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些教學工作計劃,探索如何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教學計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一
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并能初步體會是中蘊含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問答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ppt輔助教學。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應該都聽說過,詩詞在古代交際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會友送別,游遷升貶都會寫詩寫詞感懷一番,收到的人,還常常再和一首。歷史上留下了很多這樣內容的詩。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二)初讀感知。
1.用ppt出示劉禹錫簡介如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板書標題)。
2.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當年所作之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簡單描述白詩大意。
5.初讀全詩,結合文中注釋解釋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三)深入研讀。
(劉禹錫這首是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寫自己謫居在巴楚荒地,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有唱有和,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樣的'情感?
(“聞笛賦”西晉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殺后,向秀路過嵇康的家鄉,聽到有人吹笛,悲從中來,作出《思舊賦》;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兩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觀看,童子下完棋后,斧頭已經腐爛,王質下山后發現已過百年,同輩人皆已故去。此兩句表明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暗示了世態的變遷,抒發回歸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悵的心情。)。
3.本詩的第三聯是千古名句,請同學們對比兩首詩品析一下這兩句。
(白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酬答。以沉舟、病樹自喻,略有惆悵,又相當達觀。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感到不平,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表現出豁達的襟懷。此外,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今日常被人引用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4.第四聯質樸清新平實,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因第三聯傷感低沉的情調,第四聯便順勢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表明作者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四)鞏固提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結作業。
作業: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下節課點評。
劉禹錫。
首聯唱和。
頷聯用典。
頸聯達觀。
尾聯振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二
本屆畢業學生共366人,7個平行教學班,各班大約6人能力較強,自我要求嚴格。總體來講,本屆畢業班各班教學秩序均較好,正常。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本學科組4同志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能取得好的成績。
工作措施: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學習目的的認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變革教學模式,認真開展探究性學習研究,強化學習過程的管理。
3、抓好課外輔導,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好第二課堂活動。
4、抓好培優輔差工作,力爭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質量任務。
教學進程:
1-2周:緒言,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3-4周: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5-6周: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7---8周: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9--10周: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根據上下文語境解釋“棄置”“空吟”“翻似”“歌”“長”等字詞的意思。
2.能簡單地評析“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能正確選擇和確認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產生認同感。
4.能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名句辨析:能說出詩中名句的含義及所包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劉柳貶謫。
劉禹錫多次遭貶后,還遇到了同樣遭貶的白居易,后人稱他們是“劉白”,同是天涯淪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二、朗讀白詩----感受大意。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為我舉杯滿酒同飲共醉,我為你拿起筷子擊盤吟詩。可惜你寫詩才華堪稱國手也是徒然無用,命運不由人出不了頭誰都無可奈何。放眼望去處處風光你卻長守寂寞,滿朝文武個個升官你卻獨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點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損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三、辨體解題----朗讀探究。
1.面對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嘆,劉禹錫是怎樣酬答的呢?從題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可見那些信息?重點字詞解析探究。酬、樂天、見、贈。
酬答,白居易,久別重逢,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樣,相當于“我”。闊別重逢,酒宴寫詩,白居易先贈詩,劉禹錫后酬詩。可見,這是一首酬贈詩。
2.朗讀詩歌,體會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嘆?教師范讀、學生范讀,集體朗讀。
存疑?感情基調似乎不僅僅是悲嘆,似乎與白詩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體分析。
四、朗讀探究----理解詩意。
明確:二十三年折太多。
探究關鍵詞:巴山楚水、凄涼、二十三年、棄置。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被朝廷拋棄置放在那里。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凄涼荒僻之地,其間苦楚可以想見。
首聯直抒胸臆。“凄涼地”和“棄置身”兩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詩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憤懣之情表現了出來。
2.朗讀前四句。頷聯運用了哪兩個典故?請借助注釋把它找(概括)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明確:向秀作賦的典故和王質爛柯的典故。“懷舊”句表達了對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對統治者的不滿;“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翻似”,倒好像,有抑郁不平、憤憤不平的意思。
3.朗讀前六句。賞析頸聯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此聯針對白詩的哪兩句話而言?
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
(2)如何理解此聯的字面意思?
明確: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
(3)顯然,本文不是寫景詠物為目的的詩歌,“沉舟”和“病樹”指什么呢?
l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l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l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風船。
l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l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至此,劉禹錫的真正思想才顯露出來。原來白詩的意思是您長守寂寞獨自蹉跎,真令人悲嘆不已;而劉詩的意思是反過來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開朗、豁達、樂觀、坦蕩的氣魄和襟懷。
(4)作為哲學家劉禹錫的又一個注解,此聯被后人賦予的的哲理意義是什么?
【補充2】“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24字標題)。
明確: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明確: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此聯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與友人共勉,體現出作者振作精神、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氣概。事實上,戰斗精神一直充盈在劉禹錫的血脈中,請看:
【補充3】《贈看花諸君子》(被貶10年后):“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觀比當時的朝廷,巧借點綴春光的“輕薄桃花”曲筆展意,說滿朝中紅極一時的權貴都是自己被貶后才爬上去的。這首詩引得朝中權貴群起而攻之,劉禹錫再次被貶到連州去當刺史。
【補充4】《再游玄都觀》(被貶24年后):“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以昂揚不屈的口吻,再次顯示了他堅持真理、堅忍不拔的精神。
5.全詩總結: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抱有同情和悲嘆,而本文前四句承接白詩,后四句翻出新意,表達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下面請選擇前后文各四句的感情基調或色彩:傷感、雄健、低沉、慷慨、昂揚、沉郁、豪放、高昂、感慨、雄渾、憤慨、哀嘆、憤懣、豪邁。
前文:傷感、低沉、沉郁、憤慨、感慨、哀嘆、憤懣。
后文:雄健、慷慨、昂揚、豪放、高昂、雄渾、豪邁。
五、緣情探旨——剛健有為。
面對白居易的同情和勸慰,詩人劉禹錫的情感變化是沉郁中見豪放,語調變化是從低沉到高昂。這種雄渾豪邁的詩歌風格讓白居易大吃一驚,贊佩不已,你知道他稱呼劉禹錫別名是什么嗎?——“詩豪”(語文書p56)。我們嘗試用這種“沉郁中見豪放”、“從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語調來朗誦詩歌。
這正是:《學習酬贈詩有感》樂天贈詩悲愁腸,夢得酬詩志昂揚,進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
板書:
首聯:抒情——凄涼、棄置——辛酸憤懣。
頷聯:用典——向秀作賦、王質爛柯——悲痛感嘆。
頸聯:比喻——沉舟、病樹——開朗豁達。
尾聯:點題——歌一曲、長精神——堅忍不拔。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四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的作者是劉禹錫;標題中的“樂天”是指詩人白居易。(2分)。
2、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每句只劃一處)。(2分)。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這首詩頸聯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2分)。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其蘊涵了什么道理?(2分)。
蘊涵了新事物必定代替舊事物的哲理。
5、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五
1、反復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詩歌,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品格。
反復誦讀,理解詩人的情感。
感受詩人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和偉大人格。
課時安排:1課時。
1、朗讀全詩,找到關鍵詞,說說詩人的處境。
凄涼地棄置身。
2、試揣摩詩人此時的情感。
凄涼:詩人參與改革,本是為國為民,誰料卻被貶到這荒涼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涼。凄涼的不是“巴山楚水”這個地方,而是詩人的內心。
棄置:詩人這一被貶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幾個這樣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為的一段大好時光就這樣虛度了,詩人感覺自己就像被朝廷拋棄了一樣,內心中的酸楚與痛苦簡直無法言傳。
3、在這漫長的二十三年中,詩人是怎樣度過的呢?詩人內心的情感又如何呢?懷舊空吟。
空:詩人“懷舊”應該是懷念當初一同參與改革的舊友,可自己身處“巴山楚水”,又怎能與舊友相見,再三吟誦《思舊賦》又有何用?更何況這些舊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個“空”,隱含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對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
翻:回到家鄉,本應該倍感親切,家鄉的人與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戀啊。可二十三年的別離,家鄉變化太大了,已經無人相識。“翻”在這應該是“卻”的意思,寫出了自己回到家鄉恍如隔世的感覺,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這其中同樣滿含著的是酸楚與痛苦啊。
談話拓展:物是人非啊!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展示比較)。
5、朗讀前四句,讀出詩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涼”“棄置”“空”“翻”)。
6、詩人的遭遇,引起了朋友的不平,白居易在酒酣耳熱之際擊盤而歌。(展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7、指導學生誦讀后四句詩,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引導學生發現:由沉郁到昂揚)通過誦讀表現出來。
“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間,你我只不過是一蚍蜉而已,我劉夢得今日雖已是“沉舟病樹”,可我之后,依舊千帆競發,萬物爭春啊!一個為國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貶長達二十幾年的人,還能淡定的說出這般理智的話,可見其內心是多么的強大多么頑強!多么的積極和樂觀。后人對這一千古名句推崇備至,一是詩句中包含著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內心的豁達樂觀和不屈不撓不怕打擊的.倔強意志。
9、《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0、帶有感情的再讀后四句詩。
11、、再讀完整的詩。引導學生注意詩中詩人情感的變化;前四句要讀的沉郁艱澀,后四句要讀的昂揚樂觀。
板書設計:
劉禹錫。
凄涼千帆過。
棄置萬木春。
空歌一曲。
翻長精神。
憤懣凄苦豁達樂觀。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六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詩意: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長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
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也寫詩作答。首聯概寫謫守巴楚、度盡劫難的經歷。“凄涼地”、“棄置身”,雖語含哀怨,卻在感傷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見蒼勁。二聯感嘆舊友凋零、今昔異貌。“聞笛賦”、“爛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尋味。三聯展示的卻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陳代謝的進化思想和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達襟懷;在手法上,它則將詩情、畫意、哲理熔于一爐,以形象的畫面表現抽象的哲理,旨趣雋永。尾聯順勢而下,請白氏舉杯痛飲,藉以振奮精神。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全詩感情真摯,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七
【知識與能力】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并能初步體會是中蘊含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ppt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應該都聽說過,詩詞在古代交際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會友送別,游遷升貶都會寫詩寫詞感懷一番,收到的人,還常常再和一首。歷史上留下了很多這樣內容的詩。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二)初讀感知。
1.用ppt出示劉禹錫簡介如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板書標題)。
2.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當年所作之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簡單描述白詩大意。
5.初讀全詩,結合文中注釋解釋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三)深入研讀。
(劉禹錫這首是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寫自己謫居在巴楚荒地,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有唱有和,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樣的情感?
(“聞笛賦”西晉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殺后,向秀路過嵇康的家鄉,聽到有人吹笛,悲從中來,作出《思舊賦》;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兩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觀看,童子下完棋后,斧頭已經腐爛,王質下山后發現已過百年,同輩人皆已故去。此兩句表明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暗示了世態的變遷,抒發回歸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悵的心情。)。
3.本詩的第三聯是千古名句,請同學們對比兩首詩品析一下這兩句。
(白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酬答。以沉舟、病樹自喻,略有惆悵,又相當達觀。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感到不平,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表現出豁達的襟懷。此外,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今日常被人引用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4.第四聯質樸清新平實,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因第三聯傷感低沉的情調,第四聯便順勢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表明作者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四)鞏固提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結作業。
作業: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下節課點評。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八
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和滄桑感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朗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時間:早上。
地點:揚州。
人物:劉禹錫、白居易。(由學生們推選兩個表演出色的學生來演)。
服裝和道具:報紙折的唐朝的帽子兩頂。紙折疊的腰帶兩根;酒壺一個,酒杯兩個,盤子一個。
表演背景:(由班上一個同學來介紹):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咱們表演就從這里開始。
臺詞:白居易(略顯醉態):劉兄。你遠在巴山楚水凄涼之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滿朝那么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來來來!你為我倒酒,我為你擊盤而歌!
(邊舉杯喝酒,邊用筷子擊盤吟誦)。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眼含熱淚):白兄。好久不見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華就這樣逝去了。我在邊遠之地寂寞倒是不覺得苦啊!苦的是我滿腔熱情無處可施啊!白白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浪費了我的青春!不過,我們還要往前走。今天我聽了白兄的一首詩,很是感慨!罷罷罷!我也吟詩一首來酬和一下。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提醒學生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九
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和滄桑感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朗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
席間,白居易(略顯醉態):劉兄。你遠在巴山楚水凄涼之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滿朝那么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來來來!你為我倒酒,我為你擊盤而歌!(邊舉杯喝酒,邊用筷子擊盤吟誦)。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眼含熱淚):白兄。好久不見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華就這樣逝去了。我在邊遠之地寂寞倒是不覺得苦啊!苦的是我滿腔熱情無處可施啊!心中可感慨萬千了。
提醒學生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此時,我正在皇上召我回京的路上。
我在被貶后,經歷了二十三年。我參加了我的友人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可是因為友人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憲宗登上了皇位。
憲宗認為王叔文幫助其他人上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于是他就把我的友人王叔文判定為反賊殺了。因為我曾幫助過王叔文,所以這位已經登上了皇位的天子將我貶到了巴山楚水的凄涼之地。
我呆在和州已經有二十三年,那里是那樣的凄涼,窮山惡水,十分落后,還沒有我的友人王叔文。每當我懷念我的友人王叔文,我就唱起《思舊賦》。漫長的二十三年后,再回到自己的家鄉,我感到自己好像那個斧頭爛掉的人。
在沉船的旁邊,很多新船駛過;枯萎有病的樹前頭是那充滿生機的萬木在爭春。我來到揚州,遇見白兄為我吟誦《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那我就借著這杯酒,重新振作起精神。
經過了這種處境,我也有感而發“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人生起起落落實屬無奈,不足為此煩憂擔心,因此,在余下的時光里,我會更加努力的去生活。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一、理解性填空:
1、詩中運用典故抒發作者對老友的懷念以及歲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暗示出自己貶謫時間長久,表現了對世態變遷的悵惘心情。
2、詩中蘊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詩中點明酬贈題意,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二、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描述: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邊,千帆競發,有很多船相繼從此駛過;在一棵枯敗的樹前,萬木蔥郁,無數的.樹木在春天欣欣向榮。
2、賞析:運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以“沉舟”和“病樹”來比喻久遭貶謫的自己,而“千帆”“萬木”來比喻在他被貶居他鄉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本是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但客觀上卻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它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比現在好。
三、前四句的感情基調低沉傷感,后四句昂揚慷慨。
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也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此刻,我正在前往長安的`路上,黃沙漫漫,讓人看不清路。
白兄,想我這一生恃才放浪,以為才情了得就能夠得到重用;我自認為生逢圣朝,能成就一番事業!可是我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卻因失敗被貶至此。
好在二十三年后的一個黃昏,陳公公來了:“劉夢得,快領旨謝恩吧!皇上宣你回京了。”
趕了幾個月的路,我終于來到了繁華勝地——揚州。看著眼前這番繁華景象,我不禁想到:在沉船的邊上,會有很多新的船競相駛過;枯萎有病的樹木前是那充滿生機的萬木爭春。”
酒樓外陽光明媚,萬木爭春,江河之上千帆競發,好一幅繁華景象……。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1.詩中運用典故抒發作者對老友的懷念以及歲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暗示出自己貶謫時間長久,表現了對世態變遷的悵惘心情。
2.詩中蘊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詩中點明酬贈題意,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描述: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邊,千帆競發,有很多船相繼從此駛過;在一棵枯敗的樹前,萬木蔥郁,無數的樹木在春天欣欣向榮。
2.賞析:運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以“沉舟”和“病樹”來比喻久遭貶謫的自己,而“千帆”“萬木”來比喻在他被貶居他鄉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本是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但客觀上卻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它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比現在好。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我是劉禹錫,我的朋友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被殺了,我也連坐被貶。
我被接連貶了四次,來到了一個荒涼且多山多樹的地方,在這里度過了二十三年,我不禁感嘆:我盡心盡力為國家服務竟然淪落到這樣的地步。
我很懷念白兄,不禁吟起他為我寫的詩:“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再回到自己的家鄉,我感到自己就像那個斧頭柄爛掉了的人。
我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信使過來對我說:“白居易托我給你帶一封信。”我拿過來一看,上面說:“劉兄,快過來喝酒,我在酒館等你。”我乘著小船在河上飄搖,有船在我旁邊快速駛過;在富有生機的小花小草后面,枯萎有病的樹顯得那么不合群。
到了酒館,我發現白兄喝的爛醉。見我來了,他招呼小二上了些好酒好菜。見他郁郁寡歡,我說:“白兄,別郁悶了,今天有這么多好酒好菜,我定要與你痛飲一杯!”
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人也一樣。面對人生無奈,與其自怨自艾,不如開懷暢飲,畢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教學目的要求:
1.反復誦讀,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聯系學過的送別詩,進行比較鑒賞。
3.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3。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課文。
背誦《贈汪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導入。
三、說說讀這首詩的.初步感受。
劉乃作此酬答。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
詩的開頭一、二句回首往事,抒發感慨。
三、四句用兩個典故表達回歸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
末兩句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五、小結。
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六、學生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1)節奏;(2)重音;(3)韻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啟發,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造一種新體載。終為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后,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歷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稱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調,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1、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么?
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后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5、總結本詩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