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注重邏輯嚴密,還要注重感情充沛,讓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和感受。優秀作文是一種文學形式,它能夠啟發讀者的思維,引發讀者對問題的思考。其次,寫一篇優秀作文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條理性的組織結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一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題記。
南園北李指的就是袁隆平和李登海,兩位偉人都在全球的溫飽問題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水稻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人的生命離不開食物,這也就體現了兩位偉人的重要性。
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九十一歲,當殯儀車在道路上行走時,路兩旁圍滿了路人,有的泣不成聲,有的致敬默哀,行駛的汽車都長名為袁老送行,當時天上還下起了雨,原來老天爺在替他哭泣。
在元老最后離世的湘雅醫院門口,不知是誰送來了三束水稻,稻子還帶著泥,有著土地的味道。這是他留給人民的饋贈,也是人民為他踐行的禮物。2004年,“感動中國”曾給了袁老這樣的頒獎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淑千里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成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支持出果樹,我們更要學習袁老這種為國家奉獻了一生的精神,珍惜吃的每一粒米飯,讓袁老犧牲的有價值。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二
袁隆平,一個研究雜交水稻近半個世紀、還在繼續研究的杰出科學家,一個做著“禾下乘涼夢”、把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作為畢生理想的可敬知識分子,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爭相學習的對象。自主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學習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跡,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意義。為此,農村司、農村中心黨支部向科技部全體黨員干部發出如下倡議:
一、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統一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偉大實踐上來,把個人發展統一到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來。拓寬視野,放眼全球,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國際觀,在科技管理的本職崗位上,努力落實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構想。
二、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執著創新,不斷完善宏觀管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建設創新型國家呼喚不間斷的管理創新。要以仁者的胸懷、勇者的膽識、智者的頭腦、志者的堅韌,不辭艱辛,不懼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造,適應轉變政府職能需要,不斷開拓宏觀管理新局面,推動自主創新事業不斷攀登新高峰。
三、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務實,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思維不落后時代,部署不脫離實際。堅持科研方向從需要中來,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發展的節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提升自我。
四、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斷健全廉政人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榮辱作為個人道德抉擇的標準,弘揚時代精神和先進文化,為當為之事,拒絕腐化墮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責任和付出作為個人價值抉擇的重要內容,陶冶人文情操,培養健康情趣,甘于奉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堅持自警、自勵、自省、自重。
袁隆平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每每吟誦這首古詩,我就情不自禁想起一位老人。
這位老人,是一介“農夫”。他畢其一生耕耘田間,淡泊名利,播撒希望,收獲糧食的富足,他在泥濘中倔強地尋找解決中國糧食問題的方法。
這位老人,就是袁隆平爺爺。
“倉廩實,天下安。”千百年來,糧食一直就是一個國家的立根之本,是全民的希望。袁隆平爺爺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為了這個夢想,他努力了近70年,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一事業。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了無人超越的成就,他成功了!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使得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1%的人口!袁隆平爺爺,是人民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曾說過,他有兩個夢想:
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第二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不幸的是,5月22日下午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一時間,全國哀悼,長沙人民更是自發十里長街相送。
當我得知這個消息,內心很是沉痛。但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吃飯。把碗中的米飯吃完、吃干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節約每一粒糧食,珍惜現在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很多人熱衷追捧娛樂明星,并樂此不疲,又有多少人去關注科學界這些為社會、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默默無聞于人群中的一些人呢?像袁隆平爺爺這樣為中國、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這才是我們青少年應該追捧的明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我做起,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與糧食同行,珍惜當下。
“地上播種子,天上撒甘露。”祝袁爺爺一路走好。作者:郭雯瀾。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四
是誰,在田間辛勤工作;是誰,忙于工作,以實驗田為家;是誰,解救人民的飲食問題……種種疑問指向一位偉大國士——袁隆平。
望著面前熱氣騰騰的米飯,一位辛勞的身影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田地埋頭苦干,一次次實驗造福于民,您的功名被人傳頌,您的身影永存于人們的心中!您雖已是高齡老人,但您不辭辛勞,一直在田間穿梭,一直為人民服務;您整天潛心實驗,但您絲毫不古板,爽朗的聲音回蕩在我們的心中,您的發明成就,也成為人們暫無絕口的美食,成為了人們的福音,解決了人們的飲食問題。像這樣的偉人、國士,被所有人所贊頌。
可是,就在昨天,您卻遠離了我們,遠離了世界,遠離了您的實驗成果……當您的遺體在駛過長沙街道時,許多人追隨著您,大聲呼喊——“袁爺爺,一路走好!”話音剛落,許多人泣不成聲。
關于糧食,你們這樣說:“一粒糧食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當記者問:“您還擔心這種現象會發生嗎?他釋然的回答:“不可能了。”說完,他松了一口氣。
關于工作,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國的夢。“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這樣說。
5月23日,袁爺爺去世后,長沙天降暴雨,群眾冒雨為袁爺爺送行。
回過神來,面對著白米飯,我竟淚眼朦朧,懷著最高的崇敬與懷念,對袁爺爺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五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袁隆平爺爺說過的話,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在網上查資料時認識了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平頭小臉,其貌不揚,經常戴著草帽,卷著褲腳,在田里做試驗,讓你第一次看見他照片時絕想不到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袁隆平。
但是沒有想到袁隆平爺爺,只活到了91歲,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就非常的傷心,袁隆平爺爺這樣偉大的人,應該被上天所眷顧。
袁隆平爺爺出生在1930年9月7日,在他的一個夜晚,他做了一個夢,就是禾苗像高粱苗一樣高,米像花生一樣大。不管風吹雨打,禾苗都不會被折斷或被燒爛。袁隆平希望這個夢可以實現,也把它命名叫做禾下乘涼夢。由于袁平爺爺看到這幾年的食物匱乏遭遇決心要讓中國人每天都能吃上飽飯,就開始了,對雜交禾苗進行了研究。
經過了幾年的研究終于研究出了雜交禾苗的配方,別人稱他為“水稻之父”。這時別人國家用幾千億來買這種技術,但袁隆平,拒絕了它始終記著他的夢是讓所有中國人都能吃飽飯,他沒有為這些金錢所迷了眼。
我相信袁隆平的`這種精神和品質一定會流傳在世界上代代相傳,像王冕寫的詩一樣,“只留清氣滿乾坤”。讓更多人學到袁隆平的這種精神。
文檔為doc格式。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六
陰沉沉天,必定有事情發生,擊中淚眼。
今日午飯過后,我正專心的在思考作文題目,新聞中突然傳來了兩個噩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今天下午一點零七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吳孟超院士在一點零三分逝世,享年99歲。這兩個消息,讓我不禁流下了悲傷的眼淚,這淚珠中,有著數不計數的悼念。國世無雙,一路走好!
一直到晚上,心情也難以平復,我靜靜的見媽媽在翻看手機,上面全是袁爺爺的照片和悼念袁爺爺的視頻,這讓我不禁又想起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死亡終究是人類的克星,看著一個個巨星離我們而去,想保你也留不住。
袁爺爺曾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遍布全球夢”,為了實現夢想,袁爺爺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解決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溫飽問題,今天,看看碗中的米飯,無比的思念敬愛的袁爺爺,可是您已離我們遠去。
長沙,從前一個歡樂的地方,如今因為袁爺爺的逝去成了一個悲傷的地方,我真想對袁爺爺說:“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他再也聽不見了。
上帝是不是缺稻草了,帶走了袁隆平爺爺?想著逝去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吳孟超爺爺,和袁爺爺一樣也去了另一個新世界,為那里的人類造福。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會一直記得!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七
袁爺爺:
謝謝您,您是多么偉大。1949年,您本來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最好的大學,但您卻不顧家人的反對進入了江西農業大學。您小時候看到有不少災民因為鬧了大饑荒,活活餓死了。您下定決心,要為我們祖國的人民出一份力,讓全球的人都吃上熱騰騰的白米飯。
還有一次,您和一位學生去找一株雄性的水稻。您不顧一切在找,結果一無所獲。但皇天不負有心人,16天后,你們成功了,找到了六株雄性水稻。經過反復研究,您發明了海水稻和超級稻,為糧食緊缺做出巨大的貢獻。但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爺爺不幸去世了,我只想說,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愛您。
寫信人:
日期: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八
隆平院士故離去。
立馬關注各媒體。
視頻播放這消息。
看到市民送袁老。
"一路走好”淚如雨。
是誰。
讓我們碗中再不缺米。
是誰。
讓我們從此再沒挨饑。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
苦心研發雜交新品米。
使得米香飽腹飯迷你。
想當年。
我們從小挨餓忍腸饑。
家家糧食不多余。
戶戶糧缸很少米。
袁老一心搞科研。
雜交水稻創奇跡。
如今吃飽沒問題。
叫人怎能不想您。
是否使命已完畢。
匆匆忙忙就離去。
叫人怎能不痛哭流涕。
您給人民造富余。
百姓永遠感念您。
您是當代大明星。
我們永遠懷念您。
返回目錄。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九
重歸沃土。
他去了更遠的遠方,
去播撒金黃的稻香,
讓所有的生命,
豐衣足食。
最深沉的那個人,
無比依戀地走了,
都在喊他:“爺爺!爺爺!回來!",
可他要去喊媽媽了。
粘滿泥土的雙手,
終于可以再一次奏響華章,
凡阿琳上流淌的名曲,
會讓稻花成為最美。
從今往后,
每到您離開的這一天,
我們祭奠每一粒稻種,
像祭奠我們心中的神。
2021年5月22日寮.萬維揚。
返回目錄。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十
剛剛在田間學著打坐。
花花草草的耳畔。
還沒聽夠您走不完的腳步。
從田間到民間,用盡一輩子。
思考糧食與饑餓。
您用拉起小提琴的雙手。
培育種子,培植高產夢的種子。
如父如山扛起糧食的命運。
心中不熄的火種。
讓炊煙里的稻花兒香濃起來。
田疇,種子還有稻穗沒有哪一樣不是您的命。
每一粒稻谷長成溫飽的樣子。
盛滿飯碗的樣子。
2021/05/22。
返回目錄。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十一
重歸沃土。
他去了更遠的遠方,
去播撒金黃的稻香,
讓所有的生命,
豐衣足食。
最深沉的那個人,
無比依戀地走了,
都在喊他:“爺爺!爺爺!回來!",
可他要去喊媽媽了。
粘滿泥土的雙手,
終于可以再一次奏響華章,
凡阿琳上流淌的名曲,
會讓稻花成為最美。
從今往后,
每到您離開的這一天,
我們祭奠每一粒稻種,
像祭奠我們心中的神。
2021年5月22日寮。萬維揚。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十二
少年時。
母親拋下他。
生活拋下他。
禾苗,間距稀疏(可以供少年的他。
溜來溜去,洗泥水澡)。
也不強壯。
一畝一百多斤的稻谷。
養活得了地主。
養不活長工。
他靠吃蘿卜長大。
越來越瘦弱。
我們是一大家子。
年少時。
種實驗田。
正是袁隆平先生推廣的。
最早的制種基地之一。
水稻擠在一起。
很強壯。
我們五兄妹也擠在一起。
也越來越強壯。
返回目錄。
悼念袁隆平院士范文(13篇)篇十三
“隆平高科”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上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任該公司名譽董事長,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紅20多萬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為博學中學的武漢四中110周年校慶的袁隆平,在回答記者“是否關注‘隆平高科’的股價”的提問時,平靜地說:“我從來不管這個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飯穿衣,自然不能脫俗地拒絕金錢。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袁隆平說:“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獲,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
與此事業觀相呼應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觀。他說自己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咨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所以,袁隆平對“隆平高科”股價的“從來不管”,語氣雖然“平靜”,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名科學家對名利的淡泊,對科技事業的執著。沒有正確的榮辱觀,沒有對畢生追求的事業的熱愛,面對滾滾而來的股票紅利誘惑,也許就不會有頭頂烈日、腳踏泥地進行田間科研的耐心,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的紀錄,也許就將作為袁隆平一生的終結標簽載入歷史。但是,我們的畝產現在達到了800公斤。袁隆平還說,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有希望在實現,比預計提前3年。
有目標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不是說袁隆平就應該勞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書寫成大寫的人,只是當我們聽老爺子表述著自己只管自己份內的事,學有專長的事,我們才感到,人原來并不是萬能的主。袁隆平當然可以掛著他“雜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氣派的“隆平高科”老板桌前“指點江山”,而且我絲毫也不懷疑以他的聰明才智,賺取的必將是大筆的鈔票。但袁隆平的“興趣”卻讓我堅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噸的票子,世界卻少了畝產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視為人生的恥辱。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袁隆平說:“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或許,他就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
都說“術業有專攻”。袁隆平對持有5%股份的公司“從來不管”,當是對許多自詡的“能人”當頭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一心無二用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謀求更大的作為,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珍惜。學學袁隆平對“本職工作”內外的“野心”和“平靜”,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實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