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可以展現作者的思維深度和語言表達能力,給人以啟示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摘錄,希望能夠給大家展示一些優秀的寫作風采。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一
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我們家養的小兔子,它是一只小花兔,身上主要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棕色,背上的棕色特別有趣,像一副地圖,所以我們給它起名叫“花花”。
花花的耳朵特別長,耳朵尖上帶一點黑,下面是棕色的,如果你碰一下它的長耳朵,它就會很俏皮地把耳朵貼到背上。它的眼睛黑黑的,像兩顆黑寶石一樣看著我們。它的小鼻子總是聳動著,好像在尋找什么東西似的。鼻子下面長著一張可愛的三瓣嘴,它吃胡蘿卜和青菜的時候,就會發出咯吱咯吱響的聲音。花花的爪子很鋒利,如果不小心讓它抓一下,感覺非常疼,會留下一道白印。花花的尾巴毛茸茸的,像一個縫上去的小絨球。
花花最愛玩的游戲是鉆洞洞,如果你用報紙或紙箱做一個圓筒,它就會在里面鉆來鉆去,哪怕是一個六、七厘米的縫,它也能鉆過去。所以它經常把門拱開一條小縫,然后逃出來,到院子里吃青草。
花花喜歡在家里跑來跑去,而且經常藏到桌子下面。我問爸爸:“花花為什么老跑到小圓桌子底下呢?”,爸爸說:“因為花花膽子特別小,它喜歡躲在沒人的地方,只要你把燈關了,它就會出來的。”于是我試著把燈關了,過不多大一會,花花就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了。當我把燈再一打開,花花趕緊又蹦到桌子下面去了。
我很喜歡這只小兔子,因為它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二
飛鴿傳書,牛耕地,馬拉車,盤中肉……動物為我們做了這么多的貢獻,真令人感動!
先說牛吧。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牛肉,穿著做工精致的皮鞋、皮衣,喝著香濃的牛奶,你可曾想過,是誰給了我們這美好的一切?是忠厚老實的牛。牛不但貢獻給我們美食,而且是農民的好幫手,耕地拉車都離不開它,牛屎、牛尿也是很好的肥料。他把一身都奉獻給了我們人類!
大家一定很熟悉狗吧。它日日夜夜為主人看家,還幫警察叔叔抓壞人。它更是我們忠誠的伙伴。記得暑假了的一天,我帶著小狗菲菲上山游玩。突然,從草叢里竄出一條毒蛇。我嚇得往后退了好幾步,而小狗卻紋絲不動,好勇敢的猛撲上去,在蛇的脖子上狠狠的咬了一口,蛇也開始反擊,搏斗中,小狗也不幸被咬了一口。最后,蛇死了,可我那可親可敬的好伙伴也奄奄一息了。我暗暗責怪自己:如果剛才我也參加戰斗,菲菲也就不會離開我了。
還有許多動物,比如馬、鴿子……都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動物們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多么大的貢獻呀!可它們卻從沒有向我們人類索取什么,這種奉獻精神怎么不令我們感動呢!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三
一天下午,我去一個朋友家玩。
一到他家,我發現他有許多蠶,那些蠶悠閑地吃桑葉。突然,我有了一個問題:蠶是怎么吃的?所以我向朋友借了一些蠶,帶回家看。
當我到家時,我首先把蠶放在一個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放一些桑葉進去。蠶很快爬上桑葉,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我吃光了所有的桑葉。
由于蠶吃得太快,我觀察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最后,我搬了張凳子坐在那里,靜靜地看了幾個小時。最后,我發現了吃蠶的秘密:起初,蠶的口腔兩側有三排密集的小牙齒。每顆牙齒都很小,看起來像一個凹槽。吃東西的時候,它先爬到桑葉上,用牙齒啃樹葉,然后慢慢吞下去。
當我發現這個問題時,我非常興奮,因為我在科學的花園里摘了一朵紅花,在知識的海洋里摘了一條小魚。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四
以前我家養了兩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我給他們起了兩個名字,分別是:貝貝、丫丫。貝貝比較聽話,丫丫比較淘氣。
它們身上披著雪白的大綿襖。一對長長的小耳朵,常常轉向左,轉向右,好像在探聽著什么秘密。一雙紅紅的眼睛閃閃有光,特別引人注目。一個小小的翹翹的鼻子,總是一縱一縱的。小兔子的嘴巴是三瓣嘴,吃起東西來,三瓣嘴一動一動的非常有趣。它的前腳短,后腳長。走起路來總是一蹦一跳的,跑的又快又遠。它的尾巴很短,像是一個毛絨絨的小球貼在屁股上,可愛極了!
早上,我總是先喂它們吃東西然后我在吃早飯。每次我拿大白菜和胡蘿卜去喂它們時,它們就會爭先恐后的吃起來。吃飽后,貝貝和丫丫就會瞇著眼睛擠在一個角落里舒舒服服地睡覺了,但是它們的嘴還在動,好像還在品嘗菜葉的味道。
有一次我不在家。兔子餓了,自己跑去吃黃瓜。我回來后,我馬上到廚房拿兩大片菜葉喂它們吃,誰知丫丫一聞就跑開,貝貝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這時我才明白,廚房里的幾根鮮嫩的黃瓜是丫丫這個淘氣包偷吃了黃瓜。我把它輕輕的打了一頓,從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偷吃黃瓜了。
我多么喜歡這兩只又活潑又可愛的小白兔啊!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五
以前我家養了兩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我給他們起了兩個名字,分別是:貝貝、丫丫。貝貝比較聽話,丫丫比較淘氣。
它們身上披著雪白的大綿襖。一對長長的`小耳朵,常常轉向左,轉向右,好似在探聽著什么秘密。一雙紅紅的眼睛閃閃有光,特別引人注目。一個小小的翹翹的鼻子,總是一縱一縱的。小兔子的嘴巴是三瓣嘴,吃起東西來,三瓣嘴一動一動的非常有趣。它的前腳短,后腳長。走起路來總是一蹦一跳的,跑的又快又遠。它的尾巴很短,似是一個毛絨絨的小球貼在屁股上,可愛極了!
早上,我總是先喂它們吃東西然后我在吃早飯。每次我拿大白菜和胡蘿卜去喂它們時,它們就會爭先恐后的吃起來。吃飽后,貝貝和丫丫就會瞇著眼睛擠在一個角落里舒舒服服地睡覺了,但是它們的嘴還在動,好似還在品嘗菜葉的味道。
有一次我不在家。兔子餓了,自己跑去吃黃瓜。我回來后,我馬上到廚房拿兩大片菜葉喂它們吃,誰知丫丫一聞就跑開,貝貝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這時我才明白,廚房里的幾根鮮嫩的黃瓜是丫丫這個淘氣包偷吃了黃瓜。我把它輕輕的打了一頓,從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偷吃黃瓜了。
我多么喜歡這兩只又活潑又可愛的小白兔呀!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六
走著走著,看見了兩棵百年仙人掌。再上去就看見一個人在做碗和盤子。我累了就吃了一塊美味的巧克力,我剝開巧克力,一點巧克力,把美味的巧克力吃完才發現我腳邊有一大群螞蟻在搬巧克,力一只只工蟻和兵蟻們吃力的搬著比它們大好多倍的巧克力,他們團結一心的搬著它們的美食,,突然,有一個人手里拿這“尖叫”倒了一點“尖叫”把螞蟻淹死了幾頭螞蟻,我看見一只螞蟻在喝“尖叫”,喝了一滴又一滴尖“尖叫”,可能“尖叫”干了會有更多更多螞蟻來搬巧克力。
媽媽找到了螞蟻的洞穴,看見螞蟻一只只進來,出來忙碌的樣子真的很有趣。
蒼南古鎮真有趣!那一只只有趣有可愛的螞蟻把古鎮裝扮得別有一番的風味,更有生命力,希望大家也能來玩。
觀蟹。
螃蟹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爸爸今天親手給我抓了幾只小螃蟹。我看中一個“高個子”,決定好好觀察它,到底是只怎樣的螃蟹呢?讓我慢慢告訴你。
它有一個長方形的外殼,一對紫色的大鉗子,以及八條長而有力的腿,在蟹群中十分引人注意,如同一個戴著盔甲的“特警”。
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膽小吧,的確有時候很膽小,聽到一點聲音就會馬上跑到石頭下面,紋絲不動,像一個膽小的姑娘。可有時它也十分勇猛。比如,在夜深人靜時,它會把其它的螃蟹推開,獨占一個好位子,這時的它可是和土匪一樣十分霸道的。
它的吃相也十分奇特,它會耐心地等待著食物漂到它面前,再迅速將它吸入嘴里,如果食物沒漂到它面前,它似乎也懶得動腿,看來也是個懶蟲。
這就是我的螃蟹,一只獨一無二很有個性的螃蟹!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七
貓,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動物。它的毛色大多數是黃、白、黑三種。貓雖然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他們都同樣擁有著一樣機靈活潑的眼睛,那張逗人喜愛的小嘴,與它那尖銳的爪子。
貓特別喜歡吃魚。相信你知道,貓天生就喜歡吃魚啦,我就從一本作文選中看到了這么的一個事例:一次,作者買了幾條魚回家,他把魚頭魚尾都給他的貓吃了,心想貓兒準夠飽了。午飯過后,作者把吃剩的魚放回柜子里。沒想到,那貓居然像吃了豹子膽似的,趁作者去玩時,把魚吃得一干二凈。
普天之下,還有許許多多貓為吃魚做出各種瘋狂的事情,這也證明了貓十分愛吃魚。
誰能夠賽吃魚贏得了貓?我想根本沒可能有任何人吧!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八
為了寫好觀察日記,爺爺特地為我買了十只雞皺。我按他們的長相,都給去了個有趣的名字。我最喜歡的那只鼻梁微紅,就叫“紅鼻梁”。
“紅鼻梁”出生才三天,小嘴尖尖,周身雪白,毛絨絨的,像個小絨球。吃食時,他老被擠在一旁,顯得先天不足。我十分可憐這個弱者。每天下午,我就會給他開“小灶”,喂它一些吃剩的肉渣、飯粒,還把他從雞窩里放出來,任他嘰嘰地在我腳邊嬉鬧。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紅鼻梁”比哪個兄妹都要健壯,還有點通曉人意。只要我喚一聲,他就一下子沖過來,偏著頭,眨著眼,好像在問:“小主人,又給我帶來什么好吃的?”我把食物放下,他咕咕叫著,不客氣的大啄起來,還不時扇動翅膀轟走圍上來的眾兄妹。這個機靈鬼變得真霸道呢!
有一次,我把挖到的蚯蚓懸到一米高的空中,小雞們撲騰著翅膀,立即展開一場跳高比賽,可都差十多厘米,就撲不到,急得圍著我團團轉。突然,“紅鼻梁”跳上我的膝蓋,借勢再跳,從我的手里啄走了蚯蚓,逼得他的兄妹滿場跑。“真是個小調皮!”我搖搖頭,開心地笑了。
四個月過去了。一天清早,幾聲嗚嗚的長鳴把我從夢中喚醒。我跑到雞籠前,只見“紅鼻梁”通紅的冠子襯上雪白的羽毛,像是白雪中熊熊燃燒的一團火苗,又似雪山頂上熠熠生光的一顆瑪瑙,十分鮮艷奪目。他昂首曲頸,正在引吭高歌,如有一個初次登臺的男高音歌唱家,神采飛揚。雖不算老練,但蓬勃的朝氣使人昂奮。望著這只由我養大的雄雞,可自豪啦!
從此,我有一只自動“鬧鐘”。“紅鼻梁”始終如一地忠于他的職守,準時把我喚醒。他像一個促人上進的朋友,聲聲猛唱,都是鞭策,使我聞雞起舞,不誤晨光。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九
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我們好好觀察小蝸牛.蝸牛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春季或夏季,只要下一場雨,在墻角.樹下.葉子上.以及草地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跑向附近的公園樹底下找蝸牛,把它裝在老師給我的瓶子里.鋪上一層土,放上幾片嫩綠的葉子,蝸牛的家就建好了.
蝸牛屬于軟體動物,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常見于熱帶島嶼上,產卵于土中。它覓食范圍很廣泛,主要有雜草和瓜果皮。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
蝸牛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蝸牛的頭上有一對觸角,一長一短,只要我用手輕輕一碰,觸角就會縮到殼里.看著它慢吞吞爬向葉子,那觸角輕輕的碰碰菜葉,剛不久前放進去的嫩葉已有好幾個小洞洞,啃的葉子七零八落。我才發現,蝸牛的頭部有個很小的洞,原來這就是它的口。書上說蝸牛的口中有25000多顆牙齒,真神奇!蝸牛是靠腹部肌肉來爬行的,看著它一伸一縮可真有趣!凡是它爬過地方都會留下一條條白色的黏液,它的粘液作用可大了,不僅有利于爬行并減少摩擦,還能幫助它避暑過冬呢!
蝸牛爬得慢是出了名的,我想那應該是背著它那“小房子”的緣故吧!這幾天的觀察,我和我的小蝸牛成為了好朋友,觀察也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
今天我要觀察七月,你們知道七月是誰嗎?七月當然是我們家的小橘貓了,我們小可愛七月可調皮了。她有一身橘黃橘黃的毛皮,一個似乒乓球的圓頭,圓滾滾的,一雙像黑曜石一樣的眼睛,一個紅愛心鼻子,還有那跟刀一樣鋒利的牙齒,一條長長的小尾巴。
第二天早上,嚇我一跳,七月在我床上,我下了床她也跟我一起下了床“喵喵喵”地在叫,然后我走到吃飯的地方,只見她的盤子已經空空如也,好像在對我說:“主人,主人我餓了,我要吃東西,我要吃東西。”我馬上給他倒了一杯貓糧和一杯貓的零食,她狼吞虎咽的,像一秒鐘就吃光了,大腹便便的,慢吞吞的走到我這來,懶洋洋的躺在我的身上睡著了。
到了晚上我把門窗都打開,我已經不怕老鼠了,因為我有貓,他們也不再吃我家的小麥了,我家的粘鼠板也沒有用了,哈哈哈。
我們家的七月可真可愛呀,通過這一次觀察,我知道了貓的外形特點和動作。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一
早上我從草叢中路過,聽見蟋蟀唱歌,我四處看看,啊!原來蟋蟀就在我左腳邊啊。
蟋蟀是好斗的昆蟲,身長2厘米,黑褐色。頭上有一對觸角,比身體還長。它有六只腳,尾巴上有三個刺,兩邊的刺最短,中間的最長。
我抓了三只蟋蟀,把它們放在一起,只見一只小蟋蟀一直往后退,另兩只在相互撕咬。不一會,這兩只蟋蟀又一起來咬這只最小的。眼看著這只小的快要死了,可它卻仍然反抗。我在旁仔細看著,真想伸手去幫它一把。我在想,大蟋蟀怎么就愛欺負小蟋蟀呢?眼看著小蟋蟀快要死了它還那么狠心。我跑去問母親,母親告訴我說:“它們是搏斗,它們假如不學習搏斗的本領,那就沒辦法獨自生存。”
蟋蟀好斗,蟋蟀給人們帶來了歡樂,我喜歡那可愛的蟋蟀。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二
這個星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觀察小蝸牛的作業,我抓耳撓腮,不知道該怎么辦。哪里會有蝸牛呢?怎么抓蝸牛呢?要怎么養它呢?它們喜歡吃什么呢?這些問題一直在我的小腦袋里出現。
我帶著這些問題去問姐姐,姐姐幫我翻了書,書上是這樣寫的: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空氣濕度60%~90%;當溫度低于5℃或高于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蝸牛覓食范圍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均食。
知道了這些后,我就和膽子比較大的哥哥去比較潮濕陰暗的地方抓蝸牛,果然,我們在一片菜地里發現了幾只小蝸牛。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在瓶底放上新鮮的青菜葉。書上說的一點也沒錯,他們小小的嘴巴不時地啃著菜葉,就好像是我啃雞腿一樣。我還發現他們頭上的觸角不停地晃來晃去,我用手輕輕一碰,小觸角就立刻縮進去了,我想蝸牛的觸角就像我們的手一樣,是用來感覺東西的。
小蝸牛真是可愛啊!雖然知道它是害蟲,可我實在不忍心弄死它們,寫完觀察日記就把它們放生了,希望它們能好好生活!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三
我家養七條生龍活虎的`錦鯉。有的是大紅色,如一個個游動的小太陽;有的是橙色,像一個個大橘子;還有的是花色,像一條條變色龍。小魚兒的形狀是流線形,體長在6~12厘米之間。我同時喂給它們魚食和花卷末,它們似乎更愛吃花卷末。它們呼吸和進食時,嘴巴如小喇叭似的一張一合,利用吸力將食物送入嘴里。
3月15日星期三天氣陰。
今天,我家的小錦鯉特別活潑可愛!我喂食時,發現它們個個擺動著長而白的尾鰭和長在腹部的鰭,利用流線形的身子和靈活的尾部以50~60厘米/秒的速度搶食。它們的膽子也很小,一有什么動靜或聲音,就會滿池子亂跑。有時兩條魚撞上,還會用尾巴擺動著打對方的背鰭,好像在傳遞什么信息。它們游動時尾巴在98~180度之間擺動。很悠閑時,它們會一條一條地“躺”在魚池角落里休息,好像怕影響同伴似的;生氣或害怕時,回很快“躲”到其它魚中,好像生怕別人看到自己一樣。
3月16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我剛喂完魚食,只見一只體寬2厘米,體長7~8厘米的花斑錦鯉從口中吐出一條2~3厘米的深綠色物體。它吐完后,用嘴吸幾口氣,游走。其它幾條魚也接二連三地吐出此類分泌物。我想,這種白色和深綠色的分泌物可能為它們不想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胃酸或水中的不良細菌……。看來,沒有豐富的知識無法探索大自然!
3月17日星期五天氣雨轉陰。
今天,我將魚食放在一個鉤上,在水中停留5分鐘,一條貪吃的小魚游過來。突然,我將小鉤提起,小魚竟用尾巴以180度的角度擺動,兩個肚鰭用力前后搖動。一轉眼,跳離水平面2~4厘米,然后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水渦。我查找資料:鯉魚(錦鯉)確實會跳,最高跳過1米。在江河湖泊中的鯉魚經常在太陽落山時跳出水面嬉戲。民間也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3月18日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我要給魚換水。換水前,魚兒都靜悄悄的,好像怕誰發現,“躲”在水深8~9厘米以下。就算有好吃的東西,也“守株待兔”,等著它自己沉下來。可剛換水,魚兒們都把魚鰭一搖一擺的,互相追逐嬉戲。喂食時,個個爭先恐后地吃著食。為什么前后變化這樣大呢?我個人認為:鯉魚雖是在河、湖中長大的,習慣長期不換水的生活。但就像人喜歡干凈的家一樣,魚也喜歡干凈的水。干凈的水不僅“空氣新鮮”,而且沒有滿池的排泄物,魚當然喜歡!
3月19日星期日天氣晴轉多云。
魚兒是很喜歡玩耍的!它們時而向上撲食,時而向下沖擊,時而在水中你追我趕。可是,這些都是魚的正著游,難道它們不會“倒著走”嗎?通過觀察,我的答案是會。不信,看看我家的錦鯉。小家伙向前游時,肚鰭向后劃,身體和尾巴左右劃動,產生一股旋渦流推動魚向前。所以有時它們可以借助水流滑行一段。而向后游時,肚鰭向前劃動,像我們劃船一樣產生一股推動力,加上尾巴只向右或向左擺動,魚自然就“倒車”。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四
媽媽經常給我講許多課外知識,今天,媽媽問我:“你知道冬天有什么動物冬眠嗎?”我一口氣說了好幾個。媽媽說:“你知道的可真多!可你卻少說了一個,那就是蝸牛。”說著,媽媽拿出來一個蝸牛殼,說:“這就是一只正在冬眠的蝸牛。”
我接過蝸牛殼,看了又看,蝸牛殼干干的,出口處有一層白膜,我抬頭問媽媽:“這根本就是個蝸牛殼,怎么會是蝸牛呢?”媽媽說:“咱們來做個實驗吧!看看它是不是在冬眠。”
媽媽拿來了一個透明的杯子,倒上了一些水,把蝸牛殼放量進去。媽媽提醒我要觀察出口處。透過玻璃杯,我仔細地觀察著。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漸漸地,我發現白膜越來越薄。又過了一會兒,蝸牛殼開始往玻璃杯壁漂去,后來竟然粘在了玻璃杯上。哇,蝸牛還會游泳啊!不一會兒,蝸牛殼的出口處伸出了一對肉肉的小觸角。或許它覺得周圍沒有危險,把頭也伸了出來。不一會兒,它的大半個身體都伸了出來。我用手碰了一下它的觸角,它的觸角快速地縮了進去。蝸牛的膽子可真小啊!(觀察細致)我把觀察結果和媽媽說了,媽媽讓我先別管它,下午再看。下午,我又想繼續觀察蝸牛,可我發現,蝸牛竟然又冬眠了。它可真是只懶蟲!
大千世界奇妙的東西可真多,我要好好學習,以后發現更多奇妙有趣的東西。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五
我將小魚放進魚缸,也許到新家,換環境,它們似乎很新奇,興奮。只見它們擺動靈巧的尾翼,上下左右輕盈的游來游去,又像在觀察熟悉環境。這時它們好像發現什么,眼睛定格在我家原有的一條大魚身上。然后飛快的游在它身邊,就像對待失散多年的親人一樣,和大魚砰砰頭,靠靠背。而大魚也很享受這番熱情,還時不時扯上幾根水草給它們吃,顯得很溫謦。
為驗證我的判斷,我將手伸進水里,抓住大魚。這時奇跡發生。只見這三條小魚用嘴式或用尾巴咬碰我的手。雖然不疼,但我已感覺到它們憤怒的功擊。真是不可思議。
我不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類表現的事情居然發生在動物里。也許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吧!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六
今天,天氣熱得令人煩躁。外面知了直叫,路上不見一個行人,連平時喜歡唧唧渣渣叫的小鳥也不知跑到哪兒乘涼了。我無可奈何地坐在大樹下乘涼,盡管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扇動著,但豆大的汗珠還是從我的臉上流下。
咦,那是什么?我的目光被地下一排黑乎乎的東西吸引。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螞蟻啊!它們在干什么呢?原來,他們正在搬一塊比它們小小的身子大上幾百倍的蛋糕啊!
它們能行嗎?我決定觀察它們。只見它們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有的……眼看它們那浩浩蕩蕩的大軍快到“家”了,我心血來潮,惡作劇的把那塊蛋糕拿回原來的地方。本以為它們一定會氣得放棄了。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它們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組織起它們那浩浩蕩蕩的隊伍,重新搬起那塊蛋糕。這一次,它們成功地把蛋糕搬回去了。
今天,我在螞蟻身上學到,堅持就是勝利。這大概就是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吧!也許,人類那句“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從螞蟻王國得到的啟示吧!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七
老師讓我們在假期中觀察事物的變化,正好家里還有綠豆,就來種綠豆吧!
我拿起綠豆,小小的綠豆胖乎乎的,像一個個胖娃娃。它們綠色的衣裳,肚子上有一條白線,似乎是它們衣裳上的拉鏈。種綠豆需要一個杯子,先倒水,再把綠豆一顆一顆放進去,它們就像在坐水上滑梯一樣,一個個落入水中。它們到水中后就大口喝水。
10月4日星期一晴。
我正在觀察綠豆的時候,突然驚奇地發現,有的綠豆把衣裳給撐破了露出白白胖胖的小腦袋,像一只只快出殼的小雞;有的甚至已經脫掉了衣服,長出了3、4毫米長的嫩芽兒;還有的綠豆才破開了一個縫兒,還在那十分愜意地呼呼大睡。我用手觸摸綠豆,它們沒有前兩天那么堅硬了,而是變得嫩嫩的,滑滑的。我湊近一聞,居然還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只過了兩天,綠豆變化著就這么大,太神奇了。
10月7日星期三晴。
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綠豆,只見綠豆全部都脫掉了衣裳,每個綠豆都長出了綠色的豆芽。我用尺子量了一下,綠豆芽已經有兩厘米了。有的像小鉤子,有的像拐杖,還有的像小蝌蚪,千姿百態。
小小的綠豆芽帶給我的卻是大大的驚喜,盡管它們生長環境很簡單,但是它們仍舊努力地生長著,我想這就是成長的力量。
觀察動物的專題(實用18篇)篇十八
我們去了“石頭草坪園”后,天氣好像有一些潮濕,落下來的落葉也紛紛粘在小路上,石頭上覆蓋著嫩綠的青苔。別的沒有,就是天氣有點悶。
我想再呆一會兒。我隨便向樹上看了看,去發現一個黑影一閃而過,掉到了地上,被一只鳥吃了。
“原來是鳥捉蟲子啊!”我走近一看,是一只燕子。看著看著,我覺得很奇怪:他干嘛要捉蟲子呢?而且在快下雨的時候?我又想起上次的事情了,也是燕子捉蟲子,可沒飛那么低啊!“哦,那次是晴天那!”
回到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原因。原來啊,只要空氣潮濕,蟲子們的翅膀會沾上水汽,就增加了壓力,飛不高了。所以燕子在下雨前捉蟲子也是下雨前的一種征兆。
知道了燕子為什么在下雨前低飛,我別提有多高興咯!大自然是奇妙的,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有所發現,就像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