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些教案中,教師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等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質。
4.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已知的知識和生活體驗,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
教學準備:
1.課件、生字卡片、錄音機、圣誕節卡片。
2.課前學生搜集圣誕節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1.課件出示圣誕節場景,讓學生了解圣誕節,感受圣誕節的快樂氣氛。
2.從預習已知的內容入手,了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
1、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幫助學生理解“圣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
1.默讀課文,個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畫個問號。
2.小組內部交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3.組長匯報,全班交流,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并解決疑問。(相機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指導)。
【口頭提問是學生質疑的一種方法,它使學生與課文、編者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
1.出示插圖,談談自己的發現。
2.品讀金吉婭的話。
(1)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金吉婭說的話,再用心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金吉婭說的話。
(3)引導學生小組交流: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讀金吉婭的話,注意讀出金吉婭因為沒能給家人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的語氣。
(5)學生相互評價,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3.再次看圖,你想對金吉婭說些什么?
4.師小結。
1.小練筆:替陌生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回復給金吉婭姐姐。
2.生生交流,互評。
1.我要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讀給大家聽聽。
2.我要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能正確認讀、書寫。
2.學習課文最后一段,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體會課文中濃濃的愛。
3.自制賀卡,為親人送上祝福。
教學流程:
1.同桌互相讀讀生字、新詞。
2.檢測:字詞鞏固游戲:“你指我猜、開火車、生字開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金亞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1.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記住字形。
重點區分“予”和“矛”,“買”和“賣”,“即”和“既”。
2.師范寫“矛、卡、仁”。
3、學生寫字,老師隨機指導,組織評議。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話。
2、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緊緊地擁抱”。
3.課件出示最后一句話: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4.學生自自悟,把這句話多讀兩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引導學生理解“善良”、“仁愛”。
(這兩個詞語本身有很深的含義,不宜做太深的解釋,引導學生體會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純潔。
仁愛——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導學生理解“如愿以償”。
如愿以償——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實現。教師可以提問加深理解:
7.引導學生理解整句話。
教師提問: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
8.全班齊讀最后一段。
課件出示:母親的心情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1)首先發現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時,媽媽為什么很生氣?
(3)教師小結:媽媽的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我們可以通過媽媽心情的變化進一步體會到金吉婭的可貴品質。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濃濃的愛(包括母子之愛、手足之愛、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
元旦節快到了,讓我們給親人、朋友送上我們心中的愛吧。學生自制賀卡,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祝福。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二
認識8個認讀字。
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一、導入。
板書:國寶金絲猴
問:
1、你見過金絲猴嗎?它長的什么樣?
2、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自學課文,看看書中介紹了關于金絲猴的哪些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并把生字詞多讀幾遍。如有不懂的詞,請借助字典理解。
(二)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據自學提示,獨立閱讀。
(一)自學提示:
1、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不懂的地方。
2、二讀課文:說說課文介紹了金絲猴的那些知識?
3、三讀課文,想想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二)自學情況交流。
1、自學字詞情況:
腹部、乳白色奪目、高雅華貴、忍耐
懼怕、酷暑、幼芽、拒絕、率領
砍伐、僅僅、贈給、逼人、逃之夭夭
(三)朗讀課文,解答問題。
填表:
樣子
食物
敵害
(四)讀一讀有關的段落。
四、檢查學生閱讀的情況。
(一)說一說: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討論明確:金絲猴渾身是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只有在我國才能看到。
(二)補充材料:
(三)你還知道哪些動物面臨滅絕,打算怎樣保護它們?
五、總結。
(一)現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說的話?
(二)選做:設計以金絲猴為內容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國寶金絲猴
樣子
食物
敵害
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的知識進行閱讀,能夠基本的理解課文。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三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成、對”等6個字,學習“又字旁、絞絲旁、門字框”。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識字,培養想象力。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再整體感知。
1、借音自讀課文,一節一節地讀,再連起來讀。
2、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小節,并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后自己反復拼讀,把生字讀準。
3、同桌互相認讀生字,并糾正讀音。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組合作,輪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反復讀,想想:讀了這節,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回憶課文內容
二、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一讀?
2、練習背誦,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書寫,學會生字
1、認讀帶拼音的生詞,再認讀沒拼音的生詞,然后用“會認字”與“會寫字”組詞、說話。
2、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3、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互相說說。教師指導書寫,再獨立書寫。
四、識詞、積累運用。
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你從這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把你最喜歡的選幾個填在花籃里。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再小結全文。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四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像巨龍穿行在大地,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激發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激趣1、師:我們的祖國像一條巨龍,似一條綢帶,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師: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3、師出示圖,認識長城和運河,指明說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2)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杭州嘉峪關
(2)指名讀,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聯系句子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子。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7、“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8、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0、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讀第二部分
1、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灑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桌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六、討論探究
1、師:作者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你能說說“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嗎?
2、為什么會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呢?
3、生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4、指名匯報交流。
5、引讀: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6、生齊讀這兩句話。
七、全班朗讀全文,會背者可背誦
八、總結質疑
1、師:學了這首詩歌你都明白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師小結。
九、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2、學習寫介紹長城運河的短文。
板書設計:
長城和運河
奇跡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龍)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像綢帶)
今天,我接受學校領導安排,開設《長城和運河》公開課,接受區教育局教研室常規調研。
“讀書貴入境,入境始與親?!闭n上我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領悟文中角色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在新課的導入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城和運河雄偉奇麗的景象,在強烈的視覺,聽覺的沖擊下,學生似乎來到了長城邊,運河旁,他們的情感也隨之調動了起來。作者的情感體驗迅速轉化成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們內心真情的表白,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這里通過觀看短片頭腦中對長城和運河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讀課題,便會讀出長城和運河的氣勢,由衷地抒發出贊美之情。
詩歌教學主要以讀為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希望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可喜的是學生對此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課從激情導入到識字教學,從讀通詩句到語言實踐,教學過程清晰,環環緊扣,有機穿插,彼此銜接,自然流暢。
今天上《長城和運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說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資料,所以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深深為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并沒有著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
當初閱讀這篇文章設計教案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首詩是引導學生借助長城與運河與祖先做一次對話。這個對話是非常美的,這個對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創造奇跡是不朽的詩篇。所以,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讀,讓學生誦,讓長城、運河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于是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了反復讀四句重點句的場面。我試圖讓學生在第一課時就熟知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這樣在第二課時講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學生也能很快背誦課文了。
教研室領導在評課時認為第一課時要讓學生把握文體特征,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事后我去問學生:“你們知道第一課是什么類文章?”學生都能回答是詩歌。我再問:“課文分幾小節?每小節講什么?”學生也知道分兩小節,第一節講長城很雄偉,第二節講運河很美麗??磥韺W生已經到達不需要老師教的地步。事實上我的教學安排中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了這些內容,只不過沒有明確提出罷了。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五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課文是——(出示課題)
生:給予樹
生:給予樹
生: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生:給予樹會結果嗎?
生: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的名字叫做“給予樹”?
生:給予樹的葉子是怎樣的?
生:給予是什么意思
……
師:有了疑問能想辦法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有進步。那么,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給予”是什么意思?其實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不過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體會,就一定能解決。
生:“給予”就是給與。
生:“給予”就是幫助。
生:“給予”就是送。
……
生:我給災區的人捐獻過衣服。
師:那是你對災區人民的給予,你真可愛。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憐,把零用錢給他們。
師:那是你對流浪人員的給予,你真善良。
生:過年的時候,爸爸會給我壓歲錢。
師:那是你爸爸對你的給予,那樣的時候你覺得幸福嗎?
生:是的。
生:自由讀課文。
師:我看到同學們讀得很起勁,我們讀書的時候還可以邊讀邊在書上劃一劃,比如——(示范)我讀到“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边@句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給予,我就把這句話劃下來。
生:邊讀邊劃。
師:在課文中找到了那些“給予”?
生:孩子們相互買禮物。
師:那是相互的給予。
生:金吉婭買了一個洋娃娃送個一個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婭買了棒棒糖送給媽媽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婭送給我們善良、同情、仁愛和體貼。
……
師:現在你能準確說說“給予”是什么意思嗎?
生:給予就是送、就是給。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六
1.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會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小男孩買黑色氣球的心理活動,理解賣氣球老人那段話的含義。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自信。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在默讀中思考。
從老人與小孩的對話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領會老人那番話的含義。
小黑板、生字卡、燈片。
2課時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1.高老師用和“我”約定的秘密,讓“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樂的童年”,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今天老師和大家再來學一個關于自信的故事。板書課題:自信。
2.齊讀課題。
二、指導初讀,感知課文。
1.讀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確、流利。)怎樣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復讀?(難讀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
3.表揚讀書認真的學生,出詞卡投影,指定三個學生讀,準備后齊讀。特別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的讀音。
a組:
膚色關鍵貨車是否基礎驚訝
b組:
著名一窩蜂一件事興高采烈
色彩艷麗膚色拖驚訝
4.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觀察b組中帶點的生字,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如與熟字比較,記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懊鄯洹笔抢ハx,所以“蜂”是“蟲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膚色的“膚”。
5.指導寫字。
a.讓學生觀察8個會寫字的筆畫、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說說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左中右結構。
c.小老師講經驗:各類字該怎么寫。
d.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e.鞏固檢查,適當展示習字作業,點評進步學生。
三、檢查朗讀。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節輪讀(快的兩遍交換)。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讀,隨機正音,面向慢生(朗讀稍吃力的學生)。
3.師點評。
4.解詞體會。
(1)聯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詞語意思,不信試試。
(2)不理解的詞畫下來,默讀,用上法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采蜜本”上。
一、復習導入。
1.小組之間比賽,認讀生字(要求:讀準音、聲音亮)。
我們就一起來理解課文,把課文都讀得有感情。
二、讀文感悟。
1.默讀課文2、3段。(提出默讀的要領:心讀,既不能讀出聲,也不能動嘴唇。)
(1)思考:
a.膚色很黑的小男孩為什么偏要買黑色氣球?(自卑)
b.你從哪里看出他內心的自卑?(相機指導朗讀“公園的角落里……羨慕……不敢……”。)
c.他為什么會自卑呢?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膚色很黑”“拖著殘疾的腿”)
(2)相機介紹:在當時的美國,存在膚色歧視即種族歧視。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時候嗎?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設想你就是這個黑人小朋友,你會怎么想?指導朗讀。
2.朗讀感悟,重點突破,學習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和形狀,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p>
a.指名朗讀。這話是誰的話?(賣氣球的老人說的。)
b.你知道賣氣球的老人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嗎?(他看出了這個小男孩的自卑。)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到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老人驚訝地看了看小孩”;聯系到前文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追逐著這些色彩艷麗的氣球”。)
(2)分角色朗讀老人的話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讀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帶懇求”的語氣、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溫和”“驚訝”的語氣。在朗讀中再次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a.指名讀,并點評:誰能勝過他?
b.個讀,自由讀,體會小孩自卑膽怯的心理。
c.分組朗讀4、5自然段。
(3)再讀老人的話。
a.找出老人說這段話的態度。(老人一邊瞇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摸了摸小孩的頭。)
b.老人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勵小男孩。)
c.邊讀邊悟:讀老人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氣球升起的原因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而不在于它的顏色和形狀。這里隱含著一個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論出“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如果人是氣球的話,那么升起來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氫氣一樣,是成功的關鍵。)
板書:氣球——人升起——成功氫氣——自信
d.指名讀,齊讀。
3.默讀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對比體會。
討論:作者對老人的話為什么會“至今難忘”?(不僅因為老人的比喻生動、準確、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經歷證實了老人的話是正確的——從一個有殘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長為著名的心理學博士。)
4.。談談你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三、實踐拓展。
小組合作: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出。
在編演時,教師提示:劇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還有一群活潑的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玩色彩艷麗的氣球。他們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還有對小男孩的輕視。在表演中,再次體會感悟理解課文。
四、作業設計。
1.采訪你的家人、老師或有成就的人,請他們談談自信在人生經歷中的作用,并以此為主題編出一份手抄報。
2.將你自己學習經歷中印證自信與成功關系的事例,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3.閱讀《尼克松敗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澤征爾勝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七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4、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
5、情和體貼的特點,
6、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的快樂。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母親變化的心情及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1、反映圣誕節的錄像帶或圖片。
2、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看錄像(或圖片)
2、了解圣誕節。
3、談話:你了解圣誕節嗎?
4、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發生在圣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5、齊讀課題:“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a.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b.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讀書情況。
a.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擁抱仁愛同情體貼如愿以償
b.指銷售員讀課文。
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現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3、學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屏顯要求會寫的12個字,2、先讀讀,3、再組詞。
4、請學生做小老師,5、指6、導寫字。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驗。
7、學生寫字寫詞。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交流感悟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課自主閱讀的感受。
你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3、引導學生體會。
a.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可引導學生抓住“沉默不語”來質疑、釋疑。
b.讓學生充分地讀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婭善良、仁愛的品質。
4、交流不5、理解的問題。
師生互相合作釋疑。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很感動,請你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句子。
2、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婭。
4、請你替那個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八
教學目標:
1: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的進行習作。
2.明確寫作要求及思路,激發寫作的興趣。
3.增強對學生們對文化古跡的了解,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做到語言通順、內容具體。
如何明確寫作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同學們,你們旅游時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師這里有幾個特別好的去處,誰想跟著我一起去?
1、胡新宇筆下的筆架山
2、王思維筆下的長城
3、聶立雯筆下的遼沈戰役紀念館
4、請導游(學生本人)來帶我們先領略一下這些名勝古跡。
1、指名寫的好的同學談習作體會,在習作時該注意的問題。
2、聽了他們的總結你學到了什么?以后在寫作中該注意哪些問題?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3、屢清思緒,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4、寫完后小組交流修改,擬定。
學生自讀、其他同學賞析
交流、評論,說一說他們的習作哪里寫的好。
學生分析失敗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寫作心得。
板書設計: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教學反思:
本課我采取了自學的方法,讓同學們自己總結習作經驗,再進行小組、全班的交流寫作心得。這樣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會更有幫助。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九
《給予樹》寫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3.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感悟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1.揭題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及朗讀課文的情況。對重點內容給以相應指導。
二、整體感知、自讀質疑。
1.自主讀書,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寫的人物。
2.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人物?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讀品賞,導學悟情。
1.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1)品讀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語”為切入點,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理解該詞背后所蘊含的意思,體會金吉亞的美好情感。
(2)品讀第四自然段。
運用情景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體驗,受到熏陶。
2.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品讀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讀,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四、總結提升,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回歸整體。
2.依據學情,設計作業。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復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復習鞏固。
二、依據文路,深悟親情。
1.自主讀課文,感悟親情。引導抓住母親的情感變化,研讀文本,體會母愛;抓住孩子間的饋贈,體會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讀,深化體驗。
三、創設情境,讀寫練筆。
1.創設情境,激發寫話欲望,進行寫話練習。
2.交流、評議,引導悟情。
四、指導寫字,積累鞏固。
五、分層布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邊讀邊想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一
1、明白倒敘的特點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學習倒敘的方法,能運用倒敘進行作文。
明白倒敘的特點,學習倒敘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與學生上次的學習情況作對比,總結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交流導入。
1、《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運用了怎樣的敘述順序?
2、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倒敘。
3、小結:學生現在對倒敘的認識情況。
二、認識倒敘
1、ppt出示倒敘的定義。
2、播放微課,生動的認識倒敘。
3、ppt出示倒敘流程。
4、結合課文《燕子專列》《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理解倒敘及倒敘的好處。
5、總結倒敘的好處:文章開頭適當地運用倒敘:
(1)、可以制造懸念,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調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3)、還可以使內容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文章敘述也生動,結構也曲折多變。
三、學習倒敘的寫法
1、睹物回憶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憶
舉例說明
2、對比回憶法 由對比沖突引出矛盾
舉例說明
3、情境回憶法 由描繪情境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4、抒情回憶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四、課堂練習:
采用倒敘的手法寫一寫你父母對你的愛吧!
五、作品展示。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二
通過朗讀,體會勞動實現愿望后的喜悅心情。
一、鞏固復習、
1、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八個生字、
3、提醒學生寫字時要有正確的姿勢、
4、學生寫完后,學生的書寫效果、
三、拓展延伸、
四、實踐活動
1、搜集有關莧菜的資料,制作成知識小卡片、
五、: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活動
1、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2、自己記生字,通過組詞說句子來記憶、
3、讀完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感受?說聽、
4、你能和幾個小伙伴們一起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嗎?
5、找到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嗎?讀聽聽、
馬齒莧
土生土長沒坐過車
偷偷的
想辦法實現愿望
吃照相逛
戀戀不舍
教學反思
有了上節課的經驗,本節課帶學生們由事情的起因——經過——到結局的脈絡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問題。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三
1: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的進行習作。
2.明確要求及思路,激發的興趣。
3.增強對學生們對文化古跡的了解,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如何做到語言通順、內容具體。
如何明確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你們旅游時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師這里有幾個特別好的去處,誰想跟著我一起去?
二、展示優秀
1、胡新宇筆下的筆架山
2、王思維筆下的長城
3、聶立雯筆下的`遼沈戰役紀念館
4、請導游(學生本人)來帶我們先領略一下這些名勝古跡。
三、經驗交流
1、指名寫的好的同學談習作體會,在習作時該注意的問題。
2、聽了他們的你學到了什么?以后在中該注意哪些問題?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3、屢清思緒,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4、寫完后小組交流修改,擬定。
學生自讀、其他同學賞析
交流、評論,說一說他們的習作哪里寫的好。
學生分析失敗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本課我采取了自學的方法,讓同學們自己習作經驗,再進行小組、全班的交流。這樣對提高他們的能力會更。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四
寫尋物啟事,注意內容與書寫格式。
一、談話揭題。
啟事的種類很多,但格式基本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寫一種“尋物啟事”。
二、學習“尋物啟事”的寫法。
1、讀“尋物啟事”,說說尋物啟事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要寫“尋物啟事”?
2、寫“尋物啟事”要寫明什么內容,注意什么?
3、分析例文,學寫“尋物啟事”。課件出示《尋物啟事》一則:
4、讀讀上面的尋物啟事,說說尋物啟事的格式。
小組討論,交流如下:
(1)“尋物啟事”是題目,居中寫。
(2)右下角注明寫啟事的班級、姓名,下通知的日期另起一行也在右下角寫。
(3)正文空兩格,寫清楚丟失的物品,丟失的時間,丟失的`地方。
三、學生練習。
1、根據材料學寫一則“尋物啟事”。
2、評議修改。
3、謄抄在作文本上。
四、課外練習。
1、請按照下面的內容寫啟事。
學期即將結束,學校體育室在整理器具時,發現少了兩只籃球,希望忘了歸還這的班級速來歸還。
五、總結。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會10生字及新詞,認讀4個字。
2、能摘錄并積累相關詞語。
3、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5、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集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和美麗。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夠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錫林郭勒大草原》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讀。(糾正學生的字音,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3、小組互相讀一讀,進行評議。
4、默讀課文,想一想: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在課文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相應的詞句。
5、匯報。讀一讀畫下的句子。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勒嵌且嚼
(3)重點指點字形:錫騰嚼
2、出示生詞:歡騰矯健飛翔安閑馬駒內蒙古偶爾牽牛花錫林郭勒一碧千里
(個別讀、小組間互相檢查讀一讀。)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三、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自己默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的語句,畫下來。自讀,已經畫出的語句。
四、練習。
1、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詞語以及自己喜歡的句子。
2、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摘錄并積累相關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4、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新授: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指名回答: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2、結合練習題自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同桌討論討論:草原上有()、()、()、()、()、()。
3、在已經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4、自己找出最喜歡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嘗試背誦。
5、小組互相背誦。
三、作業:
1、按要求從課文中或課外讀物中摘錄詞語。
2、激發情感,想象創新,自編自創一首小詩或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