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求,注重循序漸進、趣味性和互動性。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編寫中班教案,小編特地整理了一些教學案例,供大家參考。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一
幼兒在小班認識過母雞,知道母雞會生蛋孵小雞,但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幼兒吃過雞蛋、鴨蛋和鵪鶉蛋,有的小朋友也親手摸過蛋,但蛋的中間是什么樣的呢?各種蛋有什么不同?蛋里面有什么?孩子心里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本活動通過多媒體、實物、故事,讓幼兒知道許多動物都會生蛋。通過動手操作,摸一摸、推一推、敲開看一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獲得知識,滿足幼兒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并且在活動后仍有濃厚的興趣繼續探索。
1、通過觀察幾種蛋,知道除了雞、鴨、鵝會生蛋外,蛇、烏龜等動物也會生蛋。了解蛋有顏色、大小、輕重各不同。
2、認識蛋的外形特征及組成。學習詞語:滾動、蛋清、蛋黃、蛋殼。
3、知道蛋很有營養,小朋友要愛吃。
高 能說出5種以上會生蛋的動物,有深厚的觀察興趣,能準確地說出蛋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輕重。
中 能說出3種以上會生蛋的動物,對觀察有興趣,基本能說出蛋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輕重。
低 能說出3 種會生蛋的動物,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會跟著大家說出蛋的形狀、大小。
1、知道除了雞、鴨、鵝會生蛋外,還有許多動物也會生蛋。
2、了解蛋顏色、大小輕重各不同。認識蛋的外形特征及組成。
如何敲破蛋殼。
1、多媒體課件。
2、雞蛋30個、鵪鶉蛋30個、鴨蛋、鵝蛋、鴿蛋各1個、碗30個。
3、母雞頭飾一個,小雞頭飾30個。
一、游戲“雞媽媽找小雞”(師扮母雞、幼扮小雞)
今天我帶雞寶寶到草地上做游戲,可淘氣的寶寶們不知哪里去了,我得快快找一找?!靶‰u、小雞你們哪去了,快回來呀!咕咕噠、咕咕噠”?!皣\嘰嘰、嘰嘰嘰,媽媽我們在這里”。歌曲《老母雞》,然后提問:“雞媽媽有什么本領?”(幼:生蛋孵小雞)寶寶們想不想知道母雞是怎樣孵小雞的?小雞又是怎樣從蛋殼里出來的?多媒體課件“世界多美呀”。
二、哪些家禽會生蛋
1、雞媽媽生的蛋叫什么?(雞蛋)除了雞媽媽會生蛋,還有哪些家禽媽媽會生蛋?
2、播放鵝、鴨、鴿子的圖片和蛋一一對應,并說出誰生的是什么蛋。
三、比較蛋的顏色、大小、輕重。
“請小雞仔細看一看,這些蛋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1、蛋的大小不同。
2、蛋的顏色不同。
3、蛋的輕重不同。
4、教師小結。
四、幼兒動手摸一摸、滾一滾,感知蛋的形狀和特點。
1、“摸一摸蛋殼是怎樣的”(光滑)“蛋是什么形狀的?”“兩頭是不是一樣的?”(一頭大一頭小)。
2、“用手輕輕推一推,蛋會怎么樣?”(滾動)。
3、教師小結。
五、由表及里,進一步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1、“蛋的外面是什么?”(蛋殼)“里面是什么?”“有什么辦法看到里面?”(敲敲蛋殼)。
2、“請寶寶們看‘媽媽’是怎樣敲蛋的,然后大家也像‘媽媽’一樣敲蛋,把蛋打在碗里,觀察黃的叫什么?蛋黃周圍粘糊糊、透明的東西叫什么!”(認識蛋清和蛋黃)。
3、小結:蛋的顏色不同,蛋黃的大小也不同;蛋很有營養,大家要愛吃;不同的蛋可以孵出不同的“寶寶”,多有趣呀。
六、教師講述故事:誰丟的蛋
提問:“雞媽媽拾到的蛋是誰生的?除了雞、鴨、鵝和鵪鶉會生蛋外,還有誰會生蛋?”(蛇、烏龜)“還有很多小動物也會生蛋的,你們以后知道了,告訴大家好不好?”
附故事:誰丟的蛋
有一天,雞媽媽在草地上拾到一個蛋,她想:是哪一個粗心的媽媽生了蛋忘了拿回家,讓我去找找吧!雞媽媽走呀走,見到駝鳥媽媽就問:“駝鳥媽媽,這個蛋是你丟的嗎?”駝鳥媽媽看了看說:“謝謝你,這個蛋不是我丟的,我生的蛋挺大挺的。”雞媽媽又走呀走,看見鵪鶉媽媽又問:“鵪鶉媽媽,這個蛋是你丟的嗎?”鵪鶉媽媽看了看說:“謝謝你,這個蛋不是我丟的,我生的蛋是花花的殼。”站在一旁的烏龜媽媽說:“讓我看看這個蛋是不是我生的?!彪u媽媽睜圓眼睛奇怪地問:“什么,你們烏龜也會生蛋?”烏龜媽媽說:“你可別小看我們,烏龜也是會生蛋的,可是這個蛋不是我生的。”這到底是誰生的蛋呢?雞媽媽想:過幾天我就孵小雞了,把這個蛋放在一起孵吧。雞媽媽孵呀孵,孵了20多天,一個個雞蛋裂開了,鉆出一條長長的、細細的小蟲。雞媽媽和雞寶寶嚇得逃走了!(小朋友,這是什么呀?對啦,這是一條小蛇,小蛇游呀游,游去找媽媽了)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二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雞蛋,但大多時候見到的多為煮熟的的蛋,如炒蛋、煮蛋、蒸蛋等等,選擇本次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能夠激起幼兒的興趣。并且我班幼兒對于科學操作興趣度較高,有一定的操作、記錄的相關經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和理解事物本質和事物間關系的過程。
因此,本次活動主要側重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和初步的實驗操作能力,讓幼兒能夠根據猜測的指向,關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細致觀察,初步控制自變量。按照“猜測—實驗—交流”的流程開展科學小實驗,讓幼兒發現和記錄操作結果,并嘗試去描述實驗的過程和解釋實驗結果。
1.能夠利用手電筒照明的方法區分生蛋。
2.學習使用記錄表進行記錄,并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喜歡參與區分生蛋的科學探索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每人4顆蛋、ppt、記號筆、記錄表、手電筒
活動重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利用手電筒照明的方法區分生蛋,體驗科學動手操作的樂趣。
教學難點:操作時能輕拿輕放,能將操作的結果進行記錄并講解。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ppt雞蛋
你們認識嗎?是什么?你吃過的雞蛋是什么樣子的?
生雞蛋和熟雞蛋有什么不一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圖片,哪些是生雞蛋?哪些是熟雞蛋?生蛋熟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找出生蛋
(1)兩顆雞蛋,那顆是生蛋哪顆是熟蛋?
(2)請小朋友觀察
3.請小朋友進行預測,并將預測結果進行記錄
(1)記錄單的介紹
(2)雞蛋輕拿輕放
4.使用手電筒動手操作,并將結果進行調整
(1)手電筒使用方法探索
(2)使用手電筒操作,調整記錄
5.分享探索結果
(1)你覺得生蛋是哪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將蛋敲碎進行驗證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送回生蛋。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三
1.了解小蜜蜂和蠶寶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認識它們對人類的貢獻。
2.進一步鍛煉幼兒的觀察、理解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觀察興趣和熱愛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蜜蜂;蠶;蠶出繭。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
一生勤勞忙,專去百花鄉,回來獻一物,香甜勝過糖。(蜜蜂)
一個姑娘真可愛,專把樹葉當飯菜。辛勤吐絲獻終身,織成絲綢做穿戴。(蠶)
二、展開
1.了解蜜蜂和蠶的外形特征。
(1)你在那里見過小蜜蜂和蠶寶寶?它們長的什么樣子?
(2)出示蜜蜂圖片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蜜蜂的頭上長著什么?
身旁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
腹部末端有一根什么,有什么有途?
(3)出示蠶的圖片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蠶的頭部有什么?
身體什么顏色?身上有什么?(許多節),
身下有什么?
小結蜜蜂和蠶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蜜蜂和蠶的生活習性。
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和蠶每天都在忙什么?蜜蜂采花粉干什么?
(采花粉、釀蜜)
(2)出示蠶繭圖片
蠶怎樣吐絲?成繭后蠶跑到哪里去了?
(成熟的蠶能吐絲)
3.小結蜜蜂和蠶的生活習性。
4.提問:你喜歡蜜蜂和蠶嗎?為什么?
出示絲織品,王漿、蜂蜜等,了解蜜蜂和蠶對人類的貢獻,教育幼兒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
三、延伸
請幼兒在圖書中尋找、了解有關蜜蜂和蠶的小知識。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四
1、師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
“今天冬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吧!”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小貓和小狗它們在說什么?那么天上下的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說說看天上下的是什么呢?”
3、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二、出示故事掛圖,師講述故事。
1、在講到小花狗時,依次找到小花狗、小花貓、老母雞和小朋友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師重點解釋“慢慢地、漫天飛舞”。
3、出示下雪的flash,讓幼兒感受下雪時的情景。
三、請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當出現角色時停下來讓幼兒進行模仿對話。
2、故事講完后,請幼兒想象飄落下來的雪花還像什么?(碎紙片、棉花等)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雪花飄落時的樣子。
四、教師、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1、教師旁白,請若干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2、師評價。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五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六
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了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感受。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帶幼兒觀察植物角,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帶幼兒實地觀察我們看到了哪些花?
從花的外形、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比較。學習用好聽的'詞、句來描述。教室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并標上序號和花名。
教師: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么多什么花?你最喜歡哪朵?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七
用膠帶將氣球固定在小車上,這樣氣球動力車就做好了。
讓幼兒拔掉筆帽,讓小車向前行駛。
讓兩名幼兒進行比賽,看誰的小車向前行駛得更遠。
為幼兒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車,以便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氣流的力量。
適當用透明膠帶把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時,請兩名幼兒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兒不要碰破氣球。
提醒幼兒通過觀察,探索出氣球的大小、小車的大小與小車行駛速度、距離之間的關系。
可以將氣球粘在其他大小適合的玩具上,請幼兒觀察氣球的大小與玩具運行速度和距離間的關系。
可以用紙板、吸管、細鐵絲自制小車。
氣球是用橡膠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縮性。當將筆帽拔開時,膨脹的氣球就會自動收縮,氣球里的空氣會猛地向外排出,產生不變的情況下,氣球內的氣體越充足,這個動力就會越大,玩具小車行駛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遠。在氣球內氣體多少不變的情況下,玩具小車越小,行駛的速度越慢,距離越近。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八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復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簽將形式圖劃分為三小節(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著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后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復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復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九
1、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發現硬泥和軟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過幼兒的探索與嘗試,能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形象。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
師:“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件小禮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師:出示泥做的各種水果,小朋友看,這些小禮物是什么?它們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用泥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幼:想。
師:那在玩泥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圍裙和小套袖。
觀察要點:
a、幼兒在玩泥過程中,玩了一會兒后泥會變硬,幼兒是否尋找解決的辦法。
b、在發現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時,幼兒是否會選擇其他的泥塊。
組織幼兒討論,泥變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經驗告訴其他小朋友。
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幼兒總結出,泥變硬后,蘸上點水,泥就會變軟。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可以選擇摔熟的泥,這樣,捏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有裂口。
觀察要點:
a、看幼兒是否有創新的玩法,出現問題后,幼兒是怎樣解決的。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紹經驗。
2、音樂聲中,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本節活動,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我選擇了農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能快樂盡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發現了硬泥、軟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難能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十
1.嘗試了解水量的多少產生的聲音不同。
2.感受探索發現的樂趣。
1.每組一套相同的玻璃瓶子(四個標有紅黃藍綠標記的瓶子、水裝的不同)。
3、記錄表人手一張。
1.小朋友,你們發現我們桌上有什么?(瓶子)這些瓶子有什么特別的。
地方?(有水)。
2.你們再仔細看一下這些水,你們發現了什么?(水不一樣多)。
3.你們想玩一玩這些瓶子嗎?(想)我們怎么玩?(用筷子敲)。
4.好的,我們來玩一下這些瓶子,看看你們有沒有更多發現,好嗎?
5.幼兒自由探索。(師幼個別交流)。
2.幼兒再次探索。
3.幼兒個別展示自己的發現和記錄表。
誰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展示)。
聲音很低沉的瓶子里的水怎么樣?(水多)聲音脆脆的高的瓶子里的水就怎么樣?(試著再敲敲看,驗證一下自己得出的結論)。
4.教師:瓶子里的水越是多,聲音越是低沉;瓶子里的水越是少,聲。
音越是高。
1.瓶子敲擊的聲音都不一樣的秘密都被你們發現了,這些瓶子就變成樂。
器,現在我就要讓這些瓶子發出美妙的音樂。
教師演奏。
2.你們想嘗試一下嗎?幼兒演奏。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十一
1、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彎,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這些彎。
2、在故事交流、游戲中,感知各種各樣的彎。
1、各種布條、毛線。
2、多媒體課件。
1、談話活動:上午,新老師讓小朋友尋找了生活中的彎彎朋友,現在,請你們跟大家介紹一下,說說找到了哪些彎彎朋友。(幼兒自由發言)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彎彎的朋友,我們一起看大屏幕。
1、(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彎彎樂園里有各種各樣的彎彎朋友,找找看,你找到了哪些彎?這些彎是怎樣的?你覺得哪個彎最有趣(鼓勵幼兒用語言、動作表現自己找到的各種彎)。
2、欣賞故事
讓我們跟小動物們一起去彎彎樂園里看一看、聽一聽、找一找彎彎樂園里究竟有些什么彎。
(1)、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演示課件。
提問:彎彎樂園里究竟有幾個彎?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
(2)、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演示小動物走的路線,并引導幼兒用小手繞一饒,走一走這些彎。
1、引導幼兒設計各種各樣的彎。
出示布條,引導幼兒用布條設計各種彎。你可以設計自己看到的,也可以設計故事中的,也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彎。
2、走一走自己設計的彎,跟好朋友說說你設計的彎是怎樣的。
3、展示部分幼兒設計的彎,并講一講設計的彎是怎樣的,你最喜歡那些彎,為什么?
4、把小朋友們設計的彎路連在一起就變成了彎彎樂園。
5、請小朋友們在彎彎樂園中游玩。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十二
2、要讓幼兒明白刨開皮后的`香蕉,要及時吃掉,不能放太久。
3、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與老師,同伴一起做實驗的快樂。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點:香蕉剝皮后要及時吃掉,放太久吃了對身體不好。
難點: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香蕉皮是保護香蕉的,剝開后香蕉皮與空氣接觸,香蕉就變黑了。
1、二根新鮮香蕉,一個已經剝開了很久的香蕉。
2、實驗準備:兩根香蕉,兩個紙盤子和蛋糕的塑料刀。
一、先把香蕉放到一個看不見的袋子里,讓小朋友猜一猜,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了什么來,讓小朋友有一種神秘的感覺。老師可以為小朋友提醒帶的東西是什么樣子,讓小朋友自由的想,猜。
二、小朋友猜出來了之后,老師拿出香蕉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紙盤子里進行實驗。
三、實驗觀察。
2、拿出一根新鮮的香蕉,把他放到紙盤子里,一根分成幾分,待四個小時過后讓小朋友再觀察。
3、在這過程中可以和小朋友做一些有關與香蕉的游戲,如:將香蕉朝下放,香蕉像什么?香焦朝上放,又像什么,香蕉豎著放,再像什么?等等游戲。
4、等四個小時過后,讓小朋友再觀察這根香蕉顏色的變化,變成了黑色。
5、再刨開第二根新鮮的香蕉。把它放在紙盤子里,也分成幾分,讓幼兒觀察顏色與第一根香蕉顏色是否一樣。
6、總結得出,香蕉皮是保護香蕉的,剝開香蕉皮,空氣就會和香蕉接觸,于是香蕉就變黑了。
幼兒中班美麗的花科學教案(精選13篇)篇十三
1、師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
"今天冬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吧!"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小貓和小狗它們在說什么?那么天上下的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說說看天上下的是什么呢?"
3、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1、在講到小花狗時,依次找到小花狗、小花貓、老母雞和小朋友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師重點解釋"慢慢地、漫天飛舞"。
3、出示下雪的flash,讓幼兒感受下雪時的情景。
1、當出現角色時停下來讓幼兒進行模仿對話。
2、故事講完后,請幼兒想象飄落下來的雪花還像什么?(碎紙片、棉花等)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雪花飄落時的樣子。
1、教師旁白,請若干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2、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