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師青年能手事跡材料篇一
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他對學生傾注了無限的熱情和關愛,尊重他們并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變化。他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成績的優劣,家庭的貧富,他都竭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是學生的楷模。言談舉止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陸老師很注意提高自身修養,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例如:要求學生不遲到,他自己不遲到。要求學生不亂丟果皮紙屑,他只要看到果皮紙屑,就隨手撿起,教育學生講文明禮貌,他會主動向學生問好,說謝謝你之類用語,孩子也會自然地用禮貌用語來回答他。由于工作能深入細微處,他班的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幾乎沒有遲到等不良習慣。他所帶的班級曾多次被校評為“優秀班級集”、“優秀中隊”、“衛生先進集體”。
創建有特色班級在他的班主任工作中,他有選擇地吸收別人的成功和經驗,從班級實際出發,努力創建特色的班級管理體系,在班級內實行“一幫一”、“一盯一”的互助組,人人都有一個競爭對手,每個學生自找一個水平相當的對手、比學習、比清潔、比體育、比紀律等。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班級集體活動方面,他堅持以少先隊為核心設計和開展豐富的班隊活動,如:主題班會、辯論會、跳繩比賽、講故事比賽、慶“六一”慶“元旦”等一系列活動。讓每位學生在實踐中多鍛煉,發揮自己的才能。盡量使整個班集體團結起來像一個大家庭,大家每個人都在不斷進步,整個集體也就跟著不斷完善。學生在集體中互相幫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勵,提高了學習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每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后進生,雖然只是少數,但他們往往集許多缺點于一身,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們不僅容易犯錯,而且改過來之后還是極容易犯錯。針對這樣的情況,陸老師總是用“寬容”之心去溫暖學生的心靈,摸清后進生的思想實際,寬容而不包容地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缺點找出來,用愛心、誠心去感化他們,接近他們跟他們說心里話,并用恒心和耐心來轉化后進生。
多年來,管老師能堅持不懈地開展家訪工作。在與家長的接觸中,他不是一味地報好,大多時候他會把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家長共同分享。和家長交談時,他從不責怪,從不冷嘲熱諷,從不推卸責任。他對家長的一些做法表示理解,同時加強指導。
陸老師班中有一個叫唐任濤的男生家庭比較特殊,父母一直忙于做生意,而對他疏于管教。唐任濤同學愛打電子游戲,還影響了學習,被父母發現后遭到一頓毒打,從家中跑出。后來陸老師找到了他的母親,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那位家長也認識到了自己教育方法不當之處,表示今后會用恰當的方法慢慢來改變孩子的缺點。家長很是感激,對陸老師愛護學生、班級管理有方贊不絕口。
陸老師就是這樣,憑著對事業的癡心,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對未來的信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相信,在自己的不斷努力與探索下,他的工作也會越做越出色!
本人現年33歲,20xx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已有9年了,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在教學工作的第一線。20xx年8月,響應團省委的號召,支教遼西北,用兩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在朝陽市建平縣楊樹嶺中學支教,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價值。20xx年服務期滿,由于表現很突出,被授予“遼寧省優秀青年志愿者”的榮譽稱號。在支教的兩年時間里,我感受到了偏遠困難地區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感受到了當地人對我的那份情誼,我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在什么地方。如果問我為什么選擇支教,我的回答就三個字——因為愛!在結束兩年的'支教活動后,我本想留在那里,但最后由于家中父母年時已高,在家鄉工作也依然能實現其自我價值。20xx年8月回到自己親愛的家鄉紅旗中學任教。
在教學中過程中,認真備課、上課、反思,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關愛之心。把自己的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只有愛才能感動孩子,感化孩子。堅持學習新課標、新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良品質和學習習慣,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在自己的英語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直以來,在黨組織和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愛護下,用實際行動踐行自我。現將自己的事跡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方面,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在工作中,本人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本人能夠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心愛護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本人認為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具有深刻的認識和感情,才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光榮感和責任感,也才會自覺而努力的去戰勝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輝煌。在工作中我會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學生,產生巨大的向心力。讓學生在思想上解放出來。
在平凡的英語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磨練自己。力求在整個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對各個層次的知識點落實得很到位,吃透教材,讓學生吃飽,落實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方法探究、情感升華以及遷移創新,教學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不能急于求成的。紅旗中學倡導的“先學后教,當堂測試”的教學模式,我領悟的很深,用起來得心應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會一如既往的對工作滿腔熱情、一絲不茍。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提高教與學的質量,使學生不僅要學會,同時還要學精,這對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選用一種好的教學模式也許就能解決這一難題。多年來我在英語教學中針對我校學生的底子薄,自學能力差,接受式學習已成主要學習方式的學情,努力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使得英語教起來省時、省力、高效,學起來輕松自如。去年在全縣抽考中,名列全縣第四。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什么樣的老師,準確的講,什么樣的班主任教育什么樣的學生,首先我親近學生,研究學生。俗話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愛才能教育孩子”。要學會愛。就拿我們班的趙萬強同學來說,在校各個方面表現都不好,我只有耐心教育,能打人家孩子嗎?不能,我把他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多談心,現在進步了不少,把孩子扔進“垃圾桶”,我這一輩子也干不出來。我相信教育和愛的力量。我作為703班的班主任,在實際教育管理中,我會發現學生的長處,正確鼓勵。“伸出十個指頭有長有短”。一個班級中也總會有一些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這就是班主任抓住教育的“時機”,再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的時間段內對學生進行教育。就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在學校和團委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熱讓學生積極參加,能指導我就指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了,努力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特長,其他方面也就沒有問題了,對于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加以正確的引導,每個學生的心靈都得到了凈化,這就是班主任應該做的。天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是教師,但班主任又是學生心目中的no.1。每當我早起晚歸的時候,盡管有點累,但想起班里孩子那可愛的笑臉,我覺得我幸福。與孩子們天天生活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若干年后,一想起自己桃李滿天下,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就猶然而生。
20xx年,由于自己的業務能力較強,在電教方面有特長,被學校提拔為校電教主任,在任職期間,認真完成學教交給的各項任務,還能主動利用假期時間,維護校園電教設備、網絡。自己能動手干的事,絕不花錢請人做,為學校節省了不少經費,我認為,只有腳踏實地,為學校、為班級、為學生著想,才能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只有在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同事有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幫忙,自己有不明白的事,能主動請教別人,這也是一種進步的表現。能微笑待人,才能換來別人的認可。我的能力畢竟有限,但我能用“勤”來捕捉,我覺得我做到了。
教師青年能手事跡材料篇二
陳老師,一名80后女教師。她用濃濃的愛生之情,辛勤的汗水譜寫著80后教師最美麗的樂章。曾獲滄州市優秀輔導教師第一名;獲縣“一師一優課”活動評比中小學英語學科一等獎;全鄉教育質量測評中成績名列前茅,多次獲優秀輔導教師獎;全鄉教案評比獲優秀獎;獲安全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19年被評為優秀教師,獲縣政府嘉獎。2020年獲縣團委優秀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陳老師家住韓村鎮張里村,與里村中心小學直線距離不過500米,她以學校為家,以同事為友,以學生為孩子。她說:“為家做事就要盡心盡力。”她現擔任兩個年級四個班英語課(將近200多人),這一教就是15年。她每天早晨來到學校,頭上第一節課之前,把四個班的作業看完,然后開始上課,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她采用了游戲課堂教學,學生們都愛上她的課,所以四個班的課上完她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坐到辦公桌前,四個班的作業已經把她的辦公桌擠滿。批完一個班的作業將近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有時放學還沒看完,她就加班加點完成,自己的孩子就在另一邊寫作業,直到看完她才帶孩子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成績在鄉里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2020年寒假,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孩子們不能正常返校上課,接學校通知要求網上教學。面對全新的教學方式,她認真對待,一絲不茍。于是她開始學習網上技能,查找資源,制作課件,建群,歷盡千辛萬苦,準備就緒,信心滿滿的開始了第一天網課。這一天四個群來回串,每個學生一條英語朗讀就將近200條,200份網上作業,聽完語音,批完作業,已是下午6點多了,眼疼,頸椎,腰疼,這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伸伸胳膊,放下手機,來到客廳,這時,孩子跑來說:“媽媽,該做飯了不?我餓了。”這時看到茶幾上有吃剩的兩碗泡面,心里一酸,是啊,自己不僅是200多個孩子的老師,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今天的網課上的怎樣?有什么困難,自己全然不知。她的丈夫是一名鄉鎮工作人員,由于張里村處于三縣交界,防控責任重大,疫情就是命令,戰斗打響第一天,她的丈夫就一直堅持在防疫第一線,一直沒有回家,她心想她的丈夫是不是已經忘了這個家了?想到這她的淚水忍不住流出來,轉念一想,不能影響他的工作,他的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我這點困難算什么,再說,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流淚,于是轉身把眼淚一擦,說:“媽媽去做飯。”晚上她又總結經驗,重新策劃方案,現在的網課上的得心應手。
最近幾年,里村中心小學連續補充了很多年輕教師,大部分特崗教師來自外地,遠離親人。陳老師和主動她們談心,傾聽她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她們生活中困難和問題,掌握她們的思想動態,并有針對性的激發她們的從教熱情。讓她們明確職業要求和職業紀律,增強依法執教意識,樹立為人師表觀念,用崇高的師德情操去全心投入各自教育教學中。
陳老師還是學校的安全主任,學校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她負責具體工作,每天統計教職工和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身體健康狀況和流動情況,統計上報,整理存檔。她深知責任重大,上報的每一個數據都要求準確,及時,這些都花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但她都能在第一時間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夏季來臨,孩子依然不能返校,防溺水工作是重中之重,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她吃透每個文件,認真閱讀,研究方案和措施。讓班主任通過微信群等各種渠道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學生熟記“六個不”并抄寫在安全記錄本上,家長簽字,學校還發放了《防溺水致家長一封信》,對重點人員進行電話叮囑以及家訪,不知熬了多少個夜晚,加了多少次班。春暖花會開,疫情終于得到有效控制,終于熬到快開學了,為了復學能順利進行,她認真研究復學方案,組織復學演練,注重每一個細節,和校領導積極準備防疫物資,每天消毒通風,對教師進行防疫培訓,為開學保駕護航。她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工作終于泰山,正是由于她的.這種理念,工作細心,得到了縣教體局和文教室的領導的高度贊揚。里村中心小學趙洪葉校長說,陳老師主任做管理工作規范、有條理性、并且能夠突出重點。
陳老師說:“我心中一直有個理念,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每個人都是從挫折中獲得經驗,走過的每一個腳印,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財富,不經歷困難,怎能獲得成功?我的家鄉養育了我,我的母校教育了我,以后我要更加努力,把自己的青春獻給我的母校,獻給我的家鄉!”
教師青年能手事跡材料篇三
羅老師來自大城縣平舒鎮童子中學,是一名物理教師,曾獲得全國優秀班主任、模范教師,省級優秀鄉村教師、骨干教師,廊坊市優秀鄉村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優秀科技輔導員、學科名師。
羅老師班中有一些農村留守孩子,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羅老師總是不惜時間和精力,與他們談心,幫他們補習功課,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
為解決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她經常利用下班時間與家長溝通交流,提一些好的建議。長期下來,學生的家庭變得和諧了,成績提高了,很多學生以優異成績升入了重點高中。
羅老師曾有多次調進縣城的.機會,可她毅然拒絕,選擇了堅守。她說:“絕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羅老師認為,新時代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于是,她開啟了教具制作之旅。任何一件自制教具必經過一番思考,才會出現創意、構思和設計。然后再找材料、動手加工和反復試驗。這其中,也許一項簡單的工作就要花費大量時間。
20xx年,線上教學期間,羅老師設計、錄制初中物理微課30多節,借助名師工作室公眾號發布,為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提供資源。用戶數突破5000人,閱讀量達到30余萬次,為師生網上答疑解惑近千次,受到廣泛好評。
從教二十多年來,羅老師始終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享受著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獨有的幸福。她表示,如果給她第二次選擇機會,她會依然選擇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