作大,力量重,攻擊力強。是還擊半高球時得分的重要手段。 提拉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是攻球運動員對付下旋球時常用的技術之一。動作要點是:擊球時,球拍從右下方朝左前立方加速揮動,拍面接近垂直,在來球的上升期擊球的中部或中下部。特點是落點活,球路穩健,并帶有一定的主旋力。比賽中,雙方處于相持階段時用此過渡,常能為扣殺創造機會。
快帶:乒乓球運動球的一種。在正手位運用較多。
動作要點是:
(1)站位離臺較近,左腳稍前,手臂自然彎曲,前臂內旋使拍面前傾;
(3)借助來球的反彈力量擊球。特點是出手快,弧線低,落點活。常在相持階段或在被動向主動進攻過渡時運用。
正手中遠臺攻球: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
動作要點是
(3)以上臂帶動前臂的發力為主,并借助蹬地和甩腰的力量,動作結束時的身體重心在左腳。特點是動作大,力量重,站位較遠。常在對攻或在防御反擊時使用。
正手殺高球: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
動作要點是
(3)以整個手臂的發力為主,腰、腿配合用力。兩腳的間距較大,以維持身體重心的穩定。特點是動作大,力量重,殺傷力強。
搓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是近臺還擊下旋球的一種技術。種類較多,根據擊球時間、落點和旋轉的不同,分快搓、慢搓、轉與不轉搓球、側旋搓球等。一般在左半臺使用較多。動作要點是:球拍在體前,擊球時,上臂前伸,拍面稍后仰,利用上臂前伸和旋外的力量,將球拍向前下方送出,在來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特點是動作小,弧線低,落點活,旋轉變化多等,可以牽制對方的攻勢,并為搶攻或搶拉創造機會。
快搓::乒乓球運動搓球的一種。正手和反手均可運用。當來球在身體左側時,可運用反手快搓。動作要點是:上臂帶動小臂迅速前伸,拍面稍后仰,在上升期觸球的中下部。當來球在身體右側時,可運用正手快搓。動作要點是:身體稍向右轉,手臂向右前上方弓;拍,然后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將球拍送。出,在來球的上升期擊球的中下部。特點是動作幅度小,節奏變化快。常能起到干擾對方攻勢、爭取主動的作用。
側旋搓球:乒乓球運動搓球的一種。正手和反手均可運用。反手搓右側下旋球時,球拍向身體的右側揮動,使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右側下部摩擦。正手搓左側下旋球時,球拍向身體的左前下方揮動,使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左側摩擦。搓球時拍面稍后仰,在來球的高點期或下降前期觸球。以前臂和手腕的發力為主。
放短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是借助來球反彈力擊球的一種技術。有搓中放短球、拉中放短球、扣中放短球等之分。動作要點是:擊球前,手臂前伸迎球,球拍擊球后整個手臂及時停止向前揮拍。如接下旋球,拍面后仰,在上升前期擊球的中下部;如接不轉球,拍面應垂直,在上升前期擊球的中部。特點是站位近,弧線低,落點短。能破壞對方的擊球節奏,起到調動對方、爭取主動的作用。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一
15.每局比賽結束之后休息時間為一分鐘;
16.下一局比賽開始時,雙方交換場地與發球權;
17.比賽規則最終解釋權歸乒乓球比賽裁判組。
1.比賽開始前雙方猜發球權,獲勝者選擇發球或接發球,接發球者獲得選擇場地權;
7.發球時,乒乓球出手即有效;
12.比賽過程中,乒乓球觸網為好球,此球有效;
13.比賽之中以非握拍手接觸桌面,對方得一分,此次對抗結束;
15.每局比賽結束之后休息時間為一分鐘;
17.比賽規則最終解釋權歸乒乓球比賽裁判組。
2.比賽采取五局三勝制,先獲勝三場者為勝出方;
3.每場比賽均采取三局兩勝11分制;
5.每場比賽規則參照單打比賽規則;
6.比賽規則最終解釋權歸乒乓球比賽裁判組。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二
1、練球。一場比賽開始前,運動員有權在比賽開始的球臺上練球2分鐘。
2、選擇方位和發球權。
每場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運動員用抽簽的方法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中簽者有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權,也可要求對方先作選擇。如中簽者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對方則選擇方位;如中簽者選擇方位,對方則選擇先發球或接發球。
3、合法發球。
(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持拍手掌上,手掌應靜止、張開、伸平、四指并攏,拇指自然張開。
(2)發球員只能手向上拋球,不得使球旋轉。發球時不得遮擋;并要求將球從手掌向上直拋,至少拋到離不持拍手手掌上16厘米。
(3)發球時,乒乓球出手即有效。
(4)球停留在靜止的不持拍手掌上的最后一刻,直到發球時擊球,不持拍手和球以及整個球拍,應始終高于球臺水平面。
(5)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降落時,發球員才能擊球,并使球首先觸及發球員臺區,然后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觸及接球員臺區。
4、每局比賽結束之后休息時間為一分鐘;
5.下一局比賽開始時,雙方交換場地與發球權;
6.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單打或雙打運動員為勝方,但打到10平以后,先得2分者為勝方。
7、參賽雙方放棄的,雙方不得進入復賽,雙方之一放棄的,放棄方不進入復賽。
8、每天舉行2場比賽,七局四勝制,勝出者直接進入復賽,復賽完后進入決賽。
一、項目設置男子單人、女子單人、
二、比賽規則抽號進行,有記錄員統計分數
1.比賽開始前雙方猜發球權,獲勝者選擇發選擇場地權,
2.每局11分制,三局兩勝,勝出者直接進入復賽,復賽完后進入決賽。
4.發球時,乒乓球出手即有效;
5.發球時不得遮擋,并要求將球拋起;
6.發球時,乒乓球觸網并落在接發球方桌面,發球無效,雙方不得分,重新發球;
7.比賽過程中,乒乓球觸網為好球,此球有效;
8.當比賽雙方達到2:2進行決勝局時,任何一方比分達到5分雙方交換場地;
9.每局比賽結束之后休息時間為一分鐘;
10.下一局比賽開始時,雙方交換場地與發球權;
11.比賽規則最終解釋權歸比賽裁判委員會。
三、比賽名次成績最高者為第一名
從發球開始,雙打的規則有如下一些:
1關于乒乓球臺,雙打時,各臺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并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2在雙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由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再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此后,運動員按此次序輪流合法還擊。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3在雙打的第一局比賽中,先發球方確定第一發球員,再由先接發球方確定第一接發球員。在以后的各局比賽中,第一發球員確定后,第一接發球員應是前一局發球給他的運動員。
4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5雙打時,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將失分。
1.比賽開始前雙方猜發球權,獲勝者選擇發球或接發球,接發球者獲得選擇場地權;
6.發球時,乒乓球出手即有效;
8.比賽過程中,乒乓球觸網為好球,此球有效;
11.比賽過程中,乒乓球觸網為好球,此球有效;
12.比賽之中以非握拍手接觸桌面,對方得一分,此次對抗結束;
另外解釋一下,不管是混合雙打還是普通雙打,都只能是間隔接球,不能由一個人連續接球,這是基本規則。補充一點:雙打時,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判對方得一分。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三
乒乓球雙打分為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雙,那么乒乓球雙打比賽有什么規則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乒乓球雙打比賽規則,僅供參考。
發球一方總是在己方球臺的右半區發球至對方的右半區,也就是發球時球總是落在球臺的右半區位置,中線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換發球是雙打中較為復雜的規則,下面以馬琳/張繼科vs馬龍/王浩為例給大家講解換發球的規則,若馬琳先發球,馬龍接發球,當發完兩個球后,馬龍變為發球方,張繼科變為接發球方,發完兩球后,張繼科變為發球方,王浩變為接發球方,然后王浩變為發球方,馬琳變為接發球方,然后馬琳又重新獲得發球權,依次類推循環。使用簡單的語句就是,發球方發完兩球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然后剛才發球方的隊友變為接發球方,依次類推循環。
局間發球采用間隔發球方式,例如中國vs韓國,第一、三、五、七局為中國先發球,則二、四、六局為韓國發球。每一局的發球者可以任意指定,不受上局影響。當確認好第一發球者后,對方接發球者為上一局發給該局發球者的那個人接發球。例如第一局中國的馬龍/王浩vs韓國的朱世赫/柳承敏,若上一局的接發球順序為馬龍?柳承敏?王浩?朱世赫。若下一局韓國隊發球人員確定為朱世赫,則接發球為王浩。
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如遇到比分是5∶1或5∶3時,交換方位后,原發球員變成接發球員,原接發球員變成發球員,如遇比分是5:2或5:4時,交換方位后,此前的一位運動員繼續發球而由先前接發球員的同伴接發球。
1、練球。一場比賽開始前,運動員有權在比賽開始的球臺上練球2分鐘。
2、選擇方位和發球權。
每場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運動員用抽簽的方法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中簽者有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權,也可要求對方先作選擇。如中簽者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對方則選擇方位;如中簽者選擇方位,對方則選擇先發球或接發球。
3、合法發球。
(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持拍手掌上,手掌應靜止、張開、伸平、四指并攏,拇指自然張開。
(2)發球員只能手向上拋球,不得使球旋轉。發球時不得遮擋;并要求將球從手掌向上直拋,至少拋到離不持拍手手掌上16厘米。
(3)發球時,乒乓球出手即有效。
(4)球停留在靜止的不持拍手掌上的最后一刻,直到發球時擊球,不持拍手和球以及整個球拍,應始終高于球臺水平面。
(5)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降落時,發球員才能擊球,并使球首先觸及發球員臺區,然后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觸及接球員臺區。
4、每局比賽結束之后休息時間為一分鐘;
5.下一局比賽開始時,雙方交換場地與發球權;
6.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單打或雙打運動員為勝方,但打到10平以后,先得2分者為勝方。
7、參賽雙方放棄的,雙方不得進入復賽,雙方之一放棄的,放棄方不進入復賽。
8、每天舉行2場比賽,七局四勝制,勝出者直接進入復賽,復賽完后進入決賽。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四
1.1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2比賽臺面不包括球臺臺面的側面。
1.3比賽臺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應具有一致的彈性,即當標準球從離臺面30厘米高處落至臺面時,彈起高度應約為23厘米。
1.4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1.5比賽臺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臺區,各臺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
1.6雙打時,各臺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并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2.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
2.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2.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厘米.
2.4整個球網的底邊應盡量貼近比賽臺面,其兩端應盡量貼近網柱。
3.1球應為圓球體,直徑為40毫米。
3.2球重2.7克。
3.3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4.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4.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4.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4.3.1”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4.3.2"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4.4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4.6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4.7由于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4.8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許他們檢查。
5.1“回合”:球處于比賽狀態的一段時間。
5.2“球處比賽狀態”,從發球時,球被有意向上拋起前,靜止在不執拍手掌上的一瞬間。到該回合被判得分或重發球。
5.3“重發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5.4“一分”:判分的回合。
5.5“執拍手”:正握著球拍的手。
5.6“不執怕手”:未握著球拍的手。
5.7“擊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
5.8 "阻擋”:對方擊球后,處于比賽狀態的球尚未觸及本方臺區也未超過比賽臺面或其端線,即觸及本方運動員或其穿帶的任何物品。
5.9“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首先擊球的運動員.
5.10“接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第二個擊球的`運動員.
5.11"裁判員:被指定管理一場比賽的人.
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協助裁判員工作的人.
5.13運動員“穿或帶”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個回合開始時穿或帶的任何物品。
5.14球從突出臺外的球網裝置之下或之外經過,或回擊的球越過球網后又回彈過網,均應視作已”超過或繞過”球網裝置。
5.15球臺的“端線”包括端線兩端的無限延長線。
6.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和比賽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6.2發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拋球上升路線與垂線之間夾角不能大于45度。
6.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6.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后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6.5擊球時,球應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手臂、頭或腿除外)離端線最遠的部分。
6.6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6.6.2在同一場比賽中,如果運動員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再次受到懷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樣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6.6.3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一分,無需警告。
6.7運動員因身體傷病而不能嚴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做出決定免予執行,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7.1對方發球或還擊后,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或觸及球網裝置后,再觸及對方臺區。
8.1在單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兩者交替合法還擊。
8.2在雙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由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再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此后,運動員按此次序輪流合法還擊。
9.1回合出現下列情況應判重發球:
9.1.1如果發球員發出的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時,觸及球網裝置,此后成為合法發球或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
9.1.2如果接發球員或同伴未準備好時,球己發出:而且接發球員或其同伴均沒有企圖擊球。
9.1.3由于發生了運動員無法控制的干擾,而使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合法還擊或遵守規則。
9.1.4裁判員或副裁判員暫停比賽。
9.1.5在雙打時,運動員錯發,錯接。
9.2可以在下列情況下暫停比賽:
9.2.1由于要糾正發球、接發球次序或方位錯誤;
9.2.2由于要實行輪換發球法;
9.2.3由于警告或處罰運動員;
9.2.4由于比賽環境受到干擾,以致該回合結果有可能受到影響。
1o.1除被判重發球的回合,下列情況(均是在比賽狀態下)運動員得一分:
10.1.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
1o.1.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10.1.4對方擊球后,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臺區;
10.1.5對方阻擋;
10.1.6對方連擊;
10.1.7對方用不符合1.4.3條款的拍面擊球;
10.1.8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兩使球臺移動;
10.1.9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西觸及球網裝置;
10.1.10對方運動員不執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10.1.11雙打時,對方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0.1.12執行輪換發球法時,接發球運動員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11.1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方.
12 一場比賽
12.1一場比賽應采用三局兩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或七局四勝制。。
12.2一場比賽應連續進行.但在局與局之間,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有權要求不超過一分鐘的休息時間。
13.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這一方,那一方的權力應由抽簽來決定,中簽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13.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13.3在獲得每2分之后,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至該局比賽結束,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10分或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次序仍然不變,但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13.4在雙打的第一局比賽中,先發球方確定第一發球員,再由先接發球方確定第一接發球員.在以后的各局比賽中,第一發球員確定后,第一接發球員應是前一局發球給他的運動員。
13.6一局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時,接發球方應交換接發球次序。
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14.1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接發球次序錯誤,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由應該發球或接發球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在雙打中,則按發現錯誤時那一局中首先有發球權的一方所確立的次序進行糾正,繼續比賽。
14.2裁判員一旦發現運動員應交換方位而未交換時,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運動員應站的正確方位進行糾正,再繼續比賽。
14.3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5.1如果一局比賽進行到10分鐘仍未結束(雙方都己獲得至少9分時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時間應雙方運動員要求,應實行輪換發球法。
15.1.1當時限到時,球仍處于比賽狀態,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由被暫停回合的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15.1.2當時限到時,球未處于比賽狀態,應由前一回合的接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15.2此后,每個運動員都輪發一分球,直至該局結束。如果接發球方進行了13次合法還擊,則判發球方失一分。
15.3換發球法一經實行,該場比賽的剩余部分必須繼續實行,直至該場比賽結束。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五
乒乓球比賽前,為了檢查對方的膠皮是否有違規之處,同時也為了了解對方的膠皮類型,雙方可以檢視對方的器材。
2、單局十一分賽制 發球兩分交替一次
乒乓球比賽中,發球權每兩分更替一次,單局得分采取11分制,先獲得11分的選手贏得一局勝利。
3、10平之后 先領先兩分即取勝
比賽中打到10平之后,雙方一分一分交替發球,能夠率先把分差拉至兩分者即獲勝。
4、五局三勝or七局四勝
乒乓球比賽一般分為五局三勝制或者七局四勝制,七局四勝制往往是個人單項賽事的制度,五局三勝制在團體賽中出現較多。
5、發球
發球者發出的球需先在己方的臺面上彈跳一次之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接觸對方球臺。
6、合法還擊
比賽中,當對手發球或還擊后,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后,再觸及對方臺區。凡屬上述情況,均為合法還擊。
7、決勝局五分易邊
在一場比賽中,當雙方選手打到決勝局,決勝局開始時,雙方的場地根據比賽開始的次序進行,任何一方獲得五分時,比賽都要中止,雙方易邊之后再繼續比賽。
1、每六分可擦汗一次
乒乓球的比賽結構相當緊湊,一般來說每一局中雙方得分疊加每到6分的整數倍,雙方運動員可以有一次暫停擦汗的機會,但時間不宜過長。
2、每場比賽一次暫停
每名參賽選手在比賽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規則規定正常狀態下每場比賽中,參賽一方有一次暫停的機會,暫停時間為1分鐘,多用來調整戰術。
3、局間休息約為1分鐘
在比賽中,局與局之間運動員可以有短暫的局間暫停時間,局間的休息時間一般為1分鐘,選手可以通過這一分鐘來補充水分。
(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和比賽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倫敦奧運會的女單決賽時,丁寧的下蹲砍式發球就被判罰過,裁判的理由似乎是拋球高度不夠。好在丁寧痛定思過,里約奧運會沒有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
(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后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圖來自:此心無尤)
(6)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范例:2012倫敦奧運會是,丁寧在1/8決賽對陣中國香港選手姜華珺的比賽中,其下蹲式發球被裁判多次警告,甚至被直接罰分;在1/4決賽對陣日本選手福原愛的比賽中,丁寧也被裁判判罰發球違例;到了與新加坡選手馮天薇的半決賽中,丁寧也被直接判失兩分,都是因為發球違例。再加上決賽的再次被罰,丁寧連續4場比賽遭遇被罰。
回合出現下列情況應判重發球:
(1)如果發球員發出的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時,觸及球網裝置,此后成為合法發球或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即所謂的“擦網”)
(2)如果接發球員或同伴未準備好時,球已發出;而且接發球員或其同伴均沒有企圖擊球。
(3)由于發生了運動員無法控制的干擾,而使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合法還擊或遵守規則。
(4)裁判員或副裁判員暫停比賽。
(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4)“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5)“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6)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7)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8)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9)由于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10)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許他們檢查。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六
目標:
(1)通過乒乓球比賽規則的介紹,(2)使廣大學生能夠對乒乓球這一項目更加熱愛和喜愛。
(3)在對學生進行規則介紹的同(4)時,(5)結合以往中國隊在世界各種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6)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7)時也促進更快、更好地掌握乒乓球這項運動,(8)從而(9)為增強學生體質,(10)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1)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12)更懂得要學好任何一樣運動項目,(13)都必須下苦功夫,(14)如果三天打雨,(15)二天曬網,(16)那將一事無成。
教學重點和難點:
(18)乒乓球的場地和乒乓球臺的規格介紹。
教學內容:
1球臺。
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2臺面。
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3球網。
(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
(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厘米。
4球。
(1)球應為圓球體,直徑為38毫米。
(2)球重2.5克。
(3)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5球拍。
(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a“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b“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4)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6)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7)由于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8)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許他們檢查。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七
(1)乒乓球比賽發球開始時,乒乓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保持靜止。
(2)乒乓球比賽發球時,發球員須用手將乒乓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乒乓球旋轉,并使乒乓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乒乓球下降到被擊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體。
(3)當乒乓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乒乓球,使乒乓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雙打中,乒乓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發球開始,到乒乓球被擊出,乒乓球要始終在臺面以上和發球員的端線以外,而且不能被發球員或其雙打同伴的身體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擋住。
(5)在運動員發球時,乒乓球與乒乓球拍接觸的一瞬間,乒乓球與網柱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擋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員要能看清運動員的擊球點。
(1)不合法發乒乓球;
(2)不合法還擊;
(3)擊乒乓球后,該乒乓球沒有觸及對方臺區而越過對方端線;
(4)阻擋;
(5)連擊;
(6)用不符合規則條款的.拍面擊乒乓球
;(7)運動員或運動員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臺移動;
(8)運動員或運動員穿戴的任何物件觸及球網裝置;
(9)不執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10)雙打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1)執行輪換發球法時,發球一方被接發球一方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1)在獲得2分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直至雙方比分為10平,或采用輪換發球法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不變,但每人只輪發1分球。
(2)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3)在1局比賽中首先發球的1方,在該場比賽的下1局中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比賽的決勝局中,當1方先得5分后,接發球1方必須交換接發球次序。
(4)1局中,在某1方位比賽的1方,在該場比賽的下1局應換到另1方位。在決勝局中,1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1)在局與局之間,有不超過1分鐘的休息。
(2)在1場比賽中,雙方各有1次不超過1分鐘的暫停。
(3)每局比賽中,每得6分球后,或決勝局交換方位時,有短暫的時間擦汗。
即自己找到一張靠墻乒乓桌,你將球在自己一方彈起,再立刻向對方桌面抽去,球與桌面發生劇烈碰撞之后,再彈至墻面,最后再次發生反彈,球再次落至自己桌面,這時你再向球抽去,發生同樣運動,以此類推。這是比較高難度的練習了。
顛球練習是鍛煉手感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練習時首先練習原地顛球然后練習顛球慢走。原地顛球時將球拍平放于體前,另一手將球輕輕拋起,當球下落接近球拍時,用球拍輕輕向上顛球,反復進行,顛球時要注意握拍的力量以及顛球的力量。顛球是一項長期的個人練習乒乓技術的方法,當你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顛球的高度以及旋轉時,上臺練習時就可以更好的擊中球拍的甜區。
即用乒乓板擊打乒乓球的底部,使其不落地。這是最基本的練習,是練你對球的平衡力。
對著乒乓球桌連正反手削球。只有在搓球技能有很大提高,近搓遠搓、定點隨意的情況下,方才練習削球,搓球比較穩定,而削球因為拍頭的弧形移動,導致乒乓球位置漂移,這是兩種不同的方式,如果搓球練習中穿插削球練習,可能會在實戰中搓不出好球來,而搓球是實戰中運用最多的技術。
壁球運動是一種球撞擊墻體反彈到地面后然后再擊球至墻體的一種運動,如果沒有乒乓球臺練習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練習時可以使用擊打方式也可以使用摩擦方式。
把乒乓球當壁球打,即讓球落地一次,再瞬間抽起,使其撞擊墻壁,可以抽打,也可以旋轉。這是模擬實景,練你的應變能力,同時也比較輕松。
如果有一張球臺可以練習發球技術和弧圈技術,發球技術在此就不再具體講解,如何一個人練習弧圈技術呢?首先離臺1m至2m,左手持球將乒乓球舉起,松手使得乒乓球自然下落,當球彈起時使用拉弧圈的正確動作進行弧圈球練習。
7、用發球機
若具備條件可以購買一臺發球機,這是個人練習乒乓技術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對場地及器材要求較高。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八
1、如果參加的隊數是偶數,則比賽輪數為隊數減1。例如:8個隊參加比賽,比賽輪數為8-1=7輪。
2、如果參加的隊數是奇數,則比賽輪數等于隊數。例如:5個隊參加比賽,比賽就要進行5輪。
3、計算輪數的目的,在于計算比賽所需的總時間。例如:有7個參加比賽,其輪數是7輪,如果比賽中間再休息兩天,則比賽的總時間為9天。單循環比賽場次的計算。
s=n(n-1)/2,即:隊數*(隊數-1)/2例如:8個隊參加比賽,比賽總場數是:s=8*(8-1)/2=28計算場次的目的,在于計算比賽所需的場地數量,并由此考慮裁判員的數量,以及如何編排競賽日程表等。
1、無論參加隊數是偶數還是奇數,都應按偶數編排。
2、如果是奇數,可以補一個“0”號,與“0”相遇的隊就輪空一次。單循環比賽順序的編排,傳統是用輪轉法。
3、輪轉法,適用于各隊實力互不了解,故采用抽簽定位的辦法,很可能出現強隊早期相遇,比賽后期不精彩。“逆時針輪轉法”,這種編排方法可使最后的比賽保持精彩,是通常采用的編排方法。
1、國際競賽規程中規定:勝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未出場比賽或未完成比賽的場次為0分,我們的項目按照積分規則來計算積分。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十九
參加比賽的隊或運動員之間輪流比賽一次,稱為單循環賽。這種方法能使參加比賽的各隊或運動員之間都有比賽的機會,并能比較準確地決出參賽隊或運動員的名次。但單循環賽的場數多,比賽時間長,需用的場地、器材多,因此參加單循環賽的隊數或人數不宜過多,否則,應采用分組循環的辦法來進行。
國際競賽規程中規定:勝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未出場比賽或未完成比賽的場次為0分,小組名次根據所獲得的場次分段決定,如果小組內有兩個或更多的隊得分相同,他們有關的名次應按他們相應之間比賽的成績決定,首先計算他們之間獲得的場次分數,再根據需要計算個人比賽場次(團體賽時)、局和分的勝負比率,直至算出名次為止。
單循環賽雖能比較正確地排定所有參賽隊(或人)的名次,但是在參加隊(或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因比賽次數多而給比賽的組織和管理帶來困難,所以很難采用。在這種情況下,可采用分組循環賽。分組循環賽最常用的編排方法為“蛇形排列方法”,即按照各隊實力強弱排列他們的順序號(通常是按照上屆比賽的`名次排列)。順序號越小,實力越強,反之,實力越弱。分組時要求各組實力平均,即每個組的順序號相加都等。有的球類項目則在“蛇形排列”的基礎上,將種子隊與非種子隊按分批抽簽的方法來進行分組,即1-4號隊(種子隊)固定在1-4組或用抽簽的方法進入1-4組;然后5-8號、9-12號、13-16號分別抽簽進入1-4組。但分組循環后,還應增加第二階段的比賽來排出全部名次。
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1、各組同名次比賽如第一階段分為四組進行小組循環,第二階段比賽各小組的第一名為一個組進行單循環賽,決出1-4名;各小組的第二名為一個組,決出第5-8名;依此類推。
2、交叉比賽第一階段分成二個組進行循環賽,第二階段由每個組進的前二名進行交叉比賽,決出冠、亞軍及其它名次。采用此法,由各組的3、4名交叉決出第5-8名;各組5、6名交叉決出第9-12名;依此類推。
參加比賽的隊(或人)按照編排秩序進行比賽,勝進入下一輪比賽,負者被淘汰,直到決出冠軍,稱為單淘汰賽。單淘汰賽的場次相對少,有利于在較短的時間內安排較多的選手進行比賽。但這種方法合理性差,不完整性和機遇性強,須采取一些措施來克服這些缺陷,才能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它的作用。
(一)號碼位置數的選擇號碼位置數應選擇2的乘方數。比賽常用的號碼位置數是8,16,32,64,128,256。
(二)輪空如果參加比賽的人數不等于號碼位置數,小于號碼位置數即第一輪比賽的人數少于號碼位置數時,沒有運動員的位置稱為“輪空”位置。
(三)搶號參加比賽的人數稍大于2的乘方數時,選擇參加人數最接近的、較小的2的平方數作為號碼位置數,其中一小部分參賽者進行“搶號”。搶號就是在同一號碼位置上,先進行一場比賽,勝者進入該號,搶號的位置和輪空位置一樣,“搶號”也算一輪。
(四)種子(即強手或優秀選手)。
1、設立“種子”的作用采用設立“種子”選手的方法是為了克服單淘汰賽的不合理性。抽簽時把“種子”均勻地分布在各個“區”內,使他們最后相遇,力求保證比賽名次確定的合理性。
2、種子的數目“種子”的數目主要是根據參加比賽的隊數或人數多少來確定的,一般為參賽人數的1/6--1/2,即平均6--12名選手設一名種子;同時,“種子”數量應是2的乘方,如2、4、8、16等。3、“種子”的位置“種子”的位置根據規定應作如下編排:第一號種子安排在上半區的頂部;第二號種子應安排在下半區的底部;第三、四號種子應分別插入上半區的底部和下半區的頂部;第五至八號種子應分別進入單數四分之一區的底部和雙數四分之一區的頂部;如有更多的種子(9-16)依此類推(種子位置號碼可查種子位置表)。事實上,淘汰賽的“種子”都均勻地分布在各個“區”的。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十
1、賽制:本次比賽實行淘汰賽,初賽一局決勝,半決賽與決賽3盤2勝。
2、分組抽簽規則:
比賽中首輪都采取抽簽分組的方式,若有一人輪空,直接進入下一輪比賽。
第一輪比賽的勝者,重新進行抽簽分組,從數字號碼中抽取。勝者晉級下一輪比賽,輪空組別直接晉級。
一局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時,接發球方應交換接發球次序。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十一
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乒乓球最簡單比賽規則,希望能幫到您。
乒乓球是球類運動之一。乒乓球場地中間隔有橫網的長274cm、寬152 cm、高76 cm的球臺上進行。球直徑40.00mm,重量2.40-2.53g,白或黃色,用賽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時有“乒乓”聲,故名。
在乒乓球比賽過程當中,雙方的乒乓球比賽運動員各站在球臺一側,用球拍擊球,擊法有擋、抽、削、搓、拉等。乒乓球須在臺上反彈后才能還擊過網。乒乓球以落在對方臺面上為有效。
乒乓球比賽以11分為一局,局制一般采用三局二勝或五局三勝制。
比賽分團體、單打、雙打等數種,團體賽有分為男子團體賽、女子團體賽、混合團體賽;單打比賽可以細分為男子單打賽、女子單打比賽;同樣,雙打比賽也可以細分為男子雙打、女子雙打以及混合雙打賽。
(1)乒乓球比賽發球開始時,乒乓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保持靜止。
(2)乒乓球比賽發球時,發球員須用手將乒乓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乒乓球旋轉,并使乒乓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乒乓球下降到被擊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體。
(3)當乒乓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乒乓球,使乒乓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雙打中,乒乓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發球開始,到乒乓球被擊出,乒乓球要始終在臺面以上和發球員的端線以外,而且不能被發球員或其雙打同伴的身體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擋住。
(5)在運動員發球時,乒乓球與乒乓球拍接觸的一瞬間,乒乓球與網柱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擋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員要能看清運動員的擊球點。
(1)不合法發乒乓球;
(2)不合法還擊;
(3)擊乒乓球后,該乒乓球沒有觸及對方臺區而越過對方端線;
(4)阻擋;
(5)連擊;
(6)用不符合規則條款的拍面擊乒乓球
;(7)運動員或運動員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臺移動;
(8)運動員或運動員穿戴的任何物件觸及球網裝置;
(9)不執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10)雙打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1)執行輪換發球法時,發球一方被接發球一方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1)在獲得2分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直至雙方比分為10平,或采用輪換發球法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不變,但每人只輪發1分球。
(2)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3)在1局比賽中首先發球的1方,在該場比賽的下1局中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比賽的決勝局中,當1方先得5分后,接發球1方必須交換接發球次序。
(4)1局中,在某1方位比賽的1方,在該場比賽的下1局應換到另1方位。在決勝局中,1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1)在局與局之間,有不超過1分鐘的休息。
(2)在1場比賽中,雙方各有1次不超過1分鐘的暫停。
(3)每局比賽中,每得6分球后,或決勝局交換方位時,有短暫的時間擦汗。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十二
1.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由地面向上至臺面高76厘米。
2.比賽臺面不包括球臺臺面的側面。
3.比賽臺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應具有一致的彈性,即當標準球從離臺面30厘米高處落至臺面時,彈起高度應約為23厘米。
4.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5.比賽臺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臺區,各臺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
6.雙打時,各臺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并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
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厘米。
4.整個球網的底邊應盡量貼近比賽臺面,其兩端應盡量貼近網柱。
5.球應為圓球體,直徑為40毫米。
6.球重2.7克。
7.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4.”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5."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6.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7.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8.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9.由于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10.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許他們檢查。
1.“回合”:球處于比賽狀態的一段時間。
2.“球處比賽狀態”:從發球時球被有意向上拋起前,靜止在不執拍手掌上的一瞬間,到該回合被判得分或重發球。
3.“重發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4.“一分”:判分的回合。
5.“執拍手”:正握著球拍的手。
6.“不執拍手”:未握著球拍的手。
7.“擊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
8."阻擋”:對方擊球后,處于比賽狀態的球尚未觸及本方臺區也未超過比賽臺面或其端線,即觸及本方運動員或其穿帶的任何物品。
9.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首先擊球的運動員。
10.“接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第二個擊球的運動員。
11."裁判員:被指定管理一場比賽的人。
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協助裁判員工作的人。
13.運動員“穿或帶”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個回合開始時穿或帶的任何物品。
14.球從突出臺外的球網裝置之下或之外經過,或回擊的球越過球網后又回彈過網,均應視作已”超過或繞過”球網裝置。
15.球臺的“端線”包括端線兩端的無限延長線。
2.發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拋球上升路線與垂線之間夾角不能大于45度。
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臺區,然后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臺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后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后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5.擊球時,球應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后,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手臂、頭或腿除外)離端線最遠的部分。
6.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7.如果裁判員懷疑發球員某個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員都不能確信該發球動作不合法,一場比賽中此現象第一次出現時,裁判員可以警告發球員而不予判分。
8.在同一場比賽中,如果運動員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再次受到懷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樣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9.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一分,無需警告。
10.運動員因身體傷病而不能嚴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做出決定免予執行,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1.對方發球或還擊后,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或觸及球網裝置后,再觸及對方臺區。
1.在單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兩者交替合法還擊。
2.在雙打中,首先由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后由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再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此后,運動員按此次序輪流合法還擊。
1.回合出現下列情況應判重發球:
2.如果發球員發出的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時,觸及球網裝置,此后成為合法發球或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
3.如果接發球員或同伴未準備好時,球己發出:而且接發球員或其同伴均沒有企圖擊球。
4.由于發生了運動員無法控制的干擾,而使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合法還擊或遵守規則。
5.裁判員或副裁判員暫停比賽。
6.在雙打時,運動員錯發,錯接。
7.可以在下列情況下暫停比賽:
8.由于要糾正發球、接發球次序或方位錯誤;
9.由于要實行輪換發球法;
10.由于警告或處罰運動員;
11.由于比賽環境受到干擾,以致該回合結果有可能受到影響。
1.除被判重發球的回合,下列情況(均是在比賽狀態下)運動員得一分:
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
3.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4.運動員在發球或還擊后,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置以外的任何東西;
5.對方擊球后,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臺區;
6.對方阻擋;
7.對方連擊;
8.對方用不符合1.4.3條款的拍面擊球;
9.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西使球臺移動;
11.對方運動員不執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12.雙打時,對方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3.執行輪換發球法時,接發球運動員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1.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方。
1.一場比賽應采用三局兩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或七局四勝制。
2.一場比賽應連續進行,但在局與局之間,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有權要求不超過兩分鐘的休息時間。
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這一方,那一方的權力應由抽簽來決定,中簽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3.在獲得每2分之后,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至該局比賽結束, 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10分或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次序仍然不變,但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4.在雙打的第一局比賽中,先發球方確定第一發球員,再由先接發球方確定第一接發球員。在以后的各局比賽中,第一發球員確定后,第一接發球員應是前一局發球給他的運動員。
5.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6.一局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時,接發球方應交換接發球次序。
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1.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接發球次序錯誤,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由應該發球或接發球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在雙打中,則按發現錯誤時那一局中首先有發球權的一方所確立的次序進行糾正,繼續比賽。
2.裁判員一旦發現運動員應交換方位而未交換時,應立即暫停比賽,并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運動員應站的正確方位進行糾正,再繼續比賽。
3.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2.當時限到時,球仍處于比賽狀態,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由被暫停回合的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3.當時限到時,球未處于比賽狀態,應由前一回合的接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4.此后,每個運動員都輪發一分球,直至該局結束。如果接發球方進行了13次合法還擊,則判發球方失一分。
5.換發球法一經實行,該場比賽的剩余部分必須繼續實行,直至該場比賽結束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十三
每場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運動員用抽簽的方法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中簽者有選擇方位和發球、接發球權,也可要求對方先作選擇.如中簽者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對方則選擇方位;如中簽者選擇方位,對方則選擇先發球或接發球.
一場比賽開始前,運動員有權在比賽開始的球臺上練球2分鐘.
1、 發球時,球應放在不持拍手掌上,手掌應靜止、張開、伸平、四指并攏,拇指自然張開.
2、 球停留在靜止的不持拍手掌上的最后一刻,直到發球時擊球,不持拍手和球以及整個球拍,應始終高于球臺水平面.
3、 發球員只能手向上拋球,不得使球旋轉,使球從手掌向上直拋,至少拋到離不持拍手手掌上16厘米.
4、 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降落時,發球員才能擊球,并使球首先觸及發球員臺區,然后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觸及接球員臺區.
5、 在雙打中,球應首先觸及發球員的右半區,然后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觸及接球員的`右半區.
一局比賽: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單打或雙打運動員為勝方,但打到10平以后,必須先得2分者為勝方.一場比賽:國際規定單打為七局四勝制、雙打為五局三勝制.
球臺:長為2.74米,寬為1.525米,離地面0.76米,球臺各邊有一條0.02米寬的白線.球網:長為1.83米,寬為0.1525米,網柱外邊距球臺0.1525米.球的直徑為40毫米.
乒乓球比賽規則詳解(熱門24篇)篇二十四
(2)使廣大學生能夠對乒乓球這一項目更加熱愛和喜愛。
(3)在對學生進行規則介紹的同
(4)乒乓球的場地和乒乓球臺的規格介紹。
(5)結合以往中國隊在世界各種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
(6)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
(7)時也促進更快、更好地掌握乒乓球這項運動,
(8)乒乓球的各項技術
(9)為增強學生體質,
(10)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1)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
(12)更懂得要學好任何一樣運動項目,
(13)都必須下苦功夫,
(14)如果三天打雨,
(15)二天曬網,
(16)那將一事無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內容:
1 球臺
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2臺面
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3 球網
(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
(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厘米。
4球
(1)球應為圓球體,直徑為38毫米。
(2)球重2.5克。
(3)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5 球拍
(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a“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b"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4)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6)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7)由于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8)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許他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