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教學計劃編寫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想要編寫一份出色的教學計劃?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示。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一
1、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
2、朗讀品味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學習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情感。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優美的語言。
1、查字典掃除生字詞。
2、把自己在閱讀中喜歡的語句嘗試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沒有看星的經歷,把你的經歷與感受描述一下。
一、導入。
二、一讀感知。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時間地點看星感受(文中語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寫作順序。
概括主要內容: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熱愛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三、二讀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請結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語句分析說明。
2、朗讀作者看星感受的語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可在適當的時候介紹寫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海行雜記》。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國學生計9人。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運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賽。19日,巴金抵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于1927年1月。
四、三讀品味。
文章之所以讓我們愿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一些生動的修辭。請同學們再讀讀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辭之句并加以賞析。(提示:比喻、擬人、排比等)。
五、四讀延伸。
根據本堂課所學,結合自身看星的經歷感受,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味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同時請同學們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象,字數在100字左右。
“漸漸地……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我覺得……”
六作業布置。
1、仿照本文按時間順序的寫法,敘寫自己的看星經歷,并展開聯想和想象,抒寫自己的情感。
2、閱讀二十二課《七顆鉆石》,結合自身對星座的了解,展開想象寫一個關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確的中心。
(以上作業兩選一)。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二
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豐富細膩的感受。
理解作者在不同環境下對星空的不同感受。
1、結合工具書,能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在預習本上抄寫生字詞,每個兩遍。
2、了解文學常識: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在預習本上整理一遍。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散文《繁星》。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要求學生在不看書的情況下說出課本24頁注釋1的內容。
2、朗讀課文。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聽讀,把讀錯的字詞做上記號。
(2)學生糾錯,說說還有哪些容易讀錯容易寫錯。如有不足教師補充。
(3)齊讀課文。
3、教師小結。
三、示標。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在不同環境下對星空的不同感受。
(達成目標的方法:反復朗讀)。
(目標展示方式:小黑板或電教媒體)。
四、朗讀理解課文。
(一)學前指導。
1、布置自學任務。
思考下面問題: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找出文中的相關詞語。據此文章怎樣劃分段落?(提示:注意每一節開頭的詞句)。
(4)以第三節為例,分別找出寫眼前實景和寫聯想想象的景物的句子,從中可以感悟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2、方法指導。
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思考題隨文圈點,然后同學間討論,解答思考題。如還有困難,舉手問老師。
3、明確自學要求。
自學時間10分鐘,通過自學能明確課文結構,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讀適時要求多朗讀體會。
(三)討論點撥。
1、第一題點撥:注意每一節的開頭,時間、地點發生了變化,課文先后寫了什么,怎樣分段。學生答對既可。
3、第三題:抓住“我”的一些動詞,能找對“仰望—眼睛模糊—沉睡”這一順序就可以了。關于“沉睡”和“覺得”應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考慮,搞清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原因,因此并不矛盾。
(四)歸納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寫了在不同時間地點,作者觀看星空的情景及感受,從中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遙望星空時的親密、溫馨的感覺。
五、測標。
1、朗讀比賽:先自由朗讀第三小節,讀出親密、溫馨的語氣,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比賽。
2、在課堂作業本上認真抄寫第三小節,用浪線劃出你最欣賞的語句。看誰抄得又快又好。
六、作業。
1、當堂完成《自主學習》9到10頁的練習。
2、課后:
1)預習《石榴》。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三
《猜字謎》一課有兩則謎語,內容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本設計力爭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猜猜,寫寫”的活動中主動識字,在朗讀中總結猜謎竅門,在朗讀中鞏固生字新詞,啟發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引起學生用字謎法識字的興趣,激發創編字謎的欲望,培養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
1.制作多媒體課件、字卡、詞卡。(教師)
2.制作本課字卡。(學生)
一、談話導入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來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
2.導學:剛才的同學說出來讓大家猜的部分叫“謎面”,你們猜出來的答案叫什么?(謎底)
3.教師說猜謎的竅門:“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征,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里藏。”
4.揭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則字謎,你們想猜一猜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教給學生猜字謎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字謎的探究欲望,也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探究的基調。
二、讀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聽,聽準生字的字音。
2.導學:多有趣呀!你們想讀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3.檢查讀文。教師相機正音。
(二)隨文識字。
學習第一則字謎。
1.指生讀第一則字謎。
2.指生評議朗讀。
3.賽讀。
4.相機學習生字“相、遇、喜、歡、怕”,認識“又字旁”。
(1)指多個學生領讀詞語:相遇喜歡最怕
(2)同桌互讀三個詞語,并分別用“相遇”“喜歡”和“最怕”說話。
(3)學生用“相遇”“喜歡”和“最怕”說話,教師相機指導。
(4)導學:謎語中說的是“誰和誰相遇?”“什么喜歡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引導學生小組內認讀生字并交流識記方法。
(6)匯報交流。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四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領悟課文在語言表達上凝練的特點。
理解課文以橋為題目的深刻含義。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1、同學們,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讀一些詞語。(咆哮、狂奔、獰笑、勢不可當……)。
2、讀了這些詞語后,能說一說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嗎?
3、視頻:洪水襲擊村莊,談一談看后的感受。
二:讀中品文,體會洪水的來勢兇猛。
(一)今天,讓我們深入的走進課文,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難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洪水的句子,仔細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讀后談感受。
(1)我仿佛看見了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我已經感受到洪水即將爆發,災難即將到來的緊張氣氛了。
3、如果剛才是傾盆大雨,那現在就是山洪暴發。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4、請同學們站起來,看看一米大約到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啊!跳舞,平時的舞蹈是賞心悅目的,此時,洪魔跳的可是瘋狂的死亡之舞啊!誰再來讀?(讀出了洪水的肆虐與瘋狂)。
5、最后一句誰來讀?(我聽出了洪水如野獸般在獰笑,讀出了洪水的兇猛和可憎。)全班讀這3個句子。。
6、我們將這3句話連起來再讀一遍。聽了大家的讀,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剛才錄像中那狂奔而來的洪水,在路面上張牙舞爪的姿態,為什么這3個句子會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呢?(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對,用適當的修辭方法會讓句子更加生動。
三、讀中悟文,感受橋的危急。
1、如果是我們置身于這樣的環境當中,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是的,求生是人們的本能表現。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到描寫村民反應的詞語畫出來。誰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詞語?(驚慌,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
2、這樣的場面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么?(驚慌失措)。
3、是啊,人們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正是失措的表現啊。
4、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尋找生路,他們的生路在哪里?誰來讀第4自然段。東,西,南,無路可走,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我們再來齊讀一遍第4自然段。現在,我有些擔心了,我通過只有這個詞,知道它是唯一一座可以逃生的橋,你是不是也有你的擔心啊!
四、讀中析人,感受老漢的偉大精神。
1、此時此刻,不但有天災,而且人禍也即將發生。在這種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有一個人挺身而出,請大家讀第7,8,9自然段,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仔細讀課文,年邁的村支書是怎么做?怎么說的?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
(2)、反復讀讀畫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書是怎樣一個人?
2、擁戴,我們怎么理解呢?(擁護愛戴)他不僅是一名老漢,還是一位黨支書,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我們可以說是德高望重。
3、老漢沙啞的喊話,誰來接著讀。(生接著讀老漢命令的話)我們看,短短的一句話,連續使用了3個感嘆號,這能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喊話么?此時,山洪在咆哮,人們在哭天喊地,場面極其混亂,老漢應該怎樣喊?誰再來讀?那么多人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著你指揮,我們就應該讀得響亮,干脆,堅定,全班齊讀。
4、老漢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使驚慌失措的人們瞬間變得井然有序,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一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的7到13自然段。
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呢?誰來讀讀課文的15自然段。(老漢是多么的憤怒,誰再來讀讀,你的聲音很大,可是你憤怒了么,你憤怒時是什么樣的呢?再來讀讀。)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后面。
6、老漢揪小伙子出來,維護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著小伙子離生的希望越來越遠,而離死亡越來越近了。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老漢和小伙子是父子關系,明知道這是自己的兒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還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這是一個怎樣的黨支書啊!請同學們試著用一個詞語來評價老漢。(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舍己為人。)是的,老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大家齊讀4個成語。
7、此時,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木橋痛苦的呻吟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什么信息?是的,在洪水的沖擊中,在人們的重壓下,木橋即將斷裂,情況變得更加危急了。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對父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對話,老師來讀旁白。
第一次吼,在危險面前,有群眾,有兒子,老漢選擇了群眾。第二次吼,在危險面前,只有自己和兒子,老漢選擇了兒子。因為他不僅是一名黨員,也是一位父親,愛子之心人皆有之。
9、突然,那木橋轟的一聲塌了。
10、那座窄窄的木橋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偉的橋卻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來了,誰來說說那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橋。)。
11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情至深處,一寫為快。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請大家接著往下讀。
2、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來祭奠他那位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先人后己的老伴,和她那在危急時刻不和父親爭吵的孝順的兒子,這是多么的慷慨悲壯啊!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可能想對老太太,對鄉親們,對老漢,對在座的同學們有許多話想說,那就請你們拿起手中的筆在80頁的空白處寫下你想說的話吧!
3、生讀自己寫的話。
4、聽了同學們的真情感言,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文中對老漢的動作,語言描寫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正因為這樣,老漢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才那么崇高,偉大,深厚,永恒!
六、領悟寫法。
1、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橋”做題目?
“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2、文章的寫法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
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通過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刻畫人物表情、動作、語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五
1、欣賞名家優美的詩文,萌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2、品味和積累優美的文學語言。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
4、掌握生字詞。
探究作者看繁星,談感受的過程。
關于“沉睡著”和“覺得”是否矛盾。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一定熟悉一首寫星星的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高高藍天上,閃閃爍爍到天明。
現在已經是夏末秋初了,大家一定記得我們小時候,夏天的夜晚,門前的大槐樹下,我們依偎在奶奶的懷中,聽著牛郎織女的故事,數著天上明明滅滅的星星,那些燦爛的星星好象一盞盞明燈,曾經無數次溫暖了我們幼小的心靈。看著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古往今來,有很多著名作家留下了對星天的.描寫的不朽詩篇。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繁星》,看看他的感受與我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簡介作者。
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作者簡介。
巴金,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原名李芾甘。
背景簡介: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是巴金到法國的途中寫的。
(二)整體感知:
請學生讀課文,回答三個問題:
1、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繁星什么樣的感情?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后回答問題。
2、瀏覽課文,劃出作者觀看繁星的時間、地點(以此弄清作者寫作順序和結構層次)。
3、找出文中不認識的字。(學生上黑板寫下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后集體訂正。)。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細讀課文,找出作者觀看繁星的不同感受的語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分組討論)。
(1)母子之情:“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懷里似的。”學生說感受。
(2)伙伴之情:“好象它們就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讓學生說明朋友之間是怎樣的。(可以各抒己見。)。
(3)知心之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
2、讓學生從眾多的描寫繁星的句子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并說明為什么喜歡。
讓學生各抒己見。先是同位前后位之間交流,然后班內交流。
既然你喜歡這一句,那么讀一下,要讀出感情。(練讀)一生讀完之后,其它同學評價朗讀效果。然后請評價的學生再讀,原來讀的同學再讀,看有沒有進步。
學生談看法,教師歸納:細心觀察,用情來體驗。作者熱愛星空,熱愛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親、是朋友,繁星象征著光明,在星空下,他倍覺溫馨、親切、甜蜜、愜意,所以星星、星空會變得有生命似的。
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學生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
(四)梳理總結擴展。
教師總結全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種種感覺,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經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感受。此文不僅運用各種修辭方法來使文章生動,遣詞造句了很講究。
學生理解詞語的運用。
“沉睡著”和“覺得”是否有矛盾?為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課文第三段末尾說“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生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懷里了。”前一句用我“沉睡著”說的是我睡的神態,后一句是講“我”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懷里感到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由果到因。
讓學生用一句把沒生命的東西寫成有生命的東西。(這一問題有一定難度,老師可以先做一下示范。)。
描寫大自然中的一種景物,注意運用各種修辭方法,注意感情的把握。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六
1、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樹立熱愛大自然的理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3、學習文章通過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重點: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
難點:學習文章通過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誦讀、討論、合作、探究。
師:同學們,有人說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于星空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
(教師播放圖片)。
(生思考、討論交流、舉手發言)。
師:同學們的想像太豐富了,懂的也很多。你們知道嗎?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繁星的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大家一定想知道他的感受與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吧?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巴金先生去看繁星,并聽聽他的感受。
1、走進巴金:
(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巴金,教師作適當補充。)。
家協會副主席、主席,《收獲》主編。
2、給加點字注音:
半明半昧()霎眼()模糊()。
納涼()搖搖欲墜()靜寂()。
(注意加點字字形:繁星密密麻麻螢火蟲夢幻)。
1、指導朗讀。
朗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感情基調。對每句話來說,又要初步明確所用語氣語調,是用上揚調、平直調、曲折調、下抑調中的哪一種來表情達意,在一句話中,還要確定變音及重音的讀法。
(以第一段為例,教師范讀。)。
2、配樂朗讀。
配舒緩的《小夜曲》,每生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讀后談自己這樣處理的理由。讓學生盡情朗讀,以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對朗讀有特點的每一處地方都給予肯定,以激勵學生。
范文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繁......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七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
3、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學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在閱讀方面,學生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布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借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通過理清課文的脈絡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通過填寫表格理清文章結構,再根據表格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的一個方法指導較為有效。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
導入新課: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引起過古今中外無數人的遐想。仰望星空,我們的思緒是自由的,可以想象,可以思考,可以感慨。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天上繁星的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巴金先生的優美散文《繁星》,并聽聽他的感受。
一、走近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筆名。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二、寫作背景1923年,19歲的巴金到了上海、南京,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
三、學習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
3、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四、整體感知:
1、欣賞配樂朗誦。
3、預習檢查搖搖欲墜半明半昧模糊霎眼。
4、找出作者三次看星星的時間地點。
時間: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地點:家鄉,南京,海上。
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生:老師,我認為是四次描寫,還有一次是“有一夜”。
師:(故作思考)嗯,兩種意見,哪一種正確呢?
生:老師,“如今”“有一夜”都是作者在赴法國留學的郵船上看星空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描寫。
師:有道理。那這兩段內容算不算重復?
生:不重復。一個是看整個星空,一個是看巨人星座。
師:你說得很好,很善于動腦筋,這在寫作上就叫“泛寫”與“特寫”。(邊說邊板書)。
五、再讀課文突破重點。
(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學生邊讀邊用勾畫圈點法標示關鍵詞句。教師巡視)。
作者“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把它們認得很熟了”。
注意作者特寫看巨人星座的情況。“我”“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
“從前”,“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2、感受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感受越來越細致,越來越深入。隨著作者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寫這篇文章已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心里充滿著留戀,作者這時已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有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感受抒發的是怎樣的情感?
(1)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寫作者小時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溫馨,偏重于表達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2)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經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寫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親密、投機,偏重于表示與星星的伙伴之情。
(3)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寫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愜意、信賴,偏重于表示星星的知心之情。總之,這幾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減。
六、練習修辭比喻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擬人命筆含情,追求意境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萌其情,產生無窮的遐想;排比烘托語言氛圍,使文章的節奏感強,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精妙之處,并說說其表達作用。
1、“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見無數的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2、“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置情境)。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八
1、歸納并說出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能從關鍵語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作抒情。
1、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相間的寫法。
課時:一課時。
本課語言優美,文學之美陶冶的必然是我們的心靈,讀得越多,我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必然會循序漸進的得以提高,文學素養的提高也就順理成章。本文要多讀多悟,在多讀的基礎上感受文章語言、情感、意境之美。體會作者感情。
預習:
1、晚上觀看繁星,然后寫下自己的感受。
2、閱讀課文,找出大作家巴金看出的感受。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會產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檢查預習)。
一顆顆璀璨的星星,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幾許快樂、幾多憂愁……五四運動之后,有一位中國作家,經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
讓我們隨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聽聽他看星星的感受。
二、我心目中的巴金:學生介紹,老師補充巴金資料。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九
一、按照要求讀課文:
1、初讀課文,標注小節,生字詞注音。
2、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三讀課文,在筆記本上寫下疑難問題。
二、完成預習書面作業:
1、抄寫詞語2遍。
納涼半明半昧搖搖欲墜螢火蟲霎眼。
2、作者看到繁星時,有怎樣的感受呢?摘錄相關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出作者對繁星的那種特殊的感情。
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所營造的優美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還有一件就是我們心里高尚的道德標準。為什么星空能震撼人心,當我們仰望星空,望見那漫天繁星時,又會有何感受呢,讓我們走進巴金的星空。(板書)。
二、整體感知。
1、讀完全文后,你覺得作者對繁星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能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嗎?
(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極度的熱愛)。
好處:層次清晰、脈絡分明。
3、用四字短語的形式概括這四幅畫面:
夏夜星天——靜夜星光——海夜星空——夜空星座。
三、體悟感受。
1、這三次觀賞繁星的時間、地點不同,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請畫出文章中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情感。(結合原句試著進行歸納)。
【分析】從前——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母親的懷抱的特點:幸福、溫暖)。
三年前——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和我談話一樣。(光明、朋友、談話:親切、友好)。
如今——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霎眼、母親的懷里:迷醉、滿足、愜意)。
一夜——巨人還在跑呢(新奇、驚喜)。
2、作者為什么那么喜歡繁星呢?(背景介紹)。
對家鄉的、母親的思念,對光明的追求。
繁星——光明、友誼、自由、愛,作者對繁星的愛其實就是對自由與光明的愛(借物抒情:含蓄而美好)。
3、作者描繪了四幅圖,比較這四幅圖,找找它們的不同。
詳略、感受不同、表達感受的方法不同、動靜不同、修辭。
4、著重分析第三段:描寫+感受、修辭(比喻: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靜寂的,是夢幻的。)。
5、小結:比讀的角度:
四、總結。
作者以自己在海上看星為立足點,回想起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幾次看繁星的情景,巧妙的將過去和現在結合在一起,在繁星之上寄托了自己特有的情思。表達對繁星的愛,由此抒發了自己對自由光明、對母親的、故土的依戀。
五、作業。
1、《伴你學》。
2、讀完《繁星》,你是否很有收獲,你一定有過看到某一景物而產生特別情感或是引起共鳴的經歷,那就請用你的筆描繪讓你迷醉的那個情景。300字左右,做在隨筆本上。
板書繁星(自由、光明、愛)。
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總領)。
從前——家鄉(母親的懷抱——甜蜜、溫馨、依戀)。
三年前——南京(光明、朋友、談話——親密、投緣)。
如今——海上(霎眼、說話、母親的懷抱——舒心、幸福、安穩)。
一夜——船上(巨人、跑——驚喜、神奇)。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
教學目標: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并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課前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了解讀課文時還不太理解的詞語。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學習哪篇課文?
2.誰能把課題寫出來?(指名寫,寫時強調該字筆畫較多,要寫緊湊)寫得怎樣?(簡單評價)。
3、理解課題:“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許多的星星、數不清的星)。
4、簡介背景:課文是誰寫的?1927年的中國還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熱血青年,為了改變祖國的命運,相約去海外求學,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國巴黎的旅途中,他寫下了許多游記,《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導讀:文中寫了巴金先生幾次看星,分別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在預習中你是不是把這些內容都找出來了?請同學們來交流你們的預習成果。
2、指名學生說。
3、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這篇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還有別的分法嗎?(提示:這是一篇游記,游記就是寫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兒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這篇游記有些不太一樣,誰看出來了?前兩次并不是在他這次旅游途過過程中的事,而是--回憶。所以這篇文章還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寫回憶,一部分寫現在)。
三、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點段,了解作者的感受:這三段中,大家覺得哪一段寫得最好?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樣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對以往看星的回憶?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三段,一邊讀一邊劃,用橫線劃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樣子的,用括號圈出他看到這樣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標上小黑點,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按提示自學第三自然段。
3、集體交流反饋:
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1)這段話由幾句話組成,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樣的?指名讀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樣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書昧,問: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樣裝點在天空中的?理解“懸”)。
(2)再來看第二句,指名讀,概括一下,這句中的星又是怎樣的?(理解“搖搖欲墜”板書,問:墜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個詞的意思就是--搖搖晃晃地快要掉下來)。
(3)第三句,指名讀,概括講這時的星星是什么樣子的?(像是螢火蟲在我周圍飛舞,出示:飛舞)。
(4)指板書,聯系“懸-搖搖欲墜-飛舞”你們看,星星在作者眼里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近,提問:星星為什么會跑到他的身邊來飛舞?作者覺得星星像是螢火蟲一樣在身邊飛舞,覺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從天上飛下來了,來到他身邊,還是作者飛上天去了,來到群星中間?他已經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經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體上去了嗎?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隨著他的情感,隨著他的想象來到了群星之間,陶醉其中,來,把這種情感讀出來:讀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內容,腦子中要出現與作者描寫相同的情景。指兩名學生讀,齊讀。
(1)指名回答。(出示相關段落)。
(2)提問:這段話寫出了作者的幾點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體會柔和、靜寂、夢幻的不同感覺,指導朗讀)他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了他總的感受的?(觸覺、聽覺、幻覺)他把這幾種感覺排列在一塊兒寫,突出表達了他此時內心總的感受,這樣排在一起的寫法,能給人帶來豐富的內心體驗,我們也來像這樣寫一寫)仿寫句子。(1我校的學生是……的,……的,……的。2上海這座城市是……的,……的,……的。)。
5.與前兩次比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艙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時內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鄉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樣子,內心又是什么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橫線劃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樣子,用括號圈出看到這樣的星時內心的感受,把關鍵的詞語標上小黑點。
(2)交流反饋:以前在家鄉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們有區別嗎?(密密麻麻是滿天的星星,看起來沒有秩序,星群密布雖然還是滿天的星星,沒有改變,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經把它們看成一群一群,一組一組的呢?為什么他會組合這些星星了?看書回答。
(3)他認識了許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這幾顆星組成了(師畫北斗七星)……現在,他能把星星組合起來了,這時候就是他說的……星群密布。
(4)那么,前兩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時,他分別有什么樣的感受?指名學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談話。)相機出示三次的感受,這三次感受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它們是一樣的嗎?(提示: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看到同一景物時,他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
(5)學生自主感悟后,與周圍的學生交流交流。
(6)集體交流反饋。
四、根據課文線索歸納主要內容。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一一展開的,這三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受,就是這篇文章的線索,請你根據這線索,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兩名學生歸納)。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請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去觀察星空,讓星星和你作伴,讓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觀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寫下來。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一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1.課前查找有關朱自清生平事跡的介紹。
2.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釋題導入,質疑導學
1.出示課題,釋題。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據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如課文中講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樣的匆匆?等等。
3.把課題匆匆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想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三、品讀課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習第1段。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
開篇三個排比句,寫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復始的現象。由此,提出問題,引人深思,激發興趣。
2.學習第2段。
讀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3.學習第3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
小組討論:
文章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你讀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誰能照樣子補充上幾句?
全班交流。感受時間來去匆匆。
4.學習第4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跡以及五·四運動后的社會背景。
思考:此時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圍繞我們不能白白地浪費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不能什么也沒做,什么貢獻也沒有來說體會,談感受。)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談珍惜時間,珍愛生命,有所作為。)
6.同學之間交流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讀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在品讀課文時,除了讀懂課文內容外,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從閱讀內容想開去,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思考。)
五、課外拓展
1.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3.仿照課文寫法,寫寫你對時間的感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前夕,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919年2月發表了他的新詩處女作《睡罷,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到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體會課文的思,幫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的,對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語言環境中區別“居然”與“果然”“分辨”與“分辯”的意思。
教學過程:
1、復習重點段。
(1)自由讀重點段,對“花生的好處很多……才知道”這句話反復誦讀。
(2)說說“我”聽了父親的話,體會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樣理解“有用”和“是講體面”的。
2、指導學習第1、3段。
(1)指名讀第1段課文。
(2)理解詞語“半畝、開辟”的意思。
(3)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4)指名讀第3段。
(5)說說怎樣理解“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讀全文。
4、討論:作者5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為什么課文用“落花生”做題目。
5、小結。
(1)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回憶父親的教導,更嚴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親說的“像花生那樣做人,踏踏實實、不求虛榮”
(2)因為父親的談話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點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樣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題目。
6、思考后,指名說說學了這篇課文的體會。
7、指導課后練習3。
(1)讀題。
(2)討論,這樣理解課文對嗎?為什么“(參考答案見教學參考書)。
8、指導作業本第3題。
(1)區別“居然”與“果然”、“分辨”與“分辯”的意思。
(2)完成作業。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三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教法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1、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揭題
1、 用“匆匆”說一句話
2、 作者所說的“匆匆”指什么?
二、聽錄音或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時間的“匆匆”?
四、再讀課文,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在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旁寫上一兩句話。)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采取各種方法朗讀,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
七、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一、重點研讀第三節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 、讀具體描寫時間匆匆的語句
3、 讓學生仿寫
4、 交流,寫的好的,讓學生記錄下來
二、課外推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讀
三、激發興趣,為問配畫
1 、激發興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為他的文不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請大家欣賞。
2、 放錄象
3 、再讀課文,感悟散文已經,為下一步的圖畫創意打基礎
4、 小組合作,構思圖畫,畫外配音
這一環節,請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創作一兩段內容。要求有朗讀,有畫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無際的田野,金黃一片,豐收在望,一派豐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們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飛向南方。春染大地時,它們又飛到這去年住過的地方。
生(乙)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丙)描述場面燕子飛過清清的柳梢,飛過鮮艷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讀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
5 、交流展示
小組學習后,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相機評價,鼓勵
四、交流惜時的句子
五、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讀好課文后,布置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惜時的現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故事等辦專題手抄報。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四
1.強化學生《繁星春水》閱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詩歌類名著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讀《繁星》和《春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重點:明確做讀書筆記的幾個簡單方法和寫讀后感的步驟。
難點:在對冰心的詩歌反復朗誦的過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詩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寫出自己的讀后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讀過哪些文學名著呢?你認為讀名著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踴躍發言)。
教師小結:(名著,是“具有推崇價值的有名的作品”。經典名著的價值在于典范的語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獨到的主題,它給予人心靈的滋養。——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就是對名著閱讀最好的詮釋。
二、背小詩,知作者。
師朗誦: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生齊接下句: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在你的懷里。
師述:在《繁星春水》中,冰心把母愛視為最崇高的最美好的東西,反復地加以歌頌,詩人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母愛之情傳達出來,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對母愛的歌頌,奠定了這兩部作品深沉細膩的感情基調,與母愛緊密相連的,便是對童真、童趣、童心以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真愛。
師朗誦: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生齊接下句:小孩子!他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
師述:在詩人眼里,充滿童趣的世界才是人世間最美的世界。在冰心看來,人類來自自然,歸于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一致的。
師朗誦: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生齊接下句:臥在宇宙的搖籃里。
師述:冰心還將母愛、童真、自然融為一體。
師朗誦: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生齊接下句:只容有一次相樂的應許,我要至誠的求著: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生背誦,自由展示。
在詩歌中我們知道了冰心的溫柔、愛心、機敏、才智,你還知道冰心的哪些事情?
生自由發言。多媒體出示相應圖片、視頻。
三、選小詩,贈親友。
古人以畫贈友,以歌贈友,以文贈友,是一件風雅、高尚的活動,今天我們也來一次贈詩活動。用“我要把這首詩送給,因為”的句式來交流。
老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或贊同或補充,或質疑或深化。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給予點評。
四、寫小詩,訴真情。
看到這種小詩,同學們也會想一試身手吧些,請有模仿寫作并大聲朗誦,說說自己的創作靈感,同學們自由點評,可以提問,可以質疑。
老師點評詩作,或鼓勵寫作,或幫助修改,或談自己感受。
五、中考鏈接:
1.冰心原名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l923年發表的兩部詩集是_______、________,創作上受到印度詩人__________的影響,其詩歌作品,在當時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冰心的詩有豐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當地運用對比,如:“言論的花開得愈大,___”。
4.冰心在《繁星》里回憶童年的美好:“童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5.冰心的《繁星》詩中發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詩觸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_!然而當初她的芽兒,_____________,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6.“春江水暖鴨先知”是___朝______的詩句,在冰心筆下有著同樣的詩句:“人在廊下,書在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冰心的小詩創作源于印度詩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8.《繁星》、《春水》中的詩篇表現出詩人對于______、______、______的見解。
9.詩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內涵是什么?
10.冰心是_______派的代表詩人,這些詩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收獲。
同學們,說一說你閱讀《繁星春水》有哪些收獲?你認為哪些閱讀名著的方法適合你?學生自由發言。
七、深入閱讀。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五
引導學生觀察星天,體會星天的奇異美妙。
(這是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應該在學習聯想和想象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習慣,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去感悟,陶冶情趣。
(培養學生在閱讀作家的作品中去發現、去感悟,陶冶情趣。)。
學生將自己對星天的觀察感受與作者的觀察感受進行比較。(這是方法)。
學習作者在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心情對繁星的不同觀察,不同聯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作者對星天的感受理解。
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品味中,結合平時的觀察體驗,感受星天的奇妙。
兩課時。
(一)、導入:
(引用中外有關星天的傳說或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品味課文的同時,結合自己的觀察體驗感受星天的奇妙。)。
浩渺的星空歷來讓人浮想聯翩。有人說,每一顆星都是逝去的亡靈,他們在俯瞰著蕓蕓眾生。也有人說,其實那些星星只不過是混沌未開的虛無,種種美好的傳說不過是人們對宇宙無知的一種表現。那么在你眼里,星天究竟是什么呢?每次謠望星空,你都回有哪些感受呢?將你的感受與巴金的感受作一個比較,看看有哪些異同。
(二)、引導學生品位課文:
1、全體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哪幾次觀看星天的感受?找出表達作者感受的詞句。
2、找出你最欣賞的詞句,并簡述理由。
學習作者在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心情對繁星的不同觀察,不同聯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情感不同,觀察的景也不同;景物不同,也會影響作者的感情。同樣是看星星,就有幾乎不同的感受。讓學生明白:情感和景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三)、拓展討論:
1、你可曾觀看過星天?有哪些感受?
2、你知道關于宇宙的哪些知識?給大家交流一下。
你知道關于星星的哪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作業設計與布置:
1、描繪你曾觀察過的星天,表述你的感受或看法。
2、課外收集有關宇宙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板報。
3、課外收集有關星星的詩歌和散文,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板報。
4、背誦課文第三段。
繁星巴金。
星天——如母親似朋友。
我愛月夜,但我更愛星天。
部編版繁星教學設計(專業16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樹立熱愛大自然的理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3、學習文章通過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步驟:
重點: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
難點:學習文章通過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有人說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于星空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
(教師播放圖片)。
(生思考、討論交流、舉手發言)。
師:同學們的想像太豐富了,懂的也很多。你們知道嗎?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繁星的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大家一定想知道他的感受與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吧?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巴金先生去看繁星,并聽聽他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走進巴金:
(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巴金,教師作適當補充。)。
家協會副主席、主席,《收獲》主編。
2、給加點字注音:
半明半昧霎眼()模糊()。
納涼()搖搖欲墜()靜寂()。
(注意加點字字形:繁星密密麻麻螢火蟲夢幻)。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指導朗讀。
朗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感情基調。對每句話來說,又要初步明確所用語氣語調,是用上揚調、平直調、曲折調、下抑調中的哪一種來表情達意,在一句話中,還要確定變音及重音的讀法。
(以第一段為例,教師范讀。)。
2、配樂朗讀。
配舒緩的《小夜曲》,每生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讀后談自己這樣處理的理由。讓學生盡情朗讀,以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對朗讀有特點的每一處地方都給予肯定,以激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