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你如何感受篇一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蕩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后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么“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并不是什么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你如何感受篇二
涼州位于我國甘肅省西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期我有幸前往涼州旅游,對這個地方有了更深的體悟。涼州的壯麗風光、豐富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涼州的特色和魅力,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更加了解了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第一段:涼州壯麗的自然風光
涼州地處戈壁荒漠和河湖交匯的地帶,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我第一次到達涼州的時候,被那壯麗的風光所震撼。山丘連綿起伏,形成了一道道宛如巨龍的山脈,橫亙在黃土高原上。市區內有壺口瀑布,水勢激烈,水聲轟鳴,給人一種神秘而壯觀的感覺。此外,我還參觀了涼州的莫高窟,感受到了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這次旅行中,感受到了涼州自然風光的壯麗與無窮美好。
第二段:涼州深厚的歷史文化
涼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涼州,我參觀了白石山,這里是絲綢之路的要沖之一,曾是合作、交流的重要節點。站在白石山的山巔,遠處的河湖和戈壁荒漠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卷。我還參觀了涼州博物館,了解了涼州的歷史發展和文化變遷。在這里,我真切感受到了涼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并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三段:涼州獨特的民俗風情
涼州的民俗風情獨特而有趣,展現了當地人民勤勞智慧的一面。我游覽了涼州的古城區,感受到了其它城市所沒有的韻味。在古城的巷道中,我看到了當地人民純樸的生活,他們熱情接待游客,使我感到賓至如歸。涼州還有許多傳統節慶活動,我趕上了一個廟會,看到了當地人民的熱鬧和熱情。涼州的民俗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更加喜愛這個地方。
第四段:與涼州人民的交流
在涼州的旅行中,我與當地人民的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涼州的餐館里品嘗了當地的特色美食,被當地人民的熱情和友好所感動。在游覽當地景點時,我遇到了一位當地人,他熱情地向我介紹了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讓我深受啟發。通過這些交流,我更加了解了涼州的人民,感受到了他們的善良和友善。這種交流使我對涼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第五段:涼州之旅的收獲與體會
這次涼州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欣賞到了壯麗的自然風光,還了解了涼州豐富的歷史文化,并與當地人民有了深入的交流。在這里,我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友好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這些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通過這次旅行,我不僅擴展了自己的眼界,還獲得了寶貴的旅行經驗。涼州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城市。我希望有機會能再次前往涼州,繼續探索這里的風土人情,感受這個古老文化的魅力。
你如何感受篇三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詩起于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后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你如何感受篇四
《涼州會盟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涼州會盟的故事。涼州會盟是公元421年,在河西走廊的涼州(今甘肅、青海一帶)舉行的一次盟約大會,旨在統一西北地區各族群,共同抵抗外敵的侵略。這次會盟在中國歷史上被視為中華民族團結的重要里程碑,為后世的民族團結和和平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段:紀錄片的情節和故事
紀錄片通過敘事和復原,生動地展現了涼州會盟的全過程。影片首先以歷史背景的介紹引起觀眾的興趣,然后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現場還原,揭示了會盟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在觀眾心中引起了深沉的共鳴。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還通過精彩的演員表現和特效呈現了會盟現場的熱鬧氣氛和莊重場面,使觀眾仿若身臨其境,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時代的榮光。
第三段:紀錄片的意義和價值
涼州會盟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紀錄片從多個角度深入解讀了涼州會盟的意義和價值,為觀眾揭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統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團結的基石。同時,紀錄片還特別關注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強調了多樣性與共生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合作和包容實現和平與發展的必要性。這些思想深入人心,對于現代社會的進步與和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四段:紀錄片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價值
《涼州會盟紀錄片》以獨特的視角和出色的制作,體現了紀錄片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在影片的視覺呈現上,導演運用了多種攝影手法和藝術手段,使畫面充滿韻味和張力。特別是紀錄片對于會盟的還原和重現,制作團隊耗費了大量的心血,確保了故事的真實性和觀看的可信度。此外,紀錄片還融入了音樂和聲效,使得影片更加生動和感染人心。可以說,《涼州會盟紀錄片》的制作水平和表現形式無疑是中國紀錄片制作的一次突破。
第五段:紀錄片對自己的啟示和感悟
通過觀看《涼州會盟紀錄片》,我領悟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強大。在影片中,各個民族在會盟的過程中,忘卻了過去的恩怨和分歧,共同努力,共同抵抗外敵,展現了民族團結的力量。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只有通過團結一心,共同進步,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紀錄片也使我更加懂得了歷史的重要性和意義,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對現實和未來。通過了解歷史,我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總結:
通過觀看《涼州會盟紀錄片》,我對涼州會盟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團結和歷史發展的重要性。紀錄片不僅以其精良的制作和表現形式吸引了觀眾,更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和解讀,喚起人們對歷史的關注和思考。同時,紀錄片還通過展示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性,給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借鑒。短短的幾十分鐘,紀錄片讓我們獲得了很多啟示和感悟,對于促進歷史文化傳承和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你如何感受篇五
朝代:唐代
作者:張籍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涼州詞》是樂府詩的名稱,本為涼州一帶的歌曲,唐代詩人多用此調作詩,描寫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戰事。安史之亂以后,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占據了唐西北涼州(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等幾十個州鎮,從八世紀后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張籍目睹這一現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從邊城的荒涼、邊塞的侵擾、邊將的腐敗三個方面,再現了邊城慘淡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邊事的深切憂患。這是第三首。
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寫道:“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里。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元稹的《西涼伎》也說:“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忽盡空遺丘。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說此曲能不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涼州淪陷未收的原因,是守邊將領的腐敗無能。張籍的這首詩正是表達這個思想主題,而詩的風格迥然有別。“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這兩句寫景,點明邊城被吐蕃占領的時間之久,以及景象的荒涼蕭瑟。“鳳林關”,在今甘肅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處在鳳林關以西,隨著邊城四鎮的'失守,鳳林關亦已淪陷。在吐蕃異族野蠻掠奪、橫暴奴役下,鳳林關內,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歲歲年年只見寒水東流,白草叢生,黃榆遍地,一片蕭條。這里,詩人既用“白草黃榆”從空間廣度來寫鳳林關的荒涼,又用具體數字“六十秋”從時間深度來突出鳳林關災難的深重。“六十秋”這不是夸張而是寫實,國土失陷如此之久,邊民災難如此之深,為什么沒有收復?原因在哪里?由此詩人發出了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前句寫邊將責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澤”,說明了邊將肩負著朝廷的重命、享受著國家的厚祿、擔負著人民的重望,守衛邊境、收復失地是他們的天職。然而六十年來失地仍在吐蕃的鐵蹄下,這不是國政內虛、邊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邊的將領無人提起收復涼州。邊將享受著國家優厚的待遇,卻不去盡職守邊、收復失地,可見其飽食終日、腐敗無能。這兩句一揚一抑,對比鮮明,有力地譴責了邊將忘恩負義,長期失職,實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嘆。
此詩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詩人不是從正面圍繞主題來敘述,而是從側面落筆,這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色。一、二兩句從空間和時間描寫邊城深重的災難,看來似乎是控訴吐蕃的侵占罪惡,而聯系最后一句“無人解道取涼州”來看,詩人的用意是在用現實來譴責邊將,正是他們的失職而帶來的長期失陷,邊將已成了歷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鮮明的對照,嚴正譴責邊將無才無德,面對失去的山河熟視無睹。這一景一情,從側面有力地突現了卒句主旨的表達,義正辭嚴,酣暢淋漓。
你如何感受篇六
近日,我觀看了一部名為《涼州會盟》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內容讓我深受觸動。通過觀看《涼州會盟》,我進一步了解了涼州的歷史背景,領略了涼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之美,也感受到了涼州人民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紀錄片的開頭,鏡頭展示了涼州的壯麗景色。涼州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黃河之濱,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紀錄片通過鳥瞰圖和航拍鏡頭,展示了黃河奔流的景象,以及黃河兩岸的浩瀚沙漠和峽谷。這些景色讓我仿佛置身于涼州的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力和壯麗。
接著,紀錄片深入描繪了涼州的歷史背景。涼州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這里曾是漢唐時期貨物流通的重要站點。涼州還是許多歷史文化名人的發源地,他們的文化與思想影響了涼州地區的文化發展。紀錄片通過歷史資料和專家講解,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涼州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受到了涼州在中國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紀錄片也展示了涼州人民的生活狀況。從農民的生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紀錄片盡可能地展現了涼州人民的真實生活。我看到了勤勞的農民在艱苦的環境中辛勤勞作,他們用汗水灌溉著這片土地,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收獲。我也看到了現代涼州城市的繁榮,許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些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涼州人民的勤勞和拼搏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
紀錄片的高潮部分是關于涼州會盟的展示。涼州會盟是涼州地區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擊外敵侵略的一次重要會議。通過講解和重現歷史場景,紀錄片再現了涼州會盟的壯麗畫面。會盟時,涼州各族人民積極響應抗擊外敵的號召,團結一心,共同抵抗敵人的入侵。這場壯麗的會盟使我深受鼓舞,感受到了涼州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團結的力量。
最后,紀錄片以涼州會盟的成果和對涼州未來的展望作為結尾。涼州會盟的成功會議為涼州帶來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但也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和任務。紀錄片呼吁我們繼續團結一致,為實現涼州更加繁榮和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通過觀看《涼州會盟》這部紀錄片,我對涼州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看到了涼州人民的勤勞、拼搏和團結精神,感受到了涼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之美。這部紀錄片讓我更加了解了中國的一個重要地區,也讓我對自己的祖國有了更深的熱愛和自豪感。我相信,《涼州會盟》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一部記錄涼州歷史的作品,更是對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精神的一次弘揚和傳承。我會繼續關注涼州的發展,也期待更多這樣具有紀錄和見證意義的作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