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抒發和心靈的表達,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結合。閱讀優秀作文范文的同時,也要注意批判地思考和評價,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一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了的一切。
依稀記得我剛讀小學時,看書都得在網上購買紙質書,網上有的書都沒得賣,甚至還得去實體店買。在那個物流才普及沒多久的時代,等待的時間比現在要長,常常心急如焚地扒著窗戶看有沒有快遞。后來,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我學會了如何在線閱讀,網絡、微信、qq等等的途徑層出不窮,閱讀變得越發的方便。休息時,在睡前,甚至吃飯時,我都可以向媽媽要來她的手機繼續看下去。我開始變得依賴這個小小的屏幕,手指的滑動、雙眼的專注、更少的交談。然而四年前,我架上了眼鏡,我追悔莫及了:是啊,我雖然擁有了方便的閱讀方法,但卻失去了最重要的眼睛。碎片化的閱讀,有利有弊,但我還是覺得弊大于利。
五年級時,我擁有的第一部手機,讓我的生活時間開始變得碎片化了。時不時地想去看看屏幕,做作業時都有些心不在焉,總想著趕緊做完就可以去看了。這些時間都是被擠出來的,看似我在利用這些難得的時間,實際上,我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都花在了那個小小的屏幕上。與家人的閑聊變成了盯著那冰冷的屏幕沒完沒了,隨著時間被碎片化,我的生活竟然愈發的累了。本來這些時間可以用來作為學習后的休息,也可以為了知識加油充電,我卻用來繼續傷害眼睛。碎片化的時間隨著學業的加重越來越少,有時做完作業就被催著去洗澡睡覺,內心的煩悶與不悅不斷積攢著,隔幾天就會發作一次。后來,我漸漸意識到眼睛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保護并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看微信的同時,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接收了來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消息與信息——碎片化時代的代表就是碎片化信息。現在有什么疑問,直接上網搜索信息,往往能搜尋到很多很多需要的。但是,有時我們搜尋到的消息是殘缺的,甚至是亂七八糟、琳瑯滿目的。這時,就需要我們進行信息的重組與篩選,但要從成千上萬的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是很困難的,我們總是看到一些無意義、無價值的信息,卻又無法避免。碎片化信息雖然數量龐大,但如此多的信息擺在我們面前,也都是徒勞的,我們要處理的事情反而多了。
碎片化時代早已悄然降臨,利弊也就愈發地明顯了,但誰又能拒絕它呢?碎片化的來臨標志著信息化時代的進步,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也把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更多姿多彩。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二
現代文閱讀大賽的成績出現在那塊公告欄上,公告欄前的人們的肩膀靠肩膀,前腳碰著后腳。人山人海,我也迫不及待地鉆進了人群中,擠在前排,像數米粒一樣數著獲獎名單,卻始終沒有發現我的名字,沮喪滿滿的在心頭回蕩,我又不甘心的尋找了一遍又一遍,卻依舊是沒有我的大名,這仿佛是在傷口上又撒了把鹽,回想起近幾個月來,我為了準備這次比賽,不曾賴過一次床,不曾度過一次輕松的周末,不曾吃過一次安穩的飯……,可獲獎依舊與我無緣,我的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
爸爸媽媽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和難過,便帶我去崇明生態島放飛心情。崇明的濕地異常安靜,這一時候是觀鳥的最佳時機了。
小雛鳥不停地撲打著它那對僅有的稀薄的羽毛翅膀,側過身來,向前滑行幾步,剛起身,卻又撲撲地落回地面,我笑著看著它,心中暗想:羽毛還未豐滿,怎么可能飛起?但它并沒有放棄,還是不停地撲騰翅膀,它借著吹來的風,更加用力地向上,終于,它好似一顆氣球緩緩地飄向遠方的天空,費勁千辛萬苦才在天空中翱翔。它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信心才飛翔在這片藍天之中。我想它從藍天中向下看,這時它所看到的蘆葦蕩才是最美麗動人的吧!
就在它起飛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見證了它成功的那一刻。
都沒有什么可怕的,它們恰恰是情感升華的途徑。
小雛鳥撲打著翅膀不斷努力向上的畫面一直鼓舞著我,我也重新振作了起來。這次不行,那下次再努力就行了。我又鼓起勇氣,下一次比賽加油!既然成功走到到我這里來,那我就走到成功那里去。
那只記憶中的小雛鳥就仿佛一束陽光,美好又溫暖,照進了我的心田,滋潤了我的心田。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三
現如今互聯網科技的升級為我們帶來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動動手指,便能“知天下事“;劃劃屏幕,即可”博覽群書“。在這樣看似簡單化的生活背后,卻只有少數人才能看清這樣碎片化的生活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時間。談及時間碎片,就一定要區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可以說是一種及其高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如等車時,上下班途中,吃飯,甚至如廁的短暫時間完成小部分的工作。安妮海瑟薇在電影《實習生》中飾演的女創業者就是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典范。例如在司機開車送她上下班的時候,她會一邊用車上的視訊電話跟人視頻對話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一邊一個手機回復工作郵件,另一個手機又接聽其它電話。這樣的生活看似被工作充滿,但其實更好地平衡了工作與生活。而現在的人們卻多處于后者——“將工作時間碎片化“。顧名思義,在工作的過程中刷刷朋友圈,聊聊天,逛逛網站,看上去工作量與前者如出一轍,但效率往往天差地別。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思想。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快速與效率,相應的,便舍棄了思想與辯證。以“標題黨“為例,把平平無奇的新聞,掛上一個新“馬甲”,變成一個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然后奪取了讀者的眼球與高高的閱讀量。但高閱讀量背后,卻是文題不符,歪曲事實,掩蓋真相的情況,以至于新聞的真實性受到了質疑。這樣的”快餐新聞“帶來的問題不僅如此。據《人民日報》統計現今近四成的人在看新聞時習慣于“先看標題,如果感興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會“挑喜歡的版面或欄目看”,“從頭到尾仔細看”的不到15%。誠然,這樣的行為的確減少了大量的時間,但伴隨著的卻是對于信息的盲目接受,人們失去了自己判別真偽好壞的思想。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設想一下,若是將《哈姆雷特》冠以《震驚!王子為復仇竟親手殺害叔叔,奪取皇位》的標題,其效果肯定令人啼笑皆非。
碎片化生活,碎片了我們的情感。不知何時起,手機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將我們原本就細小的生活空隙填滿,甚至于將我們同化。記得在小的時候,每次外公帶我出去玩,總能在沿途的大巴上和陌生人暢談起來,明明是一趟陌生的旅途,外公的熱情與淵博也能讓我們充滿歡笑。反觀如今,公交車上再難看見那友好地起身讓座,也再難聽見陌生人之間友好地攀談,取而代之的,只是一雙雙透著冷峻的光的雙眼。碎片化的生活,表面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似乎一個“贊”,一個“轉”就能代表我們是好朋友,但實則心與心的心靈卻未曾再遙遠過。
碎片化這個名詞進入我們的視野已經有五年之久了。要說他百害而無一利,是不可能的,但正如利刃既可以用來烹飪美食也可以用來殺人行兇一樣,碎片化生活對的我們影響取決于你是把它視作隱藏在海綿里的“水”還是被世人皆累的“明日”。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四
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也許是整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是全天的緊張忙碌,又也許是完美的勞逸結合……而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是先這樣過每一天的——清晨,手機被鬧鐘鈴聲吵醒,慵懶地起床洗漱,收拾完后,出門上班或者上學。上課或者上班的時候,還無精打采,偶爾還會開一下小差。晚上回家時,應付著做完作業或者工作內容,再打開電腦或者手機,躺在沙發上、床上,過著“天涯若比鄰”的方便生活。最后困到不行,或者是被別人催了睡覺,才不舍地放下手里的事情,洗洗睡了。
從國際到國內的軟件,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好像真的離不開網絡,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必需品。虛擬社會在人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被網絡和時間碎片化,被知識結構和搜索引擎碎片化,被我們的人際交往和通訊工具碎片化,且反復無常。
看書吧——當你沉醉在一個寧靜、優美的環境氣氛中時,再手捧一本散發著濃墨淡香的好書,在柔美的燈光下閱讀,必然會發現另一種精彩的世界,與網絡虛擬截然不同。
旅游吧——當你經過慎重考慮后,選擇了一個讓你值得期待的好名勝時,再拉上親密的朋友或者親戚,一起來一次看似“說走就走”其實有所精心準備的旅行,必然會發現外面的碧藍天空既不單調還顯得藍白格外有色彩斑斕的感受,與看網絡上唯美的視頻或者別人曬出的照片也大不相同。
運動吧——當你下定了很多人同樣的減肥目標或者健康準則的時候,并且做過一定的心理準備時后,再開始你的專屬運動生活,可以是輕松型的,也可以是鍛煉意志型的……再慢慢地欣賞最后的結果,油然而生的喜悅,也一定會讓你自己發覺,堅持是一種多么神奇的'過程!
那么,當生活越來越呈現出“碎片化”的時候,努力把它修復,或者像摔在地上的碧玉,將它拾起來,好好珍藏吧。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五
當今社會幾乎所有人已將“微信”、“微博”、“qq”這類社交軟件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在最繁忙、最需要注意力的時候也會把手機視為“掌中寶”。工作間隙、過馬路時、又或在漫長的等待中,放眼人群,你或許會發現在如此高速的城市生活中,80%的人在專注于電子產品。他們在網絡里漫游,不斷被新的事物吸引,去追求各種新的目標。不得不說,這樣高刺激的社會娛樂活動無時無刻不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使他們對低刺激的事物,哪怕是與他們息息相關、需要去關心的事物置之不理。
而另一方面,碎片化的時間卻讓我們體驗更多。做一件事的中途被打斷,或許可以讓你換一個角度感受這一天,換個方式來思考問題,或是回憶一份美好。你可以在疲勞中無意識地親近了大自然,再或是將自己從混亂的社會“泥潭”中拔出,投身公益獻一份愛心。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打個親情電話、發條慰問家人的信息、或是與家人一起享受一頓晚餐,那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串起一片溫馨,串起一家人的愛。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讀一段美文、聽一曲打動心扉的音樂、或是喝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那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能幫你停止無休止死板的生活節奏,跳出循環,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
我曾今不止一次的想過讓自己的一部分習慣回歸原始。停下匆忙的腳步,慢慢地、細細地、一點一點地去揭開不同時代、不同世界的美。可惜,現實總是推著我前進。那么嘗試改變現實呢?時而跟著感覺走,時而與自己的內心背道而馳,我會踏開不同的機關嗎?我時刻為那一天的到來而準備著,去尋覓一片全心的秘密花園。然后,一點點去將“生活”的拼圖變得完美,然后悄悄藏進心里去。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六
“碎片”,呈現在你我面前是零零落落,毫無美感與作用,會讓人毫不猶豫地隨手扔之,棄而不理。然而,“碎片化的時間”,對一個初三的莘莘學子而言,卻顯得異常的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雖然一天的24小時在眨眼間稍縱即逝,而我的碎片化生活,卻充實著我的每分每秒。
到了學校,課程一節緊挨著一節,有時讓人覺得難以喘息。課間那短短的十分鐘休息時間,對我們來說如珍似寶。我們哼著剛學會的歌曲,我們聊著時下的熱門話題,我們毫無顧忌地開著同學的玩笑,我們也會用手拍拍臉,讓自己保持清醒,繼續接下去的學習……因為我們深深知道,有了好的狀態才能迎接更多的挑戰。對初三的學子來說,雙休日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們奔波于各個培訓機構,目的無它,只是想為了自己的目標奮斗再奮斗。每當結束完一個課程,還有一段等待的時間,我總喜歡去附近的圖書館度過。那里的靜謐能讓繁忙的心靈瞬時沉淀下來。排排整齊的書架前,窗明幾凈的書桌前,形形色色的人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瞧,一個穿著運動服的小伙子,一邊看著,一邊伏案疾書,有時,還停下來皺緊眉頭想想什么,時不時地擦擦滴落到額頭的汗珠,看那大汗淋漓的樣子,應該是剛在運動場上揮汗淋漓了一番吧;幾個還未上小學的娃娃,干脆坐在書架前的地上,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念著,很吃力,卻很專注……原來,對知識的渴求是不分年齡的。而我這個忙碌的少年,也趕緊找到一本傾慕已久,還來不及拜讀的書本,翻開書頁,一縷墨香撲鼻而來……也許這點時間來不及看完一本書,但積少成多,聚少成塔也正是我所需要的。當天邊被染成胭脂色的時候,我也結束了雙休日的充電,坐上回家的地鐵,總能看到人們做著各自的事情:老態龍鐘的老爺爺戴著老花鏡看著報紙;著裝前衛的年輕人捧著手機仿佛是什么稀世珍寶,不舍得讓目光離開一刻;而我,深呼吸一口后,又繼續思索剛才還沒消化的數學題的解題方法……我,一個有夢想的少年,不希望將來的人生是支離破碎的,所以我現在要用碎片的生活來充實每分每秒!碎片的時光,無悔的青春!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七
清晨,被鬧鐘吵醒,起床,翻翻手機里的微信群,看看有多少人又熬夜了,順帶在微博上發個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帥醒的自拍,再起床。
學生黨們出門時將耳機塞在耳朵里,搖頭晃腦的邊走邊聽;上班族們一邊急急忙忙的跑著去趕公交或地鐵,好不容易上了車,趕緊刷刷今天的八卦新聞或者淘寶。
下班了,路上用手機訂個餐,省去了回家做飯的功夫,再在朋友圈的美食圖片下點個贊,回個評論。
夜深了,又到了閱讀的時候了,打開手機的小說軟件,找個好看點的故事催催眠,一天又這么平淡的過去了。
一切都是這么自然。沒事干時,玩會手機;上廁所時,玩會手機;寫作業時,玩會手機不知不覺間,網絡已填滿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主人。人們總會在碎片的時間里刷刷網絡,玩玩手機,美名其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我們的時間現在已經被網絡碎片化。我們現在多數時間都處于耳朵上掛著耳機、嘴里哼著歌,手機上若干個微信群不停閃爍,叮鈴叮鈴的手機提示鈴吵得人心煩意亂的狀態。我們的知識現在已經被搜索軟件碎片化。不懂的`問題問百度,不會的作業查軟件。現在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去查詢問題的答案,卻只汲取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解析問題的過程。
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就拿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說起,課表上的課程把一天分割成了八節課的碎片時間,而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知識,尤其是下課的十分鐘休息時間,讓人的大腦能有充分的休息以及對上一個知識點的吸收和回顧;再拿大家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來說,里面每天推薦的碎片化文章短小而又精悍,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篇短文,何樂而不為呢?看到好的內容還可以收藏到收藏夾里,等到下次空閑的時間再閱讀。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八
在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已經隨處可見了!我也不例外,由于去補習班的路上需要乘車加上轉地鐵,必然要多出些碎片化的時間,接下來就來聽聽我是如何來利用這些時間的吧!
一個星期五的中午,驕陽似火,我一邊等著836路公交車,一邊打開手機上的備忘錄寫起作文來。寫了大約25分鐘,只聽見一陣公交車的轟鳴,抬頭一看,啊!我心想;836路,你終于來了!再看看我手上寫的作文吧,已經寫了差不多一半了,原來我以前在沒發現有備忘錄的時候浪費了多少個25分鐘啊!我暗自在心里感嘆。時間,這種東西,看似極其平常,其實呀,它就想一瓶既無色又無味的白開水,你不好好的珍惜它,它便無聲無息,悄然無聲地流走了。
在暑假中,我利用這些時間果然沒有白費。在開學時,我在古詩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魯迅說過的這句話,使我銘記在心!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九
在信息大為發展的現在,我們的生活都漸漸的被碎片化了。說好聽點是在充分利用時間,但是如果沒有計劃的去隨意使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那和什么都沒做又有什么區別?仔細想想,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你已經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看書,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早上起床后、中午吃完飯后……很多原本是可以整塊利用的時間,現在都碎片化了。這些原本可以用來讀書學習的時間,卻都浪費在了雜七雜八的事情上。
碎片化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習慣,甚至偷走了珍貴的專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要做一件事情,結果發現自己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明明感覺自己忙活了一個上午,可是仔細想一想,原本應該完成的事情卻一點也沒有。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之前的.那些時間就可以算是完完全全的浪費掉了。比如說今天早上打算要寫一篇作文,剛拿起筆才寫了幾個字,突然發現手機上出現了qq的班級群里有新消息的提醒,進去聊一會兒唄。一小時后,心滿意足地出來,然后又發現微信上有朋友發來的消息,說的剛好是你很感興趣的內容,然后興高采烈的和他聊了起來;又過了一個小時后,忽然想起來自己早上說好要寫作文的,趕緊放下手機,拿起筆來,卻發現腦子里一直都在想之前和他聊的內容,一時半會根本寫不出作文來。于是又拿起手機開始和朋友聊天……于是,整整一個上,作文連一個開頭都沒寫完,而且更要緊的是,發現自己其實根本什么都沒做,白白浪費了一個上午。可是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是只會浪費時間,如果對于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有一個明確的計劃,那么哪怕每天只用一點點時間,積少成多,那么最終還是能有意外的收獲。再舉一個例子吧,我有一個同學,每天早上利用十分鐘時間堅持跑步,兩個月下來,從每次長跑的倒數幾名一下子變成了班級的前三名。據她所說,每天跑步的時候其實也沒感覺有什么,只是開學之后跑八百米的時候一下子就感覺毫無壓力了。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但是首先先要學什么才是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什么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名義來浪費自己的生命。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十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在上海這座快節奏城市中生活,我們往往沒有一大塊的時間去做事。想要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我們必須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久而久之,一片片碎片編制起了我們的生活。
生處于互聯網時代的我們,生活常常會被手機分割成無數個零散的碎片。有研究表明中國人平均每90秒都要看一次手機。手機打亂了我們的生活。身邊的碎片越來越多,新聞越來越雜,話題越來越爆,什么又都是來的快去的快,多睡幾個小時就感覺和世界脫節了,關機一天就以為被人類拋棄了。
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
在我們認真思考問題的時候,可能就因為手機的提示音打斷了我們的思路;當我們需要靜下心來的時候手機往往是最大的誘惑源;當我們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常常因為手機而熬夜到很晚。
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夠長時間安靜下來了。大量信息的傳輸,使我們不能平靜,我們并不能在大量的信息中過濾到正確的有利的信息,反倒被大量的信息量而打亂了原有的思維。同理,在學習中,我們因為知識量大,而沒能汲取到知識。導致學習成績一度下降。想必這就是碎片化的弊端。
但難道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僅僅是弊端嗎?
作為學生,我們會會在上學路上刷刷朋友圈,瞥一眼今日新聞,會利用下課的零碎時間去完成晚上的回家作業,會在睡覺前看一會兒愛好的書籍。
這種快節奏生活讓我們必須學會管理時間,我們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做很多小事,一件件小事便組成一件大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利用好碎片時間,并且堅持下去,那么我們能夠收獲很多很多。比如:如果我們每天能利用碎片時間背十個單詞,那么一年下來也能背誦3000多個單詞。多多利用碎片時間這樣我們才能從碎片化的生活中汲取新的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的體驗。同樣手機也有好處,雖然手機里的內容零散,但塔能夠方便于我們查找知識,通過手機我們能夠通過手機里碎片化的信息來了解生活中發生的事,可以說,手機的內容雖然碎片化但給了我們了解世界更便捷的渠道。
很多善于獨立思考的大人物,干脆就拒用了手機微博和qq。例如,“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等,都是這樣。手機、電腦類的現代工具可以利用。但是絕對不能依賴。不能被其控制。電腦磁盤需要用碎片整理工具定期整理。人也是一樣。當我們過量吸取很多信息之后,也需要運用工具加以整理,將垃圾清掃出去,讓碎片整合起來。讓我們的內心,保持清凈。這樣,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十一
隨著電子產品和科技化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碎片化”。所謂“碎片化”原來意思是指將完整的東西分割成許多零碎的小件。現如今,碎片化娛樂,碎片化購物,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間無所不在。碎片化時間就是在幾件事情中存在的零碎時間做不了正事,而可以被利用來做其他小事的時間。
有時碎片化時間令人困擾,比如大人們工作時,被電話或者來訪者打斷,從而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應付。有時碎片化時間卻是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上廁所時聽聽音樂,乘車時背背單詞,休息時候瀏覽購物網站等。
有一次周末,快要考試了,學校里作業特別多,我還要去上補習課,在與作業奮力地斗爭了一個上午后,還有三個作業沒完成,吃完午飯就要乘車趕去上課,我順手將沒有做完的作業也放進了書包,就去乘車了。坐在公交車上時,我突然想到自己帶了要默寫的兩首古詩,我便將書從書包里抽出,在擁擠的車廂里背了起來,一路上我全神貫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大概就是這樣吧,很快我就背出來了,而車也快到站了。在補習班的休息時間,我靈機一動,將在車里背的古詩默了出來,這樣一個作業被我拆成了兩個碎片,又在碎片的時間里完成了。
下午回家時,車上人不多,我又將古詩鞏固了一遍,然后又在車上做好了英語閱讀作業,回到家發現自己已經完成了兩個作業,心里十分高興。在預計的時間前完成了學校最后一個作業和補習班作業后,有點無所事事了,媽媽告訴我還有20分鐘才能吃晚飯,我突然想起黑管老師說的話“我知道你現在很忙,我也不要你太有壓力,希望你一星期吹3到4次,每次花15分鐘的碎片時間,練習一下可好?”,于是,在媽媽沒有催促前,我又練習了黑管。晚上,媽媽夸我今天的效率特別高,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了,我終于有時間可以安安靜靜地看《三國演義》了。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十二
“碎片”很熟悉的名詞,可是何為碎片化?說到“碎片化”,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與互聯網有關:因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變的零零散散,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碎片化社交……于我們青年而言,接觸最多的莫過于閱讀,所以,今天,我想來聊聊碎片化閱讀。
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覺:碎片化閱讀沒有感情。且不說文本的內容如何,只是最初略泛微黃,在手中摩挲有溫度的紙張變成了一塊沉甸甸冰冷的方殼;柔和的白紙黑字變成刺眼的光亮;古老的墨香味不復存在,每次在進行電子閱讀時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好像不重要,但少了便是很明顯的不適。
最后,碎片化閱讀不適合學習。如若讀書只是為了消遣,那么電子書籍自然是不壞的選擇,但是,讀書,終究不止是為了消遣。當你在閱讀紙質書籍時,可以拿只筆,將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圈畫下來,或是對某段文字有感悟可以很隨性地寫在旁邊,不用太好看,也不需要太工整,但是如果日后再翻開看看,卻是很有價值的想法與回憶。相反,若是電子書籍,我們為了節省存儲空間,看完了就會卸載,過幾年換部手機、換臺電腦,你能給自己留下些什么——什么都沒有。
單從碎片化閱讀這一角度看,碎片化生活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將我們的生活變成了“快生活”,卻也帶來了許多弊端,使我們錯過一些有意義的過程,同時也讓我們學會“逃避”。有句話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欲速則不達。所以,我認為,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幸,卻也是不幸,我們應該學會在“快”、“慢”中轉換,充分利用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利”,摒棄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弊”,將碎片化生活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我的碎片化生活(優秀13篇)篇十三
公交車上有站著的,坐著的,還有的也是最普遍的,看著手機的。手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卻也將我們的生活推向了一個新的方向。低頭族隨處可見,人們總是利用這碎片化的時間去刷刷他們的朋友圈,聊聊他們的微信,看看他們的八卦。我想問,這就是你們的忙碌嗎。人生總不知道下一件會發生的事是什么,也許就在那一瞬間,某些東西就在不復存在了。許多公益片,都以關愛老人為主題,叫我們常常去看看父母,常常去關心父母,我們都看在眼里,可我們真的有去實踐他嗎?那些刷手機的人任由時光的離去,卻不愿意去打個電話,去和他們的父母說句話。
還記得,那一次聚會:阿姨,叔叔,表弟表妹,許多的親戚都來到我們吃飯,這本該是一件歡聲笑語的事件,可隨著時代的變化,好像近幾年的家庭聚會越來越沒有家庭聚會的味道了。起初,大家都在敘敘舊,但過了一會,大家卻都拿出了手機:阿姨用超快的速度打著字,還時不時的發這語音,好像跟她最近的人不是我們而是手機的人;叔叔則是拿著手機看著足球賽,看得目不轉睛,突然還會大叫一聲好;就連爺爺奶奶都帶著老花眼鏡,盯著屏幕看看新聞與八卦。而此時沒有手機的我,就好像一個傻子一般的坐著。這時叔叔阿姨終于把手機放下了,可表弟卻又一把搶過手機,大喊一聲“這手機現在是我的`啦。”說著,他遍玩起了游戲。我觀察著,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手機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想起,以前我們在奶奶家吃飯時熱鬧的情景,媽媽給我不停的接著菜,而表弟表妹也都一起玩耍著,叔叔阿姨還時常冒出一句“小心點,別摔著。”這番情景在現在只能被我當做了回憶。沒想到這原本能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手機,卻拉開了我們最真實內心距離。
在這個碎片化的生活中,手機,真的成了手機,手不離機。我多么希望在能看到所有人放下手機,用質樸的語言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