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一
你讀過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秘密》嗎?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王葆和寶葫蘆。王葆在釣魚時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從此之后,王葆讓寶葫蘆幫他變玩具、愛吃的零食、花草、還讓他換試卷。而后王葆似乎成了一個沒事人。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麻煩也一個跟著一個來了,比如:王葆在下棋時說要吃了這個馬,結果寶葫蘆真讓王葆吃了馬。還有一次,他家里多了許多花草,他的爸爸問起了來歷,他卻欺騙了爸爸。他覺得對不起他的朋友、家人,甚至楊拴兒都看不起他的行為。后來王葆忍受不了寶葫蘆,自作主張把寶葫蘆的秘密告訴了大家,結果王葆發現這是一個夢。
在生活中,我和王葆一樣想要個機器人,幫我寫作業、打掃衛生、整理書包、但不可能啊!我原來不會系鞋帶,到了體育課,鞋帶開了,我卻不會系。有時我不會的問題都問爸爸,到考試時卻不會寫。我明白了,只有自己做出來的事才會真實,只有自己學到的本領才是自己的,不能光想著不勞而獲,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你也快來看看這本書吧,它會讓你終身受益的。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二
歡樂伴著生命旋律,伴隨著人生軌跡,我讀了《男生賈里》后,感觸很深。
賈里是一個初一學生,書中講述了他在學校和家里發生的故事。在家里,他原是一個令爸爸頭疼,常被妹妹笑話的男生;在學校里,他也曾是個讓同學小看、冷落,常令教師難堪的學生。
可是在我讀完這本書后,卻發現賈里可不是個平平常常的人物,這個小男孩聰穎機靈,熱情俠義,總認為自我前世是一個偉人或大俠出身,他給爸爸的作品提提議;幫忙妹妹解決困難;為同學打抱不平……他活潑可愛而又淘氣的個性,助人為樂的品行,最終贏得了爸爸的信任,同學們的喜愛和教師的表揚,甚至連常常取笑他的妹妹也對他刮目相看,敬佩有加。賈里周圍的學生,也是些不一樣凡響的人。他們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叫人刮目相看,跌破眼鏡。
《男生賈里》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覺得它妙趣橫生,字里行間隱藏著真摯的情感,細膩的文筆刻畫著一顆敏感活潑的童心,秦文君筆下的賈里聰穎機靈,熱情俠義,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事。《男生賈里》這本書像糖葫蘆一樣,將一個個真實可信的故事展此刻我眼前。總之,這本書的資料充滿了奇特的偶然性和無法言喻的必然性,給了我一個個真實的感動,我想我們應當歡樂的生活,勇敢的生活,我們要學會助人為樂,心懷感恩。也許我們經常會犯錯,但這些也是最真實的生活表現。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三
愛能夠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學習動力,但愛在何處?我們常常這樣問自我。是的,愛看不見,摸不著,猶如透明的空氣,彌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然而,讀了《愛的教育》,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像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像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像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采擷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我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確定本事,讓學生歡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供給教給家長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作為我們教師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僅有愛的教育,才有完美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明白自我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四
看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就突發奇想想感受一下海倫·凱勒的世界,于是我蒙上眼度過了一個下午。看完書時我的內心是震撼的,但是實踐完之后我更加珍惜眼前這個明亮多彩的世界了。一個下午,因為看不到事物,走路都要扶著墻踉蹌前進,感覺整個世界突然安靜只剩下了自己,一股股迷茫失落感涌上心頭。我只是度過一個下午的黑暗已經承受不了了,而海倫·凱勒度過87年的黑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她是多么的堅強。
剛出生十九個月的海倫·凱勒因為一場重病,被奪走了視覺和聽覺。當她九歲時,安妮·莎莉文老師進入了她的世界。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在生活中勇往直前,最終考入了哈佛大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則是講述了擁有三天光明的海倫將如何度過。在獲得光明的第一天,海倫想看看盡心盡力幫助她前行的莎莉文太太的面龐。第二天,海倫想去參觀博物館,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自身內涵。第三天,也就是獲得光明的最后一天,海倫想要過一次正常的生活,去看電影、坐坐船。海倫覺得自己很幸福,即便上帝奪取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她依舊充滿了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向往。
在生活中,我也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學習海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面對失敗不輕易氣餒。
黑暗和光明更多的是我們內心的選擇。心中充斥埋怨,生活就會黯淡失色;心中積極向上,生活就是一段美麗多彩的旅程。黑夜給我了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無限光明。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五
今天,我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匆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轉瞬即逝的時間的體驗和感悟,也告訴了我們時間的寶貴和珍貴。從文中不難理解:“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難買。”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不要讓它浪費,否則,我們會像作者一樣留下深深的遺憾。
學完這篇課文,我也認真思考了一下,然后發現浪費時間的不僅僅是作者,還有我們。比如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上課的時候,看到其他同學做鬼臉,玩,鬧,我就忍不住笑,開始玩,開始鬧,完全忘了上課,時間就在這個時候不自覺的溜走了;還有,在家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很無聊。我只想打開電視,只看20分鐘。但是,我看的時候,被電視上精彩的劇情吸引住了,被它迷住了。直到節目結束,我才記得做作業。再看掛鐘,已經一個半小時了,作業還沒寫完。結果該睡覺了,我還在瘋狂地寫作業!真的是“生命的全盛時期不會再來,很難再到”。這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珍惜時間的人,比如我們敬愛的周。周一休息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休息時間全部用來處理公務,為祖國和人民不遺余力。這說明周是多么珍惜時間啊!
我們一定要做珍惜時間的人,不要讓生活留下遺憾。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六
這兩天,我看完了一本書,它是《青鳥》。這本書講了兩個孩子與其他伙伴尋找青鳥的故事。
這兩個孩子是伐木人的小孩,男孩叫棣棣,今年十歲,女孩叫咪棣,今年六歲。再一次圣誕節前夜,他們家里來了一位仙女,仙女命令他們去為她生病的女兒找青鳥,青鳥是幸福的象征,但誰也不知道青鳥在哪里。仙女讓棣棣和咪棣自己去尋找。她給了他們一人一頂帽子,在貓、狗、面包、糖……的陪同下,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去找青鳥。他們歷經了千辛萬苦,經過了重重困難,都沒有找到青鳥。最后回到家中,發現青鳥就在自己家中。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之宮”這一章。他們去夜之宮尋找青鳥,無論夜神怎么嚇唬他們,告訴他們這些門里都有什么鬼怪、疾病,但他們仍然堅定不移,堅持的大開了最后一扇門,雖然他們沒有找到真正的青鳥,但他們絕不會放棄找青鳥的“旅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總是感覺幸福離自己很遙遠,而且總是得不到,不能盡如人意。如果將視野放寬闊,就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經常懷著美好的愿望,那么,幸福就離你不遠了,伸手可及。
我讀了這本書明白了:幸福要靠努力,靠勞動,然后去創造。就像棣棣他們一樣,雖然他們最后沒有找到青鳥,但是他們都盡了自己的努力,再苦也是甜的。在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非常的幸福、快樂。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們要學習棣棣和棣咪那種樂于助人,卻不求回報的品質。
《青鳥》讀后感500字(三)。
青鳥,是傳說中一只小小的,一身青色的小鳥。據說……它能帶來幸福?黑暗中無數只青鳥,唯有那只,可以飛翔在陽光下,那一抹青色,是幸福的顏色。
棣棣和咪棣,只是貧窮家庭中的一對兄妹,他們和一切普通孩子一樣,渴望著圣誕老人的禮物,期待著一桌糖果蛋糕,夢想著一身華麗禮服,也期盼純粹質樸的幸福……是純真善良的心,讓兄妹倆對著丑陋的仙女微笑著說“背不駝,不難看!”答應尋找青鳥,愿意犧牲自己,也是因為素不相識的小姑娘。善意的謊言,童真而堅定的承諾,尋找幸福的青鳥,一場有幸福,有溫暖的旅程。
生活中,當然也有那么一只代表著幸福的青鳥。只不過,有時的它,藏在黑夜的云層之后,是無聲的,悄悄的,苦澀,又帶著甜蜜,幸福,在這里。有時候,它也會穿過云層,在金色陽光下,歡聲笑語之中,飛的很高,很高。低落之時,也不妨向兄妹倆那樣,鼓起勇氣,帶著希望,尋找這幸福青鳥,看它是否只是與你玩了個捉迷藏,當你終于振作著微笑起來,才會發現,它正在你肩頭高唱。
只要帶著善良的,勇敢的心,和滿滿一籃子的溫暖陽光,金色希望,青色的幸福鳥,會一直在身邊,悄悄飛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七
社會上什么樣的人都有,有好人,有壞人,有窮人,有富人。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這句話很有哲理。今天講的這個故事里的主人公——魚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就是這種貧窮而又富于仁慈的人。
故事是這樣的,漁夫和妻子桑娜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他們的屋子里卻是溫暖而舒適。魚夫每天出海捕魚,桑娜則把地掃得干干凈凈,擱板上的食具擦得閃閃發亮。他們都是勤勞,勇敢而又善良的人。
在一個寒風呼嘯,波濤洶涌的傍晚,清早駕著小船出海的丈夫還沒回來,這讓桑娜及為擔心。這時桑娜忽然想起了女鄰居西蒙,西蒙是個寡一婦,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苦,桑娜很同情她,和丈夫常常在生活上幫助她。想到西蒙臥病在床,便想去探望她。她來到西蒙家,在門口一次又一次地敲門,叫喊,可一直沒人來開門。桑娜急了,猛地推開可門,只見西蒙全身冰涼,身體僵硬,很明顯,西蒙已經死了。在西蒙旁邊,兩個可愛的孩子正熟睡著。桑娜非常同情,便把孩子給抱回家了。魚夫回家后,聽桑娜說西蒙死了,便說要把孩子抱過來撫養。桑娜微笑著拉開了蚊帳,說;“看,他們在這啦!”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窮人,往往更富于仁慈。現在的人一有錢就很自以為是,什么事都懶得做:有了保姆,家庭主婦就不學做飯,不肯拖地掃地,不肯買菜,總是讓保姆做,這樣她們就整天無所事事;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不好學,總是以為上課不聽,回家還有家教可以教,整天沉浸在網絡與電視之中,因此成績一落千丈。既然生一性一懶惰,又不好學,只能算是壞人,既然是壞人,又怎么會善良呢?江山易改,本一性一難移。只有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樂于助人,就能改變你的心態。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今天我看了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這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森林里小猴子出主意,讓小白兔和小烏龜賽跑,看誰跑的快,小白兔想這還用比,肯定我跑的快,說著就跑的很遠了,小烏龜認真的一步一步向前爬,小白兔跑到半山腰,看到山下的'小烏龜還離得很遠,心想小烏龜太慢了,我睡一覺也比它快,于是小白兔就靠著大樹睡起覺了,小烏龜堅強的追趕著,慢慢的它爬過小白兔睡覺的地方,最終爬到終點,大家為小烏龜歡呼,小白兔聽到歡呼聲醒了,可是已近來不及了。
以后我也要認真學習,對每天的功課不能放松。
今天,我讀了《龜兔賽跑》這個小故事。故事里面講的是一只兔子和一只烏龜比賽跑步,因為兔子輕敵,以為自己跑得很快,所以中途偷懶躺在草地上睡著了。最后烏龜一步步趕上了它,爬到了終點,取得了勝利。
讀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兔子明明比烏龜跑得快,結果怎么會相反呢?現在終于明白了,兔子的確比烏龜跑得快,它認為烏龜這么慢是贏不了自己的,所以它就驕傲自大,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睡起覺來。烏龜雖慢,但它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往前爬,憑著頑強的精神,堅強的毅力,堅持到最后,最終結局出乎眾人的意料,它戰勝了兔子。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學習烏龜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到了假期,總算能看動畫片了。一部迪斯尼動畫《別惹螞蟻》吸引了我的眼球。
故事大概講述了一個自以為是的男孩以大欺小,根本不把小小的螞蟻放在眼里。常常往蟻洞里灌水,給螞蟻們造成了極大的水災。一個奇跡讓他在一天醒來之后變成了一個和螞蟻一樣小的人,螞蟻女王懲罰他要成為一只螞蟻才能放他回家去。他每天和螞蟻們一起勞動,一起捍衛家園,在螞蟻的影響下,他學到了螞蟻身上團結、舍己為人的精神,并且安全幫助了螞蟻躲過一場殺蟲大戰。他回到家人的身邊,成了一個善良的好孩子。
其實平時我們不也是常常小看了那些不起眼的小東西呢?
我小時還因為怕螞蟻而用水把螞蟻圍成一圈呢,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我挺殘忍的。
如果我們人類都像螞蟻一樣團結,什么事情都會迎刃而解。生活一定充滿了快活的氣氛,不再有紛爭,或者是殘酷的戰爭。有的應該都是歡聲笑語和貼心的問候。
再回顧一下以前做過的一篇閱讀,螞蟻為了避免滅頂之災,抱成一團,滾著沖出火海,那些抱在外層的螞蟻們多么的無私啊。
我們的確不應該小看了這些螞蟻,他們有更崇高的精神在人類之上。
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木偶孩子匹諾曹從木頭變成人的故事。在這過程中,他遇到了會說話的蟋蟀、仙女、鯊魚、大蛇、小燈芯……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愿意學習,竟把爸爸賣掉大衣買來的課本換成戲票去看戲了,貪玩離開學校跟著小燈芯去了玩兒國后變成了驢子。他還愛撒謊,他在小仙婦女面前說謊,結果鼻子一下子長出了好幾倍,連門也出不去了。但是,他很善良,在親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終于變成了真正的人。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只要善良,知錯就改,好好學習,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小匹諾曹的缺點其實在我們很多同學身上都存在,能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關鍵看我們對這些缺點的態度。今后,我一定保持優點,改正缺點,努力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八
2.《夏洛的網》[美]eb·懷特著。
3.《海底兩萬里》[法]凡爾納著。
4.《窗邊的小豆豆》[日]黑柳徹子著。
5.《金銀島》[英]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著。
6.《中外名人故事》。
7.《幼學瓊林》程允升著。
8.《芝麻開門》祁智著。
9.《班長下臺》桂文亞著。
10.《奇妙的數王國》李佩毓著。
11.《神冀》鄭文光著。
12.《長襪子皮皮》[瑞典]阿斯特里德·林格倫著。
13.《浪漫鼠德佩羅》[美]凱特·迪卡米洛著。
14.《柳林風聲》[英]肯尼思·格雷厄姆著。
15.《總有一天會長大》[挪]托摩脫·蒿根著。
讀書的效果問題。
人們都希望讀完一本書能有很大的收獲和效果。但是非常不幸,讀書是各類學習方法中效率最低的一種。美國教育學家艾德格·戴爾(edgardale)1969年在他的報告中提到了不同學習方式的效益,也叫“學習金字塔”(theconeoflearning)。
這幅名為《學習金字塔》的圖片很直觀的告訴我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會得到不同的平均學習保持率(兩周后還能記住多少):
我們說過的事情記得70%;如做正式的演講;參與討論;當場看到事情完成;。
我們聽過和看過的事情記得50%;如觀看示范說明;看展覽示范;看電影;。
我們看過的事情記得30%;看圖片;。
我們聽過的事情記得20%;聽講;。
我們讀過的事情記得10%;閱讀;。
“學習金字塔”表明,閱讀和聽講是效率最低的兩種學習方式。
所以,除了金庸武俠小說中黃蓉她媽等個別能過目不忘的特異人士外,大部分人通過讀書來學習的效果其實是非常低的。2周后只剩下10%,時間再長點估計書的內容都忘了,只記得書名了。我就有過這個親身體驗,一本2年前看過的書一點內容都不記得了。不信,想想大學里學的內容,有多少還記得?大部分連書名都忘了!
讀書的技巧方法。
技巧一、關注書的邏輯結構。
我們讀一本書,不但要關注內容,同時還要了解它的邏輯結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書所討論問題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通過讀書鍛煉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例如:馮侖的《野蠻生長》開篇第一章的名字是原罪,當時看目錄的時候非常不解,等看了幾張后,漸漸就明白了作者把它放第一章的原因,因為類似馮侖這些80、90年代利用社會變革和灰色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如果不把這個說清楚,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會被定義為用不法手段取得的,他的話就不能算正確的了,出書就更不可能了。原來這一章是本書的基礎。
如果有時間,可以學習一下思維導圖,看完一本書,用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或者其他類似的軟件把書的思維導圖劃出來,那這本書你就可以說完全讀透了這種方法既學習了內容,又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真是一舉兩得,一般這么做后,書的內容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這相當于我們read后,去sayanddo,效果自然要比單純的read好很多。另外,對于后面的兩個技巧,“討論”和“寫讀后感”也會有幫助。
技巧二、做標記。
大部分人看書,喜歡保持書的干凈,基本不在上面做標記。我想說的是,看休閑消遣類的書這樣沒問題,但是看學習類的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了。原因同樣在于前面說過的效益問題。我看書時身邊會準備兩根筆,一根粗熒光筆,一根藍色圓珠筆。熒光筆用來劃書中經典的句子,段落,標記重點。藍色圓珠筆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感悟、靈感等。例如,看到一段論述人們生活習慣變化的段落,我會用熒光筆標注重點,然后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其他書中看到的相同或相反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這本書的做一下對比,或者靈光閃現的創業的點子都會記下來。這么做可以讓你漸漸梳理出本書的主線,方便抓住邏輯結構,另外對后來的復習有很大幫助。
讀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發揮它的最大價值,而不能因為保持書的干凈漂亮就忽略了讀書的目的,本末倒置。(如果書是借的,最好別這樣做,尤其是圖書館的書,這樣做其他人看時會很不方便,也不道德。)。
所以我一般不愛在電腦上看書,一方面是累眼睛(上大學都不帶眼鏡的我,這兩年用高分屏的筆記本,結果卻看東西越來越不清楚,只好配眼鏡了。),另一方面是無法做標記,不方便。
技巧三、常復習。
做標記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復習。從學習金字塔中我們知道read的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要想克服它,一種方法就是不斷地重復閱讀,加深記憶。做好標記后,復習時就非常快了,就像上大學時考前老師給劃的重點。復習時不用全書都讀,只快速瀏覽標記的內容,一般半個小時就能重看一本書。次數多了后期可能更快,甚至10-15分鐘就夠了,書越讀越薄就是這個道理。
技巧四、多討論。
和別人討論或者把書的內容講個別人(say)也是非常好的技巧。要想講給別人,需要我們自己先能吃透記住內容,并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講出來,否則內容不熟、邏輯結構不合理,別人聽的效率就會很低,甚至會聽不懂。這種對原內容進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我們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逆向法學英語》中就用到這個技巧。相信如果能很好的講給別人,自己也會記得很牢。再進一步,如果朋友有人讀過同一本書,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會很好,我有時會主動推薦自己覺得不錯的書給朋友,看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內容的分析理解,又能了解到別人對問題的看法,一舉兩得。
技巧五、寫讀后感。
相比較前面幾個這是最難的一個。我不太建議看完一本書后馬上寫讀后感,除非你思如泉涌,不寫出來不足以發泄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讀后感一般建議在上面幾個技巧都完成后再寫。因為通過反復的閱讀、討論交流和對邏輯結構的把握,對問題的理解會更深。另外,對于像我這樣語文從小就沒學好的人來說,寫一篇讀后感難度要超過跑一個馬拉松,需要仔細的醞釀和反復的修改。讀后感關鍵是要能理解后結合自己來寫,這樣才能讓學到的,真正變成自己的。
當然讀書的技巧還有很多,以上是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法。而且除了第5點,其他的都很簡單,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方法歸方法,關鍵的是實要能實際做起來(do),紙上得來終覺淺,知易行難,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九
一燈如豆,清茶半盞,輕捧起《閱讀年選》慢條斯理的選檢,想找一篇附有濃郁—詩韻的,可惜事與愿違,華麗惆悵的言辭今天偏偏讀不進,再翻一翻隨手拈了一篇簡短的文章——《沒有一個壞孩子》。看一看吧!
整篇下來,我深有感悟。在天堂村小學迎來了一個不一樣的客人,他是來資助學生的,這個年輕人因為摔了跤,一瘸一拐的跑上小學,說明了他的來意,校長高興地合不攏嘴,挑出了十名好學生,個個品學兼優,年輕人卻皺起了眉頭:“校長,我能親自挑選資助對象嗎?”當然,年輕人有權利來選擇資助對象,他把機會公平的分給了所有的學生。三十個人里有十個能獲得資助。年輕人對于未得到機會的孩子感到抱歉,甚至眼眶里浸滿了淚水,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回來幫助這20個孩子的。讀到這兒,你或許有些疑惑,這個人真是奇怪,可誰又知道,這個好心的年輕人小時也來自山區,他是個人人厭惡的差生,可是一個老華僑給了他光明與希望,老華僑說:“沒有一個是差生,我一樣愛他們!”
夜晚,月光悠悠地匿藏于烏云中,給濃稠的黑暗帶來了一絲落寂,夏日的高溫也在這渾濁的世間點點暈開,樹木在路邊左搖右擺,仿佛置身于燒開沸騰的.開水里,倉皇地掙扎垂淚。我的眼睛里布滿星點的亮光,心中感嘆:好華僑!傳遞了愛與希望給年輕人,年輕人傳遞了愛與希望給孩子們!在今天的大西部,有很多感人的與愛有關的故事,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獻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幫助山區的孩子重新上學。
還有更多愛的故事令人贊不絕口,可這篇卻是我所看過的最獨特的。老華僑和年輕人都說過,都明白:在我的眼中,沒有一個是壞孩子。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歐美的小故事:一個無可救藥的笨男孩,從小不受他人重視,成績一塌糊涂,天天拖著鼻涕垂頭散氣。老師以他為恥,同學嘲笑他。一天,一個新的女老師轉來了,她是個溫柔漂亮的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她,女老師每次上課,都會來拍拍這個笨學生的頭,安詳溫柔的觸感讓這個孩子募然一驚,抬起頭,是女老師燦爛明媚的笑,一日復一日,誰也沒在意這小小的變化,再一次隨堂檢測中,這個孩子考得了不可思議的成績,家長震驚了,學生震驚了,所有的目光聚焦于這個孩子,在這次考試中,他只有語文考得很好,可其他學科依舊是與0相差不遠,而這個學科的老師——那位溫柔的女老師只是在他的身上傾注了愛與關心,這個孩子自卑的心靈卻得到了升華。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十
一葉翩舟,在茫茫大海中,一位憔悴的白發老人伴著他孤獨的身影在船上搖晃……這是《老人與海》中一位平凡的老人圣地亞哥。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可以打敗的,人盡可以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是海明威想以此告誡我們的道理。老人并沒有失敗,即使只剩馬林魚的骨架。面對殘酷的現實,老人的意志沒有屈服,所剩無幾的馬林魚沒有令他放棄、兇狠殘暴的鯊魚沒有讓他絕望,他拼搏再拼搏,即使魚叉和木棍被奪走他也依舊在奮斗!
看著看著,我不禁潸然淚下:一位年邁的老人竟然在出海84天一無所獲后仍堅持捕魚,老漁夫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深思。
社會在飛速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需要具備像圣地亞哥一樣頑強的拼搏精神。面對困難時,不輕易言敗,拋棄一切埋怨,擼起袖子好好干。不怕失敗,堅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正如爺爺說的那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加油吧,新時代的中國好少年!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十一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爭紛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務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有像董卓一樣罪大惡極的人,也有像周瑜一樣當心眼兒的人。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觀賞的人物要算是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么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氣候改變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諸葛亮聰慧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特別嫉妒,心懷詭異,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的兵器是箭,在當時沒有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弓箭,假如不完成要嚴懲,但諸葛亮卻心中有數,憑他的才智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余之箭,精彩的完成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慧能干,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也應像英雄人物一樣一心一意幫助別人,保衛國家,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最新讀書體會小學生五年級(專業12篇)篇十二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開闊我們的眼界,增長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增強我們的道德意識,培養我們良好的習慣,豐富我們的感情。“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寧可三日食無肉,不可一日居無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人、名人的一句句話都體現著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書是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我喜歡看書,對書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書中的世界是精彩的,是有趣的。它可以使你開懷大笑,使你陷入深思,使你感性落淚,使你黯然傷神。一看起書,進入書的世界,我的心情就會隨著主人公的心情而變化,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我喜歡沉浸在書的海洋里,享受書帶給我的快樂,帶給我的能量,帶給我的道理。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雖然殘疾,但他卻擁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他不向命運屈服,不向命運投降的精神令我深深折服。讀《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了解中國發展的歷史過程。讀《三國演義》,我佩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勇有謀。讀《水滸傳》我佩服各位好漢的氣魄和膽識。讀《十萬個為什么》解答了我的疑惑。
讀書給予了我力量,給予了我勇氣,給予了我知識,給予了我樂趣,給予了我想象,給予了我快樂,給予了我信心,給予了我幫助。書,將一直陪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