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一
得、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睍r,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后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啟發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境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此刻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境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一樣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一樣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后采取“采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把殞殻闶窃鯓酉聛淼模磕銥槭裁床淮蛳聛砟兀俊北徊稍L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后又采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一樣用法后,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一樣,那讀起來該不一樣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后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二
《我的信念》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人生·理想信念”里的一篇外國文章。因為是翻譯過來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較長,一些字詞也不太好理解,學生可能因為閱讀比較困難而失去興趣。
我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都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一種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思考。并且強調合作與探究,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倡導集體智慧的互助與合作。使學生喜歡學習,勤于動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以往“問答式”統治著課堂,教學目標上不僅定位于知識、技能,更立足于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的人文性得到應有的關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了落實。整堂課流暢清楚,聽錄音整體感知—學生分段朗讀—一個 中心問題貫穿全課:居里夫人有哪些自己認為是可以確信的看法—由次感受到她偉大的人格魅力。
其次,跳出教材學語文,走出課堂用語文。在本課中,教材不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課堂不再是語文學習的唯一場所。我們將有限的文字教材與無限的的生活載體鏈接起來,使語文課堂有了更多的生成性和發展性。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最欣賞居里夫人的哪些品質,為什么?學生每個人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都暢所欲言的表達出類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對于學生,“給我一次機會,還你一個精彩”,這節課,學生確實把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了。
在這節課中,也有不少的缺點。表現在:第一,字詞落實不到位,字在范讀課文之后正音,這還不夠,詞語還應指導學生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第二,本文語言質樸、真誠,應多讓學生感悟賞讀,這點在課堂上落實不到位。賞析時可讓學生談談選段落練讀的原因,即談為什么喜歡這個段落,進而上升到思想感悟。第三,可拓展延伸,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說說自己將來想做什么,如何達到目標。第四,常規訓練可讓學生提前兩周準備,最好背下來?!懊牢耐扑]”講明推薦的原因。
通過這次講課,我又發現了自己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授課的靈活性、知識的豐富、見識的廣博。的確,做好教師不容易,講好課不容易。
第一、作為自讀課文,今后可把課型再搞活些,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思想、心靈的感悟。像《我的信念》一文主要就是讓學生感受居里夫人的成功與其性格特點的聯系,從中汲取人格的力量。
第二、語文學科教學應該用生命啟迪生命,盡可能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學語文不僅學知識,更能學做人,學合作。
第三、語文老師上課語言應豐富,給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多讀書,語文教師孤陋寡聞不行,所以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因為語文教師本身就是一種資源。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三
《我的信念》是一篇自讀課文,仍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依照語文教學的3個步驟,從整體感知出發,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對課文的感知是要通過“讀”來完成的。無論是誰,閱讀感悟總是由淺入深,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放手讓學生閱讀。學生讀到一定程度,必有頓悟。原來的設計安排了朗讀和細讀課文各一遍,但是兩遍閱讀目標不明確,略顯粗糙。整體感知要遵循閱讀漸悟,先學后教,可以就課文設計一些自讀思考題:1.生字詞。2.課文寫了誰?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課前先閱讀自學。這樣讓學生通過閱讀對課文有初步印象,掃清一些閱讀障礙,自行解決一些學習問題。學生也能從中發現一些疑難問題,上課時就能聚精會神,提高聽課效率。先讓學生自學,而后老師來教,那樣學生上課有針對性,老師也教得輕松。
教與學的和諧配合。上課是教與學的配合,離不老師的教,同樣也離不開學生的學,但是上課時往往偏重于教師的“教”(或叫“導”),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比如步驟四是分析課文,我將“劃分層次,寫出大意”的程序方法和盤托出,可見用心之苦。但是學生閱讀感悟的情況會怎樣?學生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感知、記憶、理解教材內容?師生之間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如何相互作用?教師如何使學生思維迸發出創造性火花?這些問題卻并未講清。完反思后,覺得應該根據《我的信念》的內容,從初一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上述內容作出比較具體的構想。
拓展遷移觸類旁通。“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比绻覀冊诮虒W設計中經常安排帶有規律性的學法指導,學生就能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自讀思考”環節中“側重于對文意的理解,并作適當延伸?!笨墒沁@種“延伸”仍然拘囿于課文。日后可以找一篇“偉人自述”的文章,讓學生作比較閱讀,分析兩篇文章的異同點,讓學生找到閱讀這類文章的規律,從而提高閱讀欣賞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終生受益。還可以安排“凡人自述”的小作文訓練,使“讀”與“寫”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最后,《我的信念》用點撥教學法教授效果可能會更好。教者可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釋和工具書獨立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互相啟發,讓學生感知語言,揣摩居里夫人性格特點和人格美。至于文章結構上、內容上的疑難點,教師要點撥到位。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四
聽完區舉行的優質課后自己從中汲取了很多有價值的感受。這次在校舉行的優質課中我模仿了孟婕老師《我想》一課。通過今天的評課,領導和老師們都真誠的給我提出了很多不足之處,我知道這是給我的莫大的幫助,內心有一股不盡的感激之情。我把這些牢牢地記在心中,作為我今后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問題。
盡管本課進行了充分的備課,精心的準備,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盡管設計過程中一再努力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在有些環節還是指導的不到位。
如片段:讓學生再讀課文,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我只找兩個同學來說,大多數學生還沒有理解,我就讓學生帶著美美的心情去讀,現在回想起來,課上這一環節處理得有些倉促,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把課文讀透徹。我想如果我課上再引導學生讀課文,從文中哪個詞最能表達作者的心情,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從中體會,理解感悟,,這樣就會讓學生真正把課文讀懂。就會自然投入到文本中。
在學生朗讀詞語時,個別音節讀得不準確。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通過對這一課的評課后,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使我進一步理解朗讀訓練的指導不僅僅是指導朗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是發自內心的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讀之中。在每節課上都有收獲。
當然,還有的不足之處是課堂上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小節來學習,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可能有所不當.會讓他們忽視其它段落,對文章沒有整體的認識.看來以后備課還要考慮周全才對。另外指導學生朗讀的面較窄。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感情朗讀我只關注少數學生,使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機會,更談不上展示機會今后的教學中應引以為戒。要調動全體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成功。課標中強調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們的朗續訓練也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避免單調的閱讀方法,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讀的興趣。學生讀書的興趣,不在于形式是否多樣化,內容是否好玩有趣,而在于學生有沒有從朗讀訓練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所以在訓練中,給學生以成功感,是最重要的。在平時的訓練中,那些能力強一點的學生,他們能夠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并不斷地得到肯定,容易不斷進步。但大多學生會在課堂上充當聽眾與培讀生的角色,長期下去,就會越來越不愿在別人面前朗讀,開口講話。自己還要多思考課堂上如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就像校長所說的那樣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天的課堂上都有收獲。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五
時間毫不停息地走著,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快一年了,在這期間,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于教師這個神圣的職責。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里,我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里、科組里的老師經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為“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1、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本次期中考試學生成績不好,特別是班上兩三名學生的基礎知識特別薄弱,這還需要在今后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
2、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六
初涉世事的孩子們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其中感性居多,理性偏少,自律能力較差;同時,親身實踐的機會也不多,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不到很好的引導和利用。綜合實踐課的開展,為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感性向理性轉化,由理性付諸實踐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和良好的環境,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實踐,學會創造,學會自律。
孩子們是用紙“大戶”,并非是他們使用的多,而是浪費的多。一張紙、一個本子,經常是寫不了幾個字、用不了幾張,就撕掉、扔掉。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習慣,在孩子們心中確立節紙用紙的理念,我選擇了“珍惜身邊的每一片紙”作為這堂綜合實踐課的主題,并精心設計了8次活動內容,來演繹和詮釋這個主題。
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昂然,在課上踴躍發言,在課下積極收集資料,并積極參與到我組織的“節約用紙”大討論中。針對“怎樣合理利用廢紙”這個問題,孩子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可以在反面演算”,“可以將那些漂亮的畫紙折成小紙簍,放一些小飾物”,“可以將剩余面積稍大些的紙裁一下,做成一個小本子,用來記作業”……為了使節約用紙的意義更為凸現,使孩子們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我還帶領孩子們一起來算了一筆賬:一個小學生一個月用兩個本子,如果每人都用紙張的反面來演算,一個人一個月可以節約10多張白紙;如果是全校20xx多名同學都這么做,一個月該節約多少張紙呀?全國3億兒童都這么做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孩子們對計算出來的數字驚訝不止,在我的提示下,他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節約用紙計劃,并決定回家讓父母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粗⒆觽兗佣挚释难凵?,我知道,這次活動舉辦的很成功,教學目標達到了。
經過反思,我對自己的教法進行了修訂,并確立了一個思路:以童心為本,以童趣為基,變說教為實踐,使道理不再生硬,孩子更易接受。
當教室地面又一次“五彩斑斕”的時候,我把孩子們攏集在一起,隨手在地上揀起一片色卡紙,微笑著對他們說:“老師手里有一片紅色的色卡紙,有誰能用靈巧的手讓它發生可愛的變化?”“老師,我可以把它折成一只紙鶴?!痹捯魟偮洌粋€孩子就舉手回答。“我也可以”、“我也會折紙鶴”……更多的孩子們在響應。我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那么,現在我們的教室地面上有許多的紙鶴,讓我們來讓它們重新起飛,好嗎?”孩子們馬上明白了我的寓意,立刻行動起來,搶著把地上的紙撿起來,小的紙張扔進了垃圾箱,大點兒的不一會兒就在孩子們靈巧的手中變成了一只只美麗而又形態各異的紙鶴。孩子們還在互相比較,看誰折的好、折的快。望著那些振翅欲飛的紙鶴,我和孩子們都會心的笑了,我問孩子們:“知道老師讓你們折紙鶴的含意嗎?”“知道,為了節約用紙,不亂扔廢紙”,孩子們異口同聲。
從此以后,教室地面干凈了許多,以前的那種“一張紙用半張、一個本子用一半”的現象大為減少;而且,孩子們還學會了自我監督和相互監督,浪費紙張的行為會受到孩子們“輿論譴責”的。節紙用紙的理念,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深深扎根。
我的本領大活動反思篇七
我所執教的《我的責任》一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在教學中,我所用的視頻、場景等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的再現。通過回放孩子們在學校、家里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受到啟發,明白自己在家里、學校也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不能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父母、老師或其他同學。從現在起就應該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本節課的教學,我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運用兒童的語言,采用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開課就用小游戲的形式讓兒童明白自己在不同場合都應盡自己的責任,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為學生其后的主動學習打下了基礎。隨后采用了視頻把孩子們帶進了自己的生活,最后我和學生合作進行了情境表演,這些形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啟發性。整堂課,老師一直是孩子們學習上的親密的合作者,和孩子們親切交談,學生興趣高漲,思維活躍,發言踴躍。
本節課,我采用先明理,后行動的理念鋪開教學。提出課題后,我采用了一個小游戲,我說一些事情,學生舉牌示意這些事情該誰做,我所選的事例分別網羅了在家里、學校的典型。讓學生先明白了哪些事情該誰做,自己在家里、學校中都應盡到一些自己的責任。然后,就由學生熟悉的學校生活談起,看看自己在學校應該盡到哪些責任?由此及家庭、社會的責任。在明確了不同場合應盡的責任以后,再來解決不會做的事情,通過學生交流,情境表演,大家形成了共識: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最后,請孩子們思考,自己準備在不同的場合做什么,并堅持不懈盡責到底。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
本節課下來,大部分的孩子們都明確了: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責任,自己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應該肩負起哪些責任。在學校里,很多孩子都談到了要認真學習,幫助成績差的同學,保護校園環境,節約資源等,思考的角度很廣,在家里,孩子們不僅想到了要以主人翁的身份料理一些家務,還想到了自己要為父母拿拿拖鞋、端端茶、錘錘背等行為盡到自己作為子女的責任。多可愛的孩子們,從他們質樸的語言中,看得出,他們幼小的心里已經種下了“責任”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