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可以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和綜合能力。在下面的讀書心得范文中,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對這本書的深刻理解。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一
第二是不敢內求。自己內求,靜下心來往里看,一閉上眼睛往里面一看,黑黑的,什么都沒有。很容易出現幻覺,心中一緊張,就有點害怕,有點恐懼,所以不敢內求。
第三是不屑于內求??偸怯X得內求是虛的。還不如買點藥來吃,藥物是實實在在的,吃了之后就有反應。內求要自己鍛煉,自己調理自己的經絡、臟腑、氣血,這些東西存在嗎?煉了之后有效果嗎?一旦看不見,一旦沒有立刻的效果,馬上就否定它:肯定沒有這些東西。
久而久之,我們現代人就越來越偏離了《黃帝內經》的思想,丟棄了這位偉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稀世珍寶。這是多么可惜??!
讓我們靜下心來,一定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如果沒有中醫的庇佑,沒有《黃帝內經》的庇佑,能夠在歷次瘟疫中戰勝病魔嗎?能夠繁衍不息嗎?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證明,《黃帝內經》在治療疾病,尤其是使人不得病、養生強身這些方面有著重大的效果。雖然很多人現在還抱著懷疑態度,甚至于反對它,否定它,但是這都無關緊要,只要來看一看《黃帝內經》究竟在講什么,我們就清楚了。
對于這個問題一般的人都會怪罪于外在的.條件,認為肯定是現代社會已經與前大不相同了。實際上世道有沒有變呢?岐伯的回答是世道并沒有變,天道也沒有變,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變化了,生活習慣變了,生活方式變了。
有一句話:“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耸恰拔杖鴣?,撒手而去”的,嬰兒握拳是握著精氣神,不讓它外泄,可是我們成年以后卻是千方百計在握錢、握權,握那些有形的東西,絲毫不放松。等到撒手的時候,才意識到手里實際上什么都握不住,可是這已經違背了生命之道,違背了養生之道。所以說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看你手中掌握的是什么。
岐伯回答了八個字:“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边@八個字是養生總原則。上古的人都“知道”——了解并掌握天道、地道、人道——人的長壽之道、養生之道?!饵S帝內經》養生之道是什么?其實就是這八個字,實際上整部《黃帝內經》都在詮釋這八個字。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二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這只是經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時讀經典后,運用經典的幾個病案寫出來,與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過來找我針灸治療頸椎病,因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針就能明顯減輕,有時一針就可以了,今天又來了,說昨天科室有個事挺氣人的,領導安排給他做,又沒地方發泄,實在不想接那個活兒,晚上想著這事,沒睡好,早上起來,頸椎部位疼痛,頭暈不適。因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時蠻有性格的,脾氣較大,又急躁,聽他說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頸椎病是因為肝郁化火,想起內經的原話: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針刺肝經原穴太沖,用瀉法,1分鐘后拔針,頭暈頸痛消失。
省公安廳一領導,上班期間辦公室突然感覺心好像要跳出來了,很難受,自己摸脈,每分鐘接近150次,持續了近30分鐘,打電話咨詢該怎么辦?問起病因,說最近因為國慶60周年慶,因安保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壓力大,自己火氣很大,經常對下屬發脾氣。我比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內關穴處,他照做了,開始壓上去疼痛難耐,很想放棄,電話中一再囑咐直壓到內關穴處無疼痛為止。20分鐘后電話告知心跳如常。這也是來自于學習經典的體會,內經原文: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選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指壓治療,療效確實令人感到驚奇。如果病人沒經驗的,肯定會急診叫120送去醫院,其實這也是中醫針灸在急診臨床應用的典型案例。
一從事藥材生意的病人,廣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照片,mr檢查,均未見異常,局部打封閉,貼膏藥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見改善。回廣州后約出來吃晚飯,餐桌上見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狽的樣子,連聲說對不起,他夫人說感冒很長時間了,把他嘴上的煙拿掉,還暗示要我告訴他抽煙會加重咳嗽。其實自從見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療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選手太陰肺經滎穴魚際,用瀉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鐘拔針,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癥狀全消失了。我也點了一支煙,順手給他一支,邊聊邊抽煙。這哪與抽煙相關啊。西醫可是講抽煙與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啊,記得在老家有的抽煙,活到九十多也未見咽喉炎,氣管炎及肺癌的,有的從不占煙酒,50多歲也一身的病啊。其實他只是肺經外感風寒,是肺經的.問題,針刺肺經魚際穴,針到病除。病人覺得很神奇,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記載了該病的治療方法: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還有關于脾經病和腎經病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以西醫命名的疾病,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這里就不舉例了,只是想說明一點,想學好中醫,做一個名理的中醫,臨床療效好的中醫,無論您走遍千山萬水,訪遍五岳九州的名師,您終究還得回來溫習我們共同的的經典:《黃帝內經》。
這只是《金匱真言論》中的一小段,讀了,也經常用,常常收到針到病除的臨床療效,很多病友說我看病用藥取穴很隨意,但見效快,療效好,對西醫的同一個病,能用很多穴位,很多方法治療,很難學,也難看懂的,其實我只是繼承了中醫學先祖的一點點東西,在臨床上運用經絡辯證治療而已。《黃帝內經》里還有很多的寶貝等著我們的中醫學子去挖掘,去探索,去繼承,去發揚。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三
最近讀了有關講解《黃帝內經》的一些書籍,使我對這部經典的著作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對養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在了解中醫養生知識的同時,更感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饵S帝內經》是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的中醫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籍,它不象西醫書籍那樣去講解生理病理的專業知識,它只是幫助我們去認識自己的身體,幫助我們認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訴我們什么是壞的生活習性,什么是好的生活習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訴我們怎么不生病,怎么順應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我深切地感到,《黃帝內經》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筆精神文化遺產,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經典,是一本讓你增長智慧的書,是值得我們認真地反反復復去讀的好書。
可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這筆財富,很多人認為,講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養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輕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體,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靈,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無常,飲食無度,生活沒有規律,暴食暴飲,透支健康,透支快樂,還有人以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錢就有了一切,許多人都為追求這些東西而對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當今的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是亞健康狀態,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年輕化。《黃帝內經》對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調節情志有很大的幫助,由于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難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人對事?!饵S帝內經》就告訴我們要“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從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
《黃帝內經》要求人們要順應四時休養生息,而不好的生活習慣在我們周圍人的身上隨時能找到。比如,經常熬夜,暴飲暴食。而《黃帝內經》強調:“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它表現在我們每個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只有做到了這些,并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我們才會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長壽,而長壽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樂,才是一個完滿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習慣,決定你是否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少,都應該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注自己的健康,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養生,這樣才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可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這樣才會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樂,才是生命的真諦。
《黃帝內經》是我國的國學瑰寶,是我國最早、地位最高的中醫巨著、中醫養生學之源。通過這部古老經典的學習,我們能夠洞察生命規律,從根本上把握健康養生之道。《黃帝內經》中有關健康養生的論述比比皆是。
養生之道。
其實,養生并不難,養生無處不在,養生存在于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養生就是養護我們的生命,保養我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到一點,就做到一點,長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習慣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傷害的身體能夠慢慢得到修復。只要你認識自己,能夠“恬淡虛無”,學會“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順應自然,懂得規避虛邪,“不妄作勞”,善待自己,善待心靈,你就會守住自己的精、氣、神,就能遠離疾病,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黃帝內經》,它更像一本養生寶典、一本哲學書,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關注自身,順應自然法則,達到天人合一從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養生哲學書。也使我悟到“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的智慧?!饵S帝內經》流傳千百年,是一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曠世經典,它的醫學價值和哲學價值正在不斷被后人挖掘中,我也從這本書中得到不少的啟發,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生活工作帶來更大的幫助。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我覺得《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饵S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這就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上等的醫生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這來得多么徹底!在當今社會,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饵S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F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黃帝內經》還有很多的觀點是非常經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學說、精、氣、神、經脈等等,雖然我的知識水平還沒有到達研究《黃帝內經》的.高度,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后對我怎樣在生活和工作中調節情志、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有很大幫助。
人體的各機體內部的各臟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同時也是人與外在環境的統一。臟腑的各項活動并不是孤立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認識一下:
1.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
2.機體與環境的統一?!饵S帝內經》明確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說明人與天地自然的統一性。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古代醫學家總結出內臟生理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變化有關?!八臅r之氣,更傷五臟”《素問·生氣通天論》。又如“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生熱??”并認為“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這都強調到了整體觀念。這種整體觀念與現代一些醫學的局部觀點截然不同。
看完《黃帝內經》,我對于中國人民千百年來順應四時休養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習慣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說經常熬夜,暴飲暴食,而《黃帝內經》說道:“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者亡?!闭G闆r下,陰陽對立統一運動有度、有序、適時當位,則陰陽和諧,反之則陰陽失調,而人體疾病的本質就是陰陽失調?!饵S帝內經》不但在健康上給我們提供了辯證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現實社會中,工作壓力大,社會關系復雜,都會給我們的情緒帶來影響,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喜怒悲憂恐等精神情志活動,也是五臟功能的表現,也就是說,五臟出現疾病同樣會給人帶來情緒上的疾病,反之,情緒的失常也會影響五臟的健康。大喜傷心,大悲傷肺,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憂思傷脾。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諧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處。
雖說我對此書只是讀的這么淺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內涵不僅僅而次,所以我以后還會慢慢品味。不過讀此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古文好爛,所以此書還能鍛煉我的閱讀水平。飲食、起居、工作和勞動、精神,這四方面是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涉及的。所以養生說到底就是在說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只要這四個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黃帝對話當中所說的這樣,人人都能活過一百歲。所以說活到一百歲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這四個方面貫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做到這四點,不是一天兩天就行了,而是一輩子,每時每刻都這么做,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四
《黃帝內經》學習心得四則《黃帝內經》學習心得四則南方中藥港20__一、《內經》是中醫學術之源有人認為在中醫藥現代化的今天研究《黃帝內經》似乎違背常理,《內經》對臨床指導意義不大,現已有中醫臨床各種教材,以及大部頭洋洋數百萬的專著,何苦再去鉆研幾千年前的東西??種種認識,都有不同的見解和依據。筆者在通讀《內經》之后,尤其是在任繼學老師的指導下,深刻領悟到《黃帝內經》確是中醫學術之源,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繼承是創新之本。老師任繼學教授極力主張:中醫學術的發展關鍵在于繼承不夠,要在充分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腎實質的研究就是在《本草綱目胡桃條》下證實并有所發展的?!秲冉洝肥侵嗅t學術之淵源,我提出的絡、毒理論無一不是源自《內經》,重視中醫藥理論的繼承是首要的!任老的觀點十分重要,不僅是他人幾十年的體會,而且確是中醫發展之所必須。其一,中醫藥是個偉大寶庫,是實踐得出的結論,但的挖掘不夠。
其二,任何科學學科都離不開繼承,甚至有不少極端的例子證實了理論雖錯誤,但在學科發展史上也有其閃光點和現實意義。目前中醫藥現代化發展至今,有許多突破與發展,但總體框架尚未超越《內經》理論,同時《內經》構建的醫學模式與現代醫學總體趨勢又相一致?!耙匀藶楸尽钡奶斓厝擞^,整體醫學理論,個體化診療模式等等,均源自《內經》,只是體現了《素問玉真要大論》“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之發展思想而已。然而在《內經》中蘊藏的`、眾多的合理內核需要進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加深與發展。如“膜”學、氣街、“器”等理論的闡發與研究都有良好的前景。
《內經》理論的實踐價值極大?!秲冉洝返膶嵺`價值是公認的,無需多言。但僅就個人學習導師經驗和臨床體會試述一二?!熬蛔阏撸a之以味”對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的診療指導意義很大。合理選取千金鯉魚湯,金匱當歸生姜羊肉湯化裁療效肯定。再如學中醫方法的誦、解、別、名、彰五大教學法至今對學習中醫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決定了科學合理內核。《內經》中蘊含著豐富的思維方式方法,有別于現代醫學且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惜其研究挖掘不夠,尤其是參合現代復雜信息挖掘技術,必會對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整體認識、動態把握、循證醫學、黑白結合、“象”法、陰陽思維法、器氣學術觀等均有重大的開發價值。
《內經》理論的不完備性決定了學科的發展潛力與前途。崇古派認為經中遍地寶,而現代派認為學術發展不能停留于幾千年前的水平,強調發展。筆者認為《內經》確屬中醫學術之淵源,但也承認中醫學術確需發展,二者應協調統一,承認《內經》的理論不完備性,恰恰是當今中醫學子的機遇與挑戰。依科學學原理而論,學科不可能完美無瑕,否則即標志著該學科走向滅亡。故此,中醫學術的欠缺,另一方面又顯示了其發展前景的寬闊與研究的生命力會長期持續下去。
術數新解術數者,歷代醫家多理解為醫術與方法。如馬蒔注:“術數所該甚廣,如呼吸,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道者,萬事萬物之規律,體現在自然界和人體的陰陽變化消長律。即經之養生法,強調“法”字,是因為其重要,萬物之靈也必須嚴格遵守之,否則必遭疾災,甚則喪生。然而如何識而知之——自然和人體之道,須以“術”御之。何謂“術”,方法手段而已,如醫術(方法,包括養生術等),天體運行之術,氣術(自身律等)之類?!皵怠闭撸嫈狄?。此言人體養生法非言共性而強調個體之數,因人而異。古人言“數”而不言“量”是由于當時的認識法和古代中國人認識也界于西方不同。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五
《黃帝內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當然,它在中醫領域的經典地位是家喻戶曉的。作為國學經典,它不僅應該被醫學生學習,而且在養生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它指導我們如何適應自然,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
《黃帝內經》給我的印象最深,給我的啟發最大的是它之前的文章,比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對養生的原理和一般程序做了透徹的探討。有些思想很有現實意義,比如“法在陰陽,和在技數”。致力于陰陽者為天地之常道,精于技數者,人生必有大成,故須修身。雖然這句話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其中所蘊含的養生之道確實能讓人受益。“天人合一”的理論我聽了很久,但覺得很空靈,甚至故弄玄虛??戳恕饵S帝內經》,發現人體是法律和效果創造的。所以,只有做到“陰陽法,技能和合”,才能做到“春秋百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看了《黃帝內經》,基于自己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做了全面的分析,發現沒有達到《黃帝內經》提到的概念。首先,我感覺我的作息習慣不僅不像天地,而且與天地相悖。既然要“陰陽施法”,就必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實際情況是我晚上熬夜睡了很久,早上起來很晚,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我個人身體一直很好,體質也不錯。所以,我從來沒有關注過這些東西。我覺得他們離我很遠,等我老了再保持健康也不遲??赐赀@本書,我發現保持健康要從現在開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情緒到作息習慣。以前生活中沒有注意自己的情緒調節,當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習慣。
都睡得很晚,殊不知這些都是背離陰陽之道的,而且平時也不注意情緒和精神的.調節,在讀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時才發現對精神的調節以及對情緒的控制對健康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看來這些謹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會出現很嚴重的狀況。另外現在正值春季,平時也沒注意什么,在看過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后,知道春天氣機是生發,條達,舒暢的,因此內心也應該是這樣的。“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些也就提醒我們應該內心恬淡,而且應該到外面出去走走,這才符合養生的大道。
另外,縱觀《黃帝內經》,它不是一時一家之作,融合了幾代人的心血,它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也作為一部國學經典流傳于世,該書巧妙運用以岐伯和黃帝等人的對話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淺出,很精當的闡述了陰陽五行,四時氣候,五運六氣一些理念?!饵S帝內經》讀后,我的感受雖然沒有很深,但確實得到一些體會,我想這就是收獲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這些感受去生活,雖不能達到上古之人境界,但還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黃帝內經》篇幅較多也沒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論性較強的也不能讀懂,因此僅有這些膚淺的感想來完成這次作業。今當臨文嗟悼,不知所言。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六
《黃帝內經》這本書是古代第一本醫書,里面詳細的記錄了中醫中藥的很多種類和手法,為后世進行中醫中藥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價值。
《黃帝內經》分為兩卷,內容是皇帝與岐伯或者雷公或他人對話的形式進行描述,可讀性比較強,理解起來也很簡單,深入淺出的描繪出了古人治病救人的方式方法,然后從側面反映了醫術和疾病的千變萬化。
有喜歡養生的,和注意身體的人,可以看一下這本書,講的非常科學和奇妙!
《黃帝內經》詳細記錄了人體的脈絡和五臟六腑與天地的聯合關系,加上陰陽的平衡。還有心肝脾肺腎對應的五行屬性,對于扎針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時辰,都有一些明確記載。對于內臟器官在四時(春夏秋冬)應該得病的預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調養,都會給予指導。
就比如說養生,宜乎順應四時之規律,怎么講呢!譬如,夏天,夏天就應該晚睡早起,然后去出汗,冬天呢,因為寒冷,就要早睡晚起,等到早上寒氣退去再起床。還有,現在的季節是秋天,書中說道,秋傷于濕,冬必咳嗽。什么意思呢?就是現在是秋天,不要吃那些涼的的,不然冬天就會咳嗽。還有一種說法是立秋后不要吃西瓜,西瓜是寒性食物,所以立秋后不應該再吃了。
還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般來講,春天萬物生發(植物發芽),夏天瘋狂生長(小孩子長得特別快),秋收(肅殺和豐收,古代人在秋天打獵比較多,經過夏天的生長小動物長大并且有了后代),冬藏(有的動物冬眠,而人類一般冬天去世比較多,有的人得病,只要扛過了冬天,一般就會沒事了)。
所以,沿著四時的規律去養生,可謂是科學而又高效!
大家都知道十二個時辰,其實分別對應的心肝脾肺腎,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且發病的時間也是有例可循的。
還有針灸,也就是所謂的中醫扎針點穴一類的.手法。如果有個中醫經驗豐富,看病的時候,不需要吃藥,也許點穴扎針就可以治病救人。
還有號脈,根據脈搏跳動的頻率,動靜,判斷病人的病情。
依托著陰陽,縱慣著逆從,考驗著表里,所以,一個合格的醫生一定是懂得這些道理的!并且善于利用這些原理,科學而又神奇為大家祛除病痛,拯救世人性命。
作為中醫鼻祖故里——神醫扁鵲封地,河北邢臺內丘神頭村的人,從小深受中醫熏陶,雖然沒有學習醫生這個職業,但是對中醫中藥的熱愛一點不亞于醫生從業者!希望以后還可以多讀幾遍《黃帝內經》,真正的去了解這本醫書。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養生長壽的最高境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將這本中醫學之宗盡收囊中吧!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七
《黃帝內經》這本書是古代第一本醫書,里面詳細的記錄了中醫中藥的很多種類和手法,為后世進行中醫中藥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價值。
《黃帝內經》分為兩卷,內容是皇帝與岐伯或者雷公或他人對話的形式進行描述,可讀性比較強,理解起來也很簡單,深入淺出的描繪出了古人治病救人的方式方法,然后從側面反映了醫術和疾病的千變萬化。
有喜歡養生的,和注意身體的人,可以看一下這本書,講的非常科學和奇妙!
《黃帝內經》詳細記錄了人體的.脈絡和五臟六腑與天地的聯合關系,加上陰陽的平衡。還有心肝脾肺腎對應的五行屬性,對于扎針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時辰,都有一些明確記載。對于內臟器官在四時(春夏秋冬)應該得病的預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調養,都會給予指導。
就比如說養生,宜乎順應四時之規律,怎么講呢!譬如,夏天,夏天就應該晚睡早起,然后去出汗,冬天呢,因為寒冷,就要早睡晚起,等到早上寒氣退去再起床。還有,現在的季節是秋天,書中說道,秋傷于濕,冬必咳嗽。什么意思呢?就是現在是秋天,不要吃那些涼的的,不然冬天就會咳嗽。還有一種說法是立秋后不要吃西瓜,西瓜是寒性食物,所以立秋后不應該再吃了。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八
讀書妙處無窮,書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弊x書可以滋潤心靈,開啟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云消霧散。最近,開始讀《黃帝內徑》這本書,主要是關注身體的健康,而真正讀進去后,才發現這本是不僅僅是對身體有意義,在一些生活方式和精神層面,又兼容了傳統文化的一些“中和之氣”,達到養身修心的目的。
《黃帝內經》這本書家喻戶曉,它作為一部國學經典不僅僅是醫學生應該好好研究,它在養生方面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它指導我們如何才能順應自然,以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黃帝內經》給我印象最深啟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幾篇,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這幾篇論述都在養生的原則和總綱上做了精當的論述,其中一些理念極具現實意義,如“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夫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術數者,保生之大論,故修養必謹先之。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其中蘊含的養生之道確實可以讓人受益無窮的。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九
剛開始學習中醫時是在網絡上根據自己的病癥找各種偏方、奇方,自己給自己下藥,有時候用了,有效,有時候用了,沒效果,就再到網上查,當看到一些藥有很多負面反饋的時候,就嚇怕了,再去找原因。比較幸運的是,網絡上流傳了海派中醫倪海廈老師的全套人紀課程,講中醫的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針灸大成》、《神農本草經》、《傷寒論》,我系統的完成了一遍學習。中醫四大經典就是中醫治療的理法方藥,經典的學習讓我對中醫有了更深的認知,讓我對自己的治療也更有底氣而不再盲目。所以我是很感謝倪海廈老師的,倪海廈老師帶我走進了中醫經典的`世界,讓我能感受真正中醫的魅力。真正中醫的魅力就來自中醫的經典古籍,尤其是《黃帝內經》,這是中醫的理,每個段落章節言簡意賅,直中要害。比如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書中寫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讀著讀著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祖先就站在眼前,把自己身體不好的原因給自己講的透透的。我覺得這就是經典,經典就是比我們自己還明白自己。但是沒讀經典的時候,那就真是用泣血的經驗去感悟這些道理,身體毀到底卻也未必能想的明白。所以經典值得反復去讀去體悟,讀經典就是和古代諸多先賢在溝通在交流,最終我們收獲的是身心靈的全面提升。
讀經沙龍活動能有這么多同好在一起同讀經典書籍,并能相互監督,所以讀經沙龍這個活動非常好。借著這個活動又能重溫一遍經典,又有了和諸多同好交流溝通打開視野的機會。我自己其實每天誦讀也還有好些地方讀不通順讀不明白,但是我想堅持讀就好。
《黃帝內經》是個大金礦,能從《黃帝內經》書中挖出一點點東西也足夠受用終身。我相信堅持每天讀,我們都能挖出一點點,一溝通,每個人又多一點點。最后呢,我也祝福大家在中醫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并能將中醫傳承發揚光大。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
很早就聽過“天人合一”的理論,原來覺著很飄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虛,在讀過《黃帝內經》之后發現,人體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做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才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首先我覺得自己的作息習慣不僅沒有類天地之道,相反,還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陰陽”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實際情況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這樣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氣虛無力。我個人身體一向還是很好的,體質不錯,因此我一向不注重這些,認為這些離我還很遠,老了再養生也不遲。在讀完此書后我發現養生要從現在做起,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大到情志,小到作息習慣,更要注重自己情緒的調節。
另外現在正值春季,平時也沒注意什么,在看過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后,知道春天氣機是生發、條達、舒暢的,因此內心也應該是這樣的??v觀《黃帝內經》,它不是一時一家之作,融合了幾代人的.心血,它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也作為一部國學經典流傳于世,其中一些理念值得踐行。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靜下心來,從讀《黃帝內經》開始吧!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一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這個“道”,這個總原則,不是抽象的、虛空的,它就實實在在地表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當中。
養生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養生就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什么是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按照“法于陰陽,和于術數”來做。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食飲有節。上古的人懂得養生之道,飲食是有規律,有節制的。
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不僅是起床、睡覺,還包括日常的活動。起居要有常規,是不能搞亂的。
第三,不妄作勞。就是說勞動、運動應不過分,也就是要守常規,要適度,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
第四,形與神俱。形體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條主要講的是形,這里主要講神,講形神合一,神離不開形,形也離不開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導。
飲食、起居、工作和勞動、精神,這四方面是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涉及的。只要這四個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黃帝對話當中所說的這樣,人人都能活過一百歲。所以說活到一百歲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這四個方面貫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你可能會說了,這不容易嗎?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嗎?請注意,做到這四點,不是一天兩天就行了,而是一輩子,每時每刻都這么做,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二
閱讀,是個自我沉淀、自我提升的過程。讀書月活動中,我有幸讀到《黃帝內經》一書,讓我在紛繁世界中得到了片刻寧靜,有了些許人生體會。
《黃帝內經》是一本生命之書,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端貑枴分攸c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鹅`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黃帝內經》把人的形體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認為人的形體病變可以影響精神,精神的狀況又可以影響形體的病變,同時人體又是與外界環境(自然、社會)緊密相連的。人體必須與外界環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變化來調節飲食起居和精神活動,前者為“形神合一”觀,后者則為“天人相應”觀,二者充分反映了《黃帝內經》中的“整體恒動觀”,是其所主張的兩個基本觀點。
《黃帝內經》是一部經典、深奧的中醫藥學著作,它不同于西醫書籍那樣將人體進行解剖、生理、病理等學科性細化,而是通過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合一理論構建了完整的中醫藥學體系。要說《黃帝內經》的特點,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變化”。舉個例子,在《咳論篇》中的一個問題: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從中,我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癥,也是無窮變化的,更何況治療方法呢?黃帝內經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異法方宜論篇》中說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勢使然也。東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藥,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針,中央之導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我只是愚笨初學者,尚能有所感悟,對于圣賢前人,當然更不在話下。仲師之傷寒,金元四大家之寒涼攻邪補土滋陰,明清之溫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鑒了內經。一部經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經典,真是蔚為壯觀。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開卷必有益,多讀書,讀有用書才能提高自己。希望大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書作為人生益友,始終走在學習的路上,樂此不疲。(李奕諾)。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三
《黃帝內經》,它更像一本養生寶典、一本哲學書,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關注自身,順應自然法則,達到天人合一從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養生哲學書。也使我悟到“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的智慧。《黃帝內經》流傳千百年,是一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曠世經典,它的醫學價值和哲學價值正在不斷被后人挖掘中,我也從這本書中得到不少的啟發,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生活工作帶來更大的幫助。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我覺得《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饵S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這就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上等的醫生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這來得多么徹底!在當今社會,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四
要說黃帝內經的特點,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變化",舉個例子,在咳論篇中的一個問題: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從中,我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癥,也是無窮變化的,更何況治療方法呢?黃帝內經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異法方宜論篇中說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勢使然也。東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藥,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針,中央之導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而黃帝內經之靈樞,別名針經,大多是針灸經脈腧穴的理論,在經絡腧穴學的程的`學習過程中多有背誦,其中的內容讓我對人體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僅僅停留在解剖的層面上,也從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臟腑之間的聯系,啟發我產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講手太陰肺經運行時,一句"還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療肺病時兼顧胃的調理以增強療效的可行性。
我只是愚笨初學者,尚能有所感悟,對于圣賢前人,當然更不在話下:仲師之傷寒,金元四大家之寒涼攻邪補土滋陰,明清之溫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鑒了內經。一部經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經典,真是蔚為壯觀。
事實上,黃帝內經并不是盡善盡美的,它還不夠全面,也不夠準確,但它有留白,給后人完善的可能。譬如,黃帝內經對五臟六腑具體形狀位置的論述并不詳盡,但后就有人在一本叫醫林改錯的書中進行了糾正。我很佩服醫林改錯的作者,但更讓我敬畏的是這隱藏在歷史長河中若隱若現的傳承,這是偉大的。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五
黃帝內經是中國史上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醫書。作者是西漢晚期的人。
黃帝內經分為兩卷,一卷素問,另一卷記得不太清。素問原稱九卷,因為內經數一數共有十八卷,每卷九卷,第二本因此取各“九卷”。
八歲時,外婆帶回了幾本厚厚的本子。外婆天天都翻翻,當個寶似的。于是心中起了一個個疑問。那幾本本子到底是什么,按奈了許久的`我因好奇,決定一探究竟。
一夜過去,我仔仔細細、逐字逐句地讀了起來,翻了一頁又一頁,我覺得《黃帝內經》寫作方法奇特新穎。內經中常說,膽氣不足,形成強迫癥,如果要治膽氣不足,先從肝處理,俗說“肝膽相照”。
評:小小年紀,對這種科學知識類的書感興趣,難怪,知識豐富。再寫一點書中知識對你現實生活的影響。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六
懷著這樣的心理,我翻開了黃帝內經素問。簡單看過注家對黃帝內經的介紹,就開始進入正篇。
素問不愧是經典言論,一開始就道出了"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問題,并提出了養生的`原則和方法: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又常,不妄作勞,可謂是一針見血,但這不是它最厲害的,最難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與自然的聯系,并用非常通俗卻又變化無窮的陰陽反映其規律。古人以陰陽論道,可敬可嘆。
我認為,黃帝內經的偉大不在于理論,而在于提出理論前長期的觀察探究。比如,"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的闡述就是對人體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的概括,還有四季虛邪與臟器的對應,等等,無不體現了黃帝內經非常扎實的觀察驗證基礎。這種發現問題,觀察矛盾,尋找規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個醫者所需要繼承的。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七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人的精神活動對形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可見養神同樣重要?!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费裕骸疤竦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里說明了“恬淡虛無,清靜無為”的態度對養生的重要性。《黃帝內經》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即不為外物所擾動,保持清心寡欲、恬靜平和的`心態來應對生活,正如《內經·痹論》所言:“靜則神藏,躁則消亡?!?/p>
形神共養是中醫學推崇的一種最高養生方法?!秲冉洝访鞔_提出了“形與神俱”的形神共養觀點,《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故能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八
今天讀中醫名為《黃帝內經》,深入思考了人們生病短壽的原因,特別是擔心自己的病情和短壽:
1、現代人的視野太寬,看得太多,這也是短壽的原因之一。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但你有這么多知識,所以你一定有很多煩惱,肯定會影響你的情緒和心態。想想看,不是嗎?看到什么好吃就想吃,看到什么好吃就想喝,看到什么好穿就想穿,看到什么好玩就想玩,看到什么賺錢就想賺,看到什么好事就想占一份,看到什么美女就想多看看,看到誰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都羨慕?我懷疑自己的信仰,推倒自己的風俗習慣,拋棄自己的美德修養,放松自己的守護......
2、現代人的腿太長,社會關系太復雜,這是短壽的第二個原因。俗話說,經常過河一定有濕腳,但你每天東西南北到處跑,你經受的自然考驗和受傷的機會會少嗎?關鍵是你的腿有多長,你的社會關系會有多復雜。社會關系很復雜。你的瑣事、喧囂、恩怨、愛恨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結果是,你糾纏在一起,努力工作,生氣和生氣。最后,你急于把自己交給馬克思。
3、現代人吃得太多,內臟負擔太重,這是短壽的三個原因。俗話說,病從口入。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但以一些站得高看得遠的人為例,現在還有什么人不敢吃呢?各種各樣的肉,各種各樣的菜,各種各樣的.牛奶,各種各樣的零食,零食,各種各樣的調味料,添加劑,防腐劑……我無能為力的是,現代人吃各種各樣的藥,如果誰不懂幾種藥,不知道一些民間處方,秘密處方似乎會被看不起。更可怕的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醫生,這是非常致命的。你現在敢在朋友圈里說你不舒服?嘿,很多關心你的人馬上就會給出各種各樣的處方。
四、現代人生活得太好,高樓大廈不碰地,這是短壽的原因之四。俗話說,人是土造的。我們經常要求別人腳踏實地,不是給群眾買一袋面條,而是讓你走到群眾生活的土地上,看看,和群眾談論土地。拆遷難,群眾刁難,群眾刁難,群眾刁難不,群眾真的不想上樓,群眾真的離不開生他養他的土地,你真的明白嗎?高層建筑阻斷了人們與地球母親的親密接觸,阻斷了三里五村的鄰里關系,阻斷了人們與自然的交流。高層建筑有什么好處?活動少,見陽光少,輻射多,抑郁多......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十九
周日我們的黃帝內經學習小組舉行第二次沙龍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簡單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最初結緣中醫是因為身體不太好,我是一邊學習中醫,一邊治療自己,所以這幾年真實的是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中醫。通過中醫治療,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了不少提升。每吃一次中藥都用身體去感受這個方藥傳遞給身體的信息,吃疏肝的.藥心情會舒暢,吃補氣的藥身體會有勁,吃補血的藥睡眠會好些。從一開始吃遍各種中藥,到現在吃藥越來越少,一個是身體變好了,一個就是中醫水平提升了。感謝自己這糟爛的軀殼,痛苦卻也讓自己幸運的結緣中醫,并深深切切感受中醫帶給我自己身、心的影響。所以自己是立志一定要在中醫道路上堅持下去的。我覺得這是我能堅持學習下去的動機。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二十
很多外行人認為黃帝內經太老了,已經跟不上新時代要求了。但黃帝內經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養生之道還被到處引用,被奉為圭臬。而且黃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治療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預防觀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寶貴的借鑒價值。之所以我們常稱其為經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話都是不刊之論。
黃帝內經之所以是中醫學,甚至是所有醫學的必讀書,并不是說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鑒的就是其中對人體五臟六腑、經絡等做出了基礎論述,正所謂名不正嘖言不順,要論治,就要辨證,要辨證,就要審癥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黃帝內經給出了因,才會有中華醫學這個果。在五臟生成篇、五臟別論篇等篇里,黃帝內經記述了五臟六腑的基本特點;在三部九候篇、玉機真臟論篇等篇中,黃帝內經論述了切脈的部位與方法,脈象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等等;更讓我驚喜的是,在黃帝內經的寶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當初學習刺法灸法學時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侯已備,后乃存針……這些熟悉的字句讓我對黃帝內經更加親切了。另外,黃帝內經中在臟腑氣血的基礎上,提出了以"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論,合并經絡,闡述熱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以減輕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二十一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饵S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F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黃帝內經》還有很多的觀點是非常經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學說、精、氣、神、經脈等等,雖然我的知識水平還沒有到達研究《黃帝內經》的高度,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后對我怎樣在生活和工作中調節情志、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有很大幫助。
人體的各機體內部的各臟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同時也是人與外在環境的統一。臟腑的`各項活動并不是孤立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認識一下:
1.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
2.機體與環境的統一?!饵S帝內經》明確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說明人與天地自然的統一性。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古代醫學家總結出內臟生理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變化有關。“四時之氣,更傷五臟”《素問·生氣通天論》。又如“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生熱??”并認為“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這都強調到了整體觀念。這種整體觀念與現代一些醫學的局部觀點截然不同。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二十二
在古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在教普通人的時候,總要談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要及時避免。他們應該心情干凈,放松,消除妄想,這樣才能使真正的精神順暢,保持精神和內心。這樣,疾病就不會發生。因此,人們可以放松,沒有欲望,情緒穩定,沒有焦慮,身體工作而不疲勞,真正的氣體因此調整,每個人都可以滿足他們的愿望。不管人們吃什么食物,他們都會感到甜美和滿意。每個人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熱愛自己的風俗習慣,守護自己的禮儀,簡單快樂地生活,與世俗打交道,糊涂地生活,所以這些人可以稱之為樸實無華。因此,任何不正當的嗜欲都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任何淫穢的東西都不能迷惑他們的心。無論愚蠢、聰明、能力大還是能力小,都不會因為外界事物的`變化而焦慮,所以符合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超過100歲而不顯得衰老,是因為他們理解和掌握了修身養性的方法,身體不受內外邪氣的干擾。
黃帝內經讀書心得(匯總23篇)篇二十三
看完《黃帝內經》,我對于中國人民千百年來順應四時休養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習慣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說經常熬夜,暴飲暴食,而《黃帝內經》說道:“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者亡?!闭G闆r下,陰陽對立統一運動有度、有序、適時當位,則陰陽和諧,反之則陰陽失調,而人體疾病的本質就是陰陽失調?!饵S帝內經》不但在健康上給我們提供了辯證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現實社會中,工作壓力大,社會關系復雜,都會給我們的情緒帶來影響,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喜怒悲憂恐等精神情志活動,也是五臟功能的表現,也就是說,五臟出現疾病同樣會給人帶來情緒上的疾病,反之,情緒的失常也會影響五臟的健康。大喜傷心,大悲傷肺,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憂思傷脾。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諧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處。
雖說我對此書只是讀的這么淺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內涵不僅僅而次,所以我以后還會慢慢品味。不過讀此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古文好爛,所以此書還能鍛煉我的閱讀水平。飲食、起居、工作和勞動、精神,這四方面是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涉及的。所以養生說到底就是在說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只要這四個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黃帝對話當中所說的這樣,人人都能活過一百歲。所以說活到一百歲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這四個方面貫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做到這四點,不是一天兩天就行了,而是一輩子,每時每刻都這么做,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1.“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事操勞”;肆欲縱色,耗散精氣,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遠,有傷元氣”。
3.“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沒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寧,真氣保存體內,形影不離,病不傷也。
5.“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能心如止水;”“還在判斷值與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饵S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內求,是要我們往里求。這是提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自己的內求當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長壽的。關注養生,關注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