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走進蘇軾教案篇一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臺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于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臺,百日之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F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扒逶娮x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币龟@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云妨”,凄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酵,他卻醒了。
走進蘇軾教案篇二
在古代的眾多詩人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因為他他的天才,他的靈動,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別致,渾身散發著詩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測的'人生,曲折多難的兒女情長。
走近蘇軾,揭開他心靈深處的神秘面紗,去感受他的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風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視,在煙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坦然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貶謫又蒙受冤屈,處境險惡,生活困頓,但他臨危不懼,永遠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不斷打擊著他支離破碎的人生,蘇軾沒有見風使舵,也沒有驚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對,去承受。
他帶著樂觀曠達,走進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臨山水,懷古憑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壯麗,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在苦悶中尋求超越和解脫。“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悶和彷徨的同時,他為泛舟赤壁靜謐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對歸隱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將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獲得超然,獲得自由。
走近蘇軾,讓我們一起體會他的安逸,頑強。
走進蘇軾教案篇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我站在歷史的門外,俯身去看宋朝的云煙,發現留在心中的不是繁華的市井生活,而是蘇軾,這是宋代最美最獨特的風景。
自宋開國以來,泱泱大國卻沒有多少能與唐人相提并論的詩人,直到蘇軾的出現?!盎侍旌裢粒b平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歷史這樣評價他,文字在他手里便有了靈魂,一遍一遍地吟唱出宋代最清新豪健的音符。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好一個“使相逢應不識”果真讓人熱淚縱橫。愛妻王弗早早地離他而去,給他無限打擊,“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音容笑貌猶在,卻不能與她一道。蘇軾對仕途的失意,亡妻的思念都在筆下傾訴。他那豪放的詩句,都在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每一首都會成為詩歌中的經典,經典中的永恒。
官場黑暗,一心忠于大宋王朝的蘇老夫子,怎經得這暴風驟雨,遭到貶職,但他沒有絕望,沒有退縮,反而更加自信,豁達開朗?!罢l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誰說人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時代,門前流水尚且還能向西流淌,不要到老時感嘆時光的流逝。
蘇軾的一生坎坷多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蘇軾實在為后人留下無數悲傷,滿腹經綸,卻一貶再貶。當宋徽宗再啟用蘇軾時,他卻在北歸的途中,離人而去。留給后人無盡的惋惜、悲傷。他一腔熱血,一身傲骨,像一根葦草,堅強而又脆弱,在官場中高昂著頭,盡顯文人本色。夜晚,我仿佛看見蘇軾坐在我面前,用一種溫婉平靜的態度,向我一笑,這一笑便了卻生前的所有坎坷。
歷史的塵埃落定,時間的洪流帶走了許多,卻不能帶走蘇軾,他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而唱,體現了屬于他的獨特與美麗?!帮L景這邊獨好”。他就是這獨好的風景,烙在宋代,烙在我心中。
走進蘇軾教案篇四
我讀著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正念至“相與步于中庭”,突然心生渴望,想與東坡先生一敘。正想得入神,剎那間,仿佛有什么東西一閃而過……恍惚中,眼前出現了幾間草廬和一塊荒地,只見一位長者勞作其間。
我不禁一愣:這是穿越了?我上前詢問:“先生,打擾了,請問現在是何年月?此處又是何地呀?”那人答道:“如今是元豐六年十月,此地乃是黃州。”這時間,這地點,不正是蘇軾的所在?要是能遇見他該多好!于是趕忙打聽道:“先生可認識蘇軾蘇先生?不知哪里能找到他?”聞言,這人哈哈一笑,摸著胡須說:“正是在下,敝人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蔽倚闹腥杠S,太好了,今日終于得償所愿!于是,我提議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可否請您帶著我一游黃州?”答曰:“有何不可?”就這樣,我與先生邊走邊聊,相談甚歡。
不久,我們到了一處水邊。先生說道:“此處便是赤壁山下,想當年,周瑜意氣風發,于此處大敗曹操?!蔽彝蝗幌氲搅恕冻啾趹压拧?,慨嘆道:“是啊,難怪先生會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詞句。”不想先生說道:“其為周公瑾,年輕有為,而吾年近半百,仍一事無成。”說這話時,先生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些許黯然和沮喪。想及先生坎坷的一生,我不禁有些心酸,于是安慰道:“可先生所到一處,就造福一方百姓,這也是流芳百世的功績??!”先生笑了笑:“謬贊,謬贊。走吧,領汝再去一地?!蔽掖饝松先ァ?/p>
沒走多久,天便下雨了。我著急地說:“先生快走,找個地方躲雨。”誰知先生卻大笑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驚住了,這才是蘇東坡,即使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艱辛和磨難,始終從容淡定,豁達樂觀,這種豪邁,這種瀟灑,這種自信,怎不叫人心生敬佩!
走進蘇軾教案篇五
暮春,蘄水最美的季節。傍晚時分,空中飄起了小雨,在如煙如霧的雨中走來一個人——詩人蘇軾。被貶官黃州的失意在他臉上平添了幾分惆悵與苦悶。
他踱著步子走向了清泉寺。俯瞰山下,清澈的蘭溪唱著歡悅曲子一路向前。多么獨特的溪水呀,不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前進,卻朝著西方奔躍。沿著幽靜曲折的山間小道兒,蘇軾漫步其中。
山下,小溪潺潺。抽芽的蘭花星星點點綴于淺淺的溪水里,如鵝黃嬌嫩的小腦袋,隨時準備探出頭兒,一覽大千世界。漫步于溪邊的松林里,腳下松軟的沙路輕撫著路人的腳掌。這時,沉浸于美景中的他才發現,腳下的沙路竟是如此干凈,甚至連一點兒泥也無法發現,也許是因為蘭溪慈母般地沖洗吧!傍晚的雨帶來了幾許涼意,瀟瀟落下。遠處是一片朦朧,幾聲子規鳥清亮得如童音的啼叫驚擾了靜謐的蘭溪旁顯得分蘗節外嘹亮。
此時的蘇軾已忘卻了一切,名利場的苦悶、降職的低落統統都不復存在,只有這靜謐、清新、明麗的世界。他倚在一棵高大的松樹旁,賞盡美景。輕輕閉了眼,聆聽大自然的樂曲:小溪的潺潺私語,子規鳥的清亮歌喉……心中的苦悶早就一掃而光。
凝望著不絕向西流的蘭溪,心中似乎有什么在悸動。他的心情如拔開了云霧——豁然開朗。他心中想到:溪水都可以西流,又有誰說人生就不可以重新煥發青春的活力?再憶起“老前輩”白居易的那句“誰迫使君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時,第一次,對其消極的態度疑惑、質疑、不滿了。不,不,我不信!他整個身體都似乎吶喊起來了!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思想在心中滋長著、升騰著,那是希望,那是積極的情緒。
詩興大發的蘇軾揮毫潑墨,不消多時,便留下了那千古名句: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走進蘇軾教案篇六
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著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相同的無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仿佛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發,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似一只孤獨的大雁,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愿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著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發,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說: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現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峰,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里面,于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蕩。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于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著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著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我從東坡思想那里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走進蘇軾教案篇七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臺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于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臺,百日之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F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清詩讀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币龟@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云妨”,凄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酵,他卻醒了。
走進蘇軾教案篇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初次讀賞,便覺得格外感人,這是他夢見了早逝的亡妻而寫下的。十年忌辰,正是個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緒心懷的情緒潛流,忽如閘門打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制。原來那個曾寫下“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的人也會有如此的柔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已經忘記是在哪兒看到這句詩,但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是啊,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的過客,所以人不應該為過往而傷懷,應豁達處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明明他有滿腹的惆悵,卻又以無可奈何,在孤身一人的境地,或許只有自己不厭其煩的告誡自己,才不能被惆悵和寂寞所包圍。
中秋之夜,原本是何等的美麗,可在這花好月圓之時,他卻只能一人獨自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粗嗝赖拿髟?,他感嘆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連月亮都會有圓滿缺憾,人的歡喜悲哀,自古皆然,亦不是如此。最后他在憂傷中寄情于明月,傾訴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許清風拂過,美麗的月光與點點星光依舊,就這樣在點綴著淡淡凄涼的環境中,全詩畫上了句號。
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他用理想勾勒出一個豪邁的形象,他將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揮灑成行云流水從他身上流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他樂觀依舊,即使經歷的失敗再多,他只是淡定從容地一笑置之。
他的短暫一生可謂是曲折多難,他本人卻也未曾消極過。即使世俗再渾濁不堪,也玷污不了他的白衣勝雪;即使官場再烏煙瘴氣,也掩去不了他的光芒萬丈;即使死神再無情,也帶不走他的情深似海。
“腹中有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痹肝夷芟袼粯釉跁V绣塾危浫碎g的喧囂浮躁,紅塵萬丈。
走進蘇軾教案篇九
和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天才一樣,蘇軾是位跨界高手。他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還是一位美食家。
在填詞作詩方面,蘇軾的風格一向豪邁樂觀。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當然要說豪邁的宋朝著名詞人,能跟蘇軾匹敵的,就唯有辛棄疾了。不同之處是,辛棄疾是真上過戰場,在表達豪邁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蘇軾則以其天生轄達樂觀形成了自己的豪邁詩風。
當然,蘇軾的慷慨豪邁個性也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蘇軾雖然少年成名,但整個一生其實并不順隧。中年時,曾因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而受人排擠,無奈之下,自己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按道理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蘇東坡有著自己的活法。他修蘇堤,興水利,忙得不亦樂乎,故而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知道蘇軾愛吃豬肉,于是大家便抬豬擔酒來感謝他。蘇軾則讓家人把豬肉切成方塊,與黃酒一起燉了,分給民眾吃。當地百姓為了傳頌蘇軾的為人,便將這道菜稱為“東坡肉”。于是乎,一道名菜就此誕生了,至今還非常的受大眾喜愛。
毫無疑問,忙乎蘇軾是個少有通才,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寫的詞。這里說說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蘇軾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外出打獵時創作出的,豪放派詞風精髓盡在其中。開頭一個狂“狂”字,鋪排出整首詞的“狂”。你看他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看上去格外的英勇。隨從武士也都“錦帽貂裘”,作打獵裝束。他們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卷”過了一座座山岡。為了報答全城士民盛意,蘇軾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
上半段主要描寫的是打獵時的狂氣,而后半段則是進一步描寫了蘇軾的“少年狂”。蘇軾本來就樂觀、豪邁,喝了酒就更放得開了。就算已步入中年,那又怎么樣呢?然而,蘇軾畢竟是個有抱負的人,內心還是有所渴求的?!俺止澰浦?,何日遣馮唐”,他在想,什么時候皇帝派一個像馮唐樣來呢?讓他告訴我將再次被重用。這時的.蘇軾幻想著那一天,自己拉弓如滿月,看著西北的方向,射死所有的敵人。
蘇軾,一位豪邁的詩人,他用他的樂觀精神,去戰勝人生的不完美。悲劇的人生故事,被他寫成了喜劇。只是他的內心世界真實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會知道。但我們后在,在他寫的詩詞里,哪怕只是輕輕一瞥,都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豪邁之意。這樣的一位歷史上難得的跨界人才,值得被后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