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修訂需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教學計劃的步驟和程序,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一
2、明確了本組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撈鐵牛》(板書),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撈)?圍繞‘撈’字,同學們想弄懂《撈鐵牛》一課中的哪些問題?學生動腦筋思考后,各抒己見,提出以下問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等等。教師梳理,并歸納為四個問題:
3、用什么辦法撈鐵牛、結果怎樣?
4、這件事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提出來的,也是我們這課學習的目標。下面,我們就通過讀書來解決這些問題。”
3、請同學們自已讀課文,讀后找出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對應的段落,并按課文的敘述順序給這幾個問題排序。(指名同學到黑板上為這幾個問題排序,明確事情發展順序的意義。)。
4、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同桌齊讀兩遍,交流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寫一遍。
5、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資料或同桌討論解決,再不能解決作上記號。
6、同學們到黑板上自由默寫生詞。個別容易寫錯的,老師及時糾正(如:淤、艙等)。
7、給生字組兩個新詞寫在課堂本上。
8、布置作業:搜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運用“浮力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事例。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二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明白懷丙和尚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記課文重點段落的內容,能復述懷丙撈鐵牛的步驟、過程。
目標1
:(撈鐵牛的各種材料)
1、對課題質疑
2、導入新課。
1、指名讀課文,余生畫出生字新詞,讀完評點。
2、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敘述的,介紹了什么內容。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生字的字型記憶、書寫
3、理解詞義:陷、潛、繃、淤泥、笨重、出色、浮橋
4、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意義。
1、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要撈鐵牛?課文什么地方說明了原因?
2、學習1、2
自然段,分析撈鐵牛的原因
(1)大水沖走鐵牛
(2)笨重的鐵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橋需要鐵牛
3有感情地朗讀懷丙和尚說的話(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這樣讀的原因。
4、學生質疑:什么叫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1、懷丙和尚說的話是什么意思?結合自己課后的閱讀說說
2、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
3、導入: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了解懷丙和尚如何撈鐵牛的。
1、默讀課文,思考:為了撈鐵牛,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分幾步?用豎線將它們劃分開來。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懷丙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準備?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
4、試著給每一步的準備工作加小標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準備工作的不同層次,抓住重點詞語。
6、試著復述準備工作
1、根據第二部分的學習方法,小組學習第三部分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1) 撈鐵牛的幾個步驟
(2)給撈鐵牛的步驟加小標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復述課文
1、懷丙和尚為什么能撈起鐵牛?原因有哪些?
2、這說明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解答。
3、再讀課文開頭懷丙的話,談談體會。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三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四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五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學會生字新詞;學習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2、能力方面:會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會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及其他發展方面: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弄懂懷丙撈鐵牛時做了那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2、初步學習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錄像、實驗演示器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按生字表學生字,讀準字音。
2、練習讀熟課文。
3、在教師指導下,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詞(浮橋、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讀全文,試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結合課后思考題,嘗試分段。
四、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書寫生字。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六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誰撈的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2、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板書:出色)。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摸清地點,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并排栓緊搭架,兩頭拴牢。)。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作一個有用的、聰明的人才。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七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八
1、?通過學文,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3、?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在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他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
自己搜集有關本課的資料。(作者的簡介)。
三教學過程?。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學。
你認識懷丙這個人物嗎?匯報一下資料。
(二)??指導要求,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讀生字,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2)??????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自學反饋:請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三)??讀課文,了解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1、?請七個人讀書,大家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組內交流匯報,達成共識。
3、?全班反饋,總結如下。(略)。
4、?讀讀這七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再分組討論,圍繞著“撈鐵牛”這件事,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有關系,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加強組內合作學習)。
第一段(1、2自然段)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提出能把鐵牛撈上來。
第二段(3~6自然段)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用水的浮力撈起了八只大鐵牛。
第三段(7自然段)講這個和尚就是出色的工程家懷丙。
5、?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說這段話。
四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讀懂詞句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撈?誰撈?怎么撈?)。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朗讀第1、2自然段,思考:這兩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把你讀懂的內容說一說。(結合質疑,解決問題)。
2、出示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1)??????和尚要試試,你說他有沒有辦法,從哪兒看出他有把握?用“——”畫出這個句子。
(2)??????從“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看出了什么?
(3)??????指導朗讀這句話。
3、?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為撈鐵牛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找四個人分別讀這段話,每人一句。
(2)??????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概括句意,(最好用四個字)組內共同討論學習。
4、?出示句子。
(1)??????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摸清位置)。
(2)??????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找到鐵牛沉沒的地方。(備船裝沙)。
(3)??????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栓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并船搭架)。
(4)??????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船之間的架子上。(系繩拴牛)。
5、?深入分析,加強訓練。
(1)??????想一想,這幾步準備工作能顛倒嗎?為什么?
(2)??????讀一讀句中的帶點字的詞,請用“先……再……然后……最后……”的順序說一說這四步準備工作。請一位同學說一說,大家評議。
(3)??????從這四步準備工作中可以看出懷丙和尚的什么特點?談談懷丙給你留下的印象。
6、?指名讀第4~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和尚是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的?(在課下總結)。
(1)???小組討論,撈鐵牛又分為幾步?每步是什么,有什么聯系?
(2)???用“先……再……然后……”練習說話。
(3)???逐步理解,探究為什么。
(4)???請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撈鐵牛的過程。
(5)???探討和尚用了什么原理?(水的浮力)。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或做過這樣的事?(結合課后作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7、?齊讀最后一段,談談你認為懷丙出色在哪里?
(三)??總結“學習主要內容”的方法。
1、?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宋朝出色的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事)。
2、?我們是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
(1)??????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再細讀課文,分段理解內容;
(3)??????最后精讀課文,總體概括內容。
3、?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很多,這只是其中的一種。
四板書設計?。
準備工作。
被水沖走???鏟沙拔牛。
叫水送回???劃槳拖牛。
全部撈出。
五作業?設計。
1、?多音字組詞。
劃??沒??重。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九
二、朗讀課文,概括大意。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分析課文,理解內容。
1、個別讀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問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小組討論:為了讓水把鐵牛送回來,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準備工作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第一步:潛水摸牛。第二步:船裝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繩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說一說懷丙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拉上來的?引導學生把浮力知識與本文有機結合。
4、齊讀第七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懷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學家。)。
5、讓學生舉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浮力的知識。
四、教師總結,指導讀文。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
出示::總有一個人,默默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淚流滿面。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看世界萬物,母愛其實是一種天性。動物也好,人類也罷,惟有母親對子女的愛是默默奉獻,不圖任何回報的。為了子女,母親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當生死攸關的時候,母親總是義無反顧地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代。
1、自由朗讀。
2、指名讀。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母愛。
二、初讀課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牛的母愛》,一同去感受一頭老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
讀著讀著,哪一幕情景最讓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并反復讀幾遍,通過你的朗讀把他表現出來。
3、指名讀。
“后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
還有哪些同學也劃了這句?(英雄所見略同)沒有劃的同學老師建議你現在就把它劃下來。
出示句子,齊讀。
三、研讀課文。
1、牛的主人是怎樣地抽打?(狠狠)。
從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揚起”
什么叫“揚起”?你能做一個“揚起”的動作嗎?
b、“皮開肉綻、哀哀叫喚”
你們見過皮開肉綻的情景嗎?我們想像一下,“皮開肉綻”在你的腦海中,是怎么樣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來了、滿是鮮血)。
老師想問這位同學:如果你面前有一個皮開肉綻的情景,你敢看嗎?
指導讀出讓人揪心的感覺。(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
c、“惱羞成怒”
怎樣的才叫“惱羞成怒”,讀出“惱羞成怒”。
d、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凄厲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分外悲壯。――師:同學們,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老牛?(可憐)。
2、是啊!這真是一頭可憐至極的老牛,可牛的主人為什么會“惱羞成怒”呢?
讀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回答。
a、“終于有一天,一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牛渴極了,掙脫了韁繩,強行闖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運水車必經的公路。”
所以主人很生氣。
b、“老牛以不可思議的識別力,迅速地沖上公路,軍車一個緊急剎車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呵斥驅趕,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鐘過去了,雙方依然僵持著。”
所以主人非常生氣。
c、“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最后造成了堵車,后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試圖點火驅趕,可老牛不為所動。”
所以主人惱羞成怒。
d、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后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
e、面對飛奔而來的軍車,老牛動了嗎?面對罵罵咧咧的司機,老牛離開了嗎?面對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開肉綻”的老牛動搖了嗎?傷痕累累的老牛放棄了嗎?可憐至極的老牛退縮了嗎?同學們,此時出現在你面前的還僅僅只是一頭可憐的老牛嗎?(倔強、堅強、令人佩服)。
f、指導讀。
就請你把老牛的倔強、堅強、令人佩服讀出來吧!
師: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
生:但還是不肯讓開。
a、你讀懂了什么?(極度缺水)。
怎樣的才是極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嚴格地限定為三斤)。
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嗎?(出示三斤水)。
就是這樣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這樣的三斤水,是人們日常的飲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這樣的三斤水,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水,對于當地的人們來說是多么珍貴呀!可是,這頭老牛現在想要占用這珍貴的水,這怎能不使主人――惱羞成怒,再說主人為得僅僅是自己嗎?縱使心中萬般不忍,但為了大家,卻又不得不狠下心來。
b、讀:后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
c、我看見主人舉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著讀)。
主人更生氣了,他的鞭子舉得更高了,他再一次舉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著讀)。
惱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勁了全身的力氣,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著讀)。
d、(范讀)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凄厲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分外悲壯。老牛的倔強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人,那位運水的戰士哭了,那位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一向視軍隊紀律為生命的戰士,最后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
四、情感升華。
他從水車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終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樂朗誦:“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么。不遠的沙堆背后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
b、為什么你的眼中含著淚水?看得出你被感動了,為什么?
c、是什么讓老牛不怕冒被汽車撞傷的危險沖上公路;是什么讓老牛不顧司機的'罵罵咧咧、點火驅趕;是什么讓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是什么讓老牛得到了水,卻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給予了小牛。(母愛)。
d、同學們,你覺得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還是一頭可憐、倔強的老牛嗎?(偉大、無私的母親)。
拿起手中的筆寫下此時心中最想說的話吧!
五、深情總結。
同學們,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母愛是最驚天動地的,著名詩人汪國真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出示汪國真《母親的愛》(配樂朗讀)。
母親的愛。
(汪國真)。
我們也愛母親。
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
我們的愛是溪流。
母親的愛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圓又亮。
那是太陽給予的光芒。
半是爛漫半是輝煌。
那是春風走過的地方。
我們的歡樂。
是母親臉上的微笑。
我們的痛苦。
是母親眼里深深的憂傷。
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
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文檔為doc格式。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一
1、學生能會寫8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
2、利用邊讀邊想的辦法感悟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撈鐵牛時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鐵牛是怎樣一步一步撈上來的,并學習復述課文。
3、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二
1、通過學文,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3、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在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他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
自己搜集有關本課的資料。(作者的簡介)。
三教學過程。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學。
你認識懷丙這個人物嗎?匯報一下資料。
(二)指導要求,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讀生字,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2)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自學反饋:請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三)讀課文,了解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1、請七個人讀書,大家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組內交流匯報,達成共識。
3、全班反饋,如下。(略)。
4、讀讀這七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再分組討論,圍繞著“撈鐵牛”這件事,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有關系,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加強組內合作學習)。
第一段(1、2自然段)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提出能把鐵牛撈上來。
第二段(3~6自然段)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用水的浮力撈起了八只大鐵牛。
第三段(7自然段)講這個和尚就是出色的工程家懷丙。
5、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說這段話。
四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讀懂詞句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撈?誰撈?怎么撈?)。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朗讀第1、2自然段,思考:這兩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把你讀懂的內容說一說。(結合質疑,解決問題)。
2、出示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1)和尚要試試,你說他有沒有辦法,從哪兒看出他有把握?用“——”畫出這個句子。
(2)從“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看出了什么?
(3)指導朗讀這句話。
3、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為撈鐵牛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找四個人分別讀這段話,每人一句。
(2)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概括句意,(最好用四個字)組內共同討論學習。
4、出示句子。
(1)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摸清位置)。
(2)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找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三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1.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經過。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覆蓋式投影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三、深入探究,讀懂課文第一部分。
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四、學習第二部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1.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為什么要撈鐵牛。思考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
4.用覆蓋式投影片再現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復述準備工作。
5.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
五、書寫生字詞。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查閱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四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撈鐵牛》,板書課題。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誰撈的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自學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層次,整體感知課文。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2、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板書:出色)。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摸清地點,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并排栓緊搭架,兩頭拴牢。)。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作一個有用的、聰明的人才。
七、總結全文。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一、動手實驗,體會水的浮力的應用。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裝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鐵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樣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二、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五
1.認識9個二類字,學會8個一類字,會用“出色”“議論紛紛”造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利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知道懷丙是怎樣撈鐵牛的。
3.通過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中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立志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1.弄清懷丙在撈鐵牛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讓學生理解能撈上鐵牛的原理。
1.水桶、鐵塊和課件。
2.可以做有關水的浮力的試驗(準備:兩只杯子、泥沙、鐵塊、線)。
浮橋: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
淤泥:河流、池塘等水底沉積的泥沙。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將沉在水中的鐵塊撈起來。
2.質疑:如果沉在水里的是52000斤的大鐵牛,那該怎么撈呢?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指讀。
三、學習生字。
四、理清課文思路。
(1)課文的主要人物是( ),他指揮( )撈起了鐵牛。
(2)課文是按照( )順序寫的。
a、時間b、方位c、事情發展
(3)撈鐵牛的原因是( ),經過是( ),結果是( )。
教學內容: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初步了解浮力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深入學文,理解意思,激發情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讀思考:人們為什么要撈鐵牛?
2.浮橋是什么?(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習第2自然段
指讀第2段,說說你對哪句話印象最深?(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準備工作有幾項?請用序號標出來。
3.請用最簡單的詞語歸納這四項工作。
(1)潛水摸牛(教師示范)
(2)船裝泥沙
(3)并船搭架
(4)粗繩拴牛(演示)
4.將本段中的“很大的”、“裝滿”、“緊緊的”、“很粗的”、“牢牢的”去掉,與原文比較,體會這些詞語的重要與準確。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6.這也說明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周密,也很符合科學道理,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出色的工程師。
(四)學習第4――5自然段
1.默讀這兩段,說說它們各講了什么?
第4段:水手們拔鐵牛。
(1)一生讀本段,其他學生閉眼想象當時的場面。
(2)讓學生進行實物演示(準備:杯子、鐵塊、線)。
第5段:水手們拖鐵牛。
(1)為什么不把鐵牛撈上來,放在船中,而是要在水中拖著走呢?(做實驗)
(2)這就是靠了――水的浮力
(五)學習第6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段寫了什么?
2.詳寫還是略寫?
3.讀到這里,你想對這位和尚說些什么?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六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五.作業。
讀熟課文.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七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明白懷丙和尚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記課文重點段落的內容,能復述懷丙撈鐵牛的步驟、過程。
教學重、難點:目標1。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撈鐵牛的各種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對課題質疑。
2.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指名讀課文,余生畫出生字新詞,讀完評點。
2.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敘述的,介紹了什么內容。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生字的字型記憶、書寫。
3.理解詞義:陷、潛、繃、淤泥、笨重、出色、浮橋。
4.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意義。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要撈鐵牛?課文什么地方說明了原因?
2.學習1、2自然段,分析撈鐵牛的原因。
(1)大水沖走鐵牛。
(2)笨重的鐵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橋需要鐵牛。
3有感情地朗讀懷丙和尚說的話(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這樣讀的原因。
4.學生質疑:什么叫“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懷丙和尚說的話是什么意思?結合自己課后的閱讀說說。
2.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
3.導入: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了解懷丙和尚如何撈鐵牛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準備撈鐵牛。
1.默讀課文,思考:為了撈鐵牛,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分幾步?用豎線將它們劃分開來。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懷丙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準備?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
4.試著給每一步的準備工作加小標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準備工作的不同層次,抓住重點詞語。
6.試著復述“準備工作”
三、學習第三部分:撈鐵牛。
1.根據第二部分的學習方法,小組學習第三部分。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2)給撈鐵牛的步驟加小標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復述課文。
四、課文小結。
1.懷丙和尚為什么能撈起鐵牛?原因有哪些?
2.這說明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解答。
3.再讀課文開頭懷丙的話,談談體會。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撈鐵牛教案(優質18篇)篇十八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撈鐵牛》,板書課題。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二、自學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熟悉:知道得清楚。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層次,整體感知課文。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七、總結全文。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