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可以展示作者的才華,還可以培養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里收集了一些備受贊譽的優秀作文,它們無疑是寫作的典范和值得學習的范例。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一
我的老家在荔浦。跟初識者說到自己的老家,他們往往會跟我聊起荔浦芋。偶爾,還會有人說起十幾年前播出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正是這部劇讓名不見經傳的荔浦芋火爆北京城,紅遍全中國。他們都說,你們荔浦真應該感謝《宰相劉羅鍋》劇組啊。
在我們老家,荔浦芋被叫做“檳榔芋”。據荔浦縣志記載,正宗檳榔芋種由福建傳入,以荔浦縣城郊關帝廟前所出者為佳,剖開后,荔浦芋從頭到尾每一片都布滿棕紅檳榔紋,謂之檳榔芋。其他地方移種的,僅外形相似,刨開后紋路稀疏或無紋,本地人稱之榔芋。荔浦芋入菜,最有名的當屬荔浦芋扣肉,這是一道在荔浦高級飯店的酒席上和普通平民的節日里均會出席的,在荔浦本地人看來最普通不過的一道菜。過年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都會在小年前后整出幾大碗放在籠屜里存著,留待年三十團年飯及大年初幾招待客人時享用。
我們那兒的習俗,小年那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把房子打掃一通,一般一大早女主人就圍著頭巾舉著長長的掃帚掃天花板上的蜘蛛網,男主人用鏟子把屋檐下流水的溝里積了一年的泥鏟到竹箕里,然后一擔一擔地挑到野外。有時候房頂上的灰落到女主人的眼睛里,她就大聲地喊叫,讓男人給她吹,眼淚出來了,臉上卻還是帶笑的,因為小年意味著春節的開始。吃過中午飯,該開始準備小年夜飯了。做小年夜飯前要先做荔浦芋扣肉,男主人大叫一聲“起油鍋咯”,聲音故意拉得很長,似乎這一聲拉開了年的序幕。女人把大桶的茶油倒進鍋里,交代孩子生火后,拿出六七斤重一個的芋頭,削皮兒,切成六公分長、四點五公分寬、一點二公分厚左右的長塊,用油炸到芋頭皮呈金黃色,馬上撈起;男人在另一個鍋里水煮整塊的五花豬肉,他不時用筷條躉躉肉皮,待筷條能穿過肉皮時,馬上把豬肉撈起放在一個漏籃里,女人過來用針尖在肉皮上均勻地刺上小孔,涂上醬油、蜂蜜醬和白糖,男人接著把肉塊投到油鍋里炸到肉皮發泡呈黃色,撈起,切成與荔浦芋同樣大小的塊兒,與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蔥汁攪勻。然后男人女人一起將荔浦芋片和肉片間雜排列、肉皮朝下裝入大碗,裝了好多碗,最后這些扣肉被裝到一個大大的木蒸籠里,火要燒得旺旺的,蒸氣出來的時候年的味道就開始在村子里彌漫了。在扣肉香里殺雞宰鵝做豆腐釀蘿卜釀的男人女人們開始期盼著自己做的扣肉得到春節走親的親戚們的贊賞了。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二
對于很多人來說年味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但對于我來說年味就是很特別了。
大年三十那一天,我們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就是為了晚上那一頓美味的佳肴。爺爺去買魚;奶奶炸芋頭和扣肉;爸爸殺雞;媽媽和我一起淘米。一頓午飯后,我開始分工了。“爸爸媽媽去洗菜,爺爺切菜,我和奶奶做菜。開始吧!”我嚴肅地說。“好的!保證完成任務。”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爸爸媽媽“嘩嘩嘩”地洗著菜;爺爺“咚咚咚”地切著菜;我和奶奶“唰唰唰”地炒著菜……大家在其樂融融地分工合作,沉浸在歡樂中。我們看見爺爺奶奶露出喜悅的笑容,爸爸媽媽和我面面相覷,頓時心里明白了很多。
我們做了很多菜,有:扣肉、清蒸魚、豬肚燉雞湯等。我最喜歡的一個菜是清蒸魚。它是這么做的:先把魚的內臟、神經、牙齒去掉。把它切成一塊塊的。放入蔥、姜、料酒等東西去腥,腌制五分鐘。之后用開水大火蒸八分鐘。一道清蒸魚就做好了。
大家準備了一道道豐盛和美味的佳肴,互相送出了新年祝福,愿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年味,就是年的味道,自古以來一直留傳下來的習俗。
小作者:陳馨儀。
指導老師:唐萍。
公眾號:優頁作文選3。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三
今天已經是大年初八了,耳邊還此起彼伏地響著“噼啪,噼啪,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一聲接一聲,一響接一響。深藍的星空時不時地竄上幾束火花,隨著一聲“啪”的聲響,一朵五色的煙花在天空綻放……我已經過了十三個春節,雖然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可這古老的節日總是給我們帶來驚喜,總是給我們帶來快樂,還有那令我們回味無窮的“年味”。
聽大人們說,大年三十要守歲!今年的大年三十,我邊看《春晚》邊打瞌睡,到十一鐘時被《春晚》里的笑聲驚醒,我連忙強打精神告訴自己“這是我頭一回守歲,千萬不要放棄!”《春晚》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還有手影戲,我一下又來了勁,看得連蹦帶跳,笑彎了腰。當時鐘的秒針一步一步走向十二,我知道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我就要十四歲了。外面的鞭炮嘩啦一下不約而同地響起,“嘭——啪,嘭——啪”一聲更比一聲高,我興奮無比,連忙在這第一時刻打電話去拜年!一聲“happynewyear’sday”就揭開了年的序幕。
走在大街上,那代表吉祥如意的紅色像火一樣在整條馬路上燃燒起來,讓人看起來紅紅火火、喜氣洋洋,先說那春聯吧!紅底黑字的上聯、下聯家家戶戶的門上都少不了,有著朝氣蓬勃的“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有著五谷豐登的“歲歲年豐添美滿,鼠歲豐登酒一船”,還有那充滿希望的“賀歲紅聯增喜氣,一元復始艷陽天”。店鋪的鐵門上沒有了以往那死氣沉沉的感覺,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各種各樣的“福”字,那代表福到了的貼法,滿街都是,路上的行人稀疏了,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幸福與快樂!
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應當要到廟里清香拜佛,求得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初五的早上,爸爸、媽媽帶著我進廟燒香,帶著一大捧香擠進了人山人海的天寧寺。我留心了一下,那香有“四季平安”、“狀元高香”、“幸福美滿”、“財源滾滾”……都是有著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燭火上點燃手中的香,在慈祥的菩薩面前,人們都十分虔誠地許下自己的美好心愿!
淡淡的火藥味、濃濃的墨香、飄渺的香火味彌漫在整個正月里,走到哪里都是這年味,這味道,正因為有了這濃濃的年味,我們的春節才會變得如此多姿多彩,如此令人向往!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四
新春到了!大年三十兒的晚上,吃過年夜飯,我瞧見奶奶正在包餃子,便興沖沖地跑去“幫忙”了。
只見身經百戰的奶奶用靈巧的雙手輕輕撥弄了幾下,一個又白又胖的餃子便“出世”了。我躍躍欲試,帶些試探地問:“奶奶,我拿塊餃皮哦。”“嗯嗯嗯嗯”奶奶含糊不清地答應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現成的餃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顛了幾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練但又有些慌亂地挑了點肉餡兒,撥進餃皮的中央,再學著奶奶的樣子,用食指蘸一點水,沿著餃皮周圍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母親夸道:“還不錯,有模有樣的。”現在,最難的一道工序來了:把肉餡兒包起來!母親指揮起了我:“把這兩邊捏起來。”我乖乖地按照母親說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勁兒地將兩邊餃皮黏在一起。捏完左邊的,我又把右邊的餃皮捏緊。哦!我的`第一個餃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著個大肚子沖著我笑呢!這時,我發現奶奶包的餃子上有幾道裝飾的花邊,便也嘗試著去捏。可結果,非但沒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還差點兒把好端端的一個餃子給毀了。
最后,我包的餃子還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雖然不夠美觀,但是我一眼就能認出它!當我用沾滿面粉的十個手指頭去抓下一塊餃皮時,奶奶卻揮揮手制止了:“別搞了,夠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嘗到自己包的餃子了,我又重新變高興了。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讓我們把年味兒包進餃子里,吃餃子,過大年嘍!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五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么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著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么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新春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灶神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們說幾句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些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
在爆竹聲中,新春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六
1、祥云浮紫閣,喜氣溢朱門!
2、簾短能留月,樓高不礙云!
3、蘭經香風滿,松窗夜月圓!
4、中秋祝福短信:年年中秋待月圓,月圓最是相思時。
5、月圓人團圓,在這個想念的節日,祝你一切圓滿美好。
6、自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候夜彌清。一天氣象沉銀漢,四海魚龍躍水精。
7、月是中秋圓,人是我最好.愛你誠摯心,天地可為鑒.
8、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中秋快樂!
9、月兒圓圓兩情綿綿咫尺天涯何為佳期。
10、月圓人團圓,月缺人分別。若是無情時,月圓亦月缺,若是有情時,月缺亦月圓。
明月千里寄相思!
11、千山萬水,隔不斷我在佳節對你的思念。
12、你問我愛你有多深,今晚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秋祝福短信。
13、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當空,思意正濃!
14、中秋之夜一起注視遙遠的明月,月亮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對方,一如她反射陽光!
15、親情愛情,情系佳節。家園月圓,圓滿中秋。中秋祝福短信。
16、年年中秋年年過,月月圓時月月明,日日想你日日苦。
17、中秋的月兒圓又圓,我的月亮卻少半邊。千里遙寄相思苦,何年何月現歡顏?
18、月是今夜明,情是今夜切;二小今無猜,何不今相悅。中秋祝福短信。
19、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樂團圓。祝您的事業更加成功,從本次月圓時開始,好事不斷。。。
20、抬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像不像我微笑的圓臉?嘻嘻!!祝您節日愉快!身體健康!
21、紅紅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時時鰈鰈鶼鶼。說不完的.思念,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樣圓滿!
22、中秋了月圓了是祝福的時候了祝你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只有微笑!
23、一年中秋又來到,遠在他鄉的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祝家中的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
24、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象這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七
“轟轟轟轟轟”我們在放爆竹,因為新的一年開始了,要以舊換新。
過年時候的氣氛,真可以用“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句來形容!每家每戶在過年的時候,門口總是貼著對聯,家里不僅貼著“福”,還貼著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貼是要反貼的,因為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貼福要正著貼。我們家里貼福的時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爺爺家,我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白發蒼蒼,爺爺拿出雙面膠,先貼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時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貼不上去,讓我們都哈哈大笑。
紅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樂,每次過年的時候,大街兩邊的路燈上,都掛著紅燈籠。過年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吃人怪獸,它的名字叫年,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來吃人,為了趕走年獸,人們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辦法,年獸怕火光、怕響,于是就用煙花爆竹把年趕走。所以每當年獸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放煙花爆竹,來驅散邪氣。
每當過年的時候,在遠方的新人就會趕過來和家人團聚,我們家里過年的時侯可有意思了。我們從新年禮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鉗上長滿了尖銳的刺,在拿出來的時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母親又是第二個犧牲者。到了發紅包的時候,外公外婆先發,舅舅舅媽第二,父親母親最后,接紅包的時候,我雙手接過,再說一聲:“謝謝!”就轉身離去。開始放煙花了,父親去點:“轟轟轟——轟轟——轟……”煙花的亮和響不得不讓我們瞇著眼、捂著耳朵。母親說看著煙花可以許愿望,我聽著母親的話,默默地許下了愿望!
關于過年的事,真是豐富多彩,說也說不盡!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八
在家人的加油助威下,我吃了很多餃子。但心情隨即也由激動變成無奈,一眨眼的`功夫,一下盤餃子就所剩無幾了。“不吃了”我說道。媽媽夾起了一個有記號的餃子“最后一個加油!”隨后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我一口咬下去。“呀,硬幣!”我一時被激動沖昏了頭腦,忘記了之前的失落,家人也跟著笑起來。就這樣,我過了一個得到收獲的春節!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九
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年進入臘月,就扳著手指頭盼著新年的到來。一過二十,就要掃房子,洗衣物,把家里外都清洗一遍。到了二十三,街上就有幾個賣芝麻糖的在走街串巷地叫賣,我們家也買上幾根芝麻糖來祭祀灶王。之后,我就能吃上酥脆的芝麻糖了,感覺好香好甜呀。更感覺甜在心里的是有年味了。然后,就是蒸干了,在我家的竹床上,先是母親用高粱面包的紅菜包兒,接下來是玉米面做的黃菜包兒,這些是用來年前幾天吃的。最后蒸出來的白干,則是過年才能吃的:有白饅頭,棗花,花糕之類的。當然,母親憑著她的一雙巧手,還蒸一些小吉祥物,如“小刺猬”啦,“小魚兒”啦等。不過這些小吉祥物,不放在竹床上,而是放在門頭上,這是期盼著它們能給我們家帶來好運,用“刺猬”給家里馱福,用“魚”象征年年有余。看著竹床上紅的、黃的、白的食品,自然有了濃濃的年味兒。
大年三十,從上午起,四大頓(年三十的上午、下午和正月初一的早上、中午)就開始了。當我們吃著白饅頭肉菜的時候,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水餃的時候,當清脆悅耳的接鞭炮聲響起來的時候,無不沉浸在歡樂年味之中。
大年初一,我穿著母親親手給我縫制的嶄新的花衣服,隨著大街上的人群,向父老鄉親拜年的時候,那時的談笑風生,好像又回蕩在耳際。那快樂的場景,又甜在我的心頭。讓我感覺過年真的好幸福呀!
我的子女們小的時候。他們也在昐過年。那時我們吃定糧,雖然定糧的30%是白面,平時我們盡量少買白面,好節余些兒白面,留到過年的時候吃。要過年了,我在蜂窩煤爐子上,蒸一些兒白饅頭,花糕、棗花兒。讓孩子們品嘗年味的幸福。至于肉類的食品,憑著糧本上的供應,還能買到定量的牛肉。買回來包成牛肉水餃,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感覺年味兒濃濃的。
新春佳節,兒女們穿上爸媽在商場里給他們買的成衣;吃著盤子里的糖果、花生、瓜子;一毛、二毛地數著自己的壓歲錢,孩子們也被濃濃的年味兒所陶醉。
現在,我的孫兒也盼過年。他的年味則是另一種味道。他希望在年假里,能多玩玩電子游戲,讓爸媽帶著他到南方旅游。至于吃的、穿的,早不是他想要的了,因為他早已不像他的父母那樣有所需求,更不像他的爺爺奶奶那樣渴望了。他的精神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彩電、電腦、手機,早已不陌生了。他不像他的爺爺奶奶的童年那樣,連電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說看電視了;也不像他的爸爸媽媽的童年那樣,能聽聽收音機、看上小的黑白電視,就是很奢侈的了。
我們祖孫三代人,雖然有著相同的童年,但對年味兒的感覺卻不相同。這年味兒變化,正是祖國六十多年來日新月異的真實寫照。
作者|高鳳英。
公眾號|鄴城文學。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
今年過年,我64歲,也就是說,我過了64個年了。不管難過好過,這年是一年一年地過,歲月如流,拉不住,擋不住。許多個年留在記憶里,卻是深刻的,那是歲月的腳印,存盤了日子的積淀,打開那些文件夾,清楚地看見這些年是一條線串起來的,是一支步步高的樂曲,從貧困到富裕,從愁年、盼年到歡歡喜喜過大年。
記憶最深處的應是我10歲時的那個年。那年的年前,父親把我從外地接回了剛搬進縣城的家。在這之前,我家住在山里,那兒燒柴、吃菜都可向山伸手,對于貧困之家是個好過日子的住處。我到了上學的年齡被送到住在小鎮的.姨家。住縣城處處都得花錢,等著我們的是緊日子,可是弟弟也要上學了,為了孩子,父母只能選擇艱難。一家6口人的柴米油鹽、四季衣裳讓老爸的月薪不勝應付,怎么過好年,讓媽媽奶奶費盡心思,她們愁年啊。小孩子不懂事,我們盼年,因為過年時,我們有新衣穿,有糖有肉吃。俗稱東北過年(零食)三大樣:酸梨、瓜子、大塊糖。酸梨即凍梨,上凍后市上就有賣的,幾分錢一斤,非年時我們從沒吃過。過年了,媽媽咬咬牙買了幾斤,在年三十拿屋來緩上一小盆,孩子們等不得緩透,帶著冰碴就啃,奶奶說牙疼不吃,媽媽說不喜歡吃涼的,結果全被我們吃了。瓜子,是自家園子種的,一直留到過年才炒些給我們。那糖,大塊糖除了吃還用來祭灶,我家不祭灶就不買。過年哄我們高興的是那種雜瓣糖,這糖便宜,但見熱就化,買來后放在棚子里凍著,三十下午拿屋來一小盤。奶奶一人一塊地分給我們,還囑咐:不要嚼,含著它才甜。長大了才知道,奶奶這么說是怕我們吃得太快,很快就吃光了。這些情景讓人想起老舍的《正紅旗下》,他說他滿月時,按滿族的習俗請親朋吃飯,他那貧窮的父母辦得菜薄酒淡,因為酒里摻了太多的水,把客人喝漾了也沒醉。讀來讓人苦笑。
有俗話道,過年好,過年好,戴新帽,穿新襖。我小時候,家里總是遵循這個俗話的。其實,如今是6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那時,大多數家庭都很清貧,平時添不起新衣,為求過年喜慶,常常是節省一年攢錢到過年時給孩子們做件新衣。平紋布便宜,媽媽選大花艷麗的讓我們喜歡。年初一,我們早早出去玩,真實的目的是向小伙伴顯擺自己的新衣,因為有許多孩子還不如我們,過年也沒有新衣穿。那是哪一年?因為秋天媽媽給我做了一件新夾衣,過年時就沒給我做新棉襖。大年初一向小伙伴顯示新衣的節目無論如何都要演的,于是,我乘媽媽沒注意,偷偷脫了棉襖換上那件夾襖跑出去。奶奶發現了,追著我讓我穿棉襖,我說什么也不肯,硬挺著和小伙伴玩了半天,晚上就發燒咳嗽,奶奶給我吃藥心疼我,埋怨媽:就差那幾塊錢?沒新棉襖都凍病了。媽媽什么也沒說,摸著我的頭,長長地嘆了口氣。
為了過年時能多吃幾頓肉,媽媽奶奶在住縣城的環境里創造條件每年都養一頭豬,年根上殺。殺豬當天,烀一鍋肉和血腸答謝鄰居朋友,肉后的這鍋湯,再下進去凍豆腐、凍白菜做成燴菜,一盆一碗地凍好。年中一碗回鍋菜總把我們平時缺油水的小肚子撐個溜圓。
靠吃野菜活命的豬一年大概長不了多大,再分送出去些,用來過年的肉可能就不多了,只能在三十、初一、十五幾天“可勁造”個飽。我記得有一年還沒出年呢,菜里就少見肉片了。我在菜碗里翻了半天,翻出一大片肉,舉著顯擺,沒注意弟弟伸過嘴來一口叼了去,我楞了,然后哭了。幾十年后回家探親,小弟請我吃飯,盡將肉往我碗里放說,姐,還你那片肉呵!惹得妹妹妹夫哄笑。可我總以為,這肉不能與那肉比,現在,這肉吃得都要禁了,怕不良膽固醇高,不敢吃了,那時,缺肉,饞得狠哪!
我工作結婚,弟妹們陸續工作結婚,父母的負擔大減,時間也到了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的大環境和小環境都好起來。回父母身邊過年,一個個拿米拿面拿魚拿肉拿所在地特產,老爸老媽從高興地計劃怎么吃到急告不要拿多吃不了,再后來,過年前老媽就告訴我,你們回來就行了,啥也別拿了,這市場上啥都有都好,不必大老遠的往回拿。
我也是老太太了,比我更老的老太太老爺子仍然心疼著我,有弟妹在他們身邊,她讓我在自己家好好過年,是的,好好地,我一點都不用惦心她,她告訴我她的冰箱裝不下了,讓我別買那么多,少吃肉多吃水果,過年也是平常日子,清淡點好。
過年是平常的日子,也不是平常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最讓人想起過去,更感覺當前的繁榮、幸福。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一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晚上,我匆匆吃完餃子,和媽媽來到屋外,只見天空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撒滿天空,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
之后,我和媽媽看了許多煙花,有孔雀開屏,有海底珊瑚……個個都絢麗多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快八點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里,打開電視機,一邊嗑瓜子兒,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都十分精彩,如小品:講故事、送水工……令人賞心悅目。
還有兩秒鐘就十二點了!嘀嗒嘀嗒,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電光炮響起來了,震耳欲聾的炮聲迎來了新的一年!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然后像夜明珠一樣,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晝。整個城市都沸騰起來,它預示著來年的繁榮富強、幸福無疆!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二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里很是熱鬧,盡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里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或許過年的味道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游、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過年的味道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過年的味道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于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于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系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過年的味道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三
過年了,逛花市咯!來到了花市,我看見了很多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最多的就是菊花了,它的顏色也是最多的,太漂亮了!年橘也很多,樹上都結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橘子,每個人的手上都拿著各自搭配成不同意義的花。
除夕到了,每家每戶都要貼對聯了,門上還要貼個福“倒”,上面的福字就代表著新的一年里我們全家都幸福快樂!吃完年飯最開心的就是收紅包了,紅包也叫壓歲錢,媽媽對我說你收了紅包就又長大一歲了哦,新的一年你要好好學習哦!
新年到了,炮聲連連!煙花齊放!讓我們一起敲響那時代的鐘聲!我也已經聞到了,那獨特的年味!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四
2月4日,我和爸爸媽媽開車,來到了美麗的古鎮——塘棲,體驗了首屆古鎮年味節。
來到古鎮,真是人山人海。運河兩邊,擠滿了散步的人,有拍照的、有聊天的、討價還價的、有玩游戲的、還有邊走邊吃的。好不容易擠過廣濟橋,一眼看去,除了人還是人。我和爸爸媽媽只能手拉著手,艱難地往前擠,看著兩邊琳瑯滿目的商品,饞得直咽口水,有筍干黃豆、各種糕點、青梅、麥芽糖、魚干、粽子,還有很多連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名字的好東西。
一個下午逛下來,買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天快黑了,我們只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五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節到來了,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里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餐團年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么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托著一條漂亮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們之后,“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漂亮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一片,好似響徹云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炮竹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回蕩。炮仗、炮竹雙管齊下,一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炮竹聲、炮仗聲匯成一股歡快和諧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六
猴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大街上張燈結彩、光彩奪目、歡歌笑語,好一派節日的景象。
晚上,我和媽媽去看過年熱鬧的景象。然后剛走出家,就聽到禮花齊鳴,滿天飛舞,走在街上,看見五光十色的彩燈掛滿了大街小巷,街上的紅燈籠個個都為我們露出了紅紅的笑臉,公路上的汽車漸漸少了,因為人們都開開心心的回家過年了。我們回到家,打開電視,春節聯歡晚會正在直播,節目豐富多彩、搞笑劇弄得我哈哈大笑,還有些歌唱明星給我們帶來一首首精美的歌曲,讓我們陶醉!看見明星們在歌唱,我也跟他們一齊唱歌。還有些小朋友還會做些高難度的雜技動作,看得我心癢癢的,我都想學學了。
一年過去了,我又長了一歲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珍惜時光,學好真本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小學生寫過年年味(專業17篇)篇十七
今天是除夕,我和爸爸走在街上,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有人說,越長大,越沒有過年的味道了。我看不然,瞧瞧街上的人們,身著新裝、喜氣洋洋;人人手上拿著東西,眉開眼笑,大概是走親戚用的吧。風里都帶著年味的香醇,使人陶醉。
走過一排排房屋,家家戶戶的屋檐上都掛著紅通通的燈籠,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火紅色的龍,吉祥極了。門上,貼上了倒著的“福''字,寓意著福到了。還有一幅幅對聯,上面寫著各種吉祥話,如“天增歲月人增歲,春滿乾坤福滿門”呀,“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的對聯。還記得小時候,外公握著我稚嫩的手,拿起毛筆,在紅紙上寫下一幅幅對聯,說是要等我長大了拿出來看,讓我好不高興。他還告訴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第一幅對聯,秦瓊、尉遲恭怎樣成為門神的。
期望已久的大年夜到了。夜幕悄悄降臨,給天空蒙上了一層黑紗,而那閃爍的星星,就像是點綴在黑紗上的鉆石,高貴而神秘。爸爸拿出禮花,對我說:“我們來放禮花吧!”我不禁皺了皺眉頭,不是要禁止燃放煙花嗎?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道:“這是新年的習俗,少放點。”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爸爸已經點燃了導火索,只聽見“轟”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朵禮花仿佛一朵蓮花,為夜的黑紗裝扮,像是無數顆絢麗的流星劃過,讓我目不暇接。此時,歡笑聲、鞭炮聲融為一體,真是熱鬧非凡!
我暗暗地許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有所進步,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環境越來越好,祖國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