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一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①劉景文:劉季孫(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宋仁宗嘉祐間,以左班殿直監饒州酒務,攝州學事(《石林詩話》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庫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因蘇軾薦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傳,性好異書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祿賜盡於藏書之費。事見《東坡全集》卷六三《乞賻贈劉季孫狀》、《東都事略》卷一一○《劉平傳》。
劉景文的父親劉皴是北宋的將軍,所以也養成他豪放的個性。因此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②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
③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④君:你,指劉景文。
⑤蓋:車蓋,這里比喻荷葉。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熔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二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原文及賞析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⑴劉二十八使君:即劉禹錫。
⑵引:本意為用力拉開弓。這里形容詩人用力拿過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絕。說明詩人的熱情、真誠和豪爽。
⑶箸(zhù):筷子。
⑷舉:抬。
⑸蹉跎(cuō tuó):不順利,虛渡光陰。
⑹合被:應該被。合,應該。是與命中注定相符合的.應該。例:《說唐全傳》:合當歸位。
⑺才名:才氣與名望。
⑻二十三年:劉禹錫于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舊歷九月被貶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朗州司馬。十年后,奉詔入京,又復貶任連州刺史,轉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預計回到京城時,已達二十三年之久。
你為我熱情拿過酒杯添滿酒同飲共醉,我們一起拿筷子擊打盤兒吟唱詩歌。
雖然你詩才一流堪稱國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頭地也沒有辦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榮耀體面而你卻長守寂寞,滿朝官員都有了自己滿意的位置而你卻虛渡光陰。
也知道你應該被才高名顯所累,但這二十三年的損失也太多了。
表達詩人對劉禹錫的深深理解和真誠勸慰,同時也對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這首詩,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詩人說:你遠在邊遠之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滿朝那么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憤與對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見其直率與坦誠,亦見其與劉禹錫友情之深厚。為此,劉禹錫作了一首酬答詩,即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這句是抱怨劉禹錫的懷才不遇。雖然寫詩才華橫溢,但命運始終讓人無可奈何。表達的應該是樂天對劉禹錫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憤恨。雖然說命運不可逆轉,但實際上是把矛頭指向滿朝的官吏和當權者的,抱怨他們不珍惜人才。
s("content_relate");【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贈劉景文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醉桃源·芙蓉原文及賞析09-10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原文及賞析2篇10-21
贈汪倫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醉落魄·詠鷹原文翻譯及賞析09-11
醉蓬萊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贈荷花原文賞析09-24
醉落魄·詠鷹原文賞析09-24
《贈衛八處士》原文及賞析10-17
s("download_bottom");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三
1、通過學情調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理解課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6個生字,掌握“傲”、“君”、“須”,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深層意境及蘊含的道理。
一、揭題板快知詩人,解詩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詩嗎?老師也很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理解“贈”,也就是送的意思,類似的贈寫詩還學過什么?《贈汪倫》李白寫給汪倫的,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贈劉景文》又是誰送給誰的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以及書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多媒體出示讀)
劉景文是蘇軾的朋友,與蘇軾友誼很深,有一天,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蘇軾寫下這首詩送給劉景文。師:看了《贈劉景文》這個詩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為什么贈?”、“贈什么?”、“為什么只贈劉景文”。
二、初讀板快古詩,讀通讀順:
1、同學們的問題真不少,讀懂了這首詩,你們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2、自讀、指名讀、齊讀:
⑴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第一二行容易讀得生硬,朗讀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讀得不好,指導后再練,再反饋,“贈”、“擎”、“猶”、“橙”這幾個字稍難讀些。
⑵讀出節奏:自讀、指名讀。
⑶提示停頓、出示抑揚頓挫的“頓”: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三、理解板快解字詞、明詩意:
碰到讀不好的時候,就要反復進行訓練,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來考考大家,這首詩是寫到了哪個季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書。既然寫的是秋末冬初,我們一定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那么具體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呢?
1、感受是指秋天已過冬天剛到的秋末冬初時節。
2、荷盡已無擎雨蓋:
⑴什么是荷盡:盡:完,指凋謝。(出示圖片)
⑵由此帶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⑶在初夏時節,荷葉是怎么樣的呢?你們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盛夏時,荷花怒放,還是用楊萬里的詩來形容,那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現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樣?出示衰敗的荷葉,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敗葉,所以作者說:荷盡已無擎雨蓋。
⑷“擎雨蓋”指荷葉:
擎,用手做一個動作,看看這個字,下面是個手,向上托,雨蓋,原指雨傘比喻荷葉就像是撐開的雨傘。課件出示,荷葉田田,你覺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撐開的雨傘啊!下雨了,老師給其中的一片荷葉來一個特寫鏡頭,你們瞧,點點水珠都被撐在了荷葉上,能像雨傘一樣撐住雨點的就是荷葉啊!
師補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敗葉。
3、菊殘猶有傲霜枝:
⑴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是寫秋末冬初呢?為什么說可以從這里看出來呢?
⑵用同樣的方法理解:菊殘:凋謝的菊花。
猶有:還有。
⑶、聯系上下文,組詞,還要會根據詞語來選擇合適的解釋:
傲:堅強不屈的樣子、自高自大。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才會出現,早上起來,看見那地上白白的一層,天越冷霜越厚,(看課文插圖)當時天氣怎樣?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菊花謝了,還剩下枝條傲然挺立著,不怕風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⑷、師小結: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潔的代表,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對荷花和菊花情有獨鐘,說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說性情恬淡,不爭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齊讀兩句)
4、正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說明都成熟了,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著孤風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無味吧?可蘇軾是怎樣卻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蘇軾對劉景文說了些什么?就像對老朋友說話一樣。
6、師小結: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順,古詩的語言凝練簡潔,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大一部分字詞的含義產生了變化,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可以適當增、換、等,作者寫詩的時候往往要反復推敲,而我們學古詩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內涵。
四、感悟板塊悟詩境,體詩情:
1、為什么贈?
師:就像同學們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樣,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詩贈給劉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⑴簡單介紹劉景文:劉景文,北宋時河南開封人,是蘇軾的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蘇軾很敬佩劉景文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稱劉景文是個“慷慨奇士”。
⑵師:其實蘇軾對劉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詩中有所體現:
①君:對人的尊稱。
②橙黃橘綠:橘古代稱嘉樹,樹有刺,結的果子卻是圓的,有傲骨,但對人隨和,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四個字中,有兩個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而且色彩斑斕、味道鮮美,在這樣寒冷的季節,是多么難得多么讓人喜愛呀。傲:堅強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自然地聯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進而明白詩人是對劉景文的一種稱贊和鼓勵。
2、感情朗讀:
⑴在詩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這樣品格的人,他對劉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這字里行間,千言萬語都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八個字里面,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自讀──指名讀──教師范讀──指導后再讀──齊讀)
⑵“荷盡/已無//擎雨/蓋,”:
凋謝的無奈,語調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冬景的蕭瑟凄清。“已無”要適度強調,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⑶“菊殘/猶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聲音稍高,強調“猶有”。重讀“傲霜”,表現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⑷“一年/好景//君須/記,”:
語調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
⑸是/橙黃//橘綠/時。”: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腦中想象橙黃橘綠的景象,表現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贊美之情。
3、師:春華秋實,這看似衰敗的景像中孕育著勃勃生機,看來同學們不但讀懂了蘇軾的詩,還讀懂了詩人的心。(齊讀)
在蘇軾的心目中劉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與節操的人,蘇軾把詩贈與好友,同時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師: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種種磨難和挫折的蘇軾,依然有開闊的視野,豪放的,他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樂觀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真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讓我們來背一背這首詩吧在我們的必背古詩里還有另外四首,自讀《題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春江曉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四
- 安徒生童話選閱讀題及閱讀答案 推薦度:
- 我是小偷的閱讀答案 推薦度:
- 寒冷的味道閱讀及答案 推薦度:
- 說明文閱讀及答案 推薦度:
- 雨的閱讀理解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向日葵》劉梅花閱讀答案
在閱讀理解中要注意字詞的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向日葵》劉梅花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劉梅花
⑴那個村莊,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種在沙灘上。我們村的人,都叫它葵花,還不知道它有個名字叫向日葵。
⑵葵花長到和我一樣高的時候,就快要開花了。爹說,澆一遍水吧,不然花開不肥。這么一說,我和弟弟就低下頭不言語了,我倆都很懶的。爹諂媚地笑著,黃黑枯瘦的笑臉也像葵花一樣,跟著我們轉,那么飽滿。
⑶澆水就要追肥,這簡直是一定的。爹拎著鐵鍬,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個小坑,我跟在后頭,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掃尾,一腳踢進去土,把土踩實,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著:“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⑷我跟得緊,葵花碩大的花盤和爹擦肩而過,反彈過來,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腦門上,打得我暈頭轉向。爹一轉身,討好地笑,他知道我動不動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個人實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畝地呢。
⑸水渠里的大水已經嘩嘩地奔涌來了,像沒套上籠頭的野馬,橫沖直撞。水沖進葵花田里,我聽見十萬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嗓子里打嗝兒。
⑹澆過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著葵花生長,狗攆著一樣。才兩三天,葵花就全部開了。
⑺十萬葵花開,那花兒像火苗一樣撲躍,灼灼地燃燒起來。村莊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領了。上學的路上,路兩旁都是葵花擁擠的笑臉。葵花開呀開呀,渾身的勁兒都拿來開花。它們這么高興干嘛呢,齜牙咧嘴的,開得一塌糊涂。
⑻太陽在哪,花朵就朝著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⑼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煙。他把煙渣子揉碎了,卷在報紙裁成的紙條里,卷好了,慢慢吸著,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藍色的煙霧。他看著一地碎金子一樣的花,滿眼的舒暢,回頭說:“丫頭,這葵花開美咧!”
⑽我汗流滿面地打杈枝。葉腋下偷偷伸出來好多枝,頂著拳頭大的花盤,也企圖開個花。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順便看腳下雜草,不順眼的,一腳踢飛。
⑾打下來的葉子、花盤,都是灰毛驢鮮嫩的口糧。它幸福地嚼著,嘴角淌著綠色的汁液,渾身閃著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兩聲,身上的皮毛抖動著,顫顫的。
⑿我家還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葉子。我故意把葉子扔在它的腦門上,它甩甩腦袋,不看我,急著挑挑揀揀地搜尋著細嫩的葉子吃。這是一種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沒有我。對我的挑釁不屑一顧。
⒀清晨,陽光傾灑在沙漠里,傾灑在葵花上,那種金黃,簡直讓人束手無策。十萬朵花,面朝東方,似乎可以聽見轟轟烈烈燃燒的聲音,如火如荼,連沙漠都快要被花兒點燃了。
⒁萬籟俱寂,只有花開的聲音。鳥不鳴,花卻喧囂。看一眼,被野性的美擊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⒂一場盛大的花事席卷而過。花開到荼蘼,就收了。葵花子開始汁水飽滿,一天天鼓脹起來。花謝了,葵花就勾下花盤,看著地面,熨帖而親切。但是,還是跟著太陽轉。早上朝東,中午向南,一點也不含糊。花的心里,是怎么樣想的呢?
⒃葵花子飽滿之后,花盤都要被割下。家家戶戶都割走花盤,把枝稈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稈,像一地拐杖挺立著。拐杖不綠了,慢慢變得枯黃、黑瘦。葉子在風里瑟瑟地抖,枯萎著,也被風摘走了。
⒄一地枯瘦的骨頭,寂寞,衰老,撐在一天天變冷的天氣里。
⒅前半生榮華,后半生寒磣——你以為這是真的嗎?
⒆一個初冬的清晨,我上學遲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種浩大的氣勢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蕩蕩的十萬葵花稈,仿佛從天空射下來的密密麻麻的箭鏃,令人驚詫。枝稈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陽光下閃著光。葵花脖子勾著,都朝著東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亂,肅穆,莊嚴,蒼茫。
⒇倏然淚下,因為感動。蒼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陰里一定藏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盤,內心的信仰還是一樣的,還是紋絲不亂。
(選自2014年第9期《散文選刊》,有刪改)
11.父親為什么要對我們“諂媚地笑”、“討好地笑”?(2分)
12.文章⑺⑻兩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4分)
13.賞析文章⒆段劃線句的語言。(6分)
14.作者在最后一段說“倏然淚下,因為感動”,請結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動”的原因。(4分)
15.有觀點認為文章⑾⑿段與主題無關,可以刪去。你怎么看,請簡述理由。(4分)
11.①父親需要我們的幫助,他一個人剜坑,剜七八畝地實在累;(1分)②父親知道我們懶,用笑來鼓勵我們堅持下去。(1分) (共2分)
12.①說明盛開的葵花數量多,(1分)表現了葵花開放時的聲勢,突出葵花開放時的熱烈燦爛之美;(1分)為下文描寫葵花野性的美做鋪墊;(1分)③與后文葵花的衰敗形成鮮明的對照。(1分) (共4分)
13.①比喻,“十萬葵花稈,仿佛從天空射下來的密密麻麻的箭鏃”,把“葵花稈”比作“箭鏃”,生動的表現了葵花稈的整齊、肅穆的狀態;②擬人,“葵花脖子勾著,都朝著東方”,形象的描繪了葵花面朝東方時莊嚴、悲壯的的`姿態;③運用疊詞,既說明葵花數量的多,又表現了萬稈葵花的氣勢。(共6分,寫出兩點即可。每點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14.①葵花拿出渾身的勁來開放,展現自己的美;②葵花有價值,打下的花盤、葉子可以當牲畜的口糧;③葵花對信仰的堅持;④自然的偉大。(共4分,每點1分)
15.參考答案:示例(一)可以刪去。這兩段描寫牲畜吃打下的葵花葉子和花盤時的場景(1分),與主題無關(1分),增加了讀者的理解的難度(1分),也使文章的結構變得松散(1分)。示例(二)不能刪去。這兩段屬于插敘(1分),描寫牲畜吃打下的葵花葉子和花盤時的場景(1分),豐富了文章的內容(1 分),描寫牲畜幸福的樣子,更能突出葵花的價值(1分)。(共4分)
s("content_relate");【《向日葵》劉梅花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劉沈處世》閱讀題和答案07-07
《劉秉忠》閱讀答案附翻譯06-23
“劉贊,魏州人也”閱讀答案02-22
《劉伶病酒》閱讀題及答案06-22
《劉寵字祖榮》的閱讀答案11-21
《一剪梅 劉克莊》閱讀答案08-17
劉克莊《一剪梅》閱讀答案12-25
梅花落劉方平唐詩鑒賞11-19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閱讀附答案11-20
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閱讀答案及賞析12-28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五
- 寒窯賦原文注解及譯文 推薦度:
-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駱駝祥子》創作背景及作品賞析 推薦度:
- 冬至的古詩五言絕句 推薦度:
- 描寫春節的七言絕句古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絕句問劉十九譯文及賞析
《問劉十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絕句問劉十九譯文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醅(pēi):釀造。
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雪:下雪,這里作動詞用。
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么”或“嗎”。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綠蟻新醅酒”,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猶如已經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已經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樸地道的農村生活的情境聯想。
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雪”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詩畫相通貴在情意相契,詩人雖然不能像雕塑家、畫家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但是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語言運用,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緒體驗。這首小詩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樸實,溫熱明麗,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悅目怡神之感。詩歌首句“綠蟻”二字繪酒色摹酒狀,酒色流香,令人嘖嘖稱美,酒態活現讓讀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紅”字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了人的身子,也溫熱了人的心窩。“火”字表現出炭火熊熊、光影躍動的情境,更是能夠給寒冬里的人增加無限的熱量。“紅”“綠”相映,色味兼香,氣氛熱烈,情調歡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詞語,但“晚”“雪”兩字告訴讀者黑色的夜幕已經降落,而紛紛揚揚的白雪即將到來。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配置,異常醒目,也格外溫暖。
最后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又創設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詩人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間的常來常往。而這些,都留給讀者去盡情想象了。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復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么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余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s("content_relate");【古詩絕句問劉十九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五言絕句《問劉十九》賞析11-10
古詩絕句《贈劉景文》譯文及賞析12-25
白居易《問劉十九》賞析及翻譯12-30
古詩絕句《元日》譯文及賞析02-04
古詩絕句鹿柴譯文及賞析02-04
古詩絕句《赤壁》譯文及賞析01-04
古詩絕句《月夜》譯文及賞析12-30
古詩絕句閨怨譯文及賞析02-04
古詩絕句《金谷園》譯文及賞析01-08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六
- 李商隱《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分戶申請書 推薦度:
- 貧困戶申請書 推薦度:
- 低保戶申請書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李商隱《贈劉司戶蕡》詩歌鑒賞
李商隱
江風揚浪動云根,重碇危檣白日昏。
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后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萬里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
劉蕡,敬宗寶歷二年(826)進士,博學能文,性耿直,嫉惡如仇,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隱對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847),詩人奉鄭亞之命出使南郡和鄭肅通好。次年正月南返時,與被貶去柳州的劉蕡在長沙一帶相遇,李商隱寫此詩相贈。
詩的開頭從相遇的地點黃陵廟寫起。黃陵廟在黃陵山上,相傳為舜妃葬處。山在湘江匯入洞庭的咽喉,山峰兀立,水勢奔騰。時間正是初春,漫天陰沉,加上江風浩浩,越發揚起了濁浪。看來好似“云根”一般的岸邊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的猛烈沖擊。船上高高的桅桿,在江風中搖搖晃晃,分外顯得日暗天昏。這是湘江驚濤駭浪的實景,更是晚唐王朝政局動蕩和險惡的寫照。詩人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勾畫了劉蕡悲劇遭遇的社會背景。
頷聯表現劉蕡的坎坷遭際,字里行間充滿同情。“已斷”句把劉蕡比做展翅萬里的北國鴻雁(劉是燕人),剛剛要施展的雄圖偉略就很快夭折了。這是隱指劉蕡應試未第。唐文宗時代,劉蕡曾應召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在對策中切論宦官專橫誤國,應予誅滅,一時名動京師。但因遭宦官忌恨,未予錄取,初試鋒芒,就遭挫折。旋被令孤楚、牛僧孺召為從事,后授秘書郎,不久即遭宦官誣陷,貶為柳州司戶參軍。“更驚”句即指此番遭貶。詩人把劉蕡比做受讒而被放的屈原,遠貶南荒,難歸鄉土。前一“已”字,后一“更”字,緊湊有力地把劉的生平遭際中兩件大事聯結起來,通過沉痛憤慨的筆調,表現了詩人對劉的遭遇深致扼腕。
頸聯又借用歷史人物進一步抒寫對劉蕡的敬仰和同情。“漢廷急詔”用賈誼遭貶三年后又被漢文帝召回長安,拜為梁懷王太傅的故事。這句是說,如果皇上急召賢臣,以先生之才,應是首先被召去的,還有誰可以比你先回朝廷的呢?這里高度稱贊劉具有賈誼的抱負和才華,相信他一定會受到重用,敬慕和勸慰之情溢于言表。“楚路高歌”用楚國狂人接輿的故事。而劉蕡身貶楚地,恰與接輿仿佛,借劉的遭遇來抒發自己的滿腔憤激。“自欲翻”,體現了詩人對摯友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結尾“萬里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不僅是真摯深切的友誼之歌,更是對當時腐朽政治的'憤激的控訴。兩位摯友在遠離家鄉、遠離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興奮和喜悅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這是“歡”的來由。然而為什么又“歡”而“復泣”呢?原來這意外相逢,恰同在他們患難之時:一個是得罪被貶;一個是長期受排擠而萬里投荒。大體相同的坎坷命運和對國運的憂切,又使他們不得不泣。“歡”不過是知音乍見時一剎那間的快事,而“泣”則是經過悲憤交加的長期醞釀。歡而復泣,感情復雜而沉痛,包含著個人的失意,但主要卻是為國運難扶而“泣”。末句中這一點表現得很顯豁。鳳巢,比喻賢臣在朝。《帝王世紀》說:“黃帝時,鳳凰止帝東園,或巢于阿閣。”現在賢臣一時都已星散,遠謫窮荒,備受排斥,“君門九重”,他們又如何可能竭忠盡智呢?詩人長期目擊黨爭的翻云覆雨,又飽經天涯飄泊的生活,對唐王朝的黑暗現實的認識就更深切了。因而這首感情深摯的投贈之作,揉合了同情知友和憂時憤世之情。結尾的殷憂和憤懣,表面落在鳳巢西隔、急詔無從上,但實際更和首聯呼應。劉、李的遭遇,不都同是晚唐王朝“重碇危檣白日昏”的必然結果么?
這首詩以感慨蒼涼的雄渾聲調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氣勢,表現自己哀時憂國的情感。詩在憤激之中,寓有深諷;景語之中,滲透情語;由眼前江風的險惡聯想到國家的隱憂;從同是天涯淪落的遭遇引起了歡泣交加的復雜感情,“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劉熙載《藝概》),寓哀愴憤激于深沉凝重之中,具有似矛盾而又統一的深厚蘊藉的獨特風格,可說是古典詩歌中的藝術珍品。
s("content_relate");【李商隱《贈劉司戶蕡》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關于《哭劉蕡》李商隱的唐詩鑒賞10-30
李白《贈盧司戶》賞析09-07
《杜司勛》李商隱唐詩鑒賞11-04
《贈柳》李商隱唐詩鑒賞10-30
李商隱《無題》詩歌鑒賞11-26
李商隱詩歌《無題》鑒賞11-23
李商隱:贈柳詩歌賞析12-30
《贈柳》李商隱的唐詩鑒賞11-03
李商隱贈荷花原文和鑒賞08-05
唐詩曲江李商隱詩歌鑒賞11-23
最新贈劉景文古詩朗誦七
哭劉蕡原文及賞析
上帝深宮閉九閽,巫咸不下問銜冤。
廣陵別后春濤隔,湓浦書來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
天帝高高在上,天門緊閉,更不派神巫下凡落問一下劉蕡您的冤情。
面從去年春天與您在黃陵分別后就一直被滔滔江水阻隔,再也沒有見面,一別之后,等落的'竟是您客死潯陽的噩耗。
我此時只能像潘岳一樣空作哀誄之文,卻無法為您招魂宮您起死回生。
劉蕡您平生高風亮節,于我亦師亦友,我不敢與您同列,更不敢在寢外哭悼亡靈。
劉蕡(fén):字去華,昌平(今北京昌平縣)人。唐敬宗寶應二年(826年)進士。李商隱的友人。
深宮:一作“深居”。九閽:九重宮門。
巫咸:傳說中的古代神巫。
黃陵:在今湖南湘陰縣北。春濤隔:言去年黃陵別后,方歷一載。時商隱在長安,與蕡所處之地遙隔大江,故云“春濤隔”。
湓(pén)浦:指江州,即潯陽,今江西九江。劉蕡可能卒于此地。書:此指訃書。從江州傳落劉蕡的死訊,正是秋雨降落之時。
安仁:西晉潘岳的字,他長于寫作哀誄文。此句以潘岳面喻,說面己只能空作詩文以致哀悼。誄(lěi):古代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的文體。
招魂:《楚辭》篇名,王逸認為是“宋玉憐屈原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
風義:風度節義。此謂以交情而論,我們是朋友;但以風骨氣節而論,我則敬之為師。
同君:與您一樣,作為同輩。寢門:內室的門。
此詩為李商隱初聞劉蕡病故的噩耗而作。劉蕡的卒年,史籍沒有明確記載。馮浩《李商隱年譜》定在會昌二年(842年),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則定在大中三年(849年)秋。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此詩當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
s("content_relate");【哭劉蕡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哭孟浩然原文及賞析10-17
贈劉景文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哭單父梁九少府原文及賞析10-17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代迎春花招劉郎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流鶯》原文及賞析12-24
《寒食》原文及賞析12-11
情詩原文及賞析11-24
《閨怨》原文及賞析11-20
東山原文及賞析11-20
s("download_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