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點,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如果你正在追求卓越的作文水平,以下的優秀作文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和指導。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一
1.正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知道它們的外形特征。
2.學習嵌板與相應卡片的配對。
3.發展幼兒的視覺與觸覺。
活動準備。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實心圖形卡片、粗線條與細線條卡片(附后)。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對兄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嵌板)。
二、幼兒觀察、操作學具,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操作、感知,認識正方形與長方形。提問:
(1)這對兄弟長得一樣嗎?
(2)它們哪里不一樣?
(3)那它們有一樣的地方嗎?
(4)師總結:這個四條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正方形.這個兩組對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長方形。
2.三段式教學法教授正方形與長方形:
(1)師:這是正方形(長方形)。
(2)師:這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啊?
(3)師:這是什么?
三、嵌板與卡片的配對。
1.教師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師:今天正方形和長方形兩兄弟還帶來了它們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
(1)(出示實心圖卡片)。
師:你們看這張照片是誰的啊?(根據幼兒的回答擺放卡片,檢驗是否正確.然后請幼兒擺放另一張卡片)。
(2)(出示粗線條卡片)。
師:我這里還有兩張卡片,和剛才的有點不一樣,你們來幫幫忙,看看它到底是誰的。(請幼兒嘗試擺放)。
2.幼兒操作嵌板與卡片的配對.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倆的照片,你們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發給它們啊?
活動評析。
蒙臺梭利教育的科學之處,在于它能針對幼兒發展的敏感期幫助幼兒發展潛能。敏感期有感覺器官精練的敏感期和肌肉運動協調發展的敏感期。在感覺的'敏感期內,孩子會以他的視覺、觸覺去學習分辨物體的尺寸、大小、顏色、形狀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動.正是根據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設計的。但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蒙氏活動。又有別于我們當前幼兒園的一般教學活動,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綱要》理念的一個結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這一載體幫助幼兒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此次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活動的命名和導入部分。
設計者將毫無生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兄弟”,將枯燥的形狀擬人化、游戲化,這樣能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學習活動從一開始就讓幼兒感到親切、好玩,激發了幼兒探討的興趣和欲望。
2.活動充分給予了幼兒實際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觸摸兩個方形來感知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典型特征.并且通過觸摸比較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體現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感知、自己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的教育理念。
3.嵌板與卡片的配對練習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同時,配對的練習又是分層次的。從實心到粗線圖再到細線圖,逐步增加難度,幼兒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操作才能解決問題,這種由易到難的卡片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思維判斷能力。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二
1、正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知道它們的外形特征。
2、學習嵌板與相應卡片的配對。
3、發展幼兒的視覺與觸覺。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實心圖形卡片、粗線條與細線條卡片(附后)。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對兄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嵌板)。
二、幼兒觀察、操作學具,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操作、感知,認識正方形與長方形。提問:
(1)這對兄弟長得一樣嗎?
(2)它們哪里不一樣?
(3)那它們有一樣的地方嗎?
(4)師總結:這個四條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正方形。這個兩組對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長方形。
2、三段式教學法教授正方形與長方形:
(1)師:這是正方形(長方形)。
(2)師:這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p>
(3)師:這是什么?
三、嵌板與卡片的配對。
1、教師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師:今天正方形和長方形兩兄弟還帶來了它們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
(1)(出示實心圖卡片)。
師:你們看這張照片是誰的?。浚ǜ鶕變旱幕卮饠[放卡片,檢驗是否正確。然后請幼兒擺放另一張卡片)。
(2)(出示粗線條卡片)。
師:我這里還有兩張卡片,和剛才的有點不一樣,你們來幫幫忙,看看它到底是誰的。(請幼兒嘗試擺放)。
2、幼兒操作嵌板與卡片的配對。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倆的照片,你們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發給它們?。?/p>
【教學反思】。
蒙臺梭利教育的科學之處,在于它能針對幼兒發展的.敏感期幫助幼兒發展潛能。敏感期有感覺器官精練的敏感期和肌肉運動協調發展的敏感期。在感覺的敏感期內,孩子會以他的視覺、觸覺去學習分辨物體的尺寸、大小、顏色、形狀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動。正是根據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設計的。但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蒙氏活動。又有別于我們當前幼兒園的一般教學活動,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綱要》理念的一個結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這一載體幫助幼兒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此次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活動的命名和導入部分。
設計者將毫無生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兄弟”,將枯燥的形狀擬人化、游戲化,這樣能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學習活動從一開始就讓幼兒感到親切、好玩,激發了幼兒探討的興趣和欲望。
2、活動充分給予了幼兒實際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觸摸兩個方形來感知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典型特征。并且通過觸摸比較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體現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感知、自己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的教育理念。
3、嵌板與卡片的配對練習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同時,配對的練習又是分層次的。從實心到粗線圖再到細線圖,逐步增加難度,幼兒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操作才能解決問題,這種由易到難的卡片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思維判斷能力。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三
正方形紙。
操作方法。
01一張正方形的紙,橫折一次,豎折一次,對角各折一次,這樣留下一個“米”字形的折痕。
02以一個小正方形為低,沿著折痕疊成如圖所示的狀態。
03用手按下,是一個正方形。
04沿中縫對折。
05反面同上。
06把一角對折到中縫中心,其他三個角同樣。
07兩兩對折到最后如圖所示樣。
08把翅膀放下來,折好腦袋,一個漂亮的紙鶴就做好啦!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使同學掌握方形的方法。
2運用學習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練習畫電視機。
3培養同學發明性思維,添加精彩的電視節目。
教學難點:添加精彩的電視節目。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畫電視機,板書課題:畫電視機。
考慮分析。
大家想一想電視機的外形是什么形的?方形怎樣畫呢?讓幾名同學到前面黑板上畫,然后教師總結歸納他們的畫法。
實踐操作。
在畫紙上布置位置(可以滲透構圖一詞)。
勾畫方形。
添加電視機特征。
添加精彩的'電視節目。
涂色。
課堂小結。
談收獲、談體會,總結經驗。
課題:畫大汽車-組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使同學靈活勾畫基本形。
2運用學習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練習畫大汽車。
3培養同學發明性思維,添加乘客與街道。
教學難點:添加精彩的電視節目。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畫法,以和利用這幾個基本形勾畫事物。這節課我們要利用這幾個基本形組合來勾畫大汽車(板書課題:畫大汽車-組合練習)。
觀察研究。
(出示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汽車整體來觀察側面可以概括成什么基本形,在汽車車體上還有那些基本形。車窗是方形、車輪是圓形等等(盡量讓同學細致觀察并說出來)。
方法演示。
布置位置(構圖)。
勾畫長方形(車身)。
添加兩個圓形(車輪)。
添加車窗、車燈等。
涂色(幻燈片復合)。
實踐操作。
在同學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為同學提供圖片資料,巡回指導,因材施教,注意發揮同學的個性,多鼓勵多褒揚,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小結。
談收獲、談體會,總結經驗。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五
看封面就很別具匠心,群星環繞,藍色背景,正中心有一只亮光中略帶嬌羞的小母雞。再翻開漂亮的環襯,各種各樣圓形的蛋,橢圓形的蛋,上圓下橢的蛋,也有下圓上尖的蛋,就是沒有找到一個方形的蛋。這些蛋和這只小母雞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可以說此時此刻我們對這本書是越來越感興趣了。
福洛克農場里有一個家禽俱樂部,每一個星期四,雞太太、鴨太太、鵝太太和一大群太太們一起聚會,大家都在各種各樣的炫富“別踩到我的戒指,這可是正宗的巴黎貨”,原來不光在人類的明星界流行著巨型的鴿子蛋戒指,在家禽的富太太界也流行大鴿子蛋戒?!拔以诖箫L中一連飛行了5360公里,平均每小時飛行34公里呢”“我昨天晚上上收集了13公斤上等的蠕蟲呢”“我一晚上就下了56個蛋”,雖然女兒對速度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也不知道5360公里到底有多遠,但是她看到一晚上就下了56個蛋,就開始問我了“媽媽,我在奶奶家里看到過了一個雞一天只能下一個蛋,這個雞會下56個蛋,是真的嗎?”孩子也開始對這些富太太們的話產生極大的懷疑了。
看看這時候我們的小雞喬吉特和那些衣著華麗的富太太們比起來,是那樣的樸實,木真,稚嫩,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大家開始問喬吉特了“你最近怎么樣???”“我?我……嗯……今天早上,我下了一個方形的蛋!”這成了一個特大新聞在農場里炸開了鍋,喬吉特一夜間成了明星了。記者們大老遠的都來采訪她。這時再看看我們的喬吉特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樸實的小母雞了,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大搖大擺的,說起話來也夸夸其談了。她把翅膀雄赳赳的豎起來,把靴子上的馬刺擦的亮閃閃的,無論走到哪里都是自信滿滿的樣子。喬吉特一夜成名,畫面上那個蜷縮在角落里的小母雞,驟然成為故事的主角。那些意氣風發的太太們在這一頁都成了陪襯??墒菃碳氐男睦飦y極了,她覺得自己的腦子一下子變得空白了。
終于有一天,一只好奇的鵝太太開口想看看那個了不起的方形的蛋,喬吉特雖然滿口答應了,心理卻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這一下應該怎么交差了。她用遍了所有的方法都沒有讓雞蛋變成方形。第二天早上當喬吉特懷揣著蛋忐忑的走出來的時候,大家驚呼“啊,快看啊她真可愛”“她長得真壯啊”“毫無疑問,這是一只最漂亮的小雞”“很明顯,方形的蛋孵出來的孩子,果然與眾不同呢!”“快看,她的腦袋是方形的呢!她的翅膀看起來真有力!”鵝太太不屑一顧的說“不管怎么說,我可沒有看到她下的那個方形的蛋”,大家又紛紛的炫富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喬吉特有什么安排呢?“我?我……實際上,我只想呆在這里,和我的寶寶待在一起?!?/p>
故事的結尾讓我們感到很欣慰,喬吉特一開始是有虛榮心,但是到故事的末尾,其他那些雞炫耀著自己的新裝的時候,約見自己那些高大上的朋友的時候,她不再有攀比之心了,只想跟孩子在一起。我們都曾經青春年少過,也曾經輕狂過,也曾經虛榮好勝過,但是當生命里最重要的那個人出現了,什么都是浮云了。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了,不要生活在別人的眼睛里。不要虛偽的去羨慕別人,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了。
看完這個故事女兒說“原來小雞在說謊啊,根本就沒有下方形的蛋。說謊的小雞鼻子會向皮諾曹一樣變長的”“那你說說謊好不好?。磕阋院筮€說謊嗎?做錯了事情不要緊,只要你自己能承認改正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做錯了事情還說謊,媽媽就要生氣打屁gu了”“我知道了媽媽,我以后不會說慌的”??蠢L本故事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比我們自己說十遍八遍還要來的直接,孩子從故事的內容里面理解了道理并且能和自己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是最好不過的了,這就是現在為什么那么多的媽媽熱衷給孩子買繪本,繪本就是孩子的精神食糧,這個是我們用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再次感謝海豚繪本花園和繪本網給的這個寶貴的試讀機會!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六
思考1:現在的單元教學系列感強,很緊湊,而且向綜合方向發展,應結合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以教材為出發點,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傳授知識,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加強不同學科間尤其是不同藝術學科間的融合,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
思考2:美術課程改革已蓬勃展開,教學活動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必將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傳統美術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也無法培養出現代公民和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正在經歷巨大變革的現代美術教育以不斷滿足和豐富人類多層次與多樣性的精神文化為目的,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七
在福洛克的一個農場里,有一個家禽俱樂部。每個星期四,家禽太太們都會聚在一起,一邊啄著農場里的玉米粒,一邊做做編制活兒?!班?,小心點!你踩著我的戒指了!這可是正宗的巴黎貨,我可是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它是世界上最貴的戒指?!?/p>
“對不起,我想我得躺下來休息一會兒。我在大風中一連飛行了5630公里,平均每小時飛行34公里呢!真是有點兒累了?!?/p>
“噢,我的天,你看起來確實像一只煮熟了的火雞呢!可你看看我,容光煥發,我昨天晚上收集了13公斤上等蠕蟲呢!”“哼哼!隨你們信不信,我一晚上就下了56個蛋?!?/p>
在所有的家禽太太們中間,只有母雞喬吉特沒有說話。“親愛的,你呢,最近怎么樣?”“我?我?嗯……今天早上,我下了一個方形的蛋!”我的天,方形的蛋?喬吉特下了一個方形的蛋。這條特大新聞,很快就在福洛克農場里傳開了。
下了一個方形的蛋?那個有點自卑有點不合群的喬吉特為什么會這樣說?虛榮?自卑?保護……總之,不管怎樣,一個謊話誕生了!
母雞喬吉特一夜之間變成了明星。動物們從世界各地來到農場。拜訪喬吉特,向她學習經驗。記者們也從大老遠的地方趕來了?!澳闶窃趺醋龅降??”“能談談你的感受嗎?”“你當時疼不疼?”“誰是哪位幸運的爸爸呢?”“你可真是了不起啊!”
從此,喬吉特走起路來大搖大擺,說起話來夸夸其談。她把翅膀雄赳赳地豎起來,把靴子上的馬刺擦得亮閃閃的。無論喬吉特走到哪里,她都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這個謊話讓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她的世界變得忙碌起來,關注、被采訪、被捧的高高在上……她也很高興的沉浸在其中,感覺自己真的成了明星,成了被大家關注的對象,有了炫耀的資本,她的形象變得閃亮又高大,直到一天,好奇的鵝太太提出“我們能不能看看那個了不起的雞蛋呢?”
有一天,好奇的鵝太太開口了。“我們能不能看看那個了不起的雞蛋呢?”她問。“啊哈,當然……當然……”喬吉特滿口答應道。
可是,喬吉特的心里亂極了!她覺得自己的腦袋一下子變成了空白?!坝H愛的……我們明天早上在你家門口見面,可以嗎?”鵝太太問?!班拧摇遥斎豢梢裕 眴碳刂е嵛岬鼗卮??!拔以撛趺崔k呢?”她在心里想。
喬吉特幾乎用遍了所有的方法。
啊哈!多么難以答應,多么不想答應,但是還是得答應。一霎那,喬吉特從虛幻的生活中回到了現實,她還是那只普通的母雞,她下的蛋還是那普通的橢圓形的蛋,無論喬吉特用遍各種方法,她下的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橢圓形的蛋。謊話,總是要被拆穿的。
第二天,公雞剛剛叫過一遍,動物們就成群結隊地來到了喬吉特的家門口。大家拿著照相機,前面是個頭小的,后面是個頭大的。他們一個接一個,把喬吉特的家圍得水泄不通。喬吉特把自己的蛋揣在懷里,沮喪地走了出來。
喬吉特揣著自己的蛋,沮喪地從家里走出來,已經做好了和大家澄清的準備,只是該怎樣說出自己是說了個謊話呢?故事到這里,喬吉特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她為自己的謊話已經付出了代價――她背負了沉重的心里壓力!還要讓她承受更多么?感謝作者溫柔的處理了這個尷尬的情景――小雞破殼而出!
“噢,我的天!”“噢,快看哪,他真可愛!”“他長得真壯啊!”“哎呀,他真是個小可愛!”“毫無疑問,這是一只最可愛的小雞?!逼た颂滟澋?。“很顯然,方形的蛋孵出的孩子,果然與眾不同呢!”古格女士嚷嚷著。“哈!快看,他的腦袋是方形的呢!他的肩膀看起來真有力!”一只公雞說。
聽聽,虛榮的`不只是喬吉特。說謊的也不只是喬吉特。其實,這就是一只普通的小雞,但是,因為之前被披上了特別的外衣,大家對他的評價確是不一樣了呢!
“切!不管怎么說,我可沒看到她下的那個方形的蛋?!边@時,鵝太太在一旁咕噥起來。“嘿!可不能這么說?!兵澴舆B忙打斷了她,“我們應該早點來到這兒來的。”()“老天爺,我們來得已經夠早了?!币恢粊碜詭變葋喌哪鸽u嚷嚷起來?!昂昧撕昧?!我得去試試靴子上的新馬刺,那可是100%的正宗貨。”
“我也走了!我還趕著去見我的男朋友呢!他可是一只華麗的孔雀,最高貴的總統?!薄拔乙埠网喭踝蛹s好,一塊兒去池塘里滑雪呢!你呢,喬吉特,有什么安排嗎?”
“我?我……實際上,我只想待在這兒,和我的寶貝待在一起?!?/p>
好奇的鵝太太還是糾結與那個方形的蛋,但是無所謂了,大家看到了破殼而出的小雞,蛋是不是方形的已無從考究。自己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試試靴子上的新馬刺;見男朋友……誰還在乎是不是方形的呢!而這時的喬吉特也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每個人的生活不相同,現在,喬吉特想做的,就是和寶貝待在一起。多么甜蜜幸福?。?/p>
故事結束了,就像編輯推薦的,這是一本現實主義繪本佳作,從搞笑的故事,天馬星空的想象,會講故事的圖畫中,感受深刻的主題。這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思考人生的表達方式。當然,故事帶給爸爸媽媽的感觸會頗多吧。而我們的小寶貝,現在只要從故事中感受樂趣就好了。太多的寓意自然會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漸漸體會。
最后,感謝我愛繪本網,感謝海豚傳媒,將優秀的圖書帶給我們!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八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比較注意的是數學的知識教學,往往忽略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和應用。學生可能學會了知識上的技能,卻不會把數學和世紀生活連在一起,在生活中不會應用數學,這樣就造成了數學和生活的脫節,失去了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在這個課堂上,我從身邊的正方形以及謎語的方式引入,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充斥著生活,生活處處充滿了數學,這樣的數學才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另外,本節課堂上,我讓膽小的同學回答問題,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對于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們更應該采取鼓勵的方式,而不是放任不管,讓他們自生自滅。而且,這節課我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發現,他要到取得成功的快樂,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勤于動腦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空間,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要知道,當學習,尤其是數學的學習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新引力時,學生才能真正的“動”起來,因此,我們老師應該把書本上的東西進行轉化,變成學生動手、動腦實踐的活動,把首相的數學轉化為學生喜歡的事物或者生活,這樣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九
1.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
2.正確計算.
重點。
難點。
理解簡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活動投影片、釘子板、尺子.
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下面各題.
520+70430×2?1600÷8?430-60。
880÷4?3100×3380+40?500×6。
4200÷7800-50400÷5??2000×4。
2.復習.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個6相加,用另一種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間有一種什么關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例4,建立周長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這兩幅圖.
問題:圍成像圖中這樣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別要用多少厘米長的線,該怎么求?
(1)學生按要求自己解決.
要求:請同學們在各自的釘子板上用線圍成圖中那樣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們每條邊的長度,然后算一算圍成這兩個圖形分別用多長的線.
提示:以厘米為單位,如果每條邊的長不是整厘米數,看和哪個整厘米數接近,就算大約是多少厘米.
學生動手測量、計算之后,要求學生按操作的過程組織語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詞匯報測量結果.
深入學困生中,幫助他們準確測量.
(2)學生匯報對兩個圖形的測量結果.
引導學生明確:這個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條邊一共長12厘米,圍成這個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長的線.
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度都是2厘米,四條邊一共長8厘米,圍成這個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長的線.
(3)說明: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課題)。
2.學習例5.
(1)在黑板上畫出下圖:
(2)讓學生自己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將兩種算法在黑板上.
第一種:第二種:
2+2+2+2=8(厘米)2×4=8(厘米)。
(3)重點講解“邊長×4”的道理.
利用投影把計算公式與幾何圖形有機地聯系起來.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圖形,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各邊長,然后把四個邊長在一條線上拉直合并起來,就得到.
啟發學生明白其理:依據正方形的特點,想一想為什么用邊長×4?
因為正方形的四個邊長相等,有四個同樣大小的邊長,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邊長×4”.
(4)比較兩種算法,說說哪一種最簡便?
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數字小時用加法算還容易些,數字大了,用加法計算就非常麻煩,所以,用“邊長×4”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用這種簡便算法,求一個.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7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名學生板演,巡視,集體校對,糾正錯例.
3.小結:怎樣求最簡便?為什么?
三、課堂小結.
學習這節課有什么收獲,最有意義的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量一量同桌同學為你準備的七巧板塊,算出其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板塊的周長.以整厘米為準.
2.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間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給同桌,討論:怎樣測量,就可以算出這個拼成的,說說為什么.
3.學校操場前面要建一個正方形的升旗臺,邊長是20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業?.
1.一塊正方形的手帕,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一個正方形的桌面,邊長是80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一個正方形花圃,周長是60厘米,邊長多少米?
設計。
邊長×4。
例5。
2×4=8(厘米)。
游戲目的。
2.使學生的頭腦靈活,增強觀察能力.
游戲過程。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
教材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習近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課前準備: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每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說你們已經知道了一些關于面積的知識,可否接受我的挑戰?
(1)什么是面積?
2.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用?
4.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從數學的角度尋找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么有關系?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溫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探索2號和3號長方形的秘密,完成實驗記錄表。
2.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與組內成員說一說。
3.小組共謀:嘗試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準確表達你們的發現。
(設計意圖: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借助導學提示經過啟發,獨立思考,討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從而提高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展示交流。
(四)、拼圖驗證。
請各小組再拼一個長方形,并記錄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看看我們的發現是不是適用于任意的長方形。
(五)觸類旁通。
想一想,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指名說。
聽學生匯報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實踐應用。
2、練一練第5題。
3、根據算式畫出。
四、提升。
在今天的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聯想,探究裝飾與結合的美感。2、情感目標:培養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能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小組合作的態度與能力。3、能力目標:從不同的角度對手進行聯想,體驗不同的繪畫工具、材料的使用效果,進行平面描繪和立體彩繪的方式將聯想到形象表達出來。
教??學。
重難點教學重點: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探索以手形與身邊熟悉事物的關系進行聯想。教學難點:研究手形的裝飾與組合。
教學準備。
水彩筆、油畫棒、手工紙、水粉顏料等。?。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小朋友們,你們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嗎?誰來和老師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一塊來玩兒,好嗎?在剛才的游戲中,你知道“石頭、剪子、布”都是用什么變的嗎?是呀,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能表達4000多種信息的“手”。板書課題——手形的聯想。(二)觀察聯想:1、你喜歡你的這雙手嗎?它都會幫助你做哪些事情???2、我們的手不但可以做事情,而且還可以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誰能到前面來展示自己的手形,讓大家猜一猜。3、看到大家的表演,王老師也想把自己用手形創編的小故事表演給大家,歡迎嗎?(師表演:狼和狗都說自己的本領大,吵了起來,便找來一位老者來評理,小動物們紛紛來湊熱鬧,狼說比狗跑得快,小兔子說:要說跑得快,我們不相上下,而且我比你們還靈活;狼和狗又說比誰跳得高,這時老鷹又說:你們跳得再高也沒有我老鷹飛得高呀;于是狗又說我比狼漂亮得多,在一邊的孔雀得意地說:瞧你長那樣還算漂亮?。焕呛凸酚悬c不好意思了,說,那就看看誰的壽命長吧,小烏龜慢慢的爬了過來說:狼狗哥哥,別看我什么都落后,但是你們的壽命可不能跟我比呢。)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導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貼近生活,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手形”在腦海里的印象,為創作打好基礎。《手形故事》的表演既吸引學生注意力,又為創作做準備。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人美版教材第二冊的第7課,屬“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在本節課的教案設計過程中,我主要以低年級學生愛玩的興趣來構思的,游戲、故事、動手表演、在手上畫畫等等,都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有了良好的素材和想法,大膽的創作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和有趣的手形畫。但回顧本節課,也有令自己不太滿意的地方,如在學生創作前,應適當的再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可能創作效果會更突出一些,還有學生創作時采用兩人合作的方式似乎有些過于牽強,導致有合作不太愉快的現象,在課堂評價處,應再細致深入一些。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卡片面積問題,促使學生經歷問題研究發現規律形成方法的研究過程。體驗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的意義和作用:在直接測量的方法基礎上逐漸改進測量方法,發現間接測量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過程中,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并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計算能力進行相應的訓練。
3、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討論研究等學習方式逐漸自覺地改進測量方法,形成新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于長方形的長與寬的乘積。
教學準備:
課件、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若干、長方形卡片、直尺。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我們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復習導入。
概括起來我們知道了兩件事:什么是面積和面積單位;知道用面積單位鋪滿的方法可以知道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啟發研究。
(1)估一估??伎寄愕难哿?,估一估這張長方形卡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怎樣才能準確知道卡片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們剛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積?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積是多少?
(2)誰估計得比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測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鋪情況。
(1)沿長擺了幾個?有這樣的幾行?一共是幾個幾?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全部鋪滿,這是一種方法,誰和他的方法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卡片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面積,通過鋪滿、數面積單位的個數,使學生建立和深化面積意識:把所有的面積單位都數上,才是卡片的面積。
3、展示交流半鋪情況:沿長一行,沿寬一列。
(1)探究方法:這是沿長擺幾個,沿寬擺幾個?
(2)能想象出鋪滿是多少個面積單位嗎?
(3)課件演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4)這種方法不用全擺滿,通過想就知道全部鋪滿以后有多少面積單位了。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全鋪麻煩,到鋪一部分,只擺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積單位的總數,在操作中對直接經驗進行修改。
(1)用這個方法,比比誰能很快地求出這個長方形卡片的面積。
(2)面積是多少?(課件展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促學生深入思考,再次豐富學生間接測量經驗,優化方法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探究更簡便的方法間接測量方法。
(1)半鋪的方法比較簡單,但它是不是適用于任何一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呢?
(4)探究交流:為什么長20厘米就能擺20個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呢?
(5)為什么寬是4厘米,就能擺這樣地行呢?怎么列式?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測量較大面積卡片的方法,引起學生自覺改進舊方法的意識,發現長方形長、寬與面積單位邊長個數的關系,突破由面積單位到長度單位的轉化這一理解難點。
比比誰能很快地算出這張卡片的面積,面積是多少?怎么列式?(板書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這么了不起的發現!
設計意圖:培養想象能力,內化操作活動,展現思維狀態,推進學生思維發展,深化理解面積計算方法。
(三)歸納公式。
(1)研究到現在,你知道量出長和寬后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3)(指算式)看到長幾厘米,就知道能擺幾個面積單位,寬幾厘米,就知道能擺這樣的幾行。所以長的厘米數乘寬的厘米數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數。
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驗證公式。
2、交流反饋:選取教室里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先估計它的面積,再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較接近。
3、練習: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鞏固新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價值。
四、總結研究過程,滲透數學研究的方法。
回顧一下咱們的研究過程:同學們經歷了解決長方形卡片面積問題直接測量到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發現規律:間接測量方法形成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的研究過程。今天我們研究出了求長方形的好方法,能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其實利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求其他圖形的面積,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三
1.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
2.正確計算。
理解簡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活動投影片、釘子板、尺子。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下面各題。
520+70430×21600÷8430-60。
880÷43100×3380+40500×6。
4200÷7800-50400÷52000×4。
2.復習。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個6相加,用另一種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間有一種什么關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例3、例4,建立周長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這兩幅圖。
問題:圍成像圖中這樣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別要用多少厘米長的線,該怎么求?
(1)學生按要求自己解決。
要求:請同學們在各自的釘子板上用線圍成圖中那樣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們每條邊的長度,然后算一算圍成這兩個圖形分別用多長的線。
提示:以厘米為單位,如果每條邊的長不是整厘米數,看和哪個整厘米數接近,就算大約是多少厘米。
學生動手測量、計算之后,要求學生按操作的過程組織語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詞匯報測量結果。
教師深入學困生中,幫助他們準確測量。
(2)學生匯報對兩個圖形的測量結果。
引導學生明確:這個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條邊一共長12厘米,圍成這個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長的線。
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度都是2厘米,四條邊一共長8厘米,圍成這個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長的線。
(3)說明: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
2.例5.
教師口述題目:用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使每邊長2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下圖:
(2)讓學生自己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將兩種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第一種:第二種:
2+2+2+2=8(厘米)2×4=8(厘米)。
教師通過學生口述第二種算法時,板書:邊長×4。
(3)重點講解“邊長×4”的道理。
教師利用投影把計算公式與幾何圖形有機地聯系起來。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圖形,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各邊長,然后把四個邊長在一條線上拉直合并起來,就得到。
啟發學生明白其理:依據正方形的特點,想一想為什么用邊長×4?
因為正方形的四個邊長相等,有四個同樣大小的邊長,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邊長×4”。
(4)比較兩種算法,說說哪一種最簡便?
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在以前的中,我們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數字小時用加法算還容易些,數字大了,用加法計算就非常麻煩,所以,用“邊長×4”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用這種簡便算法,求一個。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7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集體校對,糾正錯例。
3.小結:怎樣求最簡便?為什么?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最有意義的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量一量同桌同學為你準備的七巧板塊,算出其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板塊的周長。以整厘米為準。
2.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間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給同桌,討論:怎樣測量,就可以算出這個拼成的,說說為什么。
3.學校操場前面要建一個正方形的升旗臺,邊長是20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業.
1.一塊正方形的手帕,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一個正方形的桌面,邊長是80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一個正方形花圃,周長是60厘米,邊長多少米?
邊長×4。
例5。
2×4=8(厘米)。
游戲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學生的頭腦靈活,增強觀察能力。
游戲過程。
2.教師:請你先動腦筋想想,在動腦的同時還要動手畫一畫,手和腦同時參與活動,才能互相彌補不足,更快地尋找出答案。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四
1、使學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質,并會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通過分析正方形的概念、性質與矩形、菱形的概念、性質的聯系和區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一副三角板。
歸納法。
復習提問:
1、讓學生分別敘述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定義和它們的特殊性質。
2、說明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內在聯系。
引入新課:
我們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個是使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成為直角,而另一個則是使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邊相等得到的,于是大家想到如果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就組成了一個更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一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極為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
新課講解:
因為學生對正方形很熟悉,所以可以直接介紹正方形的定義。
有一組鄰邊相等,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從正方形的概念可知,首先正方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下定義的。同時它又包括兩層涵義:
(1)它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2)它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五
教學時間。
4/4一(2)?4/5一(1)。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板書。
擺造型。
涂顏色。
課???題。
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感知,能認識一些簡單的物和形,在本課中,通過不斷變化的手形來引導孩子們進行豐富的聯想,并能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充分體現藝術的價值。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有助于學生成為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
通過學習使孩子們充分認識到手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自我,關注他人,體驗合作的樂趣與“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1、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探索以手形與身邊事物的聯系進行聯想。2、研究手形的裝飾和組合。
課時安排。
2課時。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六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是小學數學第六冊幾何小實踐的教學內容,閔行實小的毛愛文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整堂課充分體現出二期課改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理念和新基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失為一節好課.但是除了毛老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數學素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學生的表現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整堂課中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積極熱烈地開展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學的不同觀點比對之后,能判斷選擇出更優的計算方法,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自己得出如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下面就選取學生突出表現的三點做個點評:。
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整節課中,毛老師設計了許多的問題,頻率較高,面較廣,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作出及時準確地回答,沒有重復發言和言不答題的,而且當一個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其他的學生能及時地判斷和修改,對于表達不完善的發言,更能加以補充說明.例,師:求長方形臺布花邊的長度其實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邊的長度就是求周長.馬上有同學舉手表示異意,生2:求花邊的長度其實在求長方形臺布的周長."聽"是學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進行認真的傾聽才能有良好的發言,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更加流暢,使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思維得以更好的激發.
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整節數學課中,學生的回答充分體現出數學的特點,語言的表達科學,簡練.例在第一環節探究長方形的周長環節中,學生展示出3種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師:每個算式的意義是什么生1:把長方形4條邊的長都加起來就是長方形臺布的周長.生2:它是看特征的,長方形的特征是對邊相等,所以一定有2個長和2個寬,所以2×8加2×9就得出長方形臺布的周長.生3:長方形里有2個長,2個寬,先把1個長和1個寬加起來在×2,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從學生數學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也看出了這個班級的學生對長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長的計算方法.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的品質.學習數學除了有良好的習慣更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從而培養優良的學習的品質.在學習好長方形周長時,毛老師設計了一個練習,計算兩個長方形圖形的周長,其中一個是正方形.學生在交流發言時,首先想到了4×26這樣的算式,理由是:長方形是兩組對邊相等的,把長和寬加起來后乘2,正方形是4條邊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識的遷移在此時呈現出明顯的特點,知識的靈活運用體現出數學的活學活用.另外在課堂最后一個拓展環節中,毛老師設計的一個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提出問題:求這個圖形的面積至少知道幾條邊哪幾條為什么生1:8條邊,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條邊即可,因為有幾條可以移動,再一一指出.師立刻對此表示肯定和表揚,此時,有一生馬上舉手:我要提醒同學們不是所有的不規則圖形都能巧算的.這個回答的出現讓老師和同學對移動部分邊長巧算周長又有了新的認識.
當然學生簡練流利的表達,具有良好的數學語言和習慣是和老師平時關注學生的發言,培養學生的發言是分不開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要上好一節課,更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好教案,好老師再加好學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鐘留給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獲.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是小學數學第六冊幾何小實踐的教學內容,閔行實小的毛愛文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整堂課充分體現出二期課改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理念和新基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失為一節好課.但是除了毛老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數學素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學生的表現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整堂課中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積極熱烈地開展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學的不同觀點比對之后,能判斷選擇出更優的計算方法,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自己得出如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下面就選取學生突出表現的三點做個點評:。
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整節課中,毛老師設計了許多的問題,頻率較高,面較廣,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作出及時準確地回答,沒有重復發言和言不答題的,而且當一個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其他的學生能及時地判斷和修改,對于表達不完善的發言,更能加以補充說明.例,師:求長方形臺布花邊的長度其實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邊的長度就是求周長.馬上有同學舉手表示異意,生2:求花邊的長度其實在求長方形臺布的周長."聽"是學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進行認真的傾聽才能有良好的發言,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更加流暢,使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思維得以更好的激發.
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整節數學課中,學生的回答充分體現出數學的特點,語言的表達科學,簡練.例在第一環節探究長方形的周長環節中,學生展示出3種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師:每個算式的意義是什么生1:把長方形4條邊的長都加起來就是長方形臺布的周長.生2:它是看特征的,長方形的特征是對邊相等,所以一定有2個長和2個寬,所以2×8加2×9就得出長方形臺布的周長.生3:長方形里有2個長,2個寬,先把1個長和1個寬加起來在×2,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從學生數學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也看出了這個班級的學生對長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長的計算方法.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的品質.學習數學除了有良好的習慣更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從而培養優良的學習的品質.在學習好長方形周長時,毛老師設計了一個練習,計算兩個長方形圖形的周長,其中一個是正方形.學生在交流發言時,首先想到了4×26這樣的算式,理由是:長方形是兩組對邊相等的,把長和寬加起來后乘2,正方形是4條邊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識的遷移在此時呈現出明顯的特點,知識的靈活運用體現出數學的活學活用.另外在課堂最后一個拓展環節中,毛老師設計的一個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提出問題:求這個圖形的面積至少知道幾條邊哪幾條為什么生1:8條邊,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條邊即可,因為有幾條可以移動,再一一指出.師立刻對此表示肯定和表揚,此時,有一生馬上舉手:我要提醒同學們不是所有的不規則圖形都能巧算的.這個回答的出現讓老師和同學對移動部分邊長巧算周長又有了新的認識.
當然學生簡練流利的表達,具有良好的數學語言和習慣是和老師平時關注學生的發言,培養學生的發言是分不開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要上好一節課,更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好教案,好老師再加好學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鐘留給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獲.
方形的聯想(通用17篇)篇十七
上完這堂課我在反問自己通過這一堂課我希望學生掌握什么?如果單純是學會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那么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做到,但是這樣的話,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一個容器,他今后再學習類似知識仍然需要老師的灌裝,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而現代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既然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關注不是請個別優秀的學生的回答來代替所有的學生,既然安排了學生的操作和觀察,就應當將設計出的內容用透,使學生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