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世界環境日的演講稿篇一
1972年6月5日在首都召開了《》,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中國從1985年6月5日開始舉辦紀念世界環境日的活動,以―青年,人口,環境‖為主題。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國各地都要舉辦紀念活動。1993年北京被選為舉辦慶祝活動的城市,其主題是―打破貧窮與環境的怪圈‖。
世界環境日標志2006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
歷年節日主題
70年代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80年代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環境與和平
1987年:環境與居住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警惕
90年代
1990年:兒童與環境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1世紀
2000年:環境千年,行動起來
2001年: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水----二十億人生于它!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1993 – 北京,中國2002 –,中國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污染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于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具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中國環境十大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1],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問題: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人們在科學進步的同時,依然在浪費水資源。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處理問題:中國全國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水土流失問題: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準化肥(相當于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6、旱災和水災問題: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后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干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占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時粑n鎦置騁墜?肌妨諧齙?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wto與環境問題: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于中國目前的環境標準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藥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題。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10、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這類有機污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并在多年后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目前這類有機污染物廣泛存在于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世界環境日的演講稿篇二
世界環境日是在每一年的6月5日,是由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世界上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所建議,于1972年10月,經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確定的。每年這一天,聯合國各成員國要以各種形式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從1974年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根據這一年的世界上的主要環境問題,確定一個宣傳的主題。2012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綠色消費已經不再陌生,而涉及國計民生的綠色消費也正在改變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家推出一系列利好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菜籃子”、購物袋重返我們的生活,“無氟”、“無磷”日漸成為商品銷售的賣點,小排量汽車被越來越多家庭青睞,節能家電可獲政府補貼??“綠色消費”正在主觀、客觀地影響著中國百姓的生活。
除了受政策影響而逐漸淡出我們生活的非綠色產品,有不少消費者也開始有意識地去購買綠色產品。“無氟”和“無磷”已經成為商家銷售的賣點,而消費者在選購這些產品的時候,除了承擔了相對更高的價格,更承擔了綠色環保的社會責任。
我們不少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在不經意中成就了“綠色”生活。但是我們在維護世界環境這條路上,欠賬太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節能環保的同時,也要清晰地認識到,資源短缺、江河污染、空氣質量每況愈下都是需要我們面對的現實問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留意,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這樣就不會造成資源浪費。紙杯和習慣自身的質量不過關,也會給消費者健康帶來損害;保護水源、節約用水。使用低污染、無污染洗滌用品;不隨意丟棄鋰電池;家庭用水,一水多用??能步行不開車、能騎車不開車、能坐公交不開車、非開車就開小排量車。這樣就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使空氣中多些負離子,而負離子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世界環境日的演講稿篇三
關于“6.5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飲用水源保護、生態區建設、節能減排等重點工作,舉辦各具特色、形式新穎、豐富多彩的紀念宣傳教育活動,廣泛深入宣傳綠色經濟和綠色生活等環保科普知識和污染防治等環保法律法規,弘揚綠色文明,倡導生態文化,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活動主題
生態校園,綠色生活
三、活動時間
6月1日——6月7日
四、組織領導
負責部門:校長室
配合部門:校長辦公室、政教處、總務處、教務處、團總支、少先隊
四、活動內容
1.制定活動總方案
2.制作、懸掛宣傳橫幅
3.向全校同學發出“清潔環境美化校園”的倡議書
上學帶抹布,見臟就擦;教室走廊地面一日三拖,保持地面潔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澡,勤換衣,早晚刷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出一期世界環境日主題黑板報。
5.國旗下講話:環保教育
6.組織一次以美化校園、美化社區、美化街頭、消除校園衛生死角的清潔環境大掃除活動。
7..開展“倡導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環保師生簽名活動。
8.開展紀念“6.5”世界環境日“生態鹽都,綠色生活”為主題有獎征文活動。每班推選5篇作品在全校參評。
9.家庭環保宣傳——發放一份環保知識小資料。
通過學生向家長宣傳環保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把環境保護意識帶進家庭,提高家長環境保護意識。
10.環保小故事演講比賽。
五、活動要求:
1.思想上要重視,更新觀念,落實到行動。
2.努力配合學校的素質教育,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采取各種有效的活動措施,使更多的同學能夠對環境紀念日有更深刻的認識,力爭讓同學們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3.全員參與,整體提高。
4.從身邊的事情做起,積極打造省“綠色學校”和創建特色學校。
世界環境日的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居住了超過66億人口,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如此巨大的數字帶來的是人均占有的土地越來越少,可以飲用的淡水資源頻頻告急。但是在物資如此匱乏的今天卻有一樣東西的數量在迅猛的增長,甚至超過了人口的增長好幾倍,它就是垃圾。
垃圾的誕生伴隨的人類的發展,每天我們每個人都要制造出垃圾,一天一天累積的垃圾該怎么處理呢?有人說:“可以埋了。”可是僅僅靠埋只是暫時的解決了,填埋垃圾的土地從此就失去了一切營養,成為了不毛之地,而且這樣填埋所占據的土地資源很浪費。那該怎么辦?又有人說了:“不能埋那就燒了吧,這樣不就看不見了啊!”可是焚燒垃圾的時候那滾滾濃煙,那刺鼻的氣味是另一種污染,破壞了我們的大氣,所以也不可取。那到底該怎么做呢?其實,垃圾不是完全沒有用的廢品,只要合理的利用,合理的處理,垃圾就可以變廢為寶,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讓它由廢變寶,秘訣就在于——給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顧名思義就是將垃圾分分種類,我們現在比較規范的是把垃圾分為4大類。在這4大類的垃圾中大部分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變廢為寶再次造福人類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徹徹底底的處理不了的垃圾,只能采用傳統的填埋、焚燒的方式處理。那有哪四大類呢?第一類,可回收利用垃圾,它包括紙類、金屬、玻璃等。這類垃圾從名字看就知道它們可以拿來再次利用,只要簡單的經過整合由碎變整就可以再次使用;第二類,廚房垃圾,像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這類的垃圾只要經過生物技術的處理就可以轉化成了天然的化肥,滋養土地;第三類,有害垃圾,它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經過復雜的處理程序提取其中可以再使用的部分;第四類,就是其他垃圾,包括除以上3中以外的垃圾,如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那我們的小朋友們要怎樣來幫助垃圾的處理呢?如何做一名環保小衛士呢?首先要知道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再回收的,哪些不能,哪些垃圾需要特殊的處理專人專門收集。其次,就是要養成分類扔垃圾的習慣。現在的垃圾桶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扔,小朋友在扔的時候就要按照分類扔進去,像紙扔進可回收利用的半邊,塑料袋扔進不可回收利用的半邊,而電池、溫度計就要扔到專門的收納容器里,不可隨便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盡量少的制造垃圾。只要我們珍惜學習用紙,把每張紙都用到沒有辦法再利用了才扔;橡皮擦到無法使用了再扔;愛惜玩具、書本,小心玩小心翻;又或是吃飯不剩等等,從根本減少垃圾的產生,那么就是最好的處理垃圾的方法,也是最佳的環保小衛士。
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會爭做最佳環保小衛士,從垃圾分類開始好好做起,為保衛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地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眼見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