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好的觀點和論點,還要有恰當的結構和合理的語言運用。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和靈感。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有趣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門插艾草、桌上擺上“五紅菜”和粽子,小朋友胸前掛著“鴨蛋格子”,跑來跑去——顯得喜氣洋洋。
天剛亮,我就把媽媽拉起來,一個勁地叫媽媽帶我去買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好讓奶奶教我包粽子,不一會兒,我們就買到了一些碧綠的蘆葦葉子和糯米。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早已把大匾和繩子等物品準備好了,奶奶把蘆葦葉子和糯米洗干凈,就等著教我包粽子了。
包粽子的過程真有趣。奶奶先把蘆葦葉子卷成蛋筒的形狀,然后用手抓一些糯米,放進去,把蘆葦包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最后封好口就可以了。我也學著做了一個,我做的還行,就是結打得不太好,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做,一直做到把匾全裝得滿滿的。
下面是最后一道工序——煮粽子。姐姐把水倒入鍋里,把粽子放進去,就像下水餃一樣。等了一小會兒,粽子就好了,浮起來的粽子,像一只只綠色的“小船”在鍋里“航行”。我看著“小船”口水都流下來了。奶奶把“小船”撈起放到盤子,放上點糖,一盤粽子就做好了,再把做好的“五紅菜”放上桌,那香味能讓你垂涎欲滴,再吃上一只,啊!真是回味無窮。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二
我愛吃好吃的粽子,也見過別人做粽子,但我自己從來沒做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眼界。
我順從地聽著外婆的話,覺得單純做粽子并不能阻止我成為天才。誰知道,我去包粽子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門手藝,要把粽子包裝得漂亮又牢固,并不容易。
開始的時候,我拿出兩塊一大一小的粽子葉,像奶奶一樣折一個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里放一點泡好的糯米,塞一大塊豬肉,再蓋上糯米。我很驕傲,比我想象的順利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葉子蓋好的時候,糯米就像個孩子一樣不肯聽我的吩咐,一個個跳了出來。我匆忙跺腳。還好奶奶給我切了點糯米。
哈哈,經過一點挫折,終于到了最后也是最簡單的一步,——,綁掌繩。k,看我展示才華。地球上的人都知道粽子只有包緊了才好吃。我拿著棕櫚繩,把粽子綁成一條大領帶。我也覺得奶奶的擁抱很老套,很不雅觀,就用掌繩做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我不隨便碰繩子,它也很結實。吃完了,我拿起粽子準備放進碗里,卻不小心拉了一下掌繩的短部分,只聽“嘩啦”一聲,粽子的葉子散開了,糯米像飛珠滾玉一樣一顆一顆地掉在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粽子都是奶奶手里生的,我連一個都包不好,骨頭里的牛肉一下子上來了。失敗后,我小心翼翼,成功打包了幾個。
吃自己的可愛粽子,說不出的開心。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三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我的媽媽送年貨給外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粽葉、米、繩子放在那里。我說:“外婆,還要包粽子。”外婆說了一句,你和我的媽媽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飯,我看見我的媽媽真的在那里包粽子。我過來一看,我的媽媽熟練地包著,她先把粽葉卷起圓錐形,在里面放一些米,然后用粽葉包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我放米時,米從小洞里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弄了好多時間才包好。
過了一會,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見我和我的媽媽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過來拿起粽葉,問阿姑怎么包,叫軒來教你,好吧!我說:“你看著我包,馬上就會。”他拿起棕葉,把粽葉卷起來在里面放滿米,也不要太滿,再把粽葉包住,最后把繩子捆緊,一個粽子包好。我我的媽媽說:“兩個人真棒!”一看就會,是一個既頑皮又聰明的小伙子。聽到我的媽媽的夸獎,我倆很高興。我們三個人包著包著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點鐘,外公和外婆把粽子放進鍋里,再倒滿水,然后蓋住。燒了很長時間,總算燒好了,打開鍋蓋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來是漏餡了。
我和我的媽媽要回家,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帶來,我非常高興。謝謝!外婆。外婆明年過來我家哦!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四
望著眼前的一盤粽子,我帶著疑惑細細端詳,翠綠的粽葉,清香的艾草透著一股子韌勁,將里面的糯米包的嚴嚴實實的,見不到一絲縫隙。我伸出手小心翼翼地一層層剝落粽子的“外衣”露出里面乳白的糯米。那糯米本不是什么精致的東西,卻因了那幾顆紅豆的映襯,增添了幾分莫名的靈動與生機。燈光閃爍,紅豆猶如一顆顆深紅油亮的瑪瑙鑲嵌在軟嫩的糯米上,很是好看。
燈光投在我身上,晚間的微風吹亂了我的思緒,耳邊傳來奶奶回憶從前包粽子的情景的絮叨聲,緩緩低語,似感慨又似回憶。流光溢彩的眸子將我的思緒帶回了從前。重重疊疊、亦真亦幻的光景,我仿佛回到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東京城內張燈結彩,一片紅火,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秀遍g來到一個院門前,里面的老人正在包粽子,拿起粽葉,放上糯米,在糯米上添上幾顆紅豆,再拿起一根艾草捆裹住手中的粽子。小心翼翼地將它放進灶臺,蓋上鍋蓋,還不時地添加一些水和火把,繁瑣的工序令人眼花繚亂。煮熟后的粽子,粽葉呈墨綠色,打開后芳香四溢。一大家子人很快便聚集過來,他們細細品嘗粽子,臉上流淌著幸福的笑容,一旁的老人樂呵呵地看著。濃濃的糯米香,包含著老人對全家人無聲的疼愛與祝福。月下的人影與搖曳的樹影交相輝映,浸透在融融的月色中。小小的粽子在人們心中泛起了無限的漣漪,人們美好的祝愿以及對親人深切的思念被永久定格,月下專注制作粽子的神情成為濃重夜色中最美的畫面……我差點落下淚來,只為人們那簡單美好的心思。淚眼朦朧間,眼前的景物再次聚攏,粽子的香味彌漫在鼻尖久久未曾散去。咬一口手中軟糯清香的粽子,爽滑油潤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閉上眼,許下祝愿:“愿天上人間,只占歡娛,年年今夜?!边@次我是十分虔誠而專注的。
原來,我們缺少的,終究是前人那淳樸美好的心思和真誠的心意。心沒了想要去做的“意思”,縱使過著同樣的節日,做著同樣的事情,也無法明白它真正的意義和內涵。
天空的一彎新月散發柔和的光芒,我吃下手中剩余的粽子,那味道,似曾相識。平靜的心湖蕩開一圈圈漣漪,仿佛有什么落入水中,很輕。
粽子仍舊是那個味道,人卻不是當時的人了。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五
又到端午節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妻買了粽葉和蜜棗交給妻嫂,就等到端午節那天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特有食品,幼小的時候,我就從奶奶那里懵懂的知道吃粽子為了表達對屈原的尊敬、懷念之情。我不知道屈原是誰,也不知道為何吃粽子就是懷念他,刨根問底的問奶奶,奶奶總是神秘的對我說,要想知道是為什么,那你就好好學習,學習好了,你就知道了。奶奶的招法還真靈,從那時起,我就知道刻苦的學習,想終有一天我會知道原委。粽子真好吃,我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平素里根本吃不到,它是一個個奇怪的三角型食物,用一種特殊的含有淡淡清香的葉子,包上一種特殊的`白米,做成一種特殊的食品,有的里面還放有甜甜的棗兒。
孩時的我,家里窮,一日三餐總是單調的玉米粥、高粱米粥、玉米面大餅子等粗得不能再粗的食糧,總期望著天天過大年,日日迎小節。吃一頓餃子、一頓白米飯;喝一小碗肉湯;穿一件新的衣服,哪怕這件新的衣服是哥哥穿小了的經過漿洗后而變得很干凈的;只有那幾天,才是我夢想的天堂和希望之所在。
城里人生活的富裕,有講究,他們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節日,農歷的、公歷的,就是七天中的一個禮拜天,他們都得改善一下,而對我們農村的老百姓來說,每年只有春節、正月十五、清明、端午節,中秋節才算是節日,清明節和端午節又算不上什么大的節日,只是清明節的時候講究吃豆腐、做鍋貼,煮幾個雞蛋,也就是過節了,端午節呢,有說道,到了過節這一天,大人們早早的就起來了,父親拿著鐮刀進山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回來了,濃濃的露水將他的半身都露濕了,他割了一大捆艾蒿、水柳枝條。奶奶則在家中把幾天前就用青麻絲染成的五彩線、小掃帚、荷香包拴在正在熟睡中的我們的脖子上、衣領前、手、腳脖上,意思是掃除身上的疾病,拴住永遠的吉祥。等父親回來后,奶奶又和他一起往艾蒿上、水柳枝上拴好五色葫蘆、五彩線和大一點的小掃帚,分別插到房屋的四周和大門上。所有這些活計都必須在日出之前做完。最忙碌的是母親,她是第一個起來的,忙碌的第一件事就是煮雞蛋、鴨蛋、鵝蛋,滿滿的一大鍋,咸的、淡的都有,還有幾個極為特殊記號的雞蛋,是五月初一那天小雞下的蛋,孩子吃了這天的雞蛋,一年肚子不疼。
雞蛋煮好了,母親就開始淘米、浸泡,接著是一片一片地洗凈那翠綠色的粽葉,再一摞一摞地碼好,放入水中,待一切備好后,便一個人坐在米盆前,不厭其煩地一個一個地包著那盛滿情感的糯米粽子,然后就燒火蒸。足足有三個小時左右,一股清香味便撲鼻而來,我們哥幾個圍在母親的身邊焦急的等待著。這時母親就把我們叫到屋里,端來一大盆蛋給我們分,她先給我們每人一個初一的雞蛋,讓我們吃下,然后就一個雞蛋、一個鴨蛋、一個鵝蛋的公平地分給我們,懷捧著熱乎乎的蛋,我們高興地合不攏嘴開始四處藏起來,生怕被別人看見偷吃了。
粽子熟了,我們顧不得燙嘴,爭先恐后的搶在手里,每人端一個小碟等待著母親給我們分白糖,我實在等不及了,就大口的撕咬起粽子來,奶奶看著我的樣子笑得前仰后合,傻孩子,粽子是吃里面的米,得把皮剝掉。吃著那口感極好的糯米粽子,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長大了,從教科書上,我知道了屈原,明白了奶奶的話。
如今,母親離我而去了。兩年的端午節到來時,我便有一種酸楚之情難以言表。沒有了吃母親親手做的粽子的那份熱切感受,找不回盛滿母親情懷的那份溫存,再無法見到母親那熟悉的忙忙碌碌地身影。每每見到街市上那各種各樣的粽子,夾肉的、包蛋的、什錦的、蜜棗的。但我總是總感覺那粽子情不濃,意不深。
端午節就要到了。僅借此文,權作緬懷自己的母親吧,也追憶那些為所有兒女操勞一生的——偉大母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六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
她先買來優質的大米,再找來粽子葉。
首先,把粽子葉放在鍋里煮。
外婆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
外婆又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
然后,開始包了。
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大米放到葉子里再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系的嚴嚴實實。
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好為止。
最后,外婆把粽子放到鍋里煮。
幾個小時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終于出鍋了。
各位同學:。
端午節就要到了,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
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
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
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
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
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
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
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
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呢?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狀有棱有角,內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魏晉時期,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后,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時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于市場的美味食品。
長安有專門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藝也相當高。
當時粽子餡已有多種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葉浸米裹的。
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
“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間,就用蘆葉裹粽子,粽餡也多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桃等等。
到了清乾隆年間,林蘭癡《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條,這種粽子流傳至今。
現代粽子以浙江嘉興最負盛名。
如今,粽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七
端午也叫端陽,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有掛菖蒲、賽龍舟、喝雄黃酒等習俗,但眾所周知的還是吃粽子了。
在沿海這一帶,端午節的粽子多數是肉餡兒和紅棗餡兒的。我們習慣了喜歡吃這種粽子。端午那天,我通常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包粽子的手藝好,不僅包的個頭不大不小,而且包的樣子很精致,一個個棱角分明。
媽媽也想學外婆的手藝,可就是學不來。只見外婆把糯米放在盆里浸泡半天,淘上幾遍瀝干水,被水浸泡過的米粒顯得格外晶瑩。粽葉也要用水沖刷幾遍,再放入鍋里煮燒一會兒也放在一旁。預先把肉切成塊,再浸泡在醬油里腌制兩個小時待用,也可以腌制過的咸肉來包粽子。等粽繩也備齊,就可以制作粽子啦!
粽子的形狀大體上分為三角粽和斧頭粽,三角粽和斧頭粽開始的步驟都是一樣的,把一片完好的粽葉卷成圓錐形,這不難。只不過我沒握好時,倒進的米全從下面的小洞里漏出來了。然而外婆怎么弄都不會漏,而且三兩下就做好了一個。我重新包,裝一半米放幾塊肉,我常放上好幾塊肉。那是我的小心思,做上特殊標記,自己挑了這個粽子吃。把粽葉折了再折上幾次,系上一個蝴蝶結,吃的時候一下子能認出來!我包一個,外婆能包上四五個。
外公坐在灶臺邊,把廢紙扔進灶里點火,再放上柴木,灶爐里噼里啪啦地唱著歌。外婆放入粽子,蓋上鍋蓋。過了半個多小時,我看看鍋沿邊冒著煙,時不時飄出陣陣的香氣。不知是粽葉的清香還是肉的濃香,也許是蜜棗的甜香!我坐在一旁,看著白煙一股股冒出煙囪。聞著誘人的粽香,我口水直流。弟弟的饞樣更是可笑,說垂延三尺也不為過了。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八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每年這一天,我們都會伴著賽龍舟的鑼鼓,吃著軟糯糯的粽子,到處都是一片歡騰的樣子。
端午節的早上,我剛一起床,就看見門上插了一些艾葉,據說五月為惡日,可驅邪除穢。這時,媽媽已經在廚房喊我吃早飯了,我一路小跑,來到廚房,只見餐桌上放滿了剝好的粽子和咸鴨蛋,還有一些白糖,我迫不及待在散發著撲鼻香氣的粽子上均勻的撒上一些白糖,然后咬了一口,真好吃!
下午的時候,媽媽還要包一些粽子,于是我好奇的湊上前看媽媽包粽子,在包粽子前,媽媽先在糯米里,依次放下一些花生、黑豆、肉……等材料攪勻,接著,媽媽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放一些糯米和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粽子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小腳行的粽子。樣子很可愛,我也來幫忙,可是我包了好久,還是沒有媽媽包得好看,最后直到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我望著一個個粽子,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把包好的粽子一個一個地放入鍋里,上面放了許多的咸鴨蛋,媽媽說:這樣煮出來的咸鴨蛋好吃。接著再放入一些水,就開始燒了起來,一會兒,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彌漫了整個廚房,屋子里,院子里頓時都彌漫著粽子葉和粽子的香氣,媽媽告訴我晚上粽子要放在爐子上,燜整整一個晚上。我只有耐心地等待。
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著國家和民族的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實在是有趣極了,我喜歡吃端午粽子,也喜愛過端午!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九
前幾天,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愛吃的東西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嘗嘗這美味,可是外公卻說沒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來剛想指著媽媽也沒包,誰知道才一會的時間媽媽卻已經在包了,真是讓我失望啊!可憐的粽子,姐姐我沒能吃掉你,我對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與其被攙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誰不會."接著,我拿起兩片棕葉,偷偷地斜著眼睛看著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終還是逃不過貓的手掌心.最后我還是被外公發現了.他婉轉地說:"你不是說包粽子誰不會包呀!現在包得怎么樣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會處理好."我堅決地說.于是我接著放了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包起來.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掉餡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掉餡了;當我捏好中間時,兩邊掉餡了.可憐的我呀!為什么只有兩只手,之前只顧著吃粽子,怎么會沒想到原來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艱辛啊!我感覺我做錯了,一直以來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紅著臉對外婆說:"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嗎?"沒想到外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原來包粽子也是有竅門的`喔`````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十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
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十一
來深圳定居十幾年,我們一家也漸漸沾染了不過節的習氣。
深圳大約是沒有什么傳統風韻的,逢年過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各大商場開始打折。商場里都是人擠人,一派熱鬧喜慶的模樣,只是這節過的如何便不太好說。
在我們一家還過端午的時候(其實大概只是儀式性地參與一下),媽媽會在門口掛一束艾葉,我不大記得艾葉是否有香氣,只記得開關門時那束葉總晃來晃去,看著挺有趣。
龍舟自然是沒得賽的,頂多也就賽賽紙船——倒盆水,把紙船往水里一放,看它慢慢悠悠漂一陣子,末了沉下水底,這有什么意思!
這么說來,端午節最有意思的也只剩吃粽子一環,這倒也是我們最期待的。
樓上心靈手巧的婆婆總送來親手包的粽子,這粽子確實好吃,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有什么秘方??吹贸鰜淼闹挥信疵住⒓t豆、還有一塊分量很足的肉。
乍一看還挺普通的,但細看就會發現那米不是雪白的,而是帶著點淺棕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我發現了這美味的奧秘,并堅定地拒絕了所有白花花的粽子,現在想想大約只是入了味導致的。
粽子繩扎得很緊,把一只肥嘟嘟的粽子勒成了一圈一圈的,活像要爆開了似的。那結用手解不開,得用剪刀剪斷草繩,才能吃上粽子的內容。
把那深綠色的粽葉剝開,里面是一個有點松散的錐體,繩子勒著的地方明顯凹進去一圈,但重點還是在那撲鼻的香氣上。用筷子挑開米,里面的內容一清二楚,紅豆已經煮得軟糯香甜,糯米很有嚼頭,肉塊溢著肥美的香氣……這些都是我們對著新煮的粽子不愿停嘴的理由。
糯米不好消化,因此小孩子只吃了幾個就被勒令不許再吃,于是只得眼巴巴地圍著大人轉,等著能吃到一兩塊那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到現在,偶爾也一時興起地嘗試把白米粽子滾著白砂糖吃,喀吱喀吱的口感倒也不錯,只是無論如何比不上那回憶里的肉粽了。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十二
端午節來了,又該吃粽子、賽龍舟……聽說是來紀念屈原的。所以媽媽給我買了許多粽子,其中有肉粽子、糖粽子和白粽子。
不一會兒就到看吃中午飯的時候了,我和爸爸都做在飯桌上等著吃飯。開飯了,媽媽從鍋里取出熱熱的飯和粽子,我一看,呀,怎么是圓形的粽子呢?我拿起一個粽子,聞了聞,甜甜的,看了看,黃一塊綠一塊的,好像被人打了似的。我慢慢地剝開葉子,一看,是肉粽子,我舔了舔,是咸的,不用糖,于是我就一大口吃完了。
吃完飯后,媽媽說:“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掛艾草菖蒲呢!”
端午吃粽子的為題(優秀13篇)篇十三
端午市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到端午節,我們大家都要吃成蛋黃,粽子,我們還要劃龍舟。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我到網上查了一下資料,傳說是這樣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要被侵略了,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含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來絕筆作《杯沙》之后,抱石投淚羅江而死。后來,百姓為了紀念屈原,便定下了端午節。
想必大家都根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吧!令天、我就來教教大家吧。先揺準備材料、糯米,紅燒肉,紅醬油,粽葉。包粽子的做法:
1。先把紅醬油倒在福米里,然后抗勻;
2。把紅燒肉放在糯米上;
3。把粽葉卷成失角形、把構米和肉放在里面;
4。把粽子封園,隨后用馬蓬草扎牢;
5。然后把一個個標子放在高壓鋼里,注意,粽子只能放高壓鋼的分之二高度,不然可能會爆炸!
然后,往鍋里放水(要沒過粽子),蓋好蓋子,煮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
吃粽子和賽龍舟讓端午節變得格外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