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指為中班幼兒設計的一系列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旨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教學效果。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中班教案的精選范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一
1、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兒歌,豐富幼兒詞匯“暖暖的、滿滿的、圓圓的、紅紅的”。
2、感知媽媽對自己的關愛,能大膽地向同伴進行講述。
3、樂于參與活動,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與兒歌內容相符的情境課件,如媽媽為寶寶穿衣;媽媽為寶寶做飯等情境。
2、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錄音機。
1、教師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歌曲中都唱到了誰?
教師提問: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老師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你們來聽聽兒歌里的媽媽是怎樣愛寶寶的。
2、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中的相關情境,一邊有感情地誦讀兒歌,并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涵。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二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感受散文所展示的自然美和母子情深。
2、理解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潔白潔白。
活動準備:
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養過小雞嗎?你給它喂過食嗎?你能說說小雞的樣子嗎?
2、幼兒說說小雞的形態及趣事。
二、欣賞散文,理解散文的內容。
1、教師以優美、抒情的聲音朗誦散文。
2、教師邊配樂朗誦散文,邊根據散文內容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感受、理解散文。
小黑花是什么顏色的?小黃花是什么樣的?小白花又是什么樣的呢?
幫助幼兒理解并學說重疊詞。
活動結束:
欣賞配樂散文錄音,重點理解散文蘊含的美,理解“小花花”的喻意。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三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制文學作品的幽默風趣。
2、理解故事名稱及常見的漢字(如:爺爺、帽子)。
重點:讓幼兒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制文學作品的幽默風趣。
難點:常見的漢字(如:爺爺、帽子)。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會打噴嚏的帽子》,幼兒用書《會打噴嚏的帽子》。
活動過程:
一、運用實物引出故事:
1、教師出示一頂帽子,引出故事并介紹作者。——“今天,我們來聽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會打噴嚏的帽子》,它是由一位叫*力的阿姨寫的。那么,帽子怎么會打噴嚏呢?請大家一起來聽故事。”
2、教師播放錄音,幼兒傾聽。
二、教師提問。——“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
1、故事中的那頂帽子真的會打噴嚏嗎?
2、幼兒自由討論、商量,并回答問題。
三、理解故事,感知幽默:
1、教師出示圖片,邊講故事邊提問,并解釋故事中的一些難點。——“為什么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的?”
2、“小窟窿到底是什么?帽子真的會打噴嚏嗎?”“你覺的故事中的哪些情節很好笑、很風趣?”
3、幼兒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幼兒的討論情況。
4、教師選擇部分故事情節讓幼兒來表演。
5、教師自己或請其他幼兒解答個別幼兒的疑問。“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提問嗎?”
二、閱讀故事,認讀漢字:
1、教師朗讀故事,幼兒集體閱讀幼兒用書c《會打噴嚏的帽子》,并用點讀的方式,認讀故事的名稱及“爺爺”、“帽子”等詞語。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四
1、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發展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學會初步的創遍詩歌。
3、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增加親子關系。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課件、小貓、小狗、熊貓等動物頭飾若干。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節日?(婦女節,媽媽的節日……)。
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你們都是怎么愛媽媽的'?(幼兒討論)。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那許多小動物也有它們最最喜歡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喜歡什么?”
2、出示課件。
1)小鳥最喜歡什么?
2)小蜜蜂最喜歡什么?
3)小魚最喜歡什么?
(幼兒依次討論,豐富幼兒詞匯)。
3、教師完整示范詩歌。
4、教師邊展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幼兒跟讀。
5、創遍詩歌: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頭飾說出各個小動物最喜歡的事物,并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活動結束:總結,教育幼兒愛自己的媽媽,聽媽媽的話,做懂事的好孩子。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五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含義,感知事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2、學著有表情地朗誦,抒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磁帶《娃哈哈》;教學掛圖,幼兒用書,詩歌錄音《我們的媽媽是祖國》。
活動過程:
1、聽歌曲《娃哈哈》,唱唱跳跳。
“你們每一個人唱這首歌的時候,為什么臉上都笑嘻嘻的?”
2、聽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出示背景圖,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邊說邊出示插入圖片)。
討論理解詩歌內容。
“為什么說小草的媽媽是泥土?”
欣賞配樂詩歌(一至兩遍)。
3、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的語言太平和,沒有激情。在組織方面也有所欠缺,活動中的幼兒沒有積極性,只有在老師教育后,小朋友們才會注意力集中點。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六
1、理解并朗誦詩歌,體驗母子、母女之情。
2、通過圖片,能進行大膽的仿編:媽媽是.。
3、萌發愛的情感,愛自己的媽媽。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圖片:糖、衣服、傘、船、冰激凌、圍巾、花、蝴蝶。
音樂: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1、問:這首歌叫什么?你的媽媽好嗎?愛你嗎?是怎樣愛你的?
1、完整欣賞詩歌、理解詩歌。
問:這個小朋友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媽媽的?她的媽媽是什么?
2、再次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習句式:媽媽是...
(1)出示糖圖片。
問:這是什么?是什么味道?
幼:媽媽是糖,叫一聲,心里很甜。(幼兒用甜甜的聲音表達對媽媽的愛)。
師:現在我就是媽媽,你們來叫叫我,看誰的聲音最甜。
(2)出示衣服圖片。
問:這是什么?想一想,如果穿起來會怎樣?
幼:媽媽是衣,想一想,身上很暖。
師:現在我是媽媽,和孩子擁抱,感覺溫暖。
(3)出示傘、船圖片。
問:這是什么?是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師:對,下雨的時候他會保護我們)。
幼:雨中,媽媽是傘。(媽媽為我們遮風擋雨,請孩子說謝謝媽媽)。
問:船在什么地方行駛?(讓幼兒體會坐在媽媽的腿上,很安全,很穩當。)。
幼:大海上,媽媽是船。
3、完整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詩歌中的小朋友的媽媽是糖、是衣、是船、是傘,你覺得你的媽媽是什么呢?(幼兒自由想象創編)。
2、出示圖片:冰激凌、花、圍巾、蝴蝶。
師:你能用這些說說你的媽媽是什么嗎?(媽媽是冰激凌,舔一舔,嘴里很甜。)。
3、朗誦仿編詩歌。
師:你們都說的很好,我們一起來把自己編的詩歌朗誦一遍吧。
師: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寶貝,或許有的媽媽是星星、有的媽媽是大樹、有的媽媽是花。在你們心中或許媽媽都是不一樣的形象,但她們都很愛你們!寶貝們,今天回家把你仿編的詩歌送給媽媽,并輕聲的告訴媽媽:"媽媽,我愛你。"。
學姐上的這堂課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她較好地掌握了繪本的要點,讓小朋友循序漸進地學習繪本的內容,最后讓小朋友回去夸夸媽媽,這點我覺得做得很好。但學姐上的這堂課總體質量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小朋友達到了目標,我覺得一方面跟小朋友的興趣沒有被調動有關,學姐如果上課的時候能更加投入,語言表達能更加生動些,應該會更好。老師建議學姐在上繪本課的時候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首先完整地講一遍繪本,接著問小朋友有關于繪本的問題,然后再講一遍繪本的內容,最后讓小朋友學著講。我覺得老師的這個方法很好,能讓小朋友更好地學習到繪本的內容,我以后在上繪本課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種方法。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七
我班今年有幾位幼兒,因為以前沒有上過一幼兒園,非常粘家長。每次家長送來幼兒園就不讓家長走,通過這節活動課讓幼兒懂得什么是愛,爸爸媽媽送小朋友來幼兒園,是為了讓小朋友在幼兒園交許多好朋友,在幼兒園開開心心的玩,而爸爸媽媽是為了生活要去上班,小朋友要知道怎樣去愛爸爸媽媽。讓幼兒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引導幼兒有情感的朗讀兒歌。
2、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懂得媽媽的愛。
3、讓幼兒懂得怎樣去愛媽媽,幫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讓幼兒懂得怎樣去愛媽媽。
1、和媽媽在一起的照片。
2、媽媽勞動或照顧小朋友的圖片。
(一)、出示照片。
教師提問,這張照片上都有誰?
幼兒爭相回答。
(二)、教師提問,媽媽愛小朋友嗎?媽媽是怎樣愛小朋友的?
幼兒和老師一起討論。
(三)、出示圖片。
1、讓幼兒觀察圖片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
3、教師引導幼兒媽媽做這些是因為媽媽愛小朋友。
4、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去愛媽媽。
(四)、學習詩歌。
1、老師講解詩歌內容。
2、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幼兒跟著老師朗讀詩歌。
4、老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五)、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后請把詩歌朗讀給媽媽聽。
2、幫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1、在活動準備上能錄一些媽媽平時勞動或照顧小朋友的錄像和媽媽的作品最好。
2、活動過程時,先讓幼兒觀看媽媽的錄像和媽媽的作品,以豐富幼兒對媽媽的印象。
3、在講述詩歌時,引導幼兒學習“一會兒變成.....”,并嘗試用這個句型來造句。
4、讓幼兒自己來創編,媽媽的愛還能變成什么?我對媽媽的愛能變成什么?
5、多鼓勵幼兒大膽的說,老師認真聽幼兒說,并給以肯定。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八
1、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說詩歌。
2、學習詞匯:香甜、清涼、欣慰。
3、結合"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教育,引導幼兒體會媽媽的愛,增進親子情感。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詩歌。難點:理解"媽媽的心可真大",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濃濃的母愛。準備:課件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發展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學會初步的創遍詩歌。
3、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增加親子關系。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小貓、小狗、熊貓等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節日?(婦女節,媽媽的節日……)。
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你們都是怎么愛媽媽的?(幼兒討論)。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那許多小動物也有它們最最喜歡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喜歡什么?”
2、出示課件。
1)小鳥最喜歡什么?
2)小蜜蜂最喜歡什么?
3)小魚最喜歡什么?
(幼兒依次討論,豐富幼兒詞匯)。
3、教師完整示范詩歌。
4、教師邊展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幼兒跟讀。
5、創遍詩歌: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頭飾說出各個小動物最喜歡的事物,并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活動結束:總結,教育幼兒愛自己的媽媽,聽媽媽的話,做懂事的好孩子。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寶寶對媽媽的愛。
2、嘗試用手指沿著一個中心點畫小花。
活動準備:
教學大書《貓咪洗澡》、圖畫書每人一本、班級中寶寶和媽媽的合照若干張、圖畫紙、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1、欣賞寶寶和媽媽的照片,感受媽媽對寶寶的愛。
2、出示教學大書,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念兒歌,幼兒邊聽邊欣賞畫面。
——說說誰和誰手牽手?上哪里?
——那里有什么?山上的小花有幾朵?
——請幼兒在圖畫書上手指點著漢字逐字跟念兒歌。
3、邊念兒歌邊用小手點畫小花。
——教師示范點畫小花,講解小花的點畫方法:小花的花瓣圍成一個圈。
——鼓勵幼兒邊念邊點畫小花。
幼兒作品用來裝飾活動室環境。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1、學習朗誦兒歌,并能大敢表演兒歌。
2、了解袋鼠、老虎、青蛙著三種動物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3、體會爸爸媽媽的愛,感受愛的溫馨。
1、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媽媽和寶寶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2、袋鼠、老虎、青蛙頭飾各4—5個。
3、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0~21頁。
一、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導入。
師幼交流:從這首歌中你聽出了什么?
過渡:我們的小朋友都有媽媽的疼愛,很幸福,你們知道小動物媽媽愛不愛它的寶寶呢?
二、了解袋鼠、老虎、青蛙三種動物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1、了解袋鼠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出示圖片引出袋鼠,引導幼兒說一說袋鼠媽媽怎么愛自己寶寶的。讓孩子們學學袋鼠媽媽是怎么跳的觀看課件,了解袋鼠媽媽愛的方式。
小結:袋鼠媽媽細照顧著寶寶,雖然很辛苦,但它。
2、了解老虎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出示聲音、圖片,引出老虎。并讓幼兒學學老虎的叫聲。
觀看課件,了解老虎媽媽愛的方式。
小結:老虎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也會嚴格要求寶寶練習本領。將來好在森林里生存下去。
3、了解青蛙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a出示聲音、圖片,引出青蛙。學學青蛙跳青蛙叫。
b觀看課件,了解青蛙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c引導幼兒交流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愛寶寶的。
小結:青蛙媽媽把寶寶生在安全的地方才會放心離開,在遠遠的`地方看護著寶寶,讓寶寶獨立成長。
4、請幼兒自選頭飾,分角色表演兒歌。
總結:動物媽媽用這么多的方式愛著寶寶,我們的媽媽愛我們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體會媽媽不同方式的愛,并懂得回報。學著表達愛。
三、鞏固兒歌,活動自然結束。
閱讀幼兒幼兒用書第三冊,請幼兒看一看大象、袋鼠、熊貓等了解其他動物媽媽是怎么愛寶寶的,嘗試和爸爸媽媽一起仿編兒歌并記錄下來。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1、引導幼兒有情感的朗讀兒歌。
2、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懂得媽媽的愛。
3、讓幼兒懂得怎樣去愛媽媽,幫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1、和媽媽在一起的照片。
2、媽媽勞動或照顧小朋友的圖片。
(一)、出示照片。
教師提問,這張照片上都有誰?
幼兒爭相回答。
(二)、教師提問,媽媽愛小朋友嗎?媽媽是怎樣愛小朋友的?
幼兒和老師一起討論。
(三)、出示圖片。
1、讓幼兒觀察圖片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
3、教師引導幼兒媽媽做這些是因為媽媽愛小朋友。
4、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去愛媽媽。
(四)、學習詩歌。
1、老師講解詩歌內容。
2、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幼兒跟著老師朗讀詩歌。
4、老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五)、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后請把詩歌朗讀給媽媽聽。
2、幫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1.理解故事,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并與同伴一起表演。
2.感受母子互相擁抱的親密,體驗孩子渴望媽媽懷抱的情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積極主動地學習角色之間的對話。
難點:能對比出家人的懷抱最溫暖。
掛圖第6號。故事中小動物的頭飾。活動前讓孩子感覺家里人的懷抱是怎樣的。
一、談話設懸,引出主題。
1、你喜歡你的媽媽抱抱你嗎?為什么?
2、媽媽抱抱你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一)有一條小蛇到樹林里去,看到小動物都有媽媽抱,他會怎么想呢?
(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1.小蛇遇到了誰?(引導幼兒依次回憶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并出示掛圖)。
2.小蛇看見小動物們和自己的媽媽在干什么?小蛇最喜歡誰的懷抱?
(三)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重點引導其學習角色間的對話。
1.根據故事內容依次提問:
小蛇是怎么問小松鼠的?小蛇躺在誰的懷抱里?怎么說的?
小蛇是怎么問小袋鼠的?小蛇躺在誰的懷抱里?怎么說的?
小蛇是怎么問小熊的?小蛇躺在誰的懷抱里?怎么說的?
小蛇最想躺在水的懷抱里,感覺是怎么樣的呢?
2.師幼一同完整復述故事。
三、角色扮演,練習對話,嘗試用擁抱表達愛意的方式。
請幼兒帶上頭飾扮演角色,擺上小凳子,組合成“母子對”大家一起邊講邊表演,指導幼兒完整講好對話部分。
四、通過提問提煉和爸爸媽媽擁抱的甜蜜感覺。
1.小蛇為什么喜歡涼涼的懷抱?
2.你最喜歡誰的懷抱?感覺是怎么樣的?
中班語言《媽媽的懷抱》這是一個帶有濃濃親情的故事,簡單、有趣,非常適合中班的孩子復述和表演。本活動通過對比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懷抱最溫暖,舒服,教師一句一句的分析講述,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又加深了記憶,對后面的表演活動也有幫助,更讓他們明白擁抱是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是家庭成員間的一種語言,一種習慣。
首先,我從談話,激發幼兒的回憶“在媽媽懷抱里的感覺”引出故事主題。接著,講述故事對比出在媽媽的懷抱最舒服。通過完整欣賞文學作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初步了解故事。在提問中依次回憶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圖片,幫助幼兒梳理故事。隨后,我又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角色之間的關系、對話講述。并將引導重點放在學習角色間的對話,豐富理解詞語:暖暖的、好舒服。最后,角色扮演,練習對話,嘗試用擁抱表達愛意的方式。通過表演來情景再現,在學習表演的同時,感受濃濃的親情。
本活動,幼兒講述積極,媽媽的懷抱也是孩子們日常熟悉和喜愛的。設計從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懷抱的實體感覺;對媽媽懷抱的經驗回憶感受出發,激發幼兒的自主表達激情,在故事的講述中,慢慢與幼兒的主體感覺融合,在故事與自身體驗的真實情境中,達到了幼兒發自內心的認同。孩子們都與小蛇一樣表達了“我喜歡媽媽的懷抱,還是媽媽的懷抱最舒服”的真實強烈愿望。最后,孩子們都沉浸在了與親人擁抱的甜蜜感覺中。
此活動也可以作為三八節的親子活動,邀請媽媽一起來進行活動,孩子們的感受會更加地深刻,擁抱的甜蜜氛圍會更升華。此外,圖片也可以制作成ppt,再配上一段溫馨的音樂,擁抱的意境會更濃厚。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媽的孩子像快寶,這首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唱。是呀,媽媽是幼兒最親近的人,我們希望每一個幼兒既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2、感受擁有媽媽的愛是多么幸福。
1、《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
3、木質和毛絨小雞各一個。
1、放一段哭聲,讓幼兒猜猜誰在哭,引出今天的課題。
2、請幼兒觀看大屏幕:問幼兒:小朋友看它是誰?是用什么做的?
二、木木鴨沒有媽媽。
1、教師用生動的講故事第一次,讓幼兒體會木木鴨想要一個媽媽的迫切心情。
2、故事講完提問問題:故事里有誰?故事里說了什么?木木鴨想要什么?
三、木木鴨想要一個媽媽。
2、木木鴨為什么也想打噴嚏?
3、木木鴨看到小黃鴨的媽媽在給小黃鴨擦雨水,心里怎么想?
4、木木鴨看到小花鴨的媽媽在給小花鴨蓋毯子,心里怎么想?
5、后來它遇見了誰?小姑娘為它做了些什么?它最后有媽媽了嗎?
四、游戲“我給小雞當媽媽”
1、出示玩具小雞。告訴孩子小雞也沒有媽媽,你們愿意當它們的媽媽嗎?
2、幼兒說說怎樣照顧好玩具小雞,如給它違犯,帶它一起打滑梯,輕輕地撫摸它,等等。
3、幼兒輪流擁抱玩具小雞,教師肯定那些對待小雞動作輕柔、富有愛心的幼兒。
五、有媽媽多幸福。
1、小朋友你們都有一個疼你們、愛你們的好媽媽是不是很幸福。(幼兒:是)。
2、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結束今天的活動。
1、制作一些桌面教具放在語言角里,供幼兒講故事。
2、讓孩子明白父母為撫養他們付出了很多心血,教育孩子們在家也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想要媽媽的木木鴨鴨》是一節中班語言活動,孩子們對這節活動很感興趣,故事生動形象的表現木木鴨想要媽媽的渴望。活動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展開情節,幼兒便隨之進入了母子親情的話題,營造了“有媽媽的孩子像塊寶”的體驗環境。
教師提出的問題后,孩子們基本了解,但我感覺我班有很多孩子懂得故事的意思,就是無法用完整的言語表達自己想要的的意思。都是斷斷續續的,這可能是中班幼兒所要加強培養的。在以后的日常活動中,我要給每個孩子創造一個敢說而又能用較完美的語言表達自己感情的寬松舞臺。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相應的規律進行排序。
2.對兵器排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兵器圖片若干。
2.兵器排序卡若干。
3.五角星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熟悉各種兵器。
1.欣賞各種兵器的圖片,說說各種兵器的名稱。
2.出示范例,觀察兵器的排列規律。
----教師:戰爭結束了,木蘭和伙伴們要把他們的兵器放到兵器庫里。我們看看兵器庫里的兵器是怎么排列的。
3.幼兒觀察兵器的幾種排列方式。
4.請幼兒說說兵器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并將剩下的兵器進行排列。
----嘗試運用“間隔模式(aabb)”進行描述。如:一槍一箭、一槍一箭、兩槍一箭、兩槍一箭等。
5.請幼兒說說第二種排列方式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并將剩下的兵器進行排列。
----嘗試用“abaaba”模式進行描述,如:兩槍一箭兩槍,兩槍一箭兩槍等。
6.幼兒討論其他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列。
----教師:請你想一想還有哪些排列方法,請你試著排一排。(可以按照使用方法,使用對象的不同進行排列。)。
二、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分組操作,按規律排列圖片和接龍。
----第一組:兵器排列,用教師提供的兵器圖自創規律排序。
----第二組:兵器接龍,根據前面兩組的`排序卡接著排。
2.教師巡回教導,及時糾正幼兒的排列錯誤,引導幼兒尋找排列的規律,進行正確的排列。
3.說說自己的排列規律和接龍方法。
三、游戲“自動兵器庫”。
1.教師請出兩組幼兒,每人發一張兵器圖片代表所拿圖片的小兵器。
2.教師說出排列順序的規律或出示排列圖片卡,兩組幼兒分別進行排列,看看哪個兵器庫的兵器先排好。
3.提醒幼兒要聽清楚教師的要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4.游戲進行數次后結束,給獲得勝利的小兵器發五角星。
活動延伸:
1.把各種兵器的圖卡放在“數學角”里,供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進行排列游戲。學習其他數學內容只用。
2.啟發幼兒嘗試用其他的規律進行排列。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1、初步理解散文的主要內容,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2、初步理解和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
3、樂于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雞媽媽對小雞的愛。
1、雞媽媽、小雞的圖片黑、黃、白色若干張。
2、教學課件:《雞媽媽的翅膀》。
3、背景音樂。
一、出示雞媽媽和小雞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小動物?你喜歡他們嗎?
二、配樂朗誦,完整欣賞散文。
雞媽媽和小雞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問題:聽一聽?散文里面都有誰?
幼兒回答(出示雞媽媽圖片貼在黑板上)
三、出示完整課件,完整朗誦散文
四、出示分句課件
朗誦散文指著雞媽媽圖片:雞媽媽的翅膀是怎樣的?雞媽媽的翅膀下藏著什么?
這些小花花是什么?
五、師再次朗誦,出示完整課件
問題:你喜歡散文中的那一句?請你記住它,請你說一說
六、分句出示課件,師引領幼兒完整說散文
問題:為什么小花花會唱歌會跳舞呢?
七、幼兒自己看圖完整說散文
問題:雞媽媽愛小雞嗎?你從哪看出來的?
八、師幼分角色朗誦散文
師扮演雞媽媽,幼兒分組扮演小黑雞、小黃雞、小白雞(圖片粘在椅子上,幼兒站堆兒說)結束: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花花,跟隨雞媽媽一邊走一邊表演,去草地上玩了。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設計思路: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最重要的人,媽媽的愛也是最深的、最真的,可是當今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被大人的愛層層包圍著,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媽媽的愛,體會不到媽媽的辛苦,也不懂回報。本活動旨在通過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媽媽的辛苦、感受媽媽的愛,從而學會愛媽媽,這是第一點。
針對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特點:語言并不豐富,講述語言的連貫性不強,因此,我以孩子最熟悉的媽媽為切入點讓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從而達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這是第二點。
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媽媽的辛苦,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2、鼓勵幼兒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提高幼兒表達能力。
準備:
1、ppt《媽媽的愛》。
2、歌曲磁帶《燭光里的媽媽》。
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詩歌,名字叫《媽媽的愛》,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播放ppt)。
提問:1、小朋友喜歡這首詩嗎?
2、你聽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3、詩歌里哪件事情、哪些話讓你很感動?
二、中間部分。
1、誰先來介紹一下媽媽的樣子。
2、說一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
師:媽媽真是太愛孩子了,媽媽雖然沒有說太多“我愛你”,但是媽媽的愛無處不在。每個人都需要愛,媽媽也需要愛。
3、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4、媽媽的愛象什么?
三、結束部分。
師:媽媽的愛是偉大的,崇高的,也是甜蜜的,溫馨的,我們也要象媽媽愛我們那樣去愛媽媽,讓我們把對媽媽的愛大聲說出來:媽媽,我愛你!(音樂起---《燭光里的媽媽》)。
反思:
這節課的效果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很大關系。中班初期上過,孩子們可以說的內容很少,表達不出來,別人說啥他說啥,干巴巴的,講述沒達到預期的效果。中班后期再上時,孩子們生活經驗豐富了,語言能力提高了,教師設計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緊扣,幼兒能圍繞提問進行回憶、講述,講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內容,有的女孩講到媽媽每天晚上給我講故事,哄我睡覺,讓人感到很幸福很感動,課的開始與結束部分都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這節課不僅僅是一節語言課,更重要的是在語言活動中融入了情感的教育,讓孩子懂得愛學會愛。我感覺到一節成功的講述活動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積累、詞匯句子的豐富有很大關系的。
媽媽的味道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界對參與猜測判斷事物的游戲活動。
2、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會聽說游戲,并發準githd的音。
活動準備:黃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出示黃豆,表演《請你猜猜在哪頭》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
1、邊示范邊向幼兒介紹規則。
(1)游戲需要兩人參加,手拿黃豆的幼兒表演,對方為猜測者。
(2)表演者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并將黃豆放在一只手中,兒歌結束,伸出兩只拳頭,對方猜測在哪只手。
(3)如果同伴猜對,就將手里黃豆給他,交換角色,重新開始。如果猜錯,游戲繼續。
2、引導幼兒游戲。
(1)帶領全體幼兒念兒歌,糾正發音。
(2)教師與個別幼兒玩游戲,示范。
(3)把黃豆分給幼兒,全體幼兒玩。
(三)結束講評,重點講評幼兒遵守規則,應與同伴友好相處。
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