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是教師編寫的一份教學計劃,用于指導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教學任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學教案的典型范文,供您參考和借鑒。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一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時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做到精講多練,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積極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方法。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著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設計本課時,我還著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理念下的三維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培養觀察能力。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4.板書課題,齊讀。
1.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2.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3.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想到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4.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語。
2.學習會認的字。
3.學習會寫的字。
4.學生書寫。(重點點撥:隔、磚、旋等字)
1.出示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老師畫出圖畫,讓學生指出相應的地方。
垛子: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來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匯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
(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
——一萬三千里:這里運用了(數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
(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么,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
(4)高大堅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筑成
——寬: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
——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自由發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么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么呢?(自由發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自由發言)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呀。
1.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搜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二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別人遇到了困難,你又是怎樣伸出援助之手的?每個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
1、要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寫。
2、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寫好后要認真修改。
1、繼續練習寫敘事文,并學習、鞏固通過主要內容的描寫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2、通過本次習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人與人之問的真情,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
二課時
一、連接本習作內容,做好選材準備。
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p>
l、先進行同學問自由交流,相互啟發。
2、再認真回憶個人經歷,自己幫助別人 別人幫助自己
二、明確習作要求,確定習作材料。
1、比較分析所選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為什么會有如此深的印象。
2、要把事情的經過和你最感動的地方寫清楚。
三、樹立事件發展過程,確定習作重點。
1、先引導學生體會“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2、再讓學生回憶清楚事件發展的全過程。
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應比較,確定自己習作重點內容。
一、學生完成習作。
動筆前,讓學生把主要部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指導。
指導重點放在“怎樣敘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寫好后,讀一讀,認真修改一下。
三、組織學生進行評議。
四、個人根據評議情況,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三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夕陽西下時的瑰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讀背課文。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布置:
2.夕陽真美
作業設計:
課內:謄寫字詞、說話、組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解釋題意
出示投影
1. 圖上的太陽是什么樣兒,什么顏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 太陽周圍的云有哪些顏色?
3. 太陽下面的山是什么樣兒,什么顏色?
由學生按以上順序觀察畫面,認真組織語言,說說自身的感受。
5. 小結圖意。
6. 學習課題里的生字。
四.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2. 檢查自學情況。
a. 指名讀詞語。
b. 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c. 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輕聲讀課文。
4. 分段指名讀。
5. 理清脈絡,說說每段的意思。
6. 誰來把5個自然段分成三局部。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讀訓練
1. 指名讀第一段。
2. “日落”是什么意思?
3. 這一段里的“黃昏”和“日落”兩個詞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4. 為什么說“爺爺和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而不說“我帶著爺爺和奶奶去看日落”?
5. 小結。
6. 安排作業: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一. 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讀課文
第二段
1. 指名讀。
2. 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 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4. 第三句話寫的是什么?請學生上臺來畫“連綿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輝”的意思?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來。看著黑板上的簡筆畫,讓學生說說自身的感受。相機理解“壯麗”。
5. 小結。齊讀。
第三段
1. 指名讀。
2. 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
去掉“慢慢”,體會意思有什么不同。
3. 第二句說了什么?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號?這里的“……臉”說的是什么?“身邊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陽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這景象美不美?這樣的美景是誰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讀。
4. 小結。齊讀。
第四段
1. 默讀。
2. “太陽的臉變得更紅了”說明了什么?
4. 小結。齊讀。
齊讀二、三、四段。
第五段
1. 指名讀。
2. 爺爺臉上的“紅光”是哪里來的?爺爺說的話說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讀。
3. 有感情地齊讀。
三.總結
這篇課文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的美景。你們讀了有什么感受?
四.練習感情朗讀。
第三課時
一. 檢查練習朗讀情況。
指名三人感情讀,教師相機指導
二.指導背誦
1. 教師范讀,學生掩書認真聽。
2. 教師指著板書內容,逐段引背,學生分段試背。
3. 學生看板書內容,練習全文背誦。
4. 指名試背。
5. 同桌交互背。
6. 齊背。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
1. 謄寫生字。
2. 組詞:
皮( ) 主( ) 夕( )
披()往()多()
3. 在括號里填上表示顏色的詞語。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陽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四
1.學唱歌曲,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游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1.母雞孵蛋的音樂、雞蛋三個、三種不同形象小雞的圖(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筆。
2.鈴鼓、絲巾每個小朋友一份。
(一)《母雞叫咯咯》音樂律動進場。
(二)熟悉歌曲《母雞孵蛋》。
1.教師用彩蛋示范歌曲。
2.幼兒學唱并動作表現。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五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后一小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太陽》。
談話: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個落下去,那個升上來,人們熱得受不了,就請來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個太陽。還留下一個。你們說這可能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太陽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板書:特點。
三、講讀第一大段。
默讀思考。
這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么介紹的?
(一)講讀第一小段。
1、指名讀。
2、這小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板書:遠)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為什么用“其實”呢?
4、指名讀第一小段。
(二)講讀二、三小段。
按同樣的閱讀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1、指名讀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大。
4、為什么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讀第二小段。
6、指名讀第三小段。
7、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光熱。
(三)默讀、思考:
文章這三小段都介紹的是太陽的特點,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老師小結:作者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得生動、真切。
四、講讀第二大段。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樣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的,我們看課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讀第四小段。
提問:1、文章的第一句話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從哪里看出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板書:植物動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陽有什么關系?
(二)指名讀五、六小段。
1、這兩小段說明了什么?
(三)指名讀第七小段。
這小段介紹了什么?板書:殺菌。
老師:有利于人類的生存。
(四)(看板書)提問:文章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太陽和我們有關系的?
老師小結:太陽與植物、動物、氣候、殺菌的關系,這些都說明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五)講讀最后一小段。
我們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總的認識是什么?
1、齊讀。
2、指名讀第一、二兩句話。思考這兩句話與以上小段的關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樣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全文。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2.喜愛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3.積累好詞好句。
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三、教學難點。
本篇課文采用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或含蓄的抒發感情,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四、教學準備。
1.關于秋天的課件。
2.關于秋天的古詩或者歌曲。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1.“沙、沙、沙”,秋雨姑娘像把鑰匙,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秋天的雨是那樣的神奇,那樣的令人陶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秋天的雨》(師板書,生讀課題)。
2.復習詞語。
涼爽。
扇子,扇哪扇哪。
衣裳喇叭鑰匙。
鑰匙,很普通也很常見,能打開很多把鎖。課文里也寫到,秋天的雨,也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板書:一把鑰匙)。
(2).學習新課。
1.師配樂范讀課文。
2.提問:經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秋天的雨有什么樣的印象?文章的每段開頭一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秋雨的印象,認真畫下來,自己讀一讀。(生自讀課文)。
3.請生匯報畫出的句子。
課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大家看一看,這些句子是不是像首小詩(范讀),可它不是首普通的小詩,它概括了整篇課文的線索,/sjbwz/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4.學習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話)我們先來欣賞顏色最豐富的一幅。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我們一起看看這個詞,“五彩繽紛”,(板書)你能用哪些詞來替換它?這么多美麗的顏色,你能找出哪些來?(默讀第二段,畫出顏色的詞,匯報交流)。
秋雨把這么多美麗的顏色給了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整個大地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孩子們,請大聲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些美麗的顏色都給了誰,遇到你喜歡的顏色還可以多讀兩遍。
a.“你看它把黃色的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p>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七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質疑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讓學生體會課文內涵,加強語言實踐。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對母雞情感經歷的原因,感受偉大的母愛。
3、比較《貓》和《母雞》在寫法上的異同。
了解作者對母雞情感經歷的原因,感受偉大的母愛。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喜歡什么小動物?為什么喜歡?
2、學生自由表述。引出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三、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一: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只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劃出作者對母雞情感態度的兩句話。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問題1:這只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問題2:作者對母雞開始是什么態度?后來又變成了什么態度?
4、從兩種不同的情感態度,學生提出疑問。
四、研讀課文,明白原因。
1、出示自學提示二。
自學提示二。
默讀課文,想一想:
(1)為什么作者開始一向討厭母雞?
(2)而為什么后來又不敢討厭母雞了呢?在文中劃出原因。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1)交流討厭的原因。
(2)交流不討厭的原因。
五、對比與《貓》的異同。
1、同桌討論課文與《貓》的異同。
2、交流異同。
六、小練筆:
寫寫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母雞。
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偉。
聲音討厭勇敢大。
欺軟怕硬負責的。
喜歡炫耀慈愛母。
辛苦愛。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八
一、課前問候:
師:同學們好!生:……(學生的聲音很小,參差不齊)。
師:該怎么稱呼,怎么問候?生:……。
生:往里捅(這個辦法哪兒不好?討論)。
生:引出來(怎么引起來)。
師:用燈往里照,不傷害小蟲,讓老師感動。
二、出示課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7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征,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課件、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板書:
秋天。
小鳥圖:藍色。
小牛圖:金色。
小鹿圖:紅色。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新課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樣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
是
藍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紅火紅。
指名讀,開火車讀,集體讀。
3、讓學生帶著以上生詞再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幾種小動物,它們看到的秋天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句話:
1、指名讀,集體讀。
2、提問:小朋友讀了這句話知道了些什么?師板書:藍色。
3、再看圖,認識晴朗的天空。
4、指導朗讀:藍色、碧藍碧藍要重讀。
三、同法學習第二、三、四句話。
四、小結。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藍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楓葉是火紅的,那么我們小朋友生活在校園里,我們所見到的校園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說出秋天的特征。
2、齊讀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遼闊的田野是()。
滿山的楓葉是()。
2、復習生字,找朋友游戲。
五、作業。
指導寫字。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
1.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初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詞,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1、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借助錄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島風光的迷人之處和六月鳥島熱鬧的景象,體會文中譴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性。
同學們,在這姹紫嫣紅,鳥語花香的春季里,你們最想去干什么?(旅游)是的,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去“旅游”,那么我們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請一位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
1、指讀第一段。(出示第一段)
2、各位游客,聽了小導游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這個小島就是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僅中國人知道,連外國人也知道)你能用別的詞替換它嗎?(馳名中外、舉世聞名)
過渡:“海西皮”這個小島為什么會成為聞名中外的鳥島呢?它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呢?讓我們用眼、用耳、用心,做一次心靈旅行。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了。
4、播放鳥島錄像。
1、剛才到鳥島游玩了一趟,鳥島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書:鳥多)你能用一些詞語來說說你所看到的鳥景象嗎?(數不勝數、密密麻麻、一群又一群、成千上萬、熱鬧)
2、師:你們用詞非常豐富,這跟平時看書積累是分不開的。剛才是你們心中描述的鳥島,課文中是怎樣寫鳥多的呢?自由的讀一讀課文的2-4小節,邊讀邊用筆劃出你認為寫出鳥多的句子或者詞語。
3、生自由讀,找,畫。師巡視。
4、學生匯報(隨機學習課文重點句段,感受鳥島上的鳥多,鳥窩多,鳥蛋多。)
a“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指導朗讀(春天來到了鳥島,島上一片鳥語花香。小草探出碧綠的腦袋,鮮紅的花朵張開笑臉,它們正伸開臂膀歡迎八方小鳥,春天的鳥島一片生機勃勃。)讀出自己的感受。
b“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p>
你從哪些句子和詞語看出鳥多?(熱鬧、各種各樣、聚)平時什么時候會熱鬧?(過節時人多熱鬧,這里是鳥多。)你知道六月的鳥島上都有哪些種類的鳥嗎?借助圖片老師介紹幾種。據新聞報道,去年種類多達80余種,,數量最多時多達十四萬只。這么多鳥聚在這么一個小島上,小島就成了鳥的世界。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鳥聚在這里,發揮你的想象,他們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練習說話。
c“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六月的鳥島真熱鬧啊!讓我們的朗讀也隨著鳥島而熱鬧吧!齊讀第3小節。
看著眼前的景象,你覺得鳥島是個什么樣的地方?鳥兒在島上生活的怎樣?
d“來島上游玩的人很多。他們伸手就能捉到幼鳥,隨處都能拾到鳥蛋,可是卻沒有人去碰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p>
“伸手就能捉到”、“隨處都能拾到”也是說明鳥多。伸手就能捉,隨處都能拾,那為什么不去拾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朋友就應該怎樣?(板書:人類保護)大自然給了鳥兒安樂的家,鳥兒給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生機,人類把鳥兒當成了朋友,鳥兒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快樂。大自然、鳥兒、人類和諧相處,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今天的心靈之旅就快結束了,你們有什么收獲?鳥兒的生存,需要適宜的自然環境,也需要人類的保護,讓我們加入到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的行列中去吧!課文雖然結束了,但愛鳥護鳥的行到將伴隨我們一生。
師:為了我們能把鳥島介紹為他人,讓我們來做導游吧。要想做好導游,對鳥島可要非常熟悉,現在讓我們來背誦課文。
請同學們挑選作業:
1、把你了解的鳥島介紹給你的家人、朋友。
2、請你為保護小鳥設計一個簡短的宣傳標語。
3、你還想了解鳥島的哪些知識,請你帶著自己的問題上網,看課外書去查閱更多的資料。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一
教學內容:復韻母aieiui與聲母的拼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ieiui三個復韻母和它們的四聲及與聲母的拼讀。
2.過程與方法:練習復韻母ieiui拼音,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音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學好漢語拼音。
教學重點: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音節。
教學準備:字母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1.開火車讀aieiui。
2.通過老師給學生打電話的形式,復習什么是復韻母。
3.聽讀練習:聽老師讀兒歌,找出這幾個老朋友。學生邊聽邊一起找出帶調韻母,師鞏固。
一對小姐弟,姐姐高來弟弟矮。弟弟要砍樹,姐姐急忙制止他:“哎!哎!哎!別砍,別砍!愛護小樹,人人有責!”天氣漸漸轉涼了,姐姐圍圍巾,既溫暖又好看。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內容。
1.出示:藍貓和淘氣:他們準備到拼音王國旅游,遇上智慧姐姐,玩起了闖關游戲。
2.第一關:拼音娃娃bph與復韻母ai的拼讀、、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二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談感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團結的力量大。
重難點、關鍵。
(1)認識12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遇事發揮集體力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導入: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讀文識字,分組學習。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情況。
(3)把文中難度的句子多讀一讀。
2、開火車讀生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
3、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麻雀、唧唧喳喳、俯沖、叫喚、驚慌失措、
草垛、石頭縫、暈頭轉向、查一查。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5、指名朗讀課文,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6、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要寫的8個生字,學生讀準字音。
2、給這些生字組詞。
3、學生記字。
4、教師重點指導一下字的'書寫。
5、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6、評價書寫。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生字復習。
2、學習新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出示詞語?!氨谋奶\嘰喳喳”學生練習說類似詞語。
(2)齊讀第一自然段,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3、學習課文“雀鷹在天上打旋……齊下手跟它干”這部分。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雀鷹打旋的時候看到了什么?
(2)雀鷹看到又圓又壯的麻雀它想干什么?
(3)麻雀看到雀鷹它們是怎么說的?
(4)齊讀這一部分。
4、學習“可是等到雀鷹真的飛來了……各顧各”。這一部分。
(1)看圖圖上畫的什么?
(2)自由讀。
(3)指導朗讀。
(4)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說話。
(5)朗讀這一部分。
5、學習“剛才雀鷹往下飛時……查查少誰”這一部分。
(1)麻雀從開始的其下屬到后來的驚慌失措,亂了陣腳,而它們敵人雀鷹又是怎樣表現的呢?朗讀這部分。
(2)當雀鷹看到麻雀們擺開架勢的時候,它是怎樣表現的呢?它心里想些什么呢?
(3)當他看到麻雀呼啦一下散了伙,它心里有會想些什么?
(4)最終的結果怎樣呢?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部分。
三、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試著給大家說一說。
3、你想對這群麻雀說些什么呢?它們要吸取這樣的教訓呢?請你告訴它們。
四、作業。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本課生字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品味語言,進而感受文本思想;和訓練學生以。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本課設計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這一基本特點出發,以“讀”為主線,以“闖關”的形式來組織本課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融入了內容的整體感知、語言的品讀感悟、內容的深入探究和知識的積累運用等活動;貫穿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運用了談話法、討論法、問題探究法、品讀感悟法等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具體學習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闖關的形式來學習這篇課文,我在這里一共設計了四關:
一.朗讀-整體感知關。
二.品讀-語言感悟關。
三.研讀-深入探究關。
四.誦讀-積累運用關。
第一關:朗讀-整體感知關。
1.出示闖關內容。
(1)正確識記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準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思考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2.給學生幾分鐘準備時間,并指導學生準備的過程與方法。
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并識記本課的生字詞,然后獨立思考這幾個問題,注意到文中去篩選信息、尋找答案。
3.學生準備完之后,開始闖第一關。
(1)出示標有拼音的字詞,進行個別讀、領讀、齊讀。
(2)去掉拼音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個別讀、齊讀。(在學生讀的過程當中,注意及時指導糾正)。
(3)然后朗讀課文,讓幾個同學分段朗讀,讀后讓其他同學從是否有誤讀、感情基調、語速等方面進行評價或提出建議。
(4)接著讓學生分別來回答這幾個問題(在處理這幾個問題時,老師注意加以整合,并適時板書。通過這幾個問題可以形成這樣一個板書:)。
板書:
(5)最后,請同學結合剛才的問題和板書,試著用一兩句簡潔精煉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這一關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朗讀基礎上,進行感知全文,并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加以梳理概括,把書由厚讀薄。)。
第二關:品讀-語言感悟關。
眼睛看到的是文字的表面,心靈感受的是文字的思想。讓學生用心朗讀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語段、句子,然后在相應的位置作批注,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或者喜歡它的原因。最后進行闖關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一是要注意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二是學生提出的一定有本文重點語段,這時,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品讀、感悟,讓學生更深入理解。
(這一關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個性閱讀、品味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加深體驗,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體會文中思想,突出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第三關:研讀-深入探究關:
首先,這一關主要設計了兩個深層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探究,具體問題是:
1.
2.
解決完這兩個問題之后,就讓學生主動提出在閱讀思考過程中還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交流,然后共同解決。
(這一關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和對深層問題的合作探究,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同時,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第四關:誦讀-積累運用關。
1.背誦積累本文優美語段。
2.依據目標設計有層次、多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3.在積累的同時,積極創建讀寫或說寫相結合的活動,加強小練筆。
注:具體的問題設計,我在這里就不再說了。
(這一關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誦讀豐富積累、積淀語感、陶冶性情和通過運用,升華積累的目的。)。
(三)最后一個環節:交流收獲,進行總結。
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學習這篇課文闖關活動中有哪些收獲?
最后在老師引導下回顧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并布置作業。
六.結束語。
此教學設計,采取學生闖關的形式組織教學,實際上這四關也是我日常教學中的四個環節,這樣避免了平鋪直敘地串講課文,突出了訓練重點,讓學生經歷了由整體dd部分dd整體的學習的過程,強調了學習的方法,有效地促成了三維目標的達成,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四
1.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
2.學習辯證分析豐富的人生體驗的思維方式。
3.品味語言的哲理性。
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和語言的哲理性。
.課件或小黑板。
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教師加以理論上的指導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以此合作探討語言的哲理性,加深對哲理語言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有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關鍵是你應該如何對待錯過。(板書課題及作者。)
介紹作者。(出示.課件1)
劉心武,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出示.課件2)
師范讀課文,學生自主完成下列題目。
1.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2.了解本文的.寫作內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語句。
4.比較和其他文體的異同。
1.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內交流。
2.說說讀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五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悟疊詞的表達效果,會說類似的疊詞,并積累疊詞。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并努力為綠化祖國作出貢獻。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2課時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森林是各種動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掛圖、生字詞卡片。
1.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一課呀?
2.學生齊讀。
3.你們知道,小樹、小草、幫了山爺爺什么忙嗎?
4.許許多多的小樹圍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樣的呢?小朋友們看。(出示掛圖)
5.小朋友們你們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們,你們想對森林說什么呢?
7.指導讀課題。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找生字。
2.反饋找生字的情況。
3.認讀生字。
4.朗讀課文。
5.學生自由讀,把課文讀通順,并找找文中哪兒描寫的是森林,哪兒描寫的是大家向森林問好。
1.文中哪幾自然段寫的是森林呢?
2.學生反饋,教師出示句子。
一棵樹,兩棵樹,好多好多樹。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綠色的海洋
3.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
4.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掛圖再次感知森林的樣子。
6.這句話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導朗讀。
8.誰向森林問好了?
9.反饋他們各說了什么?
10.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讀它們說的話組長可以安排角色朗讀。
11.反饋的情況。
1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體反饋。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并組詞。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9.森林,你好
小動物的家
森林 擋風沙
儲雨水
教后感
1.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情疊詞的表達效果,會說類似的疊詞,并積累詞語。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孩子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并努力為綠化祖國作出貢獻。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生字卡片,人類破壞造成的自然災害圖。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有誰向森林問好了嗎?
2.它們都說了什么呢?
3.教師小結森林的作用,然后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森林幫我們這么多忙,可是,卻還是有人向可愛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圖片)
1.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的觀后感想。
2.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森林呢?我們不能做什么?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小結,教育孩子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植樹造林。
1.出示讀一讀,說一說練習。
2.學生自由大聲讀。
3.指名讀。
4.學生討論、區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練習說: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開火車認讀。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讓學生自己說說在書寫這些字的時候,該注意什么。
5.學生寫字,教師個別輔導。
6.作業展示,集體評議。
7.互相批閱生字,一起修正,爭取寫得更好。
抄寫生字。
2023年小學語文母雞教案設計(精選16篇)篇十六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以及琥珀對于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四)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并出示多媒體課件(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有感情朗讀,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活動。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1.自學、討論、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l)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討論后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l)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2)小組討論后回答。
4.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答。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業。
以《未來的__》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