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拒絕誘惑為篇一
《 拒絕誘惑 》是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危險的誘惑》,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第八課的課題是一念之差,本框題的任務是拒絕誘惑,可見本框題在本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①通過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激發學生戰勝不良誘惑的信心。
①初步掌握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懂得應該拒絕不良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各種方法。
多媒體課件、簽名橫幅、資料卡片。
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1、.初中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易受不良事物的誘惑。比如網絡的誘惑會使學生上網后失去時間控制,難以自拔,慢慢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從精神依賴漸漸發展到軀體依賴,最終導致身心的全面崩潰。所以一旦上網成癮,則與沉湎飲酒、吸煙等惡習無本質區別。
2、初中生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絕不良誘惑,以成長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網絡”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它的利弊,一起探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并能運用正確實用的方法抵制誘惑。
1.直觀演示法:
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設計“啟思園”“聽故事想辦法”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傳說故事的方式說明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依靠勇氣和方法是能夠戰勝不良誘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長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戰勝誘惑的必要性,體驗到戰勝誘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動的方式,介紹了中學生常見的受到誘惑的現象;以提問題、出主意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戰勝誘惑的方法;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基礎上總結歸納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購物獎劵和手機中獎信息引入。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按以下環節進行:什么是誘惑――身邊的誘惑――危險誘惑的危害――學會拒絕危險誘惑。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簽名活動:(5分鐘)學了就要用到,說了就要做到。這一活動升華學生的情感,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5.課后實踐:學生填寫“我的抗拒誘惑的計劃”表。一個月后,全班交流實施計劃后的感受。
課件展示教材中“聰明船長智勝女巫”的傳說故事,增加“潘多拉魔盒”的傳說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沒有經受住誘惑所帶來的不良后果;讓學生想象戰勝誘惑的感受。對比兩個傳說故事的結果,分組討論戰勝不良誘惑的必要性和條件。
(二)“拒絕誘惑——我的成功”
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成功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到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要依靠勇氣和智慧才能戰勝不良誘惑,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假如有人這樣誘惑你,你怎樣拒絕”,設計五種情景,讓學生體驗思考,并當堂進行小品表演。
(四)“抗拒誘惑計劃書”——作為成長檔案記入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成績中。
(五)簽名活動
簽名橫幅留班主任處,時常提醒學生,說了就要做到。
青少年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1)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2)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3)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抑制自己的念頭,克制自己的沖動,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自己想做而不應該做的事。(4)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等。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擬采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備課中的疑問和教學中有待探討的問題)
對教師而言,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2.教學評價體制對教學的影響
3.多媒體的運用如何才能發揮他的最佳效益?
我們借助于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但教材畢竟是一種范本,多媒體可以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個很大的空間。
我的設計思想(教學理念)是:
1.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如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由學生自主總結。
2. 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如身邊的誘惑,讓學生敞開心扉談。
3. 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組織學生自由組合演小品。
4. 突出探究式學習。設計“聽故事想辦法”環節。
5.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如布置學生完成“我的抗拒誘惑計劃表”;心理在線,學生當堂演小品。
以拒絕誘惑為篇二
《 學會拒絕誘惑 》是粵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5課。小學六年級學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易受不良事物的誘惑。他們的行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沖動性。對于身邊的誘惑確實需要教師、社會、家庭的關注與引導。本框題是本冊的第二單元第5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鼓起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
②學會依靠家長、老師和朋友的幫助,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誘惑。
能力目標:①運用戰勝誘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誘惑的能力;②初步學會用辯證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識目標: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誘惑和不良誘惑的危害;②知道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卡片。
教學重點:不良誘惑的危害和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戰勝不良誘惑的可行方法。
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設計“啟思園”“聽故事想辦法”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傳說故事的方式說明不良誘惑對人有危害,所以必須要戰勝,依靠勇氣和方法是能夠戰勝不良誘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長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戰勝誘惑的必要性,體驗到戰勝誘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動的方式,介紹了小學六年級學生常見的受到誘惑的現象;以提問題、出主意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戰勝誘惑的方法;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基礎上總結歸納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購物獎劵和手機中獎信息引入。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按以下環節進行:什么是誘惑――身邊的誘惑――不良誘惑的危害――學會拒絕不良誘惑。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課堂實踐(5分鐘):學生填寫“我的抗拒誘惑的計劃”表
以拒絕誘惑為篇三
南京市江寧區陸郎中學 張長才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初中生活;
(2)鼓起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
(3)學會依靠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在與同學合作中抵制不良誘惑。
(二)能力目標:
(1)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逐步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學會用辨證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1)知道身邊存在的種種誘惑。
(2)知道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領獎臺的誘惑 。
難點:游戲機的誘惑。
教學方法:小組探究、情境體驗
教學設計:
(1) 導入??新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誘惑所侵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身邊的誘惑,并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一、身邊的誘惑(板書)
(一)領獎臺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上李平的故事,討論:
1.領獎臺在李平的進步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我們應該如何贏得成功、榮譽、鮮花和掌聲?
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小組考評
教師寄語:領獎臺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但必須通過正當途徑和刻苦努力來獲得。
(二)金錢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討論:
1.王磊同學獲取金錢的方式是否合法?他的行為帶來的危害?
2.比爾 蓋茨通過什么方式去獲取金錢,他的成功帶來的影響?
3.聯系實際,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金錢的誘惑?
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小組考評
教師寄語:對待金錢,我們一定要取之有道,通過自己合法勞動和正當途徑來獲得。
(三)游戲機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討論:
1.小兆沉迷于游戲 ,最終導致了什么結果?
2.青少年沉迷于游戲有什么危害?
3.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電子游戲這種娛樂方式?
遠離那些不健康的游戲。
(四)黃賭毒與邪教的誘惑(板書)
小組討論:黃賭毒的危害?
小組討論:邪教的罪惡?
教師寄語:學會分辨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都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以拒絕誘惑為篇四
《拒絕誘惑》,是教科版《思品》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框題,主要內容是從遠離不良誘惑、學會控制自我等方面了解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作為第八課第二框題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危險誘惑”以及他們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僅僅停留在認識上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拒絕誘惑、自覺抵制誘惑。本框題將認識層面的內容深入到實際操作層面,使學生能將所學聯系生活、合理運用。本框題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為主線,使教學內容呈螺旋狀上升。
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存在“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這些不良誘惑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有著嚴重的危害。青少年在面對不良誘惑時,由于抵制力不強、社會經驗不足、自控能力差,以及在同伴壓力和盲從心理的驅使下,極易因“一念之差”而在不良誘惑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導學生抵制不良誘惑,對他們端正人生方向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激發學生戰勝不良誘惑的信心。
(二)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懂得應該拒絕不良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各種方法。
教學重點亦是教學難點:戰勝不良有好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輕音樂)
(一)導入新課(2--3分鐘)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故事《奧德賽船長》的前半段。
第三步,多媒體展示故事《奧德賽船長》的后半段,并突出主題——拒絕誘惑。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如下情景,請學生4人一組,討論當遇到這些情景時,自己會怎么辦。
(情景:上課前,好友小丁邀請你去游戲廳打游戲。朋友請你抽煙(實際是軟性毒品),并請你幫他販賣。有人向你出售黃的書刊。為了上網,朋友要你幫忙向低年級同學勒索。星期六,朋友邀請你搓麻將賭博。有人向你散發“”材料,并邀你加入。)
第二步,全班交流,老師適時引導,并突出: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是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之一。
第三步,請學生4人一組,結合教材第81頁的內容,列舉自己知道的各種不良誘惑,并討論這些誘惑的特征和危害。全班分享交流,老師引導,并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一個方法——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學會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此處板書:客觀分析理智拒絕)
第四步,用多媒體展示3則關于沉迷網絡游戲的案例,請學生與同桌討論如下問題:這幾位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最終導致了什么結果?如果你周圍有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同學,你想對他說什么?我們從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訓?全班分享,老師引導,并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第2個方法——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此處板書:遠離誘惑,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
第四步,用多媒體展示《籃球迷》的故事,請學生思考并回答:為什么這位同學始終無法抵制籃球雜志的誘惑?老師引導,并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第3個方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此處板書: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
第五步,老師講述拒絕不良誘惑的第4種方法——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此處板書: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抗拒誘惑計劃書”,并堅決完成。(可用多媒體展示“抗拒誘惑計劃書”參考模板)
抗拒誘惑計劃書
我受誘惑的表現:
目前給我帶來的不良后果:
抗拒誘惑的具體措施:
連續一周按計劃執行,主要的激勵措施為:
如果兩次未執行計劃,懲罰措施為:
監督人: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有關自制的名言。
第二步,學生4人一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與自制力有關的名言。
第三步,老師小結。
(三)總結升華(2—3分鐘)
第一步,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并及時鞏固知識。
第二步,課后作業:“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我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請全班同學以“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為題目寫一份倡議書。
板書:
(一)客觀分析,理智拒絕
(二)遠離誘惑,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
(三)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
(四)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
第一,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盡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以拒絕誘惑為篇五
1、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初步感知社會的復雜性,知道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對誘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2.感覺毒品、邪教、迷信等帶給人們的痛苦,遠離毒品,拒絕邪教。
3.初步樹立起對生命負責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說教學重點:
重點:了解日常生活中自己身邊有哪些誘惑,懂得被誘惑后所造成的危害。
3、說教學難點:
難點:學會自我正確判斷是非,學會拒絕誘惑的方法。
這是粵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愛生活中第二課《拒絕誘惑》,是讓學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各種誘惑就存在于我們身邊,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拒絕。使學生初步樹立起對生命負責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生活實踐的認知規律,以認識身邊的誘惑、了解誘惑帶來的危害、學會拒絕珍惜生命三個活動環節,讓學生通過交流認識、表演體會、辯論明理等方式進行學習。
(一)交流分享,遠離毒品
1.同學拿出課前收集了解到的各種誘因圖片、資料進行分享,小組同學共同交流,了解。
2.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活動中,知道自己的周圍處處存在著“誘惑”。
(設計意圖:新課程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環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聯系現實的一種課內教學資源。在交流分享中讓學生知道現實社會中不但有物質的誘惑還有精神的誘惑。)
(二)表演體會,加深對誘惑危害的理解。
1.指名五位同學扮演教材中設置的情景的主角,然后隨機找班上其他同學共同表演,根據同學的反應,老師引導學生靈活和正確地加以應對。
2.老師將同學們表演的情景和應對的措施寫在黑板上,最后加以總結。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參加表演活動,加深對各種誘因的認識,學會靈活正確的拒絕誘惑的方法。)
(三)競賽提高,健康成長。
1.播放有關的錄像或光盤,圍繞“誘惑帶來哪些危害”展開競賽。
2.。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整理好,出一期“拒絕誘惑”的宣傳墻報。
3.引導學生總“拒絕誘惑”健康成長的經驗和教訓。
(設計意圖: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或多或少留下了拒絕誘惑的成功經驗或痛苦的教訓。讓學生學會了解自己的,正確認識自己成長的優點和不足,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使學生今后在面對誘惑時保持清醒的頭腦,遠離毒品,健康成長,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把教材的知識點,有序、系統地板書,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易對比,總結提升,且圖文并茂,恰到好處。
板書:
拒絕誘惑:誘惑的表現物質的誘惑
誘惑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